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加耳放解码耳放oppo ha-2大概等同于多少钱的播放器

2014 OPPO新品发布会:PM-3的搭档,带有VOOC闪充的播放器HA-2,采用的ESS 9018的解码芯片,售价1998元,PM-3售价2698元
发布: 15:38:04作者:安卓网
#2014 OPPO新品发布会#PM-3的搭档,带有VOOC闪充的播放器HA-2,采用的ESS 9018的解码芯片,售价1998元,PM-3售价2698元。
48小时排行
大家都在看老牌战新锐,2款2000元级便携解码耳放 索尼PHA-1A与OPPO HA-2对比评测
索尼是随身音频领域的巨无霸,论历史、论规模、论覆知名度、论新品更新速度恐怕都是无出其右的,虽然同近些年来索尼音频挤牙膏似的升级策略难以诞生惊世骇俗之作,但由于产品众多却也不乏好货,比如索尼PHA系列解码耳放就做其中一支,在经历PHA-1与PHA-2的火热之后,其第三代产品开始细化市场,分为面向高端的PHA-3与面向低端的PHA-1A,其中PHA-1A上市价格为1899元,是目前索尼的入门主力。
OPPO是一家在国内颇受争议的厂商,有人认为它冒充洋品牌,也有人认为它高高在上不符国情,但就品质与创新能力来看,恐怕也没几个人能挑出OPPO的毛病,所以在笔者眼里OPPO也是国产品牌的一个骄傲,它让很多外国人知道了中国也有如此精良的电子产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OPPO影音主攻的是蓝光应用方向,从去年开始才正式进军耳机与随身音频领域,其中OPPO耳机普遍定位高端,而OPPO HA-2便携解码耳放确实一款意外亲民的作品,它上市价格为1998元,处于同类产品的平均水平。
索尼PHA-1A与OPPO HA-2是功能、定价都很接近的产品,并且产品本身很大程度也都是为配合自家手机、耳机而生,它们是最直接的竞争对手,这里笔者也将两位请出来,来从体验与音质方面做个对比。
外观与做工
日韩电子产品一向是精工细作的代名词,PHA-1A虽然不及以前的索尼产品那般巧夺天工,但也有着自己的风格与良好的品质,它采用全金属机身,工艺精湛,虽然不是一体化金属机身,但结合部位紧密并没有缝隙,但相对普通的外表也让PHA-1A并不抢眼。
OPPO HA-2则是一款可以让人眼前一亮的解码耳放,它的机身超薄,表面覆盖一层黑色的皮革材质,机身主体为金属材质,做工处理非常精致,一看就是个高端货色。HA-2本站也作为活动机进行了巡回试听,参与试用的几位网友对HA-2的外观做工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综合来看,笔者认为索尼PHA-1A在外观与整体工艺水平上稍逊色于OPPO HA-2,主要体现有两点,其一是索尼PHA-1A的外观较为大众,造型与同类产品大同小异,特色不够鲜明。其二是索尼PHA系列解码耳放不太注重便携性,即便是最小巧的PHA-1A的内部空间利用率也不高,试着敲击一下PHA-1A的外壳,就会感觉里面还是有些空荡荡,以索尼的技术实力完全可以做的更为轻薄。当然这里面应该也有产品定位的原因,对于索尼来说PHA-1A只是个入门级产品,而对于OPPO来说HA-2则是当前的便携旗舰,重视度会有所不同。
细节与功能扩展
索尼PHA-1A与OPPO HA-2都为便携解码耳放,基本功能是相同的,都是为增强手机、随身听的音质而生,都主要以USB连接为主,两者对于Android系统的兼容度都很高。
两者都提供了一个标准USB与一个Micro USB口用于数字输入,并且标准USB都用于连接苹果iPhone、iPad与iPod,而Micro USB口都用于连接手机或者电脑。但是索尼PHA-1A还多出来一个Micro USB口,它是将数据传输与充电分离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连接手机时可以实现边充电便使用
