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死亡后心脏有方阵残余电流流么

连载: &&作者:[英]米克&奥黑尔 编著 王鸣阳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触电死亡,大多是由于受到电击时有电流通过心脏致死。触电的后果同人体接触电源的持续时间有关,也因人而异。公用电力的频率一般是50赫兹或者60赫兹,这是一种危险性很大的电源。这种频率的电力,只要有几十毫安的电流流过心脏就可以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这将使心脏跳动的速度大大超过正常,以至于无法向大脑提供血液,紧接着只过几分钟就会导致死亡
  由于人体具有电阻,流过人体的电流的大小同电压有关。不仅如此,这还与皮肤的潮湿程度以及电流是从人体的什么部位流入和流出有关。因此,要说出在所有情况下都绝对安全的一个电压值,那是很困难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现在就有一个研究电击的工作小组正在试图为此制定一个标准。然而,要考虑的变量太多,想给出一些推荐电压值也很困难。
  受到电击,还有一些其他机制也能够导致死亡。这其中之一就是肌肉的收缩。如果电流通过胸部,有可能导致呼吸停止,窒息而死。电流通过头部,侵袭脑的呼吸中枢,也会引起窒息而死。由此可见,电击导致死亡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电压,而是电流。
  遭受到电击,大多数人都能够得以幸存。这倒不是他们的身体特别强壮,而是通常会有好些因素减小了通过他们身体的电流值,比如所穿的衣服和鞋子的电阻,触电时间不长等。广告上宣传的一种漏电保护器(即一种当有小电流误泄漏至大地时可以迅即断开电源的装置)并不能保证绝对安全。它能够缩短遭受电击的时间,却不能防止人受到电击。
  总之,遭受电击导致死亡的,是电流和电流通过身体的时间。
  电击引起的伤害会因电流不同而差别很大。除非是超导体,电流都需要电压驱动,因而对这种差别可以多少进行人为干预。如果人体的电阻大小固定,那么电压原本是可以用作衡量电击有可能引起伤害程度的一个标准的。然而,由于存在着太多的因素,人体的电阻可以上下差别很大。
  例如,干燥皮肤具有的电阻大约是500 000欧姆。若是湿皮肤,电阻则下降至1 000欧姆,仅为盐水电阻的两倍。所以,万一触电,沾水的皮肤会使我们受到更大的伤害。
  电流通过身体的路径也至关重要。这就是为什么站在绝缘材料上,仰头把一只手尽量后伸进行电工作业的危险性要小一些的缘故。这时万一触电,流向大地的电流没有流经你的胸部,而是径直从你的脚流出,这就减少了电流流过你的心脏的危险。电流流过心脏,会使心脏停止工作,电能转化为热能,身体还会被严重灼伤。
  根据经验,被交流电电击,危险性要比直流电大三至四倍。这是因为交流电会引起肌肉更为严重的收缩。交流电还会引起出汗,这将减小皮肤的电阻,从而加大通过人体的电流。每秒变化60次的交流电,对遭受电击者造成的伤害最大。
  在1886年,美国纽约州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想寻找一种代替绞刑的比较人道的执行死刑的方法。那位大名鼎鼎的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就曾参与其事。他雇佣了哈罗德&布朗,让他发明一种电椅。执行死刑的电源,则有意选用他的商业供电竞争对手所采用的交流电。爱迪生的想法是,如果用交流电来杀死罪犯,那么,潜在的用电客户也许就会拒绝使用交流电,而喜欢他出售的直流电。爱迪生没有料到,他的这种营销把戏毫无效果,因为交流电更便宜,而且能够非常方便地升高电压,高效率地传送很远的距离。
  我国公用电力提供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赫兹。&&译者
  触电导致死亡,是因为电流向人体的敏感部分送去了能量。能量,其大小同电压、电流和时间三者有关。如果有能量直达心脏,在小电压下,100微安的小电流就足以致命;如果电流从一只手通向另一只手,那么在几百伏特电压下有30毫安的电流也能引起死亡。在这两种场合,都是电击导致心脏活动紊乱,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有意思的是,急救时解除心室纤维性颤动的办法,则是利用除颤器对心脏再次进行电击&&当然,那也得当时手头有那种医疗设备才行。
电能量杀人还有别的一些方式。在用电椅执行死刑的场合,是用电流使犯人的呼吸肌失去控制发生痉挛,让犯人窒息而亡。电椅也用来施行电刑,在这种场合,大概没有让受刑者出现心室纤维性颤动,也没有让电流通过大脑使他很快失去意识。还有这样一种电刑,虽然有大电流通过身体,却不会让人立即死亡,而是造成受电击者极度恐惧,并受到严重灼伤。后两种电杀人方式,自然更加折磨人,是让人慢慢死去。
  最后还有一种情况,高电压放电可以点燃受电击者的衣服,或者将在高空带电作业的工人打下输电塔。无论怎样,都有可能致人死亡。
工程材料最新剪报你知道吗?不但在输电线路中有电流,生物体内也有电流.例如,人体心脏的跳动就是由电流来控制的.在人的_百度知道
你知道吗?不但在输电线路中有电流,生物体内也有电流.例如,人体心脏的跳动就是由电流来控制的.在人的
知道吗,生物体内也有电流.例如,就可以在仪器上看到控制心脏跳动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人体心脏的跳动就是由电流来控制的.在人的胸部和四肢连上电极?不但在输电线路中有电流,这就是通常说的心电图.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心脏的工作是否正常.想一想
我有更好的答案
在通常情况下导电,是电解质,而且有电阻,由此可知做心电图的仪器和人体是串联的.故答案为,人体心脏的跳动就是由电流来控制的.在人的胸部和四肢连上电极,就可以在仪器上看到控制心脏跳动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人体中含大量的水和盐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输电线路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_百度百科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
