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啊,求大神辅导,放冰箱里只治标不治本的事例啊,我该怎么办,被熊孩子摔了一下就成这样了

清理电脑主机的时候线被熊孩子拔了个精光!!安上后发现开不了机!!!!别的都是按记忆插得应该没错,只_百度宝宝知道教育熊孩子,沟通比打更有用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教育熊孩子,沟通比打更有用
怎么对付熊孩子?对付熊孩子只能靠打吗?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本文作者:Simbelmyne
编者按:本文编译自CNN,文章探讨的是美国问题儿童的教育问题。美国法律对儿童的保护、教育理念、社会生活均跟我国存在差异,另外,问题儿童的教育跟普通儿童的教育也不尽相同。但教育总有相通之处,防患未然要胜过出现问题后再修补,文中尊重孩子的意志、注意跟孩子亲密的沟通交流、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并让其知道后果以及尽量不要体罚孩子等,还是值得很多中国父母借鉴。
上个月,一名9岁男孩因为偷偷搭上一班从明尼阿波利斯飞往拉斯维加斯的飞机而闻名世界。新闻发布会上,他的父亲情绪崩溃至痛哭失声,表示儿子的问题行为以及自己在管教上的无力给他很大的挫败感。这名父亲情绪激动地颤抖着说:“我能怎么办?如果我打儿子就要被关起来(在美国即便是父母,体罚成年子女也是犯法的)。如果我放任自流,他就给我惹麻烦。求求有人来帮我。”
这位父亲崩溃的眼泪也让全国注意到这样一个话题:在管教上力不从心的家长要如何应对问题频出的孩子。
为家长和孩子解决了包括管教在内诸多问题的心理学家和社工,明确指出:并不是只有这名父亲在管教这件事上深感无力;即便是在他现在的处境中,也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只是他可能没有意识到。
失控是现实,不是问题
像偷渡小孩的父亲一样,很多有严重行为不端的孩子的父母,都认为孩子失控了。
心理学家皮克哈特说:“失控是现实,不是问题。”皮克哈特(Carl Pickhardt)已出版了15本育儿方面的书,包括《安全渡过孩子青春期(Surviving Your Child’s Adolescence)》、《全能父母正面管教指南(The Everything Parent’s Guide to Positive Discipline)》等,还在《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写每周专栏。他补充说,父母们以为他们可以控制孩子,但青春期会让父母醒悟,发现他们没法控制孩子。父母们可以控制的是自己的行为。
有时,力不从心的父母竭尽全力寻找管教孩子行为的正确答案,却只是徒增烦恼。父母们都会做的事之一,就是上网搜索所有相关信息,或者问网上的500万人该怎么办,然后又被这些分析弄得不知所措。父母们被过度的信息淹没,也不知道该找谁帮忙。
其实只要找到一个适合的办法,然后坚持使用这个办法就好。要冷静,要对孩子有足够的关心。
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
最近,两名来自佛罗里达州的孩子(一名12岁,另一名14岁)对一名年轻女孩施以网络暴力,导致女孩跳楼身亡,两名施暴者也因此被捕。
当被问及在发现孩子欺负别的孩子时应该如何管教时,皮克哈特说:“如果能征得被欺负孩子的同意,就让欺负人和被欺负的孩子好好谈谈,让小霸王听听被欺负的感觉。让小霸王寻找弥补、改进这段关系的方式。”
伦纳(Devra Renner)是一名在北弗吉尼亚州一个较大学区工作的临床社工,她与人合作出版了《当妈的愧疚感:学会少操心,关注最重要的事,养出更幸福的孩子(Mommy Guilt: Learn to Worry Less, Focus on What Matters Most and Raise Happier Kids)》。她则指出,家长应该对孩子负责,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用电脑或者电话欺负他人,家长应该制止孩子。她说,模范、正确的行为也是关键。我们总说应该教好孩子,但有时身传胜于言教。(在网络暴力案件中,那位14岁施暴人的母亲曾在另一个案件中被逮捕,原因是这名母亲拳打两名男孩的视频曝光。)
如果孩子欺负别人或者做出非常离谱的事情,比如偷偷混上飞机、破坏别人的家或是对法官不敬,家长的目标首先是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动机。
伦纳指出,重点不应该在惩罚欺负别人的孩子,而是弄明白为什么孩子会这么做。他们或许是在抗议自己被剥夺了话语权?他们可能想传达自己想受人欢迎的信息?他们也可能是在表达自己感觉无力或者力不从心,抑或是仅仅因为自己可以欺负别人,就去欺负别人?
