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在外文数据库如何翻译

第三方登录:  本人,男,34岁,从事生命科学科学研究职业,现居海外。两年前一个漂亮的小天使降落在我们的家里。和很多新晋的爸妈一样,我们在高兴之余又充满了紧张。因为,一项艰巨的任务落在了我们的肩上——怎么让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由于职业习惯,我和老婆开始了大量的阅读工作,其中包括了中文的书籍和论坛,同时也包括了很多的英文原版读物以及网上的交流心得。最后,我们形成了一个粗浅的观念——0到6岁孩子是人格建立的关键时期。而健全人格的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建立远远比学习知识、技能和特长对未来影响大。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到老——这也说明了孩提时候性格的形成对一生的影响是多么的重大。如何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呢?这个过程很复杂:孩子如同白纸,要看你如何勾画;孩子如同镜子,照出的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是有根源的:有的是发育的必经阶段,有的是一种交流信息的手段,重要的是,很多是对您行为的模仿,但可能具备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孩子的教育不全在教育孩子本身,还包括了父母自身的再次教育;孩子教育的难点,在于挖掘孩子行为的根源,然后再加以引导,而不是简单的设定规矩。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很好的观点和经验,这让我们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豁然开朗。遗憾的是,这些文章很多是英文版的,所以这也让我们有了分享这些好东西的愿望。我们力争每天翻译一篇认为不错的英文育儿经验以方便大家阅读。最后,希望每个宝宝都快乐!——让我们与孩子共同成长!
楼主发言:27次 发图:0张
  自己的沙发自己做
  第一系列:1-3岁宝宝的11种行为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其中包括:  1。攻击性(打人和咬人等行为)。  2。说谎  3。抓别人头发  4。打断他人说话  5。乱跑  6。尖叫  7。告状  8。戏弄他人  9。发脾气  10。扔东西  11。发牢骚  这个系列首先从1-3岁的小孩发育阶段,心理发展以及父母影响等多方面分析了这些行为的产生原因,然后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第一次翻译,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也希望大家对我的翻译提出建议,这样我可以改进,让我的翻译更具有可读性。
  第一篇:攻击性强 (打人和咬人等行为)
  发生的原因
  也许你会惊奇,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发育的一个正常组成部分。刚刚学习说话,强烈的独立愿望以及对自身冲动的控制能力差都可能是这个年龄阶段幼儿具有攻击性的原因。“某种程度的攻击性,比如打人和咬人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正常的。” 俄亥俄州哥伦布行为训练中心的执行董事 Nadine Block如是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忽视宝宝的这些行为。你应该让宝宝认识到攻击性行为是不对的,可以用其他更好的方式表达他的情绪。
  处理的方法
  1. 按照简单的逻辑顺序: 如果你的宝宝正在游乐场的球池里面玩耍,但是他突然开始把球扔向其他的孩子。你首先应该把他抱出球池,和他坐下观看其他小朋友玩耍。然后告诉他如果他可以不再去伤害其他的小朋友,他就可以重返球池和其他的小孩一起玩。尽量避免和宝宝讲那些大道理,比如 “如果那些小孩拿球扔你,你会怎么想”。这是因为1到3岁的宝宝还不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但是他们却能够理解简单的逻辑顺序。
  2. 保持冷静:
不要吼孩子,打孩子或告诉他是一个坏孩子,因为这些只会更加激怒宝宝。并且这些行为会给宝宝树立一个很坏的示范作用。控制好你自己的脾气是教会宝宝学会控制他自己脾气的第一步。
  3. 建立明确的规矩: 尽快在宝宝出现攻击性的时候开始采取行动。而不是等到他在第三次打他其他的小孩再说“我受够了”。应该在他刚开始做错的时候立即让他知道他做错了。正确的做法是马上将他和其他小朋友隔离起来,终止他正在玩的东西 (一两分钟就足够了)(注:在国外,这叫做Time-outs,是一种常用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基本操作是,如果孩子失控,暂时终止他正在从事的活动,带到安静的环境让他冷静下来。当然,具体操作要复杂的多,我会在以后专门介绍time-outs),这是让他冷静下来的最好方法。这样,他就能把打人和time-outs的后果联系起来,并且知道如果他要是再打人或者咬人,他就会被Time-outs而不能接着玩耍了。
  4. 将规矩贯彻到底:
尽量用同样的方式将规矩贯彻到底。这种贯彻到底的规矩,比如,如果你再打小朋友,你将会被time-outs,会形成一种模式,让你的宝宝可以知道并预测打人的后果。最终,你的宝宝会清楚的认识到如果他犯这样的错误就意味着什么。即便是在公共场合,你可能会不好意思去惩罚你的宝宝,因为其他小孩的父母可能正在盯着你看。你只要稍微解释下“两岁的宝宝真难带”,然后用你一贯的方式去惩罚你的宝宝。
  5. 教会宝宝用更好的方式表达情绪: 可以先等到你的宝宝冷静下来,然后平静的和他回顾一下刚才发生的事情。问他是什么让他的情绪爆发。简洁的告诉他愤怒的情绪是非常正常的,但是用打人,踢人和咬人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不对的。鼓励他用更好的方式表达——比如将情绪说出来(如“汤姆,你让我非常生气了”),或者寻求大人帮忙。
  另一方便,应该让你的宝宝明白如果他的行为伤害了其他人,他应该去道歉。也许,刚开始他的道歉是言不由衷的,但是这样的教育他是会记得。有时宝宝的冲动会掩盖着他善良的本性,但最后他会形成如果他伤害其他人就会去道歉的习惯。
  6. 对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除了关注你宝宝不好的行为,你也同样应该尽量去关注他们好的行为——比如当他提议排队玩秋千,而不是推开队列中的其他小朋友。此时应该及时的对他能够口头表达自己的愿望进行表扬(比如“你能要求排队玩秋千真是太棒了”)。此时,他们会意识到语言表达是多么的重要。然后可以通过帮他荡秋千或者和他们一起玩对他进行奖励。
  7. 限制看电视的时间: 为小孩子设计的卡通片和其他节目往往充满了尖叫,威胁,甚至是打斗等不好的内容。尽量监视孩子观看节目的内容,特别是当你发现孩子具有攻击性行为时。当你让你孩子看电视的时候,尽量和他一起观看,发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指出,比如“那不是要东西的好方法,是不是?”(美国儿医学会建议两岁以下的小孩不要看电视)。
  8. 释放精力: 你可能发现了,除非你的宝宝精疲力尽了,他可能是家里的“恐怖分子”。如果你的宝宝精力旺盛,给他足够的时间时间释放精力,特别是进行一些户外活动。
  9. 寻求他人帮助: 某些严重的情况,光靠父母的努力是不足以解决宝宝的攻击行为的。如果你的宝宝的攻击行为维持了好几个星期;如果他经常威胁其他的小朋友;如果他攻击大人;或者如果你的努力收效甚微——你应该去看儿医,他们会给你推荐一些专家或者幼儿心理学家去帮你发现宝宝这些攻击行为的根源并加以纠正。请时刻记住,你的宝宝还小,如果你能耐心的,能够积极的对待,你宝宝的这种好斗倾向很快会被克服。
  继续等待更新  
  第二篇:撒谎  宝宝撒谎的原因  在三四岁以前,你的宝宝还不能分辨现实和幻想。这意味着一岁或者两岁的孩子并不可能具备说谎和说实话的概念。宝宝“撒谎”的原因是:  1.
