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物理降温的方法并发症

正常人体通过体热的产生和散热系统的调节来维持机体的。由于各种疾病的原因而使体温升高称为。超过39°C则为高热,对人体有一定的损伤,尤其是,必须得尽快把过高的体温降下来,否则容易造成恶劣后果。因此,选择有效的降温方法,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降温护理是很重要的。降温方法有、物理降温等。其中采用非药物手段降温的方法一般称为物理降温,也就是根据物理原理(散热的物理学机制)来降温。物理降温起效快、不良反应小、简单而安全、适用范围广,是较好的降温方法之一。
擦浴降温法是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之一。传统的方法有27-37℃和常温25%-35%。擦浴降温法是临床上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近年来有学者认为,擦浴退热浪费了护理时间,表示不支持这种做法。中国国内同行通过临床观察认为擦浴降温的作用虽然不够持久,但在短时间内仍不失为效果明显的快速降温措施。
有研究表明 ,38-40℃的温水擦浴降温效果明显高于传统的27-37℃温水擦浴法。水温略高于体表温度,擦浴、按摩使血管扩张后,通过而达到降温目的。在发热的不同时相进行温水擦浴的效果亦不同,温水擦浴在发热高峰期降温较快。38.5℃以下的发热温水擦浴效果更显著,手术应用温水擦浴,完全可达到降温目的。
治疗碗内盛100 ml加入开水150 ml,温度为40e~43e。手裹浸温热的纱布拧至半干,擦拭患者皮肤至轻微发红。擦浴顺序为颈部、胸腹部、足心、手心,避开胸前区。、(这里有大动脉,散热效果更好)擦浴时间适当延长,以利。擦浴时间约15 min,以离心方向擦浴,操作应轻柔而稍用力。在擦浴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如面色、呼吸、表情,发现异常及时停止擦浴。
采用40°C-43°C温热乙醇擦浴的降温效果明显优于温水降温效果,其机制在于热刺激促使扩张,机体散热速度加快,产热减少。在温热乙醇擦浴后,乙醇温度高于皮肤温度2°C-3°C,使皮肤表面温度提高,血管扩张,血流增快,散热增加。再加上的挥发和扩张血管作用,使降温效果更加明显。39°C以上患者在温乙醇擦浴后30 min均可下降1°C左右。
对于新生儿不推荐用,因为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吸收造成。婴幼儿可酌情选用酒精擦浴。
①温水擦浴:用青蒿200g加3000ml水煎30min制成32-35℃青蒿液擦浴效果明显,且高于普通温水擦浴和冰敷。高热40℃以上者擦浴后取青蒿液纱布外加热水袋脐部暖敷30 min,可达到良好的降温效果。②乙醇浸擦浴:用不同温度的乙醇和41-43℃的薄荷乙醇擦浴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薄荷乙醇降温速度、效果最好,大大超过单纯乙醇的物理降温。③乙醇浸液擦浴:含、、、、的柴葛液250 ml, 加入少量乙醇, 加热至27-7℃可用作降温擦浴液,老人、儿童冬季可以将温度升至40-45℃。高热烦躁不安患者可以重复使用,辅以各种新鲜瓜果以利于生津解热。此方法经比较证明比单纯的乙醇擦浴效果明显且起效快。④青柴退热洗剂擦浴:即30 g、柴胡30 g、15 g、5 g加水50 ml煮沸3-5 min凉至35-37℃即可 ,此法降温后持续时间长,无反跳现象,对高热恶寒及年老体弱者尤为适用。一般发热可以单纯用酒精擦浴便可,加入中药略微麻烦,但如果在医院的话,则可以考虑施展。
传统冰袋降温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传统的清水冰袋形状固定,不易与体表充分接触; 二是降温速度慢,低温状态不恒定。许多临床护理工作者经大量试验,对冰敷降温进行了研究,在低温的持续时间、冰袋的松软度和与身体体表的充分接触等方面有了很大改进。 在冰袋改良方面,将废弃的一次性输液袋保留,清洗消毒,注入液体,水量不宜过多,并标注“冰袋”二字,平放入冰箱内冷冻,如能在冰袋内添加色彩将更利于临床安全。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及使用部位选择大小、形状适宜的冰袋。此法就地取材,制作方便,无制作成本,避免了传统冰袋使用前装入冰水或冰块的制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据各种液体冰点的不同,进行冰袋内液体改良。10%的盐水冰袋降温持续时间长,冰袋内为霜水状,与体表面积接触大,易于固定,用于高热患者降温效果优于清水冰块降温。冰袋内加入40%乙醇降温时间长,效果明显,且其冰点低呈霜水状也大大增加了舒适度。 芒硝冰袋冷敷法:取(学名十水硫酸钠)10 g加水100 ml制成10%芒硝液,冰冻12 h即可,呈霜状,松软可塑形。其有持久而优异的吸热特性,同时它本身有良好的吸潮性与水相溶,并且有清热解毒吸收热量等作用,其降温效果优于清水冰袋。
