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农民安家贷大包干四十年,农民为什么还那么穷

临朐县史志办公室主办
&|&&|&&|&&|&&|&&|&&|&&|&&|&
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忆柳山公社农业大包干
时间: 10:21:26 作者:admin3 来源:
&上世纪80年代初,柳山人民公社率先在全县实行了农业大包干责任制。当时,我在这个公社担任党委副书记、管理委员会主任,亲身经历了这一里程碑式的伟大变革。想想那段历史,看看目前农村的巨大变化,更加深切地感到党的改革开放壮举与惠农富民政策是多么英明,多么正确。
&柳山公社位于临朐县东南部沙石山区,全社56个大队,262个生产队,截止1982年底,有8800余户,36735口人,6.8万亩耕地,其中80%是沙岭薄地,十年九旱。从1966年到1978年,农业总收入平均每年只增长2.8%,人均分配一直在七、八十元左右徘徊,是全县困难社之一。县委为帮助解决困难,先后有6名常委驻柳山公社指导工作。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自然条件差以外,主要是长期受“左”的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农民积极性发挥不出来。在“三级(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所有,队为基础”的原则指导下,以生产队为单位组织生产和分配,社员出勤干活记工分,按工分多少分配现金,按人劳比例分配实物。大家在一个锅里摸勺子。有的人出工不出力,只图混工分,工分不值钱。生产队长用吹哨子或敲钟的方式集合社员出坡,头遍哨,伸头看;二遍哨,街头站;三遍哨,吃袋烟(在地头);四遍哨,一群“雁”。锄地前扒后埋,不讲质量;翻地瓜秧“出门一根棍,回来一大揹”,瓜秧翻断的越多越好,背回家喂猪、喂兔,集体的东西成了唐僧肉,都想啃一口。社员忙活一年,有的粮食不够吃,有的欠着队里款,农村经济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多种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开始出现,发挥出日见明显的优越性。柳山公社怎么办?1979年冬,党委、管委一班人通过反复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一致认为,只有打破旧体制束缚,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充分调动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才是解决农村问题,搞活农村经济的唯一出路。但是究竟选择哪种责任制形式好呢?为了稳妥起见,先是搞了联产到组和联产到劳。联产到组,就是生产队再分成若干小组,订出产量,以组为单位进行耕种管理;联产到劳,就是把耕地按劳力划分管理。年,全社通过实行这两种责任制,把原来的“大呼隆”变成了“小呼隆”,“大锅饭”变成了“小锅饭”,初步调动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但是,这种联产,与社员的切身利益仍然联系不紧,没能联着他们的“心”和“肉”,潜力还没充分发挥出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待进一步挖掘。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有些地区“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要求“帮助社队把生产责任制加以完善和提高”。有了这个尚方宝剑,我们党委、管委的胆子壮了。于是,两委一班人再次坐下来,集中学习中央文件,并召开了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大队会计三职干部会议,结合柳山实际,深入传达贯彻中央文件精神,统一社队干部的思想认识。大家纷纷提出,要像安徽凤阳小岗村那样,甩开膀子搞改革,“一蹬一骨碌”,彻底实行大包干责任制。
&一次县委、县政府一位领导同志来柳山公社检查工作,党委书记朱玉胜同志安排我向这位领导汇报搞大包干的打算。他听后表示赞同,并要求我们先搞试点,对外先不要讲。
&根据这位领导同志的意见,公社两委研究决定,先在山区的朱家沟大队和平原的杜家庄大队进行大包干试点。我们首先跟朱家沟大队党支部书记杜洪仁、杜家庄大队党支部书记张元福谈了话,交了底,与他们共同研究制定了试点方案,然后派出两个工作组帮助他们开展工作。1981年秋,借秋种换茬之际,120户、570口人的朱家沟大队,把1400亩耕地按人七劳三比例全部包干到户,同时把粮食征购任务和集体提留一并包到户。这就是所谓“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杜家庄大队由于集体经济和经营搞得比较好,只在第二生产队把土地分包到户。
&这一个大队、一个生产队实行大包干后,取消了工分这个多年来唯一的分配依据,按劳动的凝结状态,即物化形态进行分配,真正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彻底砸烂了农民讨厌的“大锅饭”,社员的生产积极性一下子迸发出来。他们根据自己的技术专长和土地状况,对种什么,什么时候种,施什么肥,怎样管理有了自主权。干活精益求精,劳动效率成倍提高。过去,地头地边越种越宽,大地种小了,小地种没了,包干后种地到边到堰;过去锄地前扒后埋不疏通,包干后锄了一遍又一遍,既深又塇;过去浇地干部催社员,包干后社员催干部,促着干部安排水期。秋季,他们的黄烟、花生、地瓜、小杂粮等作物全面丰收,亩产有的翻了好几番,有的户仅黄烟一项收入就过万元。试点证明,大包干责任制在经济上充分体现了物质利益原则,在政治上和生产经营上切实保障了农民的民主权利,适应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是一种最优越的责任制形式。
&1981年与1982年冬春之交,全国农业生产责任制座谈会召开,“会议纪要”传达到基层,“纪要”明确提出可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大包干。根据这一精神,公社“两委”认真总结了朱家沟和杜家庄大包干的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消除顾虑,确定在全社范围内推广试点村的做法,全面推行大包干。为搞好这个大动作,公社召开大队三职干部会议进行了深入动员,由试点村介绍了经验,派出60多名公社干部分赴各生产大队进行指导。一个冬春下来,另54个大队参照试点村的做法,把全部农田和多种经营及工副业项目包到了户。
&为把大包干搞得扎实稳妥,卓有成效,公社两委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公社组织经营管理站工作人员讲课,对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干部进行培训,从指导思想上明确大包干是农村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效责任制形式,从工作方法明确必须抓好的几个主要环节。
&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把握好统的尺度与分的限度。以调动社员的生产积极性为前提,以彻底解放生产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社员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土地包干到户的同时,实行统一搞水抗灾,统一使用大中型农机具,统一留生产周转金购买肥料、煤炭、农药等生产资料,统一帮助社员解决一家一户办不到的事情。为防止出现偏重承包近期效益项目而不愿承包远期效益项目的问题,对工、副业多种经营项目比较多的村,帮助他们实行以农为主,各业挂钩的办法,从上交承包金额上加以调节,使各业人员等量劳动所得报酬大体平衡;对无近期效益的项目,采取更加优惠的承包办法,解除承包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幼龄果园和山林等无人愿包的项目也落实了承包户。
&签订好承包合同。大包干后,社员与集体、国家的利益关系必须靠合同来保障。要求各大队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做过细的工作,全面考虑气候条件、生产条件等各种因素,把合同订早、订牢、订具体,并严格履行程序,实行依法鉴证,防止出现口头合同、草稿合同、无鉴证合同。
&为防止出现大包干后农业科技不好推广的问题,公社两委组织有关站所举办了19期科技广播讲座,在生产队举办了28次讲座、32次科技培训班,建立了49家农业科技联系户。利用集日开展科普宣传,印发了9千多份农业科普资料。聘请7名农民技术员,巡回进行技术指导。全社形成以农业科技部门为龙头,以科技户为骨干,以广大承包户为基础的农技推广体系。
&“包干到户,由穷变富”,这话一点不假。柳山公社实行大包干,仅一年就发生了巨大变化。
&农业收入大幅度增长。1982年,全社农业总收入达到1364万元,比历史最好年份的1979年增长1.2倍。人均占有总收入371元,比1979年增加200元。在粮食种植面积比1979年减少2700亩,小麦因春旱比1979年减产648万斤的情况下,秋粮大增,全年粮食总产达到2818万斤,是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完成国家分配的征购任务后,社员口粮510斤。花生总产比1979年增长1.13倍;黄烟产值比1979年增长3倍,达到750万元。朱家沟大队农业总收入达到41.25万元,比1980年翻了一番,比1978年翻了两番,有两户社员收入过万元。
&生产费用大幅度下降。1982年在排灌费、农药费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全社农业生产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只有20.2%,比1979年下降21.2%.
