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叫摄影折返镜头摄影作品小弹弓

& 关于摄影镜头你应该知道的一切
关于摄影镜头你应该知道的一切
在你的单反或微单相机上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如果你的答案是“机身”,那就错了。正确的答案是“镜头”。本文我会告诉你所有你应该知道的关于镜头的事。
引言(一):关于机身
数码影像传感器是相机机身的基本元件
好吧,并非所有人都同意镜头很重要,但是请听我说。当然,足够的像素、顺手的操控、准确的测光、较高的ISO感光度、可靠的降噪、精准的快门以及机身所有的其他方面都很重要。然而,我已经越来越觉得机身淘汰得很快。
这并不是说机身的价格很便宜,但在过去的15年中,我接触过大量机身。如果不算胶片时代,我接触单反相机的历史要从佳能D30开始,我为它存了好几个月的钱。之后,我使用过D60、300D、350D、450D、400D和550D。在这期间我也接触过XXD和XD系列,但因为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写针对入门用户的摄影书,所以我更愿意使用入门级相机。
相机机身的每一次更新,更多的是一些小的改进,而非一次革命。佳能、尼康和其他厂商保持让每一台新机器都比前代的只有轻微的提升。我敢打赌没有多少人说得出500D和550D之间有多大差别,但是把600D和300D放在一起比较的话,你就能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更好的传感器,更好的人体工学,更好的操控,更好的画质,更好的电池寿命,以及相似的价格。太棒了。
引言(二):关于镜头
我想说明的是,在过去15年终我拥有过许多不同的机身,但有一样东西一直没变:我的镜头。我并不经常购买镜头,但每次都只买最顶级的。
我目前使用的最老的镜头是一支已经有差不多10年历史的70-200mm f/2.8。它非常锐利,拥有优秀的AF性能,是我最喜欢的镜头之一。如果今天有人偷了它,我明天就会去最近的商店买一支完全一样的。或者是最新版的70-200/2.8。
这支70-200镜头最棒的特点是技术界闻所未闻的: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它会越来越好用。或者说:每次我升级机身后,用同样镜头获得的画质都会有一些提升。相机内的传感器和处理器都有提升,意味着我能获得更好的分辨率和的色彩,以及更低的噪点。
一、如何平衡机身与镜头的预算
我们的第一节课是:购买镜头时,买你负担得起的最好的那支。如果你打算在机身上花700美元,那么就不该在镜头上也留700美元的预算。换句话说就是:别在机身上花太多钱而省下镜头的预算。否则最终你会失望的,没有什么比没达到预期效果更让人泄气的了。
在我的器材花费中,机身只占到15%
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考虑买一部中档机身配一支中档镜头,我会很严肃地建议你换成买一部入门机身和一支高档镜头。当你升级机身时,就能感受到好处了。
第二点需要说的是,不要因上面的建议而感到泄气。如果你的预算只有700美元,不要以为一定要在机身和镜头上各投入一半。你的第一台相机完全可以配一支套头,而且仍然能拍出好照片。另外在后文你还会看到,我们可以只花一笔小钱(对而言)就买到非常锐利的镜头。
好,下面我们就正式开始讨论关于摄影镜头的话题。
二、镜头的作用
让我们从基础开始:摄影镜头是一种由一枚或多枚镜片构成的设备。“镜片”指能够以不同方式“弯曲”光线的有一定形状的玻璃。镜头中的每一枚镜头都有不同功能,但它们组合在一起的作用是在成像芯片上结出清晰的影像。
镜头的任务只有一样:将光线聚焦与成像芯片上。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其实镜头设计有极高的技术含量。设计镜头最大的挑战是你不会希望镜头的成像仅在一部分清晰,而会要求在整个画面上都清晰,包括边缘和四角。
如果这听起来还不够复杂,这里还有变焦镜头。对变焦镜头而言,除了要满足上面的要求之外,还需要在可用焦段范围内都能精确地聚焦光线。这其中的复杂性已经超过本文的范围,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那些能设计出镜头的工程师都是绝顶聪明的人。
三、镜头的组成部分
在我们深入讨论概念和技术之前,先看看镜头中不同部分的名称:
镜头内部的东西一般不需要用户考虑。你还记得以前的录像机上都贴有“严禁用户自行维修”的标签吗?这一点对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镜头也同样有效。你唯一需要了解的事情是,镜头内部各有不同数量和功能的镜片。
镜片中有些是固定在镜筒上的,有些则是可移动的。镜头头有可移动镜片(组)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实现对焦、变焦或光学防抖。具体内容后文会讲到。
镜头外部有很多不同的开关和标识。不同厂家的镜头外观看起来会有很大不同,不过上图中标出了主要的镜头标识。你能在镜头上发现的主要的开关是“MF/AF”切换键——用来在手动对焦和自动对焦之间切换。
四、关于焦距
你能听到人们关于镜头谈论最多的事情之一就是焦距。
什么是焦距?
如果你曾经好奇过什么是焦距,那可能已经在百度百科或类似的网站看到过如下的解释:“焦距,是光学系统中衡量光的聚集或发散的度量方式,指从透镜的光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亦是照相机中,从镜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离。”
你看懂了吗?是啊,我也没懂,而且我还是以此为生的。让我们把这个问题简化一下。当光线通过镜头时,会上下颠倒:
另一方面,因为影像会颠倒,所以单反相机中需要用五棱镜(位于相机顶部)将影像再次颠倒回来:
让我们回到主题上。从图中你能看到,成像光线会在镜头内相交于一点。在光学上,这个焦点称作“节点”(译注:在同介质中,主点与节点重合)。从节点到影像传感器的距离称作“焦距”(译注:实际上焦距是主(节)点到焦点距离,从主(节)点到成像元件的距离等于焦距加调焦距离,特定条件下可近似简化为焦距):
为什么焦距很重要?
镜头的焦距决定了视场,也就是镜头能够拍到多“宽”的画面。后面我们会提到“广角”和“长焦”的问题,不过这里我们先看焦距。
想象一下如果光线的交点离传感器比较近的情况。这会让被摄体的成像较小:
现在,想象一下如果光线交点远离传感器的情况。这会让被摄体的影像变大:
你可以看到,短焦距会产生较宽的视场——这就是短焦距镜头被称作“广角”镜头的原因。反之也成立:长焦距产生较窄的视场,这类镜头被称作“长焦”镜头。
五、变焦与定焦镜头
我之前曾暗示过,有些镜头可以拥有不止一种焦距:
早期的镜头都只有单一的焦距,但后来聪明的工程师开始思考:如果一支镜头能有不同的焦距该多好?换句话说:如果只用一支镜头就既能拍摄近处较大的物体(比如建筑和风光),又能拍摄远处较小的物体(比如足球场上的运动员)那该多好?
科学家们研究出一种改变镜头结构的方法,因此可以改变镜头的节点靠近或远离传感器。通过这种方法,他们发明了变焦镜头。
当变焦镜头诞生后,就需要一个名字来称呼不可变焦的镜头——定焦镜头。
六、光圈及最大光圈
除了焦距外,另一样最常被人们谈论的镜头参数是“光圈”。光圈(Aperture)的单词是“打开”(opening)的意思,用来描述镜头中用来使光线通过的开孔的尺寸。
光圈值用与焦距有关的分数来表示,这也是“f值”(f stop)的由来。光圈的大小用f值衡量。
这里关键要了解的是这个分数:如果你用一支焦距为50mm的镜头拍摄,光圈为f/2.0,这就意味着开孔的直径是25mm(译注:应该是入瞳直径为25mm,并非光圈的物理直径)。怎么得到的?50/2=25。类似的,如果你用f/4.0光圈拍摄,孔径就是50/4=12.5mm。
你是否已经注意到,当f值变大时,光圈会变小?这一点很重要。f值是分数,所以f/2比f/4大,f/4又比f/8大。
光圈如何影响镜头?