主动想象力:由于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很快,以至于他们会相信他们所想象的东西是真的。难道不是每个人都曾经相信过鱼儿会和我们在浴缸里游泳?或者床下藏着一个公主吗?  2.
健忘:一个两岁的宝宝怎么可能记住“玩具胖胖”是谁的? 他只知道他想把他拿回来。当你斥责宝宝又拿着蜡笔在墙上乱花的时候,而他说他没有画。其实他并不是在撒谎,他只是忘了是他画的了,或者他希望不是他画的,然后他会相信这并不是他画的。  3.
天使综合症:有的孩子会认为他的父母觉得他不会做错事情,并且他也相信他就是这样的。他们会这样想——“妈妈和爸爸之所以爱我是因为我表现很好。一个好孩子怎么可能把牛奶溅得到处都是。什么牛奶?我没有看到溅出的牛奶!”  宝宝撒谎怎么办?  这个听起来似乎有违常识——毕竟你不愿意鼓励孩子去撒谎。但是,在1-3岁年龄阶段处理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也许是放松下来听听孩子吹牛皮。这种谎言对孩子来说一般无害,而且是两岁左右阶段孩子发育的正常组成部分。别忘了,你给你孩子阅读虚构的神话故事,那么孩子为什么不能编造他们自己的故事呢?  美国著名的儿科专家T. Berry Brazelton在他《触点》(Touchpoint)一书中写道“对于幼儿想象中的朋友也可以采用类似的处理方法”。想象中的朋友是非常正常的,而且是宝宝想象力发展正常的一个标志。甚至当你的宝宝把他做的错事都归咎于他那个想象中的“朋友”,这也没什么值得担心的。从情感出发,想象中的朋友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对宝宝来说是一种安全的方式,借此去明白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尽管没必要为两岁的宝宝曲解事实对他进行惩罚。但是你仍然可以用对这个年龄段可行的方法来培养宝宝诚实的特质。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鼓励讲真话:不要对宝宝撒谎感到奔溃,首先应该谢谢他告诉你这些,因为这也许就是宝宝觉得真实的事情。如果你大声斥责他,他就会不再感到诚实会有回报。  2.
不要指责:你可以通过用合适的方式给他们创造改正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指责他们。比如说“很奇怪为什么这些蜡笔会乱七八糟的在客厅的地毯上面呢?我喜欢有人可以帮我把它们捡起来”。  3.
不要让孩子有过多的心理负担 不要给孩子设定太多的期望和规矩,这样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因为孩子不可能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相反,他们会为避免大人的失望而被迫撒谎。  4.
建立信任: 让你的孩子知道你相信他,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你是值得信任的。父母自己的诚实是最重要的事情。父母为孩子树立诚实的榜样是父母的责任。请记住,自己应该尽量避免讲一些添油加醋或者歪曲事实的东西。举个例子,如果你的孩子需要打育苗,不要告诉他不会疼(因为他马上会知道打育苗其实是很疼的)。尽量对孩子守信,如果实在不能守信的话,应该对孩子为此道歉。最重要的是,当孩子讲实话的时候应该对他进行表扬(比如,如果孩子承认他吃了饼干,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去责备他们,而应该表扬他坦白承认)。正面的反馈会让孩子感到正大光明的说实话是值得的。
  怎么没人看啊?我这个不是广告,只是练习自己的翻译,并且交流育儿经验。希望大家能都讨论,也可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我可以找到好的外文材料,给大家翻译出来。
  我在看  
  收藏了,很不错啊!!!!  
  第三篇 扯别人的头发  孩子为什么会抓别人的头发  扯别人的头发,喜欢踢人,咬人和打人,这是都是孩子表达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们试图控制自己所处环境的一种方式。宝宝抓别人头发有很多原因,其中最简单的解释可能也是最好的解释:你的孩子可能用这种方式得到了某种反馈,而他还想用同样的方式再次获得这种反馈。  “这就像打开电灯开关,或者像触动玩具上的开关而弹出一些东西一样”波卡特洛爱达荷州立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Mark W. Roberts说,“我一拉她的头发,大姐姐就尖叫,这真是太有趣了”。  罗伯特说“你宝宝抓头发可能是想阻止他不喜欢的东西或行为,比如有人从他身上爬过去,或者拿走了他的玩具。他会认为如果抓他们的头发,这些行为就会停止。”  这种行为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到推理能力的阶段,他们通过抓头发来这种方式来控制某些事情的发展方向。  比如,孩子的姐姐拿走了最后一个点心,他就会抓姐姐的头发让她发出尖叫。“这时你应该介入,让姐姐和他分享这个点心”罗伯特说“更重要的是,这会让姐姐以后在拿走最后一块点心的时候会先考虑一下。”  最后,如果你的孩子抓扯自己的头发,他可能是比较紧张或者是焦虑。这表明孩子的失去了自我控制。如果你很在意孩子抓扯自己的头发,应该带孩子去看儿医。  处理方法  1.
