艾艾灸和针灸哪个好贴上怎么不热呢

灸后的各种好转反应,你了解吗?_针灸-爱微帮
&& &&& 灸后的各种好转反应,你了解吗?
中医三大宝:“一根针、一柱灸、一碗汤”孙思邈有言:要想人不干,常灸足三里!古语有言: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须灸之!古语有言:家有三年灸,郎中不用来。古语再曰:七年之疾,当寻三年之艾!女性很容易因寒凉生病,寒邪进入身体后消耗掉女性体内本就不多的阳气,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通,脏腑得不到滋养,艾灸本是纯阳之物,可以迅速补充人之阳气,使之气血充足,以气带血,以血养气、活血化瘀,温经通络。艾灸特别适合现代人养生调理亚健康。长久以往,对女性的养生意义重大,除了可以解除月事疼痛烦恼外,还可以慢慢的解决手脚冰凉的问题,对将来的结婚生育,甚至是中晚年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非凡的意义。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现在已是艾进千家万户了,好多人都自己开始艾灸了,可是艾灸后的各种反应您了解吗?艾灸的好转反应1、灸后会有经络窜感又叫得气,有酥酥的感觉,这是好的现象。2、灸完后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对卵巢功能效果显著,打通任脉。3、做艾灸过程中,下腹中感觉有一股热气在形成,并能随着人的意识而形成气流,在人的经络内来回的流动,上到头顶,下到足底,经过的地方有酸、麻、胀、痛的不同感觉,就像是练气功一样。这是非常好的现象。4、做完艾灸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5、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非常好的感觉。6、夏天要出大汗为佳。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7、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多灸。8、热感,腹腔发热到后腰往上走到百会,往下走到涌泉。经络通,效果好。9、沉感,是正常的,比较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10、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气,这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除身体的浊气,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11、如果腹部或后腰出油,是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过多,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12、做艾灸的前几次没有什么感觉,只有点热,说明经络不通,身体比较寒。13、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14、灸的过程中有出现手心或足心出冷汗,是排寒气的现象,然后才出的热汗,说明体内寒气重。15、做完后口干燥,咽喉难受,说明上焦有虚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颈灸,疗效就会很好了。16、开始灸很热,过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热了,那是正常的平台期,还有就是经络适应了,需要用猛火灸。17、酸痛、疲劳、嗜睡(白天爱困):体质酸性,血液循环差,气血不足,在灸后血液循环加快,所以体质弱的人前二、三次会出现乏力、困倦现象。18、呼吸急促或不顺畅,情绪不稳定、头重:心脏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19、肾脏部位有酸痛感,(腰酸腰凉)尿量增加,尿色有变化:肾功能不佳,肾气不足,阳虚。20、做完艾灸后,脐部有出黄水的现象:这说明有妇科炎症或肠胃炎症。21、做完艾灸后下部瘙痒、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块:妇科不好、月经不调,调整经期中,会出现短暂乱经。22、做完艾灸后全身无力感或增加酸痛:痛风、月内风,体内有风湿,几次后即消失。23、做完艾灸后持续出汗:体内湿气重,艾为纯阳之火,能帮助排湿去寒。24、做完几次艾灸会感觉口渴?非常典型的上实下虚的症状,在做过几次后出现好转反应,感觉病情加重了,建议多喝水,可以3-5天做一次,中间穿插做刮痧,拔罐。25、月经提前或推后:爱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统,所以女性做艾灸月经3个月之内为调整期,月经可以提前或推后。26、出水泡,出红诊是体内的湿毒,血毒过多,越是这种现象越要灸。27、脐下出水泡,是有妇科问题,水泡下还有红点是有炎症。脐周出水泡是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一灸、二通、三调、四补、五养的特色药灸,秉承了黄帝内经的养生精髓,以“未病防病、以病调养”为出发点,让众多人拥有了健康和美丽。祝大家健康常相伴!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中国最大的针灸从业者和爱好者社区,10万粉丝的选择,微中医旗下精品号,我们以针会友,不亦快哉!(注:全球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针灸医疗,针灸从业者超过20万人,爱好者过千万,受众过亿!)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您的位置:
