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物细节描写精彩片段时插入回忆片段的作用

优美文章新发布的帖子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回忆片段(中册4--7章)
回忆片段(中册4--7章) 
第四章,背井离乡
参加东丰银行工作就开始了单身生活,每次回家呆一两天就匆匆回行。在会计股作储蓄三年,1956年调到正阳街储蓄所任会计,业务廷多互相串休,我攒几个公休回一次家。家在永兴六组距街30华里路往来步行,风雨不误遵时而归。
日返回储蓄所途中曾作一首七古:
风吹额角飕飕响,沙土扑面眼难张。
不顾筋疲身寒冷,一路风尘走扬长。
《会计规程》的魔力
1954年在东丰银行会计股时,急于学到会计知识。那时没有学习材料,全在工作实际中学,除了本身接触到的业务,什么也学不到。书店里只有《范氏成本会计》,金融会计的书没有。有一次在仓库里拾到一本《东北会计规程》是银行前期的业务书,虽然与当时的不一致,也可全面地了解到一些部门的会计内容、方法。如获至宝,起早贪晚地读。
 归途回眸望家乡
1956年前在东丰工作时,每次休假回去上班踏上归途时总有一种难言的心情。走一段路停下来回头看看,到了宋万昌后岗(十八里长岗)的公路上,常回望许久许久。从南大山下直到公路是一道宽而远的沟塘子,长满灌柳弯弯曲曲的小河套两旁是稀落的村庄。那遥遥可望的南山下,左侧的山沟里边就是我依恋的家。频频嗟叹自己无缘与家人团聚。
病中思家心更切
1964年在五道岗银行工作时,一次患了重感冒,高烧19℃去卫生所打了静点,回来冷得打哆嗦,头晕两眼冒火星苦痛难当。躺在炕上暗自流泪,若是在家里做碗热汤喝或许能轻些,这里同志都忙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到了晚上结帐时还得起来工作一气,别人不熟悉会计。我背井离乡20余年,这样的病苦也不知熬过了多少次,真是病中思家心更切。
樱桃树下的留连
当年长期工作在外地,把每周一天的公休攒起来,集中回一趟家,能在家住几天干些活计。那时四个孩子,全家六口人住的一间半破草房后边,有父亲生前栽的十几棵樱桃树。在家几日忙累之后,离家之前便独自默默地到樱桃树下站立许久许久,有一种深沉的眷恋之情,临走前再把园宅、家山……仔细地看上一眼,便毅然匆匆离去,每每如此。
1969年在大阳银税所做外勤工作,多年与家人遥居两地,家贫妻病子女得不到关照,工作又是那样艰难,整日忧心如焚。那时骑自行车工作在乡间,每当路过得胜果园的看果窝棚时,心中总是想:我若是有这样一个住处,也可以把家归在一起;看到生产队那些简陋的闲房子总是打量又打量,想了又想。可是因为我的家属吃农社口粮只能是望房长叹。
异乡中秋夜
1960年中秋节,是在东丰西门外砖场过的。离家只有三十里路却不能回家。晚上严霜磷磷秋风冷,时逢佳节倍思亲,写了这首七古,题为"佳节乡思":
今年仲秋夜朦胧,冷风来自广寒宫。
泪眼望月月暗淡,蟾光映水水如冰。
孤身咫尺家难聚,乡思万缕梦不成。
自古忠贞多厄运,异乡佳节眷乡情。
盼行李望眼欲穿
1958年在和平铁矿劳动,那时刚建矿住在席棚子里,起早贪黑劳动,"大跃进"常常干到半夜。已到11月中旬,晚上住在席棚子里冷得直打哆嗦,板铺上扎骨的凉,7
月份来时只带一套简易行李难御此寒。我的行李在东丰银行,捎去多次信无人给寄来。真是:天气寒盼行李望眼欲穿。人到了难处,有谁能肯帮助一把呢?平时的好友却离得远远的。
 风寒冷雨夜
1958年深秋,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和平铁矿下班的钟声响了,这刺耳的噪音使矿山工地上肩担土栏的人为之一震,早已疲劳不堪了终于盼到了点!人们冒着风雨匆匆跑下山奔向食堂。在昏暗中我闭着眼睛迷迷胡胡夹在人群里深一步浅一脚地下了山,到了北山宿舍,脱下淋湿的衣裳一头栽到床上。怎么走回来的全不知道了。
 月亮缺了又圆
1958年在和平铁矿劳动时,倍觉时间难熬,实有度日如年之感。那时,正是抓辫子打棍子盛行之时,人们之间高度戒备,一旦说错了话就可能被人告发上纲,引来一场灾祸。精神上的负担要超过劳动负担的几倍。曾写一小诗,那时只能这样写,并且也不无风险,题为:"心声":
地球绕太阳,
转了一圈又一圈,
月亮缺了又圆……
天天扁担不离双肩;
两手不离土篮。
汗水透衣衫,
雨露湿衣寒。
虫嘶犬吠闹耳边……
每日披雾踏霜出勤早,
收工星满天!
给人写讲话稿
1958年各采矿组要在"采矿放卫星誓师大会"上表态,组长陈志信让我给写讲演稿,几个小时之后,按照他的要求和提供的数据写成了,拟题为《采矿8组上书矿党委明心立誓》。他在大会上发言时,得到阵阵掌声,只是把"虽然"念成"强然"了。此后他经常找我给写讲话稿,他曾提议让我当矿文化教员。我离开矿山后,他在和平公社任党委秘书。
 拣土豆充饥
一个月只给30市斤粮食,劳动时间长、体力消耗大,常处在饥饿之中。1958年秋季,和难友毕某在中午半小时的午饭时间里,拿着筐镐去张家街(当时是治安大队)北山,在队里收完的土豆地里捞漏掉的或不要的坏土豆。半个来小时拣了半筐,足有10斤多,有的鸡蛋大,有的纽扣大,有的受镐伤的半拉子。用饭盒煮熟,吃好几天减轻了一些饥饿。
去东丰县行写墙皮
大约是1962年夏天,文化大革命高潮到来前,在五道岗银行任会计,东丰县行来电话,令我去写墙皮标语。步行到了行里,人事股长给一篇子标语口号,让我用红铅油往早已刷好白色的院内墙上写,他说有人推荐你写的好这个任务落实给你。已经写上很多了,大阳营业所的农金员朱荣凤正在写,我两人写了两天多,写完了向行里交卷合格后回所。
板鞋的足迹
1969,6月的一天,下乡收税,独自走在沙河镇黄泥河之间的公路上,不巧脚上的破布鞋掉了底,无法再穿了。于是光脚到路边供销社买了一双平绒板鞋,因为价格便宜。于是又踏上了永无完结的行程。那时下乡工作,大多数时间走屯串户,吃百家饭。远离家乡心急如焚。那条蜿蜒的公路,踏遍了我的板鞋的印迹,那是一段难忘痛心的苦难历程。(,)
 北望家山
1969年在大阳银行作外勤工作时,在重重的精神压力之下,人生地不熟整日奔劳于乡下。每每骑着自行车走在没有尽头的土路上的时候,遥望北面的家山心中有一种难言的思乡之苦,仿佛透过那高而厚的北山,看到了那破烂的一间半草房,和多病的妻子领着四个幼小的孩子,过着艰难的日日夜夜,于是泪水涌出眼眶。然而谁能知道我那时的心情?