告诉他这个方法行不通: 制止孩子抓扯头发的一个关键是,明确的告诉他这种方法行不通。如果你忽视了他抓扯头发的这种行为,相当于你告诉他这种方法可行。尤其是在当孩子通过抓头发这种方式获得了他想要的东西后,他的这种行为往往会变本加厉。如果你对这种情况足够了解,你就可以处理的很好。(比如,哈里肯定抓了艾丽的头发,我可以通过给哈里讲故事分散他的注意…..)。你的孩子并不知道社会交往的复杂性,但是他可能已经学了如果他抓别人头发,你就会开始关注他。所以,我们应该采取相反的做法,告诉他抓头发其实没有用。比如,如果你的孩子通过抓玩伴的头发来抢一个玩具,你可以把玩具递给他的玩伴,并且给你的孩子说“我们不能抓别人头发”。如果要用这种方式,你应该在孩子抓别人头发时尽快的采取措施,别忘了小孩子的记忆力非常短暂。  2.
阻止抓头发的行为: 当你发现宝宝抓头发的时候,轻轻的松开他的手,然后握着他的手告诉他“我们不要抓头发,抓头发会痛”。随之,你可以采取罗伯特所说的“chair time-out”的惩罚手段 (注:time-out 是对孩子的一种惩罚手段,让孩子暂时中止正在做的事情,并让他独处一段时间)。和孩子呆在一起,不和他说话,让他进行一到两分钟的time-out (请见Time-out专栏)。  3.
鼓励孩子说出来自己的感受: 当time-out结束后,和孩子谈论一下刚才发生的事情。这是非常重要的,即使你的孩子还不具备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因为这是在告诉孩子说话交流(而不是抓头发)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然后问他“你刚才那样做对吗?”然后接着问,“为什么不对呢?”哪怕他即便回答“因为我会被Time-out”也无所谓。“在孩子的发育过程中,这是很正常的”,罗伯特表示,“你可以接着说是的,如果你扯别人的头发是会被time-out,但是你还应该知道,扯别人的头发别人会痛的”。不要奢望奇迹会马上出现。小孩子学东西往往需要一遍一遍的重复,直到他们真正掌握。因此,你需要坚持做下去,不要轻易放弃。随着孩子语言能力越来越好,应该口头教育他们用其他的方式解决问题,比如“如果下次你姐姐再欺负你,除了揪头发,你可以怎么做啊?”教会孩子对姐姐说“不”以及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4.
不要用抓孩子头发的方式去“教育”: 不要用抓孩子头发的方式“教育”他,比如抓他们的头发,然后问他们“如果别人抓你 头发,你是什么感受?”孩子抓头发是因为他试着用这种方式去改变一些事情——比如阻止他姐姐拿走他的玩具。 而你这样这样做的实质其实是在教育他用抓头发的方式去改变别人的行为。你需要他学会的是——不管在感到多沮丧的情况下,要用语言表述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去不伤害其他人。
  因材施教吧
  第四篇 打断他人交谈——孩子插嘴怎么办?  发生的原因  您两岁的宝宝会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包括父母)都是为他而存在的。除此之外,他的短期记忆还没有发育完全,这意味着可能此时他说一个事情,然后马上就把它给忘了。因此,打断他人这个概念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身上并不适用。他们不能理解世界上还有其他的人或者事情也需要您的关注。这种观点也意味着任何会将您注意力从他们身上转移出去的东西(例如电话)对宝宝来说都是一种威胁。  宝宝打断您和朋友的交谈或者扰乱您计划肯定是让人生气的。但是如果当您试着用宝宝的世界观来考虑,您会发现他们不是故意这样的。所以,请您不要担心,这种情况会有改变的。等孩子到三岁或者四岁的时候,他们会明白什么是打断他们以及“请不要打断我”的意思。另外,他们的短期记忆也会发育好到足够能够记住一段时间 (至少是几分钟)。  处理方法  在这个年龄阶段,您最好的策略是尽量减少宝宝打断您交谈的可能。当他开始打断您的时候,试着转移他的注意力。以下是一些方法:  1.
选择合适的场所: 你可以要您的朋友到一个大人交谈的时候孩子可以自己玩的地方。比如带有沙坑的公园就是一个理想的场所,同样您的后院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
合作分工: 如果您们三口之家需要与另一家人小聚一下,最佳的方案是两个大人照顾小孩,而另外两个大人交谈半个小时,然后再互换。还有一个方法听起来有点奢侈,雇佣一个保姆照顾小孩,而您和朋友一起喝杯咖啡聊聊也不失一个聪敏之举。  3.
读书教育: 通过读书教宝宝礼貌的行为是一个有趣的方法, 比如阅读Stan 和 JanBerenstain的贝贝熊系列,BabetteCole的The Bad Good Manners,Aliki的Manners,以及一些经典读物,比如What Do You Say, Dear?  4.