你可能已经想到了,较大的光圈(较小的f值)意味着有更多光线通过镜头,这有助于在弱光环境中拍摄。
在选择镜头时,要考虑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最大光圈。最大光圈可以表示一支镜头有多“亮”。一般来说,越亮越好。
七、镜头上的标识是什么意思?
现在,我们来看看你会在镜身上看到的一些数字具体都是什么意思。
通常镜身标识中的第一组数字是焦距,以mm为单位。如果数字只有1个,说明这支镜头只有一个焦距,也就是定焦镜头。如果有2个用横杠连起来的数字,说明这是一支变焦镜头。
标识中的第二组数字是最大光圈。如果只有1个,说明这是一支恒定光圈镜头。如果有2个数字,这是一支可变光圈镜头。下面这张图能帮助你记忆:
你会看到的其他标识包括:
∞-0.5m——有时你能看到这个“无限大”的符号。这是对焦距离,也就是镜头能够工作的范围。横杠右边的数字是最近对焦距离,通常会同时用米和英尺标注。
IS/OIS/VR——这些是影像防抖(Image Stabilised)、光学影像防抖(Optical Image Stabilisation)、或者震动减弱(Vibration Reduction)的缩写。这说明你的镜头中有一组由马达驱动的“浮动”镜片。镜头会检测震动的方向和强度,然后反向移动镜片以抵消震动。
?——你会在镜头上看到这个符号,后面还跟着一个以mm为单位的数字。这是镜头前组的直径。在购买螺口滤镜时就能用到。螺口滤镜的直径必须与镜头上的一样。
Asph/ASP——表示镜头内拥有非球面镜片。非球面镜片可以有效减少摄影镜头的像差。
Macro/CRC——这个标识标识该镜头针对微距摄影用途进行了特别设计,适合用来拍摄花朵、昆虫等小物体。注意,并非所有微距镜头都能产生1:1大小的照片。
USM/HSM/SWM——这些分别代表超声波马达(Ultrasonic motor)、高速马达(High Speed Motor)和静音超声波马达(Silent Wave Motor)。搭载超声波马达的镜头AF速度更快,更安静。
DX(尼康)/EF-S(佳能)——这些镜头是针对APS-C机身设计的。它们更小,更轻,但不能用于全画幅相机,因为成像圈较小,后镜组离传感器距离也较近。
其他标识——很多镜头厂商都有其附加标识。比如佳能会在专业镜头上印上红色的“L”字母;适马会给特殊镜片标上“EX”等。制造商喜欢使用听起来很高档的缩写词,但它们对摄影师来说并非意味着一切。
八、可变光圈
我们已经讨论过光圈,并引出一个新的概念:可变光圈。
可变光圈镜头是指最大光圈会随焦距变化的变焦镜头。回想一下什么是光圈:允许光线通过的光孔,用焦距的倒数来表示。所以,100mm焦距镜头f/2.0光圈表示孔径是50mm(译注:应为入瞳直径)。
让我们对28-135mm f/3.5-5.6镜头做一个数学计算。在28mm,你可以使用f/3.5光圈,28/3.5=8mm.当我们变焦到135mm,最大光圈是f/5.6,孔径是135/5.6=24mm。
那为什么不能做成恒定f/3.5的光圈呢?在135mm端,f/3.5需要38mm孔径,为了控制镜头的体积,所以不能做出这么大的光圈。
可变光圈不好吗?
很多所谓的“专业”摄影师不愿意用可变光圈镜头,但其实并没有什么理由应该如此:可变光圈是一种妥协,但所有镜头设计都是妥协。与恒定光圈镜头相比,可变光圈镜头有一些很明显的优势:它们更轻,更小,而且便宜得多。
所有镜头都有进行对焦的方法。“焦点”的技术定义是“来自物方的光线汇聚在某一点上”。
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话来说,要让景物的某个部分清晰成像,就需要对那一部分对焦。假设现在要拍摄一个物点。为了清晰成像,这个点发出的光线应该聚集在传感器的一个点上。
什么是“合焦”?
在摄影中,如果一张照片上被摄物有锐利的边缘,并且所有边缘都锐利,我么就说它“合焦”了。
对焦工作在镜头内部通过移动一或多枚镜片的位置来实现。移动镜片,就会改变通过光线的路线,从而改变光线聚焦的位置。理想情况下,我们希望光线精确地聚焦在传感器上,此时就成为合焦。
你有两种方法来对焦:自动,或手动。当你使用自动对焦时,相机会给镜头发出信号,镜头就会改变焦点。工作流程如下:
相机自动对焦一般情况下都不错。不过,在某些环境下你可能需要切换到手动对焦。有时相机反复检测也找不到准确的对焦点,比如物体反差较低,或者透过玻璃拍摄之类。
在的发展过程中,大多数地方都越来越好,只有一样退化了:老式的手动相机有各种各样的对焦屏来帮助手动对焦。在这个所有相机都有自动对焦系统的时代,手动对焦屏已经不复存在。这意味着现在使用手动对焦比过去要困难一些。如果你的相机有实时取景功能,你可以用它来放大画面,辅助手动对焦。
内部/外部对焦
镜头的对焦方式有两种:内部及外部。它们的区别很简单:对焦时前镜组会动的是外对焦;前镜组保持不动的就是内对焦。
如果你使用镜头滤镜,就会知道有些滤镜依赖于旋转角度工作(比如偏振镜)。如果镜头在对焦时会转动,你就需要先对焦,再调整滤镜。除此之外,没有理由拒绝外对焦镜头。
很多镜头都有对焦距离标尺。距离标尺上标注着从最近对焦距离到无限远的刻度。不过我从来没有发现靠标尺上的刻度就能准确对焦的,真的。
距离标尺真正有用的作用,是提醒你最近对焦距离是多少——尽管这个参数经常会在镜头上单独标注出来。
有对焦距离标尺的镜头通常都有景深标尺。景深标尺上会标有“22”、“11”和“8”的字样。取决于镜头设计,标准的数字也有可能略有不同。
这些数字用来显示在一个特定光圈下的景深与对焦距离之间的关系。当你将光圈设在f/22,并对焦在无限远,你可能会发现在3米之后的景物都是清晰的。
这个距离不错。但如果在前景中也有很多东西该怎么办呢?这样做实际上是在“浪费”景深。此时就要用到景深标尺了:将相机切换到手动对焦,如下图,此时从1米左右到无限远的景物都在景深范围内。
超焦距是一项进阶技术,不过现在你已经知道这些标尺是什么意思,以及如何使用了。
十、镜头接口
镜头必须通过某种方式装上机身——通过镜头接口。接口有2种主要类型:螺纹接口,及刺刀式卡口。前者在新镜头上已经看不到了,所以基本可以忽略。刺刀式卡口的优势很明显:装卸速度快,镜头在机身上更安全,允许设置电子触点——实现自动对焦和自动光圈的必备——等等。
目前佳能镜头使用EF或EF-S卡口。其中EF镜头可以用在EF-S机身上,但反过来不行。因为EF-S镜头是针对小尺寸传感器设计的,缺点就是如果你升级到全画幅机身,EF-S镜头就没用了。
