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屏幕6寸的平板电脑屏幕旋转怎么设置脑

体验可媲美平板 中高端6寸大屏手机推荐
大屏化是手机发展的潮流,近年来没有逆转过。2013年,屏幕可视面积超过4英寸的手机就可以看作是大屏手机。但现如今,这个门槛已经提升到5英寸以上,与平板电脑在屏幕尺寸上的差距越来越小,手机替代平板电脑已经从梦想变为现实。5英寸屏幕手机已经不算屏幕很大的了,6英寸屏幕手机甚至屏幕更大的手机已经足以媲美平板电脑了。
大屏化是手机发展的潮流,近年来没有逆转过。2013年,屏幕可视面积超过4英寸的手机就可以看作是大屏手机。但现如今,这个门槛已经提升到5英寸以上,与平板电脑在屏幕尺寸上的差距越来越小,手机替代平板电脑已经从梦想变为现实。5英寸屏幕手机已经不算屏幕很大的了,6英寸屏幕手机甚至屏幕更大的手机已经足以媲美平板电脑了。
大屏化这个手机发展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很多消费者都希望屏幕可视面积越大越好,而目前大屏手机已经突破7英寸,&渗透&进了平板电脑的势力范围。虽然这样的大尺寸屏幕手机带来了单手操控不便的问题,但毕竟已经足以媲美平板电脑,对某些消费者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
6.0英寸屏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很大了,与平板电脑差距很小。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几款大屏手机,它们分别是OPPO R7 Plus、中兴AXON天机MAX、华为Mate 8、三星Galaxy A9、金立M5 Plus,屏幕可视面积都达到了6.0英寸,当平板电脑用也是比较合适的,希望购买超大屏幕手机的消费者不妨参考一下。
推荐机型:OPPO R7&Plus
参考价格:2999元起
推荐理由:6.0英寸大屏
Plus在手机命名中颇为流行,就是在一款手机的基础上推出一款屏幕尺寸更大但设计风格几乎不变的机型。苹果iPhone6和&iPhone 6 Plus之间、荣耀6和荣耀6 Plus之前就是这样一种关系,类似的机型很多。OPPO R7和R7 Plus也是如此,后者的的屏幕可视面积高达6.0英寸,明显比R7尺寸更大一些,为注重大屏幕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OPPO R7 Plus采用2.5D屏幕,屏幕微微隆起,屏幕材质为AMOLED,分辨率为像素,由于屏幕可视面积增大,OPPO R7 Plus采用的像素密度比R7低一些,达到了367ppi。OPPO R7的电池容量为2320mAh,而OPPO R7 Plus的电池容量高达4100mAh,支持VOOC闪充,充电效率比较高,一般情况下待机时间可达1天以上。
OPPO R7 Plus配备一枚8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和一枚13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达到同价位手机主流水准,采用了索尼IMX278 RGBW四色传感器在PI原画引擎2.0+加入了&绚彩夜拍&的插件,并整合到基础的拍摄模式功能。当在弱光环境下拍摄时,手机会自动识别并以多帧超采用技术拍摄而获得素质更高的夜景照片。拍摄功能包括全景、极致美颜、GIF动画、延时拍照、语音拍照、快镜头、连拍、自动对焦、HDR以及1080P视频录制等,可玩性比较强,成像质量比较高,足以满足日常随手拍需求。
在事关运算性能的配置方面,OPPO R7 Plus提供多种组合,移动版采用了一枚联发科MT6795八核64位处理器,主频为2.0GHz, 电信以及全网通版搭载一枚高通骁龙615处理器,全系RAM容量高达3GB,ROM容量为32GB,支持Micro SD卡扩展,最高可以达到128GB。OPPO R7 Plus采用的是基于Andriod 5.0的ColorOS 2.1系统,没有二级菜单,系统运行流畅,具备一定的动画效果,提供常见的手势控制、指纹识别等功能。
