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总医院预约申请提交中专家如何提交病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医疗资源全球化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国内大医院不再是人们就医的唯一选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的治疗方式。熟悉出国就医流程,可以为患者节省时间,少走弯路,但如何了解正确的出国看病流程呢?出国就医一站式服务公司--杭州五舟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告诉您如何正确地出国看病。
  众所周知,出国就医服务包括国外医院、顶级专家的预约,病历资料的整理翻译,签证材料的准备,面签的指导,赴美就医机票住宿的预订,国外就医期间的陪同翻译等。
  首先,病历资料的整理和翻译。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病历格式,国内的病历资料并不适用于美国医院,因此中介机构必须要有十分熟悉美国的病历格式的医学工作人员,这样才能准确按照他们的要求撰写患者的病历摘要。如果没有正确的病历摘要,会导致国外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误诊。
  杭州五舟就曾碰到过这样一位患者刘女士(化名),她曾找过其他中介办理过出国就医服务手续,但国外医院回复的邮件说她的病历资料不合格,无法申请预约。杭州五舟医学团队重新整理了刘女士的病历资料,并按美国医院的要求写成病历摘要,提交到美国医院国际部邮箱的2-3个工作日后,刘女士就收到了美国医院的回访电话,确定被医院接收了。
  为了能让美国医院更好的解读患者的病历资料,杭州五舟医学团队都是有医学背景并有医生执照的,并把写好的病历资料中文版本先发患者确认,确认无误后,再交由专业的医学翻译团队进行翻译。杭州五舟医学翻译团队都是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医学硕士或博士毕业,并拥有多年医学翻译经验。
  其次,国外医院和专家的预约。正如国内有三甲、二甲、民营的私人诊所等,美国不同医院之间也有差别,既有梅奥诊所、哈佛大学医学院教学附属麻省总医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等世界知名医院,也有小医院甚至是只有三五位医生组成的华人小诊所。选择出国看病的都是国内没有好的治疗方案或是无法确诊的疾病,需要经过医院全面的检查,医生才能找到病因,或对患者病情有准确的了解,而美国一些小诊所除了听诊器和做一些基本的检查,很难进行PET-CT等高精检查。如果患者无法正确预约美国最好的医院,赴美就医质量也会打折扣。
  杭州五舟医学团队有很多赴美就医病例积累,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第一时间告知患者到底哪个国家,哪所医院,哪个专家是患者所患疾病领域最权威的医生。杭州五舟会根据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的检查报告,再为患者推荐合适的美国医院,为患者推荐最合适的专家。
  第三,医疗签证的办理。签证材料的整理及面签时的应答对患者能否通过面签来说是很重要的。曾有一位杭州五舟的患者李先生(化名)自己预约了美国医院,美国医院邀请信也下来了,但就是因为签证被拒签了导致出国就医失败。杭州五舟帮他重新预约了美国医院并总结了他之前面签失败的原因,准备了签证所需的所有材料,在每份材料的右上角贴上标签,方便李先生在面签官要求提供材料时方便寻找。在李先生面签之前,杭州五舟签证中心的工作人员和李先生一一核对,确保材料准确无误并根据李先生的个人家庭情况为李先生设置了10个面签官可能会问的问题让他事先想好如何回答。在李先生面签当天,杭州五舟工作人员专程陪同李先生等人到美国驻中国领事馆面签。最后李先生顺利通过面签,如愿去到美国接受治疗。
  第四,在美国期间的就医陪同翻译。患者到了美国后,因为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在美国就医会有很大的困难,虽然有些美国医院会提供汉语翻译,但是翻译人员只会在患者和主治医生交谈的一小时内翻译,在医院体检、抽血化验、化疗、放疗等时间美国医院都没有翻译人员给患者提供协助。美国医院规模较大,不同的楼层科室如果没有翻译陪同不容易寻找,美国医院的就诊和体检也是预约制,如果因为语言不通无法及时找到正确科室也会耽误就诊。
  为了更好的服务患者,杭州五舟在美国波士顿、休斯顿、巴尔的摩、罗切斯特、克利夫兰、纽约、费城等地设有服务中心,杭州五舟美国服务中心服务人员都是有医学背景的,可以进行陪同就医过程的医学对话翻译。如杭州五舟在美国休斯敦服务中心的客服经理孙女士本身就曾是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护士,对美国的就医体系和流程非常熟悉。出国看病免费咨询电话:400-150-8089
无相关信息您现在的位置: >>
>> 正文内容
麻省总医院访学汇报
发布时间:09-15-2011
