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神结医生怎么预约约林瑞龙医生

心理医生林瑞龙咨询手记14:巨款被骗之后的心理急救
注:本文已被《家庭保健》杂志采用,谢绝其他转载!
导读:本案例求助者是一位退休女性,30万巨款被骗走之后,处在严重的后悔、自责、自罪、惋惜、恐惧之中,觉得活着没有了意义,并产生自杀观念。一个多小时的咨询,我从各方面给了她支持,让她获得的面对的力量。
中午刚过,接到一个同行的来电,由于他是在没空,有个很急切的案例要介绍给我。我只好同意了。
半个小时之后,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一位面容憔悴的老年妇女,急匆匆的赶来了,进我的工作室之前,儿媳妇把我来到一边,简要的说了一下情况:今天早上,婆婆上菜市场,路上遇到几个骗子,被骗走了她跟公公所有的积蓄30万元之巨!从上午到现在,老人情绪非常激动,一家人都无法安慰她。另外,远在乡下的公公还不知道此事,现在婆婆正在担心公公知道后会有什么反应。我们不知道该不该跟公公说这件事。更担心婆婆会经不住这个打击,精神会崩溃掉。希望我能帮助婆婆经受住这次打击。
很明显,这是一次创伤治疗。我得小心了。
老人被带进我的工作室,落座之后,我问了一句“您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我帮助的?”
老人摇着头说“没什么,没什么,你帮不了我……”说完泣不成声了。
我用眼色让小夫妻俩靠老人近一点,并搂住老人的肩膀,让她斜靠在儿子身边。
接着我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感到很难过,我跟您的子女一样,希望您能及早处理好内心的情绪。您把心里想的说出来也许会好点。”
儿子的手搂着老人的肩膀,儿媳也在我的示意下考得更近了。
老人开始叙述整个受骗的过程:“我到菜市场本打算买菜的,不想在市场门口遇到一个哭泣的中年妇女带着个傻傻的孩子,我看他们可怜,就上前询问一下才知道,那是一个有病的孩子,被中年妇女带来看病,听说附近有个老中医医术高明,但他们到这里迷路了,找不到,着急就哭了。此时又来了一个年轻一点的妇女,说是知道那个老中医的住所,就带这对母子去。我老伴身体也有点不舒服,再加上他们邀请我一起去,我就想跟着去看看。路上我们还聊得了各自家里的情况,几十岁的妇女在一起,都是聊这些的。我觉得那两个人挺好的。到了那里,一看才知道,那个老中医原来是个居士,那对母子带来了一些贵重的首饰,拿到佛前“开光”了一下高兴地走了,孩子的病看上去也好多了。我看这位居士的话还是很灵验的,就想顺便问一下家里的运道。没想到老居士会一口说中我家里的情况。说我两个儿子都在外面做生意,其中小儿子这几天会有“血光之灾”!我就烧香祈祷,求佛祖保佑我的儿子。可是,好好烧着的两根香居然断了一根!居士说我们家的香火端掉一根了!我吓坏了,赶忙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化解。居士就让我拿贵重的东西来“开光”,于是……,我真糊涂啊!我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说着,老人开始捶胸顿足,显得万分痛苦。
我示意儿子儿媳抱着老人,让她在儿子肩头哭泣。
“我做人真的很失败啊,一辈子省吃俭用的积蓄就这样没了。我活着有什么意义啊!”
“我平时都是很精明的人,这次怎么会这么糊涂啊!”
“要是我不跟着去就好了,可是我当时……唉……”
“现在他爹还不知道,要是知道了,他有心脏病,怎么受得了啊?”
“他爹不会原谅我的,让我死了好了,我一个人来承担吧。”
老人的后悔、自责、恐惧、自罪等不良情绪被一一表达出来。我引导儿子和儿媳不要安慰,只是说:“妈,你哭出来吧,我们在这里。”老人得到了接纳,哭声更大了。而我在等待她的宣泄……
我引导老人从心理学层面看自己受骗的经过:骗子首先利用了她的善良,使她对路边的可怜人产生同情。接着利用她的免灾心理和对孩子的爱,人为创造出一个“应激状态”——两根香火断了一根。因为人的应激心理状态下思维变得狭窄,理性分析能力下降,心里只想着如何免灾。才出现了后来用贵重物品“开光”的骗局。我严肃而不容置疑的对老人说:他们利用的是你的善良、母性和一种免灾的心理(最近媒体报道的骗术中,多抓住人们的免灾心理。这与前几年报道的利用人们贪小便宜的心理比起来,更具杀伤力)。并不说明你的智商低。任何一个善良的母亲遇到这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别骗。
老人渐渐平静下来,开始叙述自己的身世:我是一名中学教师,我丈夫是原先国企的干部。他是个比较内向的人,从来都干自己的事情,我努力工作,教育孩子,张罗家里家外的事情。这个家可以说是我一个人支撑起来的。孩子毕业后出来打拼,多不容易啊。我们老两口省吃俭用积蓄一点钱,就是想给孩子一点支持,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帮上一把,可是,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我成了孩子们的累赘。我该死啊,活着有什么用啊!
