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考研大纲上的“肺结核中医辩证论治治规律”是什么意思?如肺痿的肺结核中医辩证论治治规律

您的位置: &
辩证论治 辩证论治。所谓“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261 条记录 1/5 页
热文推荐 全国整形美容咨询及预约中心肺痿证的探讨(中医临床)
&&&&参见:
&&&&百拇医药网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肺痿辨证与方药规律研究--《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
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肺痿辨证与方药规律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整理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痿的文献,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痿文献研究数据库》,探讨肺痿与西医疾病的关系、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以揭示病因病机、症状分布、临床常见证候及其特征,分析名老中医治疗肺痿的方药及配伍规律,为肺痿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年)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年),从中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资料,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痿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频数描述、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探讨肺痿的病因病机分布、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常见证候及其特征,分析名老中医治疗肺痿的方药配伍规律。结果:建立了《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痿文献研究数据库》,共计数据412条。其中西医病名189条、病因174条、病机244条、证候256条、中药313条(含177味中药)、方剂161条(含74首方剂)。研究结果如下:1肺痿与西医疾病的关系筛选出具有明确西医诊断的文献189条,包含西医疾病8种,以间质性肺疾病(42.3%)最为常见,其次为肺不张、肺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和气胸。2病因病机分布病因的文献174条,包含病因13种,其中外因6种,以热邪(19.0%)、外感(10.9%)、燥邪(9.2%)、寒邪(5.2%)常见;内因5种,以内伤(40.2%)、体虚(37.4%)、痰邪(13.2%)常见;不内外因2种,分别是电离辐射(5.2%)和误治(2.9%)。病机描述的文献有244条,共35种病机,其中频率≥3%的有17种,即:气阴两虚(13.9%)、痰热壅肺(9.8%)、表虚(9.0%)、热盛津伤(8.2%)、肺络痹阻(7.8%)、气虚(6.6%)、肺胃阴虚(6.1%)、肺阴虚(5.7%)、本虚标实(5.3%)、肺脾气虚(4.5%)、肺失宣肃(4.5%)、阴虚火旺(4.5%)、肺络损伤(4.1%)、肺气虚(4.1%)、肺燥津伤(4.1%)、痰浊阻肺(3.7%)、阳虚(3.3%)。3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病性证素有12个,病位证素有6个。病性证素以阴虚(48.0%)、气虚(30.9%)、痰(21.1%)、热(18.8%)、阳虚(16.0%)出现频率较高。病位证素以肺(91.4%)为主,涉及表、肾、脾、胃、心。证素组合形式较为常见的为三证素或两证素组合,其构成比分别为53.7%和34.8%。在三证素组合形式中气虚+阴虚+肺、痰+热+肺、阴虚+肺+胃、痰+血瘀+肺、阴虚+肺+肾、气虚+肺+脾等类型出现比率较高,其中两病性证素的组合以气虚+阴虚、痰+热、痰+血瘀的组合形式出现频次较高,构成比均在10%以上,其病位都在肺。两证素组合形式中阴虚+肺、气虚+肺出现比率较高。单一病性证素出现频次较高的依次为阴虚、气虚、阳虚,构成比均高于10%。阴虚的主要病位在肺、胃、肾,气虚主要病位在肺、脾、胃、肾,阳虚主要病位在肺、肾、心、脾。4症状分布提取症状88个,频率≥10%的症状依次为咳嗽、咳痰、气短、喘息、喘促、胸闷、自汗、口干、乏力;频率≥10%的舌苔脉象有脉细、脉数、舌质红、白苔、薄苔、脉虚、紫暗舌、黄苔。5证候分布及其特征5.1常见证候证候的文献256条,包括证候25种。根据证候频数描述结合症状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肺痿临床常见证候有6种,分别为:肺气阴两虚证、肺阴虚证、痰热壅肺证、肺气虚证、阴虚肺燥证和痰瘀阻肺证。5.2常见证候的临床特征:5.2.1肺气阴两虚证:①主症:咳痰、气短、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脉细、弱;②次症:咳嗽、烦躁、咳血、乏力、舌质红、脉数。5.2.2肺阴虚证:①主症:咳嗽、咳吐涎沫、口干、口渴、舌质红、脉虚、数;②次症:咳痰、咽干、少苔、脉细。5.2.3痰热壅肺证:①主症:咳嗽、咳痰、黄苔、脉滑;②次症:脉数、脉细。5.2.4肺气虚证:①主症:咳嗽、自汗、神疲、乏力;②次症:咳痰、气短、食少、淡白舌。