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健好药稳健理财靠谱吗不

大多生发药不靠谱可能致癌_新浪健康_新浪网
大多生发药不靠谱可能致癌
  前不久,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发布了一项关于生发药的安全信息―――目前治疗脱发最常用的5α还原酶抑制剂可能增加服药者患前列腺癌的风险。
  脱发虽然对身体的影响并不大,但这个"小病"却因影响外表,让不少人缺乏自信,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于是在市场上,有关脱发、生发的产品,从吃、喝、用,到擦的应有尽有,但绝大多数都是打着"药品"旗号的化妆品和保健品。使众多脱发者深陷误区。
  误区一:轻视病情。脱发多数是个缓慢的过程,起初头发脱落增多时,人们常会忽视。但如果得的是"雄激素性脱发",而没有及时治疗,或使用了所谓的"生发药",就会延误病情,大大增加控制脱发的难度。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杨淑霞向《生命时报》记者介绍,雄激素性脱发是由于遗传因素使得相应个体的头顶部毛囊对雄激素敏感。当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体内发生雄激素的分泌,这部分敏感的毛囊逐渐变小,产生的头发也相应变细变小,出现脱发甚至秃头的表现。还常伴有头屑增多、头皮油腻、瘙痒明显的症状。"这类脱发的治疗仅靠头发的保健护理、少食油腻及辛辣食物是不够的,需要依靠正规的药物口服(如5α还原酶抑制剂)或外用(如米诺地尔)治疗,还可在此基础上结合自体毛发移植。"杨淑霞补充道。
  误区二:盲目"治疗"。有些脱发者过于敏感,稍有脱发便急着寻医问药。实际上,脱发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有些脱发不必治疗。比如,急性传染病,长期服用某些降脂药、降压药、抗凝药、抗抑郁药等,营养不良以及长期生活不规律等都可能引发脱发。只要多休息,待身体康复,营养状态正常或者停药后头发都会重新长出。
  误区三:轻信"生发药"。对于病理性脱发,能"生发"的化妆品和保健品是不可能有治疗作用的。如果宣称"疗效明显",很可能添加了西药成分。连一向自称"纯天然中药生发"的著名生发品牌"章光101",去年在新加坡和香港市场销售的两款产品也被查出含有西药成分,让人大感意外。
  杨淑霞最后强调,青壮年人群,尤其是男性,常见一种秃发性毛囊炎,它是由于毛囊及其周围的炎症严重而出现脱发。只要能及时控制炎症,头发就能再生。而如果没有去正规医院治疗,轻信防脱产品,一旦造成毛囊严重损伤,将导致永久性脱发。
  更多药品知识欢迎进入。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电话:010-&&|&&&&|&&“排毒”药物大多不靠谱 常吃甚至会癌变
环球网—生命时报
  南京市中医院金陵名医馆主任医师 张钟爱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很多人脸上长痘,深受口腔溃疡、便秘等问题的困扰,于是求助各种&排毒&保健品,或者自己买来带有&解毒&字眼的中成药吃。最近,因为误用这些产品到医院就诊的患者逐渐增多,其中很多人并不了解它们的成分和功能。
   在多数人的观念里,&毒&是很少剂量就能对身体造成破坏作用的物质。武侠小说里高手疗伤时打通经脉,还会逼出黑色的毒液,用来&排毒&。实际上,中医的&毒&并非&毒素&,而认为&邪&就是&毒&,把所有导致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都称为&毒&或&毒邪&。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物质,而是某种物质郁积在人体,呈现一种&过&的状态(超过正常存在),便会发展为&邪&。例如大家不会将吃人参滋补和&毒&联系起来,但如果健康人,尤其是儿童滥用人参,会导致身体功能紊乱、出血、便秘甚至更严重的后果;相反,砒霜虽然有剧毒,但如果限制用量,却可以治疗特定的血液病。因此,把握用药的&度&比单纯惧怕&毒&更有意义。
   中医本身没有&排毒&概念,市面上很多保健产品里的&排毒&成分其实是泻药,如大黄、番泻叶等,主要起到促进排便、缓解便秘的作用,不一定能彻底解除病邪,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长期服这些成分的产品,容易使肠道形成依赖,加重便秘症状,连续用八周以上,还可能出现结肠黑变病,即结肠出现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增大致癌风险。
   带有&解毒&等字眼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上清丸等,确实能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但不适合体质虚寒者长期服用,否则可能引起腹泻等症状。牛黄解毒片中还含有砷,长期使用可能在体内蓄积造成中毒,应遵医嘱服,一般不建议连续使用超过3天。
   排毒如此受人热捧,体现了大家追求健康的愿望。其实,平时注意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和杂粮,保持合理饮食和心情舒畅,充足睡眠、适量的运动让身体保持代谢稳定,才能让身体远离各种疾病。
责编:王志胜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贴排行
环球时报系产品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导读:FDA在6年时间里批准的83个药物,其中55项使用“替代终点”的审批,最后能肯定比较靠谱的只有3项。
  作者:潘达君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夭寿啦!Mayo开撕FDA啦!