她说:“孩子们在试着向你传达某种信息 。”
不听话的孩子需要好好谈一谈
皮克哈特说:“很多时候,家长跳过了沟通这个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开始惩罚孩子。“你必须坐下来,和孩子好好谈谈,就这件事来说,要告诉他为什么偷偷上飞机是不安全的,为什么这件事违法,它怎么伤害了别人,然后让孩子好好看看后果。”
伦纳说,哪怕孩子做了非常离谱的事,比如像一名18岁女孩向法官竖中指或者7岁孩子偷偷开车兜风,只要结果没有威胁到自己或他人的人身安全,父母在和孩子讨论这个不良行为之前应该有一个“冷静期”。冷静期可能是5分钟或者是5小时,视情况而定,也跟“是不是情绪高涨”有关。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指出最好避免情绪化的针锋相对的时刻,因为你没办法跟尖叫的孩子讲道理。
伦纳说,孩子做错事之后我们教育他们“别这样做”或者“别那样做”,但并不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这样只是阻止孩子,并不会让他们成长。所以,应该和孩子沟通他们不良行为的后果,告诉孩子你希望他们怎么做。
皮克哈特相信让做错事的孩子采取弥补措施是有效的。他告诉我们:“最好的结果不是剥夺,而是修补。因为做了不该做的事,所以你应该因此做一些事以弥补你的过错。”
他举例说,如果一个十几岁的青少年从自己的弟弟妹妹处偷钱,要弥补受到伤害的兄弟姐妹感情,那么修补行为可以是听弟弟妹妹说自己非常受伤、把钱还回去以及陪伴同胞弟妹们度过愉快时光。还可以在后面的几个周六早晨多做点家务活或者整理庭院。他们在进行修补行为的时候,会反省为什么自己要这么做。譬如左图,北卡罗莱纳州的一个男孩儿,他逃学后,他妈妈做了一件衣服,上面写着:“我不听老师的话;我逃学。这是我的惩罚。”她妈妈让他穿着这件衣服站在当地一条繁华的街道边。
打还是不打?
心理学家发现打屁股对孩子并无好处,如果父母解决孩子问题行为的第一个方法没有奏效,应该换种方式,但最好别打孩子。可很多父母还是倾向采用这种方法。《儿科》上刊登的研究中,半数以上被询问的母亲在孩子3岁-5岁时打过他们屁股。
最近发表在《儿科学(Pediatrics)》上的一篇研究发现,进入小学后(5岁左右的儿童),跟没有挨过打的孩子相比,挨过打的孩子问题行为更多。
皮克哈特说:“很简单,打屁股教会了孩子去打人。如果你不能遂愿,块头又比我大,你就可以打我来达到目的。这就是打屁股教给孩子的方法。”伦纳说,自己不会把打孩子屁股的家长妖魔化。但她也不觉得这是最有效的办法,还有其他方法可用。
什么时候需要专家帮助
有时,要改正孩子的问题行为确实需要外界干预。如果孩子的问题行为威胁到了他自己或他人的安全,家长必须立即寻求帮助。若眼下没有危险,那判断该不该寻求帮助的方法是看自己正常的日常生活是否被孩子的问题行为的严重影响。
“你是否因为孩子的原因,平时工作早退或者迟到?你的孩子逃学吗?……或者孩子收到纪律处分表、成绩下滑、没有小朋友跟他/她一起玩,这些都是孩子生活发生变化的迹象。孩子世界里发生这样大的变化意味着你们可能需要外界的支持。”
另外,皮克哈特还建议,如果家长们觉得跟自己十几岁的孩子之间丧失了基本的关心、交流、合作或者依从关系,想要将亲情关系拉回正轨,可能是时候需要向心理学家或是教育专家求助。
文章编译自:CNN, Kids behaving badly: When old rules of discipline no longer apply
你可能感兴趣
