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分析器件的温度循环。如果器件本身结构是对称的,我们ansys如何施加约束束为对称约束(y,x为0,z=0为0).

文章 - 203
评论 - 796
访问量 - 452239
评论排行榜
文章怎么只能看到部分?
--我不知道
您好,我能请教一些关于ansys工具栏的问题吗?
--qizhenlake
拜读了谢谢
--zhangjuhua
赞,CAE践行者!
祝贺!践行者,学习者,探索者,贡献者!
国内有相关人性化的企业没?
--教主2013
国内创新环境还不足以改变现有的企业研发流程,所以,只能在个别产品、个别公司或群体局部范围内推广!
--结构设计CAE
--【匿名用户】:E-works热心网友
有建筑设计师说他设计的楼房每平米载重是多少多少,是不是就用到了这项技术?博主说的操作技巧是不是可以让这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大大提升效果和效率?
文笔不错,赞一个先!
--滨城水镜
清新的笔调,清新的环境,放松心情,放飞梦想!
这篇文章总结的真好。作为CAE的门外汉看了也基本搞清楚了。谢谢哦
--【匿名用户】:E-works热心网友
大环境安于现状,部分有积极想法的人也会被淹没了,导致恶性循环。
谢谢!我主要是想搞明白CAE在业务流程和部门互动中的位置和作用。一个管理者必须搞清楚这个问题,否则就不能有效利用资源。
回答正确。
CAE的“事后”校核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做法,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即使校核出来问题损失已经产生了,这是整体协调不良的结果。假如销售部门要求改进产品结构,得先经技术部门论证,这期间就包括CAE仿真模拟,这个过程要涉及到很多部门反复磋商,最终选择一个较为适合的方案投入生产。理想的状态是:仓库的成品或部件都是经过论证后确认方案的产品,这些成品或部件的分类与目录数据相关部门共享。
我说的有道理吗?等待博主的“仿真鉴定”。
李主任,“真挚”博友是女士哦!~O(∩_∩)O~
--蔻色指尖
CAE人曾经总结了两句至理名言,一句是:CAE人就是干活的;二句是:CAE人就怕与不懂CAE的领导谈CAE问题。将CAE划归为普通管理岗位的领导可能根本就不知道CAE是干什么的
从未听说过企业的CAE属于管理岗位,CAE跟产品直接相关的
感谢真挚先生及其他博友关注此文,也十分钦佩做ERP的人关注和学习CAE。限于水平可能未必将问题表述清楚,请见最新博文《关于CAE数据流与ERP数据流之区别》
我今天在百度里学习CAE,还得继续。
很喜欢博主的文章。因我不了解CAE的操作要点以及与设计过程、业务流程、管控过程等之间的链接与互动方式,这篇博文我读了好几遍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心里挺郁闷。
到底如何解决?没看懂,一头雾水,太难了!
--【匿名用户】:E-works热心网友
恭喜博主“重出江湖”!
--滨城水镜
&你们在用CAE流程?可否show一下?让俺们也学学
--【匿名用户】:E-works热心网友
好久没见到博主的文章了。向可爱的CAE人致敬!
--【匿名用户】:E-works热心网友
嗯,有一定道理的,好的东西不一定适合你,这个每个企业应该在买软件之前会有预算的,呵呵
--无敌战神
--蔻色指尖
小范围推广不知是否可行&若全面推广后&效率降低&责任重大噢
--【匿名用户】:E-works热心网友
为了博主专门申请的账号!
--zhangqu114
--【匿名用户】:E-works热心网友
问的好!
刚在本网站看到了一些公司的精益研发案例或者说明--不知所云啊。
和精益研发一点边都粘不上,可悲啊!
--【匿名用户】:E-works热心网友
请问1在哪里?只看到了2.
想当年,我们公司的计算部门都不把cae模型给我们设计部门看的!!!
“有限元分析,是一门计算的艺术;其结果可靠性与否,几乎完全可以掌握在这个艺术家的手中,而不是软件本身“
同意这句话
看来大连重工真是不简单啊。毕业的时候有几个同学貌似去了该单位,不知道现在是在做设计还是别的?我太远科技大学的,初学CAE&,&觉得作者在仿真这方面很有实战经验啊,多学习!
要想真正的融合,不是那么简单的啊。
各位博友们,TCUA9.1现在官方的资料很少,实施过的人也非常少,我们还都处于摸索阶段,为了便于为我们更好的交流,我留一下我们的办公电话:9,有问题我们一起探讨,共同进步!
