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的邮票打孔机的作用器

哪个国家最早使用邮票打孔机
英国人亨利·亚瑟尔(Henry·Archer)首先应用穿孔机,制成了由机械打孔的邮票.所以英国是最早使用邮票打孔机的国家.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发明邮票打孔机的什么_百度知道
发明邮票打孔机的什么
发明邮票打孔机的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爱迪生发明电灯 汉订迹斥克俪久筹勋船魔密尔顿·史密斯发明洗衣机 约翰·洛吉·贝尔德发明电视机 德里维斯克发明蒸汽火车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邮票打孔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邮票齿孔演变以及我国邮票打孔方式演变历史
邮票齿孔演变以及我国邮票打孔方式演变历史
为了便于撕开,在整张的邮票的各枚邮票之间用打孔机打出的孔洞称作齿孔。分撕后单枚邮票边缘凹进去的部分叫“孔”凸出的部分叫“齿”合称齿孔。
齿孔度数简称齿度,是表示齿孔密度的量度,以20毫米内有多少齿和多少孔的数量来表示。
如一枚邮票的一边在20毫米内有10个齿和10个孔,齿孔度数为10°;如果是11个齿、12个孔或12个齿、11个孔,则齿孔度数为11.5°。齿孔度数以P表示。
齿度的表示方法:
1、一枚邮票四边齿数相等叫常式齿孔。如P14,表示四面齿孔都是14°。
2、一枚邮票两边或四边齿孔数不一样,叫复式齿孔。
表示方法:如上、下两边齿孔数相同均为13.5°左右两边是另一种相同齿孔,均为11.5°则写成P13.5X11.5。如四周齿孔均不相同,则从邮票上边顺时针方向表示齿孔度数,即上X右X下X左。如是三角形邮票,则是先左腰次又腰,后底边。
根据齿孔的形态可分为:
1、光齿(Clean—Cut
Perforation):邮票打孔后齿孔中的圆形纸屑完全脱落,孔洞边缘光洁。
2、毛齿(Rough
Perforation):因齿针旧钝或纸质柔软,邮票纸仅有部分被穿通,齿孔中纸屑未完全脱落,孔洞边缘不光洁,呈毛状。
3、盲齿(Blind Perforation):在邮票打孔后只有印痕,齿孔中的纸屑没有脱落,孔未通透。
4、漏齿(Imperforation Error):应该打孔而漏打齿孔的。
5、点线齿(Imaginary Line
Roulette):也称虚线齿。不是打圆孔,而是只有压痕迹,呈点线状。
打孔方式:
&& 线式打孔(Line Type
Perforated):齿针排列成直线状,长度常贯穿整张邮票。每打一次只能完成一行齿孔,须先后再横、直方向逐行打孔。如整张20*10枚邮票,须在横行打孔11次,直行打孔21次方可完成。线式齿孔邮票角上的交叉孔吻合的极少。
&& 梳式打孔(Comb Type
Perforated);齿针排列形如梳子,故名。齿针根据每行邮票的枚数、间距、高度而设计,每打一次同时完成一行中每枚邮票的三边齿行。如整张20*10枚邮票,连续打孔11(或21)次即可完成。打孔时逐行推进,不须掉转方向即可打完整张邮票的齿孔。
&& 整式打孔(Harrow Type
Pwrforared);又称棋盘式、方格式、全张式打孔。齿针根据整张邮票的行列、间距设计成方格棋盘状,称为“针版”,如对整张20*10枚邮票,由横11直21行的针排交叉组成针版,打一次即可完成整张邮票的齿孔。针版可为平面式或滚筒式,常与印刷机械联动,随印刷速度逐张打孔。这种齿孔度数准确,邮票角上的齿孔完整、规范。