提供内容并参与编辑
心脏电复律(cardioversion)和电除颤(defibrillation),是指在严重快速心律失常时,将一定强度的电流直接或经胸壁作用于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在瞬间除极,然后心脏自律性最高的起搏点(通常是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也就是说通过电击的方式将异常心脏节律转复为正常窦性节律。电复律是药物和射频消融以外的治疗异位快速心律失常的另一种方法,具有作用快、疗效高、简便和比较安全的特点,已成为救治心室颤动和其他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首选或重要的措施。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国家卫生计生委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原理及分类
在极短暂的时间内给心脏通以强电流(目前都采用直流电),引起大部分(75%以上)心脏自律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化,并使所有可能存在的折返通道全部失活,此时心脏起搏系统中具有最高自律性的窦房结恢复主导地位,从而控制心搏,恢复窦性心律。如果心动过速的促发因素不复存在,则即使解剖和电生理上的发病基础仍然存在,电击所终止的心动过速仍可被长期预防。
电复律是以自身的心电信号作为触发标志,同步瞬间高能放电以终止某些异位快速心律失常,而电除颤则是紧急非同步瞬间高能放电以终止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
1.电复律与电除颤的区别
(1)治疗的适应证不同电复律主要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而电除颤仅用于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或不能分辨R波的心动过速的治疗。
(2)放电方式不同电复律通过病人心电图R波来同步触发放电,仅在心动周期的绝对不应期电击,以避免诱发心室颤动,而电除颤则是随机的非同步放电方式。
(3)所需电击能量不同电复律的能量需求一般比电除颤所需的能量要小。
2.电复律(电除颤)的种类
(1)直流电与交流电复律(电除颤)根据所使用电流的性质不同可以区分为直流电与交流电复律(电除颤)。电复律早期均是以交流电电击来终止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交流电放电时电流量大,放电时间长达20ms,不易避开心室易损期,易引起心肌损伤及更严重的心律失常,尤其体内交流电除颤可直接导致心功能恶化。因此,交流电复律(除颤)很快便废弃不用。近40多年来世界各国均采用直流电复律。与交流电复律相比,直流电复律放电量容易控制,安全性较高,且便于同步电复律。
(2)同步与非同步电复律(电除颤)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采用同步触发可以将电复律(电除颤)区分为同步与非同步电复律(电除颤)。同步电复律是指利用同步触发装置,用体表心电图R波来控制电流脉冲的发放,使电流仅在心动周期的绝对不应期中发放(脉冲电流落在R波的下降支上,而避免落在T波顶峰前20~30ms以内的易损期),避免诱发室颤,临床上用于除室颤以外的其他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转复。不用同步触发装置可在任何时间内放电,用于转复室颤或心室扑动,称为非同步电复律,临床上通常仅用于室颤或心室扑动的复律治疗;还有就是无法识别R波的快速室性心动过速,由于无法同步直流电电复律,只能非同步电击(相当于除颤)。
(3)体内与体外电复律(电除颤)根据复律(除颤)电极板所放置位置不同可以分为体内与体外电复律(电除颤)。体内电复律(电除颤)常用于心脏手术或急症开胸抢救的患者,一个电极板置于右室面,另一个电板置于心尖部,电流能量通常为20~30J,一般不超过70J。非手术情况下,大多采用经胸壁复律(除颤),亦即体外电复律(电除颤);通常将APEX(阴极电板)放在左前胸或心尖部,STERNUM(阳极电板)放在右胸或后背,从而保证电流可以正好通过心脏,达到理想的除颤效果。
(4)单向波和双向波电复律(电除颤)根据除颤波形的不同,现代除颤仪分为两种类型,即单向波和双向波。单向波是指半个正玄波,双向波是指完整的正玄波。双向波的优点是单向波结束心脏干扰杂波后再给出一个方向的引导性电波,该引导性电波接近心脏正常电信号,因此能更有效激发起心脏的正常工作。
(5)经食管内低能量电复律所需能量较小(20~60J),患者不需要麻醉即可耐受,同时可避免皮肤烧伤,但仍需对食管电极导管的设计和安置进行不断改进,将来有望成为一种有前途的处理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一种新方法。
(6)经静脉电极导管心脏内电复律通常采用四极电极导管,在X线透视下将导管电极通过肘前或颈静脉插入右心,该导管可兼作起搏、程序刺激和电复律之用。所需能量一般为2~6J,患者多能耐受,初始电击从低能量开始,然后逐渐增加电能。主要适用于心内电生理检查中发生的房颤。
(7)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近年来,经静脉置放心内膜除颤电极已取代了早期开胸置放心外膜除颤电极。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体积也明显减小,已可埋藏于胸大肌和胸小肌之间,甚至像起搏器一样可埋藏于皮下囊袋之中。可同时具备抗心动过缓起搏、抗心动过速起搏、低能电转复和高能电除颤等功能。