引用 的话:事实上,我们上一辈人的教育方式中,很多就是上来就打骂,不问为什么的,虽说不一定是“完全”忽略孩子的反馈,事实上是基本上忽略孩子的反馈的。他们的方式就是你怎么这么多--& 你不应该这样做--&罚跪-...我们上一辈人————这首先就没法定义,很显然在你我各自身份未知,更不要说对所有参与讨论,以及被讨论的人的身份未知的情况下,上一辈人这个概念囊括的范围实在是太大了。而所有这些人中,在孩子教育上,细节不论,仅仅是大的风格上的差异可以说就是天壤之别。所以这个实在是不能一概而论的。那么不管那么多,对于上来就打骂,不问为什么,乃至打完了都不告诉你为什么的家长有没有?肯定是有的。毫无疑问这种方法(我甚至认为这不能称之为“教育”方法,因为我很是怀疑这种行为的根本动机到底是不是教育)是相当错误的。对于这一点,我不认为还有反复强调的需要,没有人会认为这是正确合理的方法。不过,显然,“认为打是一种可以采取的教育手段”这个观点,和上述情况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对于将二者混淆的稻草人置换术我是不能接受的。至于适用性,这是一个没法谈的事情,我相信我们都拿不出数据来证明哪种方式的适用比例是多少,甚至我们可能都没法拿出一个适用模型(如果是什么什么样的孩子,应当适用什么什么样的手段)出来。所以这个事情没有讨论的价值。不过显然,只要你不能否决可能存在你例子中的那10%,你就不能说打这个手段绝对不适用。更不能因此,就在不知道具体教育对象的情况下,去一味推广不打(这显然是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另外呢,我更详细的解释一下我的观点:我不是认为某些孩子可以打某些孩子不可以打。而是任何孩子,都有可能出现需要打的情况。换句话说,打这个手段的采用与否,是视具体人的具体行为来分析斟酌的。在条件不确定的情况下,预设任何打或不打得立场都是不正确的。
引用 的话:我们上一辈人————这首先就没法定义,很显然在你我各自身份未知,更不要说对所有参与讨论,以及被讨论的人的身份未知的情况下,上一辈人这个概念囊括的范围实在是太大了。而所有这些人中,在孩子教育上,细节不...好吧,差不多就这个意思吧。总而言之,沟通真的很重要很重要。
引用 的话:粹的沟通或纯粹的打都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有不少人认为孩子是有天性的,并非一张白纸,这是倾向于人性本恶论者?问题是,这天性从何而来?娘胎里自带的?那就要问问孩子的母亲在孕期的生活环境如何,否则你怎么...从这个答案只有我一个人顶,而那些主张可以打的答案却有很多人追捧上可以看出,国人(即使他在混果壳)基本上对儿童教育的认识还处于原始状态,进而,从这里,还可以隐约窥视出中国未来二十年的社会群体心理状态。很遗憾,但这就是现实。
引用 的话:首先,还是请你结合上下文来看,断章取义不是什么好路数。其次,重惩罚轻奖励和人才流失的关系,还请你做出详细的说明。治国的路数与教育的办法,是否能放在一个层面上来做比较,也还请你多用用脑子。至于古...看来你的ID起得是有原因的,的确需要经常提醒一下自己:)
没有熊父母,就没有熊孩子
熊孩子80%-60%都是家长言传身教出来的,家长有多熊,熊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楼下那小孩,上小学就哄吓女同学来家里头,脱人家裤子扣扣,他父母爷爷奶奶上门给人下跪求情,等他回来了,爷爷奶奶还是在外面吹牛b自己孙子多好,是别人女孩一家人害他娃子。。。他老爹在外偷女人被人捉打的跪地上等他爷爷带钱赎回来。。。他爷爷年轻时候也是风流浪子一枚。。
每一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双没有威严的父母。
引用 的话:看来你的ID起得是有原因的,的确需要经常提醒一下自己:)没办法,叫有些货给逼的呗
儿科学得到的是相关,不是因果?需要进一步研究?