尼康现在的镜头使用F卡口,针对小尺寸传感器的镜头被称作DX镜头。此外还有微单相机使用的Nikon 1镜头卡口。
每一家相机厂商都有自己的卡口,一般都不通用。
用户可以购买转接环将镜头装在不同机身上。对微单相机来说转接更容易,因为传感器和机身都较小。
副厂镜头厂商
尽管尼康与佳能的镜头和机身不能互换使用,但并不意味着你只能买尼康/佳能镜头。这里还有很多副厂镜头品牌可以选择。适马、腾龙、图丽和蔡司都生产针对不同卡口的相同镜头。
副厂镜头并不一定比原厂差。高端的适马镜头一般会同价位的佳能或尼康镜头更好。不过,如果拿最好的副厂镜头和原厂镜头相比,一般来说原厂镜头会稍好一点。
如果你的预算有限,那么最好考虑副厂镜头。我的适马70-200mm f/2.8不如佳能70-200mm f/2.8锐利,但价格要便宜2/3。
十一、图像防抖
很多镜头都有内置的图像防抖系统。这项技术利用了最新的重力传感器,和移动镜片组的马达来消除镜头的轻微抖动。如果你从未体验过防抖系统。去附近的摄影器材商店,找一支长焦镜头(比如200mm),关闭防抖功能观察取景器,然后打开防抖,再次观察取景器,效果非常明显(需要半按快门防抖机构才工作)。
图像防抖可以允许你使用2-4级更慢的快门。当你需要使用1/200s保证画面不模糊时,现在就可以使用1/50s了。因为防抖机构可以抵消一部分抖动。
有些相机机身拥有内置防抖系统,这样可以让你的所有镜头都享受防抖待遇。
关于防抖需要了解的事
防抖技术是很好,但需要知道并非所有震动都可以通过防抖来消除。浮动镜片组本身可移动的距离有限,所以对幅度过大的震动无能为力。此外,有时候你需要移动镜头(比如摇摄),此时防抖系统也会尝试抵消移动。这可能会导致模糊的照片,所以此时需要关闭防抖。
十二、传感器尺寸及焦距乘数
数码单反相机的传感器有许多不同的尺寸。从徕卡S2使用的30×45mm,到所谓的“全画幅”,再到APS-C格式。不同尺寸对传感器有很多影响,但在本文中只涉及到一个问题。
如果你使用一台传感器尺寸小于36×24mm的相机拍摄,效果就等同于对画面进行裁切。这被称作焦距乘数或裁切系数。它与你向别人解释照片的拍摄焦距有关。
红线框是36×24mm传感器能捕捉的画面,蓝线框是15×23mm传感器拍摄的画面
如果你在全画幅相机上使用100mm镜头,能得到一个确定的视场角。将同样的镜头装在小尺寸传感器相机上,你会发现视场角缩小了。注意这里镜头焦距没有改变,但“等效焦距”由于不同的传感器尺寸而改变了。
在购买镜头时,最好了解等效焦距是多少。举例来说,如果你已经知道拍摄野生动物需要400mm镜头,而你使用的是奥林巴斯的M4/3相机(焦距乘数是2),那么你需要购买200mm镜头,最终能获得与400mm镜头(在全画幅相机上)相同的视场角。
要了解镜头的等效焦距,就要了解传感器的焦距乘数。如果你购买一支70-200mm镜头,在1.4x传感器的相机上其等效焦距是98-280mm。
十三、滤镜
大部分镜头在前端都有滤镜螺纹接口,可以安装各种滤镜。这些滤镜可以实现各种效果,比如为场景增加色彩,帮助压暗场景,增加特殊效果以及其他等等。
不同的镜头有不同的滤镜接口。通常接口尺寸会标注在镜头前端或镜筒上。找到类似?=67mm这样的标识,那就是滤镜尺寸。
有一种滤镜是“插入式”的方形滤镜,而不是常见的圆形。它的好处是不用为不同尺寸的镜头购买单独的滤镜,只需要更换不同的滤镜座,就可以使用同一套滤镜。
用滤镜保护镜头
很多摄影师会在镜头前装一片天光镜或UV镜来保护镜头。因为滤镜比镜头便宜得多,也更容易更换。
使用滤镜会对画质造成轻微的损失。这是一个有关成本/收益的问题:你是否愿意牺牲一点画质来换取安全。相反,你也可能认为这样做不值得。
有一些镜头无法在前端安装滤镜,比如像鱼眼这样的特殊镜头。由于前镜组会极端地凸出,所以没有空间安装滤镜。
这些镜头其中一些,设计了后置滤镜槽。你可以把滤镜片从镜头后部插入。这些滤镜没有保护作用,只能用来增加特殊效果。
十四、镜头遮光罩
射入镜头的光线可能会引起眩光、鬼影或其他有害的效果。遮光罩是你的有力助手。
有些镜头会带着遮光罩一起出售,有些则需要另外购买。
十五、增距镜及微距接环
在第十部分我们提到过可以使用转接环将不同的镜头装在不同的机身上。增距镜和微距接环是另一种形式的转接工具。
增距镜中装有光学镜片,装在镜头上可以增加焦距。增距镜有不同的制式,但1.4x和2x是最常见的。
增距镜能增加焦距,同时也会减少进光量。一般减少的进光量相当于焦距的增加倍数。比如在f/2.0镜头上装2x增距镜,光圈会相当于f/2.8(译注:f/2.0镜头装2x增距镜后光圈应相当于f/4,即增加2级。)。
微距接环没有光学镜片,所以要便宜很多。微距接环还可以叠加,如果你有一个14mm和一个20mm的,就可以组合成34mm的。
微距接环可以缩短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用来拍摄微小的东西,同时牺牲镜头对无限远对焦。
十六、畸变
所有镜头都有或多或少的畸变。定焦镜头一般畸变较轻微,因为设计师只需针对一个焦距进行校正。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变焦镜头的畸变已经比过去大为改善。
这里有两种畸变需要了解:桶形畸变与枕形畸变。另外还有一种“结合”了这两种的畸变。
对于畸变,你基本什么也不能做。不过可以通过后期软件对部分畸变进行校正。一般来说,不必对畸变过于担心,只要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足够了。
十七、像差
除了畸变之外,我们还应该对像差有所了解。光线穿过镜片之后,就会产生各种“误差”。有些颜色的光受到的影响比其他光线更多,也可能由于镜片本身存在缺陷,又或者由于光圈叶片造成的衍射现象,还有多层镜片之间的折射等等因素,都会导致像差。有些像差可以通过软件消除,但大部分都不容易对付。
我可以诚实地告诉你,我对镜头了解很多,但像差却让我头疼。如果你想体会这种感受,可以去维基百科查阅所有关于像差的内容。或者,像很多摄影师一样,忽略这个问题,真的有效。
十八,锐度
照片锐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镜头本身的素质,不过如果你只是希望获得某支镜头最佳的锐度,我们就要讨论一下“正确地”使用镜头的问题。
关于锐度,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白,对镜头的锐度并非始终一致的:
