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九桥机械厂7局的钢筋机械都有哪些

钢筋机械连接的种类_百度知道&|&&|&&|&&|&
中铁七局贵广铁路建设沿线纪行之二
&&&&来源: &&&&点击量:794
为点点星光动情吟唱
——中铁七局贵广铁路建设沿线纪行之二
●陈淼邹昌成
& 他们,不是钢筋铁骨,却能以常人之躯让崇山峻岭俯首称臣;
& 他们,不是传世英雄,却能因汗水和智慧载入中国高铁建设史册。
& 贵广铁路——中国第一条山区高速铁路,连通珠三角发达地区和大西南山区的最便捷通道。
& 我们采访组走南粤、跨八桂、进黔贵,跨越三省,逶迤西南,追寻着中铁七局贵广铁路建设线上的点点星光,为建设者们动情吟唱。
第一部分广宁行记
& 9月17日,台风“海鸥”余威正盛,不时大雨滂沱。从横穿古水镇的321国道下路,采访组的车子顺着一条小陡坡,拐上了一条凸凹不平的道路,后来知道这是811县道。县道虽小,一侧靠山,一侧是湍流的江水,一路翠竹掩映,景色宜人,但灌满雨水的坑洼道路不知深浅,司机小杨冒着汽车随时被托底的危险小心翼翼地前行。因连日采访缺少睡眠的采访组一行,被颠得“七荤八素”。被“海鸥”吹断的竹子,几度拦住我们的去路,只有下车一根根移开。颠簸四五十分钟,县道刚平坦了一点,车子拐进了一条只容一辆大车通过的更狭窄的叉路,路面更糟糕了,司机更谨慎地放慢了速度。再度翻肠倒胃十几分钟,一辆白色的车子拦停了去路,让我们进退不得。白车停了一下,随后开始倒车。我们心想别看是小地方,这里的司机素质真高。退出去100多米,有一处稍微宽敞的地方,白车让出道路停了下来。门一开,一个脸色黝黑的年轻人打开车门下来,面带微笑看着我们。我是认识的,中铁七局五公司贵广铁路GGTJ-11标段项目常务副经理袁江涛,一个从陕西山村里走出来汉子,三年前见过,此时的他消瘦了一些,也更黝黑了。
& 此时的项目部外围已少了往日的热闹喧嚣。由于进入收官阶段,项目包括后勤人员也只剩下了10人,10个人中,只有袁江涛、项目总工李刚、材料主管刘平是这个项目全历程的见证者。
& 1、给大山“开膛破肚”
& 肇庆,古称端州,因端砚而享誉天下。而今,一班热血男女,为这个历史上诸多文人墨客心中的圣地挥毫抹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2009年1月18日,一个五十50岁左右的高壮汉子,带着当时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一群年轻人,来到肇庆广宁县古水镇大潘村。四面环山,往日闭塞静谧的小山村,刹那间热闹起来。他们就是中铁七局五公司贵广铁路GGTJ-11标的建设者们,在这个山坳里一呆就是将近6年。
& 工程量不算大,近两亿,是中铁七局在贵广铁路全线唯一的一项隧道工程,更是铁路施工中最难干和危险系数最高的隧道工程,也是五公司第一次承建高铁双向隧道。
& 因为四面环山,中间狭窄不过几百米长宽,袁江涛戏称是在小盒子里施工,项目是两座隧道及连接隧道之间的路基和桥梁。
& “来的那一天正好是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袁江涛记忆犹新。50岁左右的高壮汉子就是当时的项目常务副副经理李国亮,这一天他带着袁江涛、李亮(原项目总工)、李刚、刘平等十几个人来到广东,几经周折找到了这个叫大潘村的地方。
& 施工调查随即展开,与业主、政府及相关单位的接洽同步进行。春节之行,让这一帮人对接下来的工作心里有了数。
& “我们这里是全线征地最快的,不管是红线和临时用地”,由于有了前期的调查,协调工作顺利展开,朝着春节期间确定的思路和方法,李国亮很快找到了突破口,冲!征地和临时设施建设、便道同时入手,项目驻地、搅拌站、试验室建设俩月完成,在贵广线广东段当了先锋。
& “其实,当地的村镇对我们还是很支持,主要是关系处得好”,李国亮所指的“关系”可不是私人交情,是项目和当地的互惠互利。
& 修施工便道,项目部利用开山出来的石子和自己的搅拌站,与当地政府一道,花费近百万元为附近庙背、石律村修了2公里多的水泥村道。出村的道路由泥泞变坦途,这一下村民们脸上乐开了花。
& “蒙党政关怀中铁支持改变泥泞村道,靠干群协力各方资助完成硬底工程”、“国家七局为民造福功德厚,庙背石律群众欢腾谢党恩”,村道开通的那天,老百姓自发挂出的两条大对联分外抢眼。
& “贵以道惠民,广以和致远”,贵广建设的理念还真让中铁七局赋予了地方和企业和谐搞建设的新内涵。从那时起,附近的村委、村民对项目部的工作分外支持。投桃报李,从09年开始,项目还每年拿出一两万元为当地扶贫,购买种苗,一直延续至今,换来的是民众对项目施工的鼎力支持,需要村里解决的困难,一个电话,村委会人员半夜也会颠儿颠儿地赶来相助。
& 给大山按照高铁标准“开膛破肚”,技术难度不亚于外科医生的开膛手术,那可是个要命的活。
& “难题是技术,还是技术!怎么办?学!”那一段时间,去外面学,自己学,请人教、互相学,晚上各房间经常亮灯到后夜,方案研讨是家常便饭,贯彻的就是“新拿来主义”,拿来的不仅是方法,更是“能耐”,“能耐”成为项目技术工作的“扶手梯”,“那一段时间,真是太长能耐了”。袁江涛也不禁发出感慨。
& 日,项目人员已有40多人,万事俱备,石律洞隧道这一天顺利开挖进洞;翌日,最难的高竹顶隧道开始进洞施工。
& “跟着爆破进度,哪怕是深夜也要进洞,就是不能出尺寸偏差,就是不能耽误施工!”