&农民收入显著增加。1982年,社员分配总额达到900万元,人均分配245元,比1979年增加2.3倍。1979年,全社人均分配150元以上的大队连一个也没有,而1982年出现了19个人均分配300元以上的大队,18个200~300元的大队,17个150~200元的大队。长期吃粮靠统销,花钱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田庄大队,大包干一年翻身。1982年全大队粮食总产达到30万元,社员口粮681斤;总收入达到12.6万元,人均分配216元,是大包干前一年的7倍。
&长期不能解决的社员欠款问题得到了解决。1982年全社未出现新欠,并收回陈欠30%以上,金额达33万元。洋河大队社员王志兴,因病欠生产队款400元,欠信用社贷款400元。大包干第一年,仅黄烟就卖了2000元,不仅还清了欠款,还有了存款。
&集体经济发展壮大。1979年全社固定财产303万元,1982年达到410万元,比1979年增加35%。1982年集体积累175万元,比历史最高年份增长1.4倍。全社新增骡、马60多头,毛驴400多头,新添链轨拖拉机5台。辛庄子大队一冬春打机井6眼,扩大水浇地350亩,轮灌期由20天缩短到10天。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82年每亩农用地产值达177元,比1980年增加93元;每个劳力创造产值1045元,比1980年增加471元。每投入1元钱所得收入5.02元,比1980年增加2.46元。
&柳山公社农业大包干的做法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在1982年12月召开的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朱玉胜同志代表公社党委、管委作了典型发言,介绍了全社大包干一年巨变的经验。柳山公社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农业生产先进单位、多种经营生产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 & & &作者系临朐县总工会原副主席。
电话: 传真: E-mail:& 鲁ICP备号-1
临朐县情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by
allrights reserved声明:本网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所有信息转载于其他网站,仅学习交流,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渝ICP备号-1 渝网警备87程序支持:&&社区主版&&拍客&&军事&&社会&&财经&&娱乐&&文化&&文学&&生活&&城市&&汽车&&大杂烩&&站务
从小岗村看“大包干”以前15年的《老农民》
& &在【百度-百科】可以搜到:小岗村“大包干”第一年,小岗村就发生了巨大变化。全队粮食总产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总和;油料总产3.5万斤,相当于过去20年产量的总和;……(1955年到1970年这15年间小岗村年均每亩耕地生产粮食/15=17斤。小麦每亩需种子15~20斤。数据参考扩展阅读《风起青萍末》)另外,有的网帖讲,小岗村在“大包干”以前每亩产粮30-50斤。总而言之,每亩产粮很少,少得令人费解,不可思议。 小岗村在1978年是一个有20户、115人、517亩耕地的生产队。人均有4.5亩耕地,远远多于1978年全国乡村人均2.68亩耕地的水平。此前15年间因为生育人口较少,小岗村人均耕地还会更多一些。每亩产粮是这么低,竟然大大低于1949年全国粮食平均亩产137斤的程度。 其实人们可以猜测,小岗村的人在这15年里都在干什么了呢?不外乎撂荒不干农活不改造农田,干小商小贩去了,或者拿着“逃荒证”到外地乞讨去了。这就证明那个时期的《老农民》是可以去干小商小贩的,或去外地乞讨的。小岗村的人在这15年里为什么没有被饿死呢?除了干小商小贩就能赚钱吃饭,或在外地乞讨既能吃饱又能赚钱吃的更好些,就是吃国家的救济粮或领国家的救济款,以此保底饿不死。这就证实了对那个时期的《老农民》是讲人文关怀的,用当时话语则是讲阶级友爱的。并且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说明了在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时期确实养了一些为数很少的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老农民》,对此必须进行改革。 ---------------------------------------------------------------------------------- 附1:【百度-百科】小岗村“大包干”以前隶属于梨园公社,当时仅仅是一个有20户、115人的生产队,以“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而闻名。“大包干”第一年,小岗村就发生了巨大变化。全队粮食总产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总和;油料总产3.5万斤,相当于过去20年产量的总和;人均收入400元,是1978年22元的18倍。(1978年,小岗村拥有五百一十七亩耕地和十头牛,也就是说1955年到1970年这15年间小岗村年均每亩耕地生产粮食/15=17斤。生产水平小麦每亩需种子15~20斤。数据参考扩展阅读《风起青萍末》) 附2:据中国统计年鉴(1981)第89页资料,1978年全国总人口95,809万人,其中乡村83,815万人。第138页资料,1978年全国总耕地225,156万亩。经计算,1978年乡村人均2.69亩耕地。 第154页资料,1949年全国粮食平均亩产137斤。
文明上网 文明发言 快速回复:删除发表回复 我知道了,下次不用再提醒
给本贴内容评分:12345678910&平均得分:8.7分, 共50人评分
回复置顶区
...或者对本帖发表其他观点:
级别:六级士官
积分:2598
自然条件比小岗村差很多的大寨村为什么没有人饿死?也没有人逃荒?如果全国的农村都像小岗村一样,那城里人不早死光了?小岗村吃的救济粮,领的救济款从哪里来的?是从别的村子来的。这个是人的问题,让全国人民学小岗,结果全国农村都成了小岗,搞得华西村和南街村成个案了,这是谁的悲哀?小岗村的确伟大,上行下效,走资派开始分家产,现在的石油帮、电力帮、金融帮、山西帮都是学习的小岗村,分完不说,还天天喊亏损,从国家骗补贴。
级别:少尉
积分:3494
时至今日,“老农民”这部电视剧仍然抹黑丑化那个时代,公然挑战“两个不否定”。作为原来人气较高的编剧,既不识时务与时俱进,又不考察研究为何当前不少老农民家里挂着或供着毛主席像,混到如此被拍砖地步,是够可怜的,或者是够可恨的。
级别:中校
积分:19127
亩产只有17斤的小岗村,人均收入22元是从何处得来了?