标签: 商业广告
儿童灸是武汉国灸中国灸继艾针灸后的第二款产品,由国家专业权威机构“中国灸法研究中心”研发,由武汉国灸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生产,融合了多种科技手段结合针灸、药疗、热疗三种功效作用,为您的孩子保驾护航!联系方式:手机(微信)儿童灸内病外治,绿色医疗,拒绝抗生素,有了炎症就要搭配艾针灸。点击了解我们:【中国灸.儿童灸】小儿患疾,在免疫学和病理生理学等方面与成人差别较大,有其特殊的方面 。小儿小疾,选择儿童灸。严格根据小儿体质及免疫力,择温和纯中草药,体外贴敷,确保疗效的同时更杜绝一切毒副作用!联系方式:手机(微信)儿童灸的成分为纯天然中药材,按照中医原理,通过贴敷穴位,直达病灶,安全、有效治疗病痛!纯天然绿色治疗,无毒副作用!  儿童灸的优势:  1.使用方便,轻松一贴  2.自动发热技术 温控技术。  3.纳米处理结束,有效吸收植物成分,渗入皮下2.5公分,透皮吸收,不经过血液循环和五脏六腑。  4.临界溶解技术,35度以下是固态,35度以上融化,药效长达4-6小时。  5.热疗,灸疗,药疗,三合一,现代技术和古代技术的完美结合,无需吃药就能一贴见效,纯中药成分,安全无毒副作用!最绿色、环保的治病方法。中国灸产品,目前有六款,远离抗生素,供货六款产如下: 感冒灸、咳嗽灸、腹泻灸、哮喘灸、镇痛灸 、艾针灸以上产品适应年龄段 [初生婴儿---百岁老人] &是利用热疗,药疗、灸疗三大原理对症使用,外用的灸贴,对身体无毒副作用,中国灸系列获国家医疗器械批号,唯一可以使用中国两个字做品名的产品,唯一和云南白药获得世界上最严格的美国FDA认证的产品,全球唯一使用中药的灸。联系方式:手机(微信)艾针灸的作用总结实践经验,艾针灸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作用。 (一) & & & &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 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二) & & & &行气通络 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三) & & & &扶阳固脱 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四) & & & &拔毒泄热 艾针灸既能散寒,又能清热,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五) & & & &防病保健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针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中国灸官方代理现面向全国,诚招各级精英代理!另外中国灸团队还为您提供系统微商培训,团队每周还有微商大咖专业授权指导+加人秘籍+正规品牌+实战操作,即使是零基础无经验的人,都可以通过各种学习培训,走上成功的可复制的微商之路!进入团队,享受团队内部政策,新手扶持,你还在等什么?联系方式:手机(微信)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863855',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针灸之后哪些症状是正常现象
针灸之后哪些症状是正常现象
来源:应届毕业生培训网分类:按摩针灸时间:编辑:俊炯 已有人查看
  针灸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针灸主要通过把针具刺入人的身体里的方法来治疗疾病,那么针灸结束了以后,有些人会出现一些反应。对于这些反应,不要害怕,它有可能是转好的表现。那么,针灸之后哪些症状是正常现象呢?下面一起了解下吧。
  1、经络窜感又叫得气,有酥酥的感觉,这是好的现象。
  2、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对温通子宫功能效果显著,打通任脉。
  3、出水泡,出红疹是体内的湿毒,血毒过多,越是这种现象越要灸。
  4、做完艾炙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
  5、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非常好的感觉。
  6、夏天要出大汗为佳。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
  7、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多灸。
  8、热感,腹腔发热到后腰往上走到百会,往下走到涌泉。经络通,效果好。
  9、沉感,是正常的,比较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10、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气,这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除身体的浊气,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1、如果腹部或后腰出油,是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过多,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2、做艾灸的前几次没有什么感觉,只有点热,说明经络不通,身体比较寒。
