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须知时,同一药物在不同的给药途径为什么产生不同的作用?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毕业于医学院校,在医院工作,有相对丰富的护理经验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不同剂量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不同剂量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6|
上传日期: 07:04:3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不同剂量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官方公共微信给药途经不同时,药物作用为什么有的时候会出现质的差异,有的则产生量的不同
比如硫酸镁.口服是泻药,注射是抗惊厥作用的.因为口服硫酸镁是要经过胃肠道的,而硫酸镁在胃肠里是不吸收的,而注射是直接进入血液,免去了吸收的过程.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4.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
章节: 4.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
(1).在临床上做到合理用药,需了解: A.药物作用与副作用
B.药物的毒性与安全范围 C.药物的效价与效能
D.药物的t1/2与消除途径 E.以上都需要
(2).药物滥用是指: A.医生用药不当 B.大量长期使用某种药物
C.未掌握药物的适应证 D.无病情根据的长期自我用药
E.采用不恰当的剂量
(3).对同一药物来讲,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作用越强
B.对不同个体,用量相同,作用不一定相同 C.用于妇女时,效应可能与男人有别
D.成人应用时,年龄越大,用量应越大 E.小儿应用时,可根据其体重计算用量
(4).麻黄碱短期内用药数次效应降低,称为: A.习惯性 B.快速耐受性
C.成瘾性 D.抗药性 E.以上都不对
(5).安慰剂是: A.治疗用的主要药剂 B.治疗用的辅助药剂
C.用作参考比较的标准治疗药剂 D.不含活性药物的制剂
E.是色香味均佳,令病人高兴的药剂
(6).先天性遗传异常对药物动力学影响主要表现在: A.口服吸收速度不同
B.药物体内生物转化异常 C.药物体内分布差异
D.肾排泄速度 E.以上都不对
(7).对肝功能不良患者,应用药物时,需着重考虑到患者的: A.对药物的转运能力
B.对药物的吸收能力 C.对药物的排泄能力
D.对药物的转化能力 E.以上都不对
(8).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原因是: A.吸收快慢 B.作用强弱
C.体内分布速度 D.体内转化速度 E.体内消除速度
(9).某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其作用大于各药单独作用的代数和,这种作用 叫做:
A.增强作用 B.相加作用 C.协同作用
D.互补使用 E.拮抗作用
(10).患者长期口服避孕药后失效,可能因为: A.同时服用肝药酶诱导剂
B.同时服用肝药酶抑制剂 C.产生耐受性 D.产生耐药性
E.首关消除改变
(11).反复用药物后,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是因为: A.习惯性
B.成瘾性 C.依赖性 D.耐受性 E.抗药性
(12).某患者应用药物时,必须应用比一般人更大些的剂量,才呈现应用的效应,
这是因为产生了: A.耐受性 B.依赖性 C.高敏性
D.成瘾性 E.过敏性
(13).最常用的给药途径是: A.静脉注射 B.雾化吸入
C.肌肉注射 D.皮下注射 E.口服
(14).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给药方法中,口服最常用
B.过敏反应难以预知 C.药物的作用性质与给药途径无关
D.肌注比皮下注射吸收快 E.以上均不对
(15).对多数药物和病人来说,最安全、最经济、最方便的给药途经是: A.肌肉注射
B.静脉注射 C.口服 D.皮下注射 E.以上均不是
(16).紧急治病,应采用的给药方式是: A.静脉注射 B.肌肉注射
C.口服 D.局部电流 E.外敷
(17).常用舌下给药的药物是: A.阿司匹林 B.硝酸甘油
C.维拉帕米 D.链霉素 E.苯妥英钠
答案如下:
(1).E (2).D (3).D (4).B (5).D (6).B (7).D
(8).E (9).A (10).A (11).D (12).A (13).E (14).C
(15).C (16).A (17).B
(1).A.成病性 B.习惯性 C.抗药性 D.高敏性
E.耐受性 1.与长期反复用药无关的是
2.长期反复用药后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是
3.长期反复用药后病原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为
(2).A.成病性 B.习惯性 C.抗药性 D.高敏性
E.耐受性 1.很小剂量就可产生较强药理作用的为
2.较大剂量方能产生原有药理作用的为
3.长期反复用药,一旦停药即产生戒断症状的为
(3).A.空腹内服 B.饭前内服 C.饭后内服
D.睡前内服 E.定时内服 1.增进食欲的药物应
2.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应 3.需示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药物应
4.催眠药应
(4).A.皮下注射 B.皮内注射 C.静脉注射
D.肌肉注射 E.以上都不对 1.无吸收过程的给药途经是
2.一般混悬剂不可用于 3.易发生即刻毒性反应的给药途经是
(5).A.直肠给药 B.舌下给药 C.吸入给药
D.鼻腔给药 E.口服给药 1.刺激性较大,肝易灭活的药物适宜
2.气体、易挥发的药物或气雾剂适宜
(6).A.直肠给药 B.舌下给药 C.吸入给药
D.鼻腔给药 E.口服给药 1.全麻手术期间快速而方便的给药方法是
2.简便、经济、安全而常用的给药方法是 3,药物吸收后可发生首关消除的给药途经是
(7).A.静脉给药 B.口服给药 C.舌下给药
D.深部肌肉注射 E.皮下注射 1.硝酸甘油采用
2.胰岛素常采用 3.阿司匹林常采用
(8).A.静脉给药 B.口服给药 C.舌下给药
D.深部肌肉注射 E.皮下注射 1.硫喷妥钠常采用.
