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食用发酵豆粕饲料能做牛饲料吗

查看: 9086|回复: 12
食用豆粕和饲料豆粕的区别?
在线时间285 小时
阅读权限3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5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 积分
豆粕是油厂的副产品,应该说,100%的榨油厂都必须通过食用植物油的QS审核,有食用油的生产许可和卫生许可,大豆是唯一的原料,对大豆的卫生质量控制应该很严格,特别是重金属、农残、黄曲霉等必须从原料来控制的指标,大豆经严格的筛选和清洗,提取豆油后,豆粕是唯一的副产品。虽然豆粕的用途主要是做饲料,但我的理解是:所有合格的豆粕产品都是可以用于食品生产的,完全可以用来做酿造食品或提取植物蛋白。但为什么国家又规定了食品大豆粕和饲料豆粕两个国家标准?榨油厂要将豆粕申请食用豆粕需要什么手续?为什么绝大多数的榨油厂都没有食用豆粕的许可???
在线时间285 小时
阅读权限3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怎么连一个回贴的也没有呀??
在线时间8 小时
阅读权限2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就大豆粕是食用还是饲料用,之前我已问过相关部门。一般榨油后的豆粕用饲料用的,如要作为食用的,必须去卫生局申请,就象普通食品申请食品卫生许可证的流程一样;经卫生局一系列的审批后,他就会在你的食品卫生许可证上的范围一栏加上食用大豆粕,那你的豆粕就可以是食用的。当然豆粕可能还是原来的豆粕,但如果你的豆粕没有经过卫生局审批,也只能是饲料用的!
在线时间285 小时
阅读权限3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谢谢,我有点明白了。
在线时间74 小时
阅读权限3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好像是一样的,只是有没有得到国家认可是食品级的
在线时间5 小时
阅读权限10
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主题帖子积分
原来是这样!!!!
在线时间905 小时
阅读权限7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卫生控制要求得到卫生许可的级别不同
在线时间208 小时
阅读权限30
签到天数: 73 天[LV.6]常住居民II
主题帖子积分
植物油有溶剂残留隐患,豆粕更加有隐患,食品安全法以后,部分食品原料应该取证,豆粕达到食用级,作为食品原料应该取证。已经有部分企业取得了食用豆粕的生产许可证了发证单元是其他豆制品
在线时间439 小时
阅读权限60
签到天数: 13 天[LV.3]偶尔看看II
主题帖子积分
食用豆粕是否要发证?酱油生产中好象有此种原料。
在线时间61 小时
阅读权限2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豆粕确实是制作酱油的原料,还有味精也是。
在线时间2522 小时
阅读权限90
签到天数: 324 天[LV.8]以坛为家I
主题帖子积分
现在有哪企业取得了&&食用豆粕的生产许可证&&啊?
在线时间1147 小时
阅读权限90
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主题帖子积分
程序都是必须要走的,介有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原料来源,如果你是进口大豆的压榨企业,申请食用豆粕的许可证,那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
转基因大豆的粕,只能作为饲用,所以,食用豆粕,是需要非转基因原料的。
我自由,我流浪;
我奋斗,我飞翔!
http://my.foodmate.net/space.php?uid=2297
金牌会员勋章
金牌会员勋章
食品论坛认证会员
银牌会员勋章
银牌会员勋章
食坛知名勋章
食坛知名勋章
钻石会员勋章
钻石会员勋章
杰出服务勋章
杰出服务勋章
Powered by低温豆粕-学术百科-知网空间
low temperature soy meal大豆以其丰富的营养——优质蛋白质占35%~40%,脂肪占18%~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丰富,逐...生产大豆分离蛋白的原料——低温豆粕由日本某油厂供应。目前产品质量已达到并超过日本著名的大豆蛋白加工企业——不二制油株式会社的标准。一、大豆
与"低温豆粕"相关的文献前10条
以低温豆粕为原料,进行单螺杆挤压实验。通过正交实验,从吸水率和堆积密度的角度分析了温度和水分对低温豆粕挤压特性的影响,优化了低温豆粕的挤压工艺参数,最终确定的低温豆粕挤压工艺参数