& 高竹顶隧道是曲线隧道,和几百米石律洞Ⅴ级围岩开挖施工截然不同,中铁七局五公司和兄弟单位各把一端,对向施工,一旦尺寸轴线偏差可能前功尽弃,损失重大,这对测量是巨大考验。李刚当时还只是测量队长,
& “六个人分三班,施工队辅助,一定盯紧了。”
& 李刚领着测量队六人紧盯着施工队轮流倒班,只要作业面需要,半夜里也得爬起来,扛着几十斤重测量设备进山,进洞。每个月还要进行一次贯通测量,每三个月和兄弟单位联合贯通测量,一直坚持到两年多后高竹顶隧道顺利贯通。贯通界面误差只有不到两公分,这在隧道施工中绝对是个很漂亮的数据。
& 俩年里,高竹顶隧道最快达到过每天爆破12米的推进速度,Ⅱ级围岩爆破施工的安全管理成了首要保证。按照公安机关的要求标准建设的炸药库离洞口不远,炸药由项目职工专人管理,购买、存放、保管、领用等手续绝对一丝不苟。人总有打盹的时候,再弄一条狼狗看着,从制度落实到现场看管,项目部先后用完164吨炸药,着实做到了火工品保管使用万无一失。
& 塌方、火工品、交通和机械伤害、触电,洞体施工由于场地封闭狭小,安全风险远高于其他类型施工,怎么办?“坚决遏制隐患!”专职安全员、群众安全监督员共同监管,技术人员辅助检测,施工人员随时观测,全员上阵,提前预想、预测、防范、演练,全程保证洞内安全不存疏漏,不留遗憾。
& 2009年12月12日,挖掘施工的431米石律洞隧道仅用七个多月贯通;日,随着最后一阵巨响,爆破施工的2483米高竹顶隧道全线贯通,那一刻,现场还倒真没员工们欢呼雀跃的场面,大部分人长出一口气“终于通了!”,“绷紧的神经终于可以稍微放松了”。
& 放松只是暂时的,在接下里的施工中,项目部的男女老少并没有真正放松,一个工程还有很多后续,这个后续他们干得很完美,在各类安全质量检查中成绩一直保持前茅。
& 这一年,李国亮获得了“火车头奖章”。
& 2、村里的年轻人:
& “哇塞,真漂亮!”青山、绿水、竹海,还有当地特产——甜甜的砂糖橘,习惯了和钢筋水泥打交道的年轻人,初来乍到就像进了天堂,兴奋不已,可没多久就蔫儿了,为啥?手机信号太弱,经常没有,更别提年轻人最爱的上网了,夜幕一降临,除了虫鸣就是蛙叫,那叫一个无聊。上最近的镇子开车也得几十分钟,更何况哪能没事出去瞎逛。“必须先解决通讯问题。”主管领导王金璇分外开明:“还犹豫啥,弄!”找通讯公司,跑镇上的联通,不行;找广宁县的联通,ok!没多久,一个无线中继站屹立在了项目驻地后的小山上,手机信号立马满格,从中继站引下来的光纤彻底解决了办公生活上网问题,村里的老百姓也跟着沾了光,这么多年从没见手机信号这么好过。
& 光上网也不能解决无聊,项目上还有篮球场、乒乓球、棋类各种文体设施,经常可以看到一帮年轻人在夕阳余晖之下拼抢施展球技。
& 工作性质决定,出山是一种奢望。可项目部让奢望变成了现实,每个星期都会安排一批人乘车到镇上、到县城转一圈散散心,三五成群地在街上溜达,就像过节一般开心。
& 年轻人多就是热闹,生活、工作、学习都在一起,隔阂很少,连几个年龄稍大的职工也被他们年轻化了。2011年,笔者来过时就发现项目的老少职工都是乐乐呵呵,工程的苦累并没有影响他们欢乐的情绪,这一点,我不得不佩服这个团队的管理艺术。
& “流水的营盘流水的兵”,不少人对施工行业这样评价。几年的坚守,许多年轻人在这项工程中被锻炼成了专业高手,原来的总共李亮如今已是公司另一个大项目的带头人,李刚由测量队长成了项目总工,袁江涛从项目副经理变成了常务副经理。