"五.七"之路
五道岗乡文革后期,各单位被精简下放的十多名人员,我们扛着行李徒步去五道岗11队乡"五七干校"。干校是临时安排的一间半小草房,对面炕挤得满满的,还有两名女的安插在社员家住。天天拉着队高挑毛主席画像去河边、山上割烧柴,自己办伙。
--12,23日共44天干校就黄了,我又回到营业所作农贷员,会计已由黄福林接任。
天南地北度日难
日从工作了八年的五道岗银行调到黄泥河银行,由会计改做外勤很不习惯。家仍在东丰城南永兴6队,而工作地点又移到城北70里,远离家乡,终日心情如焚工作艰难。单位内勾心斗角若明若暗;社会上搞阶级斗争的运动很紧。几个星期回一趟家,每次乘上汽车飞驰在公路上的时候心早已飞到了家,当踏上北去的汽车时却又是一种心情。
长岗上的春风秋雨
1971年在南屯基银税所任外勤时,家住在永兴六队。每天下班后赶上不开会,就骑自行车从十八里长岗回家。岭下的路不能骑车就把车寄存在冯家。第二天再起早赶到班前回来,风雨不误。这遥遥的长岗无论是当年在东丰、黄泥河工作时都是回家的必由之路,往返奔走在这条路上,遥望家山每每有一种难言的苦涩,在这条路上洒满了汗水和泪水。
赴任遭扒手
日以悒郁的心情,携着行李从和平乘汽车踏上去杨木林的陌生之路。银行连招呼也没打,突然让孔宪章主任会后捎来个《调令》调我到杨木林所接会计工作,刚在和平盖完房,他们不考虑我有无困难。想着,车到了小四平,换车时发现衣兜里15斤粮票、50元钱和调令一块被掏,幸好遇到小四平袁景坤,借了一元钱买了去杨木林的车票。
四进东丰难久驻
日,又被调回第一储蓄所记帐,这是四进东丰城。因为那里的帐又乱了,每周全员加班核对帐,往往几个通宵也核不清,于是又想到了我,把我从南屯基调去。那里老人已经不多了。家里喜梅经常有病无人照料。行里要在和平钢铁厂建营业所我就要求去那里工作,还可以把家搬到一起。领导同意了,二十天后就调去和平营业所任会计。
 缠绵的乡情
同别人一样我也爱我的故乡--永兴6组。我在那里生活期间过得并不轻松。参加工作前生活穷困撩倒,过着比邻里低得多的苦难日子,父母病逝在那里。我曾身负错案返回故乡,那是"大跃进"年月,昼夜干活极端疲劳。故乡虽然没有给我可以留恋的温暖,但是它那山景轮廓、树木田园却永远印在脑海中,我常常怀念它,旧貌往事常重现在梦中。
只憾团聚日子少
多半生的奔波并无奢望,求的是有一个团聚温暖的家。这多半生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实在太少了。贫富犹可而与家人遥居两地的漫长日子,送走了整个青年时代。1953--1973年这二十年都在外地工作,之后还是经常阶段性的住单身。退休后的日子,更是悲欢离合,起起伏伏不得安宁。已经到了晚年,又过起了独身的日子,往后的日子不知如何了。
忆"高潮中的一角"
1956年,在东丰干部业余文化补习学校时,老师给出了一个作文题目《高潮中的一角》。我选材于元宵节庆祝"合作化高潮"的场面,写了一篇1,000多字的记叙文。老师看中了做了典型,在作文教学课上推敲评改,对己受益非浅。那时在外地的人们都盼望年节,可是又不放假,真有"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感,在对节日的祝贺中流露出思乡之感。&&&&&&
 期盼的岁月
人在失志或遇难时,能够忍受痛苦与熬煎,往往表现出卓绝的耐力。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一种强大的希望在支撑着他,坚信未来是美好的,以眼下的苦涩换取日后的甘甜,这是焦急的等待!三十余年的苦难岁月就是在期盼中度过。年轻贫困时期盼孩子长大;蒙受错案时期盼沉冤昭雪;子女读书时期盼他们成材......。期盼是毕生的动力和伴侣。
 遥望家山二十年
18岁离家工作在外地,几经往返调遣于外乡基层银行。离家数十里或百里之遥,工作之忙多数星期天不能回家团聚,只好在单位附近登上高阜之处,默默凝望家山。那隐隐可见的"蘑菇顶子"是一个仅次于南大山的独岭,象一个盼望亲友的巨人,坡上是耕地,顶端长满柞树,如蘑菇盖相似。在外乡望到它,就像看到了家人,一直遥望了二十多年!
走千家门吃百家饭
在黄泥河、大阳和五道岗(一阶段)银行做外勤时,开始步行每天平均走50华里,走屯串户,开始是和生产队打交道,后来农业分田到户就与千家万户打交道,收放贷款、储蓄和收税。常年检查贷户收支和贷款使用情况。走到那吃到那,晚上就住在那,生活没有规律,风风雨雨,饥一顿饱一顿的。后来买了一台旧自行车,减少了一些步行的疲劳。
夜半骑车远逑氧
在南屯基工作时,信用社李岳宏的爱人,一天傍晚抬到卫生所,夫妻打架,她喝了卤水要自杀,紧急抢救。半夜时不省人事,急需输氧气。我跟于在河骑自行车摸黑去县医院逑氧气,回来时人已经死了。我们有点偏亲,头一天她把家里的一筐鸡蛋到班上送给我,她说:"你和我们是亲戚,给你吧!",平素很少接触,这种异常的行动没有注意。
双鸭山下思故乡
1971年县里调我去各乡查税,夏季去那丹伯跟信用社陆主任去大块地生产队查收税款。夜以继日地走屯串户,人生地僻心急如焚疲劳的很。那儿是一个开阔的大地,位于双鸭山下,可以望出很远,无尽的原野丘陵,在黄昏的时候,是那样地陌生,家家户户已经掌上灯,都是儿女父母围坐灯前,言谈说笑何等欢乐,我却只身在外,涌起一阵乡思。
梦渡险桥归家路
仿佛在五道岗,泥泞的乡路上一个熟悉的声音:"我去你家做客!"是一个老同志,就让他先随家人先行,我到单位安排一下就回去。涨水的季节,沟壑满是积水,一座破烂的木桥两头直立几丈高,晃晃忽忽攀上去,条条横木还没有固定,相隔几尺,下面是滚滚流水十分险恶。在桥上遥望家山,心中骇然!离家还很遥远,这么险的桥我能过去吗?
回家的心情
归心似箭,久别家人的游子每当还乡探家都有同样的心情。了却一厢的思念和牵挂,一经踏上归家的路,恨不能脚底生风。当看到家的环境时,心情是无比激动的,虽然萧索落后依然感觉可爱;同时又有做好工作不想还乡谋生的心理。家中贫寒简陋的一切,是对自己奋发上进的动力,它使得自己的创业意志更加坚强。每每如此忍受有家难聚之苦。
稽核的报复
日,调东丰农行会计股任稽核员。刘喜文股长让我检查会计股的财务,我秉公详查了财务。其中多年悬帐的垫款,有“小径木”等项。向股长汇报;股长向刘觉民行长回报,谁知“小径木”是行长的占款。结果行长怀恨在心。我搬家的汽车运费两台车只给报一台的。经过刘喜文多次研究,这位行长频频摇头不讲道理,愣是没给全报。
───────────────
回忆片段 第五章,呕心沥血
深夜独行惊狼嚎
1959年夏天,乐信三岁时患了肺炎,我步行去梅河口买药往返百里,回来路过五道岗三队南岗时已是掌灯时分,山路两旁柞树沙沙作响,山下也是一片树林,前不靠村后不着户,人孤路生。突然林里传来一阵狼叫声,吓得我的心砰砰直跳眼前发黑,狼声越叫越紧,以为这回非被狼吃了不可。又奔走了20里路才到家里,身上的衣服全被汗水湿透了。
 函索瓠子瓜籽
1963年,在五道岗银行工作时,家庭困难,得知猴石银行营业所所出纳员蔡和元有瓠子瓜每个重30多斤。于是给他写了一封信:"一个大瓜30斤,不要果实不要根,我想要它后一代,请你作个媒介人。"信寄出不久,果然寄来了十余枚瓠子籽。当年种上获得了丰收。十年后我调到杨木林所工作,会计冯学忠(曾与蔡同事)还记此他信背诵给我听。
十里扛风门
约1964年在五道岗工作时,家里屋子冷破风门难御冬季寒风。虽然两家同用此门,为了家里孩子大人少受冻,就从东丰弄到一付门边料又找些零木,找木工借畜牧站屋子做了一扇大风门。当时心中分外高兴,家中几十年的破门换新了!家人可以不挨冻了。为了急于安上,就步行十余里累得浑身大汗,把门扛回家去。装上门回来上班心里踏实多了。
做钉拐子修鞋
1969年在大阳工作,那时家庭人口多收入少生活困难。为给孩子掌鞋,求手工业社高师傅做了一个钉拐子,跑了好几次才做成。自己又做了钩针、手工刀和锥子,休息回家就把四个孩子穿坏的鞋全掌好,再把修鞋的工具保存起来,下次回来再用。这些土制的工具在那时起了不小作用,如今想起来有一种难言的心情,是贫困的日子逼出贫困的过法。
只带回几块糖
60年代那咱,为了维持家庭六口人的生活,长年在外地劳苦奔波。住的是职工宿舍吃的是职工食堂,那时除了集体改善伙食外,都是拣价钱最低的饭菜吃,经常从家里带咸菜,只买饭不买菜,为的是节省点钱秋后领回全家的口粮。为了积攒粪肥换取工分抵一部分口粮钱,回家休息时,常挑土割草垫猪圈造肥。那时回家有时买几块糖块给孩子们吃。
迷离的就业苦恼
子女一年年长大了,念不成大学,辍学后去干什么?上哪里去找出路?一个这样的阴影便不时地困扰着我。一个子女就了业,还有下一个……,这个苦痛的负担,永远也没有离开;第二代还没有愁出头,第三代的就业难题又来了。现在已经成了社会问题,不是哪个人能够解决得了的。人口膨胀,失业增多,家家为子女就业背负着难以解脱的苦恼。
希望寄予后代
自身贫苦坎坷,历尽磨难,到了中年时期就把希望完全寄予后代的读书发迹上。自己生不逢时,身负全家生活担子,期望后代人中能有一个比自己强得多的人,家族中有个大事小情,对外交涉等能有个人才为家掌舵。因之常以书信跟孩子的班主任联系,并利用废纸做作业本画上漂亮的封皮,后来制成木刻印本皮,一次做十几本拿回家去给学生用。
独去兴太会亲
1969年初夏的一个回家休息的日子,去三合乡兴太村老王家会亲。喜梅通过周发田媳妇介绍,给高乐山订了婚,女孩叫王秀英。近30里的乡道,徒步觅路前去。走过中心北山是一片几里地无人家的山林,在穿过野树丛生遮天蔽日的小路上,心中有一种恐惧悚然之感,那路旁高大的椴树、桦树呜呜作响。好歹走出树林找到王家午后又从原路返回。
斜坡上的路
从长乐1队往里走,是横着岗坡蜿蜒到达沟里12队的路,中间穿过10
个队,沿斜坡长达15里,也不知包这个大队走了多少次。1970年的夏天,在3
队买了一个猪崽20多斤,用自行车运回30多里的永兴家里。周喜梅帮着我把猪放到圈里,她在家喂养,秋天出圈换回口粮钱。那时年纪好,走了那么多山路也不太累,连饭也没吃就骑车返回单位。
牵挂的力量
在调动中,在乡间银行营业所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繁累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穷困的家庭压得抬不起头来。在食堂吃饭从不舍得改善,人家吃炒菜我吃从家里用罐头瓶带的咸菜。省下钱好领家属口粮,一件衣服穿几年,省吃俭用为了两地生活的家庭。下班闲静的时候常思念家。家给了我无穷的力量。牵挂、希望支撑着盼到来年又一个来年……。
户口农转非
70年代招工用人,都从非农业户中录取,农业人口连出去做工都被限制。那时我家属全吃农村户口。为了子女出路必须改为非农业户。那时变户口难如登天,给县委、粮食局写了几十封信,取了几十份有关证明,经十年(75--85)努力,终于在方华的协助下找县委赵才书记签批,和落实政策分三起将家人全部农转非,否则子女将全部务农。
接班办退未成
1975年在和平所工作时,不少职工为子女接班办病退。我作了体检,大夫一路放行过了关。可是行里人事股于成富股长让孙玉林通话说"经查历史档案资料你工龄不够不能退",可是不少比我工龄短的他都给办了,明知是勒索打官腔,因无钱进贡只好拉倒。现在看来应感谢他们帮了我的忙,否则就不会有到市行这段经历了,业绩成果也无从谈起!