  这几天,Mayo诊所搞了个大新闻――剑指FDA!称FDA近几年批准的抗癌药物有三分之一都不靠谱!
  他们把这篇重磅质疑文章在线发布在了自己的Mayo Clinic Proceedings上,我们来瞧瞧Mayo诊所都出了啥招。
  替代终点真能“替代”吗?
  对抗癌药物,FDA现在有两种审批机制,一种是传统审核程序(TA),一种是加速审核(AA)。后者的诞生有各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越来越多越来越快的药物研发成果。
  既然有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快的药物诞生,那么对审批流程的效率要求恐怕也有相应提升。近年来,几乎所有的AA在审批的时候都采取了用“替代终点”(即不等到真正的终点事件发生,而选取某个事件来代替终点)来审核药物效果的方案,而传统的审核流程也越来越多的采用这种方式。
  Mayo诊所对这种方式提出了高度的质疑――他们认为采用“替代终点”来审核药效,不靠谱的概率太高啦!
  Mayo诊所指出,打日起,到日,FDA在这6年里批了83个药物(包括TA和AA),其中55个是用的“替代终点”。这55个药物当中,25个是找不到半毛钱正式分析和替代终点与患者生存率之间的有效联系。
  感觉83个药物里25个都“风紧,扯呼”已经很奇葩了?还没完呢,哈佛的人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他们进一步分析了剩下的使用“替代终点”来过审的药物,结果也不怎么乐观……
  Mayo咋知道这玩意儿不靠谱的?
  其实用替代终点来审抗癌药到底靠不靠谱这事,最近几年有越来越多人注意到。去年JAMA内科分刊上就有人怒斥FDA这样审批不靠谱,该文章作者称“衡量肿瘤药物好坏的只应该是患者能不能活得更好、更久”“用肿瘤大小是否缩小来作为药物是否该上市的标准简直荒唐!”“FDA为了讨好国会和制药产业简直努力得感人!”。不过当时有人用NEJM上的研究结果反驳他,认为这种质疑本身就挺荒唐,因为使用替代终点通过审核的药物里也有特别好的啊。
  为了更公正更系统的去评价这些使用替代终点进行的审核程序,Mayo团队此次采用的办法是挨个清查,他们从FDA官网上把这6年间批准的每一种抗癌药的相关内容拖下来,找出其中使用“替代终点”进行审核的药物,一一用MEDLINE等医学查找工具查找相关研究和分析,给证据分级,考察其与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进行评估。
  到底有多少不靠谱?
  Mayo诊所发现,55个使用“替代终点”进行审核的药物,其中25个为AA,30个为TA。而在25个不到半毛钱正式分析和替代终点与患者生存率之间的有效联系的药物中,14个是AA的锅,11个是TA的锅。占了AA的56%,TA的37%。
  除了这些完全没证据的以外,AA当中不是还剩下11个“有一定证据”的嘛?其中只有4个进行过1级分析(验证“替代终点”最有力的方式),而这4个全部被证实替代终点和患者生存率关联性低。
  在TA当中,情况好一些,有15项审批进行了1级分析:8项被证实关联性低,4项证实中等关联性,仅有3项是妥妥的高关联性。
  说白了,这55项使用“替代终点”的审批,最后能肯定比较靠谱的只有3项……Mayo只是指出83项中三分之一不靠谱,已经很谨慎很给面子了。
  为啥Mayo认为一级分析这么重要?