(8)自动体外除颤仪(AED)AED是一种由计算机编程与控制的,用于体外电除颤的、自动化程度极高的除颤仪。AED具有自动分析心律的功。当电极片黏贴好之后,仪器立即对心脏骤停者的心律进行分析,迅速识别与判断可除颤性心律(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速),一旦患者出现这种可除颤性心律,AED便通过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的方式,建议操作者实施电除颤。AED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与使用,不仅专业人员,即使是非专业人员,在经过规定的学时培训之后,也完全可以安全、正确地掌握AED的操作方法。其操作步骤是相同的,即开机、分析心律、建议是否电击。现代的AED大多采用双向波技术。
目前一般情况下所说的电复律(电除颤)均指在体外采用直流电进行的电击操作,因此,下文所述电复律(电除颤)均指体外直流电复律(除颤)。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电复律(电除颤)的适应证
心脏电复律对终止折返性心动过速特别有效。原则上,任何形式的心动过速,只要导致低血压、充盈性心力衰竭或心绞痛,而内科治疗又不能迅速奏效时,均应电击终止。转复成功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几乎均能改善。
1.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
一旦出现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通常即可引起显著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应立即使用非同步电击复律,而且应越早越好,因为除颤成功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且室颤可能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脏停跳。对于顽固性心室颤动患者,必要时可静脉推注利多卡因或胺碘酮等药物;若电击前室颤波很细小,可以静脉注射肾上腺素,使颤动波变大,以提高转复的成功率。
2.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经药物治疗无效或伴有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及频发阿斯综合征应紧急行同步直流电电击复律;但是对于无法识别R波的快速室性心动过速,有时只能进行非同步电击复律治疗。
3.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选用同步直流电复律中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电复律即刻成功率在70%~96%。由于心房颤动的病因各异,病程长短不一,对药物反应差异较大,故在电复律的选择上应多方权衡。心房颤动行电复律治疗应遵循下述原则: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或症状严重,但药物治疗未能有效时需尽快电复律;无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不需紧急电复律,但电复律后可望维持窦律,改善心功能,缓解症状。
心房颤动有下列情况者可考虑电复律:①心室率快、药物治疗无效。②房颤后心力衰竭或心绞痛恶化或不易控制。③持续房颤病程在1年以内且房颤前窦房结功能正常。④心脏、左房扩大不明显(心胸比例&60%,左房直径200次/分钟)时应考虑同步直流电复律,当心室率达250次/分钟,常立即给予同步直流电复律。
但是近年来对以心房大小、瓣膜病变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进行电击复律有不同意见,不少临床学家认为,对房颤患者都应给予1次电复律的机会。
4.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药物治疗通常较为困难,而电复律对心房扑动有较高的转复率,成功率几乎为100%,且所需能量较小,50J以下能量电击,95%的患者可转复为窦性心律。故有人提出电复律是终止心房扑动的首选方法,特别是快速心室率引发低血压、心力衰竭或心绞痛的患者,可立即同步电复律。
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绝大多数室上速不需要首选电复律,应根据具体情况首选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转复,或选用药物转复方法,也可选用食管调搏治疗。但是,少数顽固性阵发性室上速经上述治疗无效,发作持续时间常,并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如血压下降、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此时无论是窄QRS还是宽QRS型均应立即行直流电转复治疗。
6.异位性心动过速性质不明
异位性心动过速而性质不明(如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异性传导抑或室性心动过速不能明确鉴别时)而导致用药困难且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者。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电复律(电除颤)的禁忌证
1.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快速心律失常。洋地黄中毒时心脏对电击的敏感性增加,容易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的发生,因此,若此时电刺激可引起不可逆的心跳停止。
2.室上性心律失常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持续心房颤动未用影响房室传导药物情况下心室率已很缓慢。
3.伴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即快-慢综合征)。
4.近期有动脉栓塞或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房内存在血栓而未接受抗凝治疗者。