住防震棚的日子
1976年秋季说是和平到梅河口有一断裂带。让各家搭防震房,能烧火取暖的,准备冬季也要在里面住。我在房(和平荒营二队原集体户房)后搭了一个可住六人的马架式的棚子,通上电灯。那时有线广播一通知有地震,晚上就搬到棚子里过夜。连连折腾了一个多月也没发生地震,人们闹得力尽筋疲。后来在棚子里面储备了来年盖房叉墙用的稻草。
表兄的帮助
大概是1976年前后,高乐田在小四平银行和家住和平的杜学英婚后两地生活。为了把他们调到一处就托人办调动。那时表兄隋传富在四平党校工作,几次面谈和写信相求,他与县畜牧局董局长联系,靠人情面子把杜由钢厂家属工调到小四平畜牧站工作。终于实现了愿望。那时家穷,秋天给表兄送去一百斤大米,他说啥也不收后来硬是让他收下了。
营建三间住宅
经过一年的设计备料,1977年在和平荒营二组用多年节衣缩食攒下的积蓄,建泥墙瓦顶住宅三间。那时乐山在油房做工,他求人砍房架,其余一部分木工活部分门窗扇和全部安装以及吊棚搭炕等都是在业余时自己干的。瓦工活除部分亲友帮工外,都是我和乐山、乐信、乐秀做的(乐田在小四平工作)。当时是为全家永居而建,后搬走时留给高乐山。
讨债倦宿东丰站
1980,3月的一天,起早从和平家里去五道岗胜利五队。高乐田的未婚对象张晶黄了,订婚给的衣物、现金和消费680多元,去讨回此债。费了好多周折只要回270元。回来步行到南屯基时天已经黑了,别离多年的乡路坎坷不平,11点钟步行到东丰北站,没有车了。浑身感到特别疲倦,在候车室的长条凳上过了一夜,第二天上午,乘汽车返回和平。
儿女婚事的周折
光阴匆匆,子女先后都到了成婚的年龄。以乡俗"订婚买东西给彩礼--相处了解--结婚"的套路,结果都没能一次成功,三个男孩子都损失了不少钱物,这无异于为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那时表哥隋传富说:"你们要找教训,为什么个个反复?"其实很简单,应该是"处--订--结",原因是把"订"前置之误,其实是吃了旧风乡俗之害。
高乐田职称报评的反复
评助师时我公出,东丰行没给报。公出回来后又研究补评的。在东丰评中师他们就是不给报,后又给增两名指标他们还是不报,却报了别人。魏廷祥背地扬言报高乐田他就上告。调到郊区行二次评中师也没评他,任凤霞硬是跟他比,结果都没评上。市行去组织评委重评还是落评。事后我去找省行评委何宗典行长,从省行批下来连姓任的也坐了车。
高乐信评助师和调动
为晋职称提前帮助他在《辽源财务与会计》刊物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又在我的《银行会计改革新论》这本书里编入了他的一篇论文。1989年,市行评委评定全地区助师时顺利通过了。行长孙新华说:"全地区这批助师只有高乐信有论文,其余40多人一篇论文也没有"。经几年的努力,从灯塔信用社调到工农信用社。历经周折,现在又面临改革减员。
高乐秀上班
1985年家在东丰东山宿舍住我在辽源上班,乐秀在家无班上。我找东丰农行长赵世金给安排,过些日子他说安排不了,主要是张同仁不同意。一次在会计科长刘喜文家与张共餐,在饭座上我当面质问骂了他一顿。不久他们让乐秀在东丰镇信用社上了班,后来又把她调到丰城储蓄所。现在张同仁已调发展银行,患了肺癌在家休养,不久将永离人世。
高乐信随迁到辽源
约1984年,家从杨木林搬到东丰。经求东丰农行把乐信临时调到东丰镇信用社上班,他媳妇钟庆芳求王新成联系,工作关系暂时落在果树场,准备调往辽源。1986年搬家时,当时东丰行长刘觉民打起了官腔,说压缩城镇人口,不让带乐信,乐秀也不准随迁。后经联系将乐信调到灯塔信用社,乐秀在东丰找对象结婚。钟庆芳安排郊区行储蓄所上班。
钟庆芳转正和再上班
储蓄员转正时,钟庆芳因原来是农工,按招工规定原来有工作的不给转正。后经一番周折才破例转正,这中间曾得罪过几个人,后来工作中也有过一些磨擦。他因丢款等原因被处下岗,我多次找郊区行长求他们给安排工作,当时的副行长迟克明买宿舍时我曾有助于他,他们班子几次研究,尽管阻力重重在他的努力周旋下,终于又在储蓄所上班了。
杜学英调来辽源
准备把高乐田调来辽源,难点是他媳妇杜学英是农工。就和市行领导研究,先转到东丰镇信用社再调来辽源。当时信合科长艾立军消极拆台,档案放在他桌上几个星期不办,说档案丢了,我追查的紧才找到。一天他告知:"后天上省研究明天要调出社和接受社的盖章,晚了就不行了!"他故意将了一局。在一天里真的把材料弄齐了他也只好办了。
高乐田调到郊区行
经多起找郊区行行长李忠信、副行长王新成联系,靠面子在人员多余的情况下同意高乐田调入。1993年调到工农办事处做信贷员工作。初来时正好高乐信分到房子搬走,他们三口人就和我们在一起过,住在西大屋。大约1995年,我和行长请求给他们安排了住房。这是行里的照顾,那时有很多老职工无住房。我和乐信、高杨帮助修理粉刷很快搬去住。
高杨落户的坡折
长孙高杨从1982年(五岁)一直跟随我们几次迁移都带领他。家人喜欢他,奶奶更是要把他带在身边。在东丰镇领他几次去公安局探询落户事宜,因为吃农社口粮都办不成;变粮后,到辽源福镇派出所多次,他们的态度很生硬,一次次碰壁又一次次去办,又几次去公安局询问,弄材料递申请......。后由乐信找人费了一番周折,终于落上了户口。
 高杨上重点中学
高杨9岁上学。去东丰北门小学是求人到学区外校念书,初上学时由高乐秀接送,我在辽源上班。1986年搬到辽源福镇,由东辽行会计科长宋晓民求人联系到福镇路小学念书。为了选一个好的中学,女婿周铁权求他嫂子给特别办的手续上了辽源市一中,又选一个重点班。后来知道周铁权给花了2千多元,进重点班家里花了5百元,终算如愿以偿了。
四年化校四年忧
高杨初中毕业后没进了统招中专,托市行温保中与化校校长张军联系,自费在化校计算机班念书。中专四年走读,中午带饭,他常把饭带回,早晚饭有时就不吃或吃的很少,天天他奶起早给做饭装饭盒,喜梅死后这些事都交给我了,总是怕他吃不好,放学回来了晚些就往学校打电话。最忧心的还是毕业后的安排,四年里无日放下这个沉重的包袱。
橱门和长条板凳
日早晨带着特做的板凳和工具去给高杨装修屋子。高乐山昨日就来了,框架已经立上了。我拆了两个箱子用此料铺上搁板,又去做小橱门。连续不歇息地干了3天,累得筋疲力竭,技术和体力已不如从前了。结果我做的橱门宽了3毫米,高杨要重做;长条凳子腿掉了,高乐山说:"这凳没用了"甩到一边,我把它钉上拉子继续将就使用。
共度患难遍求医
妻周喜梅40岁后疾病缠身,只好节衣缩食买药医病。攒几个公休日回来带她去看病。曾以自行车带她去一面山等医院就诊,几次去东丰县医院、辽宁省海阳医院……。长年零药不断,家里专设一个药橱放满了药,几乎天天吃药。病越治越多,就自己买了一些医书学习医护知识。下了全部力量,到60岁后病就更多了更重了,许多合并症一拥而上。
希望的转移
过度自强终自误。小时曾受人贬低,自傲求强不甘居人之下,因为家贫失学,为生计当了银行职员,历尽坎坷家计难齐。就把希望转移到子女的成长上。也许是要求太严了,跟他们的感情有些疏远,或许是长年工作在外共同生活时间太少;或许是望子成材心切责难的过多;在把希望转向第三代后,或许又太放松了管束?没有完全达到理想的目标。
为啥活得这样累
苦苦奋斗了多半生,历经磨难何曾想到过自己?一心为了这个家,为了子女几乎豁出了一切。现在已经到了风烛残年,眼看着时光并无多久,可是这辛劳的拚搏换来的又是什么,能得到几丝安慰与理解!自己的身体也一年年地衰弱下来,事无尽头。既如此何不放松一下自己,为什么活得这样累?就是因为太执着了,太求强了倾心家庭忘掉了自己。
虚荣必然扯谎
日在东丰基督教会听说,袁正芬已回云南,给她一个姐夫留了电话(3)。她这个人到处认干亲,可能是她的联络点。她2002,9月,出伪证告状时发觉(或律师指点)败诉已成定居,托人电话告知法庭她弃诉回云南。她对人说因为我不让她上基督教会她才离的婚,又编造不少带有侮蔑性质的谎言。这是虚荣的必然结果。
--──────────────
回忆片断 第六章,自强不息
1951年任民师那咱,村里的一次会议,要求向村民传达,我包本组,小学校长周喜盛(内兄)包片。晚上,开会的人都到齐了,我就按照记录,加上自己的发挥,传达了半个多小时。原来周校长在我讲话时就来了,但是他没让我知道。组长让他补充,他说:"传达的挺全面,也挺生动,没有补充了"。会前我已做了准备,这是我首次宣传讲话。
三清错乱帐
日,由砖场劳动摘掉"右派"帽回东丰一储蓄所任会计。那时帐务错乱,总分帐、内外帐不符,接管半年全部清理后,暴露了二人的贪污行为;又先后调到五道岗、杨木林营业所,各不到一年农贷乱帐查清暴露了一些人的贪污行为。在东丰调动八次,除了业务量大就是清错帐。干了二十年,提薪晋职却与我无缘,家居两地却无人过问。
独占榜首廿春秋
在任何情况下做任何工作,都不满足于过得去,必争过得硬。在营业所工作的二十年中,每次业务考试和业务技术比赛大都名列前茅。这是以超过别人几倍十几倍努力的结果。平素学习抓的很紧,工作自律严业务报表很少有差错,帐务常保持"六无、六相符"。但是那时盛行空头政治,搞业务常受排斥,那些吃政治饭的人百般刁难诋毁,受尽歧视。