本文标签: &
& &&&&&&&&&&&&&&&&&&&&&&&&&&&&&
10:08 结构设计CAE 阅读(14208)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作者该类其他博文:
网站相关博文: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图文并茂,支持~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收藏了,谢谢分享!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神啊,终于给我找到了!!期待已久,打包抱走了!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还是蛮难懂的!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我也谈谈施加边界条件的问题.
在”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一文中,作者提出了结构静力分析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到底如何施加载荷与约束呢?”,而且进一步讲道:”
归根到底要遵循一个原则——尽量还原结构在实际中的真实约束和受力情况”.
首先应该肯定该文的作者讲锝对,没什么可挑剔的地方.但是本人觉得对于这个问题,作者还没有把它讲透彻.
尽量还原结构在实际中的真实约束和受力情况”,那么怎么作才算”
尽量还原结构在实际中的真实约束和受力情况”呢?,没有结论,只是给出了三个例子.
我也是从事结构分析的,而且从事了多年.在这儿,也谈谈我的看法.对这个问题我也已经写到我编著的书中"建筑钢结构工程实例分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看.
我认为施加边界条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从理论上讲,结构的有限元平衡方程建立以后,不施加边界条件,通常是不能求解的,只有施加了边界条件,使结构的有限元平衡方程成为正定的(刚度矩阵中主元不为0),才能求解.就是说施加边界条件是必要的.那么如何满足这个必要条件呢?具体而言,就是限制刚体(整个结构)的移动和转动,对于三维问题就是限制三个方向的移动和三个方向的转动,即满足了必要条件,就可以求解,也就可以得到对应于该边界条件的正确解.
但作为工程分析这是不够的,这个解往往不可用,还必须满足充分条件,即作者所说的”尽量还原结构在实际中的真实约束和受力情况”.
结构在实际中的真实约束也是比较复杂的,那么具体怎么作才合适呢?因为施加边界条件的地方往往是结构分析的重点部位,因此本人认为在满足作者提出的原则的前提下,
最好施加的边界条件尽量远离(根据圣维南原理)结构分析的重点位置.有时很难做到这一点,例如作者的第1个例题,
结构分析的重点位置就是施加边界条件的地方,分不开.因此本人说”
尽量”二字,实在躲不开,也只好如此.
但是作为具体结构是否就只能简化成一种计算模型呢?答案:非也.
例如作者的第1个例题,我认为至少可以简化成三种计算模型:第1种把各小轴加上,边界条件放在各小轴两边,小孔和小轴间按接触问题处理;第2钟,
边界条件放在各小轴两边,小孔和小轴间按接触点对径向位移协调处理;第3种,去掉各小轴,并认为各小轴是刚性的,小轴的支反力(包括整个结构的重量和向下的载荷等),作用在小孔边上(按压力处理),而边界条件放在整个结构的顶部.这3种方案,本人认为都比作者的方案得到的结果接近实际.因为作者将小孔作为一个节点处理,这要引起相当大的应力集中,可用的结果偏离实际较远.