编辑点评:Plus版本一般比原版只是大一些,设计风格不会有大的改变。 OPPO R7 Plus延续了OPPO R7精致唯美的外观设计,在处理器等方面有所改进,性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OPPO R7所支持的VOOC闪充功能在OPPO R7 Plus得到了延续,对于部分消费者来说很有必要,而明显加大的电池容量则可以确保电池续航时间可以基本满足一天一充的需要。 OPPO R7 Plus对于购机预算在3000元左右、注重大屏幕的消费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猜你感兴趣
最新图文推荐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网友热评的文章第一代的surface平板(国内网名苏菲)于2012年10月推出,当时打头阵的是surface RT。比起销售惨淡的RT,其后推出的surface Pro系列明显要更加成功,但后者的起步价就是799美刀(约合5000元),而新surface 3把价格降到499美刀。和前两代用arm处理器的surface RT不同(前两代分别是Tegra 3和Tegra 4,这个两个CPU在ARM阵营里面也是不是很强),这次surface大发善心用上了X86构架的atom,虽然性能不强,但起码已经是满血的移动CPU ,可以运行几乎所有的桌面软件。而为前两代专门做出来的ARM版win8也随着它们而消失了。参数267 x 187 x 8.7 mm&& 622g10.8寸分辨率的3:2屏幕低配2G内存64G存储,高配4G内存128G储存CPU& Atom x7-Z核,1.6GHz基础频率,睿频可到2.4GHzUSB3.0,mini-DP,micro-USB充电口,3.5mm耳机接口,TF内存卡槽前置350万,后置800万摄像头低配499美刀(约3095元),高配599美刀(约3715元)原生win8.1和一年的office365订阅,后期免费升级&&&&外观对比12寸的surface pro3,surface3小了整整一圈。镁合金外壳手感酸爽,电源和音量键很紧,按上去有结实的踢踏声反馈。surface系列最明显的外观特征是它的折叠支架,初代的surface RT只有一个档位,surface 2增加到了2个档位,而surface 3“很自然”地升级到了3个档位,可以用三个不同的角度放置。不过surface Pro 3已经做到了无级换挡,当然,这个简化的3档位设计,省下了重量和架构难度,而且不像Surface Pro3那么紧(为了放置时不下滑,它的阻尼较大)。mini-DP,USB、micro-USB、耳机接口都在机身右侧;底部是键盘的磁力连接口;顶部是为天线预留的不用颜色的塑料条。而上一代的surface比,这一代最明显的特征,是屏幕比例从长16:9变成了3:2。不得不说,这简单的比例变换很重要。这个比例下,竖屏的平板模式看起来舒服很多,横屏的笔记本模式在看网页或办公的时候,可以多出上下一截的视野,用起来爽多了。当然,代价是看电影又上下黑边了……另外一个值得点赞的点,是扬声器被放在了前面而且做的相当隐蔽(索尼Z系列平板的扬声器也是这么放的)。机身上另一个变化,是磁吸式充电接口变成了micro-USB接口。通用接口可以让你不用多带一条充电线,但代价是它的瓦数不高,严重地限制了充电速度,而且它真的只能充电(PC上的mircoUSB接口几乎没有其他任何作用)。无论是原来的磁力充电接口,还是macbook上的USB-C接口其实都可以提供更大的电流,surface3用micro-USB作为充电接口,这其实算是个倒退。键盘Surface 系列一开始就是和磁力吸附键盘搭配出现的。在Surface RT的年代,还推出过没有机械结构的触摸键盘,但那奇特的手感并未被大众接受,这个版本很快就消失了。而现在的都是常规剪刀脚结构的薄膜键盘,可以提供实际 的反馈手感了。键盘通过磁力吸附在机器底部,合上之后可以当屏幕保护盖使用。在把它当平板用的时候,键盘甚至可以像普通保护盖一样,绕一圈后贴到机身背后。Surface3的键盘基本就是Surface Pro3键盘的缩水版。同样可以往上折一道,把一部分吸在屏幕下方,以提供更高的键盘角度,并带上了背光。键盘本身还提供了亮红、红、黑、蓝、浅蓝5色可选。值得注意的的是,Surface Pro3键盘上,那一行为win8设计的快捷键被取消了,换成了传统笔记本的FN功能键(像大写键一样,有自己的工作指示灯)。不得不说,这个“倒退”的实用性反而更高。听觉和手感上,键盘声变小了,并且尼阻被调大。因为机身从12寸变为10.8寸,触摸板板也缩小了,但幅度不大。因为触摸板和键盘贴得太紧,为了防误触,它的手势识别距离被调大了,手指要移动一定距离后才会被识别。而原装的磁吸键盘比第三方的蓝牙键盘要帅而且方便很多,它的各项设计都挺好,但很可惜它没有随机附送,而且价格不便宜,130美金的售价都已经是裸机价的28%了。