  Mayo诊所在对这些审批药物的评估中,3级分析系统占了很大的权重份额。这三个等级是这样分的:3级,也就是最低的一级,没有临床数据,只有生物拟真,Mayo在分析中认为这一级别非常不靠谱,因为仅仅通过这一级别分析的药物在临床上使用的效果与它上报的效果差距不小;2级和1级都要求临床数据,但是相对于2级只要求临床结果,1级分析要求有关于替代终点和临床生存率提高的、大型的、许多的、随机对照试验。
  因此,不难看出,1级分析显然才是最能严谨的体现出替代终点和临床生存率关系的。Mayo诊所在通过寻找大量证据和分析之后,得出了关于这55项“替代终点”审批的详细结论――
  图A是使用替代终点通过AA审核上市的药物,B是通过TA上市的。
  图例中,第一个橘黄色代表最靠谱的――1级分析后发现替代终点与患者生存率高度相关。蓝色代表1级中等相关性,屎黄色代表1级低相关性。亮黄色是指能找到2级分析证据。最后一个深赭石色代表无1、2级分析证据。
  倒霉的是,两张图里都是最后一个颜色的柱状长得最高最壮(这就是Mayo指出的三分之一不靠谱的那25项)。最靠谱的1级高度相关只有图B中最矮的那一条,图A中没有。
  同时,Mayo团队还采用了一些其他标准来进行衡量,比如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
  ……即使换了个标准,好像结果也不妙啊。55项被批准的药物中,只有10种是明明白白有相关临床试验汇报过OS能获益的。15项明明白白说对OS没有卵用。还有30项根本不存在针对OS研究过的证据。
  到底哪些不靠谱?
  Mayo诊所公布的确定无证据关联替代终点和患者生存率的25种分别是(括号里是批准上市的时间):
  (详细名单分析见参考文献第一条,据小编查询CFDA官网,某些药在中国已经上市。)
  Mayo诊所对FDA的寄语
  在文章最后的Disccusion中,Mayo团队用了&lax&(马虎、松懈)一词来指责FDA在最近这些年中对抗肿瘤药物的审核标准,尤其是56%的AA和37%的TA采用“替代终点”审批通过的药物居然没有任何正式分析和替代终点与患者生存率的有效联系。
  在结论中,Mayo团队甚至写道,不要跟我们说存在FDA进行了什么不公开的内部试验,我们认为这不可能,因为他们公开了其他所有药物的全部试验,没有理由选择不公布这一批的。
  最近几天,FDA不批“反应停”的旧事被翻出来刷屏。不知道现在的FDA审批人员有没有想起过这个机构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坚持原则的光辉历史呢?而且,FDA作为许多国家药物审批、临床用药甚至研究动向的风向标,做出这种审批决定,造成的影响恐怕不仅限于本国的肿瘤患者……
  参考文献:
  Mayo Clin Proc. ):713-725.http://dx.doi.org/10.1016/j.mayocp.
  AMA Intern Med. ):. doi:10.1001/jamainternmed.
  /viewarticle/853060#vp_2
  /viewarticle/864097#vp_1
  (本文为“医学界肿瘤频道”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并注明作者和来源。)
  分享临床经验、前沿研究、行医感悟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yangxinyuan@
  稿费:100~1000元
  小编微信:y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海外代购药品 多数不靠谱
核心提示:从近几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办的案件来看,75%以上所谓的海外代购抗癌药都是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假药,根本没有治疗作用。一些商家在网上宣称通过海外代购向国内低价销售印度版易瑞沙等抗癌药,这类药品在外包装上不仅没有标志进口药品注册证号,其外包装、标签说明书上均无中文标志,且销售价格仅为合法易瑞沙的十分之一。
  随着海外代购的范围逐渐扩大,药品与保健品也被加入到海外代购的行列。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对南京夫妇因涉嫌从印度代购抗癌药品并通过网络销售而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罪名为销售假药。无独有偶,一位消费者购买了朋友海外代购回来的新西兰止咳药水,出现了过量服用的情况,投诉无门下与代购好友撕破脸皮。   上述提到的印度抗癌药,指的是“”,是一种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治疗的靶向治疗药物,名叫吉非替尼。因为“易瑞沙”属于原研药品,还在专利保护期内,我国尚不能仿制,国内患者治疗费用每月大约需要14000元。  而“印度易瑞沙”是印度仿制的,价格要便宜很多。有些病人想方设法通过海外代购或者通过其他的非法渠道去购买“印度易瑞沙”。而很多不法商贩也抓住了这个时机,针对这种假药再制假,其中或者没有有效成分或者只有少量吉非替尼,所以不可能有治疗效果。  