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防渗膜焊接机焊机操作的工人的个人总结

review_user_check();
alert("用户名或密码不正确");
function logoutpost()
type: "POST",
url: "/www/index.php?mod=index&con=user&act=ajaxloginout",
success: function(msg)
if(msg==1)
$("#user_login").hide();
$("#user_login1").show();
$("#login_username").val("");
$("#login_password").val("");
review_user_check();
function review_user_check(){};
$(document).ready(function(){
type: "POST",
url: "/www/index.php?mod=index&con=user&act=ajaxCheckLogin",
success: function(msg)
if(msg!=0)
$("#user_login").html("欢迎 "+ msg +" 的登录:[] 
review_user_check();
  当前位置: >>
知识工人的力量
――记全国劳动模范、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电气维修工、高级技师郭晋龙
    图一:郭晋龙在认真钻研焊轨技术。本报记者周德民 摄  A3版图片  图一:郭晋龙正在钻研技术。  图二:获得 “全国铁路劳动模范”称号时的郭晋龙。  图三:日,郭晋龙作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在传递火炬。  图四:郭晋龙正在检修焊接生产设备。  图五:郭晋龙正在向青年职工传授技术。  这是一份简简单单的人生履历表。它是那样普通,与常人无异:1975年至1981年任职呼和浩特铁路局工程处电务工程队工人,1981年至2000年任职呼和浩特局原工务修配厂电工、工人技师,2000年至今任职呼和浩特局焊轨段高级技师……  这是一份沉沉甸甸的研发成果册。它是如此惊人,若大师佳作:1997年参与研发的 “钢轨胶接绝缘接头设备”获呼和浩特局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参与研发的 “钢轨拉法尔喷风冷却淬火新工艺及设备”获呼和浩特局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至2009年有三项技术获呼和浩特局 “合理化建议技改创新”一等奖;2004年主持研发的 “谐波治理功率因数补偿装置”获内蒙古自治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2007年主持研发的 “Ⅱ型钢轨焊缝双频正火工艺及设备”获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2009年主持研发的“钢轨辊道输送机及联锁控制系统”获内蒙古自治区技术职工创新成果一等奖、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 (目前,呼和浩特局、广州局、郑州局、上海局已有8条生产线采用了该项技术),2010年研发的钢轨焊缝双频正火设备及工艺通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评选(目前,全国7个铁路局、2个铁路工程局和包头钢铁公司等21条钢轨焊接生产线采用了该项技术)……  当市局级、省部级、国家级等难以计数的桂冠戴在头上时;当1月14日与众多院士、科学家、知名教授一道,站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颁奖台上,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为中国铁路工人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时;当4月15日作为铁路系统的劳模代表之一,在海口受到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亲耳聆听总书记的问候和教诲时……  郭晋龙――一名普普通通的铁路工人,用自己不断学习、追求卓越的人生实践,享受到了 “一辈子做一名有知识的好工人”的莫大快乐。  时刻牢记党组织的培养,把铁路发展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把工作岗位作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舞台,哪里有硬仗,郭晋龙就出现在哪里。郭晋龙说: “好工人,就应该像 ‘淬火轨’,耐磨,坚硬!”  