个人签名:因为歌颂毛泽东累被删贴,从此改为歌颂蒋介石
级别:五级士官
积分:1646
引用:以下是万里烟浪云帆在& 14:45:22&发表的: 亩产只有17斤的小岗村,人均收入22元是从何处得来了?手持讨饭证,张嘴吃四方;如今成典范,全国学小岗。
级别:大元帅
积分:225271
现在总说文革中农民一个工分只值几分钱,实际上是故意污蔑毛时期,第一是农民分的粮食等实物故意不算,第二是农民的自留地、养家禽收入故意不说,第三农活不是像工人上班一样,一年干到头,农活是阶段性的,不是全年都干的,比如说一个农民一年干了100天,每天是算1个工,那么一个工等于10个工分,如果这一个工是值1元钱,那么一个工分就是1角钱,可某些人不是这样算,他们为了缩小工值,故意用一年365天去平均这100个工,那么1个工就值不到1元钱,只值2角多钱,再用10个工分去除这2角多钱,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工分只值2分钱。
级别:六级士官
积分:2598
自然条件比小岗村差很多的大寨村为什么没有人饿死?也没有人逃荒?如果全国的农村都像小岗村一样,那城里人不早死光了?小岗村吃的救济粮,领的救济款从哪里来的?是从别的村子来的。这个是人的问题,让全国人民学小岗,结果全国农村都成了小岗,搞得华西村和南街村成个案了,这是谁的悲哀?小岗村的确伟大,上行下效,走资派开始分家产,现在的石油帮、电力帮、金融帮、山西帮都是学习的小岗村,分完不说,还天天喊亏损,从国家骗补贴。
级别:中校
积分:19127
亩产只有17斤的小岗村,人均收入22元是从何处得来了?
个人签名:因为歌颂毛泽东累被删贴,从此改为歌颂蒋介石
级别:少尉
积分:3494
时至今日,“老农民”这部电视剧仍然抹黑丑化那个时代,公然挑战“两个不否定”。作为原来人气较高的编剧,既不识时务与时俱进,又不考察研究为何当前不少老农民家里挂着或供着毛主席像,混到如此被拍砖地步,是够可怜的,或者是够可恨的。
级别:大元帅
积分:225258
引用:以下是河岸292在& 15:06:39&发表的: 时至今日,“老农民”这部电视剧仍然抹黑丑化那个时代,公然挑战“两个不否定”。作为原来人气较高的编剧,既不识时务与时俱进,又不考察研究为何当前不少老农民家里挂着或供着毛主席像,混到如此被拍砖地步,是够可怜的,或者是够可恨的。 对岸搞战备,搞三线,搞核武,是不是劳民伤财?你可以说是,并延伸到抨击赤色邪恶,然后你可以领取反攻津贴了。事实上,它是必要的,是至少遗惠100年的。对岸是大国,是无论如何不会符合强权们心意的大国,是无论如何要被骂被恨被仇视的大国,是无论如何要挑战旧秩序的大国,也是无论如何要与两超硬碰硬的大国。大国要就要搞战备,就要搞三线,就要搞核武。一时不搞,苟安一时;一世不搞,遗祸万代。对岸的民生差,我们要批判,都是中国人,我们感同身受;对岸建军工、实国防,我们要支持,都是中国人,我们同享普惠。有朝一日,我们光复故土,再造青天白日大中国,对岸的建设,我们也是要用的嘛!  ——1982年《中国人应该如何想,如何做》,王建煊,台湾省,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长
级别:大元帅
积分:225271
现在总说文革中农民一个工分只值几分钱,实际上是故意污蔑毛时期,第一是农民分的粮食等实物故意不算,第二是农民的自留地、养家禽收入故意不说,第三农活不是像工人上班一样,一年干到头,农活是阶段性的,不是全年都干的,比如说一个农民一年干了100天,每天是算1个工,那么一个工等于10个工分,如果这一个工是值1元钱,那么一个工分就是1角钱,可某些人不是这样算,他们为了缩小工值,故意用一年365天去平均这100个工,那么1个工就值不到1元钱,只值2角多钱,再用10个工分去除这2角多钱,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工分只值2分钱。
级别:五级士官
积分:1646
引用:以下是万里烟浪云帆在& 14:45:22&发表的: 亩产只有17斤的小岗村,人均收入22元是从何处得来了?手持讨饭证,张嘴吃四方;如今成典范,全国学小岗。
级别:少尉
积分:4468
道德低下的领导人就喜欢道德低下的人和事,树道德低下的典型。
级别:六级士官
积分:2171
财富:-331
小岗村农民是无辜的,诚实的。他们执意留下沈浩,就是希望被组织的意思!