在合适的时候打电话:与其每次来电话的时候和宝宝进行“斗争”,还不如在宝宝午睡或者晚上睡觉的时候打电话或者回电话。另一个可行的方案是:让宝宝看电视或者他喜欢的光碟,以争取片刻不被打扰的时间。如果您不想给宝宝看电视,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吸引住宝宝的注意。您可以准备一个装满玩具或者工艺品的盒子或者抽屉,专门在您打电话的时候给宝宝玩。或者将水槽灌满水,准备一些塑料杯子在您打电话的时候让他玩(您需要注意他的安全);或者给他一个塑料电话,让他和想象中的朋友打电话;或者邀请宝宝一起打电话说“喂,您好”(如果用这种方法,需要首先判断您的宝宝愿意和对方交流的)。如果您的宝宝喜欢走动,把宝宝放在一个装有玩具的保护幼儿用的围栏里面也是一个好主意。尽量使用无绳电话,因为你可以在相对安静的房间里打电话,同时能够通过开着的门看着宝宝。如果是晴天,你可以把宝宝和电话带到后院里面。在那里,宝宝能够玩很多东西,而您也可以得到片刻安静。如果您的宝宝是个安静宝宝,您也可以抱着他打电话,这样可以让他感觉到即使您关注着其他的东西,而他对您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  5.
规范行为: 宝宝是非常喜欢模仿的,因此可以利用这点去建立宝宝的好习惯。如果您和您的配偶喜欢打断彼此说话,请纠正这样的习惯。同样,也尽量不要打断您宝宝讲话。如果,您无意打断您宝宝或者其他人说话,您应该停止说话,并说“对不起,我打断您说话了,请继续”。如果幸运的话,您的宝宝不但会学会您不打断他人说话的好习惯,同时还会学会您勇于承认错误的好习惯。如果您的宝宝能够经常听到您说“对不起”,“请”,“谢谢”,“您客气了”和“打扰了”之类的文明用语,这对宝宝的教育更好。虽然他可能不知道这些礼貌用语的准确含义,但那时他会感觉得到这些词会让周围的人高兴。  6.
如果刚开始您没有成功,请坚持:也许您会感到非常的气馁——比如这是在你和您的好友谈心过程中宝宝第四次插嘴了;或者当你在接一个非常重要电话的时候,您宝宝把玩具卡车挥舞到您脸上。但是,请不要放弃,因为对您和您的宝宝来说,学会优雅得体的社交非常重要,而这些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学会。进行有礼貌的,相互尊重的交谈是成为一个社会人重要的一步。此外,如果您不及时纠正宝宝插嘴的坏喜欢,长期如此,您的语言交谈能力也会变得支离破碎,无论您的宝宝插嘴与否,您都无法完成一次完整的谈话。
  很棒啊,受益匪浅  
  楼主接着更新哟,这年头当个家长不容易呀~~~
  很棒的贴了,收藏了,慢慢看,楼主要坚持更新啊!  
  写的真好,难得的育儿好贴,难得会有爸爸这么细心1,而且很实用,希望楼主可以继续更贴!  
  第五篇 到处乱跑  宝宝为什么会到处乱跑?  也许你发生过类似的情况:你把孩子从车里抱下来放到地上,正准备把推车拿出来的时候,你的孩子却突然跑开了。当你抓到孩子,你才明白他跑开的原因是今天不想坐推车了,而是想自己走路。这就是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孩子跑开并不是出于恶意或者想去违反你的规定。他跑开仅仅因为具备了独立意识,同时也具备了跑的能力。“1至3岁的孩子喜欢自由的感觉,也喜欢到处跑” Patricia Shimm表示。Patricia Shimm是纽约巴纳德儿童发展中心的主管,也是Parenting Your Toddler一书的作者。他说“在你能够控制的范围内,应该多鼓励孩子到处跑”。  宝宝到处乱跑怎么办?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确保孩子的安全,所以您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给孩子创造安全的环境:  1. 不要远离孩子: 在你和孩子可以互相看到并且安全的环境中,你可以让孩子在你前面跑。大多数情况下,请不要在孩子后面大叫,或者跟着他跑。因为孩子自己会停下来转过来看你的反应,如果他看到你没有跟着他,他会自己跑回来的。但是,在人多或者有车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这样做,“你应该紧跟着你的孩子,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喜欢藏猫猫,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是非常危险的”西南大学家庭研究中心副院长Roni Leiderman表示。  2. 告诉孩子可以在哪些地方跑:让孩子在安全的地方用他们的步调自由的玩耍(比如在没有汽车的公园里,你可以清楚的在远处看见自己的孩子)。即便在公园里面,你也不能让孩子在有些地方乱跑:比如小树丛或者泥坑。如果孩子有足够多的地方可以跑,而且父母鼓励他们在这些地方跑,那么孩子很容易接受这些被禁止乱跑的区域。你需要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间到处跑是可以的。  3.要孩子一起做事情: 孩子经常喜欢在做腻一件事情或者你没有注意他的时候跑开。这是,你可以邀请孩子和你一起做你正在做的事情,让他们觉得好玩。有一位妈妈秘密武器是“我邀请我的孩子帮我推他的童车,这会让他觉得他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另一个妈妈说“我告诉我的孩子我不知道现在在哪儿,迷路了,我要牵我的手告诉我怎么走,现在他长大了点,而且非常愿意帮忙”。 让孩子拖着他喜欢的小拖车之类的玩具也可以防止孩子乱跑。“而且这对发展孩子的运动能力也有好处” Leiderman说。或者在超市里请孩子帮忙挑选一些香蕉,或者告诉你苹果在哪里。