用500米的焊接长钢轨铺成的无缝线路,消除了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咣当声;淬火钢轨,有效提高了钢轨的耐磨度和硬度,延长了钢轨30%的寿命。这两种钢轨,正是郭晋龙所在的呼和浩特焊轨段的主导产品。呼和浩特焊轨段年设计生产能力焊接100米/500米长钢轨2600公里,焊接25米/500米长钢轨1200公里,25米淬火轨300公里,道岔300组,异型轨2000支。他们承担着呼和浩特、太原铁路局及周边地方铁路大修、新建铁路用轨任务。  焊轨段内有500米长钢轨焊接生产线2条、25米钢轨淬火生产线2条、线路配件生产线1条,进口先进设备有GAAS80/580钢轨焊接机等4台、国产先进设备有四向数控钢轨校直机、钢轨焊前校直除锈一体机等80台,还有自主研发的钢轨电极接触面磨光机、钢轨淬火加热机床等……一些先进设备应用了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必须有一批优秀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给与强有力的支撑。郭晋龙和他的电工工友们,就是负责这些大大小小207台生产设备中电气部分的维修、保障、改进和开发工作,就是要保证这两种主导产品高质量地出厂上线,确保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1992年5月,一个叫汉斯的瑞士专家来到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他是为这个厂新引进的瑞士产GAAS80/580型钢轨焊接机前来做安装调试的。  汉斯来到焊轨车间,吃惊了:“中国人花180万美元购置的新型焊接设备,已被完好地安装在整装一新的焊接生产线上。这可是一台代表世界科技水平、采用微机监测、可编程控制器逻辑控制、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特别是瑞士电气图与中国的画法有差异,这个边远省区的小厂员工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就能安装就绪?”  狐疑中,汉斯小心地检查完新焊机设备及电气线路的安装状况。“OK!”汉斯向段领导和担当电气控制安装的电工郭晋龙点着头。  进入调试阶段,手动操作试车,一切正常;当进入微机控制自动焊接试验时,焊机却停止了工作。不管汉斯怎样努力,焊机就是不动。  问题出在哪儿?满头大汗的汉斯不断地通过传真与瑞士总部联系。三天过去了,焊机仍不执行 “命令”。这三天中,一直默默守在现场的郭晋龙,大脑也始终在高速转动:核对图纸,反复检测……他判断:故障是由于焊机内部计算机与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联接点未接通所致。  郭晋龙把自己的判断通过翻译告诉了汉斯。  沉思片刻,汉斯终于抬起头:“好,那你来处理吧。”  35岁的郭晋龙在外国专家和本段职工的注视下,走进焊机微机控制室,打开了自动控制系统的 “心脏”……自动控制启动了!车间里顿时机声隆隆、焊花飞溅……  “我赶上了好时候!是铁路的发展,是党组织的培养和使用,才让我有了用武之地。”郭晋龙常对工友掏心窝地说,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领域,瑞士、德国、法国、瑞典等西方国家走在前头,面对一些设备的疑难杂症,我们只能自掏腰包求 ‘洋人’维修。一张往返机票就好几千美元,加上昂贵的材料费、修理费,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还有他们冷漠和轻蔑的眼神,我就不信 ‘土专家’胜不了 ‘洋教授’!”  有段时间,进口焊机每天工作三四个小时就突然 “死机”,非要停一个多小时才能再启动,生产大受影响。操作工人和维修人员一起苦寻对策。  一天上午,为观察故障现象在焊机控制室守了好几天的郭晋龙突然大声说: “找到了,找到了!故障是焊机 ‘SWEP06’电脑内部13块电路板中的 ‘KS’板上1个器件发热所致。”  兴奋的工友们很纳闷: “进口焊机厂家并未提供 ‘SWEP06’电脑内部电路图,郭晋龙是怎样在13块电脑集成电路板、几百个密密麻麻的点和线中查出故障的?”  郭晋龙告诉大伙儿: “为使细如发丝的电气线路清晰地显现出来,我把电路板放在一块架空的玻璃上,下面用100瓦的灯泡照着,电路板上的每个点、每条线我都用万能表测了再测,并根据实物画出KS板电路图,再分析它的功能,搞清原理。这样故障就无法躲藏了。”后来,兰州、郑州等地的兄弟厂家焊机也出现了同样故障,郭晋龙痛快地把处理方法教给了他们。  郭晋龙任职电气维修工30年来,几乎成为了 “应急抢险专家”,哪里有硬仗,郭晋龙就会迅速出现在哪里。  今年2月1日 (农历腊月廿九)下午,郭晋龙接到路局工务处电话:南昌铁路局钢轨探伤列车多次出现故障,多次检修没有查出故障原因,钢轨探伤列车无法进行线路检测,影响到春运的客货运输。