至于如何施加载荷,这里就讲一句:载荷的施加应该按静力等效原则施加.如果读者感兴趣,我们以后讨论.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感谢读者的点评。 关于结构约束的施加除了要考虑结构的局部情况以外,还要从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整体布局出发通盘考虑。对于读者所说的“第1种把各小轴加上,边界条件放在各小轴两边,小孔和小轴间按接触问题处理”,若在小轴两边加约束,即意味着小轴两边的变形一样,则与实际不符。同理对于读者所说的“第2种, 边界条件放在各小轴两边,小孔和小轴间按接触点对径向位移协调处理”,也是存在着同样问题。对于读者所说的“第3种,去掉各小轴,并认为各小轴是刚性的,小轴的支反力(包括整个结构的重量和向下的载荷等),作用在小孔边上(按压力处理),而边界条件放在整个结构的顶部”,思路可取,但实际上操作起来非常麻烦,因为除了1~10个小孔以外,上面还有8个孔,处理不好会导致非平衡情况出现,因此说来,处理约束的最终目的是要模拟车轮与轨道的接触,因为小轴是与车轮相连的。
还有,若需要详细研究轴与孔之间的接触则可以单独取其中的一对即可,没有必要全部,这对节省解算时间提高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恩,的确,对于有限元模型来讲,有些约束是根据实际条件来确定的必须施加的,有些则是为了能够求解出收敛结果而施加的。应用的时候,应该针对不同的约束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选取最符合实际受力状态的结果。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和同行讨论问题很高兴,所以再讲两句。
我觉得上述结构如果小轴两边变形不一样,这个结构工作起来就成问题了,非卡住不可。其设计合理性就值得研究了。当然我还是不了解全部情况,不能断言。
总之如作者的作法,将一个轴孔在分析时简化成一个节点,本人不能认同。因为对这个结构进行分析重点不在变形而是应力,而且最大应力肯定在轴孔边缘。如把轴孔简化成一个节点,得到的应力存在很大的应力集中,用如此应力作为设计的评估依据是不合理的。如果作者实在要这样作,还不如在划分网格时,不简化小孔,将边界条件施加在小孔边缘各节点上,这样应力集中会分散些。
再说一次,本人不了解全部情况,发表的意见仅供参考。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从模型即可看出,建模时并没有将轴孔简化成一个点,实际轴用刚性单元模拟,考虑转动自由度放松,轴中心为约束点,这样跟实际结构和工作状态想吻合。若如读者所说的“将边界条件施加在小孔边缘各节点上”的话,一是与实际工作状态不符,二是会引起极大的应力集中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请教楼主:
作者对例题1的边界条件作了进一步的说明,为:“将轴孔简化成一个点,实际轴用刚性单元模拟,考虑转动自由度放松,轴中心为约束点”。如有这样的刚性单元,当然求之不得,问题是有些程序不具备这样的刚性单元。例如:比较有名的ANSYS程序,据本人所知,就没有这样的单元。它也有刚性单元,只是在作接触分析问题中,作为接触对的一方所采用的刚性目标单元(单元号为169、170),而且还有控制(pilot)节点,控制目标面的初始运动(转动和移动)。但如果不采用接触分析功能,就不能使用这样的刚性单元。为此请教作者:你例题1的结构分析采用了什么程序?结构的单元划分(整个结构及其刚性单元)用了哪种单元?能透露给我们吗?还有你计算的等值应力分布云图最好也给显示一下,好吗?我们会很好地向你学习!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ansys中静力分析也是可以用刚性单元的,具体操作如下:
Preprocessor>>Coupling/Ceqn>>Rigid Region
在NX/NASTRAN以及IDEAS中也可用相应的刚性单元来模拟销轴,非常方便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谢楼主:
不瞒你说,ANSYS软件从6.0到10.0版本的我是相当熟的,我曾经用ANSYS软件写过两本书。自由度耦合我用过多次,但你提到的与刚性单元耦合没用过,我可以去试用,谢谢了!
至于你提到的NASTRAN和IDEAS,当年由于工作的需要,使用这两个程序,我们可能比任何人都早(我是航空发动机606研究所的),不过那是在大的计算机上用批处理使用。当出现微机版本的时候,我已经退休了。现在再重新启动这两个程序,似乎没有必要了,但还是要谢谢你!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感谢徐老前辈的问题以及其为我国CAE技术应用推广所做出的贡献,保持联系,有问题还请老前辈多多指导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再次感谢楼主:
当今是技术发展很快的时代,我们这点局限性的知识可以说早已过时。现在是需要我们向年轻一代学习的时候。如果不是想发挥点余热,早去休息了,我也不会遇到你们这些可畏的后生。用刚性单元来模拟销轴的ANSYS路径"Preprocessor>>Coupling/Ceqn>>Rigid
Region"我试过了,但程序要求激活“ROTZ”,不知怎么激活。如果方便的话,请再次指导!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对于“程序要求激活'ROTZ'”的意思不是十分清楚。一般点击“Rigid Region”并选取建立刚性单元的主、从节点后,会自动弹出设置刚性单元自由度的对话框,可根据需要按组合设置要放开的自由度。但需注意一点,刚性区主动节点一般是关键点划分后的质量网格点(质量大小可以为零)。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对”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一文中的例题一再说两句:
作者提供的用刚性单元模拟小孔与轴连接的方法,我已基本掌握了,并对一个耳环和销子的连接的结构作了试算。从试算结果看,应力分布规律是对的,但小孔边处的应力数值偏低,与我们以前的计算结果比较低了将近10倍。其原因有待分析,初步认为可能是由于刚性区的范围选的不恰当所致。
由于我尝试了作者的这个方法,所以对作者的结论“尽量还原结构在实际中的真实约束和受力情况”再发表点看法,以供参考。我不知作者的身份,是导师,是硕士、博士研究生,还是高级工程师?是搞理论的,还是搞工程的?如果你是前者,你指出了一个相当可贵的原则,已经尽到了你的责任。如果你是后者,而且要将这个原则进一步用于工程,我就接下来在发表点看法。
就例题一而言,如果主体运动速度较快(例如主体为坦克车时),那么轴与孔间肯定使用轴承,或滚珠轴承,或滚棒轴承。这种情况,轴与孔间就属于多点接触。那么怎么实现“尽量还原结构在实际中的真实约束和受力情况”呢?很难!