级别:上校
积分:21581
上岗村,大笑话~~~~~~~~~~~~~~~~~~~~
级别:中尉
积分:6616
小岗村民是资本主义复辟的带头人
级别:大元帅
积分:225330
以权谋私的领导人就喜欢道德低下的人和事
级别:二级士官
引用:以下是zhuche在& 15:24:37&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河岸292在& 15:06:39&发表的: 时至今日,“老农民”这部电视剧仍然抹黑丑化那个时代,公然挑战“两个不否定”。作为原来人气较高的编剧,既不识时务与时俱进,又不考察研究为何当前不少老农民家里挂着或供着毛主席像,混到如此被拍砖地步,是够可怜的,或者是够可恨的。 对岸搞战备,搞三线,搞核武,是不是劳民伤财?你可以说是,并延伸到抨击赤色邪恶,然后你可以领取反攻津贴了。事实上,它是必要的,是至少遗惠100年的。对岸是大国,是无论如何不会符合强权们心意的大国,是无论如何要被骂被恨被仇视的大国,是无论如何要挑战旧秩序的大国,也是无论如何要与两超硬碰硬的大国。大国要就要搞战备,就要搞三线,就要搞核武。一时不搞,苟安一时;一世不搞,遗祸万代。对岸的民生差,我们要批判,都是中国人,我们感同身受;对岸建军工、实国防,我们要支持,都是中国人,我们同享普惠。有朝一日,我们光复故土,再造青天白日大中国,对岸的建设,我们也是要用的嘛!  ——1982年《中国人应该如何想,如何做》,王建煊,台湾省,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长原来是民国余孽
级别:大元帅
积分:225351
引用:以下是卖冰冰糖在& 09:50:10&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zhuche在& 15:24:37&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河岸292在& 15:06:39&发表的: 时至今日,“老农民”这部电视剧仍然抹黑丑化那个时代,公然挑战“两个不否定”。作为原来人气较高的编剧,既不识时务与时俱进,又不考察研究为何当前不少老农民家里挂着或供着毛主席像,混到如此被拍砖地步,是够可怜的,或者是够可恨的。 对岸搞战备,搞三线,搞核武,是不是劳民伤财?你可以说是,并延伸到抨击赤色邪恶,然后你可以领取反攻津贴了。事实上,它是必要的,是至少遗惠100年的。对岸是大国,是无论如何不会符合强权们心意的大国,是无论如何要被骂被恨被仇视的大国,是无论如何要挑战旧秩序的大国,也是无论如何要与两超硬碰硬的大国。大国要就要搞战备,就要搞三线,就要搞核武。一时不搞,苟安一时;一世不搞,遗祸万代。对岸的民生差,我们要批判,都是中国人,我们感同身受;对岸建军工、实国防,我们要支持,都是中国人,我们同享普惠。有朝一日,我们光复故土,再造青天白日大中国,对岸的建设,我们也是要用的嘛!  ——1982年《中国人应该如何想,如何做》,王建煊,台湾省,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长原来是民国余孽幸亏国民党里这样头脑的人不多啊
级别:二级士官
引用:以下是zhuche在& 09:55:52&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卖冰冰糖在& 09:50:10&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zhuche在& 15:24:37&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河岸292在& 15:06:39&发表的: 时至今日,“老农民”这部电视剧仍然抹黑丑化那个时代,公然挑战“两个不否定”。作为原来人气较高的编剧,既不识时务与时俱进,又不考察研究为何当前不少老农民家里挂着或供着毛主席像,混到如此被拍砖地步,是够可怜的,或者是够可恨的。 对岸搞战备,搞三线,搞核武,是不是劳民伤财?你可以说是,并延伸到抨击赤色邪恶,然后你可以领取反攻津贴了。事实上,它是必要的,是至少遗惠100年的。对岸是大国,是无论如何不会符合强权们心意的大国,是无论如何要被骂被恨被仇视的大国,是无论如何要挑战旧秩序的大国,也是无论如何要与两超硬碰硬的大国。大国要就要搞战备,就要搞三线,就要搞核武。一时不搞,苟安一时;一世不搞,遗祸万代。对岸的民生差,我们要批判,都是中国人,我们感同身受;对岸建军工、实国防,我们要支持,都是中国人,我们同享普惠。有朝一日,我们光复故土,再造青天白日大中国,对岸的建设,我们也是要用的嘛!  ——1982年《中国人应该如何想,如何做》,王建煊,台湾省,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长原来是民国余孽幸亏国民党里这样头脑的人不多啊正因为那时的国民党这样的人太多了,所以才被赶到那地方去。否则就不会失去民心和江山。
级别:少尉
积分:3415
小刚 其实就是机会之一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如果全国都是小刚,如果都是为了所谓的“饱饭”还不和伪军有一比啊?现在来看,单干 基本走到头了。时间肯定能证明的
级别:大元帅
积分:225361
引用:以下是卖冰冰糖在& 10:16:12&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zhuche在& 09:55:52&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卖冰冰糖在& 09:50:10&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zhuche在& 15:24:37&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河岸292在& 15:06:39&发表的: 时至今日,“老农民”这部电视剧仍然抹黑丑化那个时代,公然挑战“两个不否定”。作为原来人气较高的编剧,既不识时务与时俱进,又不考察研究为何当前不少老农民家里挂着或供着毛主席像,混到如此被拍砖地步,是够可怜的,或者是够可恨的。 对岸搞战备,搞三线,搞核武,是不是劳民伤财?你可以说是,并延伸到抨击赤色邪恶,然后你可以领取反攻津贴了。事实上,它是必要的,是至少遗惠100年的。对岸是大国,是无论如何不会符合强权们心意的大国,是无论如何要被骂被恨被仇视的大国,是无论如何要挑战旧秩序的大国,也是无论如何要与两超硬碰硬的大国。大国要就要搞战备,就要搞三线,就要搞核武。一时不搞,苟安一时;一世不搞,遗祸万代。对岸的民生差,我们要批判,都是中国人,我们感同身受;对岸建军工、实国防,我们要支持,都是中国人,我们同享普惠。有朝一日,我们光复故土,再造青天白日大中国,对岸的建设,我们也是要用的嘛!  ——1982年《中国人应该如何想,如何做》,王建煊,台湾省,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长原来是民国余孽幸亏国民党里这样头脑的人不多啊正因为那时的国民党这样的人太多了,所以才被赶到那地方去。否则就不会失去民心和江山。连武器都靠买?国民党在大陆搞了什么?
级别:二级士官
1949年以前,向上追溯两千多年中国的农业一直是单干,好像农民并没有富裕!怎么小岗村单干了几年就如此富裕了呢?
级别:六级士官
积分:2971
预言:能够为世人打开金融和资本市场盈利密码的思想和理论,将会统治整个世界今后的世界,将是金融和资本的世界。谁的思想和理论,能够像一把钥匙一样,为世人打开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可持续获利密码,那么,他的思想和理论,将会赢得人心,从而统治整个世界。俗话说,小股票,大乾坤,能够做到这一点,足见其思想理论的科学性与博大精深!谁的思想和理论,能够把这一点做得更好呢?道氏理论?江恩理论?波浪理论?毛氏理论?邓氏理论?习氏理论?蒋氏理论?孙氏理论?孔氏理论?…………………我看都有希望。努力吧!各种思想和理论的信仰者与崇拜者们!