  13、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
  14、灸的过程中有出现手心或足心出冷汗,是排寒气的现象然后才出的热汗,说明体内寒气重。
  15、做完后口干燥,咽喉难受,说明上焦有虚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颈灸,疗效就会很好了。
  16、开始灸很热,过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热了,那是正常的平台期,还有就是经络适应了,需要用猛火灸。
  17、酸痛、疲劳、嗜睡(白天爱困):体质酸性,血液循环差,气血不足,在灸后血液循环加快,所以体质弱的人前二、三次会出现乏力、困倦现象。
  18、呼吸急促或不顺畅,情绪不稳定、头重:心脏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19、肾脏部位有酸痛感,(腰酸腰凉)尿量增加,尿色有变化:肾功能不佳,肾气不足,阳虚。
  20、月经提前或推后:艾灸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统,所以女性做艾灸月经3个月之内为调整期,月经可以提前或推后。
  21、做完艾灸后下部瘙痒、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块:妇科不好月经不调,调整经期中,会出现短暂乱经。
  22、做完艾灸后全身无力感或增加酸痛:痛风、月内风,体内有风湿,几次后即消失。
  23、做完艾灸后持续出汗:体内湿气重,艾为纯阳之火,能帮助排湿去寒。
  24、做完几次艾灸会感觉口渴?非常典型的上实下虚的症状在做过几次后出现好转反应,感觉病情加重了,建议多喝水,可以3-5天做一次,中间穿插做刮痧,拔罐。
  25、脐下出水泡,是有妇科问题,水泡下还有红点是有炎症脐周出水泡是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中医针刺须讲究方向与角度
  一.针刺的角度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构成的夹角。其角度的大小,应根据腧穴部位、病性病位、手法要求等特点而定。针刺角度一般分为直刺、斜刺、平刺三类。
  1.直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腧穴。直刺法适用于针刺大部分腧穴,尤其是肌肉丰厚部的腧穴。
  2.斜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左右,倾斜刺入腧穴。斜刺法适用于针刺皮肉较为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和在关节部的腧穴,在施用某种行气、调气手法时,亦常用斜刺法。
  3.平刺又称横刺、沿皮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左右,横向刺入腧穴,平刺法适用于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如头皮部、颜面部、胸骨部腧穴,透穴刺法中的横透法和头皮针法、腕踝针法,都用平刺法。
  二.针刺的方向针刺方向,是指进针时和进针后针尖所朝的方向,简称针向。针刺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和所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等情况而定。针刺方向虽与针刺角度相关,如头面部腧穴多用平刺,颈项,咽喉部腧穴多用横刺,胸部正中线腧穴多用平刺,侧胸部腧穴多用斜刺,腹部腧穴多用直刺,腰背部腧穴多用斜刺或直刺,四肢部腧穴一般多用直刺等。
  三.针刺的深度针刺深度,是指针身刺人喻穴皮肉的深浅。掌握针刺的深度,应以既要有针下气至感觉,又不伤及组织器官为原则。每个腧穴的针刺深度,在临床实际操作时,还必须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经脉循行深浅、季节时令、医者针法经验和得气的需要等诸多因素作综合考虑,灵活掌握。
  怎样正确掌握针刺深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灵枢&逆顺肥瘦》说:&婴儿、瘦人,浅而疾之;壮士、肥人,深而留之&;老年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均不宜深刺。青壮之龄,血气方刚,可适当深之。
  2.体度患者的体质、体形,有肥瘦、强弱之分。《素问&三部九候论》云:&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张志聪亦说:&知形之肥瘦,则知用针之深浅&。可见,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可适当深刺。
  3.部位凡头面和胸背部腧穴针刺宜浅,四肢和臀腹部腧穴针刺可适当深刺。
  4.经络经络在人体的分布和属性是有深有浅,属阴属阳之不同。古代文献认为经脉较深,刺经可深,络脉较浅,刺络宜浅;阳经属表宜浅刺,阴经属里宜深刺。如《灵枢&阴阳清浊》所云:&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大凡循行于肘臂、腿膝部位的经脉较深,故刺之宜深;循行于腕踝、指蹠部位的经脉较浅,故刺之应浅。
看了本课程的人还看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针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