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培训班教程内容都怎么样呢?

产品经理需要了解学习哪些技术?-马海祥博客
新型SEO思维就是从一个全新的层次上提升seo优化的水平,达到网络信息最佳化的展示效果!
> 产品经理需要了解学习哪些技术?
产品经理需要了解学习哪些技术?
时间:&&&文章来源:马海祥博客&&&访问次数:
首先强调一下,产品经理需要掌握一些技术点这事不是必备项,但却是大大的加分项,从我目前的经验来看,不懂技术的产品经理很难做产品,但可能会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只不过大多数都会被同行或者技术开发人员说实现不了。
有些产品经理是有研发背景的,即在转行做产品经理之前,有从事过开发工作,这样就非常的有优势,如果之前的开发工作与现在产品所需的技术语言是一样的话,就比较完美了,可以在设计的时候就进行一定程度的实现性和可行性考虑,评估所设计的功能是否可以在现有条件和资源下实现,也能在开发人员的系统设计说明书评审会上听懂,可以大致了解是否符合要求。
我本身并不擅长技术,对设计相关的内容也仅限于了解一些基础概念,避免出现低级错误,所以这个章节算是对沟通部分的补充,并不是很专业地技术/设计入门推荐,只希望了解一些常识有助于和设计人员、开发人员的交流。
先说技术,这些都是纸上谈兵,我属于编程能力比较弱的那种人,只不过比较喜欢关注技术领域的一些新闻,只是简单说一说技术相关的内容。
从我目前的经验来看,以下这些技术点是产品经理应该掌握的,这里不说&必须掌握&,确实是因为有例外存在。
1、产品经理为何要学习技术
技术开发人员都比较喜欢和同行交流的,就像我们自己喜欢和产品经理同行交流一样,因此做过开发的产品经理在和开发人员的沟通上有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不懂装懂,不要以为自己做过开发了不起,就指手画脚的参与系统设计,这样反而会令人反感。
要记住:你的技术背景只能停留在产品设计阶段和PRD沟通阶段,不要过多的给出技术方面的意见或建议,术业有专攻,况且你都转行了,说不定你所知道的东西已经过时了(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的相关介绍)。
没有研发背景的产品经理就需要修炼了,其实也不需要去学习开发技术,但是要知道一些专业术语,比如要知道缓存、JS脚本、Ajax、数据库、存储过程、BI等等名词到底是什么东西?否则你会发现你在和开发人员沟通的时候会一愣一愣的,因为他们说的你听不懂。
产品经理在学习的时候要有针对性,比如公司产品都是采用JAVA开发的,那就去了解一下JAVA相关的基础知识,数据都都是采用MYSQL的,那就去简单了解一下这个数据库相关的知识,我们的目标是能听懂开发人员说的话,以免陷于被动。
如果让开发人员发现他说了半天,你都没有听明白,如果要他讲第二遍或者一一解释一下,估计首先会有点不耐烦,其次会有点嫌弃你了,呵呵。
2、技术的两大分类
技术分类两类,一类是开发技术,分为前端和后端技术;一类是产品技术,包括本产品经理必须要掌握的技术。
(1)、前端开发技术
我个人认为html、css和ajax等前端技术应该很懂,最好能写一些前端页面,如HTML5、jquery等新的技术也应该懂一些,这对于自身策划页面有着重要的帮助,对于竞争对手的观察也能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对于提升产品的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2)、后端技术
php可以不会,但编程的逻辑关系要知道,自己可以尝试学习python这样的入门比较容易的语言,多试试用编程的逻辑考虑问题,产品和技术沟通更容易,这对于产品迭代及效率的提升来说,有着莫大的帮助(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的相关介绍)。
而学会了Python,对于下面要将的数据分析能力方面也是一个显著的提升,对于数据分析方面,有时候你可能需要各种Excel表格,各种公式罗列,甚至当数据量过大的时候,对于数据的分析还会造成阻碍,而通过Python,只需要简单的做一些基础的命令行,便可以轻松获取相关的数据,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无可言语。
(3)、架构和数据库
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常常是有机会参与一个产品数据库构建的,对数据库字典、数据逻辑和架构关系有一看便知的了解。
3、基础的技术名词
如前面最开头所提到的那些,如缓存、Cookie、Ajax、中间件、数据库等等名词,需要去了解一下其所表示的意思,开发人员在沟通的时候会经常提到这些,如果你听不懂,就会比较杯具。