引用 的话:我一贯觉得这些社会学研究结论从统计学上或许有意义,但对某个具...不相信天性,我见过很多看上去善良的孩子做出一些非常离谱的事情,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那是邪恶的,甚至我自己都有这样的行为,孩子是没有是非观念的,他们的是非一定都是来自于周围环境,他们会相信他们最愿意相信的东西。而父母应该做的是成为他们愿意变成,并憧憬的那个人,,,
引用 的话: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把“打”单独列出来讨论?在我看来,完全没有意义。打、骂还是说教,还是恳求。还是讨论。无非都是方法的一种而已。而方法,只有适用不适用,什么情况下适用什么方法的问题。没有哪个方法是绝...建立规则不是将儿童“物化”~儿童不是纯粹的“理性生物”(成年人也没几个是“理性生物”),过度强调规则二部讲清楚规则后面的道理,会使得儿童在思维上偏向“寻找规则漏洞”的模式。儿童在心理上存在有较大的情感依存,在说明规则背后的道理的同时应当给予儿童充足的表达的空间(时间和不被否定的权利),这样可以树立起基于感情认识的较为理性的规则观念~
引用 的话:建立规则不是将儿童“物化”~儿童不是纯粹的“理性生物”(成年人也没几个是“理性生物”),过度强调规则二部讲清楚规则后面的道理,会使得儿童在思维上偏向“寻找规则漏洞”的模式。儿童在心理上存在有较大的情感...我不太清楚我的表述中哪里表达了将儿童物化的观点?或者说要求儿童是纯粹的理性生物的观点?正是因为孩子不是纯粹的理性生物,所以才不可能完全依靠讲道理的方式达成教育目标。而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是希望孩子理解规则的存在和遵守规则的必要性。至于说这让孩子形成“寻找规则漏洞”的倾向,我想,这总归要比形成“这社会上可以随心所欲”的倾向要好的多吧?此外,我不太能够理解“儿童在心理上存在有较大的情感依存,在说明规则背后的道理的同时应当给予儿童充足的表达的空间(时间和不被否定的权利),这样可以树立起基于感情认识的较为理性的规则观念~”这段话。能够更具体的解释一下?
引用 的话:我不太清楚我的表述中哪里表达了将儿童物化的观点?或者说要求儿童是纯粹的理性生物的观点?正是因为孩子不是纯粹的理性生物,所以才不可能完全依靠讲道理的方式达成教育目标。而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是希望孩子理解规...第一个问题,辩论起来太深刻了,所以暂且不讨论~(我很懒~);第二个问题,主要是要向儿童树立“规则(概念)”的权威性(不是“具体规则”本身的权威性,如果将“具体规则”视为本体,则规则会被异化为成人工具,然后么,你懂的~)并充分理解规则存在的必要性;第三个问题略长,单独回答~
引用 的话:第一个问题,辩论起来太深刻了,所以暂且不讨论~(我很懒~);第二个问题,主要是要向儿童树立“规则(概念)”的权威性(不是“具体规则”本身的权威性,如果将“具体规则”视为本体,则规则会被异化为成人工具,...好么……三分之二的内容且听下回分解了…………呵呵就第二点来说,你所说的正是我想说的。不去纠结于具体的条条框框,而是要让孩子明白、理解“规则”这种东西的存在、存在的必要性和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引用 的话:好么……三分之二的内容且听下回分解了…………呵呵就第二点来说,你所说的正是我想说的。不去纠结于具体的条条框框,而是要让孩子明白、理解“规则”这种东西的存在、存在的必要性和遵守规则的必要性。第三个问题:人类在生理上是需要与同伴建立感情依存的生物,儿童阶段在心智发育上尚不能达到充分管控的情感的程度,但是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远远超前于此,但是表达能力发展速度还比较脱节。总之,大多数达到熊孩子年龄的孩子依然在感情上依赖大人需要感到被关心、被爱护,同时对自身、世界、成人都有独立但不完善的认知和思考,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会对大人的观点和论据得出不同的思辨和推论,但是限于表达能力不能够确切并及时的说给大人听。