房颤患者存在下列情况时不宜作电复律:①拟近期接受心脏外科手术者。②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钾,电复律应该在纠正后进行。③甲状腺功能亢进伴房颤而未对前者进行正规治疗者。④左心功能严重损害者,因转复后有发生急性肺水肿可能。另外,心脏、心房明显增大(心胸比例&65%,超声左房内径&55mm)者,即成功转复但维持窦律的可能性不大。⑤复律后在奎尼丁或胺碘酮的维持下又复发或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治疗者。⑥伴风湿活动或感染性心内膜炎而未控制的心脏病患者。⑦房颤为阵发性,既往发作次数少、持续时间短,预期可自动转复者,因为电复律并不能预防其复发。
此外,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或多型性室速伴有低血钾者,Q—T间期延长者应慎用电复律。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加所致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电复律疗效较差,即使复律成功后也容易复发。因此,自律性增高的房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一般不主张用电复律治疗。
以上所列适应证及禁忌证都是相对的,应从每个患者的具体临床情况全面评估获益与风险,不能生搬硬套。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并发症
除了对患者选择和操作方法不当外,电复律的并发症可能与原有心脏疾患和所用电能大小有关。据报道,电击能量为150J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大于300J时,并发症可达30%,因此,应尽量避免高能量电击。
1.心律失常
①常见房性或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交界区逸搏,多为暂时性,一般不需处理;②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原有窦房结功能低下或房室传导系统有病变者,静脉滴注异丙肾或阿托品有助于提高心室律。
2.心肌损伤
高能量电击后血清心肌酶(CK、LDH、AST)升高,大多可在5~7天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心电图可见ST—T改变,偶见异常Q波和高钾性T波改变。
多发生于高能量电击后,可持续数小时,多可自行恢复;如血压下降明显可用多巴胺、阿拉明等血管活性药物。
4.皮肤灼伤
几乎所有患者在电复律后电极接触部位均有皮肤灼伤,可见局部红斑水疱,多由于电极板按压不紧导电糊过少或涂抹不均者,一般无须特殊处理。
5.血栓栓塞
心脏电复律后血栓栓塞的发生率约为1.5%,多为心房栓子脱落导致外周动脉栓塞;于过去曾有反复栓塞史者,尤其是房颤患者复律前应注意评估给予抗凝治疗的必要性。
6.肺水肿及心力衰竭
由于电复律后左房机械性功能受到抑制,或受到肺栓塞的影响而出现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可使用扩血管药物及利尿剂治疗,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电复律(电除颤)的能量选择
电复律(电除颤)的能量通常用焦耳来表示,即能量(焦耳)=功率(瓦)×时间(秒)。能量大小的选择主要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病情,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考虑患者的体重等指标,如体重轻者可选用较小能量,而体重重者则常需用较大能量。一般情况下,不同心律失常的单向波电复律(电除颤)能量选择如下:心房扑动50~100J,心房颤动100~200J,室上性心动过速100~150J,室性心动过速100~200J,心室颤动200~360J。而双向波电复律(电除颤)能量则常为单向波能量的一半。一般一次电击未奏效时可增加电能再次电击。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电复律前注意事项
1.电复律(电除颤)一般需要住院进行,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有关实验室检查(包括心电图和血液化验等)。
2.正在抗凝治疗者,应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如果患者正在服用洋地黄类药物,应在复律前停服24~48小时。
3.电击前8小时内应禁食禁水,避免复律过程中发生恶心和呕吐。
4.12导心电图记录及心电连续监测,建立静脉通道、末梢氧分压达90%以上。
5.房颤持续48小时以上或不能确定房颤时间,转复前应常规抗凝治疗。转复前应用华法林3周,转复成功后持续应用4周,且应控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治疗范围内(1.8~3.0)。
6.复律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服药的目的是建立相应药物的血药浓度以利于复律后窦律的维持,同时明确对药物的耐受性。另外,亦有少数患者用药后可转复为窦律从而免于电击。常用的可选择的药物包括Ⅰc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7.在电复律(电除颤)时,应注意两个电极之间的胸壁不要涂凝胶、乳膏或盐水等导电物质,以避免电流可能沿胸壁表面流动,而未通过心脏。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施行电复律的房间应交宽敞,除了除颤器外,还应具备各种复苏设施,例如氧气、急救箱、血压和心电监护设备等。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松解患者衣领、腰带,一般需要快速、安全和有效的麻醉,以保证电复律和电除颤时患者没有感觉不适感和疼痛感,目前最常使用的是丙泊酚或咪达唑仑直接静脉注射。