老人再次出现情绪反应。儿子和儿媳依然搂着她,这次强度小些。
从这些叙述来看,老人的巨款别骗,失去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老人的自我价值感。她一直把自己当成家庭顶梁柱,儿子们的靠山。这种价值感是手上的30万巨款支撑起来的。现在巨款已经失去,这种价值感也轰然倒塌了。如果不能令她找到新的价值感,老人会崩溃的。
为了重建老人的价值感,我引导老人家认识到:其实她一直在扮演一个老年人扮演不了的角色——孩子生活的靠山。当她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成家立业付出了自己的大半生心血之后,她对孩子的依靠反而能增强孩子们的成功感,依靠孩子,并健康快乐的活着,是老年人为孩子做出的最大贡献。而这个受骗事件的发生,恰恰逼迫老人去扮演这种角色,促进了孩子们的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受骗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谈到这里,老人看了儿子和儿媳一眼。儿子和儿媳说:“谢谢林老师,这正是我们兄弟妯娌想的。您替我们说了。”说着,又一次搂住老人的肩膀。我看到老人脸上的表情稍稍缓和了,心里也舒了一口气。
接下来,我跟老人谈到了报警和破案是事情。老人说:已经报案了,但是这样的案件破起来没有什么指望了。我说:“我们要相信警方的能力,说不定过几天就能找到罪犯,追回损失,就算不能全部追回,追一部分回来也是有的。”说着,我示意了一下儿子,儿子点点头。他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兄弟俩会先凑些钱来缓解老人的情绪。(事先得知,他们兄弟俩经济实力雄厚,损失30万对他们来说并不算什么。)
接着,我辅导老人使用了“抽离法”:刚开始时,老人不能实现情绪和理性的抽离,经过耐心的辅导和解释,最终经过五次的抽离训练,老人可以监控自己的不良情绪,感到现在轻松多了。
最后,我单独给小夫妻几点建议:
1、开始的一周内,老人需要陪伴,倾听她诉说自己的情绪,并及时给予身体的支持;(小夫妻同意并保证能做到)
2、要特别注意老人的睡眠,如果出现早醒现象,一定要陪伴,以降低自杀的临床风险;
3、为了让父亲最终能接受这一事实,建议用逐步透露的方法向父亲说事实真相,让父亲的情绪有一个缓冲的机会;
4、如果老人再次出现强烈的情绪,建议子女鼓励陪伴老人用抽离法监控,实在不能监控,则需要再来咨询或者及时接受相关的精神治疗;
5、不要给老人的情绪再次施加附加压力(妈妈,你开心起来吧,你一开心,我们全家就开心了。)这会使老人在不良情绪产生时更加自责(我真没用,不仅保不住钱,更不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让子女们不开心。)那样长期积蓄,会摧毁老人的自我价值感的。
咨询结束,一家人千恩万谢而去。三天后电话回访,子女汇报说老人情绪还算平稳,只是不时会叹气,子女能耐心倾听,给予支持。老人汇报自己轻松了一些,但需要时间。两周后电话回访,子女汇报父亲已从乡下到福州,基本了解了发生的事情,能原谅母亲,二老互相安慰,开始慢慢接受事实。
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祝愿老人放下受骗的伤痛,珍惜家庭的融洽和温馨,安享晚年!