两者的不同点之一,索尼PHA-1A放弃了模拟输入功能,也就是不能作为纯耳放使用。而OPPO HA-2则保留了模拟输入,可以只作为耳放使用。总体来说当然是功能越多越好,OPPO HA-2的应用范围会更广,但却也不是特别让人纠结的地方,因为无论是PHA-1A还是HA-2,它们的解码功能都占大头,纯耳放的使用机会并不太多。
第二个不同是OPPO HA-2具备移动电源功能,它内置3000mAh大容量电池,并且有个切换按键可以切换为电源模式为手机充电,而索尼PHA-1A无此功能
连接线配备大体相当,两者都带Android手机连接USB短线。特色线上有所不同,PHA-1A带了连接索尼Walkman的专用线材,如果是索尼播放器用家只能选PHA系列产品。而HA-2带了苹果lighting连接短线,苹果用户选择HA-2更为合适。另外由于HA-2具备纯耳放功能,所以也多出来一条3.5mm对录线。
两者都有高、低两档增益可选,PHA-1A位于后部,而HA-2位于机身侧部。音效上OPPO HA-2具备低音增强切换拨钮,可以适当的增强低音改善听感。而索尼本来也有独门的DSEE HX增强功能,只是PHA-1A定位低端所以没有配备。
音质与听感
硬件规格上索尼PHA-1A由于定位较低所以它仅使用了Wolfson WM8740 DAC,虽然不能说WM8740 DAC的音质就一定不好,但PHA-1A并不支持DSD解码却也是事实。而OPPO HA-2使用的是ESS ES9018-K2M,虽然不是完整版但性能依然好于WM8740,不过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支持DSD解码,要比WM8740更能刷脸。
模拟放大部分,索尼PHA-1A的运放部分为LME49860,耳放芯片为TPA6120,在32欧姆阻抗下的输出功率约为80 mW + 80 mW,在300欧姆阻抗是输出功率约为16.4 mW + 16.4 mW。而OPPO HA-2使用的是OPA1602与OPA1662两颗运算放大器,耳机放大同样是TPA6120,但在32欧姆阻抗下输出功率约为220mW+220mW,300欧姆阻抗下输出功率约为30mW+30mW,从参数上看HA-2的推力要比PHA-1A大的多。
实际听感,笔者认为索尼PHA-1A与OPPO HA-2是一个档次的音质,两者的整体表现很接近,对比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难分高下。声音风格走向上两者也是大体相同的,但PHA-1A的声音要稍微饱满、温暖与柔和一些的,而HA-2的声音则要稍微薄一些,同时声音的锐度也略高一些,但差别并不大,不仔细听并不能明显的感觉出来。另外PHA-1A的虽然声音要厚重一些,但并没有影响细节表现与通透性,两者的解析一样出色。
三频分布上两者是很接近的,不过HA-2有低音增强开关,关闭情况下PHA-1A的低音相对宽松一些,HA-2开启低音增强后,低音的量感与宽松感则会有一定胜出。两者在听感上还有一点点区别的是,HA-2的声场稍微大一点点,听起来开阔与舒展一些,而PHA-1A听起来有些拘谨,但这也让PHA-1A的声音能量感更强,味道更浓郁一些。
参数上两者的推力有较大的差别,实际搭配的效果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来。在驱动小耳塞时,即便是像森海塞尔IE80这样潜力比较大,或者像vivo XE800这样高阻稍难驱动的耳塞,两者的表现依然很接近,但听感风格差别相对于DN-2000J这样易推的耳塞稍明显一些。而驱动索尼MDR-Z7这样很吃推力的头戴大耳机时,OPPO HA-2在声音密度、动态表现与控制力上开始显示出优势,说明HA-2的推力的确更强一些。
综上所述,索尼PHA-1A与OPPO HA-2无论听感还是素质都很接近,是同一水平的便携解码耳放,但在推力上HA-2占有一定优势,在驱动头戴耳机时效果稍好一些,总体表现略占优势。
