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紧张引起身体不适怎么做

内蒙古巴彦淖尔五原县一中& 李艳梅& 党国强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巴彦淖尔五原县一中 庄振林
&&&&&&&&&在学习过程中,考试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环节之一。现在的中学生要应对多种考试,如周考、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以及人生中最重的要高考。有的学生能够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轻松面对,取得较好的成绩;也有很多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也很用功,可考试成绩却不理想,而且越重要的考试他的成绩越糟。别人不理解,他自己也很烦恼,我们把这种表现俗称为&考试怯场&,心理学称之为&考试过度焦虑&。&
&&&&&&& 现在考试怯场现象已引起世界各国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并正在研究和探索防止考试怯场的良方,但学术界有关考试怯场的研究更多关注艺术、体育、求职面试等方面,对中学生考试怯场方面的研究相对要少一些儿。对于中学生而言,考试是我们回避不了的事情,如何克服考试怯场心理,已成为中学生亟待解决的心理问题,很多专家和学者进行了研究,对于如何克服等应对措施、如何避免考试怯场、如何对考试怯场的心理研究的较多,而缺乏对考试怯场的症状及表现、形成原因生理机制等进行深入探究。因此,从考生应考的实情到理论的研究的不足,都昭示我们必须积极探究考试怯场的成因及其生理机制,并努力寻求对策以进行有效预防和调控,从而使得广大考生能远离考试怯场,不至于因考试怯场而影响考试成绩和前途命运。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的我,也切身体会过他们的苦恼,并且也为他们做过心理辅导,对如何克服考试紧张心理,阐述一下我个人的观点。
&&&&&&& 一、&考试怯场的症状及表现
&&&&&&& 怯场是一种短暂性心理失常现象,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情绪过度紧张所致。一谈到考试心里就紧张,考试前几天出现失眠、记忆力下降、食欲不佳等症状;临进场时情绪紧张,面红耳赤,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皮肤冒汗,大小便增加;考试时,试卷一发下来,双手颤抖,大脑一片空白,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背过的公式或段落只记得只言片语,原来已经熟记的材料、熟练的动作不能重新回忆、再现或再做。,解题技巧愚笨,简单的计算也会出错,不能正常分析、归纳、解决问题;考后发下试卷时,一看试题又恍然大悟,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头晕(俗称晕场)、目眩、心悸、恶心症状等,结果造成考试失利,其实如果对症下药还是能够把问题解决的。
&&&&&&& 二、&中学生考试怯场的原因
&&&&&&& 产生考试怯场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生理方面的原因。是大脑的皮层中由于情绪高度紧张而出现了优势兴奋中心,这个优势兴奋中心又因为免诱导规律而使大脑皮层的其他部位产生抑制,简单地说,就是大脑中紧张的兴奋中心把其他该兴奋的地方给压抑住了。因此,解决怯场问题,关键在于消除干扰性的优势兴奋中心,不同的人怯场的原因也不一样,但大体上可分为如下几类:
&&&&&&& 1.考前复习不充分而导致自信心不足是造成考试怯场的主要因素。
&&&&&&& 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或学过的知识一知半解,就怕出现自己不会解决的问题,出现了心理紧张状态。以往的失败经验造成悲观情绪。上次没考好,这次怕又考不好,上次考试的负面影响还存在,还没考试就对自己说:&我不行,我肯定不行&,出现了悲观情绪。自信心就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具有这种自信,如果总认为自己不行,一定考不好,这种心理暗示一定会影响临场的发挥。
&&&&&&& 2.考场情境是考生怯场的直接诱因。
&&&&&&& 考试过程中这其中主要包括考场是否在自己原来就读学校、监考人员是否有教过自己的老师、其他考生等因素的影响。有的考场通风不良,采光不足,周围环境噪音较大;有的监考人员过于严肃,或者对考生的无关干扰过多等造成不适当的紧张气氛等因素;有的考生受其他考生答题较快、提前交卷的影响&&这些都可能导致考生考试怯场。此外,有的考试科目题量过多、难度过大、题型较新,也可能使考生产生怯场,使考生产生极大的焦虑,考试时越来越紧张。在应考过程中,有的考生在遇到挫折时,往往会从小挫折联想到大挫折,进而想到整个考试的失败,伴随着这种心态与想象,考生的情绪波动会逐渐加强。强烈的情绪反应往往导致植物神经系统亢进和行为操作困难,导致考生难以进行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的自我调节,最终导致考试怯场。