“孩子喜欢帮助别人” Shimm说。  4. 告诉孩子你希望他们做什么: 在出发之前 ,告诉孩子你希望他们做什么。但是你应该对孩子明确的表达的意图。不要说“你是个小男子汉了,牵着我的手好吗?”,你应该说“记住,在商场的时候牵着我的手”。 “像类似大宝宝之类的表述往往适得其反,孩子会跑开说,我不想成小男子汉”Shimm表示。  5. 当孩子没有乱跑的时候要表扬他: 当孩子没有到处乱跑的时候,应该表扬他以强化他不乱跑的行为。同样,也应该表述的很明确。“你仅仅说‘你今天表现的像个小男子汉’是不够的。应该就事论事的表扬他们,可以说‘你表现的真好,因为我叫你的时候,你就跑回来了’” Leiderman说。  6.让孩子呆在推车里面: 最好在你离开拥挤的街道到达安全的地方之前让你的孩子带着推车里面。和牵小狗不一样,宝宝在推车里面只有乖乖的坐着,这对宝宝来说是很安全的。你可以在推车里面放些玩具,或者在停下来吃午饭的时候把宝宝从推车里面抱出来,这样宝宝会觉得自己是个乘客,而不只是被关起来了。应该知道,让宝宝在推车里面坐很长时间是件很难的事情。如果你知道你的孩子不能坐很长时间,尽量不要带着孩子去做那些很花时间的事情。  7.和宝宝玩“快来抓住我”的游戏: 一个21月大孩子的妈妈告诉我们,“当我们的儿子乱跑的时候,我们一般不去赶他或者在他后面大叫,我们会用好玩的腔调说‘嗨,你能抓住妈妈吗?’然后我们会向另一个方向慢慢的跑——我们一般会假装跑几步,但是这足以引诱他来追我们。这样他会马上跑过来抓我们。我们会故意让他抓到我们,然后把他抱起来夸奖一番。之后我们就可以继续做我们的事情了”。这是一个扭转事态的非常好的方法——在他反过来要你抓他之前把他抱起来了。“孩子喜欢被抓住,因为这使他们有安全感”Shimm说。但是在人多的地方请不要这样干,因为在这些地方孩子很容易跑丢。  8. 回家:把孩子带回家里,尽管这种方式不能让孩子认识到他做错了什么。因为他可能认为回家是一种奖励,或者想念家里的人了。尽管如此,如果你担心孩子会到处乱跑,你可以把他带回家休息一下。但是你的孩子是不可能发现他的乱跑和回家之间有什么关系。他太小了,还不可能认识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他只知道事情发展的顺序。  9.不要浪费时间给孩子一堆警告:当孩子做错事情,父母在惩罚他们之前给他们三条警告之类的老套的教育方法,在1到3岁的孩子身上可能根本行不通的。因为他们太小了,不能理解这一系列警告的重要性。“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一个警告可能是可行的,但是一堆警告是根本不起作用的”, Shimm表示。  10. 给他讲关于安全的故事:给孩子讲书上关于待在爸妈身边的故事,让他们明白这是非常重要,但是这必须要在尝试了其他方法以后再用。“这招是必杀技招,应该最后用,孩子最好在日常行为和玩耍里面学习。因为当你和孩子出门以后,会有非常多的机会和方法教会孩子要待在你的身边” Leiderman说。
  大家快来支持啊,翻译是件辛苦的事情,看了帖子顺便顶一下,你们的支持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翻翻有趣
楼主加油哦~  
  楼主加油啊。  
  马克  
  深夜在看,等楼主更新  
  第六篇 尖叫  孩子为什么会尖叫?  不论你相信与否,孩子提高嗓门不是想去烦你,而是因为充满了童真。他可能正在研究声音的力量,琢磨他可以用他的嗓子干些什么。为什么孩子总喜欢在超市或者银行大声尖叫?“那是因为当你在这些大的空间里面尖叫时,会有非常有趣的回音效果” 西南大学家庭研究中心副院长Roni Leiderman说,“如果家长禁止这些行为,孩子往往会觉得在公众场合大声尖叫会引起更多的注意”。  有些孩子在需要得到父母注意的时候会大声尖叫,这是他们在用他们的方式表述——“嗨,快来看我啊”。另外有些孩子尖叫是因为想得到他们没有拿到的东西——比如一块糖。在这种情况下,尖叫的意思是“我要,快给我!”  孩子尖叫怎么办?  大声斥责是没有作用的—— 因为这只会给孩子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嗓门大者优先!最好的方法是尽量避免让孩子大声尖叫的环境——如果孩子已经大声尖叫了,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以下是一些方法:  1.根据孩子的作息时间做事情:虽然不可能时时事事按照这个原则,但是,尽可能的确定在你离家出发前孩子已经休息好了,吃饱了和拉干净了。“当你又困又倦的时候你是没有耐心和力气去很冷的超市购物的,对吧?对孩子也是如此” Leiderman说。  2.去嘈杂的商店和餐馆:当你带着孩子的时候,尽量不去安静的,私密的或者正式的场合。你应该去人多的地方,当孩子尖叫起来,你不会感到尴尬。因为这些地方本来就很吵了。所以你也不必去强迫或者哄着孩子保持安静。  3. 要孩子嗓门小点:如果你孩子因为他很高兴而大声尖叫时,尽量不要批评或者责备他。如果你确实忍受不了了,要他嗓门小点并停止叫喊。 你可以压低你的声音,这样他不得不也降低声音去听你在说什么,你可以平静的说“我受不了你尖叫了,宝贝,我的脑袋疼”。  4. 由此玩一个游戏: 尽量满足他尖叫的需要,可以给他说“让我们一起大声尖叫吧”,然后和他一起玩。然后,可以降低声音说“现在我们比赛看谁会说悄悄话”。然后像“我说你做”节目一样,开始玩其他的东西,比如把你的手放在你的耳朵上,然后上下跳。这样可以让大声尖叫成为他做过很多有趣事情中的一个。“如果在公众场合,你可以说‘哦,你的声音像个狮子那么大,你能不能让你的声音像小猫咪那么小’,这样就会安静的更快些”Leiderman说。  5. 认同他的感受:如果孩子尖叫是因为要让你注意他,你应该问自己他是否真的不舒服或者受够了。