中心与边缘:基本的规律是镜头中心锐度最高,向边缘逐渐降低。画面的四角由于距离中心最远,一般锐度最低。
变焦范围:一支变焦镜头在不同焦段的锐度也不相同。问题是你很难知道在哪段焦距其锐度最高。有些镜头在两端焦距最锐,说明设计师更关注镜头在两端焦距的表现;其他镜头则在焦距中端锐度最高。
有极少数镜头,其锐度峰值曲线很奇怪。搞清楚锐度与焦距的关系,唯一的方法就是查看MTF曲线,并阅读技术文档。或者你可以像大多数摄影师一样:把这些工作留给科学家去做,自己只专注于拍摄好照片。
光圈:最值得了解的一个问题是,镜头的锐度和光圈值有关系。当使用最大光圈拍摄时,镜头的锐度一般会略有下降。收缩几档光圈后则能得到最佳锐度。但是随着继续收缩光圈,镜头的锐度又会逐渐下降。
最后要指出的是,上面说的“锐利”和“锐度下降”听起来虽然有所差别,但其实际表现的差距往往很小,而且锐度也不是画质的全部。即使你用一支变焦镜头锐度最差的焦距,在最大光圈,把画面重点放在边缘,也仍然能得到一张好照片。别让这些在实验室里才能得到的数据影响你的拍摄。
十九,特殊镜头
除了变焦与定焦镜头之外,还有很多特殊镜头存在。这里我不打算过于深入,只是稍加介绍,知道有这些镜头存在即可。
移轴镜头可以创造倾斜的焦平面。用普通镜头拍摄建筑物有时会遇到问题:如果你与建筑之间有角度,就无法令建筑物的一个面都在焦平面上。为了保证照片清晰,你必须使用小光圈,这可能会带来一些额外的问题。
使用移轴镜头,你可以调整胶片面以适合拍摄对象,可以得到完美的景深:
当然,移轴镜头也可以用来产生相反的效果:创造出浅景深的“微缩模型”效果。
鱼眼镜头用来创作非常独特的视角。与一般镜头尽量避免畸变不同,鱼眼镜头会产生非常夸张的效果。
微距镜头用来拍摄微距画面:昆虫、花朵、医学照片之类。科学摄影师经常会用到这类镜头。蜂鸟手机端
切换到宽屏
浏览(97)│回复(10)
蜂鸟网用户等级和积分规则改版啦!
积分换礼活动已开启,您可以用积分兑换礼品,详情请点击:
镜头下的小名媛
sisley,一个穿着红裙的小天使。无畏镜头,毫不隐藏的甜美笑容,融化了棉花糖,甜腻已经到来的九月。
引用萌面人发表于1楼的内容
引用萌面人发表于2楼的内容
引用萌面人发表于3楼的内容
引用萌面人发表于4楼的内容
引用萌面人发表于5楼的内容
引用萌面人发表于6楼的内容
引用萌面人发表于7楼的内容
引用萌面人发表于8楼的内容
引用风光无限好123发表于9楼的内容
拍摄精彩,学习支持!
引用春明景和发表于10楼的内容
镜头下的小名媛
您可以发表新主题
您可以回复主题
您可以上传附件
您可以编辑您的帖子
论坛启用HTML代码&主题:寻找顶级135全幅50mm镜头
泡网分: 84.162
帖子: 14879
注册: 2003年06月
系列寻找节目已经进入第三章,为配合三个代表,就不推出第四章了,也就是大结局了。
《寻找顶级135全幅35mm风光镜头(含转接环)》
《寻找顶级全幅60mm-90mm镜头》
既然是50mm镜头,大家对其都有着这样那样的情节,各家也都有不错的产品,所以我们就要以更高的要求去要求这一最最经典的焦段。在有了顶级35mm(其实还未出现)和顶级85-100mm镜头之后,我觉得这个50头真的应该有些特点了,不能仅仅拍个风光专职个人像啥的了,它应该既有很高的成像质量也应有相当的可玩性——也就是说,它应该既能满足纪念照的需要,也能满足艺术照的需求。当然我这里并不是很严谨的说法,纪念照基本就是要清晰,色彩亮丽,变形很低(注意一下变形要求,为了人像的美和大白墙的直,我不得不提出苛刻的要求:-0.75~+1.0,我想这是有必要的),既能拍摄街景、小品、自然景色也能适应高标准纪念照的需求;艺术照就是要有韵味,焦外极佳且不能有大众不能接受的严重的怪异漩涡。说得有点不好操作了,还是评价一下本人从没使用过的(但是看来为无数用家评价过的)一些镜头大伙可能就比较清楚了(总是这个节目很不受欢迎)。
为了不影响顶级镜头的入选,将寻找范围基本建立在45mm-65mm范围内,再广就直接35mm了,我自己用这和44.5的感觉已经挺广的了,要是到了75mm就是第一章的事情了。所以50-60之间是比较合适的,扩大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再此会有人打骂为啥不包括大公主了——就让公主们去伺候王子吧,它就不入选了。
基本的入选标准是蔡斯式的靓丽色彩,高分辨率,f5.6-f8光圈边角不能有明显的松脱模糊,应该和中心相仿的能力。Breathtaking不Breathtaking咱就不进行太高要求了,又不是拍电影,静态为主。名词解释Breathing— a noticeable change in image height as the focus changes. For example, on a long focus pull, a subject may appear to get unnaturally smaller as it walks closer. Or, in a rack focus, the subject changes size as it comes in or out of focus.)
这是Zeiss 对arri Master Primes一段说明
Master Primes
High Speed with Breathtaking Optical Performance
Breathtaking
Rapid progress in lens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has finally realized a cinematographer's dream: lenses that are fast and yet have an optical performance surpassing all current standard speed primes. The Master Primes, a complete set of 14 lenses borne of a close collaboration between ARRI and Zeiss, are a revolutionary and unique new generation of high speed prime lenses with unprecedented resolution, incredible contrast and virtually no breathing.