&&&&&&& 3.来自各个方面的考试压力,致使心理负担过重,导致考试动机偏差引起考试的怯场。
&&&&&&& 现在中学生的压力很大:一方面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分的看重分数,给中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还有学生竞争、老师的评价、升学的压力也给他们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还有来自社会方面的压力,由于社会上竞争日趋激烈,考试成为人们的一个热门话题。亲友们见到孩子,经常会问:&这次摸底考试得多少分?&而且往往鼓励几句,&好好念,将来考大学。&殊不知这些关切的话语,对孩子都会成为心理压力。有的学生在这些压力放在头脑中挥之不去,甚至是在考试的过程中还会间歇性的想起,但是又缺乏坚强的意志来调控高度紧张的情绪。一到考试时候,优势兴奋中心成为严重的干扰源,当然考不好了。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心理压力对提高考试成绩最为理想。但是,如果家长、教师对考生的期望过高、要求过严,将给考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其情绪强烈动荡而产生考试怯场。
&&&&&&& 4.从生理方面来说,由于缺少睡眠、缺乏体育锻炼造成过度疲劳,还有的因过于偏食而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大脑供血不足、身体不适。
&&&&&&& 有些学生和家长会误认为,越到临考前就越要抓紧时间复习,于是他们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甚至临考前一天晚上还开夜车,再加由于考前紧张的复习而造成很多考生减少、甚至放弃身体放松和锻炼的时间,也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他们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下降。身体得不到全面充分的放松和合理有效的休息,使身体、大脑处于极度疲劳状态,而这又会导致考试时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审题不清,回忆困难,思维混乱,解答问题时出现严重障碍;有的考生由于不注意饮食与营养,特别是学习太紧张太累时不能及时补充适当的能量,就可能造成营养不良,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影响考生大脑机能的运行,严重的还会出现考前过度紧张而引起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造成食欲低下、进食困难。会出现头昏眼花、注意力涣散、思维反应迟缓等症状等。
&&&&&&& 三、& 中学生克服考试怯场的方法
&&&&&&& 1.夯实基础,增强自信
&&&&&&& 在考试怯场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基础差,信心不足造成的,平时学习时知识技能掌握的不全面不牢固、掌握的肤浅、只能简单的套用公式,碰到难度稍高一点试题就手足无措,考试时必然心底发慌,临场发挥达不到最佳状态,导致成绩不理想,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也随之丧失。
&&&&&&& 现就读于内蒙财经学院的李某是去年从我班毕业的学生,她是文科生,数学对大多数文科生来说是弱科,李某也不例外。她在初中时数学就不太好,进入高中后,数学难度增加,成绩更差了。由于平时不喜欢学数学,做题又少,基础也就比较差,到考试时,加上心情紧张,连平时会的几种题型也做不出来。有次考试,竟然考了全班倒数第一。成绩不好,更加重了对数学的排斥情绪,对数学考试产生了恐惧心理。只要是数学考试,无论大小,她就会心慌、手脚出汗,紧张得喘不过气来。她认为自己根本不是学数学的料,永远学不好数学,甚至产生了逃避数学考试的想法。她找到我,说出她的苦恼。从她的状况分析:她数学成绩低,与她做题少,基础差有很大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她对学好数学已丧失了信心。为了夯实她的基础同时培养她的自信,我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题中,筛选出一部分难度较低的题,汇编成试卷,让两位成绩较好的同学一同与她限时训练,并且暗中告诉这两位同学,故意做错几道题,让李某得分相对高一点,批改时我会不失时机地对李某说:&看,你做的比她俩都好,这可都是高考题呀!你太棒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李某学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同时增强了考试的信心,成绩自然而然就提了上来。