此外,儿童的理解能力与成人不同,大人的一句完整的具有连续意义的解释在儿童的理解中可以被分割成不能完全用逻辑连接起来的若干独立的小段,并且做出相应的解读。所以当大人在和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敢于表达自我想法或具有提问精神的小孩(一般熊孩子都符合这两条)就会提出对于大人而言不可理喻/脑洞大开/稀奇古怪/故意捣乱的疑问。这个时候大人的主流表现通常是强制(肢体/语言暴力)把提问扭转到“正确的方向”,然后在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而对于孩子来说大人在此时的纠正意味着驳斥自己的独立思考的意见和表示愿意沟通的态度。于是对于孩子而言便产生了这样一个思维流程:我做了一件(开心的)事情→大人阻止我并讲了一大堆听不懂的“道理”→我辩解并提出疑问同时表示愿意沟通→大人阻止我并表示不喜欢我提出疑问同时表示愿意沟通→得出结论“大人的目的是要阻止我”。随着年龄和心智的不断增长完善,熊孩子的结论还会逐渐扩充为“讲道理是大人阻止我独立思考的一种手段”、“大人想控制我的所有行为”、“大人不想让我有独立的思想”以下略~总之这种状态会使得儿童确立两种得到现实生活验证的理念“大人把我当做可完全支配的所有物”和“规则是大人贯彻起对自己支配权力的可变化的工具”。两种观念的叠加可以使得儿童在成年后的思想中存在“地位高者/权力大者对下用有绝对支配的权力”和“具有规则属性的事物是地位高者/权力大者的工具可以随着其意志而任意变换”这样的潜意识/潜认知,然后话题可以转变到深刻的方向上去了~
引用 的话:第三个问题:人类在生理上是需要与同伴建立感情依存的生物,儿童阶段在心智发育上尚不能达到充分管控的情感的程度,但是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远远超前于此,但是表达能力发展速度还比较脱节。总之,大...嗯~~~~这样详细的说明一下马上就能看懂了嘛~~~对于你说到的这个情况,我表示完全赞同。不过呢,你所说的这种情况显然只是有限的一个方面。比方说,“这个时候大人的主流表现通常是强制(肢体/语言暴力)把提问扭转到“正确的方向”,然后在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事实上这种表现并不是我认为正确的处理方式,当然更不是我提倡的处理方式(窃以为,是不是“通常”如此或者说“大多数”家长如此,也需存疑)——因为在我看来,孩子这个时候并没有明确的对大人的观点表达出直接的、正面的对抗。所以这种时候就不再听孩子说什么显然是有问题的。而且,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听他说什么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并且,这个听——听不明白——问——进而说明白的过程对于帮助他形成有效的思维习惯是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手段。但是,听孩子讲他自己的道理,并不等于就一定要认可他的道理进而允许其行为——所以,对于一个思维能力不健全且缺乏耐心的孩子来说,最终他所能够产生的认识只能是“大人的目的是要阻止我”。这种认识在我看来,即是正确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我认为,学会适应、接受“被阻止”正是让孩子具备社会人格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在这里我就和你说的“通常”的表现分道扬镳了,所以对于你后面的推论是否能够反映整体的状况也就存疑了。窃以为,你说的情况应该是存在的,只是是否因此就能够得出惩戒于沟通是对立的只能二选一的结论,我认为恐怕是不行的。说说我是怎么教育我闺女的:以观察我闺女(三岁半)的情况来说,孩子是这样,当她想做什么事情被阻止之后,对于她来说,之后的所有行为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我怎么能够继续做我想做的事情。至于说这个行为是跟你讲道理还是撒泼打滚,对她来说都是一样的,孩子不会先天的认为某种行为方式缺乏正当性——正当性这个东西不是先天存在的,恰恰是需要通过教育来让她学习的。