如果你认为你们待得地方——比如人挤人的大超市——可能让他感到很不舒服了,赶快买完需要的东西,然后离开。以后可以去小一点的超市(或者避开高峰期)去购物,然后再逐渐过度到人多的大超市。  如果你认为他只是有点无聊了或者暴躁了,承认他的感受。平静的说:“我知道你想回家了,但是再等一会,我快买完了”,然后加快速度。首先承认你理解他的感受,这不但可以让孩子感到好些,也有助于他用语言表述他的感受。  如果你知道你孩子尖叫是因为想要你给他一块甜点,不要直接给他。因为这会让孩子误以为大声尖叫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相反,你可以平静的说“我知道你想要块甜点,但是我们必须先买完东西,回到家里我会给你一块”。没有必要说如果你不尖叫了就给你一块甜点——因为在他得到甜点以后,他可能忘了是什么原因让他得到这块甜点。到家给他块就行了。  6. 让他有事干:你可以让你的孩子做些更有趣的事情,两个方法可以试一下:  玩游戏。一个15个月孩子的妈妈告诉我们,“在我们出去办事情的时候,我会给我的儿子说话。我告诉他我在做什么,我们周围有些什么,谁在我们旁边。。。我知道当他忙得时候就很安静。”要你的孩子在超市里面帮你从购物架上拿东西。或者把你们正在做的事情编首歌。只需要唱“我们在找香蕉,香蕉,香蕉。。。”这样做你的孩子会觉得很有趣。  给他玩具或者零食。需要在孩子开始大声尖叫前给他们。如果你在孩子尖叫后再给他们玩具,无疑是在告诉他们当他们提高嗓门就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一位妈妈的必杀技——“我为我的儿子买了一个小碗,碗上面有一个可以转动盖子,这样他就不能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他总是乐于想法子把里面的零食弄出来。一旦他拿出一个零食,他就忙于吃它们。”另一个妈妈说,“我在车里专门放了有一个玩具,对儿子来说,车里的这个玩具相对于家里的玩具是很特别的,每次当我们出去办事的时候,这个玩具总能吸引他的注意”。  7. 最后,忽略旁观者:对许多妈妈来说,最难的是当孩子们尖叫的时候旁观者的眼神。一个有两个孩子的母亲讲述了他的方法“我12个月大的女儿总是用最大的嗓门尖叫,这并不是受伤了或者沮丧了,对12个月大的孩子来说,他们不能明白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当我还是个没有经验的妈妈,这会让我非常尴尬。而现在我会想,尴尬有什么用。我最后也明白了别人怎么看和我没有关系”。如果这还不足以让你明白这不仅仅只是发生在你身上的情况,请看这个以前是旁观者而现在是母亲的建议:“我从来没有想象过这也会发生在我身上,因为以前我和我丈夫肯定是瞪着大声喊叫的小孩看的人。但是我现在会说就让他们瞪吧。”“很明显,如果你的孩子在教堂或者安静的餐馆大声尖叫肯定是不好的,你应该把他带出去呆一会。但是如果在超市之类的地方,你就直接忽视他们吧”。
  挺好的,我儿子14个月,这这对我帮助很大!不错,继续啊!  
  @想娃想疯了
12:24:00  很棒啊,受益匪浅   -----------------------------  谢谢支持!  
  楼主,希望你坚持下去,很希望看到国外不同的育儿观念,
  受教了,女儿已经五岁多,很多小时候问题都度过了。坐等帖子肥电继续看吧。  很顶楼主这段:  "0到6岁孩子是人格建立的关键时期。而健全人格的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建立远远比学习知识、技能和特长对未来影响大。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到老——这也说明了孩提时候性格的形成对一生的影响是多么的重大。如何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呢?这个过程很复杂:孩子如同白纸,要看你如何勾画;孩子如同镜子,照出的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是有根源的:有的是发育的必经阶段,有的是一种交流信息的手段,重要的是,很多是对您行为的模仿,但可能具备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孩子的教育不全在教育孩子本身,还包括了父母自身的再次教育;孩子教育的难点,在于挖掘孩子行为的根源,然后再加以引导,而不是简单的设定规矩。"
  受教了、楼主继续噢…。我儿子3岁还不会说话、心都碎了  
  不错,值得认真看看!
  受益匪浅啊,请求继续更新,搬张小板凳坐着呢哈
  LZ辛苦了。。。  其实尖叫真的是国内国外的小孩都会有的一种行为。。。我唯一受不了的是有些熊孩子尖叫的时候那些熊家长居然报以鼓励的眼神和微笑。。。这样真的很不好啊。。。
  @苏楚同萌
16:44:00  LZ辛苦了。。。   其实尖叫真的是国内国外的小孩都会有的一种行为。。。我唯一受不了的是有些熊孩子尖叫的时候那些熊家长居然报以鼓励的眼神和微笑。。。这样真的很不好啊。。。  -----------------------------  其实孩子的问题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往往可以从家长身上找到原因  
  不错的帖子,受益匪浅,谢谢楼主
  留名  
  @我是腹黑小白兔2
19:33:00  不错的帖子,受益匪浅,谢谢楼主  -----------------------------  谢谢支持  
  @渴死的鱼__
14:09:00  受教了、楼主继续噢…。我儿子3岁还不会说话、心都碎了   -----------------------------  谢谢支持!  