铁道部有关部门点名要郭晋龙前往南昌铁路局协助北京检测中心维修钢轨探伤列车。  钢轨探伤列车采用的是美国技术、国内组装的,郭晋龙从没有接触过。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七,郭晋龙天天翻书本、查资料。正月初八下午,他下了飞机就直接到探伤车上,接下来分析工控机底板损坏原因,查看底板损坏照片……通过分析认定:这列探伤车的工控机采用的是AT电源,这种电源属于硬开关,开机后不能自动关掉电源,如果开机瞬间因为高次谐波的存在电网浪涌波动时,就有可能烧毁工控机底板、主板还有工控机开关电源。多次烧毁工控机主板问题找到了。经过后来的试验证明上述理论判断是正确的,经过一天的试运行设备一切正常,他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救援任务。  2009年5月,呼和浩特局焊轨段引进的一台瑞士新一代钢轨焊接机始终不能正常生产,郭晋龙在反复测试中发现2处设计缺陷和13处故障,并依靠多年的经验,初步判断出了故障原因,并自制了模拟试验电路安装在故障焊机上,使焊机重新工作,以事实折服了老外。随后,郭晋龙以验收组技术人员身份向外方提出因设计和制造出现问题影响生产的索赔建议。经谈判,外方签订了9.1万欧元的赔偿协议。此后,外方用了3个月的时间对我国同期引进的8台同型号钢轨焊接机全部进行了改进。  2002年,郭晋龙在乌鲁木齐排除了当时亚洲唯一一列长轨焊接车的故障,让瑞典专家低下了高昂的头,亲自为郭晋龙端上热气腾腾的咖啡。  这些年来,郭晋龙跑遍了能学习的每一个地方、每一条线路,大秦线、京九线、京沪线、包兰线、兰新线……大凡有焊钢轨的地方他基本上都去过,为兄弟局解决难题,在外国专家面前攻克难关。  郭晋龙说: “外国人和你握手的后面,永远潜藏着较量。要想当一名好工人,就应该像 ‘淬火轨’那样,更耐磨,更坚硬!”  时刻不忘勤奋地学习,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自强不息,不断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学习新本领,提高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郭晋龙发誓: “拥有知识和技能,咱们工人才更有力量。我要一辈子做一名有知识的好工人。”  从知识贫乏的普通工人到没有文凭的 “土专家”,郭晋龙由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电工,一路成长为段里的电气“郭大拿”、大学毕业生的师傅、铁路局首批高级技师、同行眼中的 “蓝领专家”、外国专家眼里的 “中国郭”。郭晋龙说,这没有奥秘,只有发愤地学习、不断地学习。  上世纪80年代初,刚调入工修厂(焊轨段前身)的郭晋龙就遇到一次“下马威”。当时,随着铁路发展步伐的加快,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及各类高科技含量生产设备和微机电气控制设备开始陆续上马。  一天,焊轨生产线的关键设备――仿苏联造的钢轨焊接机出现电子管控制系统故障。正赶上电工工长郭师傅不在,车间主任大朱便叫郭晋龙单独修理。  “真是怕啥来啥。”郭晋龙就怕郭师傅不在时设备出毛病。实在没招儿,他只能学着 “郭师傅经常拿把螺丝刀这捅捅、那儿捅捅,十几分钟故障就能排除”的样子,开始捅。  1个小时快过去了,他愣没查出原因,还耽误了10多根钢轨的焊接。车间主任又气又急,愤愤地朝郭晋龙屁股上踹了一脚: “快回家抱孩子去,别把设备瞎捅坏了!”几个工友还打趣:“道行是差点,热情劲儿还行。”  回了家,郭晋龙羞愧地告诉了父亲。父亲沉默良久后说: “你上班,沾了我落实政策的光,够了。希望你当个好工人,搞好技术。”父亲告诫他, “没有知识的热情就像在黑暗中远征。”  羞愧中,初中也没读过多少书的郭晋龙,来到呼和浩特新华小学报名上了电工业余学习班。第一期没学好,接着第二期、第三期,他又去了。  没钱买太多的书,郭晋龙就每个星期天泡在新华书店。偶尔,他会在店员灼灼的目光中,买上一两本书。 《工业控制机原理》 《数字模拟电路》 《电子技术与应用》成了他快乐的伙伴。到1989年,郭晋龙敢在技术上和工长“叫板”了。  上世纪80年代末,焊轨段引进第一条生产线,用苹果机控制。月收入只有70多元的郭晋龙,从工友那儿借了2500元钱,背着妻子到北京买回一台“中华学习机”,和自家淘汰的小黑白电视机串接在一起,将元器件反复分解、组装,学操作,消化书本知识。直到 “中华学习机”被他折腾得不能再用。  家里住房困难,没地方学习,郭晋龙就把自家的仅10多平方米的小凉房改造成书房和 “电气实验室”。夏天炎热难忍,冬天寒气逼人。郭晋龙自己却天天乐着说: “这里面太有意思了。”  一次,一个大学毕业生想试试他是不是真的这么厉害,就当着车间很多人的面指着一台设备对郭晋龙说:“这台设备前几天坏了,你把它修好了不算什么,你要是能把里面电气主板的电路图完整地画出来那才叫真能耐。”