级别:中尉
积分:5771
全国平均亩产137斤(还是1949年的),小岗村直到1978年亩产还只有30多斤。厉害!估计,其中的原因也一定厉害。
级别:六级士官
积分:2183
小岗村是扶不起来的“天子”,本来以为18个人摁手印,搞承包能作为全国农村样板。却远不如华西村的人民公社。
级别:中尉
积分:6553
引用:以下是zhuche在& 15:24:37&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河岸292在& 15:06:39&发表的: 时至今日,“老农民”这部电视剧仍然抹黑丑化那个时代,公然挑战“两个不否定”。作为原来人气较高的编剧,既不识时务与时俱进,又不考察研究为何当前不少老农民家里挂着或供着毛主席像,混到如此被拍砖地步,是够可怜的,或者是够可恨的。 对岸搞战备,搞三线,搞核武,是不是劳民伤财?你可以说是,并延伸到抨击赤色邪恶,然后你可以领取反攻津贴了。事实上,它是必要的,是至少遗惠100年的。对岸是大国,是无论如何不会符合强权们心意的大国,是无论如何要被骂被恨被仇视的大国,是无论如何要挑战旧秩序的大国,也是无论如何要与两超硬碰硬的大国。大国要就要搞战备,就要搞三线,就要搞核武。一时不搞,苟安一时;一世不搞,遗祸万代。对岸的民生差,我们要批判,都是中国人,我们感同身受;对岸建军工、实国防,我们要支持,都是中国人,我们同享普惠。有朝一日,我们光复故土,再造青天白日大中国,对岸的建设,我们也是要用的嘛!  ——1982年《中国人应该如何想,如何做》,王建煊,台湾省,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长做你的白日梦吧!
个人签名:上班啊,还没有退休吗。
级别:少尉
积分:3535
引用:以下是石半含山在& 11:23:51&发表的: 全国平均亩产137斤(还是1949年的),小岗村直到1978年亩产还只有30多斤。厉害!估计,其中的原因也一定厉害。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的1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从此以后,才在全国各省推广小岗村的“大包干”经验。 在此以前,据中国统计年鉴(1981)第154页资料,全国平均每亩产粮, 1979年371斤、1980年365斤、1981年377斤。第157页资料,1981年各地区平均每亩产粮,安徽省396斤、河南省342斤、湖北省440斤、青海省261斤、西藏335斤。
级别:少尉
积分:3715
小岗村很可怜,30年没有发展。看看华西村的发展,走集体化道路是个什么样子!
级别:少尉
积分:3716
现在各地又开始搞合作社了!
级别:一级士官
引用:以下是远看成山在& 08:56:19&发表的: 小岗村民是资本主义复辟的带头人小岗的村民躺枪了,他们没有持枪证。
级别:列兵
究竟是谁解决了凤阳人的吃饭问题?原创作者:沙场卫士 发表于: 11:06:05 解放后,政权刚刚建立,土改尚未完成,淮河一场大水,千万人受灾,毛主席留下了泪,“一定要根治淮河”,千军万马上阵,对淮河动了大手术。凤阳也不例外,四大湖围湖造堤,安装水闸,湖水变成了人工控制下的天然水库,老老实实开始为农业服务。1958年,全国农村由互助组、合作社、初级社、高级社,过渡到了人民公社。历史上第一次组织起来的农民焕发了冲天的干劲。兴修水利,改造农田,土地集体化提供了基础。凤阳县在1958年到1976年间,共修建了凤阳山水库、官沟水库、鹿塘水库、燃灯寺水库中型水库4座,孙家洼、苗营、小磨头、风龙、前洪、马家坝等小型水库134座,修建了凤阳山、官沟、燃灯寺等众多灌区和一级、二级干渠及华环、黄庄干渠,装机129台套,发电2.75万千瓦。不仅解决了防洪、灌溉、发电、保护京沪铁路、淮南铁路、公路安全问题,还带来了城镇工业生活供水、渔业养殖、旅游观光综合效益。全县形成引、蓄、提、防,排灌结合的农业机制,全县157.5万亩耕地有65%完全达到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田。并且水库每年提供水产品3万吨。值得一提的是小岗村所在的小溪河人民公社,全社不仅修建了库容4760万立方米的燃灯寺水库1座,还修建了乔山、金桥坝、前洪等小型水库数座,解决了包括小岗村在内的全公社防涝和灌溉问题。而凤阳县所在的滁州全市,在50年代至70年代期间,共修建了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46座,小型水库1011座,塘坝12万多座,建设水闸155座,机电排灌站1009座,万亩以上灌区1009处,有效灌溉513.33万亩耕地。平均每位农业人口1.5亩,使滁州地区成为全国20个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凤阳县三镇工业、生活用水都来自于凤阳山水库,而该水库建于1958年8月,是库容1.03亿立方米,集灌溉、防洪、发电、供水、养殖、旅游综合型中型水库。正是有了人民公社将农村社员组织起来,流血流汗无偿奋斗,才有了全国八万多座水库,不仅解决了防洪大问题,而且让全国多半耕地变为旱涝保收良田,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为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提供了粮食、工业和生活用水,提供了电力。今天绝大多数城市喝的水是人民公社的水!没有人民公社可以说今天连水都喝不上,更别说吃鱼了。没有人民公社,就没有八万多座水库;没有八万多水库,就没有工业国;没有工业国,就什么都没有了。
级别:少校
积分:12197
级别:少尉
积分:3393
财富:-112
小岗村副队长严宏昌在大包干前一直在外面做包工队的。
---这条回复是通过手机发表的
个人签名:公平、自由、自力更生、蔑视虚伪、最狠说谎。
级别:少尉
积分:3266
有一组数字实在是让人费解 大包干一年产量就是前多少年的总和 这数字不能说明和代表什么 就按编者所说 小岗村如果继续走梨园发展为主业 间顾发展粮食产业及副业 应是和华西 大寨有一拚的 可是 私有化后的恶果确是毁了小岗村 各自为战失去了集体统一规划的优势 是中国最大的失败 小至一个人 大到一个栠体上至国家层面 如果没有远大规划和高瞻远属 只看到眼前是成不了气候的 毛泽东的思维和智慧现在和将耒都将照耀中华
级别:列兵
上面这些发言的,有几个是四十五岁以上的?没有经历过那段苦难岁月的人,别在这里胡叽叽。
级别:中尉
积分:5060
这也说明了小岗村的农民就是当时那个社会上的极少数偷奸耍滑、极端自私自利的农民,这样的农民不只是那个时代有,历史上从来就不缺这样的泼皮无赖!
级别:少尉
积分:3506
人民怀念毛主席!