& “在这五年多的时间里我见证了4对新人结婚生子,最初在项目的毛头小子都为人夫为人父了,”五年多,对这些守在村落间的年轻人来说个人生活也发生着巨大变化。李亮、赵娜、李刚、郭华强、周正文等都是在这个项目期间结婚或者生子,这都是人生大事,可没有一个人把自己的婚假和生育陪护假歇完过,最多就是把老婆娶进门或者使劲看孩子几眼,没几天就撒腿赶回工地。
& 3、“大哥哥”
& 2009年下半年的一天,中铁七局郑州公司黔桂铁路的一个项目部。“大哥哥,你找谁?”两岁多的儿子扑闪着大眼睛望着袁江涛脱口而出,“乖,我是你爸爸呀?!”袁江涛愣了,幸亏妻子上前解围。一家人半年难得一聚,好不容易有了一次机会,兴高采烈地跑去贵州探望妻儿,谁知道孩子一见面居然来了这样一出,这让袁江涛有些尴尬。
& “当时我强忍着不让自己眼泪流出,酸甜苦辣啥滋味都有。”
& 袁江涛的妻子杜小妮同为工程人。“我和老婆是同学,她晚来两个月,还以为进中铁七局会在一个单位,谁知道七局下面还有那么多公司”。婚后不久,爱情的结晶落地,产假休完,儿子袁之腾就跟着妻子所在的施工项目行走山水,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孩子上学,才不得不交给家里体弱的老人照顾。如今,孩子已经8岁了。
天各一方,常年难得一聚。有幸的是,今年4月,公司领导了解这一情况,多方协调把杜小妮调来五公司并专门安排到袁江涛这个项目,夫妻俩终于团聚了。
& “她来了,最起码有人给我洗衣服了。”袁江涛满脸幸福。
& 袁江涛只是其中一例。我注意到李刚的办公桌上有一张相框,照片里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宝宝趴在毛毯上,晶莹的大眼睛趴着仰望着我们,不对,是仰望着李刚——爸爸。每当看见这张照片,李刚都会凝视半天,仿佛孩子就在眼前咿咿呀呀同自己交流,孩子一岁半了,今年也只见过一面,还是妻子带着来过一次,工程人把这叫做“反探亲”。一见到孩子:“来、爸爸抱抱。”换来的却是女儿抗议的哭声。返程时,李刚把妻子和孩子送到了火车站,回来的路上这个人像霜打的茄子。如今,亲朋好友问女儿“爸爸呢?”女儿会指着家里墙上的照片呀呀儿语:“在墙上”,这让李刚感到莫大安慰。
& 再说说刘平,见到他是在石律洞隧道口,正带着人清洗隧道内外。袁江涛告诉我,刘平从今年春节后就没回家,这里也离不开他。不仅如此,2011年到2013年连续3个春节里都没回过家.“家里条件不好,家也很远,在四川,来回一趟不容易,花费也大。”袁江涛告诉我。
& 4、少见的事儿
& “我都快抑郁了”,前一段李刚突然对袁江涛说。这话袁江涛很清楚原因。到今年五月,项目部职工们陆陆续续离开,真正能拉到现场的只有3+2。3,就是袁江涛、刘平和李刚自己。+2,是指2个实习生。说是收官阶段,但挡墙、防护网、救援通道等后期施工任务还真多,尤其是广东段联调联试在即,全线都紧张成一片,作为总工,压力可想而知。成夜睡不好觉,一躺下满脑子都是醒来后要干什么,怎么干。
& “我也没辙,好在我们是好兄弟,他也就是诉诉苦”看来,袁和刘的友情牢不可破,前一段俩人还在工地一起测量,袁看镜子(行话:仪器上的望远镜),李刚扶尺子,经理和总工搭伴搞测量,这事可真少见。
& 少见归少见,可这少见事儿还不止一次,今年中秋刚过,广东的白天气温依然三十五、六摄氏度。高温闷热中,几个光着膀子的汉子呼哧呼哧抬着一块块水泥盖板,从桥下搬到六七米高的桥上,又呼哧呼哧把盖板盖好到路基旁电缆沟和排水沟上,这一搬就是800多块,这帮人的领队还是袁江涛。
& “没办法,联调联试前全线要封闭,就桥头一个楼梯可以上下,车子根本上不来,收官时期各单位都是用工不足,工费也高得离谱,还不如自己来,项目部能拉过来的男同志全部上阵。”每块盖板近40斤,6个人连续两天不休息,800多块差不多有15吨,就是人工一块块盖到位。“累不累?”突然觉得自己问得很多余。“还好,就是晒得更黑了。”袁江涛开怀一笑,举重如轻地回答。