敬业守岗数十年
从任会计之日起20余年,每年年末、月末、旬末无一次不在岗工作,即使是患重感冒也支撑着上班,把会计月末结帐和项目电报报出去。在五道岗所任会计时,一次患感冒高烧39℃照常在班。那时求强心重,每次都是力争早报出无差错。这样长期地敬业守岗勤恳工作,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也赢得了一些好心人的赞许,也有人说"他就知道闷头工作"。
火花闪过更昏黑
1969年秋在大阳银税所任税收员时,被县局抽调下基层查税。抽调的人员都是原税务局的老业务骨干,只我一人是半路改行。分了四个组,我带领一个组,一些税务权威都不服气,业务上保守想看笑话。就拚搏苦学认真钻研,汇报后他们大吃一惊,佩服地说:"没想到你真赶上专家了",他们对我变得敬重了。但还是不能重用也有些人更嫉妒了。
笑话没有看成
日任市行会计科副科长,年末决算时原会计科负责人刘凤鸣、检查员朱雄飞向我请假,彼时我情况不熟,财务全是刘一手掌管,有些情况我不了解。决算日需汇总全辖当晚报告省行,明知是出难题想看我的笑话,就给假让他们走了。经和横向地区会计科长联系、参考上年的决算、阅读领会文件。各项报表按时上报,还获得了省行的表扬。
 不休息的除夕之夜
1987年的大年三十晚上,人们都在尽情地玩耍。打扑克、搓麻将的声音伴随人们的欢笑声打破深夜的寂静。此时我正在赶写一篇论文,计划上班时寄出发表。同科赵光显回家把他家钥匙留给我,我就到他家撰写论文。用碳素毛笔起草,那是一篇题为《怎样把中心支行办成经济实体》的论文,3千字的稿子抄清后,已是鞭炮齐鸣到了发纸的时候了。
妒疾狂不作声了
在上级行主持专业工作须具有一定写作能力,这个能力越高越好。就努力写作开始公开发表论文,有些人惊讶又嫉妒,说:"他的论文题目不是浅谈就是探讨,又短小弄不出深度"。几年之间发表的文章级次数量篇幅突飞猛进,多篇获国家、省优秀论文奖。他们又说"是抄的",当论文大量被各级出版社选录出书和业务理论专著时他们不作声了。
攻关新课题
1986年夏季,在市农行会计科时,为了弄通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实借实存纳入帐内核算后,资金运行渠道和规律。一日夜深和当时的主管业务行长朱志坚研究到夜半,凭着三十余年会计工作经验和对当时改革文件的钻研终于弄懂了。后来朱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说:"高科长拿着个大本子,连翻书带记录,我们到底把那个新问题研究明白了!"。
以蔑视嫉妒为动力
1984年调地区行提任会计科长,东丰县银行里有一些人嫉妒如狂,在他们看来再提升也不该超过他们。一次去东丰县行时,遇到当年在和平所整顿时想整我未遂的徐延年,他阴阳怪起地对我说:"你在地区行当了科长顶天了,好好干吧!",这些话在我看来倒也是金石良言,它激励着我拚搏向前。可惜的是在我被提为付行级总稽核时他已经死了。
一夜写出方案办法
大约1985年秋天,到了收粮旺季。市行为了使承包到户的粮款结算,既合政策又不错不乱简便易行,领导让我起草一个办法,明日就研究下发,有人以为这下可把我难住了。第二日早上我就拿出了三千多字的涉及粮库、银行、信用社、大队和农民各个环节的操作办法。业务里手反复挑剔也没找出毛病。计划科长李某以惊讶的目光搔了我一下笑了。
万言讲稿一夜间
那是1984年的春天,市农行在东丰农行开理论讨论会,头天晚上才通知我在大会发言。不少人知道时间太少,即使发言也不会有质量,有人以为这回可有好瞧的了,一些妒嫉者等着看笑话。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第二日早上班前,我交上了万余字的讲演稿!人人惊讶。发言后颇受好评。研究室主任张玉祥总结时说:"高和义一个晚上就写出万言讲稿"。
晋升高级职称
1982年评为助理会计师时有人说"你这就不错了,在乡下的一般干部还能当上助师?"。由于奋力拚搏1987年在市行获会计师职称。继续拚搏刻苦努力,1989年又被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评为高级会计师,达到了现行银行专业技术职位的顶峰。后又获注册审计师职称,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这是用艰辛努力和加倍的成果换取来的也是被激励的结果。
中医函大文凭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经几年函授学习,1992年于山东齐鲁中医函授大学结业。由于当年业余自学了中医诊断、病理、药物学等书,此番函授没有花费太多精力就取得了大专文凭。可凭此文凭申请业医执照,这是在岗时为退休后从业所作的准备。如今已不似当年,各种技术人才有的是,他们都面临就业之难。这门学问可作为知识积累,业医已不可能。
徐德学溺水身亡
日省行会计处赵国魁处长和赵传友2人来辽源市行组织讨论省行委托我起草的《会计达标升级方案》,计划去建安所座谈后全省推广。在建安所讨论后去八一水库游玩,东辽县行会计科长徐得学下水库游泳溺水身亡。当时在场的有东丰的刘喜文、东辽的李忠信(东辽行长)等十多人。事后因为我是领队作了检查,李忠信扣发一年奖金。
梦想成为现实
日加入了共产党,一年后转正。在整个的青壮年时代,一心扑在工作事业上。不断的极左运动,那时基层单位的党员有的并不努力工作,而是靠党票起家靠政治运动吃饭。那时曾幻想:世事沧桑将来也许肩重任职务,说不定也做一把党员!若是反右那咱我是党员也许不能被打成右派。这在过去是不堪设想的,现在却以实践正了名份。
赴京参加高级讲习班
1988,8月,应约参加《中国经济改革热点问题》首届高级讲习班。食宿在中央党校,后又迁至北京市党校。在这个班上,听到了许多中央高级领导、著名专家学者高深的学术报告,课后又与他们作了学术交谈,收获很大。《金融时报》社又组织我们集体参观了中南海中央领导居住、工作的地方。游长城、观毛主席记念堂等,乘机往返开阔了眼界。
南宁桂林之行
大约1990夏季,省行信息会计两处派员去广西省行考察引进专业电脑软件,省行指名让我参加。一共走了十天,由长春乘机到桂林;又乘火车到南宁,在广西分行住了三日,完成考研任务后又飞回北京;从北京飞回长春。回来下机时黑天降雨,我自去招待所衣服全淋湿了,鼾睡一夜次日返回辽源。这次游了漓江、阳朔和广西伊岭水洞,略感疲劳。
两次特调去延边
由于晋高级职称,又在专业上屡创业绩,报刊上发表大量专业论文,声望日高。省行于两年两次分别由公安处、会计处指名抽调与处长组成工作组,去吉林、延边地区农行系统作专项检查和调查,攻克了不少难关。因早有知名度,很受被检单位的欢迎和支持,并主笔为省行写了两个调查报告。我起草延边的调查报告,领导看了很满意。
轰动全省的一篇论文
约1995,4月,
把论文《强化管理加大力度提高农行收息水平》除寄刊物外,又寄给省农行行长马桂林。不意得到特别重视,在省行机关会上他亲自宣读,给予极高平价,还批评了省行一些处科级干部不动脑筋不开拓进取。之后这篇文章于同年6期《吉林农村金融》发表。同时省行又以内刊《工作指导》全文转发市、地、州各级行处并加按语荐阅。
总行课题完成以后
1995,6月省行农村金融研究所,抽调我去研究总行分给吉林省的研究课题《关于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问题》。王一先所长、傅荣欣(从吉林区行抽来,今任刊物编辑)我们三人组成课题组。一个月后脱稿上报,并发表于《吉林农村金融》。课研结束后,同研究所全体人员去双阳吊水壶游井下溶洞。回途又游赏静月潭,玩了一整天,尽兴而归。
放弃出国考察机会
由于本人在省行和各地区的声望越来越高,得到了省行领导的重视。1995年,马桂林行长亲自提名让我和省行几位处长组成专家组,去泰国、马来西亚、新家坡等国家作专项业务考察。因为捎信的人孙文艺没有及时告知我(不知什么原因),办手续的时间太短促,又因为周喜梅有病等原故,所以就放弃了这个机会。省行有一些老同志都为我惋惜。
应聘省行高师推委成员
从1991年起,就被省农行行长提名下文,任本系统全省各类高级技术职称推荐委员会成员。共14名多由省行各处有高级职称的处长组成,基层地区行只有三人(松原地区行花长春、吉林范忠玉行长,后不久他们都调入省行,花任处长,范任行长)。年在省行参加了两届高、初级职称申报人员的审查推荐工作。1995年因事请假未去参加。
胡维民不会想到
1994年参加省评荐高级职称时,接到个纸条上写道:"高总:这次评高师我已报名,请您多多关照。评审期间不便打扰故写此信,深谢。胡羽94,11,2日"(他是省行人事处长)1958