2.吐根碱常采用
(9).A.快速耐受性 B.成瘾性与戒断现象 C.耐药性
D.耐受性 E.反跳现象 1.连续用药产生敏感性下降称
2.吗啡易引起 3.麻黄碱短期内连续用可产生
(10).A.快速耐受性 B.成瘾性与戒断现象 C.耐药性
D.耐受性 E.反跳现象 1.脑垂体后叶素短期内反复用可产生
2.长期应用氢化可的松突然停药可发生 3.长期应用抗病原微生物药可产生
(11).A.药理作用协同 B.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
C.诱导肝药酶,加速灭活 D.竞争性对抗 E.减少吸收
1.苯巴比妥与双香豆素合用可产生 2.维生素K与双香豆素合用可产生
(12).A.药理作用协同 B.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
C.诱导肝药酶,加速灭活 D.竞争性对抗 E.减少吸收
1.肝素与双香豆素合用可产生 2.阿司匹林与双香豆素合用可产生
3.保泰松与双香豆素合用可产生
(13).A.可表现为快代谢型或慢代谢型 B.导致出血
C.有抗M胆碱作用 D.快速耐受性
E.抑制通过肝脏进行生物转化药物的消除,出现毒性反应 1.异烟肼
答案如下:
(1).CAB (2).DDE (3).EDDE (4).ECA (5).CB (6).EAB
(7).CAE (8).CB (9).BDC (10).ABC (11).BB (12).BCD
(1).药物临床应用可发生危险的原因是: A.对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掌握不全
B.对于药物的慎用或禁忌证不了解 C.对于药物的适应证不清
D.对于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详 E.由于药物的排泄速度太快
(2).同一药物是: A.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作用越强
B.对不同个体,用量相同,作用不一定相同 C.用于妇女时,效应可能与男人有别
D.在成人应用时,年龄越大,用量应越大 E.在小儿应用时,可根据其体重计算用量
(3).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合用时可能产生药物的桔抗作用:
A.可以作为联合用药的一种方式 B.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
C.可能符合用药目的 D.肯定不利于患者
E.使单独用药时原有作用减弱
(4).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反应的改变包括: A.药物慢代谢型
B.耐受性 C.抗药性 D.快速耐受性 E.依赖性
(5).药物临床应用可发生危险的原因是: A.对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掌握不全
B.对于药物的慎用或禁忌证不了解 C.对于药物的适应证不清
D.对于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详 E.由于药物的排泄速度太快
答案如下:
(1).ABCD (2).ABCE (3).ABCE (4).BCDE (5).ABCD
(1).安慰剂
(2).药物的相互作用
(5).药物的依赖性
(6).习惯性
(7).成瘾性
(8).耐受性
(10).快速耐受性
(11).个体差异
答案如下:
(1)..是不具药理活性的剂型。 (2)..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时所产生的影响?
应增加或减弱。 (3)..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使原有效应增加。
(4)..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使原有效应减弱。
(5)..连续应用药物后病人对药物产生的需要。
(6)..连续应用药物后病人对药物产生的精神上的依赖性。
(7)..连续应用药物后病人对药物产生的躯体上的依赖性。
(8).连续用药后产生的药物反应性降低。 (9).长期应用化疗药物后病原体对药物产生的?
(10).. 连续用药后短期内产生的药物反应性降低。
(11)..同样剂量的某一药物在不同病人不一定都能达到相等的血药浓度,相等的
血药浓度也不一定都能达到同等的药效,差异可能很大,甚至出现质的差异。
(1).试述药效学的个体差异及其原因。
(2).试述制定给药方案时对选药、给药途经及间隔时间的依赖。
(3).试述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效学两方面论述药物的相互作用与临床用药的关 系。
(4).简 述 两 种 或 两 种 以 上 药 物 联 合 应 用 的 目 的 及 不 合 理
的 联 合 用 药 的 后 果。
答案如下:
(1)..个体差异可因个体的先天(遗传)或后天(获得性)的因素对药物的药效
学及药动学方面发生质或量的改变。 (2)..从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选择最佳的对?