& “天天晒太阳,一副衣冠不整的样子,连配合单位也把我当成农民工了。”这又是少见事儿,那是八月份,袁江涛在管内线路上看到几个工务段的人在看图纸,也想看看是啥内容,对方反问一句“你看得懂么?”当时的情景我能想象得出,可袁江涛很淡定,也不表露身份,只是拿过图纸看看是否和项目部的工作有关,笑而不答。
& “每次与父母通电话,父母都说身体很好,家里什么都不缺,报喜不报忧,平时小病小灾的从来不让我知道,怕我分心工作干不好,坚强的工程人背后一定有博爱的父母和挚爱你的妻子和孩子。这只是我的故事,但是我身边一起工作的兄弟们也不经常回家,我想他们的感受和我也应该是一样的,谁不爱自己的家人呢?我想这就是企业“家”文化在项目中的一个具体体现吧!”这是袁江涛在总结这近六年来心路历程写到的一段话。他也曾经告诉过我:“我们之所以在这里奋斗,往大了说是为了企业,为了国家,但我更想说的为了表现出我们职工的集体精神,这是一种不服输的精神。”
& “走烂路、修好路、不走回头路,四海为家、项目是家”。“6年将过,下个6年、下个项目,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循环在同样的工作环境,我们不后悔,会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坚强的意志、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美丽的家园,打造企业的铭牌。一路走来,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守护好自己的‘小家’和‘大家’。”袁江涛近6年的心路总结道出了“爱家”的真谛。
第二部分:黔贵行记
& 采访组继续西南行。
& 出发地:桂林。终到站:都匀。
& 因为桂林和贵州之间没有高速公路相通,我们只好选择火车,火车只有一趟K635次,要绕道柳州再到都匀,635公里运行时间需要9个半小时。而新建的贵广铁路将来开通这两座城市之间单程也许不会超过两个小时,而且距离大大缩短。这让采访组再一次感受到贵广铁路建设者的努力对西南山区百姓来说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 1、一个形散神聚的团队
& 从黔桂交界到贵阳,中铁七局贵广铁路站房工程指挥部承担了龙里北站、昌明站、都匀东站、三都县站、榕江站、从江站共6座高速铁路客运站房及相关配套的土建、站房网架、安装、设备购置、站台雨棚、钢结构等工程,房屋总建筑面积约3完平方米,雨棚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可以说除了贵阳北站,承建了贵州境内近300公里全部客运站房施工。另外还接手了信息系统及站后剩余工程GGXX标段贵州范围内大小办公、生活配套房屋共计100座。
& 两项合同价约5.1亿元。这也是中铁七局第一次在一条铁路上同时建设这么多高铁站房。
& 264公里的站线,全部仅有职工76人,都来自中铁七局五公司。
& 这是团队,却又是分散的团队。说他分散,是因为6个车站分布在黔南和黔东南两个自治州,从龙里北站到毗邻广西的从江站,里程长达264公里,最远的两站之间有70公里,每个站都是一个工区,除去指挥部本部人员,一个工区也就那么几个人。
这个团队,又是一个为了一个目标高度统一协作的团队,“形散而神不散”,是一个真真能打硬战的团队!