&&& 2010年5月,正是阳光明媚的春天。我在北京协和医院首批百人计划及国家公派访问学者项目的资助下,带着领导同事的期冀和嘱托,怀揣期待和好奇,来到美国波士顿,开始为期一年的访学。
我作为一位北京协和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受过多年的高等教育和十年以上的从医工作经验,也有很多次国际交流的经历,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世界观和想法;并且作为一位母亲,也不缺乏独立生活需要的自理能力。但这一年在美国留学的经历对我各方面的冲击和挑战还是很大,我也感受到了应对挑战后的荡涤和提升。
&&& 一、麻省总医院的历史和今天
&&& 我联系的学习工作单位是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General&Hospital,MGH)。MGH的主院区在美丽的查尔斯河畔,位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心脏地区。她建立于1811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三所医院之一,也是新英格兰地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医院和哈佛医学院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教学医院。
&&& MGH自1821年就成为哈佛医学院的教学医院,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在外科学领域,1846年,MGH率先将乙醚麻醉应用于外科手术。1886年,Reginald&Fitz医生首先对急性阑尾炎进行了准确描述。1962年,MGH成功进行了世界第一例断肢再植术。在医学影像学领域,1896年,MGH在X光技术诞生不久便将之应用于临床医学。MGH也是应用PET扫描技术(1970年代)和MRI技术(1979年)的先驱。另外在肿瘤学领域、艾滋病治疗、人造皮肤及基因学研究等各方面,MGH也扮演着鼻祖的角色。历史上共有七位MGH的科学家或在MGH接受过培训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最近的一次是2009年,Jack W.Szostack博士因发现了端粒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 根据U.S.News&&&World&Report的权威评估,MGH连续数年在美国排名前五。在最新的年的评估中,MGH和Johns&Hopkins Hospital、Mayo&Clinic一起名列全美前三。最新的数据显示,MGH有907张病床供普通内科和外科使用;其一年门诊量150万例(含下设的Back Bay/north end、Charlestown、Chelsea、Revere等4所医学中心门诊量);住院病人47,649人次;住院手术19,206例,门诊手术18,803例;接待急诊病人88,393人次;接生婴儿3700名。MGH拥有超过19500名员工,其中包括4300名注册护士和3900名医生。
&&& MGH也是美国最大的研究型医院,每年投入研究的预算高达4.63亿美元。由于医学研究的逐年发展,原有的主院区不足以满足新兴实验研究的需求,MGH在位于波士顿South&End旁的Charlestown Navy Yard又租用了大片的地区,专用于实验室的建立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 二、高效的医疗服务效率
&&& MGH高效的医疗服务效率首先源于其广泛和高效合作网络,包括医院间合作和医院内的协作。
如果您登录MGH医院的主页,可以发现MGH对自身的功能定位:提供世界顶级的医疗服务(World-class&patient&care);医学研究的动力工厂(A&research&powerhouse);注重教学(An&emphasis&on&teaching);最高的医疗质量和安全(Setting&the&bar&for&quality&& safety);服务在社区(Reaching out to the community)。
&&& 这几项功能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最后一项:Reaching out to the community。MGH不是孤立存在的,其高效运转的背后是一个整合统效的合作网络。
&&& MGH利用品牌、规模和人才资金优势,将周边的多家医学中心纳入旗下,成为自己的子医院。在这样的一个系统中,MGH担任的主要是接受疑难重症的转诊和急诊的医疗服务。绝大部分患者都是由家庭医生和初级医疗中心转诊而来。在诊疗过程中,MGH与患者的初级医疗服务系统保持密切联系。患者在MGH接受高水平的诊治后会立即转回初级医疗,或转入Partners系统的康复医院、其他中小型医院及专科医院。