Breathtaking到底是virtually no breathing的意思还是从清楚倒模糊的完美渐变还是其他的什么意思我也就不知道了。
说的有点远了,说到哪了,基本的入选标准是蔡斯式的靓丽色彩,高分辨率,f5.6-f8光圈边角不能有明显的松脱模糊,应该和中心相仿的能力。Breathtaking不Breathtaking咱就不进行太高要求了,但是焦外必须是最高等级Zeiss式模糊,可以参见ZF85或者ZM85,莱卡的90AA就直接判死刑,蔡斯的ZF MP50也基本不过关。变形一定要低,这个标准真的要严格一些,一个变形小的头真的挺好的,要求在-0.75~+1.0,我不太喜欢桶形变形,但能接受一点枕形变形。暗角的问题其实挺复杂,一个高等级的镜头其实应该是镜片很大的那种,这样的话CCD上总的光能就高,成像原理上也能比同等级别的小口径——不是小光圈,是第一片镜子的直径——镜头个大我觉得要好一些。这点总会有人拿莱卡M35/1.4A说事,其实真的应该买体积超大的镜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同等水平个大肯定没错——别拿不同等级的对比,没意义。别的还有啥想要的呢?对了机械质量,好像没听说Zeiss有啥机械问题,我曾经怀疑过一阵子YC铝卡口的质量,被大伙拍死,就当没有吧,别影响选择了。对了,还有数量,不少大师级人物真的很认真地给我推荐了一些罕见的镜头,但是我觉得意义不大,我还是相信时代在进步,我真的不太喜欢很老很老的家伙了,也许他们很辉煌,但是如果被生产厂家抛弃了,基本上也就被历史淘汰了,大家也不要太有怀旧情绪。基本数量我估计得有莱卡M75/1.4的保有量才行吧,太少了大家都买不到,岂不是白讨论了半天。就这么多吧,进入下一话题:原创评说——不少人定义为谬论:
1.莱卡的问题变得稍微复杂了一些,不能直接被抛弃,但莱卡可以直接去死了。M50/0.95是只很昂贵的镜头——貌似超越了其他的莱卡镜头,莱卡之间的纷争会有人在下面的帖子里讨论,什么1.4/1.0/1.2/0.95/2.0的,会有人来评论的——肯定会有踢场子的,大家看这就是了——但是我不觉得他的拥有者会带着他去喀那斯神仙湾或者是坝上草原之类的地方拍纪念照,所以他可以去服务红灯区的妓女或是塔利班的军队了,非洲的贫民窟也是他最常出现的地方,我不需要莱卡式的悲观风格,就让他踏踏实实的去服务他的羡慕者吧。为了不惹莱卡fans生太大的气我就不评论他的好坏了,下面会有人跳出来评论的,大家看着就行了。莱卡的色彩怎么也出不来蔡斯式的靓丽色彩。
先说点没用的东西,都是资本主义的事情,大伙特关心的也就是以上了,先毙掉没用的东西,然后就可以踏踏实实讨论有用的东西了——肯定会有人拿我这句话发挥一堆没用的废话,大伙有心理准备就行了——下面说说社会主义的事情:
2. ZF50/1.4。太搞了,contax YC50/1.4价格坚挺至涨价就知道ZF50/1.4也可以靠边了。也许Zeiss深思熟虑,但他称不上顶级是事实,就不讨论了。
3. contax YC50/1.4别以为毙了ZF50/1.4他就登上主席台了,Zeiss都让他退休十几年了,您能比Zeiss更有权威,更了解此头,我想不至于吧。该退的就退,不退后来人不就下岗了么。再说两句这个头,YC50/1.4曾经,前几天还使我很着迷,对比ZF50/1.4,YC版为偏黄调,f5.6反差更高;ZF版反之微偏冷调,f1.4反差更高,反差的问题和MTF曲线完全吻合。但我个人确实更喜欢微黄调且f5.6反差更高的镜头。所以我个人更喜欢YC版50/1.4。但是我真的不能容忍他的变形,真的很大了,最后还是放弃了。
4. contax G45/2.0 传说成像很好,但同时都反映色彩比较清淡,我觉得玩Zeiss还是要色彩饱和的为好,ZF85可以作为标杆,但Zeiss里面能达到ZF85色彩的其实真不多。contax G45/2.0转接起来是件挺复杂的事情,总之并不推荐大家购买。
5. contax YC50/1.7一直被人呼吁提高地位,但我觉得,他和contax G45/2.0风格可能更接近,成像很高——清晰度啦,反差啦,变形啦等等吧——就是色彩不够饱和。本人曾经用过好几年这个头拍胶片,无论反转还是黑白都还不错。在学生时代,在无数傻瓜机和nikon机群中,它显得那么的鹤立鸡群,但是现在,我还是要推荐色彩更好的YC50/1.4。
6.ZF MP 50/2.0这个头其实真有点靠近寻找目标了,除了变形还是微大,也是可以容忍的了。它有着非常高的反差,以至于DSLR拍出的片子很容易出现黑色的区域,但我估计再升级一两代机身,或者配佳能算法应该好一些。总体上它色彩鲜锐,成像硬朗,反差高,能力基本算是全面。但是在ZF100面前,他称不上全能了,ZF100真是个讨厌的家伙,想一座大山,一下子挡住了无数镜头,甚至是和她不相关的镜头。看惯了ZF100那种稍加柔美的画面之后,你会觉得ZF MP 50成像确实很硬朗。姑且把ZF MP 50最为一个标杆吧,一个不称职的标杆。ZF50/1.4和她比起来,反差略低——只能说明Zeiss给出的MTF曲线很真实——立体感由于反差低那么一点点的原因也不如ZF MP 50显得更立体,色彩哥俩差不多,同光圈的能力也接近。但是ZF MP 50毕竟是贵一倍还多,它的色散等等指标加上微距能力,绝对是ZF50/1.4不可攀比的。说实话,我觉得ZF MP 50如果头片镜片能加大到1.4倍现在的直径,还是f2.0光圈,价格提高到ZF100的水平,那他就无敌了,绝对无敌。他短就短在镜片太小了,以至于大光圈的暗角太大。我个人认为ZF MP 50的镜片材料从价格上看应该是比较昂贵了,但如果再大一号,将是一件很完美的事情,贵就贵点怕什么,反正现在已经很贵了。ZF MP 50焦外比起Zeiss中焦镜头是差多了,虚化能力不足(貌似接近莱卡90AA,我没仔细对比过,突然想起来莱卡90AA明显不如ZM85/2虚化的厉害),尤其是距离稍远的时候,这不是他的错,但是在对比ZF50/1.4的时候倒也不吃亏。
7. ZM 50/2.0 也没啥的,也有反映还不如contax G45/2.0的,也有比较推崇的。总之现在这套ZM头都是色彩较为清爽的类型,不是很受市场热捧,估计和莱卡机身很有关系。玻璃片的口径也是太小,不爽不爽。变形也控制得不好。虽说我看过一两张不大的样张,还是不错的。主要是感觉镜片太小,边缘总担心不是很给劲,大光圈确实也不太行,近摄能力也不是很足,多方综合起来不是特别推荐。但不能说他就不是好头啊,标头无弱旅,将军里拔将军,还不够顶级。
8.哈苏CFi50/4,比起135的小哥们,他还是躺在二手店里呆着吧。不在一条线上。
9. 哈苏FE50/2.8,大了一号,MTF不够诱人,卖得也不少,挺贵的就觉得对不起她的卖价了。还是让它服务中画幅吧,135全幅不是他的战场。哈苏的CFE40,CFi60也就大老远的来讨论了。
10.sonnar40/2.8,这哥们每次都能提到他还,也算是历史上有一号,老得不像样子的设计,一点都没有先进性,绝不推荐购买。
11.日系也有不少玩意,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也都被人津津乐道,但是基本都是以价格取胜的产品。巧思好像有个60mm/1.2的限量版,让藏家去藏吧。没有批量发售的数量,意义不大。说一句,佳能50/1.0有人评论不如85/1.2,contax P 55/1.2也被终结为不如contax P 85/1.2。他俩都不行就不要拿nikon AF50/1.4G和适马的这样的来踢场子了。
12.弗伦达系列产品我这里多说两句,结论当然是不行的啦。但是也不是说不能用,就是感觉总有很大的弱点,不是边角不行,就是变形过不去,要不就是郊外不行,要不就是总体清晰度不足。总之如果不推荐Zeiss的话,又没钱买莱卡的话,弗伦达倒是有市场。它的色彩有些还是挺大众的。但我就不推荐爱大家去挨个尝试了,就让有钱人去实践吧。我对这个系列的产品也不了解,给我的印象就是没看完测试就放弃。