做完这个案例,有几点需要提醒大家:
1、这种创伤性事件发生后,亲人的理解支持是当事人康复的关键。钱固然重要,但亲人的健康更加重要。
2、在所有的支持中,躯体支持是最重要的。
3、如果两周之内当事人还不能从恶劣情绪中缓解出来的话,需要药物的帮助。
4、这样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有一定的风险,最好找专业人士进行心理辅导和风险评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二次元同好交流新大陆
扫码下载App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心理咨询师林瑞龙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国际婚姻分析师
福州阳光心理工作室主任 省妇联婚姻家庭指导中心心理咨询师 省红十字会灾后心理救援队成员 《海峡都市报》心理援助热线心理咨询师 福建《心灵绿洲》论坛核心成员
福建电视台综合、教育、体育频道 福州广播电台893、876频道、海峡健康导报连线心理专家
从事婚恋咨询
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 各种神经症咨询
预约电话:QQ: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095071',
blogTitle:'福建南平3·23特大凶杀案——锥心的牵挂!!!…',
blogAbstract:'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二次元同好交流新大陆
扫码下载App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心理咨询师林瑞龙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国际婚姻分析师
福州阳光心理工作室主任 省妇联婚姻家庭指导中心心理咨询师 省红十字会灾后心理救援队成员 《海峡都市报》心理援助热线心理咨询师 福建《心灵绿洲》论坛核心成员
福建电视台综合、教育、体育频道 福州广播电台893、876频道、海峡健康导报连线心理专家
从事婚恋咨询
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 各种神经症咨询
预约电话:QQ: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误区九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以吃药为主,心理疏导为辅
&&& 目前很多医院的心理科都是精神科医生兼任或转任,不知不觉之中,总以精神科的观点去看心理障碍,往往动不动就给患者开药吃,每周费用二、三百,而极少进行心理疏导。也难怪,现在医院的心理科病人多,每天少则十几人,多则三四十人,如果每人给予1小时的心理辅导,看也看不完……
真正的心理障碍是无需用药的,原因有三:
1、心理障碍均为心灵暂时无法面对压力引起,属于心灵调节功能障碍,心病还是靠心理辅导来调节;
2、吃药可能会让症状很快得到控制,但停药后呢,是不是又得用心灵去调节药物引起的依赖?!
3、患者把心理障碍当作一种生理疾病来看,总觉得医生看病不给药不合常理,这也从反面误导了医生,所以,看心理障碍,医生开药患者吃药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周瑜打黄盖。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095071',
blogTitle:'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九大误区',
blogAbstract:'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心理医生林瑞龙咨询案例精选 11:25公开日志已被浏览73次 心理咨询其实是来访者和咨询师心灵的交流,经由这一系列的深入沟通,咨询师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能量和资源,并激发这些能量和资源,从而来访者有了帮助自己的力量。是为“助人自助”,乃心理咨询的核心理念。每个个案咨询,都是一次心灵的旅程。在这个特殊的生命阶段,咨询师陪伴来访者走过迷茫的时节。真是很美妙的经历啊。下面这些案例是精选的,经严密的文字处理隐去来访者身份信息,请诸位读者切不可对号入座自我牵连。咨询手记一:孩子不肯出屋子咨询手记二:救救我的爱情咨询手记三:说不出的压力咨询手记四:午后的彩虹(上)咨询手记五:午后的彩虹(下)咨询手记六:为何伤痛无法忘却?咨询手记七:走出恐惧(上)咨询手记八:走出恐惧(下)咨询手记九:出轨男人怎么收心?咨询手记10:面红耳赤的灰姑娘咨询手记11:什么让孩子“自闭”?
《家庭保健》杂志09年第12期刊登咨询手记12:博友留言回复精选咨询手记13:“变相怪杰”的心灵拯救咨询手记14:巨款被骗之后的心理急救 《家庭保健》杂志总第322期刊登咨询手记15:再婚了,你的性适应了吗?《家庭保健》杂志总第320期刊登咨询手记16:让婚姻跨越原生家庭咨询手记17:“30岁的儿童”要长大咨询手记18:请不要注意你的“注意”咨询手记19:没主见也没快乐的孩子咨询手记20:当婚姻戴上母爱的脚镣咨询手记21:我的女友爱咬人咨询手记22:孩子为何浑身是“病”阳光心理工作室地址:福州市五一路五一公馆(汽车南站正对面)20楼1532室预约电话:工作QQ:阳光心理工作室服务范围一、个案心理辅导1、婚恋家庭问题
2、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
3、职场压力情绪管理4、心理分析和生涯规划
5、各种轻中度神经症二、团队服务1、心理户外拓展 2、企业团队EAP 3、心理讲座
A亲子关系 B婚恋家庭 C压力情绪管理 D 考前心理4、心理成长工作坊 A亲子关系工作坊 B婚恋家庭工作坊三、专业成长服务1、心理咨询师实习2、二级论文写作指导 3、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培训525心理网,中国心理咨询第一品牌![转载请注明来自525心理网和本文链接,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最近访客数据加载中...
您可能感兴趣的日志浏览(60)浏览(37)浏览(30)浏览(43)浏览(47)
热门城市:心理医生林瑞龙咨询手记15:再婚了,你的性适应了吗?