5.2.5肺胃阴虚证:①主症:咳痰、痰少、潮热、消瘦、面色萎黄、脉数;②次症:咳嗽、咳血、胸痛、脉细。5.2.6痰瘀阻肺证:①主症:喘息、胸闷、痰白、腻苔、紫暗舌、脉细;②次症:咳嗽、咳痰、痰多、喘促、纳呆、舌质红、脉数。6方药分析6.1病-方-药规律6.1.1肺痿常用方剂:有明确方名的文献共386条,其中使用经方、时方治疗的文献共161条,共计方剂74首,其余为自拟方,自拟方未列入统计。常用方剂依次为:麦门冬汤(13.7%)、甘草干姜汤(11.8%)、玉屏风散(11.2%)、清燥救肺汤(5.0%)、真武汤(5.0%)、炙甘草汤(5.0%)。6.1.2肺痿常用药物:有明确中药名称的数据为313条,共计中药177味。频次较高药物的依次为甘草(58.5%)、麦冬(41.5%)、苦杏仁(37.1%)、黄芪(33.5%)、南沙参(31.3%)、川贝母(28.1%)、白术(24.9%)、茯苓(24.9%)、半夏(23.3%)、紫菀(23.0%)、当归(20.4%)、党参(17.6%)、瓜蒌(17.6%)、桔梗(17.3%)、五味子(16.0%)、桑白皮(15.7%)、天冬(15.7%)。将名老中医治疗肺痿所用中药按其主治功能分类统计共计为17类,其中频次较高的依次为补益药(38.1%)、化痰止咳平喘药(22.6%)、清热药(11.5%)。6.2症状-药物规律6.2.1针对肺痿常见症状的所使用的常用中药咳嗽:①紫菀、半夏、黄芪;②川贝母、茯苓、南沙参;③苦杏仁、麦冬、甘草。咳痰:①川贝母、紫菀;②半夏、南沙参、茯苓;③苦杏仁、麦冬、甘草。气短:①黄芪、茯苓、白术、甘草;②瓜蒌、桔梗、丹参、南沙参、苦杏仁、麦冬。喘息:①黄芪、甘草;②白术、川芎、丹参、麦冬。喘促:①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半夏、甘草;②苦杏仁、紫菀、麦冬、天冬、南沙参、生地黄。胸闷:①丹参、茯苓、白术、麦冬;②瓜蒌、桔梗、五味子、百合、太子参、南沙参;③黄芪。自汗:①麻黄根、牡蛎、浮小麦;②黄芪、白术、防风。口干:①麦冬、南沙参、甘草;②桔梗、半夏、苦杏仁、党参、黄芪、黄芩、生地黄。乏力:①黄芪、白术、麦冬、甘草;②苦杏仁、半夏、五味子、茯苓、丹参。6.2.2症状与药物间典型相关分析第一对典型相关变量:症状自汗与药物防风、浮小麦、黄芪、牡蛎。第二对典型相关变量:症状气短、喘息、胸闷、心悸与药物百合、丹参、葶苈子、太子参。第三对典型相关变量:症状咳嗽、咳痰、神疲与药物苦杏仁、化橘红、甘草、大枣、黄芪)。第四对典型相关变量:症状喘促、喘息与药物川贝母、川芎。第五对典型相关变量:症状咳嗽、喘促、口干、纳呆、心悸与药物半夏、化橘红、麦冬、南沙参、黄芩、石膏、当归。第六对典型相关变量:症状气短、口干、盗汗、发热与药物黄芪、桔梗、半夏、瓜蒌皮、黄芩、麦冬、熟地黄。6.3证-方-药规律常见证候的常见方剂和常用中药结果如下:6.3.1肺气阴两虚证:麦门冬汤、炙甘草汤;麦冬、甘草、半夏。6.3.2肺阴虚证:麦门冬汤;麦冬、甘草、南沙参、半夏、贝母、川贝母。6.3.3痰热壅肺证:千金苇茎汤;苦杏仁、川贝母、甘草、半夏、茯苓、化橘红、桔梗、南沙参。6.3.4肺气虚证:独参汤;黄芪、白术。6.3.5肺胃阴虚证:自拟方;茯苓、甘草、川贝母、南沙参、薏苡仁、枇杷叶、海蛤壳、麦冬、陈皮、桑白皮、紫菀、阿胶、百合、半夏、地骨皮、化橘红、五味子。6.3.6痰瘀阻肺证:香附旋覆花汤;半夏、党参、红花。结论:通过整理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痿的文献,总结出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痿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如下:1肺痿可见于西医的间质性肺疾病、肺不张、肺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和气胸,以间质性肺疾病最常见。2肺痿的病因主要是内伤、体虚;病机以气阴两虚、痰热壅肺常见。3肺痿的病位证素以肺为主,病性证素以阴虚、气虚、痰、热为主。肺痿的证素组合形式以三证素、两证素组合为主,其中以气虚+阴虚+肺形式出现频率最高。4肺痿临床常见证候有6种,分别是肺气阴两虚证、肺阴虚证、痰热壅肺证、肺气虚证、肺胃阴虚证和痰瘀阻肺证。5肺痿常用方剂有麦门冬汤、甘草干姜汤、玉屏风散。常用药物类别为补益药和止咳化痰平喘药,常用药物有麦冬、苦杏仁、黄芪、南沙参、甘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中医学院【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R256.15【目录】:
摘要6-10Abstract10-15前言15-17资料与方法17-20 1 文献来源17 2 文献纳入标准17 3 文献排除标准17 4 数据库建立17-18 5 质量控制18-19 6 统计方法19-20结果20-54 1 一般资料20 2 西医疾病20 3 病因病机20-22
3.1 病因分布20
3.2 病机分布20-22 4 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22-25
4.1 证素分布22
4.2 证素组合规律22-25 5 症状25 6 证候25-33
6.1 证候分布25-27
6.2 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27-28
6.3 肺痿临床常见证候28
6.4 常见证候的临床特征28-33 7 肺痿的方药分析33-54
7.1 肺痿-方剂-中药分析33-37
7.2 症状-中药分析37-43
7.3 常见证候-方剂-中药分析43-54讨论54-66 1 中医对肺痿的认识54-55 2 现代名老中医对肺痿的理论认识55-59
2.1 肺痿与西医疾病的关系55-56
2.2 病因病机56
2.3 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56-58
2.4 症状分布58
