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高二培训女生声乐,第一节声乐课怎么上课应该教些什么?

您的位置: &
浅谈艺术高中声乐集体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研究 -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研究 - 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管理中心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研究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研究
15:30:38 | By: 14王艳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市中小学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有了新的改进。为了更好地推进课堂改革教学,改变学与教的方式,我市2013年底在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学进去 讲出来教学方式”(简称“学讲方式),以期改善课堂教学生态,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趣、活泼,使教学活动更具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有成效、更具教育和生活的意义,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
通过半年多的教改尝试,我更加坚信学生自主学习是“学讲方式”的根本,而微课在这一过程中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它可以促成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搜索课程来看,并自定步调的学习,他们可以任意停止和重访一个视频以确保达到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达到自主学习的最佳效果。同时,这种形式也鼓励教学者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学会简洁,对于希望改变传统授课形式的我们来说,微课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合理有效的应用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分析音乐作品,自主把握学习进度,促进小组合作学习,达到更优的鉴赏效果。
(二)课题核心概念
1.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它是一节短小的视音频,呈现某个单一的、严格定义的主题,视频一般为5至10分钟。
2音乐鉴赏:指在一定的音乐知识基础上去欣赏和鉴别音乐。
本课题研究对象是我校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学生,属于实践研究。
(三)所要解决的问题
1.了解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
2.了解微课并提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微课的设计原则。
3.探索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微课应用的方法和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研究。
2. 通过微课制作的课例研究,探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微课资源开发和设计原则的研究。
3.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微课使用的情况,探讨微课应用的方法和途径。
4.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微课应用作用与价值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研读或访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徐州教育科研》、《中国远程教育》、《建构中国特色的微课程教学法》、《中国微课期刊网》、《微课网》、《微课程》等文献资料及网站,研究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及微课相关知识,选择微课应用的方法及内容。
3.案例研究法:选取本人或同事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典型案例素材,探讨目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微课应用所带来的变革。
4.行动研究法:根据相关的理论研究,选择部分适合微课教学的内容入手(如古琴的形制、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关系等),收集资料,制作微课。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鉴赏中,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适时调整微课内容。
课题研究选读书目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2014年4-5月)
进行选题、制定计划、请教同行与专家并申请立项,建立博客;设计问卷,通过调查了解基本情况,搜集、阅读相关文献,完成开题报告和研究提纲。
2.实施阶段(2014年5-2015年3月)
(1)通过经验交流、互相听课等形式,了解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现状及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撰写论文《我的课堂我作主——谈高中音乐鉴赏中的自主学习》。
(2)根据微课设计的原则,和本组其他同事一起通过集体备课研讨,设计、选择适合微课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制作相关微课,完成论文《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微课程开发》。
(3)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微课使用的情况,汇总分析相关数据,结合微课使用课例,完成论文《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微课应用方法初探》。
(4)通过举办组内微课应用交流、开设校级研讨课(示范课)等形式,进一步完善音乐鉴赏中微课应用的模式,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总结微课在音乐鉴赏教学中的优势及作用,完成论文《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微课应用的优势与作用》。
3.总结阶段(2015年3-5月)
运用经验总结法,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总结成果,撰写《音乐鉴赏教学中微课应用的研究报告》,适时进行成果展示(开设示范课、讲座等)。
(二)读书计划
1.2014.05—2014.07
学习《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及相关教材编写理论,每天半小时,每周约50页,做好读书笔记。
2.2014.08—2014.11
《中小学音乐教育》、《北方音乐》等教学杂志,每天一小时,每周约80页,做好读书笔记。
.12—2015.02