在把它但做普通平板用的时候,你可能会嫌弃键盘太重。但要打字发邮件的时候,你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它。而且surface设备向来被当做笔记本的代替品,这就要求它们有键盘。虽然它不是一个捆绑配件,但个人建议还是要买上的(没有键盘套的苏菲不是好苏菲)。触控笔和surface pro3,surface3也有使用N-Trig技术的触控笔,而且这还是非pro系列首次有自己的触控笔。这支带多级压感的笔,它最大的特色是后面的按钮,单击后可以直接启动onenote并打开一个新笔记,并且可以自己定制按钮触发的功能。这支笔的手感几乎和surface pro3如出一辙,概括起来就是爽。加入了防误触选项后,以前写字时,误触到win键而跳出的问题也被解决了(右撇子写字的时候会碰到右边的win键)。拓展坞这个是很少见的配件,surface pro3也有。它用于让你更方便地外接显示器和键鼠,自己的电源接口,企业用户会很喜欢的,但盛惠199美元。拓展坞提供了2个USB3.0,两个USB2.0接口、千兆RJ45网线口,和HDMI 接口。它有导轨,机器可以很容易放入,左边可以磁力吸附触控笔,甚至连着键盘的时候也能放进去。CPU背景英特尔在2011年宣布要帮atom处理器脱去二等公民的印象,并把他们带到主流处理器领域。atom在45nm停留多年之后,终于熬到头了(一定程度上还要感谢ARM阵营在移动领域上的鸭梨)。2013年的Silvermont构架atom加入了乱序执行,并且是首批用上22nm制程的atom,而一年后推出的Airmont构架就直接跳到了14nm。22nm工艺出来的时候,英特尔照常地先在桌面和高性能移动处理器上使用,atom等了7个季度(近两年)后才用上。而14nm工艺在core-M上首发之后半年,&Airmont构架的atom甚至比桌面平台更早地用上14nm。surface3 上的&x7-8700,是英特尔Atom现任最高阶的产品,代号Cherry Trail,14nm的&FinFET&工艺制造,用上了好Broadwell.构架一样的GPU核心。它是 Bay Trail的继任者,后者中著名的Z3700系列,也是上一年很多国产win板上用的CPU。Cherry Trail 处在英特尔的tick-tock策略(隔年升级进程和构架)中的制程提升年。就是说Cherry Trail 除了很小的构架提升外,基本只是提升了制程。直接效果是降低了能耗并减小了芯片面积。希望atom有巨大性能提升的观众,只能等明年Goldmont构架的atom了。不过14nm制程可以让CPU更持久地维持睿频,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性能表现。官方宣称这代的atom封装面积小了64%。虽然英特尔在IDF上没用公布芯片面积,但从现有资料推算,它的面积大概是&83mm2,甚至比苹果ipad air 2上的的A8X还要小一点(89mm2)。芯片三维是17*17mm*0.937mm,比Core M的30*16.5*1.05mm&要小50%以上。CPU频率在1.6-2.4GHz,低频可以压到480MHz,情景功耗只有2W。乱序执行,32K一级缓存,2个核心共享的1m二级缓存(4核版本有2m二级缓存,但全系列都没有三级缓存)。支持&LP-DDR3 /DDR3L 1600双通道内存,集成PCIe 3.0、USB 2.0、USB 3.0、 eMMC v4.5.1控制器,支持eDP, DP, and HDMI 1.4b三种显示输出。它最大的变化是GPU升级到了英特尔的第八代图像处理器。用14nm制程省出来的空间和功耗,让顶配&的x7-8700可以加入16个 执行单元(EU),GPU频率也可以在200-600MHz之间浮动。对比Bay Trail 上那个只有4个执行单元的阉割版第七代GPU,提升相当明显。但比起有23-48个执行单元的Broadwell 构架的core i系列,差距还是比较明显。ISP和硬解能力也有升级。支持H.263, MPEG4, H.264, H.265 (HEVC), VP8, VP9, MVC, MPEG2, VC1, and JPEG的硬解,以及&H.264, H.263, VP8, MVC, and JPEG硬件加密。这是英特尔首个带齐了HEVC硬解的处理器,暂时也是英特尔最先进的多媒体处理器。CPU运算性能测试机是499美刀的2G LPDDR3内存的乞丐版,机器运行64位的win8.1。网页基准测试,依靠制程优势,可以长期保持高频,虽然远弱于core i系列,但仅次于core M,大幅抛离上一代atom。