通过3次酸沉的方法从大豆蛋白提取液中分离出7S、11S及磷脂膜蛋白组分,对比了两种低温豆粕所制得的蛋白产品各组分中脂质的含量,分析了磷脂在低温豆粕中的残留情况以及磷脂对低温豆粕中
叙述了卧式脱溶、闪蒸脱溶和4号溶剂油浸出这三种低温豆粕的生产技术,比较了优缺点。同时,对市场上销售的部分低温豆粕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进行了检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为优化提取和纯化低温豆粕中皂甙的加工工艺,采用微波法提取低温豆粕中的大豆皂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微波火力、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时间对大豆皂甙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微波法提取低温豆粕中的大豆皂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微波火力、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时间对大豆皂甙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范围内各因素对大豆皂甙提取率影响
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低温豆粕中的大豆蛋白,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研究了微波功率、提取pH值、料液比、微波时间、酸沉pH值对大豆蛋白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范围
从大豆的品种、品质、加工工艺、加工装备的选型、工艺参数的控制等关键角度介绍了控制和提高低温豆粕产品质量的几项应用措施。通过生产实践验证:可使低温豆粕产品质量得以有效的控制和提高。
为提高豆粕水溶性多糖的萃取效率,更大限度提高豆粕的综合利用率,以低温豆粕为原料,进行了超声波萃取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技术条件研究,考察了影响水溶性大豆多糖萃取率的关键因素:pH、料水
以低温豆粕为原料,利用复合酶法水解蛋白质制备大豆寡肽。通过测定不同蛋白酶对蛋白质水解后的蛋白质转化率和水解度,并综合生产成本、实验条件等因素,确定最优蛋白酶种类以及最优水解条件。
正 浸出豆粕经低温或高温闪发脱除溶剂后所得到的产品,在植物油厂习惯上被称作低温豆粕,这种豆粕含油率为1%以下,蛋白质含量为50%左右。由于脱溶温度低或时间短,故蛋白质变性程度低,
"低温豆粕"的相关词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font color="#0-819-9993
<font color="#0-
<font color="#0-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关于豆粕的点点滴滴
查看: 1550|
摘要: 1)颜色:浅黄色至浅褐色,颜色过深表示加热过度,太浅则表示加热不足。整批豆粕色泽应基本一致。
  一、豆粕的物理性质  1)颜色:浅黄色至浅褐色,颜色过深表示加热过度,太浅则表示加热不足。整批豆粕色泽应基本一致。  2)味道:具有烤大豆香味,没有酸败、霉败、焦化等异味,也没有生豆腥味。  3)质地:均匀流动性好,呈不规则碎片状、粉状或粒状,不含过量杂质。  二、豆粕的化学成分和营养特点  豆粕中含蛋白质43%左右,赖氨酸2.5%~3.0%,色氨酸0.6%~0.7%,蛋氨酸0.5%~0.7%,胱氨酸0.5%~0.8%;胡萝卜素较少,仅0.2~0.4mg/Kg,流胺素、核黄素各3~6mg/Kg,烟酸15~30mg/Kg,胆碱mg/Kg。豆粕中较缺乏蛋氨酸,粗纤维主要来自豆皮,无氮浸出物主要是二糖、三糖、四糖,淀粉含量低,矿物质含量低,钙少磷多,维生素A、B、B2较少。故而豆粕有如下营养特点:  1) 豆粕能值:代谢能值较高,猪消化能为12.97-13.39MJ/kg,禽代谢能为10.04-10.46 MJ/kg。  2) &豆粕粗蛋白和氨基酸:粗蛋白含量在44%左右,豆粕氨基酸比例是饼粕类原料中最好的,赖氨酸含量达2.5-2.8%,但蛋氨酸含量偏低,因此玉米-豆粕型饲粮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往往为蛋氨酸。  3) 豆粕碳水化合物:含有较多棉三塘和水苏四糖,很难被单单胃动物消化。  4) 豆粕抗营养因子:主要为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此外还有植物血凝素、非淀粉多糖等,抑制蛋白质等养分的消化,从而影响动物生产性能。  