索尼PHA-1A的电池续航时间大约为6个小时,而OPPO HA-2使用解码时续航大约为7个小时,两者比较接近,HA-2略占优一些。但实际使用上HA-2的电池似乎更耐用,而且它还具备独家的闪充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充满点,另外HA-2作为移动电源应急用也颇为实用,而相比之下索尼PHA-1A就太过中庸了。
最后的抉择
通过上面各方面的对比,毫无以为OPPO HA-2无论从外观配件,还是功能音质,都要更好一些,但最终的选择,还要加入价格与搭配的考虑。首先索尼PHA-1A与OPPO HA-2的上市价格虽然很接近,但是按照索尼与OPPO的价格策略不同,PHA-1A会不断的降价,而HA-2全国统一价格几乎是不会调整与降价的,按照以往经验,几个月后PHA-1A的实际购买价格应该能比HA-2低出4、500元的样子,这样的价差已经不能算是一个档位上的产品,所以两者在各自价位都可以算得上出色,都是值得购买的便携解码耳放。另一方面,索尼PHA-1A明显针对自家Walkman做了优化,是F880、A15/A17最佳的捆绑组合,索尼播放器用户无疑应该选择PHA-1A。而OPPO HA-2随机附带苹果线材,并且提供了移动电源功能,它更适合普通手机用户选择。
转载:IP3随身数码音影
想要听:0人
已听过:2人
参考价:¥1998
关闭评分(亲!每项都给我们评分哦)
关闭写短评
给个评价吧?(可选):
150个字以内
关闭你的回应 ······
RE: 老牌战新锐,2款2000元级便携解码耳放 索尼PHA-1A与OPPO HA-2对比评测
150个字以内查看: 1281|回复: 4
关于OPPO HA-2的几个疑问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23:34签到天数: 6 天[LV.2]偶尔看看I
本帖最后由 sex 于
22:35 编辑
之前用过OPPO HA-1,感觉还不错。国庆入了6s 128G,正寻思怎样不浪费这昂贵的存储空间,正好易迅HA-2活动特价,就入了一个研究。不得不说现在这些便携解码耳放搭配苹果系列是最完美的,使用安桥播放器连上就可以了,完全不用烦神设置。但是很快我发现了几个问题:
1.既然是数据输出让HA-2解码,怎么手机还可以调节音量?这个真的很闹心;
2.之前用大法家PHA-3的时候都讲iPhone要输出DSD必须加相机套件转接,但是HA-2居然不用?无论是自带的短线还是我手机的原装线,都可以直出DSD让HA-2解码播放,起码看上去如此。HA-2并不像PHA-3有指示灯,具体怎么回事让人很困惑。
以上请教论坛高手答疑解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6:32签到天数: 14 天[LV.3]偶尔看看II
新的系统可以调节的 Z3连PHA-2也可以调节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23:34签到天数: 6 天[LV.2]偶尔看看I
新的系统可以调节的 Z3连PHA-2也可以调节
谢谢指点。第二点继续请大家释疑解惑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20:07签到天数: 24 天[LV.4]偶尔看看III
没看官网吗?ha-2自带cck,不需要另外买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23:34签到天数: 6 天[LV.2]偶尔看看I
没看官网吗?ha-2自带cck,不需要另外买
HA-2自带相机套件?不得不赞啊,确实很用心,大法家应该学习
客观 包容 敏锐 专业
iMP3.net 随身数码影音
意见反馈:
推广合作:139
莫凡配件:135
All Rights Reserved.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Oppo&BDP95播放器音质实证