PCMark 8 Futuremark中分数,依旧和core i 系列还差得比较远,但和用Core i3 的Surface Pro 3出乎预料的接近,可能是i3没开没有睿频。TouchXPRT 2014测试中有很多短时间高强度运算,而且任务之间给了CPU足够的冷却时间,可以看到处理器不降频的跑分。除了没有睿频的i3外,atom在这里就再次大败给core i系列,但还是比用上一代处理器的惠普Stream11强。Cinebench是个单纯考验CPU性能的测试,对主频比较敏感。尽管新Atom有4个物理核心,而i3只有两个物理核心和4个逻辑运算单元,但多线程运算中还是差了好远。core M确实有凶猛很多的性能,但代价是发热大,而atom的发热控制相当好,即使高强度跑分也没超过30度。总体来说,比起CPU,它的EMMC才是最大的性能瓶颈。GPU图形性能为了将功耗压缩到2W,比起有24个执行单元(EU)的core-M,Atom x7-Z8700只有16个执行单元,而且前者最高主频有900MHz,后者只有600MHz。跑分中,虽然能 赢上一代的Atom,但性能还是赢不了部分采用变态GPU的arm平板。和自家产品对比,用i3的surface pro3要比新atom平均快40%,core-M则平均快了47%。作为对比前者功耗11.5W,后者功耗4.5W,都比2W的atom要高很多。用DOTA2做实际比较,surface3确实不太适合跑大型游戏,即使的高一级的core m也是刚够用而已……存储性能左侧surface3,右侧surface Pro3虽然eMMc的价格便宜结构简单,但它是新atom的最大瓶颈。在CrystalDiskMark&的储存性能跑分中,这个差距还是大得很夸张。这个会影响我们软件安装和载入速度,而且这是我们发现电脑卡的主要原因。屏幕虽然16:9宽屏可以让你左右分屏使用,但办公或者浏览网页的时候,更需要的是纵向的空间。而且以前的16:9屏幕,绝壁不适合作为平板使用,那长长的机身会让机器感觉更重(力臂更长),而且竖放的时候也长得太奇葩了。总体来说,我们对这个3:2的屏幕比例,绝对是赞多于踩的。而且更接近正方形的比例,让屏幕显示面积也实打实地变大了。10.6寸的surface2 是5.2*9寸(47平方寸),10.8寸的surface 3是9.2*6(55.2平方寸)。的分辨率,让纵向多了200个像素点,但它的像素密度几乎和pro3一样(),都是217 PPI。精细度虽然比安卓平板要低,但对于win板来说已经很高了(再高的话,会因拉伸显示而模糊)。这块屏幕最高亮度为432尼特,比上年推出的Pro3足足高了100尼特,虽然黑场有点压不下去,但对比度也有920:1。色彩准确度上,机器有点过饱和的偏向,而且蓝色偏弱,但整体还算挺准。这块屏幕最夸张的是 GMB 测试,成绩在同类对手中一骑绝尘。而且这些都是在使用软件调教前的结果,这说明硬件本身已经调教的挺准了。这也是我们测试过的最准的屏幕之一。简单一句话总结就是,这是一块爆好的屏幕,表现肯定不会让你的眼睛失望的。续航surface 3配备了28Wh电池,比起surface Pro3的42Wh要小了很多,但CPU功耗也小了很多,理论续航也是难分高下的。统一设定在200尼特亮度测试,结果不尽如人意,surface 3在浏览器测试中坚持不到8小时,而电池还小一点的iPad air2可以多撑2小时。几乎都是硬解完成的视频回放测试,运算压力同样很小。但续航也不太好看,不但输给了平板,还输给了很多笔记本。在面向笔记本的高强度测试中,surface 3终于挽回一点颜面,打趴了各个笔记本同行。从“低强度运算中续航不给力,而高强度运算中续航相对给力”的现象,基本可以推断CPU的功耗对续航影响很小,显示器和其他元件反而耗费了大部分的电量。不过尽管如此,它还是创下了笔记本的能耗比记录(单位电量的运算能力产出)。充电时间&其他与平板对比的续航,单位为小时与笔记本对比的续航,单位为分钟充电时间方面,机器配的是13w的充电器。充电时间简直长到让人发指,iPad Air的4小时充电都已经够蛋碎了,但surface 3更加夸张,0-100%充电耗时5.5小时@#¥#@¥%……#@¥@%@!%这个几乎可以肯定是使用micro-USB接口的错,这个接口能支持的电流和电压都太低了,并不适合大电池容量设备的充电,用原来的磁吸式充电接口或者USB-C接口才是正确的选择。声音质量上,虽然有正向用户的双扬声器,但声音质量和那些内部空间不足的手机接近,150Hz以下低频声音几乎都出不来,15KHz高频之后的声音也出不来,简单来说就是高低都上不去,最大音量只有76dB,不是很大,不过听感反而还可以接受。前置摄像头的分辨率比较少见(),但因为它的支架角度是固定的3个,所以摄像头自拍的角度也就那么几个。