三、豆粕的分类  豆粕按照提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两种。其中以浸提法提取豆油后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而先以压榨取油,再经过浸提取油后所得的副产品为二浸豆粕。一浸豆粕的生产工艺较为先进,蛋白质含量高,是国内目前现货市场上流通的主要品种。另外,根据烘烤过程中是否掺杂进大豆种皮,豆粕还可分为带皮豆粕和去皮豆粕,两者主要区别是蛋白质含量不同,去皮豆粕的蛋白质含量比带皮豆粕稍高。所以豆粕可分为:  1) 一浸豆粕、二浸豆粕  2) 去皮豆粕、不去皮豆粕  3) 一级豆粕、二级豆粕、三级豆粕  4) 普通豆粕、发酵豆粕、膨化豆粕  四、豆粕的生产和检验标准  1) 生产  浸提法是生产豆粕的主要方法。豆粕的质量差异与其蛋白质的含量密切相关。因此,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对温度的控制极为重要:温度过高会影响到蛋白质含量,从而直接关系到豆粕的质量和使用;温度过低会增加豆粕的水份含量,而水份含量高则会影响储存期内豆粕的质量。此外,用溶剂浸出发提取豆油时,因溶剂的关系,也会影响到豆粕的蛋白质含量。  2) 检验标准  感官性状:浅黄色不规则碎片状,色泽一致,新鲜,有豆粕的特殊香味。无发酵、霉变、结块、虫蛀及异味异臭。不许掺入大豆粕以外的物质,若加入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物时应做相应说明。  由于国外大豆是机械化规模生产,品质要比农户分散种植的国产大豆稳定均一,同时国外油脂加工企业规模大,(feedguy)技术设备、加工工艺先进,加工出来的豆粕蛋白含量高(44%-48%),且质量稳定。但进口豆粕从加工出厂经过运输、到港、包装等多道环节,最后到国内厂家使用,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导致新鲜度不够,但无论从感官性状还是从化学指标上,区分进口豆粕和国产豆粕都缺少明确的依据。  五、豆粕掺假坚定法  1) &外观检测法:优质纯豆粕呈不规则碎片或粉状,淡黄褐色至淡褐色,色泽一致,偶有少量结块,具有烤豆香味,不应有腐败、霉坏或焦化味、生豆腐味及豆腥味。绝大多数掺杂物都有颗粒细、比重大、价格廉的共同特点,豆粕中如有掺假物,包装体积通常会变小,而重量则增加。  2) 容重检测法:正常纯大豆粕容重为594~610g/L,若样品容重超出较多,则说明掺假。  3) 水浸法:取样品少量,加适量水,搅拌,静置数分钟,泥土使水变浑浊,砂石、其它矿物则沉水底,麸皮漂浮于水面。  4) &碘鉴别法:取少许豆粕放在干净白瓷盘中,铺薄铺平,滴几滴碘酊,1分钟后若其中有物质变为蓝黑色,说明可能掺有玉米、麸皮(含小麦粉)、稻壳(含米粉)等淀粉类物质。  5)生熟豆粕检查法:脲酶用以鉴定豆粕加热程度,由于无负值,对加热过度豆粕意义不大;KOH溶解度可区别加热过度严重程度,也可鉴别加热不足豆粕,但不够灵敏,因此两者均需测定。酶活性过高说明太生,饲喂后易引起腹泻症状;酶活性过低说 &明加热过度,某些营养物质特别是氨基酸受到破坏,并产生有害物质。  a. &脲酶活性定性测定方法:0.2g豆粕+0.02g尿素+2-3滴酚红+20ml水于比色管内,盖好塞子摇匀,室温(20-30℃)放置几分钟,观察颜色变化。bb. &感观判断:色泽浅,取少许放在口内,有生豆的味道(偏生)。  c. KOH溶解度测定方法:将样品粉碎过60目筛,取1.5g样品(精确到0.0001g),加50.00ml &0.2%KOH溶液,(feedguy)电磁搅拌20分钟,离心沉淀后取上清液10.00ml测定粗蛋白CP1。计算:PS%= CP1/CP×100 &,正常范围为70%-85%。  d. &注意事项:陈化黄豆生产豆粕:外观色泽暗,无香味,KOH溶解度低;巴西转基因黄豆生产豆粕:色泽偏红,不要误认为过热,应注意偏生问题;过热与有效赖氨酸:KOH溶解度在65%左右时,有效赖氨酸仍达96%以上,影响较小,因此生产乳猪料时偏熟豆粕较偏生好。  六、发酵豆粕  1) &原理:发酵豆粕采用优质多菌种协同发酵,利用微生物丰富的酶系,将植物大分子蛋白降解为寡肽,并将植物蛋白中的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彻底分解,植物细胞壁100%破裂,蛋白质消化率大于95%,显着改善适口性和消化率。  2) 加工流程:豆粕加水拌匀→蒸煮→接种→发酵及后熟→干燥→磨粉→包装。  3) 优点:适口性好,具有特殊天然发酵酸香味,提高饲料采食量;无杂菌和有害菌,稳定性好 &;酶和维生素补充剂;益生菌源泉,快速建立健康平衡的肠道微生物区系;发酵时间适当后,可去除豆粕中抗营养因子,降低植物性蛋白抗原性;经发酵酶解将大部分大分子蛋白质降解为小肽及氨基酸,消化吸收率提高,预防乳猪营养性腹泻。  七、发酵豆粕质量鉴定  1) 感官判断:颜色淡黄色至灰黄色、气味清香酵母味,不能有刺鼻的味道。  2) 泡水判断:发酵过的产品泡水后为悬浊液,久放后变糊甚至发臭(因为有菌,加水后会变质)。  