级别:少尉
积分:3507
反毛、辱毛者必遭報应。
级别:少尉
积分:3508
有人居心不良,妖言惑众;故意歪曲历史事实,瞎编乱造,恶毒攻击共产党和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其目的是混淆黑白,让年青的下一代失去共产主义信仰,否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改开前三十年的建设成就......。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对《老农民》的编剧和导演进行追责。
级别:四级士官
积分:1138
改革开放的第一村“小岗村”怎么看不到电影。 & 假的就是假的,骗的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级别:三级士官
引用:以下是rgrjh在& 11:17:39&发表的: 1949年以前,向上追溯两千多年中国的农业一直是单干,好像农民并没有富裕!怎么小岗村单干了几年就如此富裕了呢?前三十年的劳动付出,打好基础的结果。
级别:少校
积分:12722
财富:1047
引用:以下是万里烟浪云帆在& 14:45:22&发表的: 亩产只有17斤的小岗村,人均收入22元是从何处得来了?这是明摆着的数据造假,欺骗老百姓!
个人签名:看到别人的不幸,我们暗自庆幸。但谁又能保证,这不幸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因此我要呐喊,为弱势群体呐喊,那怕这呐喊如同蚂蚁的走路声淹没在风中,仍不停息。
级别:上尉
积分:9095
引用:以下是zhuche在& 15:55:06&发表的: 现在总说文革中农民一个工分只值几分钱,实际上是故意污蔑毛时期,第一是农民分的粮食等实物故意不算,第二是农民的自留地、养家禽收入故意不说,第三农活不是像工人上班一样,一年干到头,农活是阶段性的,不是全年都干的,比如说一个农民一年干了100天,每天是算1个工,那么一个工等于10个工分,如果这一个工是值1元钱,那么一个工分就是1角钱,可某些人不是这样算,他们为了缩小工值,故意用一年365天去平均这100个工,那么1个工就值不到1元钱,只值2角多钱,再用10个工分去除这2角多钱,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工分只值2分钱。 & &哪时农民苦,为什么苦,我把1971年的我生产队的帐算了下就知道了, & &我队115人,32户,平时出工数48人农忙时90多人,全年总工分 127900分,就是12790出工日,全年全小队收入8569.32元,每个工日0。67元,这里出工数分别是:水利维护328工,山林维护182工,科技培训125工,文化活动89工,民兵16工,扫雪90工,开会102工,钓鱼8工(鱼给生产队食堂,钓鱼人记工分食堂是农忙食堂不是刘少奇的大食堂),外出付业182工(有手艺的人是可以不参加生产队劳动而外出付业,收入一半给生产队记工分),其他3工,直接有收成的劳动3139工,从中可以看出直接种,管,收能产生收益的只专全年出工数的25%,75%是不直接产生效益的,如果全年的收入8569元只按直接效益工3139工计算的话,每个劳动日2.73元,哪时工人的收入一般每天1元多一点, & &哪时的农民75%的劳动是没有报酬的,也就是一年有200天的劳动是白干的,这200天在做什么呢,做 库,种树,造福后代,75年后农村的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都完成了,管理农田只3-4千工就可以了,全队有8千多工是多余劳动力,哪时公社帮我们找出路,公社搞农工商,办小工厂,搞付业,大家想一下农业加办工业发展前景会时怎样,可惜开放后农工商,小工厂被资本家迫得没有活路了,人民公社散了,我们只能当农民工了。
级别:大元帅
积分:225418
引用:以下是rgrjh在& 11:17:39&发表的: 1949年以前,向上追溯两千多年中国的农业一直是单干,好像农民并没有富裕!怎么小岗村单干了几年就如此富裕了呢?有人意淫说,高考使农民的孩子能平等地和城里孩子竞争,实际上是意淫,1985年我考上大学时,城里农村录取的比例差不多是各50%,高中时期,班上的同学农村和城里各占一半,表面上是平等了,实际上是不平等,因为农村人口占80%以上,城里人只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几,现在清华北大统计,农村来的学生只占10%多一点。平等个鬼啊。毕业后就不说了,大家能看到。
级别:大元帅
积分:225419
引用:以下是jmm6332在& 19:26:45&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zhuche在& 15:55:06&发表的: 现在总说文革中农民一个工分只值几分钱,实际上是故意污蔑毛时期,第一是农民分的粮食等实物故意不算,第二是农民的自留地、养家禽收入故意不说,第三农活不是像工人上班一样,一年干到头,农活是阶段性的,不是全年都干的,比如说一个农民一年干了100天,每天是算1个工,那么一个工等于10个工分,如果这一个工是值1元钱,那么一个工分就是1角钱,可某些人不是这样算,他们为了缩小工值,故意用一年365天去平均这100个工,那么1个工就值不到1元钱,只值2角多钱,再用10个工分去除这2角多钱,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工分只值2分钱。 & &哪时农民苦,为什么苦,我把1971年的我生产队的帐算了下就知道了, & &我队115人,32户,平时出工数48人农忙时90多人,全年总工分 127900分,就是12790出工日,全年全小队收入8569.32元,每个工日0。67元,这里出工数分别是:水利维护328工,山林维护182工,科技培训125工,文化活动89工,民兵16工,扫雪90工,开会102工,钓鱼8工(鱼给生产队食堂,钓鱼人记工分食堂是农忙食堂不是刘少奇的大食堂),外出付业182工(有手艺的人是可以不参加生产队劳动而外出付业,收入一半给生产队记工分),其他3工,直接有收成的劳动3139工,从中可以看出直接种,管,收能产生收益的只专全年出工数的25%,75%是不直接产生效益的,如果全年的收入8569元只按直接效益工3139工计算的话,每个劳动日2.73元,哪时工人的收入一般每天1元多一点, & &哪时的农民75%的劳动是没有报酬的,也就是一年有200天的劳动是白干的,这200天在做什么呢,做 库,种树,造福后代,75年后农村的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都完成了,管理农田只3-4千工就可以了,全队有8千多工是多余劳动力,哪时公社帮我们找出路,公社搞农工商,办小工厂,搞付业,大家想一下农业加办工业发展前景会时怎样,可惜开放后农工商,小工厂被资本家迫得没有活路了,人民公社散了,我们只能当农民工了。
也就是一年有200天的劳动是白干的,这200天在做什么呢,做 库,种树,造福后代,---这不能说白干吧?