那么怎么来让她知道某种行为具备正当性而另外一种行为不具备正当性呢?我的办法非常简单,奖励和惩戒的指向目标要明确清晰。举个例子,有一天我闺女幼儿园放学回来,进门就要吃零食,我不让,然后她首选的方式是哭(因为她只要哭,在姥姥那里就能被买账),我的应对也很直接,立即要求她罚站——事情如果就到这里,我觉得我毫无疑问可以被称为一个粗暴的爸爸。不过在我看来,这个事情并不算完,因为我闺女没有对其被阻止的行为做出解释,换句话说,我是稀里糊涂的。所以罚站的同时,我就问她,为什么回来就要吃零食,她回答说饿了,我问她在幼儿园没有吃晚饭么?她说幼儿园的晚饭不好吃。在明确的解释了原因之后,我给她拿来了零食,允许她吃。她很自然的要去坐着吃,但是我不允许——但是仍然是一边罚站一边吃。同时我告诉她,吃零食,在你解释过以后,我认为是有理由的,所以可以吃。但是你一上来就耍赖,就哭,是不可以的。所以罚站不能少。所以我闺女现在已经习惯了在做什么事情之前要想好解释,或者犯懒了不想自己想的话,就直接来问我。所以在我看来,讲道理也好,惩戒也好,都只是教育的手段。手段本身是有适用场合的,不能滥用。我们拿滥用某种手段的情况来说明这种手段本身没有存在价值是荒谬的 。而且貌似截然不同的手段,本身是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的。
沟通比打更有用。。让我想想,就是说,打也有用,沟通也有用。。。那就先打后沟通,或者先沟通再打,亦或边打边沟通。。。哈哈哈~~~爸比:孩纸,我们沟通一下,我能打你吗?孩纸:。。。不行爸比:看来沟通没用啊。啪啪啪,啪啪啪。。。
引用文章内容:跟没有挨过打的孩子相比,挨过打的孩子问题行为更多。 是因为问题比较多,才会挨打。
引用 的话:美国人就是事多,中国父母对熊孩子放任的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美国叨叨人权什么的自身的问题请从自身找原因,成年人难道连判断外人的话的能力都没有么?更何况,“人权”一词,在这里太“高大上”了。
适当的惩罚不是目的,而是让孩子了解这个人类社会所定下的规矩中的“对”与“错”。可惜的是很多国人并不能很好的把握这一点,甚至有不少人认为打孩子是理所当然的。到底是为了打孩子而打还是仅仅出于自己内心的阴暗面呢?此外,无论你们的性善论还是性恶论,不都还是站在人类先进所定下的社会标准的基础上去看待的么?我可不相信中文还是哪国文字里有这样一个精炼的字或者一句话能概括人的天性。我说,人如果顺着天性,那么最适合生存的才是所谓的“对的”为何不可?生物的趋利性决定了以现代人目光看待的“好”“坏”。在现代社会规则下,其实是人类自然形成的适宜人类生存的规则下,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我很赞同楼上的某位说的将教育分为ABCD四个等级的做法。而不是和某些国人一样,也不知是奴性还是阴暗更或者只是纯粹的享受占有欲或者权力欲,伤害了他人或者自身权益被侵犯之时,还大声畅谈这种完全没有必要的做法是对的的行为。
作为高中生,我分享一些跟父母生活的技巧(在父母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的情况下)一是察言观色,心情好的时候可以放心交流,心情不好的时候一声不吭和忍气吞声。二是发生冲突时绝对不能讲理,记住这点就行了。如果实在忍不住惹恼了家长,就回房间锁门,等到他们气消了再开门。三是如果父母做错事绝对不能批评,不管你用多温柔的语气。满足了上面的条件,除了当一个乖小孩,还能让你成为一个优秀的党员和公务员了。
沟通是上帝的事,而我负责让他去见上帝。
应该更正为,能沟通的,沟通比打有用。
但是打比通更解气啊
举例1:我小时候有偷家长钱的“习惯”这样的自爆为的是更好的告诉大家,讲道理更好些。我小时候总偷家里钱,去买好吃的,还有漫画书,总之各种吧,我爸爸妈妈外婆外公打过,也教育过,当然教育的简单直白,无非就是 :不能偷钱,这样不对,将来要变小偷的,爸爸妈妈很伤心等等。有一次我将魔爪伸向了舅妈的钱包,结果外婆又要打我,舅妈就给拦下了,然后对着一夜的星空给我讲了半个小时的道理,我彻底就不偷钱了....其实当时讲的道理我现在已经不太记得清楚了,但是,我真的就神奇的再也不这样做了。所以我认为讲道理有用。 举例2:我的学生有偷东西的“习惯”额,听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很无奈啊,会感觉怎么跟你有关系的人都有这种“习惯”啊,实际不是,后来做了老师之后发现,很多小孩都会有偷窃的事情发生。