这对郭晋龙可是个挑战,设备厂家为了保护核心技术,从不附带电路图,这么复杂的设备又不能拆开,想要画出详细的电路图只能靠平时积累的经验。那时,所有人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有的还很期待他们的较量。郭晋龙对一旁的车间主任说:“如果我能画出来,下次设备坏了就让我拆开核心部件看看吧,也正好比较一下我画得对不对。”主任犹豫了一下答应了。郭晋龙为弄清设备运作的精确数据、抓住电路的关键环节,在生产线上一琢磨就是一整天,回家也拿着书本和参考图纸对照着有限的实验部件反复模拟。一个星期后,一张用不同颜色区分电流走向、密如蛛网的电路图铺在了车间主任的桌子上。  1986年,郭晋龙终于如愿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几年后,他通过考试,成为呼和浩特铁路局的技师。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量新技术、新设备和外国进口设备陆续引进,微机控制技术在生产上开始不断运用。焊轨段生产的500米无缝长钢轨和淬火钢轨,工序流程多,从配轨上线、除锈、焊接、调直、打磨成型到淬火,每一道工序都离不开电气控制。段里没有电气工程师,没有专业电气知识的郭晋龙负责维护两个车间电器的正常运行。每班下来都很累,但只要到家,他就呆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计算机原理》《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等专业书籍,一本接一本地学。  “我从不抽烟,有钱就买书、资料、电子元器件。”郭晋龙谈到自己买回的东西,就像摆弄宝贝。随时将维修中的想法记在衣兜里的小本本上,是郭晋龙多年来养成的习惯。那年,段党委研究决定,破格给郭晋龙分了全段工人中唯一的一套三居室住房。搬家时,郭晋龙在单位忙。收拾家的妻子顺手将小凉房中的一纸箱旧书卖给了小贩。回到家的郭晋龙知道后,疯了似的冲下楼,边问边追那小贩。  由于外语水平有限,郭晋龙开始请人翻译英文资料,翻译价格昂贵就干脆让女儿对着专业字典一点点给他翻译,对难懂的洋字码和术语,就用笨办法发明了自己能看懂的符号来代表,实在看不懂的就做试验进行论证推断。就这样,郭晋龙用土洋结合的办法,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电气设备维修技术,还填补了一些外国专家都没能解决的技术空白。  1998年,郭晋龙通过考试、答辩,成为焊轨段唯一的电工高级技师。  时刻充满积极向上的活力,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把每一项标准都落实到工作中,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最好,不断追求卓越、勇于超越自我。郭晋龙说: “钢轨 ‘淬火’的过程就是追求完美的过程,作为工人中的共产党员,就要在不断追求卓越中 ‘淬’出铁路工人的精彩人生。”  如果不是林林总总的一大堆证书、奖章摆在面前,连郭晋龙自己也记不清到底获得过多少荣誉。30年来,郭晋龙获奖无数,全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铁路技术能手、全路百名学习型职工标兵、火车头奖章、全国铁路劳动模范、内蒙古自治区知识型职工标兵、内蒙古自治区职工自学成才者、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全国技术能手、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  然而,郭晋龙却从未放弃过追求,他在自己的领域里不断默默向上攀登着。近些年,他又先后配合段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进行了多项电气设备和电路的研制创新。  2000年,郭晋龙接受了轨温速冷设备的电气自动控制任务,采用PLC控制,完成电路的设计、编程安装等工作。  2001年年初,焊轨段新建了第三条钢轨淬火生产线。生产线所有电气控制部分都是由郭晋龙设计并负责安装施工。为减员增效,在该生产线的进出轨工位上,郭晋龙设计了双吊单控、联控操作电路,可以在任一吊装钢轨工位上,实现一个人操作双吊单控、联控装卸钢轨工作。  2002年,郭晋龙与工友一道,设计并安装了消除谐波功率因数补偿控制装置,经调试正常后投入使用,每年可减少电力线路损失数万元;同时,淬火三线在打风机切换时,因不需要停机而增产淬火钢轨660根,每年可增加产值33万元。该设备2002年获呼和浩特铁路局合理化建议三等奖。  2003年,郭晋龙圆满完成了AT尖轨生产车间电气设备供电线路及变压器室、配电室的电气设计和安装工作。他采用一台中频电源柜控制两套加热炉,不但操作简便,而且用很少的资金投入完成了设备的控制要求。该车间电气控制设计为企业节省资金17.4万元。  