13 .contax P 55/1.2终于出场了,要不是写上一条都忘了他了。5万的价格和掉牙的水平使其成为收藏家专用镜头。掉牙的来源可以看我的第一篇《寻找。。。》,在对比P85/1.2的时候,掉牙无数,哈哈。
14.contax 天塞45/2.8就不推荐了,除了保持经典的形象,成像并不诱人,就是成像硬朗,反差高,但细节能力不高的样子——价格低,镜片少就这样:通光率高,但校正少。
15.contax MakroPlanar 60/2.8 我没试过,但是他确实没有浮动镜片组,超级微距镜头,其他的就不行了,不太适合拍纪念照,大家不要轻易尝试,还挺贵的,动不动就5000多奔6000元一个。真不如考虑那个不称职的标杆ZF MP 50/2。莱卡版的就甭说了,省得招人烦。
16.最后不能不表扬一下用电脑模拟MTF曲线的来卡——/showthread.php?threadid=贴至88贴大伙可以看一看,很有含金量。莱卡在控制变形方面和提高分辨率方面确实功绩卓越,但是在Breathtaking和色彩/焦外/价格方面显得很小众。但是个有所好,本人就不向广大以风光纪念照为主要创作内容的人民群众推广莱卡了,各位要是有喜欢莱卡的,崇拜莱卡的,可以去尝试一下便宜的有M50/2,贵的有M50/0.95,中间的有M50/1.4。除了悲观色彩比较重以外,清晰度绝对过关,对积极向上色彩不敏感的人或者说比较悲观的人比较适用来卡。
我重申一下我对莱卡的评论:莱蔡风格不同,我始终认为蔡斯成像风格是乐观派,莱卡成像风格是悲观派。用家各有不同的喜好,大家在一起也没啥结果。所以还是应该各讨论各的,权当是孤芳自赏,互不打扰。当然了新人们看看也就可以了,一定要明白莱蔡之间的差异,至于什么是APO分辨率萤部萤石等等指标问题,其实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需要什么样子的成像风格。你是要去拍阿富汗难民还是哈纳斯神湖,一定要确定用途再来讨论莱蔡问题。
莱卡是个好头,但不是哪都适合她出场,Zeiss也一样,莱卡干的好的Zeiss不一定干得好,Zeiss干的好的来卡也不一定行,他们俩其实很互补,相交的地方不多。
最后说点帝国主义事情:咱不能光贫民了,也要有知识,有抱负,没钱不要劲,但不能没听说过。
17.Arri master prime
Master Prime T1.3/40 mm Distagon T* XP
Master Prime T1.3/50 mm Planar T* XP
Master Prime T1.3/65 mm Planar T* XP
Master Prime T1.3/75 mm Sonnar T* XP(上两话题的范畴了,持外卡加入,嘿嘿)
我不知道他们的相圈到底有多大,因为还没有人回答我这个问题,我估计他们当中除了持外卡的可能,注意是可能,相圈要大那么一点点,但我不保准他们能很好的覆盖135全幅,因为他们是super35画幅的电影镜头。但是他们都超级牛比,身怀绝技,如果莱卡M0.95是老版宝马740L,那他们就是老版奔驰S600 guard Pullman w220总统版。绝对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大家可以去arri官网看看,但是资料很少,甚至不知道是几片几组。
18. Arri Ultra prime
40mm/50mm/65mm都有,价格是上一组的一半,但也是8000欧元的价格,光圈小一级,综合能力也稍微差一些,但是如果莱卡M0.95是宝马530,那他们就是奔驰S320。高的不多,高一个数量级吧
19.cooke的S4i电影头,比Arri的还资料少,大家知道和Arri master prime是一个数量级的就可以了,貌似比Arri Ultra prime要高一些,我不知道,没人教过我。
20.schneider SA47 XL的alpa版。阿——神呀,他就别来捣乱了。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大伙畅所欲言,但是要注意世界和平和和谐社会。我上面所说的确实是一面之词,我也没用他们,但是我也不是完全凭空捏造,我也是总结了这多年来到处看来的一些只言片语,综合起来得出的一些结论,就算不是十分准确,但也不至于背离事实。在此还是要感谢认真讨论的各位,是你们站出来分享你们的知识,才使我这样的初哥混到了如今并不称职的资深,我也想尽一分力,想使大家不要再慢慢发烧路上浪费从LD那好不容易才批准的预算。反对意见是我们欢迎的,没有反对就没有讨论,也就没有深刻的了解。但是世界和平连世界小姐都很重视,大家也要重视,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共产主义还没实现,大家要继续努力奋斗呀。。。
现在的起步点是 ZF MP 50/2.0,这是一个开始。。。
[ 14:57 补充如下]
截止到,经过无数血战,总结一下三个《寻找。。。》:
唯一的推荐是Zeiss MP 100/2.0ZF,其他的都不推荐了。
如果大家要问还有什么比较好的,我只推荐在产的含有电影技术的镜头和电影镜头。其他的我不发言了,老大门都拍砖过来了,上医院看病去了我,88。
如果有人几年后还能记得头破血流的我,来扒扒次贴的坟头,我想我的总结不会辱了本人的资深名号。
[ 13:31 补充如下]
我想稍微改变一下我对莱卡的评价,原因是我前一段时间看了一些,并不太多的M9拍的片子,有一些很颠覆我对莱卡的色彩的认识,我只能说这不能都赖我不好好学习,只能说我在积累,莱卡也在改变。在M9上,M50/0.95,M90/2AA都呈现了比较美丽诱人的色彩,有些是很令人震撼的色彩,已经相当接近nikon+Zeiss的风格了,高饱和,层次丰富,清晰度极佳,尤其是M90/2AA,主要是M50/0.95看的全开的片子比较多,价格也太高,没怎么往深研究。我现在也能理解M90/2AA在莱卡用户心中的崇高地位了,确实,很好,应该当作顶级对待。和ZF100比,除了没有微距,其他的没有什么比ZF100差的。但是其他的M镜头,诸如21/2.8,24/2.8,28/2,包括35/1.4A,50/1.4,都没有令我特别震撼的效果,这也主要取决于我看片的数量,时间有限,知识有限,又在浪费大家时间了,我说声对不起啊,大家权当是在厕所休息一下。M35/1.4A还是一只我有点向往的镜头,除了M9太贵以外,但分有一个5000块钱的全副旁轴,我想我是很愿意尝试一下M35/1.4A的。不过话还得说回来,不论视角单说画质和色彩的话,90AA还是更诱人一些,也许在莱卡里选,M35/1.4A+90AA的组合比较适合我。但我还是一个忠实的Zeiss fans,即使Zeiss还没有令我愿意出钱和可以出钱的产品,我依然傻傻的爱着Zeiss的顶级产品,他们散发出来的光芒,真的很光芒,以至于在光芒之下生存着一大堆不成器的兄弟姐妹。
[ 12:43 补充如下]
补充一下:yongfei资深在第 173 帖给了一个连接,绝对应该被列入顶级范畴UV-VIS-IR 60mm 1:4 Apo Macro。
我粗略看了一遍diglloyd的介绍,这个UV-VIS-IR 60mm 1:4 Apo Macro真的是很强悍,还是——按Zeiss的说法——就是ZF.2卡口,有点像ZE镜头的操作。什么都特好,就是贵,应该被列入顶级范畴,大家可以尝试一把,报的全新价格约是4500美金。不过在价格面前,在可见光范畴里,我突然觉得ZF MP 50还是很好的一个选择,哈哈。一样是色散挺低,只不过确实是各方面都要差那么一点,但真的会觉得什么叫性价比Zeiss很滑头,狡猾狡猾地。
作者相关热贴: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63868&&回帖:416 &&
泡网分: 28.239
精华: 2帖子: 3823
注册: 2003年09月
没动静了?