年其父胡维民在东丰银行当行长就是他抓我当右派,我苦苦哀求,他却强行逼供定罪,那时胡羽还小。我还是据其水平给他划了一票。我以德报怨胡维民是想象不到的。
成果转让受益人
90年代的十来年中,学术成果很多,除了由报刊发表外,还转让给他人多篇。他们用我的论文报评技术职称,都如愿以偿。如:省行会计处赵国奎处长、陈小燕,四平中企处张国成处长都评上了高级会计师。吴万凤、孙艳华、田玉杰、赵云霞、刘长和等评上了会计师。他们工资连升几级。张国成急用,就电传论文,并提示答辩要点,专家顺利通过。
千员大会贬与褒
日在东丰影院,开全县职工大会批斗逼供右派,那些被发动的群众,全是一副愤怒的眼光,被指名上台批判,他们回避事实武断粗暴凶态逼人。1988,8月在北京出席理论研讨会和1993,7月在省金融会计学会的千员大会上,宣读论文后得到了纷纷赞美与奖励。还因为工作忙,放弃了农总行在哈尔滨举行的学术年会。由贬到褒令人感慨不已。
在大学的日子
2003,2月起在辽源市老干部大学文史班学习。仍然坚持奋发求强的精神,积极为校刊《晚霞情》写稿,诗词等经常被选登。这个大学不提问不考试,听课来去自由。既然参加学习,就要认真努力,有所得。迎新年班级演出大合唱,我宣读开头语,并创编了《赞辽源》快板书,由10人演出;为文艺班编写《赞老干部大学》(表演唱)6人演出。
反复改写《攒辽源》
学校为了投稿和"5.1"演出,《赞辽源》(快板)反复修改10多次。改来改去有些地方又还原了。是校长让新来的吴学忠老师帮助我修改,又想面面俱到,就胡乱改起来。打印纸用了40多篇,色带一条,也花费不少精力,一直坚持到定稿。又帮助文艺班写《山东柳琴》,又编写了《都来关心下一代》(山东柳琴)一连忙了20多天才交卷。
书刊收藏几时终
这许多年出版的书、收编本人文章的书和发表文章作品的报刊,自己都经心地保管着。书籍30多本,报刊200百余份,这些文章作品的字里行间都凝结着我的心血,是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结晶,因此总觉得它是付出劳苦的见证。保管着,收藏着!也不知能收藏到几时?自己不在了,这些东西也就没用了。而图书馆、报刊的那部分将永恒于世。
剧本获市级一等奖
给辽源市老干部大学编写的《赞辽源》快板,在全市会演中获得一等奖,发了奖杯和奖品。学校领导在年终班会上把我写的6份表演材料都作了公布,提名表扬。这一年来在学校的知名度提高了,威信也相应提高。再过一个来月,就是古稀之年了,由于常写作,写材料仍然轻而易举,这都是得意于勤奋努力。学习动脑确实可以延缓脑力的衰老。
应聘"材料编写员"
在东吉街道关工委总结2004年工作时,大会提名表扬我为关心下一代编写的许多表演材料。其中《都来关心下一代》表演后,省里的人还要去了文字材料。今天()正式聘任为"材料编写员"(聘书,)退休后义务为街道做些工作,倒也感到充实些,总比成天打麻将、睡大觉、溜大街、逛商店有意义,这是谓老有所为。
隐患三年后
袁正芬已经走三年了。她散布的侮辱性的谣言,不时还起作用。近来张去妹妹家串门回来晚了,自觉不得劲,却借故蛮横,骂我"吝啬,坏名声"。原来是有人告诉她,袁告状时散布的诽谤言语,全部都是捏造,可是也会被用来攻击侮辱人格。小人之道可以信口中伤,也可以用编造事实去"作证",都是无义的下流人所为,完全应该不理它。
执着追求攀独秀
参加工作时,因为文化浅,在学校念书不到半年。写作几乎一窍不通,跟人家比自己写作上却是弱项,也遭到同事的小瞧。是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使我废寝忘食地学习文化,并持之以恒。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在文学写作上有了提高,也发表了大量文稿,出了自己的书籍,当年的同事被我远远地抛在后面。如今算来,这个赌注几乎用尽了毕生精力。&&&&&&&&&&&&&&&&&&&&
------------------------------------
回忆片段 第七章,步履沧桑
父辈的土地之争
1950年父亲跟叔父分家后,有的土地边界划分得不明确,叔父故意讹赖,他把前山顶上属于我们的小南北垄种上,父亲无可忍给刨了;房西的樱桃树,前山的杏条、李树……,沾边就赖。所以经常打仗争吵。住的对面屋,大人孩子不说话,象仇敌似的。他们经常向邻居恶意诋毁我们,而我们却不象他们那样做,因此他们嫉妒心得到满足洋洋自得。
手针缝的棉袍
那件棉袍是1952年结婚时做的。是母亲在穷困的日子里挨冷受冻也没舍得用的一块家机布,这块布是兰靛染的青色,可谓传家之宝。因家穷姐姐只好给我做了娶装。手针缝的便服式絮的旧棉花,不能跟当时流行的大氅(大衣)相比,倒也挺暖和。那时我教冬学,常穿它去村政府开会。是我当时最满意的一件衣服。如今换代的是羽绒服今昔难以相比。
淘汰的编织艺术
幼年自务编织,条编、糜编、草编样样都会。有的如:蓑衣、草鞋、笊篱、酱帽、草帽、穴子等已被淘汰;炕席、挑筐、囤子、土篮子也不多见,都被现代的新产品取代了。那时邻里常求我编筐编炕席等,无论何人只要求到就满口应承。后下乡劳动时,曾为生产队编商品席,每日编俏边丈席一领,都赞美效率快质量好,也挺畅销,特别受人欢迎。
算盘钢笔换电脑
银行会计40年来,大部分时间是手工操作。那些成千上万的帐户,查找极不方便。为提高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曾为之想了不少办法。本人著有《银行帐号概论》、《怎样提高银行基层所的会计核算工作》等学术论文。九十年代后期,大城市应用电脑并陆续推广到基层,几年之间实现了电算化。工作效率、质量成倍提高,也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积下钥匙百把
四十多年的工作,也不知用坏了多少把锁头,光是不完全保管的旧钥匙就攒了一百多把,用铁丝穿成长长的一串。每一个钥匙都经我无数次地开锁,直到锁头坏了再买新的,就把旧的钥匙保管起来。每次翻箱看见那串大大小小铁的、铜的和铝的钥匙,就想起在岗的那一段不平常的年月,那些起早贪晚背井离乡的情景,一段段往事就又浮现在眼前。
 称谓的变迁
参加工作那咱人们称为"同志",不论男女老少士农工商领导和被领导都这样称呼。见面礼节就是握手,久而久之也感到习惯了,对于兄妹哥姐的称呼觉得别扭,特别是小姐太太之类的称呼,还有的被批判为"资产阶级腔调";称兄道弟盘问同姓家谱被警告"宗族主义"。40年之后的今天,太太、小姐、先生之称很普遍,而"同志"的称呼却少了。
步行与汽车
当年在东丰储蓄所上班时,距家30华里,回家往返全靠步行,每每累得精疲力竭。偶尔看见骑自行车的非常羡慕。当时不敢想自己能有一台自行车。那年春节廿九放假时日已偏西,给父亲买了酒等年货,急于回家雇了一辆马车,走到南屯基长岗雪路难行,老板说"就到这你省几个吧!"。我步行到家已是掌灯之后。现在汽车往返不绝,昔莫能比。
雨布换成雨衣
当年为保证按时到岗,回家总是带着一块塑料雨布,在路上或从家返回下雨时披用。营业所会计出纳双人管库,一人迟到就开不了业,天大的事也不能耽误。后弄到一件绿色胶皮雨衣如获至宝。有多少次冒着倾盆大雨,光着脚顶着雷鸣电闪从家里起身。喜梅知道我公事在身也不挽留,只是领着孩子默默地望着我的身影,直到消失在急风暴雨之中。
 "四大虎"今昔
听家乡来人说,原屯文革前后的"四大虎"早已不似当年那么风光了。对人斗争的狠毒变成了懊悔,因为说瞎话害人太苦自感内疚。有的搬走了(张德才);有的病死了(常兆丰、袁海文);有的早已失去当年威风(柳万贵)无人理睬。他们的共同之点就是说假话敢下手不计后果,是搞整人运动得心应手的棍子。因此,才获得了"大虎"的美称。
  举国狂欢之夜
日晚10点22分,投票通过中国申办2008年29
届奥运会成功。电视现场直播,当奥运会主席洒马兰奇宣布北京选中时,全国立刻沸腾欢呼起来。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这标志着被世界的认可。中国的人民是爱国的有志气的,国格荣辱之心相通。在文革前后,在人民内部搞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人为地抵消民族的力量,可惜,那些蹉跎岁月。
电棒的引力
1953年夏季,因长年在东丰县城工作,十分想念家。星期天公休因为距家30多里当天返不回来,所以也不能回家。后来就起个大早回家晚上赶回来,但是路远人稀凌晨两点钟天很黑,一人走在路上害怕,就买了一个电棒(手电筒)在路上打开壮胆。那时用手电的人很少,有人惊叹地说:"这电棒真是个好东西!"。那时带个手电感到很荣耀。
毛衣暖身心
1950年初春的一天晚上,邻里的人结夥去村政府听广播。说是村里安了广播,好奇地夜行5里奔到村政府。村干部都走了,我们围着喇叭看了又看就是没动静,到了晚9点钟还是没声音。这时降小雨刮起冷风,因衣服穿的少冻得发抖。内兄周喜盛(学校老师)把他的毛衣借给我穿上,这是我第一次穿毛衣,真暖和。广播没听到,只好贪黑赶回家。