3) &氨基酸测定:发酵豆粕氨基酸含量与豆粕应该是非常一致,各氨基酸含量均上升10%左右。如果氨基酸特别高或谷氨酸、半胱氨酸含量特别高,就表明掺进杂蛋白。  4) 酸溶蛋白测定:此值在6-10%为宜,过低说明没有发酵好,过高则可能掺杂。  5) 其它:杂菌数量不宜过多,黄曲霉毒素不能超标。  八、去皮豆粕  1) 豆皮:主要成分为细胞壁或植物纤维素,很难被猪、鸡等单胃动物消化吸收。  2) &去皮豆粕:可分离出约占大豆重量8%的豆皮,使去皮豆粕营养物质消化率高于普通豆粕,有助于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与普通豆粕相比,去皮豆粕具有较高能量和蛋白质,在畜禽饲料配方中可以留出更多空间来容纳其他原料,并减少油脂使用量  九、膨化豆粕  膨化豆粕是在大豆粉碎后加了一道膨化工艺,主要目的是提高油脂浸提量,同时也提高了豆粕质量(脲酶活性较低),而且味道比较香;膨化豆粕是大豆榨油后的副产物,大豆膨化后可提高出油率,同时还可破坏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普通豆粕的颜色为浅黄色至浅褐色,膨化豆粕的颜色为金黄色。  十、豆粕和豆饼的异同  1) &相同点:所含蛋白质品质一样好,两者均含较多蛋白质,均是优良植物蛋白饲料;含有相同氨基酸,两者均含丰富赖氨酸(2.5%)且蛋氨酸含量较低;含有相同抗营养因子,即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疑集素、抗维生素因子、致甲状腺肿因子、致过敏因子、胀气因子、螯合因子、脲酶;可用相同措施消除抗营养因子的不良作用:高温处理和加酶处理(加入由β-葡聚糖酶、果胶酶、阿拉伯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组成的复合酶,既可降解大多数抗营养因子,又可提高大豆饼和大豆粕的营养价值)。  2) 不同点:  a.取油方法不同:前者用压榨法,后者多采用浸提法;  b.含油脂量不同:前者5%-10%,后者1%-2%;  c.蛋白质含量不同:前者40%-44%,后者43-47%。
刚表态过的朋友 ()
您可能感兴趣
饲料效率高的猪,抗应激能力也较强(原创)解读”智慧蛋鸡”启动仪式背后的深刻寓意上半年饲料企业量利齐升,产业链延伸发展成小荷露尖角 蜻蜓立上头家禽界奥林匹克大会召开 中国首领世界蛋鸡发
IHU正德培训,畜牧人, 畜牧人论坛...
江苏万瑞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青贮饲料是反刍动物重要的饲料来...
水质控制和水质管理是水产养殖过...
仔猪腹泻(下痢)是消化道功能紊乱...您现在的位置:&>&&>&
站内搜索:
豆粕喂牛有“三忌”
.cn/sbm/ 更新时间: 10:35:16
  一忌生喂。豆粕中含有一些不良物质,如抗胰蛋白酶、产生甲状腺肿的物质、皂素与血凝集素等。抗胰蛋白酶的存在使小肠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并极易引起腹泻,犊牛表现则更为突出。长期大量饲喂生豆粕还会使牛的胰腺发生病理性增大变化和甲状腺肿大,使牛的代谢发生紊乱。上述的不良物质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如加热到110℃经过3分钟后就会失去作用。但热处理要适当,过热会使豆粕蛋白质变性而降低其营养价值。
  二忌粒度过大或过小。粒度过小则会使其在牛的瘤胃中产生大量的氨气,造成蛋白质损失,严重时会导致牛的氨中毒;粒度过大又会使其消化不完全,从而降低其饲喂价值。一般将豆粕加工成粒度为直径0.9~2.5毫米为宜(筛目为8~20目)。
  三忌与尿素混合。生豆粕中含有脲酶,它可使尿素分解产生氨气和二氧化碳,因而生豆粕不能与尿素混合。
&请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转载信息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对于严重警告仍不听劝阻,肆意转载而不留出处的网站,我们将采取法律措施予以解决!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评论】【】
每天7条信息!订阅豆粕套餐短信,请发送“DPTA+姓名+企业名称”()
移动用户发送到:  联通用户发送到:
电信用户发送到:
相关文章:
推荐专题:
专题推荐:
??????????
图片新闻:
豆粕点击榜:
??????????
豆粕评论榜:
??????????
豆粕论坛:
饲料通系列软件: |
内容咨询:010-29357 广告销售:010-85323 短信客服: 电子邮件:
(C)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豆粕在饲料中的比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