2007年,郭晋龙研发 “钢轨辊道输送机及轨道连锁控制系统”,半年多就生产出 “钢轨辊道输送机”样机。这一系统与原有技术和辊道输送方式相比,输送速度是原有技术的2.4倍,用电量是原有技术的1/4。现在,全路焊轨基地的8条生产线已使用了这项技术。  全路接连几次提速,对线路质量提出了更高标准。特别是2003年后,呼和浩特局货物发送量以每年1000万吨以上的增量连年递增,万吨大列加密开行,速密重并举的运输组织方式全面推开,提高线路设备质量,已经成为促进呼和浩特局优质高效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解决制约钢轨质量的焊缝正火问题,成为各方专家、科学技术人员苦思冥想的攻关课题。  当组织上把这一课题交给郭晋龙时,他没敢拍胸脯,但他掂出了其中的分量。通过调研思考,郭晋龙大胆提出把两个不同频率电源一体组合,分别控制两个不同频率加热炉的科研设想。  设想是好的,但是落实到工作中却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攻关难题,大大超出郭晋龙以往所掌握的知识范围。为了尽快熟悉相关知识,郭晋龙像着了魔一样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查找了大量中频、高频设备资料,但没得到任何有用信息;跑遍呼和浩特大大小小的书店,仍未找到有关业务书籍;风尘仆仆跑遍江浙地区,甚至洛阳、西安等地的很多知名厂家,无一例外仍然没有他想要的设备。郭晋龙决定自己组装设备搞试验。搞试验需要有强大的动力电源和充足的冷却水,呼和浩特没有试验条件,郭晋龙就通过业务关系找到北京的一家自动化设备厂,一番苦心与诚心赢得他们的大力支持。  试验周期较长,郭晋龙不能一直待在北京,他就每周五晚上坐车进京,一下车便马不停蹄地赶到工厂观察、记录、分析,制订下一步试验方案,累了就在现场凑合休息一下,饿了就吃方便面,周日晚上再坐车回呼和浩特。这一跑就是4个多月。为了随时掌握设备调试情况,即使回到呼和浩特,郭晋龙也随时给工程师打电话询问情况,分析比较调试结果后,再把修改方案通过传真传过去。  无数次失败、无数次重新开始。郭晋龙通过更改设备的它激频率,修改电脑板上的震荡电路,双频率正火设备终于实现了从低到高两个频率在一个正火工艺上完成,不仅完全满足了钢轨焊缝的正火温度,有效提高了钢轨焊缝焊接质量,而且为金属不均匀断面的均匀加热难题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双频正火设备的诞生,迅速在业内引起轰动,因为它不仅可以应用到钢轨焊接上,同时还适用于机械制造、模具热处理等多个行业,甚至推动了其他行业热处理工艺的进步。桂容总厂、天丰电子等10多家公司纷纷找到郭晋龙,希望出资购买技术,并许以高薪、安排子女工作、解决住房等诱人的条件企图挖走郭晋龙。更让郭晋龙意外的事情还在后边。一次,郭晋龙和朋友在饭店吃饭,一家公司的负责人闻讯赶来,诚恳地向郭晋龙说:我知道你正在研究双频正火设备,更知道你的能力,如果你愿意,我投资100万元,研究成果咱们平分!但所有的邀请,都被郭晋龙一一婉拒。  郭晋龙心里有本账: “这些公司都是因为我今天的成就找到我,而我之所以有今天,是铁路党组织培养和大伙儿支持帮助的结果。怎么能够因为个人利益而忘本呢?”  很快,隆隆作响的设备在呼和浩特焊轨段运转起来。针对运行中发生的问题,追求完美的郭晋龙又先后两次对设备工艺进行了完善。  最后一次改进时间是2009年,当时郭晋龙发现时间控制工艺在冬季需要修改参数,影响生产质量和效率,就决定改进这一不足。这项研究内容深奥且宽泛,甚至涉及了数字电路、计算机控制、编程技巧等一系列大学教材。郭晋龙的执著劲再一次显现出来。他坐到了内蒙古工学院的教室里,同与他孩子一般大小的学生一起学习编程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咨询周围的同学。学校上下都知道有这么一位50多岁的铁路工人在这里求学的故事。试验买来的编程器郭晋龙不会使用,就缠着北京的厂家刨根问底。  经过又一次的改进,郭晋龙给双频正火设备增加了红外线温度检测探头、温度检测控制仪表,并用PLC替代时序控制器,使不规则形状的钢轨母材实现均匀加热,钢轨焊缝抗冲击强度有了显著提高。  此后,双频正火技术被广泛应用在钢轨焊接当中,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济南铁路局、柳州铁路局等焊轨单位纷纷引进双频正火工艺。如今,正火工艺和技术已被全路焊轨生产线列为必需设备,铁道部新指定的12个100米钢轨焊接基地已有7个共14条生产线和3个其他企业的生产线采用了此项技术。  2010年,这项由郭晋龙首创的“钢轨焊缝双频正火设备及工艺”科研成果,一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使郭晋龙成为中国铁路和内蒙古工人登上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的第一人。  