徒步深夜看歌剧
1952年夏季的一天晚上,家乡永兴村政府演剧。农活劳累一天虽然很乏,也贪黑步行五里去看剧。那时农村没有电,连广播都没有,电视就更没有了。是平安小学剧团来演的歌剧《小女婿》,表演得挺好,深受感染。回到家里也没睡着觉。那些唱词美,剧情更是感人。过不几天我就买了《小女婿》剧本,很多人借去看,很多人哼着唱词风行一时。
电脑取代了纸笔
没有想到,竟然和稿纸有了不解之缘。没有在学堂读过几天书却硬是著文立说,几乎不可思议。其实一切都是逼出来的。你为了谋生就要工作;为了做好工作就要写东西;为了不被人家贬低橇行,就要拿出过硬的成果,于是就逼出了水平。如今虽然下岗,而长期拚搏写作养成的习惯尚在,还在搬弄文笔,可是钢笔和那一叠叠稿纸已经被电脑取代了。
犹然谈虎色变
在无度搞极左的年月里,"阶级斗争"是一个万能的压力。不管你有意还是无意地出现了一点失误,只要把它拉到阶级斗争的高度,你就会被压得透不过气来。因为那是置人死地的镣铐。那时没有一个敢降温的,否则就会落个替敌人辩护丧失立场的罪名,弄不好打了自己饭碗不算,还会株连无故的亲友子孙。如今不少人唠起这些事犹然谈虎色变。
 阳光瑞雪映年画
如今那儿已是丰茂城北门西厢房二层楼门市房了。大约1954年我过春节后回东丰上班,那日上午阳光淡淡瑞雪飘飘,古老的商店里挂满了年画。从店前漫步而过,年画依然彩色绚丽夺目:《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映日生晖。那稀疏的雪花不断地飘撒在商店高而厚的木头门槛上、游人的身上和飘打在年画上。一刹之景却永留在记忆之中。
远远超过设想
60年代有材料介绍计算机,说是世界已进入计算机年代,将会带来一场技术革命。那时的思维局限在狭小的知识范围之内,以为计算机只不过是计算工具,比计算尺能先进些罢了。没有想到如今它代替了人的智能和技艺,它的能力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应用到各个行业和部门,神话般地解决了各种难题。它以飞跃的速度发展,其能力实在不可估量。
 贫农总是贫农
前些日子在东丰与一晚辈亲属周发贵相会,他是村政府会计。谈到农村的变化,他说现在农民不像过去那么挨累了,用药杀草,一次施化肥,灭茬子、脱粒全用机器。地少人多多数生活比以前好了。他说有的懒汉子还是很穷。有人说"有的贫农到什么时候都是贫农"。农民应以劳动致富,打土豪分田地不能一劳永逸。更不能靠吃政治运动饭活着。
 别了决算通宵夜
今天是年末,是会计年度决算日。在岗任会计时到了今天就要忙个通宵达旦。那些报表的填报、帐簿的结转、财产的盘点等等,都要在一夜间全部出结果,若是帐簿出了错就会影响决算进度甚至影响全辖汇总。整个12月份都要为决算作准备,是绝对不能出错的,在基层所、县行和中心支行年年如此。如今退岗告别了决算通宵夜感到无责一身轻。
走过被动的年代
翻了一下个人的史料,回想起来,觉得在岗期间多是被动,绝大多数时间是工作、集体学习和搞政治运动。一个时期连节假日、星期日也被占用,没有照顾家庭的空间。那时强调革命(工作、搞运动)是第一位的,凡是个人家庭的事都是"小事"。如今不同了,在法治社会里比人治社会公正多了,又有了双休日,比以前宽松多了,也自由主动多了。
 含冤者的命运
1957年前后基层抓的那些"右派"有幸全部平反。然而20余年的含冤屈辱,有的在文革中自尽,有的患病离世。在东丰我们40多名监改的右派中仅我所知,贺桂春自杀、王选录自杀、唐振林自杀、戴福山自杀;佟希武、邓廷惠病死。听说翟顺昌在横道河小学当校长,徐宝双在东丰职高任校长,单吉昌当大夫,我算是幸运者。多数已经退休了。
 农非差异的消失
七十年代前后由于城镇户口与吃农村留粮,把人限定在固定的范围内。家属是农业人口的,工作调动无法随迁,只有遥居两地,我三十年分离苦衷本原于此;孩子不能随父落户,只能随母吃农社口粮。那时招工用人都从非农业人口中录用。因此农村人只能世代务农。为了子女前程费尽苦心多年努力,终于变了口粮。如今这些人为的差别逐步消失。
代代就业是难题
不知是本人无能还是后人无能,下代人就业这么难。五十年代脱离农业进城工作后,吃尽了与家人两地生活之苦;七十年代子女因吃农村粮就业难,连做小工都难,费尽周折反复经过几年努力,好歹把全家变为供应粮,有的就业有的可以做零工了;第三代人又在待业!无业的压力及它带来的苦恼一直在折磨着,看来将永无休止之日。人口太多了。
 最大的憾事
最大的憾事是高杨一直没有工作。已经成家,两口人都没有班可上,如此增加了难以消除的烦恼。计算机培训收入不佳停了业,去个体户打工任电脑教学,不到五个月单位黄了,又去学家电维修......。哪里是他的生活出路?何日能自立,这是一块沉重的心病,尽管他不靠近也不联系。在当前形势下自知无能为力默默遗憾,可惜赶上了这样的时代。
 高杨迁入新居
经过了一番周折,帮助高杨在辽源市滨河花园小区买了一处住宅,5楼711房间,34平米,共花4万多元,正在装修待装修完成后迁入。高庆也快要临产了,终于他们自己有了住房。今后只要能再创一些收入,再有门市房租收入,也可以维持一般的生活水平。他奶周喜梅从他6岁领来来朝夕与共,同度甘苦至今。至此,我略有如释重负之感。)
 必须克服的弊端
诚恳不等于冷淡;热情并不是虚伪。不但对外人要热情活跃增进感情,家庭人员之间也不可呆板冷落。语言温柔人家会感到温暖;经常联系才能关系密切。有困难应尽力相帮,不说空话动真格的。尤其切记乱传瞎话破坏家庭和睦。要讲良心讲谦让,善于谅解人善于主动化解矛盾,切不可动辄翻脸决裂。有这些弊端的改掉了对家里外头就会左右逢源。
两种相反的做人观
为什么越是给予越是不满足?越是从关照体谅出发越是感情淡薄,甚至积怨成仇?一些身世卑微的人,在她过上中等生活之后,却越发不满足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令人费解。忽然猛悟,原来是两种截然不同做人的道德观念的反映。传统的道德讲义气感情讲奉献给予;而当代愚氓的观念是想外快发横财,无尽的贪婪与索取两者之间水火难容。
昔日春光唤不回
亿想年青时期,苦苦奔波一心为了家人孩子,由于生活上的依赖关系彼此并不计较谁的对错,事情过去也就忘了,还是一心一意地关照孩子;孩子也依赖父母。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自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当年的那个家也解体了。此时再也不存在彼此照顾和依赖了,在相互间的这种关系就发生了变化,昔日的那种谅解依存关系再也无法唤回了。
不同的诞辰之举
邻里的老龄人寿诞之日,有的子女们欢聚一堂,同为老人贺寿:有的给买生日蛋糕,有的争着交办伙食费,有的给老人送上礼品,围前围后的那股亲热劲儿,着实感人。其实人到了老年需要反哺的时候,也是到了没有用的时候,曾为之奋斗多半辈子的子女献出一点爱心,对于老人便是莫大的满足。然而,习俗各异,有的寿诞之日是难能相同的。)
可怜天下爷奶心
一晃不少下岗的同事,都当上了爷爷奶奶。他们把后代人视为珍宝终日不离怀抱,看那种乐在脸上喜在心里的样子,实在感人。有的儿子对他冷若冰霜,可是他却对儿子的儿子象一团火。可能因他的儿子士农工商已经定位,而孙子的前途无量,很可能是一个光宗耀祖的显赫人物!于是他们真的相信会比自己强百倍。成为他们爱的源泉,心的寄托。
 如今工作更难了
2002,4月农行的工资改为按职务垃开档次距离,高低相差三倍多,以此作为基础工资。全员每人核定储蓄存款任务,按任务完成比例扣减或增加基础工资,取消了各种补贴。职称、工龄、学历只作为聘任的参考。存款任务难完成就出现了"买存款"的怪现象,就是给存款人回扣以吸引存款,回扣是由职工个人承担的。如今职工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无保障的打工者
不管什么学校毕业,也不管有多大本领,&
给资本所有者打工(扛活)是有今天没有明天的,干一天是一天。因为解雇的原因很多:东家亏本、关系搞不好、人家另用亲信、不合东家的口味等等都要被解雇,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终日提心掉胆。在这种不同的地位中,跟谁去谈人格、尊严和公正?老板告知"你被解雇了",不需任何理由你就得走。
肝肠寸断的消息
高杨去外地打工快到两年没回来了,一家人分为三处。因为很久不见高庆了,就打电话询问她的大姐。她说高庆去找高杨,见高杨有女人了,高庆在那服毒抢救过来后,回来时高杨也没送。现在她去广州打工。前些时候高杨有病,也不知是否好了,电话也要不通。一个很好的家庭都是因为没有工作,造成这样的惨果,出头何日?真令人肝肠寸断!