 邮票的齿孔虽然没有被列为邮票的要素,但无论对集邮者,还是对普通的消费者,都视其为邮票的一个最醒目、最易识别的标志。就像人们一见到水兵服上的飘带就会想到海军士兵一样,人们一看到齿孔,就会想到邮票,而不会认为是火花或其他什么商标之类的印刷品。当然,也有一些邮票没有齿孔,但毕竟是少数,因为邮票的齿孔除了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功能以外,其最原始、也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便于在销售和使用时逐枚分撕取用。除了实用性和装饰性,还可以发挥十分独特的鉴别与防伪作用。这也正是邮票的发行者、制作者和收集者十分关注邮票齿孔,并对其不断研究、不断改进的重要原因。
  邮票齿孔发明于一个半世纪之前。因其形状、制作原理和所采用的制作设备不同,邮票齿孔也就种类繁多,特征各异。
  从形状上看,齿孔有孔形齿、线形齿和针形齿之分。其中针形齿采用缝纫针扎制而成,形状简单粗糙,不够精美,现在已很少使用。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孔形齿。线形齿也随国际上不干胶邮票的推广,使用得重新多了起来。
  所谓孔形齿,就是沿邮票四周打出透孔之后,沿孔将其撕开所形成的齿形。因其实用、美观,使用时间久远,范围广,且制作技术日益稳定完善,所以被公认为是最典型、最具标志性的一种邮票齿孔。孔形齿以圆形孔最为常见,也有其他一些形状,比如椭圆形、菱形、星形等。所有非圆齿孔均可称为异形孔。异形齿孔的加工技术通常较为复杂,具有易识别、难伪造的特点。异形齿孔一般都采取在常规圆形齿孔中少量穿插、组合的方法使用,使对比效果更加明显。1998年我国第一次在《》邮票上采用了异形孔技术,打出椭圆形齿孔,受到了广泛好评。
  线形齿孔通常采用成形刀具模切而成。齿形可以是直线、折线、曲线或组合线。线形齿在孔形齿技术大范围采用之后很少使用,但随着国际上不干胶邮票的推广,此种齿形又重新得到广泛利用。不干胶邮票通常须辅以衬纸,便于线形模切而不利于孔形齿制作。利用这一特点并借助计算机辅助加工技术的飞速发展,线形齿的形状正不断改进提高,做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美。例如日本某些不干胶邮票的线形齿居然可以做得与传统的孔形齿一样。其齿形由很小的半圆和短线组合连接,模具加工难度极大,但却解决了由于多年习惯,觉得其他采用直线、折线或S形曲线等简单齿形的不干胶邮票看起来总不像邮票,或者看起来总觉得不如孔形齿漂亮、舒服的难题。
  按制作原理,邮票齿孔可分为模切式、冲切式、滚切式和刮削式以及激光切割式等类型。模切式通常用于制作线形齿。目前我国尚未推出不干胶邮票,线形齿也就未使用。激光切割是一种非常先进、非常理想的邮票齿孔加工方法,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所以,我国邮票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冲切式、滚切式和磨削式齿孔。
  冲切式齿孔往往须由成对模具,即阳模(针)和阴模(孔)通过往复运动冲切而成。这样一套冲切模具通常称为平式打孔器。平式打孔又可细分为棋盘式和梳式两种。
  所谓棋盘式打孔器,其尺寸通常较大,一次冲切同时完成多排、多列封闭型齿孔的制作,形状如棋盘。比如民族大团结邮票56枚齿孔就是一下冲切完成的。由于各排各列数千颗针孔都是精确固定在模具上的,所以具有整版邮票各孔间距确定不变的优点,但加工难度极大,周期长,费用昂贵。
  所谓梳式打孔器,其尺寸一般较小,一次冲切只能完成一两排未封闭的齿孔,其形状像是一把梳子(图一),只有下一次冲切才能使上一次未封闭的图形闭合(图二)。如果机器纸张等调适不当,前后两次冲切位置的间距就可能不精确,出现孔距大小不等甚至错位现象。梳式打孔的优点是小巧灵活,既可安装在卷筒纸专用邮票印刷机上实现联机快速打孔,也可与通用平张纸胶印机配套,实现脱机打孔。我国胶印邮票齿孔目前全部采用这种脱机梳式打孔方法制作。为提高生产效率,脱机打孔时往往采用一次多页的续纸方式,将叠在一起的几张邮票同时打穿,由此而形成了背胶面齿孔边缘微微隆起的特征。
  凡冲切式齿孔,不论是棋盘式还是梳式,其共同特点是,每一个齿孔几乎都在同一瞬间冲切而成,所以只要这个齿孔光洁完整,其齿孔周边必定具有很强的均匀性和一致性,而不会表现出滚切式和磨削式等轮转式打孔所通常具有的方向性。