尿布冰帽降温:将(或纸尿裤)平铺开,每块取水200-300 ml倒入其内面,将加水的纸尿片(或纸尿裤)平铺置于冰箱冰冻2 h以上备用。 使用时将已结冰的纸尿片(或纸尿裤),贴于患儿头顶部及额部,用量根据头的大小而定,用干毛巾将纸尿片(或纸尿裤)与头部隔开,以防冻伤患儿头部。烦躁不安者最好使用纸尿裤,便于固定。纸尿片(或纸尿裤)面积大,软硬适中,形状可随头的解剖特点调整,易于固定,内层的干爽结构和外层的防渗漏透气结构, 能保持患儿头部的柔软、干燥、舒适和床铺的干燥,防止和的发生。
电子冰帽降温:传统方法使用电子冰帽,时间过长冰帽内壁会出现结冰现象,易冻伤患者的脸颊及耳部,为此有学者进行了改进,利用成人尿布裤代替传统的毛巾,垫于患者头部,起到隔水、局部防渗漏作用,防止了冻伤发生,且减少了工作量。
将患者需常规输入的液体置于冰箱,待温度降为0-10℃时取出用棉套保温,每分钟30-40滴输入患者体内,冰液体的输入可吸收体内大量的热量,从而使体温下降。 因静脉降温效果强烈,降温15 min后即测量体温变化,根据体温下降程度,控制输液速度与输液量。体温下降至38.5℃左右时停止输入低温液体,防止体温降的过低。此法操作简单、方便,适合和患者快速降温,也适合院外急救中的低温神经保护。虽然静脉输注低温液体在临床已有应用,降温效果确切,但对于此种降温方式的适应证、 输入液体温度,以及对机体生命体征、免疫系统、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等方面的影响还需大量实验验证。患者自己在家切勿使用此种降温方法,必须得在医生的指导下运用。
降温时机应及时准确,当患者时,全身表面及高度收缩,体温处于上升期,如果此时采取物理降温,便会产生对抗性刺激,导致体温继续上升,此期应给予保暖,让患者处于安静状态,待寒战消失,出现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和脉搏加快、尿量减少等表现时属高峰期,再行物理降温,效果更佳。
对于亚低温治疗,实施越早对脑保护作用越明显,疗效越好。有学者实验证明,在缺氧缺血期,甚至在再充氧和再灌注后1-5 d采用全身性或头部低温,可使脑损伤减少25%-80%,但最晚不能晚于复苏后6 h。
综上所述,不同的降温方法降温效果也明显不同,静脉滴注降温法,无须繁琐的操作,其方法简单有效,且效果明显,适用范围广,对于及烧伤、传染病伴皮疹、有等不适合用擦浴法和(或)冰敷的患者都可使用此法。对老人及小儿可适当提高冰液体的温度。老年人患冠状动、、较多,体温调节中枢处于衰退阶段,在接受低温液体后体温下降比较明显。 降温时温度下降过快易引起心血管功能紊乱,因此应正确选择低温液体的温度、种类、输入量和滴速,以防止并发症发生。;局部皮肤异常应停止该部位的降温措施;静脉输液降温时,输液部位出现应更换输液部位,局部给予保护措施,加以按摩、复温以恢复血液循环;意识改变、严重立即停止物理降温。注意病室内空气流通,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饮温水,加速散热并可补充消耗的液体。总之物理降温不仅要注重效果,整个过程还应贯穿安全、舒适、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机体情况等综合衡量选择正确、安全、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以提供优质的身心整体护理。
对冷敏感的病人不宜用任何方法的物理降温,因各种冷刺激都会使病人出现,使产热增加而影响降温效果。
不论采用何种降温方法的同时,都应在足心置热水袋,减轻脑组织充血,促进散热,增加舒适,尤其是冰敷头部应重视,降头温可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脑组织的耗氧量,降低机体代谢率。一般认为,体温下降脑细胞代谢率可降低,颅内压可降低。所以,头部降温对颅脑损伤的病人尤为重要。
对有、、点及伴有皮肤性损害的病人禁用酒精擦浴,特别是患者,酒精擦浴往往会导致出血症状加重。
擦浴时禁擦后背、胸前区、腹部和足底等处,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采取降温措施后测量体温,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及神态变化。
使用冰块降温的病人要经常更换部位,防止冻伤。腋下冰袋降温后,腋温的测量不宜在内进行。
应用医用冰毯降温的病人,探头应放在腋中线与腋后线中间为宜。
对于小儿高热建议使用安全且有效的温水擦浴降温法。
出现寒战及时停止物理降温,给予保暖。
任何物理降温方法都应注意患者体温、局部皮肤、面色、意识和心率变化,发现异常现象,及时报告处理。
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护理进展.中华护理教育2010年10月第7卷第10期
温热乙醇擦浴与温水擦浴对高热患者效果比较.吉林医学2012年4月第33卷第11期
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护理进展.实用护理杂志2001年第17卷第8期总第200期
《希氏内科学》第22版