2.5 证候分布及其特征58-59 3 现代名老中医治疗肺痿的方药规律59-66
3.1 病-方-药规律59-60
3.2 症状-药物规律60-62
3.3 基于证方对应的药物分析62-66结论66-69致谢69-70参考文献70-73附录1文献综述73-78 参考文献76-78附录2在校期间论文和科研情况7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瑞;秦洪义;;[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苏;侯炜;杜欣颖;;[J];北京中医药;2012年01期
李素云;李亚;邓丽;赵栋梁;王明航;王海峰;李建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6期
王丽娜;徐艳玲;;[J];辽宁中医杂志;2008年03期
刘玉庆;刘贵颖;吕英;常力;;[J];中医研究;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谢绍武,杨成勇;[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2期
曲凡;;[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6期
田华;耿宝剑;;[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12期
张永锋,刘立昌;[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陈志刚;李学军;;[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罗彤;肖平妹;;[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高爱爱;[J];北京中医;2000年03期
胡莹;[J];北京中医;2003年06期
孙书坤;[J];北京中医;2005年02期
寇焰;张晓霞;董明霞;吴之煌;陶云;;[J];北京中医;2007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花;[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黄利兴;[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戴霞;[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徐丽;[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杨长福;[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张鹏;[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王海峰;[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陈为;[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赵浩;[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樊任珠;[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熊焰;[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梅雪;[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张方方;[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张聪聪;[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邓翠丽;[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马海涛;[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戚锡铅;[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王学美;[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徐玉坤;[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吴清华;[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建平;[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苑慧清;[J];北京中医;1996年05期
黄碧群,朱镇华;[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年05期
李建生;余学庆;王至婉;孙俊波;李素云;;[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年05期
李凤玉;王炳胜;刘秀芳;张海;石军;;[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李新春;宋良文;杨蕾蕾;王少霞;;[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曹小飞;陈龙华;刘国龙;;[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年11期
侯炜;周雍明;;[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年05期