代沟喻之失当
大概"代沟"是指隔代人之间思想观念的差异。这是近年来很时髦的一个新生词汇。其实,由于各自所处的社会背景的不同,经历的差异,领略事物的方法有时可能不同。但是,并非就是隔代的鸿沟,每代人各有千秋,取长补短互戒互补均为有益。如果把不同的见解不辨是非,一概简单喻为"代沟"必将导致各不相通、自以为是甚至对立与分裂。
&救世主的脸谱
文革前后,一些握有实权的人物超然不可一世,满嘴马列原则去无限上纲陷害那些忠于实际的群众。一晃四十几年过去了,还活在人世的竟是这般模样:他们那种救世主的脸谱丢得一干二净,削尖了脑袋往钱眼里钻,贪心冒了尖。他们见了街上那些乞讨者绕道避开。昔日代表无产者,今天代表谁呢?原来他们却是一些政治投机商兼无耻的表演家。
心高遮身世
亲家周庆连说,东丰镇医院退休大夫单吉昌说他不认识我了,他是我们1958年被监督劳动的右派,都早已纠正了。其实,那批错划的右派都是在"大鸣大放"中讲了实话,因此而受改造并不含蠢但是当时以假为真强行逼供定性,又集中劳改令人难堪。老百姓说是放大了。这段历史是无法抹掉的。所以不必隐瞒回避,对自己的形象为人无任何影响。
老年人的新问题
老年人越来越多,老年人也越来越难了。特别是丧妻过早的退休老年人更难。身体尚好又不能去子女家坐着吃闲饭让人侍候,又不会做饭和勤杂等活,定会弄得都不方便。再婚吧,真心过日子的女人很少,多是奔财产来的,骗子常常得逞受不到舆论谴责和法律的制约,于是出现了专门以结婚离婚行骗发横财的女人,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
仓房被强行拆除
辽源住宅楼后的仓房,今天各用户在往外倒腾东西,龙山区法院贴出通告:日前个户必须迁出,到期强行拆除。用这个地方盖商场,但是距离不够国家规定的标准,一直拖到今天。这个仓房是赵士金生前当行长时盖的,两层48个单间,供个户使用。现在几经交涉无效,如今市政府和开发商通过法院强行拆除,土地使用权也被收回去了。
给留点栖息余地
说是现在城市里的老人丧偶后,都把楼房让给子女住自己租平房跟后老伴住。这样子女也太狠心了,为了财产降低老人的居住条件,于心何忍!能够独立生活的子女,为什么不应该让老人把这一段并不太长的日子舒心地过完?给他留点栖息的余地。后老伴,如果对家里有贡献,出了很多力就不应该得到一些报酬吗?那样做不太公平也不合乎情理。
不信春光唤不回
人间真的再也没有高风格、高姿态、真情、忠诚、奉献了?到了商品经济时代,一切都是钱,难道除了钱之外什么都没有了。那就只有法律了,只要合法,不管采取任何手段,猎取到利益就是能奈。如果真的如此,实在太可怕了--那就从人又进化到猿了!人性完全被兽性所代替,这个世界会成什么样子不堪设想。如今道德的约束实在苍白无力。
当被告的前后
处不相投夫妻反目成仇。和袁正芬相处的日子里,充满了担忧为难之感。担忧的是她没有长久过日子的意思;为难的是给予她再多也没有知足之感,整日忧心忡忡。在她要分割财产告上法庭的前前后后,确实给我造成了一场从未经历过的灾难和震动,3个多月的熬煎日子终生难忘。她雇律师、出假证据、否认事实结果都是徒劳,却留下一堆遗怨。
答案莫衷一是
遇到了袁正芬这样的骗子手,深受其害。财物的损失并不是主要的,而在她的搅闹之下蹉跎的岁月是无法找回的。这4年半的时光对我来说是何等的宝贵!如今她出走了,却给我留下了一大堆难题,怎么也找不出答案。是年龄差大?超过我们年龄差的二婚很多都一直过得很好。年高多病的老太婆或许她不能走,那又会给家庭带来更多更大的烦恼。
 赢了一次想下次
袁正芬这次打官司,自以为肯定能赢。据她讲跟第二个男人离婚前她去东丰法院告状,得到支持,顺利判离还把男方批评一顿。尝到甜头。这次她又去东丰起诉人家不受理只好回辽源告状。花一千元雇律师,又花二百元诉讼费,住了三个月旅店。满以为能如愿以偿得到数万元外快。找史学秋出伪证、否事实、造谣撒谎。结果赔了本丢了面子溜了。
留下的悔憾
怀着沉重的心情,迈着沉重的步子,孤独沉默地找到了福镇基督教会。她们热情地介绍了我所找的人,三年前就搬去渭津,已成家,有时也来教会。我没有给她留下电话号,因为那是五年前的相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两厢心愿,袁从中搅合这一把,造成了今天的遗憾,那是做了错误的选择。一切都已经成了尾声。留下的竟是无限憾悔与苦恼。
梦想的力量
什么是人生的真谛?人生的真谛就是在一个又一个,一个接着一个的梦想的支撑下前进的。一个梦想破灭了,自然而然地又会升起一个新的梦想。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是在为梦想苦苦地挣扎。有的人奋斗了一生,梦想总是如影随形,可望而不可及;有的得而复失;有的已经到达梦想的境地,又被新的梦想所替代。梦想怂恿着人们去拚搏。
可叹的亲仇之变
去龙山法院送有关单据复印件。吴国生审判员向我说了此案结论,袁是伤财又徒劳以败诉告终。虽如此亦有悲叹之感,凭我对她那么真心又那么关照,解散犹可她不该贪心不足告上法庭。今日法庭内外人很多,有的在议论、筹划应付开庭对质。多数都是原来的亲人、朋友,由于种种原因变成了互不相让的仇人,不惜出伪证把对方置于死地而后快。
剪相毁影之憾
亲仇的演变是一段经历,也是历史事实,大可不必去修改历史。孙玉芹曾从跟前夫去外地旅游的合影中剪除前夫的照相,只留下她自己和当前的好友;袁正芬也从合影中剪除了前夫,把自己的留影嵌在影集中。此事颇引人深思,当初是那样甜蜜,如今时过境迁家庭解体了就反恩成仇。但是那段历史,毕竟是客观事实,毁影也不能抹掉那段经历。
为自身考虑的少
这多半生,吃尽了贫穷颠簸与背井离乡之苦,以及政治错案的二十多年的沉重压力,由于忘我地拚搏才有了一个较好的结局,子女基本能够自立了,自己也老了。这大半生没有过上几天好日子,与前后代人比,感到自己的收入并不少,可是一直省吃俭用真是亏待了自己,丧偶之后所遇到的挫折更多,原因就是没有为个人的切身享受作适当的考虑。
从非典忆霍乱
现在包括中国在内有二十几个国家流行"非典型性肺炎",传播快死亡率高,尚无有效疗法。几日来辽源市各药店的消毒剂、口罩销售一空,学生放假,集体活动停止。不少地方出现此病:干咳、发烧、服消炎退热药无效直到死亡。1946年"快当行"(霍乱)流行那咱人死无数,很多全家死亡。人们带上白色的口罩,还有的用中药试图解毒。
最憾路过此地时
偎依在山壁的两层小楼,那通向二层的铁板楼梯,和那铁栏栅依然如旧,只是它已由龙山法庭改为婚姻登记处。每当出东门路过此地或山上跨路桥时,就会看到它,于是往事立刻涌上心头。袁正芬丧尽良心月曾在那里告状企图敛财。迄今快到一年了,在心中刻上的伤痕,恐怕永远也平复不了。如今的人为什么那样见利忘义自私到了极点。
 难消除的余悸
如今跟过去抓辫子打棒子的时代比,真有天壤之别。然而所历的暴虐、屈辱和精神折磨,仍是风声鹤唳余悸难消。近来常在梦中出现冤狱可怕的场景,那些冷酷奸诈的狞笑,得意的生杀权柄,凶狠程度善良人是想象不到的。美好的梦使人欢乐;凶残的噩梦让人心惊胆寒,已经到了归田的晚年,可叹那些意外的经历,还在残留在心头不时化作残梦。
年终会餐的冷暖
农行多年来在年终全体人员,在决算数字基本出来之后,在晚上搞一次会餐。市农行也一样,一直坚持到现在。前些年,离退休干部要搞一个座谈会,领导参加寒暄,在餐桌上领导热情劝酒,还办些福利。使人感受到工作过的单位的热乎,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员的变化,或因为体制的改革,这些活动都冷落了,降格了,会餐也由暖转冷。
 回顾我的寿诞之日
多半生没有"过生日"的举动,大约退休前后我过生日,有的子女来了,有的因事来不了,因为我的生日是腊月廿九日,正赶上过大年,人是不能齐全的。所以总想取缔,因为前几年傅家姐姐、姐夫有时来,因之年年自己操办,成了不情愿而又不能不办的招待宴。生日的祝贺,无非是家庭成员亲友聚到一起,共同寒暄一番,带来一些欢乐和安慰。
弥陀寺的祁佛人
差不多隔几天就去龙山弥陀寺散步。时常见到一些人去拜佛,多数是老太太,年轻人不多;从穿著看哪个行业的都有,偶尔见到一些着装的人,乘轿车陪同长官进庙拜佛。这些人相信神佛能赐给他如愿以尝,但不知其心理是什么,消灾还是升官发财?假如罪犯企图逃脱法网,贪官还想往上爬,小偷作案祈求保护,诸如这些祈愿神佛能够答应他吗?