另外,掌握如缓存、Cookie的使用,还可以在产品后端逻辑中添加一些功能,比如让Cookie记录用户填写的用户名,下次再来登录时不要重复输入;用缓存记录用户的登录验证信息,在一段时间内不需要用户重新登录等等。
还有就是要区分学习一下产品实现的开发语言,比如Java、PHP、.Net等,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如部署方式,运行载体等,比如常说的LAMP是指Linux+Apache+Mysql+PHP的组合;了解一些脚本语言,如JS脚本、CSS等。这里需要提一下的是,产品经理最好懂HTML,注意不是HTML5,当然要是懂H5就更好了,HTML是最基本的网页脚本语言,有时候看不懂某个页面的逻辑时,可以点击右键属性&&查看网页源代码&来看一看。
4、编程语言
编程语言是用来定义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语言,它是一种被标准化的交流技巧,用来向计算机发出指令。一种计算机语言让程序员能够准确地定义计算机所需要使用的数据,并精确地定义在不同情况下所应当采取的行动。
想要成为产品经理的同学可以学习一些前端相关的知识或者学习一些脚本类语言,比如Python,前端相关知识相对来说注重前端呈现,不像后端特别追求性能,并且前端有自身的设计规则(类似的,iOS/Android/WindowsPhone也都有各自的人机界面指南),对产品设计有很大的帮助,与C/JAVA相比,不需要那么多的数理知识和算法要求,而脚本类语言相对更为友好,没有那么抽象,编译器/IDE也较轻,适合入门。
在此,马海祥也跟大家简要介绍一些编程语言相关的内容:
(1)、HTML/CSS/JavaScript
前端相关,HTML算是比较熟悉的,毕竟是简单的标记语言,相对来说对逻辑的要求没那么高;CSS没深入学过,能改一改;JS简单用过框架,没深入了解过框架源码和架构,前面说过,我认为这部分应该是最应该了解的,马海祥感觉C系列的编程语言以及脚本类编程语言都比较偏向技术实现,而前端类的编程语言比较注重呈现的效果,这一点在产品设计阶段需要关注到。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随着HTML5在移动领域的表现越来越好,学习web相关的知识,对移动端也有很大的帮助。
(2)、Basic
BASIC是一种直译式的编程语言,在完成编写后不须经由编译及连结等手续即可执行,但如果需要单独执行时仍然需要将其建立成执行档。
不过,我现在是没接触过,据说更加类似搭积木,没有那么抽象,如果一点没有接触过编程,推荐先玩一玩Small Basic,类似很久之前的LOGO语言,很有意思,英文官网疑似被墙,我这里现在无法访问。
(3)、C/C++/C#
C还算好点,最好的时候能弄懂一点指针的概念,很久不写也就忘记了。C++/C#有个好处,可以使用MS的IDE&&VS2013。
C++是在C语言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应用广泛;C++支持多种编程范式 --面向对象编程、泛型编程和过程化编程。
C#是一种安全的、稳定的、简单的、优雅的,由C和C++衍生出来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它在继承C和C++强大功能的同时去掉了一些它们的复杂特性(例如没有宏以及不允许多重继承),C#综合了VB简单的可视化操作和C++的高运行效率,以其强大的操作能力、优雅的语法风格、创新的语言特性和便捷的面向组件编程的支持成为.NET开发的首选语言。
(4)、JAVA
Java是一种可以撰写跨平台应用程序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Java 技术具有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广泛应用于PC、数据中心、游戏控制台、科学超级计算机、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开发者专业社群,有意从事安卓相关职业的同学可以学习。
(5)、Python/Ruby
Python是纯粹的自由软件, 源代码和解释器CPython遵循 GPL(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协议。
脚本类语言,Python入门,Ruby没学过,相对,Python的免费电子书比较多,推荐大家可以看下马海祥博客《》的相关。
(6)、Linux