  滚切式齿孔是由一对分别带有针(即阳模)和孔(阴模)的滚筒通过对滚切制而成的。由于以匀速转动代替了冲切式的往复运动,滚切式打孔可以实现较高的生产速度。但其针、孔两滚筒对滚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针与孔的干涉现象,是一种原理性缺陷,由此决定了此种齿孔的质量不会很高,也很难稳定。此外,一个完整的滚切式齿孔是随滚切过程从前半圆到后半圆逐点啮合切制而成的,圆孔上各点所受剪切力与拉伸力不尽相同,从而造成了齿孔边缘的不一致性。以走纸方向为参考,齿孔前后两个半圆纤维的切断光洁程度不一,表现出方向性。因受设备条件所限,我国近年很长一段时期的邮票大多采用此种齿孔,质量不甚理想,同时,也使这些邮票在齿孔上留下了以上特征。因为弊多于利,这种齿孔技术将逐渐被其他齿孔制作方法如磨削式齿孔所代替。
  磨削式齿孔是通过一种非常独特的方法加工而成的。拓硬币的例子非常有助于说明其原理。将一张纸覆盖在硬币上,用铅笔隔着纸张在硬币上涂画,硬币的图案就会很快浮现出来。磨削式齿孔的制作方法就是利用这种原理发展而来的。制作此种齿孔,只需阳模,不需阴模,属于一种单模打孔技术。正是利用了这一突出的特点,才为各种异形齿孔以及各种镂空文字和图案的制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磨削式齿孔也采用轮转式设备加工,在具有负载轻、车速快等优点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齿孔上留下方向性特征。从邮票的背胶面仔细观察,即可发现所有齿孔的同一侧多少会有彗星似的拖尾现象。既可以将之视为一种缺点与不足,也可以将其作为磨削式齿孔的一个突出特征,用作此种邮票的判别和防伪。此种齿孔的制作原理虽然简单,真正实现起来却极为复杂。从设备和模版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一直到维护,涉及多项高新技术,难度极高。其中有些部件甚至采用了宇航技术,其高精尖程度可见一斑。带有镂空字母的《》小全张之所以广受欢迎,与磨削式齿孔技术的应用是截然不能分开的。
  齿孔对于邮票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您可以尝试利用上述知识去观察、鉴赏邮票齿孔,一方面享受其中的乐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强您对真伪邮票的识别能力。邮票防伪、鉴伪知识的普及,无疑将对保护邮票发行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起到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
邮票打孔器的制作主要考虑的依据是三个方面:一是打孔规格为30mm×40mm或26mm×31mm等等;二是打孔版式排列,即一版多少枚邮票横排多少枚,竖排多少枚,其中梳式打孔器、滚式打孔器,以及其它刮刀式打孔器版式排列都有自己的特征。按照老的传统最好是全张枚数为整数,最佳是50枚或100枚便于邮局结算。三是孔径和孔距,以及横向和纵向的孔数。孔数安排上需考虑横向纵向的协调,以及参照以往已用过打孔器的各项参数,力求与已用过打孔器的一致性。因此在打孔器的制作上很少考虑到齿孔度数。齿孔度数是集邮爱好者判别邮票特征和鉴伪的一项测量方法。虽然打孔度数不是打孔器制作时的考虑依据,但由于制作打孔器中孔距和每向的孔数以及孔径已经决定了齿孔度数。换言之,齿孔度数取决于孔距和每向孔数。而孔径影响较小,而且制作打孔器时,主要考虑是现有钻头和打孔针的直径,只能在公差范围内取其一致性,即取负公差或正公差,更重要的是参照以往打孔器的孔径。