来访者:玲子(化名),女,35岁
前夫患急性病突然去世,没有留下任何遗嘱,却说了:“今生今世我只爱过你一个人。”每每想起这句话我总是很伤心。但现实是残酷的,随之而来的独身生活更让我感觉吃力。这样过了半年,我遇到了现在的丈夫,他对我很好。考虑到生活上的困难和他人品不错,我再婚了。现在丈夫和前夫很不一样,前夫比较内向,但对我很体贴。在性生活方面要求淡些,而且做爱的时间也短。而现在的丈夫是搞文艺的,人外向,感情丰富但粗犷。性之所至欲纵难收,不过对我也是十分爱护的。二人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现在丈夫的这种性格。
可就算如此,当我们过性生活时,我却总有说不清的难受和别扭。一到晚上,灯一闭,眼一合,前夫的形象就出现在眼前。新夫的欲望比较强,两三天就有一次性要求,而且每次都持续半小时左右。我想拒绝,但办不到,于是只好忍受着折磨,丝毫乐趣也谈不到,甚至产生厌烦之感。现在我处在一种欲进不能,欲罢不得的状态下,非常痛苦……
心理解读:人再婚了,性也要“再婚”。
你们之间出现的问题可以称之为“再婚性适应障碍”,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大多数再婚的人,婚后都能适应夫妻生活,甚至是十分和谐美满,但却有一些人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这种不适应不仅反映在家庭人际方面,更主要的是反映在新婚夫妻的性生活方面。这就如同有些从旧居搬入新居的人一样,房子虽好,就是住着不舒服,为此产生焦虑和抑郁的人不少。
现在对玲子的再婚性适应障碍的心理逻辑做如下浅析:
自我道德感和再婚情感认同之间的矛盾
文中前夫的“今生今世我只爱过你一个人。”这句话让玲子的内心出现自我道德感和再婚情感认同之间的矛盾。当现夫要求同房时,她脑中必然浮现出当年与前夫相聚时的种种情景,如果过分投入目前的性生活,在她的潜意识中就有“背叛前夫”的意味;而再婚之后,她的道德感要求自己全面接受现在的丈夫。如果不投入,就有不接受现在丈夫的嫌疑,这样的内心冲突(称之为“道德性的焦虑”)使她深陷于矛盾之中,自然不能很好的享受性爱的美好。
性互动模式的适应问题
另外,与前夫之间情感上的高度认同,使她在性爱频率、性操作手段等方面认同了之前的互动模式,再婚后,新的情感关系要求她完整纯粹的“献身”于现在的丈夫,对新的性互动模式的适应本身就会给当事人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我们都知道“习惯”的力量使强大的,即便是更正自己鼓掌时双手的方向都会给我们带来别扭的感觉,何况是男女身体高度融合的性互动模式呢?
解决像玲子这类适应障碍,一般有两条出路:一是解决个人的心理矛盾;二是调适性生活。但为了不影响感情,避免引起对方的误会,通常以排除个人的心理困扰为主。
首先是解决内心冲突:建议你重新定义前夫对你的爱。“今生今世我只爱过你一个人。”这句话是前夫对你的感情,也是对之前幸福的婚姻关系的一种最终评价。如果这种感情的表白成为你走向新生活的负担,那么前夫的这种爱就成了一种占有,这不是前夫说这句话的初衷。如果你对前夫的忠诚使你无法投入到新的婚姻关系中去,这不仅是对现在的丈夫的不公平也违背了爱的真谛。因为爱一个人就是希望她幸福,现在前夫不能陪你过幸福的生活了,而你却主动放弃幸福的机会,那么很可能前夫要为你的不幸福买单。这更是不公平的。你重新投入新的生活并找到幸福,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之前的婚姻和爱有个交待。再婚了,你的生活不仅属于你自己,也属于现在的爱人。而一个爱自己的人,才有能力爱别人。
其次是主动调适再婚后的性生活:通常再婚者,无论是男方女方都不愿主动甚至是在被动的情况去透露与前配偶之间的性问题。因为这会给自己与对方带来尴尬和不愉快,更有回忆、缅怀或对现在的配偶不够忠诚之嫌。在这种情况下,主动适应现配偶的性互动方式是首选,对他的爱会使你慢慢感觉到新的性生活方式有一种不同的美好。还有一种解决方法是采用非语言性的沟通。通过你在性互动过程中的非语言表达,使现在的丈夫感受到你的好恶,从而调适夫妻性生活的频率、性操作手段等,渐渐实现夫妻之间的性和谐。还可以在具体的操作手段上做些改变,不妨增加事前的爱抚,创造良好温馨的性生活环境,加强对现在丈夫的性格、身体等方面的欣赏和感受,在充分适应对方的性兴趣的同时,即兴表达自己的性爱好。
另外,文中这位丈夫可能也需要一些调整,他也许以为对现妻的爱就是频频的性生活,殊不知妻子之前的性生活是平淡的,那么他就应该利用每次性生活的机会了解妻子的互动模式,从而在适应妻子的前提下,通过慢慢地带动诱导,最后达到和谐的目的。
本文刊登于《家庭保健》杂志,谢绝其他转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度医生怎么预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