BDP93及95播放器近几年在海外可谓被热捧。作为一台蓝光影碟机,它不仅以优秀的影像水平受到好评,更以出色的音质受到好评,连Stereophile那样严肃的hi-fi媒体也对它作了认真的评测并给予推荐。近几个月来,BDP95在国内也开始发售了,价格在八千多元人民币(国外是999美金、999欧元),在很多AV发烧友的群体里,同样备受好评。这里,作为hi-fi发烧友,我对蓝光、对Oppo的画质,倒没有什么兴趣(我对AV的兴趣仅限于家里挂一台大屏幕液晶),但对它的音质究竟能达到何种水平,倒是怀有兴趣。于是有了这次Oppo
BDP95蓝光机的音质实证。
这次“实证”将分为三个回合进行。下面是第一回合的试听情况,试听地点在上海安润新店的2楼小听音室。现场器材清单如下:
播放器:Oppo BDP-95(价格8千多元)
放大器(内置解码):Stello AI500(价格2万元)
喇叭:TiGLON书架喇叭(原配金属脚架)
平衡信号线:TiGLON X1(Oppo的模拟平衡输出连到Stello的平衡输入)
电源线:NBS Black Label II (Stello), TiGLON MGL-1000A(Oppo)
同轴数字线:TiGLON D1(Oppo的同轴输出连到Stello的同轴数字输入)
喇叭线:TiGLON TCS-2.5S(这是TiGLON顶级喇叭线,价格在万元)
器材架:TiGLON高级架TMR-4(价格在一万元出头)
排插:雅燃8路排插(插在未经过滤波的插座)
眼睛尖的可以看到Oppo播放器底下是一块ABA薄板。
第一回合对比的内容是Oppo播放器用两种不同模式连接到Stello AI500放大器的情形。一个是用平衡信号线(TiGLON
X1)连接——大家不要惊奇,对的,这台Oppo蓝光碟机居然有平衡输出口,我也是吃了一惊的——二是用同轴数字线(TiGLON
D1)连接,等于是用Stello AI500的内置解码来进行解码,并放大输出。
这样对比的是Oppo BDP-95的模拟输出,和BDP-95的数字输出+AI500的解码,这样两者进行比较的情况。
注意当AI500放大器的屏幕显示Coax时,就是接受同轴数字信号,用内置解码;当显示BAL(Balanced)时,就是接受平衡模拟信号。音量是完全相同的。
首先说一下我对BDP95这个播放器的外观印象。
这个机器是有一定重量的,比普通的DVD机、蓝光机都要重,整机的净重达到7.3公斤,相当于一些中价位纯CD机了。不过它的顶盖很薄,敲上去咣咣作响,这点感觉不好,底板是全金属的,比较扎实。假如顶盖和底板一样扎实,会给人感觉更棒。据介绍,它内部的电源部分用了线性环牛,而非普通常见的简单开关电源。音频解码部分用到了很新的ESS9018芯片,静态指标极好,动态范围可达135分贝,十分惊人的数字。
从接口来看,它具备的XLR平衡模拟输出是比较抢眼的。在蓝光机、DVD机里,拥有XLR输出的非常少见。此外,光纤和同轴数字输出都有。至于LAN、USB、HDMI、E-SATA接口、分量色差视频输出,一应具备。
我和硬总把线全部接好,然后把Stello
AI500放大器的输入选择分别切换到BAL(模拟平衡输入)和COAX(同轴数字输入),把两路输入的音量调到一致,于是就坐下来播放CD碟了,让系统热热身。
Oppo播放器的液晶显示比较一般,字体不大,还比较暗淡,如果室内灯光开得较亮的话,坐在3米开外就看不清显示字符了。附带一个不小的遥控器,操作很方便。
此时注意,如我们把放大器的输入切换到COAX,那它播放的就是来自Oppo的数字信号,经过Stello
AI500内部解码后放大输出的声音。如果我们把放大器的输入切换到BAL,则它播放的是直接来自Oppo的模拟信号(即Oppo内部解码)。
两路输入哪个声音更好呢?是否很容易分辨呢?<img BORDER="0"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images/smilies/default/shocked.gif" SMILIEID="6"
TITLE="Oppo&BDP95播放器音质实证" /> 在我们用的模拟线(TiGLON X1)和数字线(TiGLON
D1)都很好的前提下,这样的切换对比,能否表现出Stello放大器的内置解码,和Oppo播放器的内部解码,各自的特点和优劣呢?