反应和联合用药;根据疾病和患者的情况(疾病部位、病情轻重、患者肝肾
功能等)以及药物药动学的特点决定恰当的给药途径,用药剂量以及给药间
隔时间。 (3)..药动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可因药物主动转运的竞争性抑制,药物与血?
蛋白结合的排挤。肝药酶抑制剂或诱导剂对被酶转化的药物的影响等而发生
增强或减弱效应。药效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可因药物在作用部位的兴奋或
抑制,对受体的激动或阻断,对酶的活化或灭活等而产生效应的改变。
(4).联 合 应 用 两 种 或 两 种 以 上 药 物, 除 达 到 多 种 治 疗 目
的 外 是 利 用 药 物 间 的 协 同 作 用 ( 相 加 或 增 强 )以 增
加 疗 效 或 利 用 拮 抗 作 用 以 减 少 不 良 反 应
不 恰 当 的 联 合 用 药 往 往 由 于 药 物 间 相 互 作 用 而 使
疗 效 降 低 或 出 现 意 外 的 毒 性 反 应。
(1).SMZ 与 TMP 为 什 么 常 合 用 ?
(2).氨 基 甙 类 抗 生 素 的 不 良 反 应 是 什 么 ?
(3).氨 基 甙 类 抗 生 素 的 共 同 特 点 是 什 么 ?
(4).氯 霉 素 有 哪 些 临 床 适 应 症 ?
(5).论 述 四 环 素 的 抗 菌 机 制 和 抗 菌 谱。
(6).能 控 制 疟 疾 症 状 的 药 物 有 哪 些 ? 各 有 何 特 点 及 用 途 ?
(7).试 述 阿 苯 达 唑 的 药 理 虫 作 用 特 点 。
(8).试 述 氨 基 甙 类 抗 生 素 的 抗 菌 作 用 机 制 和 抗 菌 谱 。
(9).试 述 氨 基 甙 类 抗 生 素 的 药 动 学 特 点。
(10).试 述 多 粘 菌 素 类 的 抗 菌 谱、 抗 菌 机 制 和 主 要 不 良 反 应。
(11).试 述 氟 喹 诺 酮 类 共 同 具 有 的 药 理 学 特 点。
(12).试 述 抗 结 核 病 药 的 治 疗 原 则 及 理 由。
(13).试 述 庆 大 霉 素 的 临 床 用 途。
(14).试 述 周 期 特 异 性, 非 特 异 性 药 物 的 作 用 特 点。
答案如下:
(1).(1) SMZ 抑 制 二 氢 叶 酸 合 成 酶, 使 二 氢 叶 酸 合 成 受 阻,
TMP 抑 制 二 氢 叶 酸 还 原 酶, 使 四 氢 叶 酸 生 成 受 阻, 两
者 合 用 使 叶 酸 合 成 代 谢 双 重 受 阻 , 从 而 阻 止 细 菌
核 酸 合 成, 有 协 同 作 用, 引 起 杀 菌 , 减 少 耐
(2) 两 药 t 1/ 2 相 近, 便 于 制 成 复 方 片 剂 使 用
(2).1. 过 敏 反 应 : 皮 疹, 药 热, 也 可 出 现 过 敏 性 休 克
2. 耳 毒 性 : 包 括 前 庭 功 能 损 害 和 耳 蜗 神 经 损 害
.前 者 可 出 现 眩 晕 和 平 衡 失 调, 后 者 有 听 力 减 退 和 耳
聋 3. 肾 毒 性 : 蛋 白 尿, 血 尿, 氮 质 血 症 等
4. 神 经 肌 肉 阻 断 作 用, 可 致 神 经 肌 肉 麻 痹
(3).1. 化 学 结 构 : 为 氨 基 甙, 具 碱 性, 性 质 稳 定, 碱 化
尿 增 加 抗 菌 活 性 2. 抗 菌 作 用
(1) 抗 菌 谱 相 似, 对 革 兰 阴 性 具 有 强 大 抗 菌 活
性 (2) 抗 菌 机 制 相 同 : 抑 制 蛋 白 质 合 成 的 全 过 程
. 包 括 起 始, 肽 链 延 长 和 终 止 过 程.