&&&&&&& 如果考前做了充分准备,知识掌握的牢固扎实,信心十足而胸有成竹,考试时的紧张心理不驱自散。
&&&&&&& 2.讲究正确的考试方法
&&&&&&& 首先在考场中要会自我调整、放松心情,有的同学一进考场,心就发慌,还没发卷,已是大汗淋漓。考生可在老师发试卷之前的七八分钟内作如下调整:闭目养神,两脚叉开,与肩相等,脚掌平行,两手放在膝上,双肩下沉;微闭双目,头正直,调整呼吸,呼吸时身体要放松,吸气要细、匀、长,呼气要粗又快;接下来想象:蓝天、白云、一望无垠的草原&&
&&&&&&& 其次要通读试卷把握全局,拿到试卷后应先看清楚试卷前面的说明和要求,然后迅速认真的通读一遍试卷,了解试题的份量,难易比例和分布,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分配时间,合理安排答题顺序。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审题包括审清题型和题意,弄清试题的要求、条件和所涉及知识范围,确定解题思路时要小心谨慎,切勿主观:先易后难,认真做答,在答题时先易后难,逐步增加成功的信心,遇到难题时进行适当的自我安慰,这题我不会别人也不未必能做出来,这样可减轻心理压力。
&&&&&&& 另外要尽可能排除无关因素对考试时&怯场&的影响。考场的气氛、监考人员的态度、别的考生答题速度等等,只要做到心平气和、冷静面对,调整好考场心态顺利进行考试。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由于注意力和思维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加上答题量较大,往往产生身心的过度疲劳,有可能导致怯场。一旦怯场,考生应立刻停止答卷,可以通过做深呼吸,调整心律,来促使血液循环和肾上腺素分泌恢复正常,从而使情绪趋于稳定。因此,在考试过程中,考生要不时地给自己一些调整身心状态的短暂间歇,伸展四肢和腰背,活动手腕和头颈,这样可以减轻紧张和疲劳,从而维持良好的应试状态。
&&&&&&& 3.要保持适度的考试动机
&&&&&&&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的强度与应试能力之间呈现倒&U&字形的关系。动机过弱,把考试看得无所谓,就不能激发积极的考试行为;动机过强,把考试看得过分重要,要求自己必须得多少分,反而会影响考试情绪的正常发挥。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它的强弱和有无对人的活动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般说来,动机较强的人在活动中表现积极主动,活动效率高,而动机弱的人则缺乏热情,运动效率低。但是动机强弱也有一个限度,超过限度会降低效率,欲速则不达。所以,在考试前一定要确立正确的恰当的应试动机。
&&&&&&& 在我身边就曾有过这样一个案例。张某是我2006届的学生,高一、高二时成绩一直不错,但到了高三时成绩出现了下滑,连续两次大型模拟考试成绩都很不理想。我找他谈话,从谈话中了解到:他的父母都是农民,为了供他上学,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张某是个懂事的孩子,深深懂得父母辛苦付出背后的殷切期望。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张某学习非常刻苦,立志要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升入高三后,父母对他更是倍加关心,不仅在生活上关心他,学习上也很关注,时不时地询问他的学习情况。父母过分的关注给张某带来很大的压力,每次模拟考试就怕自己考不好,没法向父母交待。认为只有自己考好了才对得起父母的辛苦付出,才不辜负父母的殷殷期望。然而事与愿违,成绩越来越糟,由原来的班级前几名下滑到二十几名。了解了情况后,我首先与他父母取得了联系,告诉他们,他们的过分关心已让孩子不堪重负,起到负面作用,影响了孩子的正常生活、学习,应引起注意,言行中要适当的给孩子减压。接下来,我又与张某深谈了一次,告诉他,父母对他的关心是出于做父母的本能,哪一个父母不是对自己的孩子关怀备至?成绩固然重要,但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成绩,成绩好你是他们的儿子,成绩不好你仍是他们的儿子,只要你努力了,将来即使考不上大学,父母也不会怪你的。考不上大学,并不代表你将来就没出息、没前途。同时告诉张某,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高也是正常的,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份好的工作,将来能生活的舒适?现在你的任务是放下思想包袱,调整好心态,积极投入到复习备考中,为下一次考试做准备。在张某自身努力和父母的配合下,张某克服了考试紧张的心理,顺利通过了高考,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 一个学生如果把考试看得太重,甚至把个人的命运都同考试联系起来,那么势必把考试变成沉重的精神负担,由此产生焦虑心理,这也就是考生心情紧张导致什么也想不起来的原因所在,有些考生怯场往往就是动机过强所致,考生进入考场后,最好什么都不想,面对考卷集中精力注意审题,根据考题的条件和要求力争把题做好,至于考试结果只要考前尽了努力,考试中做了最大的发挥,即使成绩不理想也不后悔。