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是一个基于POSIX和UNIX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统。它能运行主要的UNIX工具软件、应用程序和网络协议。它支持32位和64位硬件。Linux继承了Unix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
在信息化社会,充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决策管理的前提条件,数据库技术是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各类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决策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
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从逻辑的角度(即数据间的联系和组织方式)来观察数据,分析数据,与数据的存储位置无关;数据的物理结构是指数据在计算机中存放的结构,即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实现形式,所以物理结构也被称为存储结构。
数据库方面无法推荐,图形化操作还可以,SQL没有认真学习,数据库只了解一些概念性的东西。
相对来说,了解一些技术性的概念有很大帮助,比如&高内聚低耦合&等,适当熟悉一些简单的编程语言,对产品设计时的思路有所帮助;从另一个角度,也有利于估算产品的开发进度。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各种DBMS软件都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所以通常也按照数据模型的特点将传统数据库系统分成网状数据库、层次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三类。
严格来说,软件工程专业的学习对我帮助最大的并不是编程语言的课程,而是《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两门课程,虽然最后终于确认自己没有编程上的天赋和耐心,与其吐槽自己Hello World级别的编程能力,倒不如讲讲一些其他的体会更好。
6、SQL的读和写
在大数据时代,产品经理几乎天天都要和数据打交道,数据的来源有很多,但大部分肯定都是存储在数据库里面的,这时要做分析数据的话,数据分析能力是体现在拿到数据之后的,前提是你要拿到数据,这时就和SQL有关系了。
大公司数据仓库建设比较完备,有较为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且有专门的数据维护人员,俗称BI或者DA,即做商业智能和数据处理加工的,在这种条件比较优越的公司,常规的取数需求都可以提交给这些专业人士处理,如日常的分析报表、项目开展所需要的基础数据等,只要说明清楚取数逻辑和所需要的字段就可以了。
但平时的一些产品分析所需数据的获取,以及一些指标考核项的数据就需要你自己动手了。好一点的情况下,你可以央求BI给你写一个SQL语句出来,然后根据需要你自己改改;次一点的情况下,BI会将一些表结构说明给到你,然后你自己去组织表关联取数;最差的情况就是啥都没有,你自己去取数系统里面摸索着取数。
而在小公司,产品经理可以让开发人员帮你取数,但你要是频繁需要取数的,我想你也不好意思老开口,毕竟会影响开发人员的本职工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而且因为小公司数据系统建设不完善,最好的情况就是上面说的第二种,有表结构说明给你参考。
上面这些场景就要求产品经理需要懂SQL语言,这里首先是要能看懂SQL,比方说你是求别人帮你取数的,但看了数据总感觉不对,这时你就需要去看看人家写的SQL对不对,毕竟你自己才最清楚取数需求是什么,看懂了发现有错误的地方,还要会改,特别是别人给你一段有相似取数功能的SQL语句时,要能手动改改之后适合你自己的取数需求。其次是要知道怎么写SQL,这就要求产品经理懂得SQL语言的语法和一些常用的函数,比如日期函数、格式转换函数、数学函数、字符串函数等等,最常见和最基本的都要掌握和灵活运用。
在此,马海祥强烈建议产品经理同行们都学习一下SQL,这样在日常工作当中会方便很多,需要注意的是,SQL语言有T-SQL(Transact-SQL)和PL/SQL(Procedural Language/SQL)两种,需要根据不同的数据库类型,有针对性的去学习。
比如说产品采用的是SQLServer数据库,那就需要学习T-SQL;如果采用的是Oracle或者Mysql数据库,就需要学习PL/SQL,两种语言在语法上差别比较大,大部分情况下都不能混用。