& “站线跨度大,线路长;6个车站根据当地民族特色设计,造型各异;地处山区,每个车站都在荒郊,地质条件都不一样。所以统筹管理难度很大”这是指挥部总工杨帆总结的部分工程特点。
& “工期太紧,零小工程太多,涉及专业众多,而且还有不少地方要和站前施工单位交叉作业,这几个亿的产值一年拿下太不可思议了”
& 就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团队创造了骄人的战绩。
& 榕江站2013年12月底在贵广铁路全线站房标工程中第一个动工,2014年3月全线站房标第一个混凝土结构完工,为此3月19日业主在该站组织全线站房工程观摩会,贵广铁路全线站房参建、设计、监理等单位80多人到场观摩,获得贵广公司质量安全激励约束考核领导小组颁发的绿色通知单1张(俗称绿卡)。
& 2014年4月3日,三都县站在贵广全线站房标中第一个主体完工;
随后,沿线散布贵州省境内的100座警亭、警务室和各类生产生活用房最早交工,全部站台、风雨棚提前完工。
& 这一切为贵广铁路9月18日起从贵州省率先开始联调联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个团队的带头人是中铁七局五公司副总经理兼贵广站房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周勇和党工委书记李国亮。
& 遗憾的是,采访期间周勇去了广州,为原来的一个项目做决算,未能谋面。
这个周勇可不简单,今年只有39岁。在我早先的记忆里,他是外表文弱似书生的人,然而这个外表书生气十足的人却有着高于常人的果断和坚决。2008年初肆虐南方的冰雪冻雨灾害很多人记忆犹新,那一年武汉也没有幸免,就在这种情况下,周勇带领一班人仅用半年多时间拿下近两亿产值,中铁七局人让武汉500米长轨焊接基地在全国率先投产!当时曾有人断言,“几个月建好武汉长轨项目,简直不可能!”可周勇做到了。
& 在随后的广州地铁二、八号线大洲停车场施工中获得各方好评,并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全力做好停车场的运营保障工作,获得亚运会、亚残运会先进单位称号。
& 他所带队的工程,不仅安全质量有保证,而且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 而在贵广铁路站后房建工程指挥部团队里,就汇聚了不少上述两个项目的精英,可以说有相当一部分的管理人员跟着周勇干了不少年头。这可不是任人唯亲或者是私下交情,是这些人自觉自愿,也是周勇觉得这些人值得自己信赖,是一种阶级兄弟般的相互信任,这也成了这个团队屡战屡胜的基础。
& 由于过去武汉铁路分局的历史渊源,这个团队里还有一特色就是湖北人和河南人都不少,但这些人并没有因地域文化形成观念和思想差异,没有太多的隔阂,融洽相处。两省方言都可以听到,但从没有听到过不和谐的声音。
& “文弱”的周勇也是火药桶,有时候训起人来爆炸味十足。
& “吵起人来不得了。”一个人这样告诉我:“可想起来他也不是为了自己,都是想把工作干好。”
& “文弱”的周勇也文气,心细如丝,在待人接物上谦恭有礼。更厉害的是,周勇是个工程经济方面不折不扣的“精算师”,一个工程算下来连个钢筋弯钩都不会少,在多次工程决算中曾经把业主算得心服口服。
& “文弱”的周勇也耐心,像个老师。
& “他可以自己手把手地教技术人员该怎么做方案,该怎么算工程量,算到每一个细致点。”总工杨帆对此很佩服。
& 再说李国亮,是在贵广铁路唯一领导过两个项目工作的带头人,去年年底站房工程开工时,从广东广宁古水镇GGTJ-11标的隧道工程来到这里,是上一个项目的常务副经理,期间获得了“火车头奖章”。今年头几个月,还在两个项目之间来回穿梭N遍,直到把那边的事情全部交给袁江涛。
& “其实挺不好意思。”李国亮告诉我“管项目行政工作习惯了,来这里开始还真不习惯。”说道角色转换,李国亮在这里依然为生产操心,和周勇一样,6个车站经常来回跑,一个月七八千公里的路程是常事儿,有时候在一个工地一呆就是几天。
“总觉得周勇很不容易,正好自己也习惯了管生产。”
& 李国亮这个项目部党支部书记为周勇分担了不少难处,也做的得心应手。周勇有什么难题和想法也会和李国亮互相商量。李国亮到位、补位、不越位,和周勇四手联弹,把项目工作打点得井井有条。
& 除了管生产,李国亮并没忘记书记的本职。
& 每个站点只有几个职工,吃饭成了问题,都配上厨师、厨房,工资和用品投入上不划算,职工吃不好饭也会影响正常工作。于是李国亮那几天挨着站点跑,和每个站点的劳务队伍协商,让职工们和协作队伍管人员共餐,按照一个人多少钱标准补贴给协作队伍。还要求协作队伍必须按照标准让职工吃好。