门桐林;赵俊华;赵玉霞;白露;曹丽艳;;[J];现代肿瘤医学;2009年11期
李广虎;李志平;徐泳;许峰;王瑾;;[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建平,田黎,马莉娜;[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陈金亮,赵燕峰,杨叁平;[J];中医药研究;2000年06期
王三虎;王宗仁;;[J];中国中医急症;2007年09期
于龙;曲妮妮;;[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李辉;代媛媛;李国勤;;[J];北京中医药;2010年11期
徐丽娜;张葆青;;[J];山东中医杂志;2011年09期
彭兴男;张伟;;[J];四川中医;2011年11期
钟思德;;[J];山西中医;2013年03期
张纾难;[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4年01期
;[J];中国医药学报;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晁恩祥;张纾难;王微;张洪春;;[A];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彭望;;[A];全国危亦林学术思想及现代临床诊疗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柴秀娟;李国平;周颖;;[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呼吸病诊治进展暨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董瑞;秦洪义;;[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三虎;[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王敏;[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张纾难;[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孟庆云;[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星;[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张纾难;[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君;[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牛潞芳;[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王三虎;[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锦地;[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孟立锋;[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严艳;[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鞠铮嵘;[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中医辩证论治
中医辩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一大特色,自从医圣张仲景提出辨证论治的观念后,中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然成为一门系统完善的学科。中医辩证是将同一种病(中医概念的病),分为不同的证候,根据不同的证候,应用相适合的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这样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用药,使中医的疗效,比单方、偏方的疗效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辩证论治的出现使中医有了灵魂。&&&&&&可是现代的中医教育很多初学中医的同志和院校毕业的学生们在中医辩证的道路上走入了误区。自从19世纪西方医学进入中国,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兼容性,中医和西医相互诋毁,针锋相对,中医的病名和西医的病名完全不一样,这使得很多中医人乱了阵脚。那些基本功不扎实的中医人,将西医的某一种疾病分为多个不同的证候类型进行治疗,用药处方朝令夕改,莫衷一是,并自以为这就是辨证论治,实则是不知所以的泛谈辩证。&&&&&&&老中医用药往往越单一,他们对西医的同一种疾病,都有约定熟成的经验方。在一般中医师看来,老中医这是用死方,不辩证。其实并非如此,他们的经验方其实是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形成的,他们经过很多年的临床摸索发现西医的某一种病其实对应的是中医的某一个证候。经过很多病人的验证,最后他们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经验方。很多人应该有这样的经历,民间有一些祖传中医,他们只会看一种病,而且对这一种病始终用同一个方治疗,并且能够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其实这种所谓的祖传秘方,实是他们的祖辈发现了西医的某种疾病刚好对应了中医的某种证候,使用相应的药物取得特殊的疗效,这就成为了他们的祖传秘方。