出自A+医学百科 “物理降温”条目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物理降温”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潜在并发症名词解释_百度知道【图文】物理降温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892.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成年人感冒引起的发烧怎样物理降温
成年人感冒引起的发烧怎样物理降温
悬赏5个健康币
来自黑龙江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成年人感冒引起的发烧怎样物理降温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帮助网友:8755称赞:95
&&&&&&病情分析:&&&&&&建议找到病因,是有感染灶还是有病毒感染,积极用药治疗。如果发烧超过38度,先采用物理降温,多喝温热水,实在控制不住还得用退烧药。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下,不用过于担心,按医嘱服用药物就可以&&&&&&指导意见:&&&&&&物理降温,酒精擦浴腋窝、肘部、腹股沟多擦略用力,禁擦胸前区、腹部。使用冰袋。冰袋置于头部,热水袋置于足部。冷毛巾湿敷
擅长: 肝癌、胰腺癌、胆管癌、十二指肠肿瘤、壶腹肿瘤的外科
帮助网友:303称赞:3
&&&&&&病情分析:&&&&&&患者男,21岁,主诉发热,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指导意见:&&&&&&物理降温:1.可用温开水搽洗颈部、双侧腋窝、双侧腹股沟2.酒精搽浴!
帮助网友:16190称赞:93
&&&&&&您好,1、多喝温开水、青菜水和水果汁。给宝宝多喝水,补充体液,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2.兵兵退热贴,贴在体表部位,完全是外在的物理降温方式,避免了药物肝脏的首过效应;避免注射时的疼痛等。
&&&&&&以上是对“成年人感冒引起的发烧怎样物理降温”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参考价格:35
参考价格:9.8
参考价格:9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解热镇痛。本品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
参考价格:¥9.9
本品适用于治疗和减轻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周身四...
参考价格:¥6.5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刘会 周莹莹 王婷婷(解放军第148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山东淄博& 255300)
【中图分类号】R4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5-01
&&&&&&& 中枢性高热是由下丘脑、脑干及上颈髓病变或损害,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导致的发热,体温骤升至40℃以上,持续数小时、数日。高热可使脑血流量、脑组织氧代谢增加,造成颅内高压,加重脑细胞损害,使机体代谢增加,加速器官衰竭,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不但能取得较好的降温效果,而且对防止或减轻多器官功能损害极为重要。物理降温是用于中枢性高热患者降低体温的重要方法。物理降温通过促进皮肤的散热,使散热大于产热来达到降温目的。
&&&&&&& 1& 目的
&&&&&&& 1.1为高热患者降温。
&&&&&&& 1.2患者实施局部消肿,减轻充血和出血,限制炎症扩散,减轻疼痛。
&&&&&&& 1.3为患者实施头部降温,防止脑水肿,并可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其需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 2& 开窗通风法
&&&&&&& 患者体温在39℃以下,可将病室的门窗打开,通风换气或者打开电风扇或者空调机使室温下降,从而使患者体温自行调节,达到降温的目的。
&&&&&&& 3& 冰袋冰囊降温法
&&&&&&& 3.1评估
&&&&&&& 3.1.1 患者的年龄、病情、体温等情况。
&&&&&&& 3.1.2 患者局部皮肤状况。
&&&&&&& 3.1.3 病人的心理状态。
&&&&&&& 3.2注意事项
&&&&&&& 3.2.1 部位: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N窝等血管丰富处。
&&&&&&& 3.2.2 时间:每次放置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以免局部冻伤或产生继发效应。长时间使用者,休息60分钟后再使用,给予局部组织复原时间。