患者一旦进入理想的麻醉状态后,暴露胸部,连接除颤器心电监测导联,记录心电图。并将两个涂有导电糊或裹有湿盐水纱布的电极分别置于一定位置。将一电极板置于胸骨有缘2、3肋间,另一电极板置于心尖部。两个电极板之间距离不少于10cm,电极板放置要紧贴皮肤,并有一定压力。准备放电时,操作人员不应再接触患者、病床以及同患者相连接的仪器,以免发生触电。
电击复律成功后关闭除颤仪电源,充分清洁电极板并放回电极槽内。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电复律(电除颤)后注意事项
1.电复律后应立即进行心电监测,并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和神志,监测应持续24小时。电复律术后是否有并发症:如皮肤烧伤、心肌损伤、循环栓塞、肺水肿以及各种形式的心律失常等。
2.心室颤动的患者复律后在监护室留院观察,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律后普通病房留院观察1~7天。
3.休息与饮食患者清醒后,卧床休息l~2天,清醒2小时内避免进食水,防止恶心、呕吐。活动量以不引起心慌、胸闷为度。
4.清醒2小时后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保持排便通畅,避免情绪激动、吸烟、过度劳累、进食刺激性食物等。
5.严格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有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应立即就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应尽早安装除颤起搏器或经皮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指导患者规律服药,告知服药的注意事项,避免诱发因素,保持心情舒畅,适当增加活动。心脏病有复发的可能性,告知患者要有心理准备。
对于心房颤动患者,即使复律前未使用抗凝药物治疗,但是复律后仍需要抗凝4周,因为心房功能的恢复可能延迟至窦性心律恢复后3周。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体外电复律(电除颤)的操作步骤
1.作好术前准备,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和药品。
2.病人平卧于木板床上,开放静脉通道,充分暴露胸壁。
3.术前常规作心电图。完成心电记录后把导联线从心电图机上解除,以免电击损坏心电图机。在发生心脏骤停后也可“盲目除颤”,而不必一定为了明确心脏骤停类型而延误除颤治疗。
4.连接除颤器导线,接通电源,检查同步性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同步或非同步。需要同步时通常选择R波较高导联进行示波观察。
5.按要求进行静脉麻醉。而紧急电除颤则无需静脉麻醉。
6.电极板涂上导电膏或包上浸有生理盐水的纱布垫,紧急时甚至可用清水,但绝对禁用酒精,否则可引起皮肤灼伤。
7.按要求放置电极板,应尽量避开胸骨。用力按紧给予一定的压力,以保证有较低的阻抗,有利于除颤成功。电极板位置放置方式有:①前侧位(前尖位或标准位,为合适的默认位置):一个电极板放置在右胸前壁锁骨下(胸骨右缘第二肋间),靠近但不与胸骨重叠;另一个电极板放在心尖(左乳头左侧,其中心位于腋中线上),两个电极板之间至少相距10cm。②前-左肩胛位:一个电极板放在右前壁锁骨下,另一个电极板放在北部左肩胛下。③前-右肩胛位(尖后位):一个电极板放在心尖部,另一个电极板放在病人背后右肩胛角,注意避开脊柱。④前后位:一个电极板放在左肩胛下区,另一个电极板放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水平。
8.选择电能剂量,按下“充电”按钮,将机器充电到相应的能量。所有人员不得接触病人、病床以及与病人相连接的仪器设备以免触电。
9.按下“放电”按钮,当观察到电极板放电后再放开按钮、松开电极板。
10.电击后立即听诊心脏并观察患者心电图,观察复律或除颤是否成功并决定是否需要再次电复律或电除颤。
11.电击后即进行常规导联心电图,并进行心电、血压、呼吸和意识的监测,一般需持续l天。
12.室颤时,不作术前准备,不需麻醉,尽快实施非同步电击除颤。
特殊情况下的电复律(电除颤)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心脏起搏器多应用Zinner二极管保护起搏器电路,当高能电被感知后二极管开关闭合产生短路,使起搏器能耐受距起搏器2~4英寸距离的400J电能。但如果电极板距离心脏起搏器过近,则有可能导致起搏器的阈值升高,急性或慢性感知障碍,起搏器频率奔放,可逆或不可逆的微处理器程序改变等。既往指南建议放置的电极片应距离起搏器至少2.5cm,而新近指南则强调放置电极片或电极板位置不要导致除颤延迟,应该避免将电极片或电极板直接放在植入器械之上。因此对安置了起搏器的患者行电复律(电除颤)时应采取以下措施:尽可能用最低有效电能量;电极板放置位置应距离起搏器不少于10cm(国内经验做法);尽量用前后位放置电极板;电击后立即测试起搏器功能,重新程控起搏器。
怀孕期间的电复律(电除颤):患者怀孕期间可能会发生多种快速心律失常,有时需要电击治疗。电复律(电除颤)时,到达胎儿心脏的电能很小,引起胎儿室颤的几率很低。国内外均有报道孕妇接受多次高能电复律治疗,而分娩的婴儿正常。说明怀孕期间电复律(电除颤)是安全的。但实施电复律时仍应检测胎儿心电图,尽量选择低而有效的电能量。
洋地黄中毒所致心律失常:原则上,洋地黄中毒时禁忌电复律(电除颤)治疗,但是,若快速心律失常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需禁忌电复律(电除颤)时,应从低电能(5J)开始,无效时逐渐加大电能,必要时可于复律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尽量减少或避免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主任医师 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企业信用信息人触电身亡是因为电压还是电流,或者是因为电阻?