&&& MGH的医疗服务模式充分反映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多科协作的团队服务(Coordinated, patients centered )&。MGH成立了多个多学科协作中心,如心脏中心、肿瘤中心、消化系统健康中心、MGH儿童医院、移植中心和血管中心。这些中心都是由相关的内科、外科、影像专家、麻醉医生和护士组成的专业团队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诊断和治疗。病房的设置也是按照这些多学科协作中心及外科的需要设置的,以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为主。而内科病房则打破了专科之间的壁垒,大部分是普通内科病房,由普内科轮转的住院医生管理;专科医生负责所有病房相关疾病的会诊和协助诊治。
&&& 以心脏疾病的诊治为例,MGH有心脏中心,是一个多学科合作的医疗团队,由心脏内科专家、心脏外科医生、心脏影像专家、麻醉科医生和护士等组成。这个团队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的患者情况成立了不同的治疗专业组(Program),如成人先心病组、心律失常组、心脏病预防中心、心血管疾病遗传组、冠心病组、心衰和心脏移植组等共11个专业组。
&&& 经过PCP和初级医疗中心的转诊安排下,患者到MGH心脏中心的Outpatient部门,首先由专科分诊台根据了解的患者情况,将患者匹配给一名专科医生;这名专科医生将全面监督和解答该患者在心脏中心的全部医疗问题。患者接受心脏状况和高危因素的全面评估、进行心脏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心脏专科的医生会针对患者的情况提出管理和预防心脏疾病的建议。根据病情需要,为患者安排转诊介入治疗、手术或进一步咨询。
&&& 对于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手术相关的检查和教育在Outpatient部门完成,一般患者在术前一天住院,住院后完成常规体征和胸片、ECG等,接受麻醉师访视,进行术前准备,第二天就接受手术。心脏中心有5个不同护理层次的住院单元。患者接受了心脏手术后,从手术室转到心脏外科ICU,然后再进入Step-Down单元,最后再转回到手术前的单元。不同的单元配置了相应的具备不同经验的专业护理团队,做到更具针对性的服务。术后一般两天内出院。如果患者因家庭内无照顾者或需要更多的恢复时间,负责该病人的Case manager会根据病人的情况,将病人转到合适的康复机构。
&&& 从上面可以看出,由于Partners系统这样的辐射医疗网络、双向转诊机制,才保证了MGH高效的医疗服务和病房周转率。而MGH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多部门协作的医疗模式,一方面给病人提供了360度承前启后的贴心医疗服务,另一方面更提高了医疗的效率和水平。
&&& 三、以人为本:患者和员工兼顾
&&& 患者在MGH能感受到的不光是学术型医院的专业医疗服务,更是一种全方位的关爱和呵护。正如MGH在200年前成立时所倡导的那样,when in distress, every man becomes our neighbour。
&&& 平易近人的患者学习中心随时敞开大门,患者和家属可以在那里获得基本的疾病常识。医患沟通的渠道多样,包括网上培训、电子邮件、纸质材料分发、当面交流和电话交流。患者所面对的医疗小组有医生、护士、营养师、病例经理和社工等,满足患者各层次的需要。MGH在接诊每个患者的同时都会和该患者的家庭成员保持密切的沟通,并主动帮助病患和家庭成员搭建沟通渠道。患者在这种信息交流畅通的环境下可以更安心地配合医院的诊疗。
&&& &MGH的大堂登记台的墙壁上写着&Welcome&&Bienvenido&&Herzlichen Willkommen&&歡迎&等十种语言的欢迎。MGH为世界各地的患者提供19种语言的医学专职翻译,所有的翻译都获得了麻省医学翻译协会的认证,达到美国医药卫生翻译专业标准,遵守医院的保密政策和规章,并恪守本部门的伦理学原则。
&&& 病人的隐私受到极大的尊重。在有病人在场的地方都是不可以随意照相的。电梯间、餐厅等处经常可以看到友好的提示:请注意尊重患者隐私,不要在公共场合讨论患者的病情。
&&& 所有进行临床研究的人员都必须接受CITI(Collaborative Institutional Training Initiative,www.citiprogram.org)的培训并接受考核后才能获准进入人类相关的研究。这个网上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何从生物医学角度和社会及行为学角度保护人类研究对象;良好的临床实践;健康信息的隐私保护和安全等。这是我到麻省总医院接受的第一个培训。网上培训可以做到这么整合和丰富而又界面友好,令我耳目一新。在这个培训中,既重温了赫尔辛基誓言,又接触到美国医治保险携带和责任法案(Health Insurance&Portability&and&Accountability Act,HIPAA)寻求确立电子数据交换、安全及所有医疗保健相关数据保密性的标准化机制等等各项内容。
&&& 以人为本不光体现在对患者方面,医院给所有员工也营造了温馨和睦的大家庭气氛。员工可以参加各种业务和科研培训项目、激励和减压项目、员工帮助项目;医院对员工的奖励在评优秀、奖奉献之外,认可踏实工作的员工;按照短期服务、五年服务、十年服务、长期服务等奖项来大面积惠及员工,着力营造&Excellence everyday&的医院文化,让所有员工因身为MGH一员而深感自豪。