而8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的表现出乎预料地好,而且弱光下的表现也不错。总结对于自己的前任,Surface 3是一个相当好的继承者,甚至让人产生“相见恨晚、tm早应该做成这样”的怨念。它是一部好设备,漂亮的镁合金机身,做工上完虐OEM厂商,它还有历代最轻的体重。其实单单一个3:2屏幕的改进就已经值回票价了,这确实让平板和笔记本模式都爽了很多。新的atom性能已经和顶级的ARM处理器接近,但和主流的core系列还差一大截,但考虑到14w和2w热功耗的差距,这也是情理之中。用它来进行日常轻度办公绰绰有余,而且surface系列终于也可以跑X86程序了!真说性能缺陷的话,那就是它没有用SSD,而用了蛋碎的eMMC 4.5,这个规格甚至不如用eMMc 5.0的现代安卓旗舰。虽然这个问题在平时用的时候感觉不太明显,但这是机器最明显的性能瓶颈。它另外一个问题是续航,对比安卓平板和iPad,这个续航比较捉鸡。虽然PPI比人家低,但是背光耗电比较高,直接拉低了续航表现。它这块松下的屏幕,或许真不如夏普的IGZO面板省电。整体耗电方面,改进后的待机耗电还不错,所以实际用起来续航感觉还不差。让它续航减分最多的其实是充电速度,充一次电要5个半小时,这也不是每个用户都可以接受的慢。定价方面,Surface 3从64G起步也还算良心,多加100刀可以升级128G和4G内存,怎么看都是值回票价的升级。而配件方面,虽然键盘的触摸板很小,但也不是不能用,而且其他部分都挺好用。如果你只想把它当做平板用,这键盘可以不买,但它是苏菲系列的重要特征(bi ge)来源,这其实很难不买(突然好像明白为什么微软要独立卖键盘了……)。触控笔的手感和精确度都很不错,有作画或笔记需求的话,可买。而拓展坞的话,还是算了吧。Surface 3乞丐版裸机的价格还是有竞争力的,但这个价格是没有键盘的“阉割版”,而加上键盘和触控笔之后,这个性价比就不太好看了。加上130美刀的键盘、50刀的触控笔后,它的价格都和华硕UX305都接近了,但后者用的是Core-M,性能要强很多。赞:做工好,外形漂亮轻薄,3:2屏幕用起来爽多了屏幕表现抢眼踩:性能够用,但还是弱续航中规中矩,但充电时间太长裸机性价比高,但配上键盘后就显贵了via:
微信扫一扫,打赏作者吧~
1819人投票
主打轻薄办公的的苏菲系列第三代产品上市,依旧是熟悉的造型,相比上一代,机身厚度由10.6mm减至9.1mm,整体机身纤薄 ...
人不搞机,那和咸鱼有什么分别?——微博@方查理
扫描二维码,关注作者
爱搞机微信
搞机酷玩微信
抱歉,产品库没有您要找的产品Remix The World!11.6寸Remix平板评测
  【PConline 单机评测】移动操作系统对于办公应用支持较弱,完整版桌面系统才是办公首选,笔记本电脑是一个完美的生产力设备,娱乐方面差点意思,但娱乐也是刚需,消费者往往会额外购买一台平板娱乐。而今天技德(Jide)科技带来了名为Remix的超级平板,系统是基于Android系统深度定制的Remix OS,但不止是Android,享受着安卓强大资源支持,在办公体验方面基本能够替代笔记本电脑,同时娱乐方面也完全没问题。今天我们拿到了这款Remix平板,一起来看下这款平板。  平板的外包装非常简洁,蓝色和白色的搭配小清新范十足,包装盒非常大,造型别致。机身后背左下角的蓝色贴纸上密密麻麻印着这款平板的细节信息。打开包装好后就看到了一张写着&For the Revollutionaries That Will Shape Tomorrow&的卡片,看起来非常有格调。这款平板的配件非常丰富,包括OTG转接头,磁吸特口充电器,磁吸Dock键盘,纸质材料。Remix平板 详细参数处理器nVidia Tegra 4 CPU:1.8GHz 4+1 A15 GPU:Geforce ULP内存2GB存储64GB 最高支持128GB MicroSD卡扩充屏幕11.6英寸 IPS 分辨率摄像头前置500万像素 后500万像素操作系统Remix OS(基于Android 4.4)接口MicroUSB MicroSD 3.5mm耳机接口 磁吸充电 磁吸Dock尺寸295&189&9.5mm 860g价格2688元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平板论坛帖子排行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板电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