& “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是我们节约了成本,二是和协作队一起吃饭加强了彼此的沟通和交流,对工作只有好处。”李国亮这一招一举两得。
& 员工的思想工作是李国亮的又一本职,这一点上周勇也同样操心。不到一年要完成5亿产值,人手又紧,巨大的工作压力难免会有人出现情绪波动,李国亮总是主动出面。
& 今年8月,工程部的一位同志想打退堂鼓。李国亮得知后,连夜从百十公里外工地赶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让这位同志明白了艰苦环境正是自己施展才华的大好平台,最终心甘情愿地留了下来。
& 一个团队,没有好的带头人就会是一盘散沙,而周勇和李国亮把团队攥成了铁拳。
& 2、两个重要的支柱
& 如果说经理、书记是项目的顶梁柱,那么主管生产的常务副经理和总工程师则是项目的重要支柱。这四根柱子一起,有力支撑了项目框架不倒。
汪康和杨帆就是这两根重要支柱。
& 采访汪康颇有点费劲,候了一天,好不容易在项目部晚上吃饭期间“逮”住他。汪康,1974年生人,曾是武汉500米长轨焊接基地的生产主管,当年在新疆乌准铁路,曾经为了几座大桥三天三夜没合眼。进了汪康的办公室,他正在打电话,放下电话热情地起身同我打招呼。我们是老相识,2009年时就是在乌准项目单独采访过他。
& “这个项目是我从业15年以来最难的一个项目,施工难度大、距离长、涉及房建、通讯、信息、电力等几十个专业,站前还没完成完成的线路、桥梁施工也给我们带来了制约。”
& “可是工期关死,我们只能想办法,把能干的先拿下来,从最难干的找突破口。”可以看出,汪康在贵广站房房建项目上依然雷厉风行。
& “先从榕江站开始,然后其他项目一个个跟上,哪里有场地就开哪里。”“积极和站前单位协商,保证自己的作业面。”那一段时间,几乎所有的人都成了“陀螺”。
& “在这里,汪康可以说是在各工地之间跑的次数、频率和里程是最多的。”项目总工杨帆如是说。“一点不注意就会出问题,跑得多了,就知道得多了。”汪康对六个车站的情况了如指掌。
& “赶快把你那儿的地板砖铺完……”“他这个电费附加绝对收得不合理……”一个接一个,我刻意听汪康打电话。挂掉这个电话,又拨出去一个,一会儿四五个电话出去了。干什么、怎么干、干多少、什么时候完成,汪康在电话这头交代的干净利落,毫不犹豫,看来对现场的情况不是一般的熟悉。
& 汪康打电话期间,我看见他桌子上放着几粒药,水杯却空着。我插空问他怎么回事,“哦,忘了,乌准项目后落下的继发性高血压。”
& “他心脏也不好,抽屉里和身上随时带着血压计和药。”项目综合部长何威后来告诉我。
& 谈工作、打电话、发调度通知,这几粒药,从我发现起一个小时内原地不动,我过意不去,拿起他的杯子准备接水,他这时才不好意思赶紧站起来“谢谢!谢谢!我自己来!”这才把药服下。
& “你电话真忙。”
& “打电话,该交代的先交代好,电话和现场督办的效果肯定不一样,还得多去现场跑。”汪康一语道出了自己为什么像猎豹一样在全线近300公里来回穿梭的原因。
“工程干完了,回家好好睡一觉。”汪康这话很多人也说过。
“吃苦耐劳,说干就干,该怎么干就怎么干!从不拖泥带水,也不喜欢别人拖泥带水。”这是众人对汪康的评价。
& 杨帆,34岁,咋一看,貌似有点不修边幅。这个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第一学历毕业的大学生,当初可能没有想到人生会和钢筋混凝土结下不解之缘,而如今已经干过七八项工程。
& “杨总对我们要求真的很严,总是催我们学习。”施工技术部实习生黄婷婷告诉我们。“他有时候着急起来,会瞪眼拍桌子。”
在施工技术部的墙上有一张纸,上面印着4个字:“学无止境”,这就是杨帆对所有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
& “没办法,人手少,有经验的都派到现场了,总部这一块实习人员多,需要他们尽快上手,早一天独当一面。”光要求还不行,杨帆还得亲自上阵,不仅督促大家自学、相互学,还经常光顾施工技术部,看这个方案,看看那个资料,查查画的图纸,有问题立马拎出,直到教会为止。
& “刚开始,无从下手,没有一点头绪,感觉像个白痴,但现在知道很多东西如何干、从哪干、怎么干?”几个月后,杨帆的教育方法对实习生很快起了作用。
杨帆是个“夜猫”。“杨总昨天夜里3点多钟才睡觉。”实习生说,“每天夜里十一二点睡觉太平常了。”
& “呵呵,白天在现场,案头工作只有放到夜里了。”“再一个,技术不断翻新,有些东西我也得学,没时间只有抽时间自学,自己都学不好,怎么干工作。”杨帆笑笑说道。
& 对技术人员杨帆有歉意。