阅读《音乐教师基本功的新修炼》、《中国远程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杂志,访问《中国微课期刊网》,每天半小时,做好读书笔记。
4.2015.03—2015.05
《建构中国特色的微课程教学法》(金陵)、访问《微课网》、《微课程》等网站,每天半小时,做好读书笔记。
1.2014年10月,读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及相关教材编写理论,完成《读&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心得》一篇,约2000字。
2.2014年12月,阅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李希贵)、《中小学音乐教育》、《北方音乐》等教学杂志,完成读书心得一篇,并上传至个人博客。
3.2015年2月,《音乐教师基本功的新修炼》,撰写读书心得一篇,并同此阶段的研究成果一起上传至个人博客。
4.2015年3月,访问《中国微课期刊网》、《微课网》、《微课程》等网站,阅读《建构中国特色的微课程教学法》,完成《读&建构中国特色的微课程教学法&有感》一篇并上传至个人博客。&
(二)完成研究成果时间安排
1.2015年3月底开设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必修第二单元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研讨课,并于2015年4月初完成课例分析。
2.2015年4月底开设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必修第十四单元第二十四节《梅花三弄——筝韵芬芳》研讨课,并于2015年5月初完成课例分析。
阅读全文(1213) |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copy
, All Rights Reserved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徐州市新生街76号(原九中)C407 电话: 1 备案号: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七种导入方法
【字体: 】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七种导入方法
作者:&&&&文章来源:&&&&点击数:&&&&更新时间:
  课堂导入是通向学习新课的桥梁,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课前五分钟,是调动学生兴趣、提高注意力的最佳时间,音乐教师要善于把握有利时机,精心设计好“开场白”。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能做好导入新课这一重要环节,对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人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点,结合与教学实践,不断地摸索探寻导入设计的方法,概括出音乐鉴赏课的七种导入方法:
  一、以问导入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如:在欣赏《中国歌剧》这一课中,开始先以设问导入,“同学们听过歌剧吗?”回答“没有听过”。当我唱起《北风吹》时,同学们马上说出是《白毛女》片断,紧接着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白毛女》的电影片断,让学生说一说歌剧是怎样的一个概念,这样一来很自然的导入今天所要学习的歌剧。
  二、以音导入
  例如,在学习《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一课时,我在课前播放了由印度萨朗吉演奏的乐曲《欢迎》,上课时请学生回答“课前播放的乐曲是哪个国家的?而这个国家又是属于哪个大洲的?”这样既能自然地引出课题,又能为后面欣赏印度音乐做铺垫。
  三、以图导入
  例如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这一单元中,我先进行多媒体的展示,通过播放反映蒙古族人民生活以及藏族同胞去布达拉宫朝拜等影像片断,吸引学生的视线,让学生从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位置、语言文化、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中认识理解。教师可用下面的语言导入新课:“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许多少数民族不仅有自己的文字、语言,而且大多能歌善舞,在他们聚居的地区流传了大量颇具特色的民歌和舞蹈音乐,下面我们就来聆听几首不同民族的作品。”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主题下,教师可直接切入对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西藏民歌《宗巴朗松》、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等内容的欣赏。当然,在教授这课时用导入法效果也会很好。
  除了,有时还可以通过图像来导入。图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开始就用图像来导入,学生的兴致会马上被吸引过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欣赏民歌《沂蒙山小调》的时候,先挂上一幅和歌词内容相关的画,问“这幅画中,画了些什么呢?”“如果请同学们为这幅画配音乐,应该配一段什么样的音乐呢?”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民歌),然后播放我事先准备好的----让学生在声音、图像的双重魅力下感受民歌,从而导出新课。
  四、以唱导入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可以把作品所表达的音乐形象生动、直观的再现出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更加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能准确的把握音乐形象,全面了解作品。如学习《京剧》一课,我先范唱了现代《红灯记》的片段《都有一颗洪亮的心》,我唱完后请学生说出剧种,从而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时下流行一句话“想唱就唱,想说就说”,我觉得在课堂上也应给学生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可以设计师生同曲来导入新课。例如,在鉴赏《西北民歌》一课,我和学生共同演唱了《康定情歌》、《凤阳花鼓》、《阿里山的姑娘》、《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四首民歌片断,唱完后请学生讨论每首歌曲属于哪个地区的民歌,从而导出课题。
  五、以诗导入
  采用名言诗词再次进行激情导入。中国古诗的意境常常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有时,一句美妙的诗句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复杂的语言所无法代替的意境。如在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时,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蒙古人民真正的生活,一句学生们非常熟悉的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当你刚一说出口,学生便会不自觉地跟你吟诵起来。一句小诗的力量,使你轻松的把学生带入另一片天地。