另外,Oracle和Mysql数据库在应用PL/SQL的时候,会有一些函数有使用上的差异,需要注意一下,有人会说现在还有一些非关系型数据库,如MangoDB之类的,这种数据库基本不支持SQL语言去查询,而且里面存储的都是非关系型的数据,也不需要查询出来做分析。
7、UML和E-R图
早些年,产品经理这个名词还没有流行的时候,做类似行当的人一般称为&需求分析师&,传统的软件需求分析师的一项必备技能就是用UML画用例图,当然这个现在也适用,用例图对于说明需求来说,作用还是很明显的,至少开发能看的比较明白。
现在随着思维导图和原型的星期,用例图逐渐的有点被淘汰的意思,但很多开发人员还是会用UML来画系统设计图,如活动图、状态图、协作图等,产品经理需要了解一下这些,以便能在设计评审上看懂这些图。
E-R图也称实体-联系图(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提供了表示实体类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在数据表关系设计上应用比较多。一个产品的数据存储,肯定不会只有一张数据表,而是由多张数据表通过关系关联起来的,相互之间的这种关系就可以用E-R图来表示,可以从中看出各表之间关联的主键和外键分别是什么,哪些字段值唯一等。
UML图和E-R图在系统设计当中经常出现,产品经理要能看懂其所表达的意思,你和开发人员讲需求设计的时候需要面面俱到,每个细节都会讲到,但开发人员跟你讲系统设计的时候,可是能简则简,你看不懂是你的事情,他们可是按这个开发的。
8、关于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里对我帮助最大是&软件生存周期模型&,其次是需求分析的一些方法和文档,UML图等更偏向详细设计,并不十分适合互联网产品快速迭代的开发模式。
我们可以看一些软件生存周期模型和产品研发流程的示意图:
快速原型模型
产品研发流程
又一个产品研发流程
两者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却有着某种共性:需求&&设计&&开发&&运营。
互联网产品由于其特性,不断循环这样一个流程;而快速迭代,实质上也就是将每一个这样的流程缩短,尽快推给用户,得到反馈,继续下一个这样的流程,也因为跟传统软件公司的不同,没有甲方的存在,必须要从用户中获取反馈,所以产品经理必须要有一定的数据分析和用户调研能力,辨别真需求和伪需求,也就是经常说的,找准用户的痛点(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的相关介绍)。
有些产品经理的入门书籍中说过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的区别,网上也有一些回答。一般大公司分得比较细,两个职位都有专职人员,小公司很多都是一人兼两个职位。即便如此,学习《软件工程》相关的知识绝对对成为产品经理有所帮助,像刚才所说的,最基础意义上的,理解软件的生命周期,对理解快速迭代、理解产品的开发流程非常有帮助。
因为大学期间在图书馆的兼职经历,对图书的分类比较敏感,相当多的产品经理书籍都分到了F类&&即经济管理,这本书也属于F类。从管理的角度上来说,《软件工程》就属于对软件(产品)的管理。
虽然说产品经理不一定要会设计,但是有必要了解一些设计相关的知识,避免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
9、移动端的设计规范
这里包含产品设计规范和编码规范,无论是Android还是IOS都有自己特定的规范,移动端的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就需要先了解清楚这些规范的内容和一些技术实现的方式(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的相关介绍)。
移动端的技术实现相对比较可控和有限,多了解一些技术有助于进行有效的产品设计,盲目的设计要么实现不了,要么最终无法通过审核,是不可取的。
在此,马海祥提醒各位产品经理,移动端的一些特效也需要清楚,如拖拽、滑动、下拉、手势等,产品经理如果不了解这些,都设计不出操作体验很好的产品来,另外诸如不能获取用户的某些敏感数据等注意事项,都需要在产品设计时就考虑到,这块具体的还是要看场景来决定。
马海祥博客点评:
我认为互联网上本质依然是技术驱动的,开发人员才是核心,所以,一个高级的产品经理应该尊重技术,不迷信产品。
当然,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能力仍是用户需求把握能力并把它也产品结合,协调管理好开发人员。
本文为原创文章,如想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摘自于/cpyy/1467.html,注明出处;否则,禁止转载;谢谢配合!