&&& 四、影像科室与临床科室的密切合作和沟通
&&& 在医院完善和可靠的HIS和PACS系统基础上,MGH影像科的检查部门和诊断部门在物理上完全分隔。患者经过电话或网上预约,到医院的影像检查区域接受检查。这些检查的设施分布在急诊、门诊、儿科、主楼及多个散在波士顿各处的医院外影像中心(off-campus&imaging centers),患者可以根据位置自行选择。所有的影像将会传送到主院区的医生工作站,由专科医生签发电子报告,签发后的电子报告直接进入电子病案系统并同时反馈给申请医生,由申请医生将影像报告回馈给患者。这种流程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在影像的检查和诊断部门之间的不必要劳顿,使临床医生更早获得信息,也提高了诊断报告的可追踪性。
&&& 临床医生在医院的工作站上可以查阅影像的报告和图像,影像科医生也可以直接查阅患者病历和检查结果,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病情。医院内部的沟通手段多样,网上寻呼、电话、电子邮件、会议等。这些沟通方式的高效保证了临床和影像医生都能及时快速处理医疗工作。
&&& 影像科医生积极参与到患者的医疗服务中,多学科团队中都有影像专科医生,举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临床影像讨论会。影像科专家非常活跃,在针对疾病的影像手段优选上、辐射危害的控制和影像信息的意义阐释方面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影像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携手互动,有效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 五、专业学习和研究收获
&&& 我主要专业学习和研究是在放射科神经影像学组进行,师从神经影像学组组长Dr.Gilberto&Gonzalez教授。我以研究助理(Research&Fellow)主要参与了三项临床研究项目,分别是《急诊神经影像学研究》、《脑实质内出血的CT血管成像评价》和《脑肿瘤的高级MR成像研究》;具体工作包括病人筛选、临床数据采集、影像特征分析、数据整理统计、文献回顾和文章写作。研究结果已经被美国神经放射学会2011年会收录,有两篇展板,题目分别是《Spot&Sign&Score Identifies Rapid Bleeding in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Hemorrhage》and《Rate&of Hematoma Expansion in Primary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Predicts Mortality and Clinical Outcome: A Prospective Study》;与之对应的两篇文章已经投递了American&Journal&of Neuroradiology。
&&& 在参与临床研究工作之外,我了解并参与了住院医生与专科医生培训,包括放射科的各种Conferences,如临床-影像病例讨论、影像-病理学对照讨论、影像教学病例展示等;并坚持参加每天中午的住院医影像基础教学的Minicourses,其内容包括神经、腹盆、骨关节、心脏、胸肺、急诊、小儿、核医学及超声各个专业领域的影像学诊断及影像物理学等,其中,在每个专业都会请该领域业内领先的外院专家来作讲座(Grand Round)。哈佛医学院每年秋天都会举办各学科的继续教育课程,我修学了神经影像和头颈部影像学的课程。
&&& 麻省总医院在医院层面也有十分强大的科研教育和支持系统。CRP(Clinical&Research Program,临床科研项目)对全院从事临床科研的人员提供全方面的培训和支持。我参加的主要培训项目包括Grant writing for clinical and&translational&investigators(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者如何申请课题),Basic biostatistics for clinical research(临床研究中的统计问题),及Scientific&writing for&publication(科研论文的写作),获益良多。
&&&&六、总结
&&& 我非常感谢国家和医院给我这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一年在麻省总医院的访学,我不仅拓宽了视野,了解了世界顶级医院的服务理念和机制,并且在专业知识和科研方面有长足的进步,和MGH影像学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合作关系;这些必将有效提升我的各方面素质,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更好地为医院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
作者:放射科
来源:本站原创
上一篇:[ 09-15 ]
下一篇:[ 09-15 ]您的位置: >>
学习麻省总医院如何布局“互联网+医疗”?