  笔者从事邮票生产较长一段时间内很少了解打孔度数和测量,只是在和集邮爱好者的交往中逐渐了解齿孔度数。打孔度数和齿孔度数一般邮人常混在一起,对于邮票生产者来说还是称打孔度数较合理。因为生产的是全张邮票只有撕成单枚邮票才形成齿孔,称齿孔度数更确切,齿孔度数是指20mm内的孔的数量,也取其小数,集邮爱好者还制作了测量齿孔度数的专用尺子。在尺子测量中其小数由于目测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我以为用计算方法较为合理。其公式为:打孔规格一向长度比孔数等于20:X,X值即为齿孔度数。以30×40mm打孔规格为例,即30:(30mm向的孔数
  现以日发行的《》邮票为例,该票打孔规格为30×40mm,30mm方向有18个孔,按公式30:18=20:X,30X=18×20,X=12度。40mm方向有23个孔,按公式40:23=20:X,40X=23×20,X=11.5度,即此枚邮票齿孔度数为12×11.5度。
  下以日发行的《》即生肖蛇票为例,该票打孔规格为26×31mm,26mm向有16个孔,按公式26:16=20:X,26X=16×20,X=12.位小数X=12.31度。当然也可报12度。31mm方向有19个孔。按公式31:19=20:X
31X=19×20
X=12.,取2位小数X=12.26度,也可算12度。即此枚邮票按精确账应为12.31×12.26度。
  以上方法无需专用量具,其中长度和孔数都是很实在的,长度除了公布外也可用通用尺子量,孔数用肉眼数,不会也较简单。
新中国邮票在齿孔加工上已使用过的打孔方式有:线式、梳式、棋盘式和随机连动式。新中国邮票印刷过程中,齿孔打孔方式和打孔器的使用,直接反映了新中国邮票印制的发展史。根据其历史特点按粗线条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58年
新中国建立不久,百废待兴。作为“国家名片”的邮票,缺少专业的印刷厂家,印制邮票主要利用中华邮政的印刷设备和方式,或有私人(私营)企业投标印制,所用的机器设备少,也较落后,生产工艺又不能统一。其打孔设备只有线式和梳式两种打孔器。
我们从北京邮票厂组建前所发行的普通邮票可以看出:七套邮票中,除普二为梳式,普一有梳式和线式两种外,其余五套均为线式。打孔器在操作过程中仅靠人工控制,因而出现邮票齿孔多异,邮票票幅规格大小不一的现象。此期间,齿孔漏孔的例子有普一的300元、500元‘800元、2000元,这些票的底边齿;因打孔造成票幅误差的也属线式齿;纪30和纪36均出现有大小不同的几种票幅。
这一时期的邮票齿孔加工,操作多属人工控制,设备和人工等因素,对于齿距、孔径规格等很难统一,出现齿孔多异,票幅大小不一等现象。但由于印刷的厂家散于各地,有关资料有待发掘与整理。
第二阶段1959年-1973年
为了迅速改变我国邮票印制落后的局面,我国开始组建自己的专业邮票印制厂。1959年,北京邮票厂的建立,使我国邮票印制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一年里,北京邮票厂引进了先进的凹印维发机及其联机打孔设备:棋盘式打孔器(也称冲式打孔器),全张邮票一次性打孔,使邮票票幅规格不再因打孔因素有差别。但在当时,邮票打孔所用的孔针仍依赖于进口。
六十年代初,由于国际政治风云的变化,使我国的邮票印制工作也受到巨大的影响。因国外个方面的贸易封锁,进口孔针不能及时更换,在邮票打孔过程中,一方面不得不继续使用旧孔针,另一方面被迫研制国产打孔器及其国产孔针,在此期间,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的打孔方式使用棋盘式和梳式,普通邮票打孔方式仍以线式为主,但也有部分梳式。在线式打孔方式上,除使用单线式打孔外,还自行研制了复线式打孔(也称平行式打孔)。单线式打孔须经过多次逐行打孔,工序繁琐,容易出现错齿、漏齿等现象;而复线式打孔,整张邮票只需用成型针版,横竖各打一次即可,但是这种打孔方式制作成本高,工艺复杂,在邮票打孔应用上只是在普13《》8分一部分票品印制上使用,这实际上是试用。
在此期间,同一批邮票出现孔径不一,甚至有变形齿孔的现象,如普12(甲组)2分票中出现了椭圆形齿孔,就是孔针得不到及时更换出现的现象。这类少见的特殊情况,是我国邮票印制工作者在困难重重的条件下,艰苦创业的历史见证。