您可能还会对以下这些文章感兴趣!
一场本该自然更迭的旅程,这一次却显得如此艰难。这就是Windows XP目前的尴尬境界,用户和微软都在进退维谷……
百度百家的问题在于,它还基本上是从百度新闻首页倒流给作者,但随着作者越来越多,狼多肉少,显然并非长久……
根据ABI研究机构的数据,预估到2015年,全球移动商务的总收入将突破1630亿美元,达到全球电子商务收入的12%……
网站优化从狭义上讲,即搜索引擎优化(SEO),是一种利用搜索引……
SEO是指在了解搜索引擎自然排名机制的基础上,对网站进行内部及……
作为一名专业的SEO人员,我们很多的时候都在研究站点中有多少页……
最近我在给公司的编辑和优化人员培训时,在讲到文章关键词的密度……
对于目前大部分的中文站点的SEO一直都是以百度为主,所以我们对……
一直以来,站群都是快速获取排名和网站流量最快捷的方法之一,虽……
本月热点文章新人如何选好产品经理培训课程 - 简书
下载简书移动应用
写了21945字,被58人关注,获得了96个喜欢
新人如何选好产品经理培训课程
从工作到现在,系统地参加过三个机构的培训课程,一个是线上的,两个是线下的,均为期两天。产品经理的市场培训课程目前如日中天,就像一个巨大的泡沫,跟产品经理这个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国内的产品经理行业相对国外而言起步晚,职能划分不明确 ,任何行业任何公司都可能有一个叫PM的职位,对技术的要求不高,导致产品成了一个入门门槛低,收入还颇高的职业。
面对火爆的产品培训,希望通过我的分享给大家一个筛选的参考依据,文末有彩蛋。
原则一:能参加线下的培训,绝对不要线上的。这个道理很简单,产品经理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线上的效果不如线下。产品经理是一个对情商要求很高的工作,同时是一个需要懂很多的东西的工作。线下的学习能更方便提供你和同学们一起碰撞的空间,同时,真正的产品培训不是口号和概念,对方法有要求。线下的学习,老师能很快发现你的问题。目前培训行业老师的能力也参次不齐,有些老师可能懂很多,需要你跟他面对面交流才能获得他的知识。当然,如果是入门的产品需要对产品的概念有一个了解的话,可以先购买线上的课程进行一个系统的学习,了解产品的基本工作内容,以及一些产品思维。毕竟线上的课程费用相对线下便宜很多,现在产品的培训还是蛮贵的。不能结构化的讲产品的课程都不是一个好培训。
原则二:只说不做的课堂不是好培训,建议交钱之前问清楚,土豪随意,多听肯定没坏处。目前很多线下的产品培训干货其实还是很多的,资深的产品经理们做个PPT,然后对着学员们讲两天就OK了,就完成培训,可以出师了。这种课堂培训的更多的是产品经理们这些年的经验,对于没有实际经历过的新手PM而言,一是没法领悟到其中的精髓,二是效果不明显,无法检验其正确性以便应用到日常工作中。没有实际的应用,学员们在学习过后很快就容易遗忘。产品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等到遇见相似问题的时候,可能早就忘记了正确的处理方式,前辈们总结出的方法也只能悲剧的留在笔记本中。如果能有及时的练习和反复的应用,产品培训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这一点三节课(微信号sanjieke)做的很好,北京的童鞋们可以关注微信申请听课的邀请码哈,帝都就是强大。我不是托,我只想给爱学习的产品提供一个好东西(请叫我小红帽^-^)
原则三: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能提供好的学习导师或者小伙伴们。一般的产品培训培训结束了就不管了,问的问题也爱答不理,这个也是能理解,毕竟商业的市场就是这么浮躁。但培训跟听讲座不一样,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后期仍然需要陪伴跟指引。