我邀请硬总帮我“盲”一下。于是硬总档在了Stello
AI500之前,用手切换输入端,我看不见显示屏是COAX还是BAL,靠耳朵辨别两个输入端的声音有无差异、哪一个输入的声音听起来更好。播放了两段艺术歌曲人声演唱,一男一女,我分辨下来都是BAL的声音似乎更“好”一些。
我听到的差异具体是怎么样的呢?就人声而言,BAL输入端的声音更宽厚、饱满一些,COAX端的声音很清晰、线条很干净,但是音色略微偏干一些。就人声而言,显然更宽厚、饱满一些的声音,要比稍“干”的声音好听,于是我把偏好指向了BAL——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Oppo
BDP-95播放器的内部解码,要比两万元价位的Stello AI500放大器的内部解码还要好听一些。
如果是对Stello AI500放大器的情况不那么熟悉的,可以参考阅读:
我当时对这个放大器内部解码的评价是:“AI500内置的解码,素质还不错,但也不要期望太高,不要当成一个高档的解码去看待。”
尽管这个内部解码算不上很好的水平,但如果Oppo播放器的模拟输出比它更好,还是一项很好的成绩。
但还需要进一步的聆听,深入感受两路输入时的差异、两台机器各自解码部分的声音特征。
经过进一步的反复聆听和对比,我个人的感觉和判断是这样的:
首先一句话是,两路输入的声音,风格差异是主要的。
来自Oppo BDP-95的数字信号+Stello
AI500的内部解码,得到的声音要“干”一些但同时也更清晰和透明一点点。也就是这个略干的音色,令欣赏人声时会觉得声线偏细,似乎不如BDP-95自身的模拟输出来得“好听”。
BDP-95的模拟输出,究竟为什么容易给人“好听”的感觉呢?主要是它的声音从风格上讲比较宽厚、带一点“润”、也比较饱满和宽松,播放交响时,表现出很大的动态、低频非常强韧、能量感释放得令人惊讶。作为一台蓝光播放器,很难想象这样的声音特质,是出自于它——稍有经验的人都会知道,一般视频播放器出来的声音,都是比较难听的。
然而,我只是说,BDP-95模拟输出的声音,从特征上讲,比较讨好耳朵,比较容易觉得“好听”,而不是说BDP-95模拟输出的声音,全面地好于经AI500内部解码后得到的声音。仔细对比,经过AI500内部解码的声音,虽然音色稍干,线条稍细,但透明度和细节要更好一点点。
总结起来说,我觉得有:
BDP-95的模拟输出,风格上比较宽厚、带润、整体较为宽松,动态能量感惊人,这些特征带来了一种比较讨好耳朵的听感,在视频播放器里,都是难得的。
Oppo BDP-95的同轴数字输出,经过Stello
AI500内置解码后,声音稍更干净、线条纤细一些,宽厚感减少,整体来说,声音有收紧的趋向,包括结像、低频,都有所收紧。
在下面的第2、第3回合里,将分别试听Oppo
BDP-95作为转盘时的表现(即数字输出的素质),以及在我听熟的耳机系统里和一台参考CD机进行面对面的音质对比。
回合二:试听Oppo BDP-95的数字输出的效果。我试听的系统是自己熟悉的、方式如下:把Oppo
BDP-95的同轴数字输出,用TiGLON D1线接入林道夫TDA2200数字放大器,后面的喇叭是意大利CC Admonitor
BDP-95有一点我非常喜欢——它不仅能播放CD碟片,还能在背后插u盘,直接播放数字音轨文件(wav、flac、mp3都可)。我把自己熟悉的一些音轨拷贝进了一个小u盘,就直接插在它的背后播放。这和使用Embla播放器是完全一样的。我很喜欢这种简便的播放形式。现在u盘已经可以轻易做到64G的大容量,一个小小的u盘可以装入80张CD的音乐内容,携带和使用实在是太方便了。不过,Oppo主要是个视频播放器,如果单纯播放u盘或外接硬盘里的音轨,要打开电视机,通过电视机屏幕来选曲,无法单靠机器上那个狭小的显示屏来实现选曲。这点和纯hifi器材的Embla不同。Embla可以通过机器上的显示屏来实现选曲及播放。