级别:大元帅
积分:225420
引用:以下是jmm6332在& 19:26:45&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zhuche在& 15:55:06&发表的: 现在总说文革中农民一个工分只值几分钱,实际上是故意污蔑毛时期,第一是农民分的粮食等实物故意不算,第二是农民的自留地、养家禽收入故意不说,第三农活不是像工人上班一样,一年干到头,农活是阶段性的,不是全年都干的,比如说一个农民一年干了100天,每天是算1个工,那么一个工等于10个工分,如果这一个工是值1元钱,那么一个工分就是1角钱,可某些人不是这样算,他们为了缩小工值,故意用一年365天去平均这100个工,那么1个工就值不到1元钱,只值2角多钱,再用10个工分去除这2角多钱,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工分只值2分钱。 & &哪时农民苦,为什么苦,我把1971年的我生产队的帐算了下就知道了, & &我队115人,32户,平时出工数48人农忙时90多人,全年总工分 127900分,就是12790出工日,全年全小队收入8569.32元,每个工日0。67元,这里出工数分别是:水利维护328工,山林维护182工,科技培训125工,文化活动89工,民兵16工,扫雪90工,开会102工,钓鱼8工(鱼给生产队食堂,钓鱼人记工分食堂是农忙食堂不是刘少奇的大食堂),外出付业182工(有手艺的人是可以不参加生产队劳动而外出付业,收入一半给生产队记工分),其他3工,直接有收成的劳动3139工,从中可以看出直接种,管,收能产生收益的只专全年出工数的25%,75%是不直接产生效益的,如果全年的收入8569元只按直接效益工3139工计算的话,每个劳动日2.73元,哪时工人的收入一般每天1元多一点, & &哪时的农民75%的劳动是没有报酬的,也就是一年有200天的劳动是白干的,这200天在做什么呢,做 库,种树,造福后代,75年后农村的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都完成了,管理农田只3-4千工就可以了,全队有8千多工是多余劳动力,哪时公社帮我们找出路,公社搞农工商,办小工厂,搞付业,大家想一下农业加办工业发展前景会时怎样,可惜开放后农工商,小工厂被资本家迫得没有活路了,人民公社散了,我们只能当农民工了。你们农民苦,至少不需要上三班倒的吧?我母亲58年参加工作,87年退休,30年工龄,20年三班倒,都是给国家做奉献了,我母亲所在的工厂是58年大跃进时建成的,在这以前当地没有现代化的工厂,58年大跃进建7-8座工厂,到78年为止,上交的利润你建4-5座同样的大工厂(1000多人),现在退休金才1600多元,你们农民在毛时期上交的少(我有帖子分析,毛时期每个农民每年上交不到100元,而毛时期工人平均每人每年上交几千元),现在至少还有土地和宅基地,老工人现在有什么?
级别:四级士官
毛泽东时代是中国几千年以来老农民最扬眉吐气的年代,我亲身经历了那个年代,我现在一直在向我的儿孙们诉说毛泽东时代,我在实事求是的传导,60年青黄不接时我吃过榆树皮做的馍,吃过政府从南方调来救济的木干,平时多数以胡萝卜为主,蒸胡萝卜煮胡萝卜,在大伙上领的红薯少,领回饭我们小孩就抢红薯。以致后来几十年我就是不能吃胡萝卜。说句实话有些坏人造谣说饿死多少人完全是污蔑,我们在邻近几个村是受灾较严重的,58年年景好,59年60年才是大灾之年,吃大锅饭是58年,老百姓叫合大伙,刚开始生活并不错,也有粮食,又为了显示大伙的优越,生活比原来家家开伙都强,我说的句句是实话,后来就不行了,59年大旱,粮食几乎绝收,我们村的头头为了争名把积存的粮食都献出去了,打肿脸充胖子,上级来检查他把下边囤麦糠上边一层囤麦子,还吹嘘俺村有多少粮食,后来老百姓可吃大亏了。有坏人说饿殍遍野那是在攻击共产党攻击社会主义,按俺村的情况青壮劳力没死一个,老弱病残的又得不到救治 会比正常年景的正常死亡高是一定的。60年大伙解散,原来的干部撤了职,还开群众大会批判他们。这就是现在有些汉奸特务以此为借口恶毒攻击共产党毛泽东的所谓罪证,他们夸大事实甚至编造,对哪个时代好的东西不提净收集阴暗面,看了叫人痛心。
个人签名:中华民族万岁
级别:上校
积分:27210
小岗是农民的耻辱
级别:列兵
这个戏企图把鸽子涂成黑色的,好让乌鸦显得不那么黑!《老农民》这部戏歌颂的是落后人群。过去有个电影叫《青松岭》,里面有个自私自利、喜欢占集体便宜的农民外号叫“滚刀肉”的,就是《老农民》中的代表人物!这电视剧《老农民》跟莫言作品一样,都是以矮化和抹黑中国人民为主要目标。大肆鼓吹在集体化时期农民的正确做法是,给集体干活一条虫,给自己干活一条龙。假如一个外国人看了这些作品,他肯定会奇怪,中国怎么会有现代工业?这些抹黑文学小说里写的都是愚昧落后艰难困苦的农民,跟现代化不发生任何关联。你能认为这些作品反映的是真实的中国吗?
级别:少尉
积分:4072
引用:以下是yzfglbbk在& 17:29:23&发表的: 究竟是谁解决了凤阳人的吃饭问题?原创作者:沙场卫士 发表于: 11:06:05 解放后,政权刚刚建立,土改尚未完成,淮河一场大水,千万人受灾,毛主席留下了泪,“一定要根治淮河”,千军万马上阵,对淮河动了大手术。凤阳也不例外,四大湖围湖造堤,安装水闸,湖水变成了人工控制下的天然水库,老老实实开始为农业服务。1958年,全国农村由互助组、合作社、初级社、高级社,过渡到了人民公社。历史上第一次组织起来的农民焕发了冲天的干劲。兴修水利,改造农田,土地集体化提供了基础。凤阳县在1958年到1976年间,共修建了凤阳山水库、官沟水库、鹿塘水库、燃灯寺水库中型水库4座,孙家洼、苗营、小磨头、风龙、前洪、马家坝等小型水库134座,修建了凤阳山、官沟、燃灯寺等众多灌区和一级、二级干渠及华环、黄庄干渠,装机129台套,发电2.75万千瓦。不仅解决了防洪、灌溉、发电、保护京沪铁路、淮南铁路、公路安全问题,还带来了城镇工业生活供水、渔业养殖、旅游观光综合效益。全县形成引、蓄、提、防,排灌结合的农业机制,全县157.5万亩耕地有65%完全达到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田。并且水库每年提供水产品3万吨。值得一提的是小岗村所在的小溪河人民公社,全社不仅修建了库容4760万立方米的燃灯寺水库1座,还修建了乔山、金桥坝、前洪等小型水库数座,解决了包括小岗村在内的全公社防涝和灌溉问题。而凤阳县所在的滁州全市,在50年代至70年代期间,共修建了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46座,小型水库1011座,塘坝12万多座,建设水闸155座,机电排灌站1009座,万亩以上灌区1009处,有效灌溉513.33万亩耕地。平均每位农业人口1.5亩,使滁州地区成为全国20个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凤阳县三镇工业、生活用水都来自于凤阳山水库,而该水库建于1958年8月,是库容1.03亿立方米,集灌溉、防洪、发电、供水、养殖、旅游综合型中型水库。正是有了人民公社将农村社员组织起来,流血流汗无偿奋斗,才有了全国八万多座水库,不仅解决了防洪大问题,而且让全国多半耕地变为旱涝保收良田,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为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提供了粮食、工业和生活用水,提供了电力。今天绝大多数城市喝的水是人民公社的水!没有人民公社可以说今天连水都喝不上,更别说吃鱼了。没有人民公社,就没有八万多座水库;没有八万多水库,就没有工业国;没有工业国,就什么都没有了。 吃着祖宗的饭,占着祖先的基业,还骂祖先无能的人,能让国家发展好吗?