培训肯定是要花钱的,也有不花钱的哈,就像三节课,简直业界良心。但是培训能让产品新人们不用再闭门造车,走弯路,个人还是很希望有更多的培训的。只要合理收费,都是值得的。希望各位新人们进步快快。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培训。(在我大学毕业之前,觉得一切培训都是骗人的。到现在只要能通过培训提升的,我都会去听听。因为我发现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宝贵)
-------------------------------------------------------------------------------------------------
上文说了我参加了三个培训课程,现在我打算把我整理出来的内容贴出来,一个多月没更新内容了,希望每次更新都能给大家带来点干货。
第一个培训是线上的,主要是了解产品的基本框架,课程号称有115课,听到这里懂得人请自己YY,废话肯定不会少。我没有看完,30%都没有看完,准备寒假继续看一下,产品重在多听,这个阶段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这个阶段是为了找产品工作学习的。后来确实在完全没有产品经验的时候找到产品助理的工作了。现在想想真是再一次验证了产品经理的泡沫。
第二个阶段还是花钱参加的培训,线下的,当时正值我跳槽到一家做餐饮020的公司,对产品设计,沟通,数据一堆不懂,之前做产品助理埋得坑啊,基本功不扎实。贴一些我这次培训的知识吧,这个就是纯理论的,参加完后,没有太多感触,但是有些理论我现在在慢慢验证。但是老师说的一句话很正确:所有的培训,不可能都是干货,都是你需要的知识点,只要能够吸收到其中几点,就是一次好的培训或者分享。
总的来说:入行越久的PM,随着阅历和经验的丰富,以及知识点的扩充,会在一定的积累后爆发。对需求的把握、对新知识的理解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在此之前不要着急,要学会沉淀和积累(目前我还没飞跃,哈哈,只是这个道理在其他地方也一样,所谓熟能生巧,产品千万不能浮躁)
入门的PM更多的是做画原型、写需求文档,跟进项目的工作,再往后期,还会涉及到产品的整体规划,需要具备市场、UI、技术原理的知识。再往上走,就可以进行战略的规划,资源调配。说说我在这次培训中收获最深的几点:1、对知识的积累。很多产品都是非技术出生,如何积累技术原理的知识是一个难点。对产品的积累莫过于实践跟听别人说的看别人写得。对技术的积累门槛更高也需要付出更多心血(还在学习中,经常跟技术请教是最快的。可惜妹子不会卖萌,好哀伤)2、产品策划的逻辑。产品需要去还原产品本质,了解市场环境(市场环境会影响到战略方向),目标用户(哪些人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会遇到什么问题,目前是怎么处理的,主要是分析用户的使用情景,使用频率、使用习惯,充分了解用户需求,采用合适的用户调研方法获取需求),竞品情况(竞品资源(内容、外在的推广合作等),功能特色(针对哪些人哪些场景),体验上如何(体验上要考虑到成本),竞品分析框架:功能对象、使用目的、使用场所、使用时间、用户群特点、解决问题的手段)3、产品切记闭门造车。闭门造车有可能技术实现不了,也有可能不能配合运营团队后期进行产品的推广和运营,甚至不是管理层想要的东西。多跟各个部门沟通。4、产品设计的流程:罗列信息-信息结构图——&梳理需求,产品结构图——&原型设计,灰模AXURE——&产品用例——&产品功能流程图——&PRD文档(个人觉得这个不是很合理,实际情况往往会穿插着来)5、产品的迭代。这是一个获取需求,分析需求,实现需求的过程。需求来源很多,各个部门的需求,领导的需求,产品的需求,可以建立一个需求池,将所有需求进行优先级划分。
刚才说到我验证了一个理论,这个理论就是一旦PM把产品数据项列出来了,就能发现其中的流程问题。所以,一定要先将所有的数据项列出来,先检查一遍,也就是将PRD中的部分东西提前写了。