BDP-95的避震和供电我也不含糊——底下用美国Stillpoints Ultra
SS避震钉三只+ABA金属避震板,供电方面用丽特P100再生电源+TiGLON MGL-1000A电源线。
经过我不想很细致地讲了。一般情况下,我不喜欢很纠缠细节地细数每一张CD、每一段音轨的具体听音感受,而更喜欢总结性地说明。
总结性地说明就是,Oppo
BDP-95的数字输出的效果,我是越听越觉得不简单!大体来说,这虽然不是一台“高档转盘”,不能和Esoteric、CEC的高档转盘去比,但对大多数的烧友来说,已经完全够用,完全达到我enough
is enough的观念标准。
BDP-95的同轴数字输出的效果,干净、清晰、中性、也比较结实,给我的印象着实是不错的。大致地判断,我觉得可以和天龙DCD1500AE的数字输出、Stello
CDT100的数字输出,素质相当(风格有微差)。对于一台蓝光播放器来说,这样是否很不错了?我个人的想法是:非但不错,而且出乎我的意料。
天龙的数字输出,声音略“硬”一点,偏刚猛一些,Stello的数字输出,声音略“柔”和“肉”一点。Oppo的效果大致居于其间,既不会偏暖、偏软,也没有趋于刚劲,而是一种十分中性、有些“去个性化”但不偏不倚的表现。如果聆听者不需要特别的味道或者个性,就希望听到干净、清晰、中性的效果,那Oppo播放器的数字输出,真是值得认真考虑的。虽然听起来有些滑稽——用一台蓝光碟机的同轴数字输出?但它确确实实是可用的,对发烧友来说可用!
我也把Oppo BDP95的数字输出,和一台2万余元的意大利北极星192MkII高档纯转盘做了比较(后面接Lavry
DA11解码器),没有悬念,北极星转盘的声音更好,特别是低频段更凝聚、结实、有重量感,整体也更松弛和具活生感一些。但Oppo的声音仍是听得下去的。虽然声音有差距,但我们要记得,一个是2万元的纯转盘,一个是8千多元的音频/视频多功能播放器。
Oppo插u盘播放高规格音轨的效果也很好。我试听了几段24/96k的wav音轨,听起来效果确实明显好于普通16/44.1k的音轨。在Oppo播放器的身上,可以体现出高规格录制的优越效果。对于喜欢玩pc-fi的烧友来说,我觉得把Oppo用做一台“硬盘播放器”,也是完全可以的,方便、使用、音质够好。
回合三:在熟悉的耳机系统上聆听Oppo的模拟输出水准。
我先后用了两台耳放,先是我熟悉的Solo超线性耳放+森海hd650耳机,信号线用TiGLON
R1,之后为了试听对比BDP95的模拟平衡输出,用德国Violectric
V100耳放。这是一台价位在五千多元、不到六千的带平衡输入端的德国耳放,由于Solo没有平衡输入,故搬出V100试听Oppo的模拟平衡输出的声音。平衡线也用TiGLON的制品——X1平衡线。价位和品质,和rca线R1相仿。
下图是Oppo BDP95以平衡接法连到Violectric V100耳放,用650耳机聆听。平衡线是TiGLON
X1。电源线不奢侈,只是蛇王Venom(耳放)和台湾天乐PT-U(Oppo)。不过架子比较奢侈,是TiGLON
TMR4上面加ABA板。
BDP95作为一个音频播放器,从功能上讲,真的是无可挑剔的——它支持SACD碟(自动识别)、CD碟、支持播放u盘或移动硬盘里的音轨(此时需要打开电视机选择曲目),数字输出有光纤和同轴,模拟输出则xlr、rca兼备。作为对比的Denon
DCD2000AE作为一台万元级的SACD/CD播放机,则还没有平衡输出,在接口上就显得输了一筹。