泡网分: 21.911
帖子: 4898
注册: 2010年07月
不知道LZ对KERN50 1.8微距版的认识如何?据说是超越莱卡50 1.4E60的产品,极少见也很贵,关键的问题是不知道全幅上是否打板,也不知道是否能够改口上尼康,MARK1008据说有,没见用过。手头的50-60的镜头里面感觉风格各异,要讲无限远貌似感觉有一只便宜的ISCO Edixa Westromat 50mm F1.9还不错,但是全开不能用,收到F2.8还不错,F4就非常好了。
泡网分: 28.239
精华: 2帖子: 3823
注册: 2003年09月
JLC 发表于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看这位朋友也算是资深玩友,在拍电影网站也有见过言论,大部分还算OK,也算是引经论据,确凿言辞,但这个对比好像不太合适,拿中画幅数码后背拍摄的照片和比标准照相机135全画幅底还小的RED底比,那引用你的话来说是用宝马740和120比,这没可比性,因为RED的COMS,23.7X13.2,等于我们的APS-H的机器底面积,画幅上跟中画幅差太多了,再则像素上,RED最大分辨率,而P65物理面积尺寸达到了53.9mmx40.4mm,最高分辨率,仅仅一帧RED的截屏与中画幅数码后背比,完全没可比性,就如泰森和邹市明在拳击台上较量,差太多个级别了,所以请楼主以后谨慎下结论!
以下是我用REDMX加MKIII85/T1.3拍摄的傍晚场景,很多时候除了论证理论的数据,还要亲自实践的去感受那些镜头带来的画面信息!
泡网分: 3.295
帖子: 1270
注册: 2011年03月
太长,没看到结论…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6.491
帖子: 2675
注册: 2010年10月
宇宙最佳搞笑+YY帖
泡网分: 7.256
注册: 2010年02月
重读此文,收获颇丰
泡网分: 84.162
帖子: 14879
注册: 2003年06月
青蛙胖子 发表于
又来这个capss大大经常出没的帖子里学习了一遍,俺手上虽然有一百来个50mm镜头,不过没啥精品,更谈不上顶级,正在打算进一个LZ很推崇的ZK 50/MP。
在LZ这个帖子里发现施耐德那个PC-TS Super-Angulon 50/2.8 HM居然有PK口的,让我很意外,在Zeiss都停产PK口的时候施耐德还出了PK口版本,仰望并残念中。。。佩服死了....
泡网分: 21.436
帖子: 1992
注册: 2007年11月
又来这个capss大大经常出没的帖子里学习了一遍,俺手上虽然有,不过没啥精品,更谈不上顶级,正在打算进一个LZ很推崇的ZK 50/MP。
在LZ这个帖子里发现施耐德那个PC-TS Super-Angulon 50/2.8 HM居然有PK口的,让我很意外,在Zeiss都停产PK口的时候施耐德还出了PK口版本,仰望并残念中。。。
泡网分: 48.593
精华: 2帖子: 14147
注册: 2008年07月
原文由 JLC 在 14:27发表
cooke够肉吧,这还是他很牛的锐度的镜头呢。 小图锐肉很容易,换个缩图算法就可以
阿卡那张通透度反差明显好很多
泡网分: 84.162
帖子: 14879
注册: 2003年06月
原文由 Alpark 在 06:52发表
你是傻逼???& &看看画幅再说吧 又跑来比拼智商了?
泡网分: 2.518
注册: 2011年05月
原文由 JLC 在 14:26发表
这是著名的廉价电影头,但也是正牌的电影头。RedOne+cooke Panchro/i 18mm 你是傻逼???& &看看画幅再说吧
泡网分: 84.162
帖子: 14879
注册: 2003年06月
关于UV-VIS-IR 60mm 1:4 Apo Macro又有新知识.
Reader Likes The Zeiss 25mm /2.8 Distagon After Trying It
Sunday, December 11, 2011 - SEND FEEDBACK - PERMALINK
有这么一段:
DIGLLOYD: Well put.
When one starts with the wrong premises (“shoot a resolution chart at close range and that’s the measure of lens“, one naturally finds that the Zeiss 25mm /2.8 Distagon is a mediocre lens at close range on a planar target. It is why I don’t shoot resolution charts anymore— garbage in (inappropriate premises)= garbage out.
As another example, the Nikon AF-S 60mm /2.8 at infinity easily outperforms the incredible Coastal Optics 60mm /4 UV-VIS-IR APO macro on a planar target at infinity, at least at /4 and /5.6 (but not at /8). Because of field curvature. There are many outstanding (and some very expensive) lenses that can be tested and “proven” to be inferior to lenses that I would not want to shoot. What I do in my Guides and reviews is to explore how a lens can be used to good effect, for visual impact, which is the only thing that counts in photography.
泡网分: 84.162
帖子: 14879
注册: 2003年06月
cooke够肉吧,这还是他很牛的锐度的镜头呢。
泡网分: 84.162
帖子: 14879
注册: 2003年06月
这是著名的廉价电影头,但也是正牌的电影头。RedOne+cooke Panchro/i 18mm
泡网分: 84.162
帖子: 14879
注册: 2003年06月
我来告诉大家电影头和摄影头的区别:
看图,这是著名的摄影头,Arca-P65+-Schneider-35mmXL
泡网分: 84.162
帖子: 14879
注册: 2003年06月
现在的主要矛盾是:是不是要等Panchro/i40mm的出现。
泡网分: 84.162
帖子: 14879
注册: 2003年06月
我现在都快成“黑德”了,到处说德国不懂艺术。
泡网分: 84.162
帖子: 14879
注册: 2003年06月
原文由 capss 在 17:11发表
為庫克抱屈順便導正一些事吧
現在不明就裡的還以為
鍍膜是1935年蔡司發明
眾多光學突破都是蔡司包辦...
Panchro/i去年就告訴你是雙高斯了 我记得,不过我怎么总觉得Panchro/i 50不是传统的双高斯呀,镜头做那么长干什么,做成32mm那样的长度还不够么?怎么也得是拉长了的双高斯吧。
泡网分: 30.007
帖子: 6878
注册: 2007年07月
原文由 JLC 在 15:41发表
你说你们俩啊,为了个虚名搞了好几贴,总是讨论些死了半个世纪的东西,这要换成讨论2010年以后的结构体系,还是这上千字,能让我们学习多少东西呀。已经就不要讨论起源问题了,讨论在产问题,比如现在的cooke panchro/i 50mm是不是用的planar结构,还是用的sonnar结构。这不是因为zeiss的名字大家都认识,好交流嘛,真要都换 ......&&為庫克抱屈順便導正一些事吧
現在不明就裡的還以為
鍍膜是1935年蔡司發明
眾多光學突破都是蔡司包辦...
