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治疗结肠炎治结肠炎的传利

治疗结肠炎可重用黄连
核心提示:作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黄连是以“苦”着称的中药,性寒,味苦,传统上多用于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呕吐、热盛火炽、烦躁、痈肿疮毒等症。
  又名,系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和黏膜炎性和溃疡性病变。结肠炎以反复发生的肠道溃疡为主要特征,患者常常表现为、粘液血便而且还伴随着腹痛。其原因可能与免疫、感染、遗传和精神因素有关,一般来说,采用中药治疗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因此除了要注意生活习惯之外,用药方面也是治疗的关键。而中药治疗可以把握以下四个要点。  1、长疗程更利于治疗。用药疗程一般不少于2 个月,用药时间最好能维持6~12 月。  2、随症加减。治疗方药在初发时、缓解期、复发时,以及伴随寒暑气候不同、病情轻重不等、伴随的兼病有异等情况,都要有所调整。剂量也应及时增减,防止固守方药不变而产生耐药性,甚至顾此失彼损及脾胃之气。
  3、多管齐下可缓解病情。剂型可以汤、散选择运用,如缓解期以散剂调服为主,辅以汤剂。汤剂内服与保留并进,灌肠次数根据情况而定。急性、初发、症状显著时汤剂内服每日2次或3~4次,灌肠连续7~10日。缓解期可以隔日1剂或3日1剂,每剂煎服2次,灌肠每周2次。散剂相辅,药食相兼,巩固用药,一旦有所反复,及时加以调整。  4、重用。黄连被公认为治痢要药,溃疡性结肠炎也常用。急性发作时,入汤剂每日最多5克,缓解后减量为3克,巩固期每日1.5克,每周用药3日,但也不要持久用药,以免产生耐药性,也可避免苦寒过度的弊病。有黄腻苔,黄连配厚朴;白多黄少苔,黄连配炒、炒;缓解期大便无血,次多而溏者,黄连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阿里、京东和1号店均已取得网上药品销售第三方平台资质…… []
科学用药指南
中外医药新闻
医药政策解读
安全用药知识
知名药企动态
连锁药店资讯
中秋佳节将至,月饼陆续上架。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
近年来高血压人群越来越多,而高血压急症成为威胁着…… []
恋足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人骚客中也自古有着恋足…… []
老年人只要掌握好的睡眠方法,定能健康又长寿…… []
抗癌与致癌这个话题很受关注,咖啡是致癌还是抗癌的…… []
只需要用手一量,就能知道每天吃多少可以减肥了。…… []
溃疡性结肠炎又名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和直肠黏膜炎性和溃疡性病变。其原因可能与免疫、感染、遗传和精神因素有关,采用中药治疗可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由于溃疡性结肠炎一般具有反复发作的趋势,因此除了注意饮食、起居、劳逸、情绪等事宜,在用药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慢性结肠炎特效方【祖传秘方】
慢性结肠炎以反复大便溏烂,或挟有粘液便,大便次数增多,肠鸣腹痛,进行性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
炒白术15克
炒扁豆12克
加减,腹泻日久不愈,大便次数多者加诃子12克,腹部冷痛,进食生冷食物腹泻加剧者加干姜12克,腹部胀满,肠鸣矢气者加枳壳10克,形体消瘦,疲乏无力者加黃芪20克,上药均以文火浓煎,每日服一贴。
注意事项:避免进食辛辣食物,禁酒及各种冷冻饮料,注意饮食调理,生活起居有规律,加强体育运动,提 高机体免疫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淘宝搜索&长安佰愺&】这是一款目前治结肠炎最彻底的中药,效果好,无副作用,值得信赖~~~
14-09-11 &中医中药治溃疡性结肠炎效果好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病损主要限于结肠的黏膜与黏膜下层,表现为炎症或溃疡,病变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也可向近端扩展,遍及整个结肠,严重者可出现&反流性回肠炎&。临床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表现。病程长,病情轻重不一,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迁延难愈。古方中医疑难病研究所中医专家治疗本病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现介绍如下:邪滞肠中涉肝脾 &权衡标本调虚实溃疡性结肠炎多是湿邪为患,湿伤于下,始于大肠,大肠属阳明之腑,易热易实,湿热壅滞肠道,灼肠、滞气、伤络,化腐成脓,络伤出血,从而出现黏液脓血便。滞在气,血在络,痛主肝,泻主脾,病机总为邪滞肠中,气血失和,涉脏关肝脾。在疾病的动态变化中存在着滞气伤络、脾虚伤肾的病理变化,治疗当分病期、辨标本,在本虚标实的主次变化中把握治疗的先后缓急。在腹泻与便滞的症状表现中把握固肠与通滞的治疗时机。一般而言,发作期或活动期为邪滞肠中,病偏在腑,以标实为急,治宜逐邪通滞,止血和络,设堤防变;病久正虚恋邪,湿恋肠中,脾虚及肾,病偏重在脏,当补脾温肾,扶正达邪为要;当病见时发时止,呈寒热夹杂之势,当寒热并用,调和肠胃;当脓血便久治不除,或腹痛不减,内外兼治,直肠给药。下利脓血清湿热 &白冻黏便化寒湿溃疡性结肠炎尽管病性有寒热之异、虚实之偏,但邪滞肠中,气血失和为核心病机,临床从大便的性状判病性,测病损最为客观。本病病变在肠,阳明之腑,易热易实,大肠受邪易实易滞,所以在疾病发作期或活动期以湿热滞肠居多,湿热蕴结大肠,热盛化腐成脓,邪伤肠络破损,脓与血相混,便见黏液脓血。而以黏液便为主者,重在清化湿热,常以黄连、黄柏、椿根皮配地锦草。湿伤气,热伤阴,常配人参、生地等补气阴,设堤防变;脓血便者,用白头翁、炒蒲黄、椿根皮配花蕊石、白及、地锦草清解热毒而止血。脓血黏液日泻不止,不囿于&痢之无止法&,主张&带补带涩&,常配葛根升阳,人参督中,黄芪托疮生肌,补骨脂、赤石脂、石榴皮涩肠止泻,只有在排便不畅,或临厕虚坐时配用枳实、槟榔导滞通腑,恢复肠以通为顺的功能特性。本病虽言湿热滞肠居多,但当脾阳素虚,或屡用清化伤中阳,可致中阳伤而邪从寒化,寒湿滞大肠,出现白冻黏液便,或白多赤少,治当温运脾阳化寒湿,常用连理丸(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黄连)加肉桂、炮姜、椿根皮,排便不畅配用木香、槟榔而导肠滞。
性别:男女
咨询内容:
中医临床热文排行
疾病咨询电话:021-
疾病咨询QQ: 投诉邮箱:
友情链接合作qq: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号 && 鲁卫网审(2010)第006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