&&&&&&& 4.考试前作息和饮食要合理
&&&&&&& 有的学生在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连开夜车集中突击,黑天白日地学习,搞终点冲刺,这种做法从表面上看,似乎在短时间内浏览了不少知识,但过分疲劳使得考试时大脑反应迟钝、记忆减退、思维活动不集中,影响试题解答,加重怯场现象发生。正确的做法是临近考试的前一个星期,应有意地放松,参加一些强度不大的体育锻炼。要合理安排睡眠,不能睡得过少,但也不能睡得过多。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不要吃油腻性或刺激性较大的食物。
一个学生,十几年的在校苦读,面对无数次考试,考试怯场的原因不尽相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尽早训练自己轻松进考场,只想答题不想成败的心理。久而久之,形成习惯,自然在考场上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学生临近考试时感到焦虑,是正常的,这表明他很在乎这次考试,心存忧虑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只要勇敢地面对它,或许这种焦虑还能变成动力。只要我们正确地看待焦虑,考试怯场现象一定能克服的!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孩子十三了。刚上初中,小学身体不好,保证不了全天上学。不爱学习,内向。爱发小脾气。_百度知道关于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因素研究
> 关于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因素研究
关于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1041
  摘要:该研究以972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感、焦虑、抑郁对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结果表明:掌握回避目标、成绩接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焦虑、抑郁对学业自我妨碍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掌握接近目标和行为效能对学业自我妨碍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学业自我妨碍;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
  1 问题提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Covington于1984年提出了成就动机的自我价值理论,主要从学习动机的负面着眼,企图探讨&有些学生为什么不肯努力学习?&的问题。他将&自我价值感&定义为:个人内在的价值感和悦纳自己的程度。自我价值感主要由个人对自己能力的知觉或他人对自己能力的知觉所决定。该理论认为:在成就情境中,个体行为的基本动机就是保护自我价值,维护自我形象。自我价值的核心是能力,高能力会增强个体的自我价值,低能力会降低个体的自我价值。高努力并成功是值得赞扬的,高努力却失败了则给人留下低能的印象。因此个体会尽一切可能采取策略避免失败或者改变失败的意义。Covington把这些策略称为&回避失败策略&,也叫&自我价值保护策略&。常用的自我价值保护策略有自我妨碍(也译为&自我设限&)和防御性悲观两种。
  最早对自我妨碍进行研究的是Berglas和Jones,他们将其定义为&在评价情景中,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任何能够增大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的行动和选择&。convington(1992)把自我妨碍定义为&设置一些不利于个人表现的障碍,从而为自己潜在的失败提供一个预先的借口&。自我妨碍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其中,行为式自我妨碍是指个体以实际行为妨碍从而阻碍成功结果的出现,以换取归因上的利益,达到自我保护或自我提升的目的。如在成就情境即将到来之前的故意拖延行为、喝醉酒、睡眠不足,过多地参加各种活动或考试前不复习等。声称式自我妨碍则指个体用难辨真伪的借口公开表示自己处于不利的竞争情境,如紧张、焦虑、身体不适、目标作业太难等,但并不一定减少实际的努力,失败时据此归因又容易博取他人的谅解,同时也避免了自我价值感受到伤害。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教育心理学家注意到在学校和课堂这种典型的能力评价情境中,学生为回避可能出现的消极情感结果也会有意识地采取降低或放弃努力的行为,这就是所谓学业自我妨碍。Gareia认为可以把学业自我妨碍看做是自我调控学习的一种形式,是学生为了保护自我价值而对自己的成就行为做出的一种调节。当学生害怕在未来的评价情境中失败时,采取自我妨碍策略既可能导致不好的学习成绩,也可能产生双赢的结果:如果失败了则可以将其归因于努力不够; 如果成功了,则意味着高能力。从情感调节的角度讲,学业自我妨碍是一种适应性策略;从学业表现方面讲,学业自我妨碍则是一种非适应策略,它导致低的成就并产生更大的自我妨碍需要,形成恶性循环。