其实说白了,中医和西医并没有矛盾和冲突,他们不同的是病名,因此让很多学中医的人迷失了方向。中医的病名其实不是疾病,只是一个症状,比如:头痛、胃痛、腰痛。因为多种疾病可以产生这些症状,所以中医要根据不同的特点加以区分,分成不同的证候。而西医则是以疾病的名字来划分。西医的病名对应的不是中医的病名,它对应的而是中医的某一个证候。&&&&&&下面举例说明:咱们拿胃痛来说,这是中医的病名。能够引起胃痛的证候,常见的有:寒邪犯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湿热中阻、瘀血阻胃、胃阴亏虚,这些证候都可以导致胃痛。西医导致胃痛的疾病也很多,比如: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痉挛、消化不良、胃神经官能症等。&&&&&&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医辩证论治和西医辨病论证是如何对应的。&&&案例一&&&寒邪犯胃症状:胃痛暴作,甚则拘急作痛,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方药:良附丸。组成:高良姜、香附&&&&&&&寒邪犯胃这个证候,西医临床也比较常见,只是与中医的叫法不同。中医寒邪犯胃描述的这些症状,西医临床医生一看就知道,这是吃了冷饮导致的“胃痉挛”,中医讲寒主收引,其实就是痉挛。中医讲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现在胃有寒邪,治疗当温胃散寒,理气止痛。用高良姜、香附这些温热的药物。而西医治疗则是用解痉药如:654—2或阿托品,这些药使用后的反应是:口干咽燥,满脸通红。这些药物反应其实在中医看来都是热象,正好可以针对寒邪起到治疗作用。案例二饮食伤胃症状:暴饮暴食后,胃脘疼痛,胀满不消,疼痛拒按,得食更甚,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或厌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有力。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方药:保和丸。组方:山楂、六神曲 、半夏 、茯苓 、陈皮、 连翘 、莱菔子 、麦芽 。&&&&&&饮食伤胃这个证候,我相信大家一看就明白,其实这就是西医讲的“消化不良”,中医和西医用的都是助消化的药,只不过药物不同而已。&&&&&由此可见,中医辩证论治和西医辨病论治不但没有冲突 ,而且是不谋而合。大部分的中医证候和西医疾病都可以找到结合点对应起来,只不过是异曲同工。下面我把整个胃痛的中医证候和西医疾病都一一对应起来。如图所示:&一般的中医遇到其中的某一种疾病的时候往往会把它分为中医的六个证候来辩证论治,如图所示:&&&&&&&&这样的辩证错中复杂,显然是错误的,由于辩证的错误,所制定的治疗方案必然也是错误的。这就是现代中医为什么疗效不好的原因,这使的让中医蒙受“慢郎中”的帽子,这是对中医的奇耻大辱。&&&&&&&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我们中医也应该与时俱进。不应该一味的排斥西医,应该吸收其长处,为我所用。保持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同时溶入辨病论治,使中医辨证更为多元化,系统化,这样更有利于中医的健康全面发展。辨病论证将会成为继八纲辨证、脏腑辩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辩证、经络辩证之后的又一种全新的辩证方法。这种辩证方法更容易让人理解,它使复杂的中医简单化,让初学中医的同仁,可以迅速掌握,并能有效的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医是我们的民族瑰宝只有靠临床疗效才能重拾夕日风采,让我们一起为中医的复兴而努力奋斗吧。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中医治疗肺痿辨证施治
新浪语:肺痿是阴虚肺伤的慢性衰弱疾患。主要症状为咳嗽,吐出稠痰白沫,或伴有寒热,形体消瘦,精神萎靡,心悸气喘,口唇干燥,脉象虚数等症。中医认为治疗肺痿应辩证施治,分为虚热型、和虚寒型两种。
【证见】咳吐涎沫,其质粘稠,或咳痰带血,咳声不扬,气急喘促,口干咽燥。舌质红而干,脉虚数。
【治法】滋阴清热润肺。
1.主方麦门冬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党参15克,麦冬12克,法半夏10克,山药18克,玉竹15克,石斛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剂。
(1)百花定喘丸,每次1丸,每日2-3次。
(2)蛤蚧定喘丸,每次6克,每日2次。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精彩图片欣赏
国务院出八项措施推进医改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化...
养生喝茶 要看体质
身体比较虚弱的人,应选择喝红茶。红茶是一种发酵茶,刺激性弱,较为平缓温和,特别适合...
中医美容不要“偏食”
中药美容保健以其声称的无副作用而受到青睐。在享受按摩、针灸,甚至减肥美容的过程中,专家提醒...
慢性咽炎中医辨证验方
慢性咽炎传统医学称之为&喉痹&,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如干燥、发痒、灼热、...
请问生殖器疱疹是一种性病
请问生殖器疱疹是一种性病吗 ?今年和朋友出去玩的时候叫了姑娘,没想到感染了生殖器疱疹,现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痿老中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