如果主体运动速度不是很快或静止,如作者所说的是销轴与孔连接。工程中对于孔与轴的连接有三种情况:1.
过盈配合,2.
过渡配合,3.
动配合。由于主体在运动,所以肯定不是前两者,而是第3种:动配合。所谓动配合,即它轴的尺寸肯定小于孔的尺寸,尽管很小,也是如此。设计中用公差配合关系保证。既然是这种情况,那么在向下的力的作用下,两者的接触至多不超过小轴圆周的180°。如作者的作法“因此应简化为约束轴孔中心点,将中心点与轴孔边缘通过刚性单元连接,简化为点约束”,如果是中心点与轴孔边缘所有的点都通过刚性单元连接,就脱离了作者提出的原则。因为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如果轴和孔都加工得很好,达到了理论尺寸,对于平面问题,两者的接触就是“一个点”;对于三维实体问题,两者的接触就是“一个条线”。由于当今的加工水平一般都达不到这个水平,实际上两者的接触是一个小区域,最大不超过小轴圆周的180°。对于这种实际情况,刚性区的范围就不能在全部圆周范围设定,应该在比较小的范围内选取,才是合理的选择。那么到底选在什么范围合适?这就需要有工程经验,只有经常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发言权。对于上面提到的试算,我采用了60°范围,看来范围选大了,计算的应力没有得到合适的结果,就是咱们还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我认为原则没有错,但实际执行原则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真对待。
我与作者讨论的比较多,但还不知作者的大名和单位,能提供点信息吗?我讨论的问题不一定全对,仅供你参考。我的名字和身份都是真名真性,我的邮箱也是公开的。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关于轴与孔的约束问题,一般情况下不会按照360°全接触进行约束,180°也是很少,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认为徐老前辈已经把此问题描述的比较清楚了。
关于实际结构孔的设计计算,其周边的应力取值是颇为讲究的,正常情况下除了有限元模拟计算以外,还要考虑用相关钢结构设计标准和规范进行检验,以对此进行综合评估。实际上要真正能把CAE技术用好并且指导设计的话,还必须与相关的国内外钢结构设计标准和规范结合起来,这部分内容和实例会在后续的博文中给出。
关于我们的情况请徐老前辈浏览《结构设计CAE》博客下,“大连重工起重CAE简介”一文。我们是来自于CAE第一线的结构工程师,面对着是2000多中应用于各种行业的产品,做CAE工作已经有20几年的经验,包括早期的电测和光测都亲身经历过。
十分钦佩徐老前辈对业务和技术的执着钻研精神和精益求精精神。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本人是做财务的,同样很喜欢看这个博客的文章,博主的所有文章我都看了,很受启发。俺用外行的语言说说结构静力分析中的“约束”与“荷载”,博主别笑噢,请点评一下是不是贴谱:
拿包饺子说事,捏边就是“约束”,放馅就是“荷载”;边捏多宽?用力多大?捏几个褶?如何分布?等等,需要“建立结构的有限元平衡方程并施加边界条件”进行计算,以防止引起极大的“应力集中”,煮的时候开口;馅放多少?如何放匀?这是一个“面荷载”,不是“线荷载”与“点荷载”,“最大应力在中间凸起部分,应该按照静力等效原则分配,防止应力、变形过大,”煮的时候碎了。面粉的粘筋度不同,“承受荷载的大小也不同”,注意选料。总之,不管怎样施加“约束”与“荷载”,水饺都要色香味美让消费者满意,同时还要考虑成本,遵循“尽量还原结构在实际中的真实约束和受力情况”的原则。
在静力分析中“约束”施加不好就容易脱轨、散架;“荷载”施加不好就容易变形、垮塌。
外行参与,重在学习,呵呵呵-------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感谢读者的点评,也感谢读者始终关注我们的博客。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读者通过“饺子”的“包”和“煮”的过程形象地诠释了有限单元法中的约束和载荷,使得口干舌燥的讨论瞬间变成美味可口的饺子。实际上财务和CAE是不分家的,因为CAE的终极目标是要优化降成本,提高质量和可靠性,这些都是与“钱”分不开的。读者非外行也。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感谢博主的点评。贴谱了?忽然想起一句歌词:“咱老百姓---今儿个真呀么真呀么真高兴---”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搞财务管钱的人开始关注CAE,关注PDM,进而关注和应用ERP那是企业的福气呀。
任何企业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因此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核心就是成本控制。就产品成本而言(这里只谈边际贡献),它包括设计成本,自制件制造成本,配套件采购成本,外协件采购成本等,所有这些成本的数据从哪里来?从ERP系统来!ERP主要数据从哪里来?从PDM/CAPP系统来!PDM/CAPP数据从哪里来?从技术协议书和设计人员的ideas中来!设计人员用了什么样的工具?他们应该用CAD/CAE/CAT/CAI/PDM/CAPP!