  又如,在欣赏中国古代音乐《阳关三叠》时,“渭城朝雨徘岢荆蜕崆嗲嗔隆H熬∫槐疲鞒鲅艄匚薰嗜恕!闭馐侵醒в镂目伪局械氖洌饶苁毂常掷斫馑暮澹尾焕谜庖坏隳兀咳醚懈星榈睦识凉盼模淌Σシ疟尘耙衾帧堆艄厝返墓徘偾仕型叩推鸱囊衾趾托车厝诨嵩谝黄穑侵掷氡鹩巧说那楦斜惚砺兜昧芾炀≈隆
  六、以事导入
  引起注意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讲故事是吸引学生的最好方式之一。如欣赏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第九(合唱)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我先向学生介绍贝多芬在双耳完全失聪后仍然顽强的与命运抗争,还继续写出交响曲的故事。通过生动故事的讲述,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激发他们欣赏乐曲的欲望。但要注意的是,故事不宜太长,应当恰到好处,不能因故事冲击了教学,造成喧宾夺主的后果。
  七、以舞导入
  例如,欣赏中国少数民族民歌,我
文章录入:romanzj&&&&责任编辑:romanzj&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联系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高中音乐鉴赏课教案
第二十九节& 冼星海
1、聆听史诗性的《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
2、认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知道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主要教学内容
1、《黄河船夫曲》、《黄水谣》、《河边对口曲》、《保卫黄河》。
2、冼星海生平及作品。
重点和难点: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体验不同的情感。
教学方法: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
相关准备:多媒体设备、《冼星海》课件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二、问题探究
1、请学生谈谈对冼星海的了解情况。
2、问题:《黄河大合唱》全曲你是否听过?你最熟悉哪一首?哼唱一下。
请1-2名学生作发言。
2、教师评价与点评。
(1)主要针对易读错的“冼”字作讲解。
(2)出示教学目标。
三、作品鉴赏
(一)《黄河大合唱》作品介绍
教师:1939年,诗人光未然在山西吕梁山游击区的山沟里坠马受伤。治疗期间,冼星海去看望他。冼星海建议再来合作,给抗敌演剧第三队准备新节目。光未然便把原打算要写的长诗《黄河吟》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歌词写好后,在西北旅社的一间窑洞里开了一个朗诵会。由诗人亲自朗诵全部歌词。星海同志凝神谛听,最后激动地说:“我有把握把它写好!”星海立即夜以继日地谱曲,其中,《黄河颂》、《黄河怨》曾数易其稿。最后,只用了八天的时间完成了全部合唱得谱写任务,于日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演。同年5月11日,为庆祝鲁艺成立一周年,由星海亲自指挥演唱了《黄河大合唱》。毛泽东听后,高度赞扬。当年7月,周恩来听了这部合唱,随即在星海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题词。此后,《黄河大合唱》迅速传遍全国。
《黄河大合唱》的音乐以群众歌曲的音调作基础,同时吸取了民间音乐的因素,音乐语言通俗易懂,明快简练,使这部具有交响性、史诗性的大合唱,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群众性的特点。可以说,《黄河大合唱》是一部表现革命内容,反映时代精神,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大型音乐作品。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黄河船夫曲》
1、请1—2名学生朗诵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
2、教师评价后集体朗诵
要有激情,要想象自己站立于黄河岸边,耳际响彻巨浪滔天之声,发声要饱满有力,语速要有变化,刻画出黄河船夫的有力坚定果敢的形象。否则,如果你们是黄河船夫,我是不敢上船的。我会上船了,但还要买保险哦。
3、聆听音乐。
4、学生谈感受。
5、教师点评。
此曲不是一首单纯的劳动歌曲,而是一首惊心动魄的战歌,他唱出在乌云满天,惊涛拍岸的黄河激流中,船工们万众一心同狂风巨浪万千顽强搏斗,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胜利的彼岸,表现出艰难的斗争中看见胜利的曙光,充满了必胜的信念,然后又回到紧张搏斗的尾声。
(三)《黄水谣》
1、学唱主题。
(四)《河边对口曲》
1、提问:音乐中有哪些中国民族乐器?为何要用民族乐器?
2、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
音乐朴实,乡土气息浓。用了民间音调和锣鼓节奏。
3、请两名男生听歌表演角色。
(五)《保卫黄河》
1、听、思考:演唱上用了什么形式?
2、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
是一首进行曲体的轮唱曲。它以跃动的、生气勃勃的战斗精神构成它的音调特征。在两部轮唱之后,接着是三部、四部轮唱,表现出革命武装在斗争中发展壮大,革命队伍千军万马势不可挡,像黄河滚滚洪流,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3、再听并小声模唱。
(六)冼星海生平、作品介绍
1、以学生阅读、教师讲解、个别朗读的形式进行。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作曲家广东番禺人。他在小学,中学时代就立志于音乐的学习。1928年秋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在此期间他结识了田汉等进步文化工作者,参加了“南国社”并坚定了学习音乐的目标是“负起一个重责,救起不振的中国”思想,并提出了“中国所需要的是普遍的音乐”主张。
1930年到法国巴黎音乐院学习作曲和指挥。1935年回国后迅速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并写出了著名的《救国军歌》。1938年到延安,任鲁迅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
他的作品在表现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和中华民族音乐语言鲜明的民族特色方面达到极高境界,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 。共创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代表作品有歌曲《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
2、冼星海的图片欣赏
四、课堂小结
请一名学生小结本课的收获。
五、拓展探究
1、课后欣赏大合唱其他乐章。
2、深入了解冼星海,知晓他的其他作品2-3部。
3、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
1、聆听是最主要的方法,在聆听的过程中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不要边听边讲。
2、在聆听前,设问,引导学生如何听?听什么?
3、积极利用一切资源。
本文章还没有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二英语第一节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