来源:编辑:时间:
  青年人网讯麻省总医院依然相信走研发与合作这条老路线可以帮助它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始建于1811年的麻省总医院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开办最早,规模最大的教学附属医院。这座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医院在今天依然充满着发展活力。  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选的“最好的医院”这份榜单上,麻省总医院长久以来一直位于前五,今年更是既2012年之后又重新回到榜首。而其能长期处于世界顶尖医院之列,不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持续提供世界顶级的医疗服务,还因为它能够坚持研发创新,积极与各方开展合作。  在如今互联网医疗发展如火如荼的新时代背景下,麻省总医院依然相信走研发与合作这条老路线可以帮助它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取得领先地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它是如何利用研发与合作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发展布局的。  60年代末涉入远程医疗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麻省总医院就与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医疗救护站合作,通过双向试听系统为机场的工作人员以及乘客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同时它也利用这套双向试听系统与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展开了合作。在合作中,麻省总医院为退伍军人提供远程心理咨询服务。不久这项服务就延伸至监狱、学校……。在随后的发展中,麻省总医院又在这套系统中不断加入紧急护理等多项服务。在那个时候麻省总医院的这套远程医疗系统可谓大获成功。  不过随着IT产业的兴起,这套以闭路电视为基础的系统逐渐被淘汰,到80年代中期已完全停止运作。不过麻省总医院在这段远程医疗服务早期发展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自己接下来在互联网时代发展远程医疗服务找到了基本模式,从一项服务逐步扩展到其他服务。  2000年,麻省总医院与哈佛医学院另一家附属教学医院布莱根妇女医院合作发起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远程医疗服务项目TeleStroke。  在该项目中,来自麻省总医院与布莱根妇女医院的专家们通过视频会议和图片分享技术帮助其他缺乏技术的医院对中风患者进行诊断,并提供医疗指导。项目开展不久,新英格兰地区就有31家医院加入。目前该项目在全美其他地区也得到了推广。  2011年,鉴于TeleStroke项目的成功,麻省总医院借用TeleStroke的发展模式开始在自己医院范围内试行其他病种的远程医疗服务。  2012年,麻省总医院正式推出TeleHealth项目。该项目不仅将已经在运行的TeleStroke纳入其项目内,还开始了心血管科、神经科、精神科和烧伤科的远程医疗服务试验。  2013年春季,麻省总医院TeleHealth的项目负责人宣布与首个获得美国远程医疗协会认证的公司AmericanWell展开合作。麻省总医院将利用AmericanWell的远程医疗平台来实现虚拟问诊,从而将TeleHealth的服务从医院扩展至家庭。其中,首批接受试验服务的对象有三种,分别是患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心脏病患者和行动不便的中风患者。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现在TeleHealth包含的服务项目已经多达11个,涉及的领域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医学影像等多个方面。  在今年(2015)秋季的某个时候,麻省总医院还将在TeleHealth中再添一项新的服务。因为麻省总医院注意到,许多患者在面临诸如该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这类医疗抉择时,往往希望再咨询一下其他信得过的医生。增添这项新服务正是为了利用麻省总医院优秀的医生资源,来提供专业的意见,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2017年将完成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医院间电子病历的共享对于麻省总医院可不是新鲜的事物。1994年,麻省总医院与布莱根妇女医院结盟,创立了名为PartnersHealthCare联盟。从那以后,联盟内各医院的医疗信息便开始共享,这其中自然包括电子病历的共享。  2012年,为了在联盟内实现每个病人有单独一份的病例,并且在任何地方都能通过联盟的官网获取自己的电子病历,PartnersHealthCare决定打造一个新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  这套名为PartnerseCare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叫做revenuecycle,这部分主要功能是帮助医生完成日常工作的管理,如安排预约时间,开列账单等。