说说我的第三个培训,也是我认为干货最多的培训,还是线下的,这次是免费的。也是我上面跟大家推荐的三节课的课程。纯粹是看到朋友圈的链接,就去了,很多惊喜。继续彩蛋。对于PM而言,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就是对需求的把握。新人参加培训,无非就是培养自己的产品感觉,讲不好这点的都是耍流氓,而目前大部分的培训机构都流氓。三节课教的是产品的工作流,从需求的分析到产品的策划完成,以及后期的产品运营。继续贴我认为精华的点。1、发现用户需求。相信很多互联网公司干产品的新手都是接到需求后直接实现,不需要对需求进行更多的判断。而脑暴也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有的。我在这里学到的最实用的就是脑暴的正确的分析方式,确定用户((白领/学生/家庭主妇))在什么场景(上班/开会/聚餐)在干什么(订餐/购物)会产生什么问题(送餐延时/支付失败),如何解决?再通过(深度、广度、频率、ARUP值确定需求面),通过这些目标人群的行为特征结合其基础特征分析其心理特征,从而对解决方案进行优化,产品最终是满足其心理需求。结合已有的心理分析,对需求进行场景强化,挖掘需求,找出最重要解决的一到三个需求。最终满足的需求可以提炼成一句话的卖点。这个逻辑在我之前的工作中是不存在的,以后需要强化。2、功能点设计。模拟用户使用场景,推导出核心功能点,将用户角色和功能分析关联起来。围绕功能找上下游核心功能(不可或缺的功能),并制定出每个核心功能点的考核指标。每个功能点都存在流程。根据核心功能梳理出核心流程,再完善细节流程。一个流程就是一个任务,流程越短,体验越佳。(我在以往的产品设计中,不会考虑产品的考核指标,需要加强,至于对流程的理解,流程短了,跳出率或者用户被打断的机会就少了,体验自然会更好)产品做减法的几个点:1、与核心用户群没有关联的 2、长远看来,并不能给用户带来价值的3、不是现在需要,可能以后才有用的 4、在没有足够用户群之前,肯定不会有效果的5、用户需要学习才能懂的(这个目前还是没用使用到)3、产品运营。产品运营核心是在产品的有效生命周期内,产品价值最大化。在我以前的产品工作中,缺少对运营这块的理解。一个产品诞生了,正常会有一个生命周期,这个生命周期跟企业的、自然界的生命周期的规律是一样的,不得不感叹生命的哲学啊。在产品的探索期,应该大力去挖掘、发现和培养种子用户,随时监控用户增长数据以及每一步的数据,正常的产品都会有自然增长数,运营好的产品在经过一个探索式的增长期后,会迎来一个快速增长期。数据的监控是一个延续的过程,一段时间的数据才能说明问题,根据数据进行产品迭代。总而言之,不管用户增加了还是减少了,都是有原因的,数据运营就是找到核心本质原因,放大有力条件,缩小不利因素。4、客单价。ARPU值也叫客单价值,提升产品的收入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ARPU值达到。在我们日常的应用中,最明显的就是电商,通过各种方法去增加客单价,比如当当的满39包邮等。理解这个原理,在我们以后的产品设计中就可以更有目的去进行产品的设计。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被以下专题收入,发现更多相似内容:
这是产品经理的聚集地,欢迎大家投稿或者找我聊产品,可以加我微信: listen312
【关于专题管理员Allen】
· 23497人关注
产品经理的火花集、产品观、方法论
· 4373人关注
分享产品路上的点点滴滴
· 436人关注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选择支付方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品经理培训机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