110 个回答
.首先先普及个概念,我们平时所说的「触电」是通俗的叫法,虽然现在触电都用来指事故,不过只要是接触电源,无论是否受到伤害,都可以称为「触电」,比如用两个手指分别按住电池的两端什么的也算触电。讨论到因接触电而带来的伤害时,真正的术语应该用「电击」。关于「电压」,也要特别说明一下,并非人接触到高电压,就一定会有电击。关键在于人体的不同部位之间有没有电压,能否构成回路,是否有电流流过。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是电流流经人体时引起的心室纤维性颤动,另外还有的原因是电流引起的脑部损伤,还有就是由于热效应引起的烧伤,而这些原因中,心室纤颤是最为危险的。电路的电流、通电时间、频率,都会对伤害的大小产生影响。因为现在我国普遍采用 50Hz 的交流电,所以频率对于电击伤害的影响就不再赘述了。对于电流和通电时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通过测试得出的导致心室纤颤的 15~100Hz 交流电流大小和通电时间有如下的关系曲线:纵轴为通电时间,横轴为人体电流,A、B、C 三条曲线将平面分为四个区域:纵轴为通电时间,横轴为人体电流,A、B、C 三条曲线将平面分为四个区域:AC-1 区:通电无感觉AC-2 区:通电有感觉,但没有损伤AC-3 区:通电有可能会引起一定损伤,但不会引起心室纤颤,没有生命危险AC-4 区:通电有可能会引起心室纤颤。其中4.1 区有 5% 的可能引起心室纤颤,4.2 区有 50% 的可能引起纤颤,4.3 区和再往右的区域,引起纤颤的概率就超过 50% 了。基本上通电时间越长,引发危险的电流阈值就越小。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这玩意儿就跟烧排骨是一样的:小火慢炖,只要时间够长,也是能把排骨炖熟的。C1 曲线以左的区域,都是不会造成生命危险的。所以国际上将 C1 曲线最上边的电流值,大约是30mA,作为一个评判是否安全的界限。这样看来,似乎电流才是电机伤害的关键,可是为什么我们生活中常常提到的是「安全电压」而不是安全电流呢?因为通过人体的电流实在是既不好测量也不好计算,在实际应用中非常不方便。你可以把人体看做一段电阻,他也要遵循欧姆定律 。有了上边的电流上限,再根据人体的电阻,就可以得出安全电压。我们平常所说的 36V 安全电压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事实上,根据环境的不同,人体的电阻是变化的,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水,水越多,人体的电阻就越小,在干燥环境内安全的电压,在潮湿的环境就有可能是致命的。根据 IEC 的规定,在一般场合(卧室、办公室)的安全电压为 48V(36V是前苏联的标准) ,潮湿场所(农田、施工场地)的安全电压为 24V,水下(游泳池、浴室)的安全电压为 12V、6V。那有同学问了,那为什么我的卧室里都是 220V 的,不是超过 48V 或者 36V 了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安全电压」,严格来说称为接触电压,也就是碰到之后也没有生命危险,比之高的电压也可以使用,不过会有各种防护措施来防止人们接触到那些更高的电压。比如在家中,至少要有三道防线保护大家的安全,具体请见这里:.