不过,在大家最关心的声音品质上,我觉得无论是SACD还是CD,Oppo都略输于天龙,只是输得不多。具体下面会讲。
同时,不要把这个理解为负面。事实上Oppo
BDP95的模拟输出,我觉得如果以一部5千元音频播放器的标准来看,是很好的。起码,至少,如果大家还记得我一直不推荐马兰士的低端音源,那么我在这里做一个个人判断——它的声音比起低端的马兰士,我觉得还要更好一些。低端马兰士播放器身上的声音脏、蒙、染的毛病,它一概没有。包括到那样的SACD/CD播放器,我觉得都不如这台Oppo。
Oppo的声音主要是好在干净、背景黑、纯度好、动态好。声音明显地比低端马兰士要干净、端正、音色不偏也不脏。当然,马兰士听起来会“温暖”一些,但这是什么样的温暖啊,不是纯净的温暖,而是有些脏的。我是不喜欢这种低层次温暖的。一些低档的国产胆机,也是这种低层次温暖的手法。(高档次的温暖,是纯净和透明的温暖。)
在负面方面,如果以DCD2000AE为参照,Oppo的缺点在于声音的结实度略欠,饱满度略欠,低频的下潜和力度都逊色一些。但这不是一种失衡、古怪或者偏色的声音。如果参照物是五千元档次的CD播放机,我相信Oppo是不逊色的。
有一个问题:用Oppo播放SACD碟,和CD碟,差别大吗?我特别注意地对比了这点。我觉得差别还是明显的:在Oppo播放器上,SACD会明显更透明、细腻、开阔一些,频宽也更好。往往听完一张SACD后切换到CD碟,就会觉得CD碟(即使是“天碟”)的频宽窄一些、透明度弱一些,声音糊一些。
不过有意思的是,Oppo播放器在播放CD碟时,出声会更加宽厚一些,有时主观听感可能反而更顺耳(宽厚是一种主观上很讨好的声音特质),而它播放SACD碟时,固然解析、透明度、频宽都明显更好,但声音不太宽厚,而是显得纤细和清瘦一些,三段平衡上也偏高频一些,低频有些略薄。如果周边搭配上偏向薄声,那么最终出来的效果,就未必好了。举个例子,我用HD650耳机听,没有什么问题,但假如是用DT880、DT990那样的耳机,就纤细和清瘦过头了,听感上有些吃不消。
因此我的建议是,假如用Oppo主听SACD碟,那么可以尽量把系统搭配得厚声一些,而不要再配声音偏薄的周边。不过即使这样,在听SACD时,我觉得Oppo的低频还是偏薄弱一点。即使我已经用了低频非常饱满、下潜好的TiGLON信号线,出来的效果仍是低频偏弱。对比Denon
DCD2000AE,这里的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我反而觉得用Oppo播放CD碟,出来的声音更讨好耳朵,也更平衡一点。这一点是有必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如果把Oppo播放器去与一些hifi牌子的机器做比较,是怎么个情况呢?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样的:如果是hifi牌子,它的产品里往往是有“声音设计”的成分。也就是说,它出来的声音,是设计的结果,是渗入了hifi
designer的智力劳动,体现出hifi designer的声音审美。具体表现在声音往往有个性一些。而象Oppo
BDP95,我觉得它和hifi牌子产品的差别在于,它的声音少一些“声音设计”,少一些个性。听起来有些“去个性化”,有些平淡。
往往非hifi品牌、非hifi
designer做的产品,就是这样的一个样子。我举一个更明显些的例子:同样是网络播放器,我听过Squeezebox
Transporter,也听过Linn的DS系统产品,它们的差别,就在于Transporter的声音无甚个性、比较平淡、清淡,而Linn的产品明显是有自己的声音的,其声音是明显经过设计的,能体现出某种声音的审美。Transporter的声音就更象是一个“数码产品”或者叫“工业产品”,而Linn的声音就更象是“hifi产品”。