时刻保持团结协作的本色,积极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做好传、帮、带,将自己所学知识、技术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工友,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工友们很服气: “郭晋龙是个好人,一个淳朴的好工人,一个不断学习的知识工人。”  作为科研团队的核心骨干,郭晋龙把自己的进步与企业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和工友们共同进步。  郭晋龙先后与电工班组的3名职工签订了传、帮、带合同。在郭晋龙的悉心辅导下,几位徒弟相互e着干、比着学,其中一位徒弟闫存祯还被焊轨段评为电工技术能手。  有一年,郭晋龙陪焊轨段领导到乌鲁木齐焊轨段协助验收长轨焊接列车。期间,郭晋龙抽空为该段列车各工位上的10名大学毕业生、5名中专生和技校毕业生进行了电气技术和设备维修技术培训。培训后,一位学员大中午守候在他休息的住处,想等他们睡醒后进去看资料。郭晋龙就抽空跑到当地新华书店,自己掏钱选好电工书籍,送给那位学员: “学习没啥不好意思,欢迎你随时来找我。”  为了让更多的工友提高故障处理水平,郭晋龙还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和故障排除经验整理编印成 《中频电源原理与维修》一书,现已在全路推广应用。他编写出版了 《进口钢轨焊接维修》一书,并获得了一项发明专利、三项实用新型专利。  “他的故事好多呢!”陪着丈夫一步步攀登事业高峰的郭晋龙妻子陈玉爱心疼地说: “别人看到的是他的业绩和成功,我看到的是他的奋斗与执著。老郭总是站着维修设备,腿上的静脉曲张很厉害。每天回家,整个人都扔在了沙发上,两只脚跷得老高,等着我帮他揉腿。”  因为学习,郭晋龙在家里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高级待遇,买米面、接送孩子、换煤气全是妻子的事;因为工作,郭晋龙顾不上管儿子女儿的学习,只参加过一次家长会,还被儿子的老师一顿狠批;因为科研,郭晋龙把家里仅有的钱拿来买设备、买书籍、搞研究,导致儿子女儿的学费都成问题。郭晋龙有一手维修家用电器的绝活,周围同事、亲朋好友的家用电器有故障,都请郭晋龙帮忙,他也总是热心相助、毫无怨言;而自家的电线短路、抽油烟机故障,他却一拖再拖,在家里是一个几乎什么也不管的 “特殊成员”。  就是这个不称职的丈夫和 “无情”的父亲,在工作上不仅是科研团队的核心骨干,还是热心肠。段里的一部分通信和照明电缆,从一段长40米、高不足1米的废弃的暖气通道内通过,需要经常下到通道内去检修、撒鼠药防止老鼠啃咬。大个子郭晋龙拦住别人自己主动承担了这个活儿。漆黑的通道内,气味让人窒息……郭晋龙蹲着,下巴紧抵着膝盖,一点一点往前挪,愣是坚持着一点点将线路故障排除,并将通道清理干净。厂内供电的高压隔离开关遭雨淋出现故障,郭晋龙迅速赶到现场,二话没说穿上脚扣,冒雨爬上电杆进行抢修。  呼和浩特焊轨段形成了一支以郭晋龙为核心的电气科研团队:他们设计安装的消除谐波功率因数补偿装置,实现淬火三线打风机切换时不停机,每年增产淬火钢轨660根;设计安装的钢轨胶接绝缘接头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部分,被柳州铁路局、南昌铁路局和地方企业采用;设计的双吊单控、联控操作电路,操作工人可以在任何一个吊装钢轨工位上,实现一个人操作双吊单控、联控装卸钢轨工作;设计安装了AT尖轨生产车间电气设备、供电线路;成功研发了“焊轨基地焊接生产线钢轨输送连锁控制系统”。他们的优质产品铺到了大秦线、京九线、京沪线、包兰线、大包线、北同蒲线等铁路干线。  郭晋龙取得的一个又一个科技成果,累计为国家和企业挽回损失900多万元,创造价值1100万元。  本报记者 傅世忠 本报特约记者 李若鹏 本报通讯员 董默涵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周德民、本报特约摄影记者任卫云、赵子龙摄
 本文评论                                        评论数()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用户名: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人民铁道报近期报纸查看
&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知识工人的力量
&网站精彩推荐
&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综合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铁路隧道爬焊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