=====下面是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最近这个答案突然人多了呢,压力略大,还是求证一下吧。关于这个问题,我咨询了若干大V,可惜,医生们都很忙,大部分一周了都没回我T_T,所以我还是先发吧。最早回复我的是 医生,他通篇看完了文章,第二天就及时地给了我回答,非常感谢他!对医学有兴趣的朋友多多关注他啊~以下是回答: :物理的电子那部分我不太懂。室颤原理就是异位节律超越窦房结,形成心室起搏,速度过快形成室颤。具体机制不太清楚,我个人估计是大量电流通过导致心肌细胞电位和节律崩溃,出现大量不规律子波引发室颤。我 :谢谢指导 那么如果有一个远超过窦房结电位的信号,加在心脏上面,是不是这个信号就会覆盖掉窦房结本身的起搏信号呢,起搏器就是这样吧? :是的,但是超过心肌细胞本身固有电位的话还是会室颤。貌似推测还有点道理,嗯…继续关注相关信息,谢谢大家关注===========下面是本台以前发出的消息===============(多图预警!!)看到上文都没有说出根本的原因,还是过来凑个热闹吧~这里讲电击致心脏停跳的原理,分析完就知道跟什么有关系了。所以这里暂且不提电通过大脑,有创损伤如烧伤等,只提因心脏停止造成的死亡。声明:以下仅仅是一个工科专业&医学爱好者根据自己的知识进行的推理,属民科范畴,还望爱好物理的医学生,或者爱好医学的物理生多多指导,以正视听。人的心脏是由机械部分(心肌)和电控部分(窦房结-房室结)组成,其中:心肌接收窦房结-房室结的控制信号来完成收缩运动;窦房结-房室结就好比电脑里面的系统时钟,根据人体需氧情况或大脑指令精确控制着每一次控制信号的发出,为了方便起见(其实我就想少打点字…),下文直接简称为窦房结。房室结的作用最后再说。下面是心跳的模拟图,包括信号的传导心跳模拟1:心跳模拟2:由于知乎不支持动图,所以只发链接了心脏结构:心脏的信号顺序大概是这样的:窦房结信号发出至心房—&心房收缩,向心室射入血液—&信号经房室结延迟后传入心室—&(可见:心房心室不是同时收缩的)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肺动脉(右室)及总动脉(左室)下文简化了模型:1、认为窦房结每放电一次,心脏就收缩一次,具体是心室还是心房收缩跟结论关系不大,就简化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2、下面的坐标图经过了简化,不说明波形,不说明正负,不说明具体数值,只说明数量级:心脏控制信号是毫伏(mV)级别,普通直/交流电是伏(V)级别,两者相差1000倍;心脏控制信号频率是每秒1次~3次(Hz),直流电是0Hz,常用的交流电是50Hz。下面开始分析:正常安静的情况下,窦房结发出的信号是这样的(采样时间10秒,这是简化过的波形,真实的见文尾参考)当你和女友啪啪时,窦房结发出的信号时这样的(采样时间同上10秒,注意信号电压的高度和频率,好快~好用力~)当你和女友啪啪时,窦房结发出的信号时这样的(采样时间同上10秒,注意信号电压的高度和频率,好快~好用力~)咳咳,我们可以看到:咳咳,我们可以看到:窦房结信号的频率跟心跳快慢有关系;窦房结信号电压的高低与心跳力量有关系。然后我们来看一下普通直/交流电的信号(注意频率和电压高度,采样时间只有1秒)红色为220V交流电蓝色为36V直流电由于人体是一个导体,当我们接触带电体并形成回路时,流经心脏的那部分电流便会混入到心脏的控制信号中去,又由于外来电流的电压、频率远远大于心脏正常信号,会覆盖心脏本身的信号,导致心肌无法正常跳动(即室颤),甚至造成损伤。据此我们可以推论出:之所以心脏在触电时停跳,是因为交/直流电本身的电信号扰乱了心脏的控制信号所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疑惑了,照这样说,只要摸到带电体(比如1.5V电池),心脏就会收到这样的信号啦,我岂不分分钟就挂啦?所以我们要说到电流的问题,也就是为什么楼上说电流是关键的原因。下面以交流电为例。首先我们先有这样一个概念:大量的宏观的才能体现出“流”的性质,如果两个氧分子打在气压表上,能算出他们的压强是多少吗?不能。但大量的分子打在表上,就有了压强的概念。同理,少量的电子(即很小的电流),基本不会表现出电所具有的电压和频率,他们就像离散在电压曲线上的点,如下:(画工渣,知友勿喷)随着电流的增加,电子的数目越来越多,电流开始表现出宏观的性质了,如电压,频率,就像下面这个,整个曲线开始越来越像交流电的曲线了:随着电流的增加,电子的数目越来越多,电流开始表现出宏观的性质了,如电压,频率,就像下面这个,整个曲线开始越来越像交流电的曲线了:当这种拟合程度大于某一临界值并持续一定时间时,这个交流电便会对心脏的信号产生较大干扰,就造成了杯具。所以不管电压如何(当然不能太高,太高就不是这个死法了),电阻如何,只要电流达到这一临界值,心脏分分钟罢工,那么这个电流是多少呢?可以根据①I=U/R来计算,R是人体电阻,U是电压。反过来算就是安全电压②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 通过心脏的电流与通过人身总电流的百分数(%),上一步的电流再乘以这个系数:从一只手到另一只手3.3%从左手到脚3.7%从右手到脚6.7%从一只脚到另一只脚0.4%根据书上的说法(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否乘以了②中的系数,还是总电流?),通过20mA安的电流,就会引起剧痛和呼吸困难;通过50mA安的电流就有生命危险;通过100mA安以上的电流,就能引起心脏麻痹、心房停止跳动,直至死亡。这里开始介绍房室结的事儿:房室结的作用有这几个:将心房的信号继续往下传递到心室,而且是唯一的途径;将这个信号延迟一段时间后再传递,以使心室充盈后再收缩;在一把手(窦房结)出问题时,接替他的岗位。所以,在触电时,由于心脏信号已经被外来电信号覆盖,所以心肌会按照外来电信号进行工作(不可能完全按照,心肌自己也有最大跳动限度,超过了之后会形成室颤)。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个有争议,待查证):由于没有延迟作用,心室心房将同时以最大力量进行收缩(因为信号电压太大),这种运动方式可能会对心脏造成严重的机械损伤(如瓣膜损伤),加之电场作用使心肌电解质紊乱,所以触电结束后,很多心脏都已无法自行复跳了。大概就是这样吧。更多知识参考(百度得到的,更专业的参考留给专业人士补充):