第三阶段1974年-1980年
经过艰难的研制,邮票打孔的孔针逐渐由国产试用品的使用,开始大量规范化使用。1974年,我国邮票齿孔设备正式使用自行研制成功的梳式打孔器,这种国产梳式打孔器的投入使用,使我国邮票齿孔加工开始废弃已经落后的线式打孔器,也从根本上使邮票票幅不一的现象得到解决,我国邮票从此未见有线式齿孔。国产梳式打孔器的打孔方式此后沿用多年,和维发机打孔设备的使用,使我国邮票打孔在这段时间内设备和工艺上没有多大变化。
第四阶段1981年-1992年
八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邮票的打孔设备和工艺上,也有了长足的发展。1981年,我国启用了引进的七色印刷机,及其联机设备之一为滚式打孔器。普21《》中的3分、8分的早期票就是使用这种打孔器打孔。它的特点是随机印刷打孔,并利用光电信号控制印刷和打孔的准确,高效而且迅速。这是一种棋盘滚筒式随机打孔器。1987年后,又装置了六色印刷机,其随机的打孔器是梳式的,早期的梳式打孔器打孔后呈门状,而这种打孔器是在每两行(小规格)或一大行(大规格)呈门状,凿打一下,功率同样迅速高效。但是由于机械调整不适或者纸张松紧不均,造成打孔步距不一致,形成了齿距成规律的大小变化,或齿孔位移以及票幅的误差,出现了诸如J164李大钊邮票票幅相差0.5MM至2MM之间的变化,T135马王堆邮票齿孔横竖交会处孔距忽长忽短,T161野羊邮票个别横竖齿孔交接处齿距较大等现象。尽管如此,但是此时的邮票票幅异常已不同于五十年代所出现的票幅异常。
92年以后,邮票印制打破了北京邮票厂一家独印的格局,增添了辽宁、河南两厂印制,其邮票齿孔加工有待了解。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邮票打孔机_中国百科网
专题字母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
> 专题内容:
邮票打孔机
在印制邮票的时候就 在各枚之间的空白处打上一行行小孔,这样随手一扯就可用,根本不用小刀。回去后,他立即投入了邮票打孔 机的研究。 ????不久,邮票打孔机就在阿察尔的手中诞生了。英国邮政部门看了样机后,立即采用了。打孔邮票用起来十 分方便...
Mail: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我的第一张打孔打错了的邮票...好有纪念意义的说..._集邮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3,507贴子:
我的第一张打孔打错了的邮票...好有纪念意义的说...收藏
我在集邮市场中无意发现的...也算是缘分吧...嘻嘻...我挺喜欢的...呒哒哒...二楼上图片哈...
手机像素不好,拍的不太清楚...见谅哦...先来一张全的...嘻嘻...呒哒哒...
来张特写...嘻嘻...
好像左边移位得不多,右边怎么会移得这么多,最好图在清晰点
左边移得不够,看右边齿孔倒觉得是人为后来打的。
票的大小没问题,就是好东西
亚都趴趴狸数显、极速净化车载净化器
顶,挺好,标准十五字求经验求升级了
明显左边正常,右边齿孔不齐,应该是后打的。
有点假了。。齿孔是尖的。。。
嗯...在大家的解说下,我终于发现问题啦...就是右边两个角明显与左边的不一样...应该是人为的...不过也挺好的...嘻嘻...谢谢大家啦...话说我还有一张比较奇怪的票...也是一起买的:,我先研究研究...嘻嘻...呒哒哒...,谢谢大家啦...
这个邮票的花的颜色比原来的票浅了一点...感觉不像是泡的或晒的...不知道怎么回事...
应该是人为打的,且是后打的吧 一点也不规则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谁发明了邮票打孔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