  太需要了,楼主继续呀。
  第七篇 扔东西  宝宝为什么会扔东西  扔东西是18个月到3岁的宝宝学会的一项新的而有趣的技能。张开指头去完成扔东西这个动作需要非常精巧的运动技能,也需要很好的手和眼的协调才能把它给扔出去。所以孩子非常急于练习这项令人兴奋的技能。接下来就是宝宝的学习过程:宝宝会发现无论什么东西扔出去都会落下——永远再也飞起来了。可能宝宝不会说出“重力”这样的专业词汇,但是他肯定观察到了重力效应。如果他扔出一个球,球会反弹;如果他扔出一个李子,李子会崩裂。  当然,当你发现刚拖好的地板被宝宝弄的到处是意大利面,或者洗干净的安抚奶嘴被扔到了脏脏的人行道上,这些都会让你发狂。但宝宝来说,这些都非常有趣的活动。  宝宝扔东西怎么办?  “除非宝宝正对着玻璃窗扔石头,或者对其他人构成危险,请不要阻止他或者去惩罚他”西南大学家庭中心副主任Roni Leiderman说,“对1到3岁的宝宝来说,任何试图阻止他扔东西的行为是没有用的。”重点应该是应规定什么东西可以扔和可以朝哪些地方扔,以下是一些方法:  1. 告诉他哪些东西可以扔:如果有很多东西你允许甚至鼓励宝宝去扔,那么他也能更快的学会哪些东西是不能扔的。球无疑是一个选择(泡沫球可以减少室内危险)。但是真正的投掷游戏(比如把装有豆子的袋子扔到篮子里或者往池塘里面扔石头)对两岁的孩子更有趣,特别是当你和他一起玩的时候。   你需要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扔东西是可以的,不过前提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扔合适的东西。“如果孩子扔的东西不合适,比如扔鞋子,可以平静的把鞋子拿走,并说‘鞋子不是拿来扔的,可以扔球’然后给宝宝一个球玩。”Leiderman说。  2. 阻止孩子具有攻击性的扔东西:如果你孩子扔不该扔的东西——比如扔装沙的盒子里面的沙,或者向另外一个孩子扔积木。在他刚学会这样做的时候,尽量不要去管他。因为如果他知道他这样扔东西会引起你的注意的话,他肯定会再这样做以获得你的关注的。  如果你的宝宝扔东西伤害其他的孩子是,你应该每次都用同样的方法教育他,因为孩子总是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学东西的。下次他如果再这样干的时候,你应该说“不,这样会伤到其他人的”然后把他抱到一边隔离起来暂停他正在做的事情(time out),让他知道不能这样干。关键是,隔离(time-out)的时间要保持在1分钟内 (一个比较好的time out规则是几岁几分钟,如;两岁两分钟),以便让你的宝宝不会忘了是什么原因使他被隔离起来而不玩他正在玩的东西。  如果你发现你的宝宝生气的时候喜欢往其他小孩身上扔东西,应该鼓励他用语言表达他的情绪。你可以说“如果你对艾米丽生气,你可以对她说”或者“当你生气的时候可以告诉我”。  你可以通过你说话的语调告诉宝宝他们的行为让你不高兴,但是不能让你的愤怒支配了你的行动。尽量不要吼孩子,千万不要打他们——因为管好孩子的手之前应该先管好自己的手。  如果你已经心平气和的,持续性的制止你孩子乱扔东西,你的孩子仍然还在破坏性的扔东西。除了经常留意他玩的玩具,在他玩耍的时候时刻保持警惕外可能别无他法。  3. 把玩具系在他的椅子上:当宝宝坐在推车或者车载安全座椅里面时,可以尽量把他玩的东西系在椅子上,而且又使他能够轻易够到 (把玩具用绳子系在车上,剪掉多余的绳子以确保绳子不会缠在他的脖子上)。他会发现除了可以把东西扔出去,他还可以把他们再拖回来。对孩子来说乐趣加倍,而给你来说节省了一半的工作。  4. 一起收拾: 不要要求你的宝宝把他扔的所有的东西都捡起来。“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任务过于艰巨”Leiderman说。 可以尽量和孩子一起收拾他扔掉的某些东西,你可以对他们说,“看我们能多快地捡起这些东西?”或者“你能帮我把黄色的M&M巧克力豆捡起来吗?”  5. 树立良好的榜样:虽然你没有必要刻意避免在沙发上随意扔枕头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其实,你可以通过把你把东西扔到合适的地方为孩子树立榜样,告诉他们什么东西可以扔到什么地方,而什么东西是不能随便扔的。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在乱扔东西,你可以告诉孩子家里的什么东西可以扔到什么地方,比如可以把袜子扔到脏衣篮里面,废纸可以扔到垃圾桶里面,而玩具可以扔到放玩具的抽屉里面。  6. 就餐的时候和孩子坐一起:虽然在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吃饭的时候会弄的到处都是,但是你在孩子吃饭的时候和他坐在一起可以避免情况变得更糟。你可以在他随意乱扔他的午饭或者在必要的时候接过他的盘子以避免他乱扔东西的行为。“父母应该尽量在就餐的时候和孩子坐在一起进行交谈,这可以帮助他们发展语言技巧,”Leiderman说。这也是确保孩子吃饭的时候进行咀嚼防止噎住的好方法。  7. 适用幼儿专用的碟子:“请不要用精美的或者易碎的瓷器喂宝宝,”Leiderman说。相反,你应该适用带有吸盘的幼儿专用碟子喂宝宝,因为这样的碟子可以牢牢地固定在桌子上面,以避免宝宝拿起碟子乱扔。不过请记住,尽管这些措施可以避免孩子不会随便把碟子扔到地板上。但是这不能阻止孩子对是什么让碟子固定在桌子上的好奇心,他们会想办法把碟子从桌子上弄下来。  8. 给孩子尽量少的东西 :如果你只给孩子少量的食物,或者等到孩子把碟子里的东西吃完以后再给他更多的,这可以避免宝宝乱扔东西。“除非是儿医说宝宝的发育有问题,不要逼着孩子吃超过他需要的食物。”Leiderman说。  大多数宝宝不会在他吃饱之前扔他们的食物。因此,不管宝宝吃了多少东西,你可以以宝宝开始扔食物为信号。宝宝开始扔食物是他吃饱了的信号,此时你应该把食物从他的餐桌上面拿开。如果孩子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落掉一些食物,请不要过于在意。虽然,撒饭是件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但是请记住我们都会在有些时候撒饭的。
  我家宝宝也差不多大,有很多行为和上面说的很像,收藏学习一下,楼主辛苦啦!