所以,不管是好、还是不好,Oppo
BDP95的模拟输出,我觉得首先是水准不错的,播放CD时听感还比较讨好耳朵,有一定的宽厚和松弛感,其次,仔细听的话,它的模拟输出的声音,还是缺乏一些设计感,显得有些类似于声卡、类似于Transporter那样的“工业产品声”。不过,这一点我不是作为“缺点”提出来的,只是它声音的一个特点。是否喜欢这样的特点,不是我的事情,而是各位烧友每个人自己的事。
最后照例来个总结,对Oppo BDP95播放器的声音素质做一个我个人的判断。
相对来说我最喜欢它的CD播放声音。包括数字输出和模拟输出,都是不错的,作为一台蓝光播放器(或者说兼容音频和视频的多功能播放器),它的声音品质简直可以说是惊喜。虽然这里没有神话,比如我不支持那种它的CD播放音质可以达到万元级别纯CD机的说法,但大家都是成年人,本就不应该期待神话的。在这个前提下,必须承认它的声音品质是够好的了!它的DA解码、模拟输出,都不是乱做的,而是经过有水平、有经验的电子工程师之手的。
它播放SACD碟的声音,要从两个方面去看。一方面,SACD的优越格式确实带来了更好的频宽、动态、声场、细节再现,不过同时它播放SACD碟的声音也不如播放CD碟时宽厚,而是有些略偏纤细、清瘦、重心往上,这就要求播放系统注意搭配,如果是搭配同样重心偏上、音色偏薄、偏线条感和解析的周边,很可能出一种“技术优越、听感糟糕”的声音。我再说一次,宽厚感是一种很讨人喜欢的声音特质,也很耐听,而一味只顾解析、只顾线条、只顾频响延伸的话,出来的声音你坚持听1个小时看,是否会觉得头疼?是否会觉得烦躁?很可能是会的。音响是播给人听的,而不是播给一部仪器。那就要注意“人”这个受众的心理声学特征和习惯。
播放硬盘、u盘里的文件,我觉得声音还是略逊色于播放同等规格的碟片。不过若与电脑+usb解码那种通行的方式比,则还是有些优势的,特别是声音比较干净。所以这是一种脱离了电脑的、简单而又效果良好的音轨播放方式。特别是它还支持播放高码率的音轨,我试听了88.2k、96k的音轨,都播放得很好。这个模式下唯一的问题是必须打开电视机或投影,在屏幕上进行选曲等操作,而不能依靠那个窄小的面板显示屏来完成操作。如我前述,我觉得这算是一个缺点。如果它的面板显示屏做得大一些,显示内容多一些,或许就可以不打开电视机而操作播放音轨了。当然,这主要是一台视频播放器,所以从视频播放器的角度看,也无法再提更多要求了。
如果有一些发烧友嫌它的声音不够“味道”,也就是缺少了一些我前面所说的“声音设计感”,完全可以通过给它外接解码器,或者通过适当的线材搭配,去获得自己更喜欢的声音特质。它的数字输出质量是可靠的,不管是播放CD碟、还是播放音轨,都是干净、端正、没有偏色或怪声的。因此那些音频和视频双修的烧友,完全可以用它作为一个AV播放中心,播放影片时就用它的模拟输出,而聆听音乐时用它作为数字源、接入一个音色更讨自己喜欢的解码器。
最后,让我发一个感慨——hifi产品没有“性价比”,有的只是性能、口味、要求。看各人的口味和所要求的高低。谈得上性价比的,还就是大批量制作的工业产品、家电产品、数码产品,能以相对不高的价格,做到丰富而实用的功能。如果凑巧碰上一个声音品质不错的,那就真是很实用的好东西了。Oppo作为一个家电产品或者数码产品,确实做到了很多发烧友也会觉得满意的声音品质,它在国外获得的那些好评,确实有根有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c配什么耳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