墙外小伙伴可以翻墙看看到这个问题就想到这个好拼的哥哥了。。建议不要喝水看。。
本来吧,我想说是因为电流,但是有第三个选项,我突然发现,原来是因为电阻。一一不是严肃答题!诸位看官不用跑来纠正我,需要严肃答案可以百度搜索或者看其它答案。。。一一当人体是超导体的时候,再大的电流通过人体都不会产生热量和其它有害的效应。。。除了心电图和脑电图不太容易做了之外别的都挺好-_-||
人触电本质是电流通过了人体,致使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接触时间越长,损害越大。感知电流是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电流,成年男性平均感知电流约为1.lmA ,成年女性约为0.7mA。摆电流是人触电后自主摆脱电源的大电流。对干不同的人,摆脱电流不相同,成年男性平均摆脱电流约为16mA,成年女性约为10.5mA。成年男性最小摆脱电流约为9mA,成年女性约为6mA。试验证明,直流电流、高频电流、冲击电流对人体都有伤害作用.其伤害程度较工频电流要轻。平均直流摆脱电流男性约为76mA,女性约为51mA。致命电流: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当有一较大的触电电流通过人体时,通过时间超过某一界限值,人的心脏正常活动将被破坏,心脏跳动节拍被打乱,不能进行强力收缩,从而失去循环供血的机能,这种现象就叫做心室颤动,开始发生心室颤动的电流称为心室颤动电流,也叫致命电流。有关它的大小,许多研究者得到的结论大体相似,通常认为:(l)人的体重越重,发生心室颤动的电流值就越大;(2)一般来说,电流作用干人体的时间越长,发生心室颤动的电流就越小;(3)当通电时间超过心脏搏动周期(人体的心脏搏动周期为0.75s,是心脏完成收缩、舒张全过程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时,心室颤动的电流值急剧下降,也就是说,触电时间超过心脏搏动周期时,危险性急剧增加。可能引起心室颤动的直流电流:通电时间为 0.03s时约为1300mA,3s时约为500mA。当电流频率不同时,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也不同,频率为25-300Hz 的交流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最严重,频率为1000Hz以上时,对人体的伤害程度明显减轻。
所谓电压就是有高电位到低电位的电压差;电流就是形成回路后有负载形成的电流,有了电流就会做功,人也就嘎屁了。。。一个比方:一条大河向东流,你站在河中间,河水由西
往流(相当于电回路)是因为地势有高低,之间有落差相当于电压;水流相当于电流,你站在河中间,河水把你冲走了,那是因为有了水流不是因为有了水,,,安全电压就是没有把你冲走的水流,,能把你冲走的水流就不是安全的,,
进行补充,触电事故主要包括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电流对人体内部组织的损伤,是最危险的一种伤害。关于安全电压部分补充:我国的标准规定的是工频电压的有效值上限为50V,直流电压限制为120V。工频电压50V的限值是根据人体允许电流30mA和人体电阻1700欧的条件确定的。安全电压都是使用了安全隔离变压器,将低压变成了安全电压。安全电压我国规定的工频有效值额定值有42V,36V,24V,12V,6V。使用条件为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安全电压,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的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应采用12V安全电压,水下照明和作业采用6V安全电压。补充完毕!
电流是一切的根本
他们说的都太复杂了,我简单点说:电压是攻城锤,电流是杀人刀,皮肤是城墙电压就像攻城锤一样,敲击皮肤绝缘墙,墙没破,再锋利的刀都进不去。破了墙,没有刀也不行。高于36V可能就把皮肤击穿,就像破了城,得配上至少一把菜刀就要了卿卿性命。比如几千伏的静电可能电不死人,因为电压高电流小。几伏的大电流可能也电不死人,绝缘着呢。但是可能110V的1A电流就能死人,因为破了城,有了刀。再换种说法,电可以和水联系起来,你就想象一个瀑布。电压就是高度差,电流就是里面水的量。有高度差,但是没水,人不会被水冲走吧。有水,但是没高度差,全在下面流淌没速度也不会冲走人。大概这个原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消弧线圈残余电流计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