不一定是钱什么的,有可能是同学的一只铅笔或者什么什么的。继续说这个学生。他偷了小卖部的一条烟,我勒个去啊....我也是给拦下来了,没让打,然后看着含泪的他说:哭毛线,老师小时候也偷过东西,而且比你的严重,我最多偷过家里100元。孩子惊奇的看着我。我告诉他这没什么,这件事情是错误的,值得羞愧的,但很多小朋友都做过类似的事情,因为好奇,因为想要一些东西而得不到,因为.......这是成长的一个过程,有些时候必须知道这样做是错的,才能更好的发现什么是对的。(有利于天然的形成孩子的正确的是非观,而且这个道理你给他讲通了之后,他也不会去歧视身边发生过这样事情的孩子,也会正确的对待并且原谅)之后这个娃再也没偷过,据我所知。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小卖部丢了东西,第一反应就是怀疑这个娃,孩子痛哭的找到我,扑到我怀里,仰着小脸说:老师你相信我,我没偷,真的不是我。我说好吧,我相信你。再后来,过了好像一下午,小卖部的妹妹过来说,东西找到了,我那个汗啊。 举这两个例子是针对现在家长教育孩子的,在中国不敢说,但至少在我身边的家庭中,都认为小孩子的偷窃行为是最可怕的,简直就像被雷击中一样,当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通常那个孩子都会挨打。加上欲求不满,对渴求事物的吸引力。还有偷偷摸摸的刺激......被打过之后,很可能继续保持偷窃的习惯。如果是讲道理,你可以问他为什么想要偷,是想要什么,为什么要这个东西,怎么才能要这个东西,等等等等吧讲道理是个从小就要做起的事情,家长不能没耐心,不能懒。打是立时见效的,并且梨花带雨,惨兮兮的发誓改过等等,但治标不治本,后期反弹更快。在这里我并不完全反对打孩子,真的,但能不能先保持讲道理的习惯?只是慢点而已,能用说解决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动手呢,呵呵~我是80后,83年的,就是果丹皮那代人,挨打是在我看来很正常的事情,我只是 想说,讲道理更好些,不排斥或愤恨打孩子的家长,不喷人家哈哈哈哈。现在我娃3个月,虽然他听不懂什么,都懵懵懂懂的,但我已经开始渐渐的讲道理了,自己嘚吧嘚吧一堆每天给他,不管他能不能听懂。就当养成个习惯吧,什么事情都有个因为所以。我想将来我也会让他自己选,挨打还是讲道理。最后想起一个例子,我去支教的时候20多岁,去一个藏区的山村里,家里极为反对,但我跟他们讲了很多,最后妈妈还是同意了,另一个跟我一起去的菇凉,是瞒着家里去的,没费事儿,告诉家里是去昆明上班了。但每每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那个累啊,一个谎言延伸出一堆谎言.....虽然都没有恶意。我想这也是跟从小受到家里的教育有关吧。我被舅妈讲道理成功后,就再也没挨打过了,家里一直采取讲道理政策。说白了,有事儿,咱商量。
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受身边的人影响的,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孩子,就说明了你的言行影响出了什么样的孩子,你认为孩子怎样不好,其实就是你的不足,而你却没有发现(别说自己没有,人总是很难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的)。
打孩子是传达给孩子一个明确的信号:暴力大于道理。这样的孩子成人后遇到难题后,更倾向于使用暴力解决
引用 的话:突然觉得我妈妈爸爸太伟大了。。。小时候我如果犯了什么大错误,他们肯定会装作没有发现,然后一切都跟平常一样。。。然后等到他们觉得我没那么害怕或者放松了警惕的时候,再跟我提起这件事情。。。对于内心敏感的小孩,我觉得这种方式很好
jb瞎扯淡来自
请把我妈抓起来,那是一个疯子不需要沟通来自
显示所有评论
(C)2016果壳网&&&&&京ICP备号-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医治标不治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