  国外对自我妨碍的研究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而国内近十年才开始陆续的研究。其中对于自我妨碍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多。
  自我妨碍作为一种非适应性的学习策略,它与个体不恰当的目标取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外有关成就目标与自我妨碍的关系,已经得出一些较为一致的结论:自我妨碍与回避型成绩目标呈正相关,与掌握目标呈负相关,但趋近型成绩目标与自我妨碍的关系还不确定。
  国内有关自我妨碍策略的研究比较少。李晓东(2003)等人从成就目标、自我效能和价值三个方面对中学生学习数学时的自我设限倾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课堂自我趋向对学业自我妨碍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对学业自我妨碍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戴研认为在不同情境下,成就目标和自尊对自我设限的预测作用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情境性。普遍性是指在不同情境下,成绩回避目标不但对自我设限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且较其它预测变量而言,成绩回避目标对自我设限的预测力更强。情境性是指成绩回避目标和其它预测变量(掌握接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接近目标、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组合在不同的情境中对自我设限的预测作用不同。尚丽娟研究表明:自我效能和自我妨碍都直接影响学业成绩,但自我效能与自我妨碍之间的关系不显著。
  自我妨碍策略是一种应对成就情境的消极策略,Weiner(1985)主张情绪是一种动机的推动力&&从对结果的归因不同,可以引起无助感、希望感、骄傲感和羞愧感,并能影响随后的行为。那么作为情感动力因素,焦虑和抑郁的消极情绪是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这种自我价值保护策略?以往并没有这方面的研究。而从上可见,以往对于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仍存在大量争论和分歧。因此研究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这四种情感动机因素对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被试为九江市和南昌市三所普通中学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体随机取样,发放问卷1050份,回收有效问卷972份,回收有效率为92.57%。样本构成如下:
  2.2 研究工具
  研究使用的量表有:刘惠军等人(2002)编制的《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华中师范大学的梁宇颂、周宗奎修订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Beck抑郁问卷 (BDI,1967),状态&特质焦虑问卷(cattell,)中的特质焦虑量表。以上量表均经他人修订过。研究对这些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各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669&0.838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吻合指数都达到可接受程度,表明上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学业自我妨碍量表是根据Rhodewalt(1984)编制的SHS量表修订而成,对样本数据的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修订后的学业自我妨碍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x2/df=2.154,RMSEA=0.036,ECVI=0.079,GFI=0.99,AGFI=0.98,NNFI=0.96,NFI=0.95,CFI=0.97); Cronbaeh为0.611,具有良好的信度。