  @总相关谱
08:20:00  我家宝宝也差不多大,有很多行为和上面说的很像,收藏学习一下,楼主辛苦啦!  -----------------------------  谢谢支持!  
  楼主辛苦,加油  
  第八篇 告状  尽管孩子告状有时候会很烦人,但是这是一个教会他们如何自己解决问题和如何支持别人的好机会。  孩子为什么会告状?  孩子告状的原因可能是出于展示自己的能力,维护自己的自尊或者仅仅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告状会使孩子感觉自己优于其他的孩子,或者是想获得家长或者老师的注意。”堪萨斯州的心理学家和《Discipline Without Shouting orSpanking》一书的作者Jerry Wyckoff说。  对孩子来说,告状同样也具有积极的一面——这说明孩子急于向你展示他明白了规矩和好坏之分。同时也向您警示可能有什么地方需要你去关注。有些孩子告状是因为他们的情商和社交技巧还没有发育好,从而不具备自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那些喜欢照顾比他小的宝宝的孩子更喜欢汇报小宝宝的情况。  孩子告状怎么办?  1. 了解情况: 在探知宝宝又准备告状之前,你应该先去了解一下情况。虽然你不希望宝宝每次不高兴都来向你告状,但是对宝宝来说,这是宝宝寻求安全感的一种方式。因为他知道在必要的时候,他可以向你寻求帮助。所以,你也应该向宝宝传递个信息——你愿意听他告诉你发生的事情。  作为成年人,你会非常清楚“爸爸,萨拉正在玩我的车”和“爸爸,萨拉正在玩那个人的车”的区别。但是,对小宝宝来说,他们是很难弄清楚两者的区别的。Wyckoff说“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他们很难独立判断什么事情值得告状,而什么事情不值得”。  虽然你可以告诉你的小宝宝他可以告诉你某人正在做危险的事情,但是孩子很难分清楚危险的事情和讨厌的事情(比如,在床上跳是不是危险的事情?)。你可以让他知道在他不能确定这件事是否安全的时候告诉你。  当他告状的目的是保护其他人的时候,你应该赞扬他:“谢谢你照顾你的弟弟,这会保护他的安全”。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避免手足之争,让他能够在弟弟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注他帮助他,也可以让孩子们在这种交流中建立相互的信任。  2. 不要鼓励告状 当然在很多情况下,孩子告状并不是因为安全问题。这种情况,惩罚被告的孩子无疑是支持孩子告状。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你支持孩子告状,你实际上是在通过给孩子他想要的东西去支持他告状(虽然对你的孩子来说这是好的关注,但是对被告的孩子来说是不好的关注)。另外,如果你的孩子对他小伙伴的行为夸大其词(孩子们经常这样做),你的这种行为对其他孩子也不公平。如果你能仅仅袖手旁观而不参与,你的孩子很快就可以学会如何自己解决问题,而且他也会为自己能够解决问题而感到自豪。  3. 增加告状的代价: 当孩子告状的时候,给他些事情做,让他知道告状是有代价的。比如,当你的孩子告诉你他的兄弟姐妹在做出格的事情(可能不是危险的事情),你可以让他去画幅画描述发生的事情,让他放在桌子上,你等会去看。这样,孩子就会考虑告状是不值得。  如果他告状是因为想得到你的关注,告诉他你很乐意听他的事情——但不是关于他朋友或者是兄弟姐妹的,除非是他们发生了危险。如果他老是用这种方法来获取你的关注,可以告诉他其他更好的方法。经常和你的孩子一对一的待在一起可能会有帮助。  4.一起寻找其他的解决方法: 当你的孩子碰到麻烦事,你应该教他怎么处理,而不是告状。告诉他“如果你能冷静下来并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可以更好的帮助你”。接着,可以问他一些问题帮助他发现他告状的动机,比如“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问题吗?”和“我们可以怎么解决呢”等等。然后,和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他告状是为了争夺一个玩具,可以问他是否愿意分享?是否可以换回去?或者是否可以就玩一会儿?同样也可以教他怎么向他的朋友或者兄弟姐妹表达他的情绪。训练他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停下来,不要那样做了”或者“你那样做我不喜欢,我找其他人玩去了”。关键是要让他有信心去处理这些事情,并鼓励他去做。  5. 谈判 一旦听到孩子告状,可以先估计一下情形是否危险,帮助孩子想出解决方法,然后让他回去解决问题。你需要让你的孩子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想办法解决吧”之类的话是一个有三个孩子的妈妈Robin Harding经常给孩子们说的话,“他们想获得我的关注,但是这简直快让我发疯了。因此在一段时间里,这是我最喜欢说的话”。她说,“我听他们告状,给他们一个拥抱,然后说这听起来是你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或者我会给他们一个选择——‘我正忙着做饭,你可以自己解决吗?或者等我做晚饭再说’”。过一会儿,他们就会自己去处理了。
  谢谢分享!
  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生命个体,他和其他儿童在各个方面存在着差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并提出,这些智能在相当程度上彼此独立存在的,这种独立性,意味着即使一个人有很高的某一种智能,却不一定有着同样程度的其他智能。
  楼主人呢  
  @翻翻有趣 孩子的教育不全在教育孩子本身,还包括了父母自身的再次教育;孩子教育的难点,在于挖掘孩子行为的根源,然后再加以引导,而不是简单的设定规矩。一一一说得太好了!收藏起来,慢慢学习。
  好帖子,希望楼主能持续更新!我会一直关注
  向您致敬,谢谢您为提升我们国家父母的养育宝宝能力做出的贡献!
  留下看  
  留着看,  
  楼主文章好受用!!!!~顶你一下
  号个座  
  非常感谢,继续噢,如果可能的话,能否把英文的也发上来?
  马克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告状行为论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