&&&&&&& 3.2.3 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变化,每10分钟查看一次局部皮肤颜色,病人局部皮肤无发紫、麻木及冻伤发生。
&&&&&&& 3.2.4 使用冰袋降温要经常更换部位,防止冻伤。腋下冰袋降温后,腋温的测量不宜在50分钟内进行。
&&&&&&& 3.2.5 使用过程中,检查冰块融化情况,及时更换与添加。冰袋完整、无漏水,布套干燥。
&&&&&&& 4& 温水擦浴法
&&&&&&& 温水擦浴一般应使用低于患者皮肤温度的温水,即32-34℃的温水进行擦浴,这样可以很快将患者的皮肤温度传到散发。在温水擦浴前最好先在患者头部放置冰袋,这样有助于降温,又可防止由于擦浴时表皮血管收缩,血液集中到头部引起充血。擦浴用力要均匀,不可用力过度,并轻轻按摩以促进血管扩张。温水擦浴的部位:腋窝、肘窝、腹股沟、N窝等血管较丰富处稍用力擦拭,并延长擦拭时间,以促进散热。擦浴过程不要超过20分钟,避免病人着凉。注意病人的耐受性,擦浴后,应注意观察病人的皮肤表面有无发红、苍白、出血点、感觉异常。半小时后测量病人体温,体温有所下降视为有效。
&&&&&&& 5& 酒精擦浴
&&&&&&& 5.1原理& 酒精是一种挥发性液体,在皮肤上迅速蒸发,吸收和带走机体大量的热,而降低皮肤的湿度,进而降低身体的温度。又因为酒精具有刺激皮肤血管扩张的作用,故其散热能力较强。
&&&&&&& 5.2注意事项
&&&&&&& 5.2.1 多用于40℃以上的高热病人。
&&&&&&& 5.2.2& 浓度为30%-50%,温度为30 ℃。
&&&&&&& 5.2.3 擦浴部位:腋窝、肘窝、腹股沟、N窝。禁忌部位:心前区、胸腹部、后颈部、手足心部。
&&&&&&& 5.3禁忌症
&&&&&&& 5.3.1 不适用于血液病患者,因其凝血机制不好,行酒精擦浴时往往会出现出血点。
&&&&&&& 5.3.2 年老体弱患者行酒精擦浴易出现虚脱故最好不用。
&&&&&&& 5.3.3 小儿尤其是新生儿不要用酒精擦浴,因新生儿皮肤薄,毛细血管丰富,而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神经鞘未完全形成,易形成酒精中毒,患儿惊厥加重,以致死亡。&
&&&&&&& 6& 灌肠降温法
&&&&&&& 对温水擦浴和酒精擦浴都不能降温的患者可选用灌肠降温法。一般可选用28℃-32℃等渗盐水或用4℃等渗盐水灌肠,取左侧卧位,插入7-10cm,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保留30分钟后排出,排便后隔半小时再测量体温。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是否出现虚脱,或因出汗过多而引起的电解质紊乱等现象。
&&&&&&& 7& 控温毯降温法
&&&&&&& 通过调节控温毯中循环水的温度来降低皮温,增加皮肤散热,达到降低体温的作用。接触病人面积大,控温效果稳定,不易反弹。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操作方便。
&&&&&&& 8& 冰帽机降温法
&&&&&&& 8.1 对于脑损伤、脑水肿的患者可选用冰帽机降温法。可直接降低脑局部温度,减少脑细胞耗氧量,起到脑保护作用。
&&&&&&& 8.2 注意事项
&&&&&&& 8.2.1 观察头部皮肤情况,尤其注意耳廓部位有无青紫、麻木及冻伤发生。
&&&&&&& 8.2.2& 注意心率变化,有无房颤、室颤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
&&&&&&& 9& 静脉降温法
&&&&&&& 下丘脑功能紊乱所致的中枢性高热,体温升高很快,降温效果较差。有人开展了中枢性高热静脉物理降温的临床研究,患者在接受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后,体温仍高于39℃的中枢性高热患者,进行了静脉降温观察(即在患者静脉中滴注低温液体,起降温作用)。结果发现:静脉降温对中枢性高热有显著疗效(P<0.01),降温有效率高达100%[1]。
&&&&&&& 10& 物理降温的注意事项
&&&&&&& 1)对冷敏感的病人应用温水擦浴,不宜使用其他任何物理方法降温。2)不论采用何种降温方法,都应同时在足心置热水袋,可减轻脑组织充血,促进散热,增加舒适。3)对有出血倾向皮疹、皮下出血点及伴有皮肤性损害的病人禁用酒精擦浴,特别是白血病患者,酒精擦浴往往会导致出血症状加重。4)擦浴时禁擦心前区、胸腹部、后颈部和手足心等处,以免引起不良反应。5)采用物理降温措施30分钟后测量体温,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及神志的变化。6)使用冰块降温要经常更换部位,防止冻伤。腋下冰袋降温后,腋温的测量不宜在50分钟内进行。应用医用冰毯降温的病人,探头应放在腋中线与腋后线中间为宜。&&&&
参 考 文 献
[1]姚梅琪.中枢性高热静脉降温法临床研究.《实用护理杂志》,1997,09.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生儿物理降温的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