另一部分叫做clinicalcycle,这部分的主要功能是记录患者的电子病历,录入医嘱等。  日,麻省总医院作为第一批启用PartnerseCare系统的医院之一,已经正式开始使用该系统的revenuecycle部分,而对于clinicalcycle部分,麻省总医院要到日才会正式开始使用。按计划,PartnerseCare将于2017年完成建设。到那时PartnersHealthCare联盟内的所有成员都将开始使用PartnerseCare。  两大门户网站  麻省总医院针对患者的门户网站主要有两个:PartnersPatientGateway和MGHVirtualVisit。  PartnersPatientGateway是由PartnersHealthCare为联盟内所有医院打造的一个共享的医疗门户网站。患者注册以后可以通过该网站进行预约,申请转院,获取诸如处方和检验报告这样的医疗信息。该网站还会发送短信和电子邮件以提醒用户,帮助他们管理健康。  由于PartnersPatientGateway不具备虚拟问诊功能,所以麻省总医院自己创建了一个网站MGHVirtualVisit作为补充。MGHVirtualVisit的用户可通过该网站预约,然后在该网站接受虚拟问诊,省去了去医院就诊的麻烦。不过目前只有几家特定医院的患者才能享受到虚拟问诊服务,因为MGHVirtualVisit并不是对所有患者都开放。  侧重监测类&诊断类移动医疗设备  麻省总医院对移动医疗设备的研发比较重视,各个疾病研究中心都拥有自己的移动医疗设备研发项目。但是麻省总医院对监测类移动医疗设备的研发和诊断类移动医疗设备的研发有不同的侧重点。  对监测类移动医疗设备,麻省总医院倾向于合作。如2004年左右,麻省总医院与TIAX公司合作,帮助该公司开发SENSORS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利用装有生物传感器的可穿戴设备,采集战场上士兵的各项体征指数,并将这些数据传回电脑,然后电脑会根据传回的数据分析士兵所面临的精神压力。又如2012年麻省总医院与ZephyrTechnology公司合作,帮助该公司测试可穿戴监测设备。  对于诊断类移动医疗设备,麻省总医院倾向于独自研发。如今年上半年推出的名为D3(数字衍射诊断系统digitaldiffractiondiagnosis)的可移动癌症诊断设备就是由麻省总医院的一个团队独自研发的。D3能够将一部智能手机转化为癌症诊断工具。操作步骤如下图:    A:采集和制作样本  B:将样本置入D3的成像组件中(置入的位置即图中B步骤的Sampleinsert部分)  C:将装有样本的成像组件安装到智能手机的摄像头上。打开D3的配套应用之后,手机就能把摄像头扫描到的图像传给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对图像分析过后会把分析结果发送到手机上。  App,兼顾医生和患者  虽然是一家医院,但是麻省总医院拥有自己专业的IT团队,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就是其中之一。该实验室创立于1964年,一直致力于利用计算机帮助医院改善医疗服务。从早期电子病历的发展到今天许多大型医院仍在使用的程序都能看到该实验室的贡献。  后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该实验室开始为麻省总医院的医生和患者编写App程序。目前已经推出多款受欢迎的app,如2014年4月推出的帮助医生迅速获取医疗信息的mojo2,一经上线用户数就突破1000人,现在已经有超过2000名的麻省总医院的医生在使用这款App了。  除了有自有团队开发App外,麻省总医院还积极的与其他拥有顶尖计算机技术的机构展开合作。  2014年,麻省总医院与三星和麻省理工合作,开办可穿戴产品编程马拉松大赛,以便寻找优秀的人才和创意。  2014比赛组织者与获奖选手合影  在今年(2015年),麻省总医院携手麻省理工参与了苹果公司组织的ResearchKit项目,一起研发了一款健康管理应用GlucoSuccess。这款应用不仅能帮助Ⅱ型糖尿患者进行健康管理,还能收集用户数据以供麻省总医院的医生对Ⅱ型糖尿病进行科学研究,从而促进新疗法的研发。    不差钱的孵化器  2014年,麻省总医院开办了一个医疗转化实验室(HealthCareTransformationLab),意在向外界征集好的研究项目,然后将其转化为可用于实际的医疗技术。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麻省总医院首个明确表示将互联网医疗作为研究重点之一的研究中心。  鉴于麻省总医院拥有很强的研发能力以及充足的研发经费。数据显示,今年麻省总医院的科研预算已经超过7.86亿美元——相信用不了多久,麻省总医院的这个孵化器就能孵化出具有时代意义的科研成果来。  回顾麻省总医院的布局方式,我们不难发现研发与合作的理念始终贯穿其中。研发保证了麻省总医院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而合作则帮助宣传了麻省总医院的品牌度。从麻省总医院取得的成就来看,研发与合作的理念值得其他医院甚至企业学习借鉴。(原标题:麻省总医院互联网医疗布局)
千测是检测认证行业第三方机构的综合服务平台,专业提供服务、服务咨询电话:400-
本文网址:
检测服务认证服务
环境食品行业新闻动态下载
24小时周排行
检测认证项目
检测机构认证机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三预约申请提交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