  除抑郁问卷采用4点评分外,其它量表都采取5点评分。所有量表均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
下页更精彩:1
关于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因素研究相关推荐> 如何应对开学恐惧症 帮中
如何应对开学恐惧症 帮中学生克服开学恐惧症
&  开学了。许多孩子由于暑假作业未完成、对新学期紧张、迫于中高考的压力等因素对到来的学习生活缺乏必要心理准备,安逸、闲散惯了之后想到开学后紧张的学习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从而产生了焦虑、恐惧的情绪,造成了对开学存在心理阴影,严重时就导致了&开学恐惧症&。
  &开学恐惧症&的形成原因
  一:一些小朋友假期作息生活极不规律,每天看电视、上网、晚睡,面临开学,难以适应早睡早起的作息时间,导致身体不适。
  二:有的小朋友在假期里过惯了被照顾的生活,对开学后的独立生活忧心忡忡、无所适从。
  三:还有的学生担心开学后的校园生活,例如担心新学期功课太重,担忧学校人际关系等。
  战胜开学恐惧症四大妙招
  策略一:学会自我暗示,做心理调试。告诉自己:要开学了,必须收心了。放松心情。好好把握剩下的十几天时间。
  策略二:按时作息,调整好生物钟。寒假期间有可能玩通宵或很晚睡觉,临近开学很有必要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重新做到起居有时。
  策略三:做好新学期规划,多和同学沟通。可以给好朋友打打电话,聊聊新学年的打算,缓解紧张情绪。
  策略四:必要时,可以向父母长辈求助,父母长辈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可以帮助小朋友克服开学恐惧症。
  家长应该帮助学生做好五项准备
  一、父母应抱乐观的态度跟孩子谈谈学校和新学期,从正面的角度去迎接新的学期,给孩子以信心,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语。
  二、放假时,许多孩子常常看电视或上网到很晚,早上又贪睡不能按时起床。父母应督促孩子按时起床、饮食。保证孩子开学后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
  三、对于有学校恐惧症的孩子,开学前可以与孩子一起回学校逛逛,参观一下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消除孩子的紧张感。
  四、父母应跟孩子多谈谈学校生活,父母可以有意识地从日常娱乐、游玩等话题转向有关学习的话题如假期作业、同学关系等。
  五、父母应与孩子一起准备文具和其它有关的学习用品,帮助孩子制订学习计划。
  科学引导三步摆脱假期综合征
  客观说,&假期综合征&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别说尚无自控能力的小孩,就是大人,每逢小长假一过,也会精神慵懒,四肢乏力,人在上班,心却还在放假。既然如此,我们就要遵循生理、心理规律,顺势利导,给孩子一个调整的时空。那么如何在暑假的最后时期收好心思,免受&假期综合征&的影响呢?专家认为,科学引导分三步:
  第一步,调整作息时间。由于长假期间,生活秩序与平时上学期间不同,晚上可以看看电视,上上网,早上难免就贪睡晚起。如果生物钟不及时调整,那么开学后上课就会迟到、打瞌睡。因此,家长要及时关闭电视、网络,与孩子一起调整家庭作息时间,按照平时上学时间正常就寝、起床、饮食,以免开学后生物钟错乱,影响学习。
  第二步,拟定计划目标。父母与孩子一起协商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譬如跟孩子一起制订一份课程表,一方面,扫尾暑期作业,温习上学期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如语文的名句、英语的单词、数理化的概念、公式、公理等,另一方面,同时预习下学期所学的内容,譬如语文、英语诵读课文,数理化预习前几章,标出困惑处,以便新学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第三步,平等地互动交流。父母不管手头工作多忙,每天都要挤出时间与孩子平等交流,与孩子一起分析过去一学期优缺点,怎样扬长避短,共同制订新学期目标,短期目标是什么,长远规划是什么,哪几门课的成绩需要再提升,自己竞争伙伴是谁,新学期能否培养一种特长等等。在循循善诱中引导孩子树立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欲望。
  总之,父母帮助孩子摆脱&假期综合征&,宜耐心、细心,不宜暴躁、粗心,宜鼓励,不宜埋怨,宜理解,不宜武断,宜启发,不宜填鸭,但愿所有孩子在父母和风化雨的收心教育下,有条不紊地摆脱&假期综合征&,尽早投入到紧张而愉快的学习生活中来。}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