 旧"珠光彩电"出售了
一直看了十余年的20英寸常州产的珠光彩电,已经老化图象不清了。是在福镇住时,卖了金凤黑白电视,让乐信在商店买的。后来买了北京遥控彩电,它就退役了。高杨曾拿去用些日子,因为搬家又拿回来了。这个电视曾经消耗了多年的时光,伴随着它也带来一些欢乐。当初买来时,还配了视保屏,买了上海紫色电视罩。到了今天80元钱出卖了。
 在压抑中挣扎而过
纵览已经走过的多半生,到底是怎么过来的?不禁倍觉寒酸。一言以蔽之,多半是在压抑中挣扎而过的。少年时代的初期,母亲时常闹病,幼小的心灵中埋下忧愁的种子,后期母亲病故;青年时期家贫度日艰难,饱受生活的熬煎;到了后期一直与家庭两地生活。最不幸的是被抓了"右派",身负20多年错案,受尽凌辱。压抑从来没有离开过。
饱历沧桑的牙具
始终珍藏着的,伴随我历经坎坷之路的那一套陈旧牙具,它是我苦难经历的唯一见证。那个小号的白地红花的塘瓷牙缸,在碰压的几处掉漆的上面,长满了褐色的锈;那个耙式剃须刀架也是腐痕斑斑,破旧的刀架盒中的方镜已经多处破痕;还有一个深黄色香皂盒裂痕多处,连同一个布牙具袋跟随我度过了30余年流离生涯,每看到它就热泪盈眶。
其实是在遛他妈
步行街上,幼儿开着电动车跑,妈妈紧跟在后边,生怕撞了人,不停地指点。这已是屡见不鲜的了。且不言劳累就是开销也不少,她们宁肯自己不花也要让"宝贝"尽情享受。也许这就是"智力开发"将来能成为汽车家。孩子泡在甜水里,一切都能满足,追求向往也就没有了,享受就是他的一切。跟"宝贝"车跑的大有人在,实际是在遛他妈!
难以跳出的怪圈
讲起来谁都懂,要教育孩子节俭、耐劳、吃苦,培养其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要事事满足他,让他有向往有追求。如过分腻爱,超现实地尽其享受,必然好逸恶劳,上学也不会有勤学精神,丧失进取成为废材。孩子智力的流露,是成长的必然,切不可把正常的开化,看成是"天才"而寄予过度的厚望,于是就更加"关爱"了。谁都跳不出这个"怪圈"。
境迁还逞旧风流
一些退岗的人,过去有的也曾辉煌一时,但是那毕竟是过去。现在已经是普通的百姓,就应该放下架子溶入群众。可是有的人还是旧习不改,人前背后自负自敖,显耀自己,往往摆出作报告的丑态。他知识才华都在人之下,沉醉于早已逝去的权势之中不能自拔,实在可卑可笑!尤其过去当过"官太太"的女人,留恋过去还总是摆出一幅臭架子。
刊物的新变化
好久没有给刊物写稿了,今天想寄出几篇论文,可是它们的邮编和通信地址,这十几年来变化很大。到有关行找到今天的刊物,真是令人惊叹不止,非但地址多数变化,质量也有了特大的提高,全是洁白的带光纸,彩图新颖清晰,简直跟相纸一样!这是了不起的变化,令人感叹不已。自己当年发表了那么多文章,却没有见到这样好的刊物质量啊!
有耕耘就有收获
寄出的论文《吉林金融研究》2005,第3期发表了。这是发表的第208
篇论文,正好是70
周岁的起始,看来倒有些意义了,这也是承续着以往的爱好,虽然已经退岗十年了,写作从未间断,在下岗后的这一段时间里,还发表了一些广受社会重视的论文,被一些出版社收编出书,有的获了特等、一等奖。后几年转向诗词和文学的创作也有一些收获。
坎坷悲凉常入梦
坎坷苦难悲凉的当年,已经过去了。那些整人的魔鬼也都在安定团结的政策下,失去了用武之地,有的带着沮丧遗憾羞红着脸走向了另一个世界。可是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感受到那些无辜挨整的人,心灵上的创伤是那样地难以康复!在午夜的梦中,常常又被莫名其妙的迫害惊醒,掐着一把冷汗,心还在猛跳……。能够健在于今日全是苍天造化。
童颜白发转瞬间
人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从儿时的苦学到18岁考入银行;从被抓右派到错案纠正;从南北调遣背井离乡到退休定居,不觉一晃而过,已经到了古稀之年。所历的一切仿佛就在眼前,可是已经跨越时空六十多年了。在漫长的路上,履经千辛万苦,有多少荣辱得失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更有儿时的苦难,这所有的一切仿佛转瞬之间。
 穷家养贵族孩子
祖孙互移其位,这是因为过分寄厚望于孩子的今人通病。很少有教育孩子艰苦朴素节俭的教育。而是拼命提高孩子的消费,以为这样就能使孩子出人头地。一家三五口人,孩子就是小皇帝,或是祖宗;而真正的祖宗却排到了孙子辈!甚至让孩子败家挥霍破坏家具,还是心花怒放:他们总是以为"不能亏了孩子",可是却在做人的教育上亏了孩子。
当年共事人
今早去龙首山,遇当年在东丰第一储蓄所的同志孙素珍,原来1956年的那些老同志,不少都离开了人世。陈景山、楚世昱在四平病故,还有原县行的苏文才也病死多年。张跃华再北京某厂当采购员,可能早已退休。在那工作的一段日子,经历着不断的政治运动,人人防范自卫。孙、陈、楚这些同志,都很实在。一晃有的已经不在了,有的老了!
中心医院遭火灾
辽源市中心医院日晚起火,烧了前后两栋楼,死亡40余人,100多受伤的医患人员,分散到6家医院治疗。5点着火,附近市县的消防车都来了,辽源市没有水源,消防车的水用完了无处上水,到了晚9点基本扑灭,除了烧伤烧死医患人员外,医疗设备、药品也烧了很多。已经停止营业,实行现场戒严,保护现场中央省里都来了人。
今天怀着沉重的心情,翻阅了我给高扬建立的《学生档案》目的是毕业后就业之用。一番苦心完全没有用上,事过境迁,一切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毕业后《计算机行》没有开成,一晃出外打工几年了,三口人的家分了三下。隐隐约约好象又与高庆感情合不来……,一切都令人担忧,也不知将来一切都是怎样的结果,这一切只能由命运安排了。
习性是可以改变的
一晃退休10年了,在这些日子里由于没有职业的负担,除了写作之外,就是去户外散步,这几个老伴都是习性好动,不出去走她们受不了,于是只好随从。此外就学电子琴,在较短的时间里,学会弹奏50多首歌曲。在过去一向离文娱远元的,现在倒养成了奏乐的习惯。人只要努力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习惯、性格在于潜移默化是可以改变的。
 只是一段尾声
出走两个多月的张新云,听说前几日从郑州儿子家回来,又去杜学英单位。她说了些什么不想过问,但是她为什么到那去?只不过有些留恋过去的意思或是强烈的愿望。然而,事过境迁,再恢复原来的日子已经不可能了。人总是这样有了家不去珍惜,一旦亲手打碎它却又后悔。在这走的几个女人都是如此,都成了难圆的梦。这是一段悲凉的尾声。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名著人物描写经典片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