请教读者一个问题:假如您在做成本管理话,实际上能够管到哪一个级别?譬如仅产品级,还是产品级+部件级,还是产品级+部件级+零件级?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成本管理的首要问题是先要设计成本控制框架,区分主次,选择关键控制点,也就是说要解决成本控制的结构问题。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管理水平,其成本控制的精细程度与方法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是由粗到细,前提是数字必须完整。应该说控制的越细,到了产品级+部件级+零件级,漏洞越少,相应的控制成本本身也高,需要把握一个度。控制不是目的,通过控制避免疏漏,调动部门与岗位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才是目的。成本控制的最大障碍不是技术,而是人。
受该博文的启发,我最近想写一篇关于工程结构的设计与管理结构的设计具有相似之处的博文,需引用一下该博文及网址,在此征得博主的同意。愿我们共同为管理信息化做出努力!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可以引用该博文,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期待着您的大作。
方便的话请通过邮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很想知道您的“出身和背景”。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今天刚看了徐老前辈和博主的讨论,确实深为敬佩老前辈的严谨的态度,自己想想对于CAE的学习确实有点浮躁,一定改进!希望经常看到此类帖子。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该博客所发表的CAE博文是近年来少有的,贴近实际,既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可操作性,确实挺有水准的,看来博主是名不虚传啊,值得学习和收藏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今天买了楼主的新书。NX&CAE应用实战案例精粹。拜读中,以后有问题还请多指教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作为初学者能看到前辈们如此好的文章和讨论真是万幸,以后一定好好学习,戒骄戒躁!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大师你好!&&我按照您说的“简化为约束轴孔中心点,将中心点与轴孔边缘通过刚性单元连接,简化为点约束”&方法做了一次,出现了一类错误,在网上查了半天也查不来什么原因。Constraint&equation&6&has&unused&node&23。壳使用的是SHELL63,中间节点质量元是MASS21,实常数都是0,
node&23&就是壳单元的节点。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仔细检查一下看是否有节点没连上?为什么要加MASS单元?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您好,我想问您一下,履带起重机的变幅拉杆与耳板处的连接是怎么实现的啊?我做的是直接在耳板圆孔处建立节点,在通过这个节点建立变幅拉杆,但是这样一来,就和实际结构不一样了。相当于是杆嵌到耳板里面了,实际是拉杆与耳板孔之见是销轴连接的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若考虑耳板的话,需要用shell单元建模,然后用couple耦合或者用rigid单元来模拟销轴。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整体计算时省略&耳板,然后再单独计算。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谢谢,我的方法得到印证了,也加深了理解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看来大连重工真是不简单啊。毕业的时候有几个同学貌似去了该单位,不知道现在是在做设计还是别的?我太远科技大学的,初学CAE&,&觉得作者在仿真这方面很有实战经验啊,多学习!
&re: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拜读了谢谢
欢迎来CAE.PDM博客浏览做客,切磋技艺,共同提高。热线联系:。但未经作者许可请勿以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使用作者博文。
3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12345678910ansys有限元分析考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ansys有限元分析考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nsys如何施加约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