& “有一天早上到都匀东站现场找不到周子翔,电话也打不通,找到后劈头盖脸地来了一顿,才知道晚上现场浇筑浇混凝土他一直盯岗到早上7点。”“技术员们本身都很累,后来这件事一直让我心里过意不去。”杨帆的话语里充满了对下属的感动和愧疚。
& 对孩子杨帆也满是歉意。
& 儿子小鱼儿在幼儿园,老师让每个孩子提供一张全家福,最终的结果是全班只有小鱼儿的照片上缺了爸爸。有人问起爸爸在哪里上班时,小鱼儿也总是说在火车站,那是因为小鱼儿是和妈妈一起把爸爸送到了火车站。
& 总结在这个项目的酸甜苦辣,杨帆只说了一件事:原来没有想那么多,开始联调联试了,搜搜网上的新闻和帖子,发现测试车走在群山之间的照片是那么壮观,还有不少论坛里发的我们建设车站的照片,网友们惊呼一天一个样,建得那么快。
“让我一下子觉得我们干的事情有那么多人关注。我们在从事一项很了不起的事业,值!”这一点让杨帆格外开心。
& 3、三个“快枪手”
& 因为线路太长,再加上剩余工程标的星星点点,指挥部下设了三个分部,从龙里北到从江分成了3个分部,3个分部各负责相邻两车站,各分部的代表人物:老孟、张水刚、龚道清。任何一个人脱节,就可能影响到贵广铁路按期联调联试。
这仨人,几乎步调一致,从站房主体,到站台、风雨棚、再到各种岗亭、警务室和办公生产配套房屋,都可以在同一时期完成。3个“快枪手”,创造了中铁七局在贵广全线站房建设中的多个领先。
& 老孟,是副指挥长兼三分部经理,从江站和榕江站现在是老孟的地盘。老孟其实并不老,名字叫孟庆泉,45岁,建筑行业28年的摸爬滚打和操劳,腰有点弯,发丝越来越白也越来越少,由于向来不急不躁,话语幽默,被大家亲切称为“老孟”。
& 这一次见到的老孟索性剃掉三千烦恼丝,让头皮彻底解放。
& 在从江车站现场找到老孟时,他正在一个料棚下和技术、材料、施工以及作业队管理人员开会,开会的内容是到月底要让车站内外装修大变样。像这样的现场会,老孟几乎每天都要组织,每周还要有一次更大规模的协调会,为的就是站房装修按照计划和自己的思路顺顺当当按期完工。
& 从江站的地质很差,薄薄一层土下就是石头,这给站房基础施工带来了难题。
& “没办法,挖,盯紧了挖。为了进度,把其他局没挖完的也接手,从江站就是‘啃’出来的!”老孟守在工地20多天,3台挖掘机不停事儿,用了20天硬是啃掉了6000多立方的石灰岩,让站房基础在腊月二十六顺利开工。
& 从去年6月离开永宁高速项目老孟一年多没有回过家,给家里打电话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我也想用电话常联系,可还是能少打就少打吧,不想让老娘伤心了。”老孟的母亲80高龄,每一次老孟打电话老母亲会哭着说“孩儿呀,你一走那么长时间也不回来看我,是不是不要我了呀?”老孟很伤心,可是走不开,提起老母亲,老孟眼里有些闪亮的东西在打转。
& 老孟的孩子们都很争气,一个研究生,一个警察,这是老孟的骄傲。妻子也在家乡干着自己的事业。“家里又不差你那几个钱,你还出去辛苦啥?”妻子光想让老孟回家做伴儿,“领导都那么信任我,我怎么好意思不干好?”可以看出,再艰苦老孟也愿意留在这里。
& 像老孟这样年龄段的职工,在项目上现在都是担当大任的角色,成年累月不回家的也大有人在,但像老孟这样心态平和的可不算多。
& 三都县站属于项目二分部,分部经理是胡宏,遗憾的是这一次没能见到他。但是架子队长张水刚的出现让我们眼前一亮,也对这个在贵广铁路全线率先封顶的车站有了更深的了解。
& “快枪手”张水刚站在面前时,我们真没有想到这个黑黑瘦瘦的老职工带着架子队干出了全线站房标第一。56岁的张水刚是1980年参加工作,比老孟的资格老得多,34年里干了十七八项工程。
& 三都县站面积最快完工,3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一点不比其他车站少,而且是混凝土工程量最多的一个车站,六个车站中唯一的现浇大跨度人字形坡面屋顶。
& 我们站在候车厅仰望屋顶,屋脊离地十六七米高,屋顶就像一本书倒扣在头上,整个候车厅近900平方米,居然找不到1根柱子,这种结构并不多见,施工风险也很大。仔细打量混凝土外观,这么大跨度屋顶不论1.6米高的主梁、0.8米高的次梁还是现浇板,转角接口平直,表面光洁平整,看不到一处缺陷,绝对一流水平,这一下让我这个曾干过施工的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要知道如此大跨度的混凝土不是谁都能干得完美无缺。
& “这是我这一辈子干得最快的站房,2个月。”张水刚的语气很平淡。
& “三都县站最大的施工难度就在这个候车厅屋顶,由于跨度和离地高度都很大,而且要求一次成,为了旅客安全,不允许抹灰和粉刷。为了保证屋顶混凝土质量和施工安全,我们对方案进行了再优化,将满堂脚手架的立杆和横杆间距缩小,同时模板也采用新的,这样不仅保证了浇注混凝土时屋顶支撑系统的刚度和强度,而且对保证质量也有很大好处。”看到我们对屋顶很感兴趣,在张水刚眼中,这个屋顶就是他的骄傲。