Panchro/i去年就告訴你是雙高斯了
泡网分: 84.162
帖子: 14879
注册: 2003年06月
我现在比较关心,也不知道将要生产的cooke panchro/i 40mmT2.8是不是能达到50mm的水平,32mm实在是不满意。
泡网分: 84.162
帖子: 14879
注册: 2003年06月
你说你们俩啊,为了个虚名搞了好几贴,总是讨论些死了半个世纪的东西,这要换成讨论2010年以后的结构体系,还是这上千字,能让我们学习多少东西呀。已经就不要讨论起源问题了,讨论在产问题,比如现在的cooke panchro/i 50mm是不是用的planar结构,还是用的sonnar结构。这不是因为zeiss的名字大家都认识,好交流嘛,真要都换成cooke 安琴的命名体系,我估计整个坛子都没有几个人知道你们在讨论啥了,没意义。
泡网分: 56.132
精华: 2帖子: 14749
注册: 2007年11月
原文由 capss 在 17:40发表
Distagon何德何能作為代名詞
連討論別家都用這名號呢? JLC贴出来的那个结构图是不是35/1.4ZF??说Distagon何罪之有?
再说了,就算早一百年就有反远望了
但当今谈反远望结构,按名声来讲
首屈一指的就是Distagon,这你不能不承认
Distagon也几乎成了反远望结构的代名词了
这些不是你说说就能改变的现状,所以你就别挑刺了
泡网分: 30.007
帖子: 6878
注册: 2007年07月
原文由 olala 在 17:18发表
别兜圈子,我就问你,你是不是想说:
Cooke就是反远望结构的设计者,所以Zeiss Distagon就都是抄袭Cooke的 抄襲兩字很危險啊
我想說的是蔡司晚了近卅年
這中間的英雄好漢也不少
比如Angenieux Retrofocus
Distagon何德何能作為代名詞
連討論別家都用這名號呢?
泡网分: 56.132
精华: 2帖子: 14749
注册: 2007年11月
原文由 capss 在 17:10发表
&正望遠&也是Cooke先有的
所以他把變化設計命名反望遠
並且設計出完整的攝影鏡頭
美國的投影鏡發表時間稍早
很簡單的設計也不是攝影用
一般不認為他是反望遠始祖
只說曾經出現過這種東東
您有見過引用他的案例? 别兜圈子,我就问你,你是不是想说:
Cooke就是反远望结构的设计者,所以Zeiss Distagon就都是抄袭Cooke的
泡网分: 30.007
帖子: 6878
注册: 2007年07月
原文由 olala 在 14:20发表
你表达的是:Cooke把这种结构“命名”为了反远望结构,并且设计了第一颗摄影镜头
好了,既然反远望这种结构并不是Cooke率先设计出来的,你凭什么说下面这段话?&正望遠&也是Cooke先有的
所以他把變化設計命名反望遠
並且設計出完整的攝影鏡頭
美國的投影鏡發表時間稍早
很簡單的設計也不是攝影用
一般不認為他是反望遠始祖
只說曾經出現過這種東東
您有見過引用他的案例?
泡网分: 56.132
精华: 2帖子: 14749
注册: 2007年11月
原文由 capss 在 13:57发表
這原本是一種廣角的理念
這理念最早應用是1928在美國
很簡單的投影鏡也沒有名字
是Cooke把它叫做反望遠設計
首先做出攝影鏡頭並有完整修正
以當時純人工計算只晚一年多 你表达的是:Cooke把这种结构“命名”为了反远望结构,并且设计了第一颗摄影镜头
好了,既然反远望这种结构并不是Cooke率先设计出来的,你凭什么说下面这段话?
原文由 capss 在 11:55发表
Cooke發明第一個反望遠結構
後組稍改就變成ZF35/1.4了
另外也別老是喊Distagon
蔡斯比Cooke晚了將近卅年
泡网分: 30.007
帖子: 6878
注册: 2007年07月
原文由 olala 在 13:31发表
你这断章+曲解是又打算没事找事了是吧?
在无忌上要想打嘴炮,很重要的一条:要有逻辑
你说最早的反远望结构出现在1928年,是谁注册的?是Cooke嘛?
你到底是想表达Cooke是第一个反远望镜头的设计者
还是想表达Cooke是反远望这种结构的设计者?
至于你想说谁我管不着,我的态度还是那样,别去扯什么镜组演变,演变这种说法都是民间大师的高论,对于人家厂商,无非就是设计出一种结构,于是跑去注册了一个商标或专利,在没有本质变化的时候,就找个差不多的商标往镜桶上一印,其实就是这么回事,你猜如果这个头是Zeiss的,会往上印哪个商标?Zeiss要是吃拧了印Tessar你有脾气嘛?Leica还指着Zeiss的Biogon说那玩意就是反远望结构呢,有人在这事儿上鸟过Leica嘛?别忒把自己当回事了,还逮谁说谁了這原本是一種廣角的理念
這理念最早應用是1928在美國
很簡單的投影鏡也沒有名字
是Cooke把它叫做反望遠設計
首先做出攝影鏡頭並有完整修正
以當時純人工計算只晚一年多
泡网分: 56.132
精华: 2帖子: 14749
注册: 2007年11月
原文由 capss 在 13:10发表
還想不通為何您那麼激動
原來不小心冒犯到您前面
其實我想說的是別人
最早設計是1928年的四群
Cooke稍晚但是有完整修正
是第一個反望遠攝影鏡頭你这断章+曲解是又打算没事找事了是吧?
在无忌上要想打嘴炮,很重要的一条:要有逻辑
你说最早的反远望结构出现在1928年,是谁注册的?是Cooke嘛?
你到底是想表达Cooke是第一个反远望镜头的设计者
还是想表达Cooke是反远望这种结构的设计者?
至于你想说谁我管不着,我的态度还是那样,别去扯什么镜组演变,演变这种说法都是民间大师的高论,对于人家厂商,无非就是设计出一种结构,于是跑去注册了一个商标或专利,在没有本质变化的时候,就找个差不多的商标往镜桶上一印,其实就是这么回事,你猜如果这个头是Zeiss的,会往上印哪个商标?Zeiss要是吃拧了印Tessar你有脾气嘛?Leica还指着Zeiss的Biogon说那玩意就是反远望结构呢,有人在这事儿上鸟过Leica嘛?别忒把自己当回事了,还逮谁说谁了
[olala 编辑于
泡网分: 30.007
帖子: 6878
注册: 2007年07月
原文由 olala 在 12:45发表
其实要说反远望结构的起源,这个很难说清楚,1929年的Angenieux Ball&Bowen就已经是反远望结构了,起初是用于电影放映机
至于这些结构之间的区别,有些看起来貌似很接近,但仔细看中心点,就会发现完全是两码事了 還想不通為何您那麼激動
原來不小心冒犯到您前面
其實我想說的是別人
最早設計是1928年的四群
Cooke稍晚但是有完整修正
是第一個反望遠攝影鏡頭
原文由 olala 在 19:44发表
小画幅的设计都比较特别,像Nikon 35/1.8,瞧上去还是Planar+Distagon呢
泡网分: 56.132
精华: 2帖子: 14749
注册: 2007年11月
原文由 JLC 在 12:30发表
所以现代planar用更复杂的组合款,感觉是不是更靠近Distagon结构了?或者说用类Distagon结构设计标准和中焦了? 其实要说反远望结构的起源,这个很难说清楚,1929年的Angenieux Ball&Bowen就已经是反远望结构了,起初是用于电影放映机
至于这些结构之间的区别,有些看起来貌似很接近,但仔细看中心点,就会发现完全是两码事了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折返镜头摄影作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