3. 体 内 过 程 : 口 服 难 吸 收, 注 射 给 药 主 要 分 布 于
细 胞 外 液, 肝 代 谢 少, 主 要 以 原 型 由 肾 小 球 滤 过 排
出 4. 不 良 反 应 : (1) 过 敏 反 应 (2) 耳 毒 性: 包 括 前 庭 功
能 和 耳 蜗 神 经 ( 听 觉 ) (3) 肾 毒 性 (4) 神 经 肌 肉
接 头 阻 断, 可 致 神 经 肌 肉 麻 痹 (4).氯 霉 素 为 广 谱 抗 生 素, 特 别 ?
但 其 对 骨 髓 毒 性 大, 故 应 严 格 控 制 使 用,
临 床 应 用 : 1. 伤 寒, 副 伤 寒 为 首 选
2. 立 克 次 体 病 3. 其 他 敏 感 菌 引 起 的 严 重 感 染 而 其 他 药 物 疗
时, 如 泌 尿 道 感 染, 脑 膜 炎 等。
(5).1. 抗 菌 机 制 : 与 细 菌 核 蛋 白 体 的 30S 亚 基 结 合, 抑
制 aa-t RNA 进 入 A 位, 从 而 阻 碍 肽 链 的 延 伸 及 蛋 白 质
的 合 成 ; 并 使 胞 膜 通 透 性 增 加 , 核 酸 等 物 质 外 漏 ,
抑 制 DNA 合 成 2. 抗 菌 谱 : 广 谱 抗 生 素
革 兰 阳 性 菌 : 肺 炎 球 菌, 链 球 菌 及 部 分 葡 萄 菌, 破
伤 风 杆 菌 等 ( 选 2 种 ) 革 兰 阴 性 菌 : 脑 膜 炎 球 菌, 痢 疾, 大 肠,
杆 菌 等 ( 选 2 种 ) 某 些 厌 氧 菌 : 如 拟 杆 菌, 梭 形 杆 菌衣 原 体, 螺
立 克 次 体, 放 线 菌 (选 2 种 ) 阿 米 巴 原 虫 : 有 间 接 抑 制 作 用
(6).能 控 制 疟 疾 症 状 的 药 有 : 氯 喹, 奎 宁, 甲 氟 喹 , 青
蒿 素 等 氯 喹 控 制 疟 疾 症 状 疗 效 高, 生 效 快, 作 用 持
久 , 治 疗 量 下 能 良 好 耐 受 , 用 于 迅 速 治 愈 恶 性 疟,
有 效 控 制 间 日 疟 症 状 发 作, 也 用 于 症 状 抑 制 性 预 防 奎 宁 疗 效 ?
性 较 大, 主 要 用 于 耐 氯 喹 或 耐 多 药 的 恶 性 疟, 尤 其
是 严 重 的 脑 型 疟 症 状 及 症 状 抑 制 性 预 防 青 蒿 素 对 耐 氯 喹
染 有 良 效, 可 透 血 脑 屏 障, 用 于 治 疗 间 日 疟 和 恶 性
疟, 抢 救 凶 险 的 脑 型 疟 疾, 即 期 症 状 控 制 率 高, 但
有 复 发 率 高 的 缺 点 (7).具 有 广 谱, 高 效, 低 毒 的 特 点 :
1. 广 谱 : 对 肠 道 寄 生 虫 和 肠 道 外 寄 生 虫 如 线 虫 类,
绦 虫 类, 包 虫, 囊 虫, 华 支 睾 吸 虫 等 都 有 效
2. 高 效 : 为 蛔 虫, 钩 虫, 蛲 虫, 包 虫, 囊 虫 感 染 的
首 选 药, 对 包 虫、 囊 虫 优 于 甲 苯 达 唑
3. 低 毒 : 副 作 用 轻, 一 般 耐 受 良 好, 对 于 治 疗 脑 囊
虫 症 引 起 的 颅 内 压 升 高 比 吡 喹 酮 轻.
(8).1. 抗 菌 机 制 : 抑 制 细 菌 蛋 白 质 合 成 的 全 过 程
包 括(1)抑 制 70S 始 动 复 合 物 形 成 (2)选 择 性 地 与 30S 靶 蛋 白 结 合,
(3)阻 碍 终 止 因 子 与 核 蛋 白 体 A 位 结 合, 使 肽 链 不
能 释 放 2. 抗 菌 谱: 主 要 对 需 氧 革 兰 阴 性 菌 有 强 大 杀 灭 作
用, 对 某 些 革 兰 阳 性 菌 ( 如 金 葡 菌 ) 也 有 效, 某 些 药
物 ( 链 霉 素, 卡 那 霉 素) 对 结 核 杆 菌 有 效, 某 些 药 对
绿 脓 杆 菌 有 效。 (9).1. 吸 收 : 氨 基 甙 类 口 服 极 少 吸 收, 可 用 ?