& “候车厅屋顶脚手架光钢管用了400多吨,28个钢筋工两班倒,用了4天4夜时间就绑扎完了钢筋;30个工人从两端向中间浇筑混凝土,用了两天两夜浇筑了530立方混凝土,4月3日顺利封了顶。”封顶,就意味着主体完工,张水刚的架子队不仅快人一步,而且质量上也高人一筹。
& “混凝土内外质量检测也全部合格,监理、业主都把我们列为了样板。贵州省一位副省长还来我们工地检查过。”张水刚说起这些如数家珍,就好像昨天才封顶一样。
& 和许多老职工一样,张水刚也有80老母,可从今年春节以来一样坚守在三都,比较欣慰的是,老母亲有妻儿兄妹照顾,这让张水刚少了后顾之忧。
& 龚道清,这个“快枪手”现在是副指挥长兼一分部项目经理,负责的是昌明站和龙里北站。3月份前还是榕江站的负责人,所以榕江站全线站房标第一个开工的荣誉其实是龚道清带人干出来的,榕江站混凝土结构在龚道清离开榕江后没多少天就完成了,全线站房标混凝土结构率先完工的佳绩也拱手让给了老孟。
& “榕江站干得那个欢呀,去年12月底就挖了基础,终于赶到春节就开工了。”说起榕江站,龚道清意犹未尽。
& 昌明站,相对其他几个车站,站房、站台、风雨棚完成相对较晚的,主要原因是施工条件最差,两个站台都设计在桥上,而进场时兄弟单位站台桥还没施工完。站房开工前地下都是站前工程抛弃的片石,桩基根本打不下去,旁边还有一条公路占了半个车站的位置。
& 怎么办?
& 把所有片石挖出来!!
& 这一挖,就到了3月份,那时才开始桩基施工。这一半站房可以施工了,另一半站房旁边的路又成了拦路虎。等把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现了。和站前施工单位在一个场地内交叉作业,难免会有磕磕碰碰,谁都怕耽误时间,又怎么办?龚道清就和站前施工单位坐下来商量,商量的结果是哥俩好,尽量合作,相互照应,都不耽误。这正是龚道清希望的结果。
& 5月8日,昌明站主体全部完工。8月下旬,昌明站站台风雨棚全部建成。
两个工地来回跑,龚道清的小团队还让龙里北站也在4月28日完成了主体施工,7月下旬完成了站台和风雨棚施工。要知道,这龙里北和昌明站可是贵广高铁离贵阳最近的两个车站,这一下,龚道清稍微松了一口气。
& 如今,和谐号测试车已经开始运行在贵广铁路线上,随着联调联试的深入,中铁七局贵广铁路站后房建项目指挥部全体员工却并没有放松,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尽快把各个车站装修得漂漂亮亮,让6个车站光彩夺目地点缀在云贵高原,让山区人民早早坐上和谐号,顺着贵广高铁走向祖国各地。
& 我们虽然是采访者,尽管不常目睹群山沸腾的壮观施工场面,很少体验骄阳炙烤的炎热酷署,没有经历过台风暴雨的涤荡洗礼。但我们不由自主地从被采访人的片言只语中感受到建设者们的酸甜苦辣,尽力用自己的笔墨如实记载他们的点点滴滴。我们很想让采访到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个细节都跃然纸上,但因篇幅所累只能留下这份遗憾。如:对工程经济管理工作兢兢业业的项目总经济师谭明君;同在这个项目部却很少能团聚的架子队队长郅渭斌夫妇;经手亿元物资无差错,夫妻二人各在一个施工单位却常年难见的女材料员吕继红;多少年来默默在每个项目为员工做好后勤保障的综合部长何威。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让我们感动。
& 还有那些我们没有接触到的员工,我们知道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在最艰苦的地方开山辟土,在最困难的时候携手攻坚,在想家的时候咬牙坚守,不管走遍千山万水,他们在心中永远会装着的是“小家”,干的事业却是为了百姓苍生组成的大“家”。
& 中铁七局这些在贵广铁路建设线上的点点星光,也许并不耀眼,但他们汇在一起就点亮了群山峻岭,汇在一起就为中国西南版图铭刻上了新的坐标!
[07-29][08-05][07-29][08-12][08-08][08-01][08-01][08-26][08-18][08-17]
[08-26][08-18][08-17][08-12][08-08][08-05][07-29][07-2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铁机械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