级别:四级士官
引用:以下是zhuche在& 15:55:06&发表的: 现在总说文革中农民一个工分只值几分钱,实际上是故意污蔑毛时期,第一是农民分的粮食等实物故意不算,第二是农民的自留地、养家禽收入故意不说,第三农活不是像工人上班一样,一年干到头,农活是阶段性的,不是全年都干的,比如说一个农民一年干了100天,每天是算1个工,那么一个工等于10个工分,如果这一个工是值1元钱,那么一个工分就是1角钱,可某些人不是这样算,他们为了缩小工值,故意用一年365天去平均这100个工,那么1个工就值不到1元钱,只值2角多钱,再用10个工分去除这2角多钱,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工分只值2分钱。还有个问题是:那时候的农民在农闲时去搞水利建设,也是挣工分的,国家不给一分钱。这个工分都要算在粮食收入中去平均的,假如农活干了100天,收入0.21元/天,搞其它建设搞了200天,平均下来一个劳动日就是0.07元/天了。每人每年都还有义务工,只是那个时候不知道有GDP。
级别:大元帅
积分:225556
引用:以下是jmm6332在& 19:26:45&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zhuche在& 15:55:06&发表的: 现在总说文革中农民一个工分只值几分钱,实际上是故意污蔑毛时期,第一是农民分的粮食等实物故意不算,第二是农民的自留地、养家禽收入故意不说,第三农活不是像工人上班一样,一年干到头,农活是阶段性的,不是全年都干的,比如说一个农民一年干了100天,每天是算1个工,那么一个工等于10个工分,如果这一个工是值1元钱,那么一个工分就是1角钱,可某些人不是这样算,他们为了缩小工值,故意用一年365天去平均这100个工,那么1个工就值不到1元钱,只值2角多钱,再用10个工分去除这2角多钱,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工分只值2分钱。 & &哪时农民苦,为什么苦,我把1971年的我生产队的帐算了下就知道了, & &我队115人,32户,平时出工数48人农忙时90多人,全年总工分 127900分,就是12790出工日,全年全小队收入8569.32元,每个工日0。67元,这里出工数分别是:水利维护328工,山林维护182工,科技培训125工,文化活动89工,民兵16工,扫雪90工,开会102工,钓鱼8工(鱼给生产队食堂,钓鱼人记工分食堂是农忙食堂不是刘少奇的大食堂),外出付业182工(有手艺的人是可以不参加生产队劳动而外出付业,收入一半给生产队记工分),其他3工,直接有收成的劳动3139工,从中可以看出直接种,管,收能产生收益的只专全年出工数的25%,75%是不直接产生效益的,如果全年的收入8569元只按直接效益工3139工计算的话,每个劳动日2.73元,哪时工人的收入一般每天1元多一点, & &哪时的农民75%的劳动是没有报酬的,也就是一年有200天的劳动是白干的,这200天在做什么呢,做 库,种树,造福后代,75年后农村的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都完成了,管理农田只3-4千工就可以了,全队有8千多工是多余劳动力,哪时公社帮我们找出路,公社搞农工商,办小工厂,搞付业,大家想一下农业加办工业发展前景会时怎样,可惜开放后农工商,小工厂被资本家迫得没有活路了,人民公社散了,我们只能当农民工了。你知道90年代农村里收农业税和五项经费逼死多少农民?
级别:大元帅
积分:225557
引用:以下是卖冰冰糖在& 10:16:12&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zhuche在& 09:55:52&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卖冰冰糖在& 09:50:10&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zhuche在& 15:24:37&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河岸292在& 15:06:39&发表的: 时至今日,“老农民”这部电视剧仍然抹黑丑化那个时代,公然挑战“两个不否定”。作为原来人气较高的编剧,既不识时务与时俱进,又不考察研究为何当前不少老农民家里挂着或供着毛主席像,混到如此被拍砖地步,是够可怜的,或者是够可恨的。 对岸搞战备,搞三线,搞核武,是不是劳民伤财?你可以说是,并延伸到抨击赤色邪恶,然后你可以领取反攻津贴了。事实上,它是必要的,是至少遗惠100年的。对岸是大国,是无论如何不会符合强权们心意的大国,是无论如何要被骂被恨被仇视的大国,是无论如何要挑战旧秩序的大国,也是无论如何要与两超硬碰硬的大国。大国要就要搞战备,就要搞三线,就要搞核武。一时不搞,苟安一时;一世不搞,遗祸万代。对岸的民生差,我们要批判,都是中国人,我们感同身受;对岸建军工、实国防,我们要支持,都是中国人,我们同享普惠。有朝一日,我们光复故土,再造青天白日大中国,对岸的建设,我们也是要用的嘛!  ——1982年《中国人应该如何想,如何做》,王建煊,台湾省,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长原来是民国余孽幸亏国民党里这样头脑的人不多啊正因为那时的国民党这样的人太多了,所以才被赶到那地方去。否则就不会失去民心和江山。阎锡山的军火工业搞的好,所以解放军围攻太原时牺牲了许多人
中华站内短信
(中华网社区)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中华站内短信
对&&添加关注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图片加水印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
&图片加水印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民真苦 农村真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