毒, 肌 肉 注 射 吸 收 好 2. 分 布 : 主 要 分 布 于 细 胞 外 液, 多 数 与
合 少; 可 进 入 内 耳 外 淋 巴 液 (且 T1/2 比 血 浆 长 ); 肾
脏 皮 质 内 药 物 浓 度 高, 故 易 致 耳 毒 性 和 肾 毒 性
3. 排 泄 : 在 体 内 不 被 代 谢, 主 要 以 原 型 经 肾 小 球 滤
过 排 出, 碱 化 尿 液 可 提 高 其 抗 菌 活 性.
(10).1. 抗 菌 谱 : 对 多 数 革 兰 阴 性 杆 菌 有 杀 灭 作 用, 如 绿
脓 杆 菌 等 有 高 度 抗 菌 作 用 2. 抗 菌 机 制 : 影 响 胞 浆 膜 通 透 性,
荷 的 游 离 氨 基, 能 与 革 兰 阴 性 菌 细 胞 膜 磷 脂 是 带
阴 电 荷 的 磷 酸 根 结 合, 使 胞 浆 膜 通 透 性 增 加, 菌 体 内
容 外 漏 而 死 亡 3. 不 良 反 应 : (1) 肾 毒 性 : 蛋 白 尿, 血 尿 等
(2) 神 经 系 统 : 大 剂 量 静 脉 注 射 可 致 神 经 肌 肉 阻 断
而 引 起 呼 吸 抑 制 (11).(1) 抗 菌 谱 广, 尤 对 革 兰 阴 性 杆 菌 (包 括
有 强 大 的 杀 菌 作 用 (2) 与 其 它 抗 菌 药 之 间 无 交 叉 耐 药 性
(3) 口 服 吸 收 好, 体 内 分 布 广 (4) 不 良 反 应 少
(5) 适 用 于 呼 吸 道, 尿 路, 骨 , 关 节, 皮 肤 感 染, 淋 病
(12).1. 早 期 用 药 : 药 物 易 于 渗 入 病 灶, 达 到 高 浓 度, 结
结 核 杆 菌 易 被 抑 制 或 杀 灭 2. 联 合 用 药 : 可 提 高 疗 效, 降 低 ?
3. 短 期 疗 法 : 治 愈 率 高, 复 发 率 低, 耐 药 菌 少, 疗
程 短, 安 全 性 高 (13).庆 大 霉 素 为 广 谱 氨 基 甙 类, 临 床 用 途 为
1. 严 重 革 兰 阴 性 细 菌 感 染 如 败 血 症, 骨 髓 炎, 肺 炎
等 2. 绿 脓 杆 菌 感 染, 与 羧 苄 西 林 合 用 可 协 同 增 效, 但
不 可 混 合 静 脉 给 药 3. 病 因 未 明 的 革 兰 阴 性 细 菌 混 合 感 染 , ?
西 林 或 头 孢 菌 素 类 合 用 4. 与 青 霉 素 联 合 治 疗 肠 球 菌 心 内 膜 ?
, 氯 霉 素 联 合 治 疗 革 兰 阴 性 杆 菌 心 内 膜 炎
5. 口 服 用 于 肠 道 感 染 或 术 前 消 毒, 局 部 用 于 皮 肤,
粘 膜 感 染 (14).1. 周 期 特 异 性 药 物 : (1) 仅 对 增 殖 周 期 中 某 一
有 较 强 的 作 用, 如 长 春 新 碱 作 用 于 M 期 (2) 这 类 药
物 对 骨 髓 及 瘤 细 胞 的 量 效 曲 线 随 剂 量 增 大 而 下 降,
但 达 到 一 定 剂 量 时 即 向 水
平 方 向 转 折, 成 为 一 个 坪, 即 再 增 加 剂 量, 不 再 有 更
多 的 细 胞 被 杀 灭.
2. 周 期 非 特 异 性 药 物 : (1) 主 要 杀 灭 增 殖 细 胞 群
中 各 期 细 胞, 如 烷 化 剂 和 抗 癌 抗 生 素 (2) 对 小 鼠
骨 髓 干 细 胞 和 淋 巴
肿 瘤 细 胞 的 量 效 曲 线 呈 指 数 性, 其 中 氮 芥 和 丝 裂 霉
素 选 择 性 低, 而 大 多 数 烷 化 剂 和 抗 癌 抗 生 素 选 择 性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