从近几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办的案件来看,75%以上所谓的海外代购抗癌是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假药,根本没有治疗作用。一些商家在网上宣称通过海外代购向国内低价销售印度版易瑞沙等抗癌药,这类药品在外包装上不仅没有标志进口药品注册证号,其外包装、标签说明书上均无中文标志,且销售价格仅为合法易瑞沙的十分之一。经查实,这类药品多为不法分子仿冒国外知名药品在国内黑窝点生产,或通过国外个人购买来源不明的药品邮寄回国内销售的。  一位资深“代购者”透露,一般做了一段时间的代购都会被造假者盯上,由于利润高得惊人,不少代购被拉下水,一部分从假货商那里拿货,一部分专柜代购,这已是代购圈的潜规则。据业内人士介绍,海外代购药品真假难辨、售后服务无保障等问题始终困扰着消费者,此外,由于药品等海外代购本身属于违法,游离在监管之外,不少消费者上当受骗也无处“申冤”。  八百方网上药店相关负责人表示,处方药预计将于2015年年初开放,选择海外代购的消费者可以考虑选择国内正规售药网站进行购买。那么,海外代购风险重重,网上可以安全购药吗?对此,其表示,尽管网上药店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参与的都是有实体店的企业,在产品质量上可谓货真价实。  目前,经过国家食药监管部门批准,在网上合法销售药品的零售企业有近300家。我国网上售药必须要具有食药监部门核发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凡是向个人消费者零售药品的,首先应当是实体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符合自建网站审批管理规定。取得在网上售药资质的企业,都应该在自己网站的醒目位置上标注资格证书编号,供消费者查询核实,网上销售送货人应当是药店自己的配送队伍。  网友观点:
  @阿雯:海外代购因为“物美价廉”受消费者追捧,侥幸心理也使许多消费者愿意“铤而走险”。但买到假包最多损失点钱,买到假药那可是性命攸关的事情。  @儿科医生罗晓明:有些家长或者通过网络购买,或者委托亲朋好友不远万里去买药,美国、日本的都有,结果带到医院里一看,成分和国内的类似,既花了冤枉钱,又存在许多用药风险。  @晓飞:药品和衣服、食品、、玩具等物品不一样,对专业知识的要求比较高,许多代购的药品,消费者可能连说明书都看不明白,因为里面有很多专业名词。国内的药品,如果出现了说明书上没有注明的副反应,消费者可以向管理部门举报,追讨赔偿,但是国外代购的药,就很难做到。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相关检查: 推荐用药: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斑。...[]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阿里、京东和1号店均已取得网上药品销售第三方平台资质…… []
科学用药指南
中外医药新闻
医药政策解读
安全用药知识
知名药企动态
连锁药店资讯
日,三诺生物完成了对PTS诊断(一家位…… []
近年来高血压人群越来越多,而高血压急症成为威胁着…… []
恋足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人骚客中也自古有着恋足…… []
老年人只要掌握好的睡眠方法,定能健康又长寿…… []
提到抗癌偏方,可说是琳琅满目,其中网络传言「喝红…… []
只需要用手一量,就能知道每天吃多少可以减肥了。…… []
辉瑞表示,欧盟批准Xalkori一线治疗,将加强Xalkori作为一种标准护理方案在ALK阳性晚期NSCLC群体中的地位。这一里程碑进一步强调了早期和常规生物标志物检测在晚期NSCLC患者中的重要性,以便这些患者可被识别并接受恰当的治疗。作为肺癌治疗监测、预后评估的独立因素和重要指标,ProGRP水平在SCLC治疗监测过程中,可提示临床使用的治疗方案是否有效。如果治疗有效,ProGRP水平会下降;如果治疗后ProGRP水平不降或继续升高则表示治疗无效病情进展,应结合其他临床依据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中药“以毒攻毒”不靠谱?
编者语: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饮食还是药物,中药的身影随处可见,对于中药这种延续几千年的医药文化,不少国人有着近乎盲目的信任。但是,有中药的食物和药物就一定是好的么?以毒攻毒又是否真的有效呢?
舟子论健 · 精彩语录
不要认为中药是没有毒性的。中医说的毒性跟我们现在说的毒性不完全一样,古人对所谓药物毒性的认识是很模糊的,要更严谨看待这个问题。
有一些有毒性的药物的确是可以治疗疾病,但这种可能性也是必须要用实验和临床试验证明的,而不能是随便拿药,泛泛的说以毒攻毒。
从原理上来说,毒性相互抵消的情况不能完全排除,但可能性是极小极小的,没有实验能够证明的话,甚至会使毒性叠加造成更大的危害。
无论是中药毒性还是西药毒性,都要把不良反应研究的比较透彻,有一个系统的研究,让所有人都充分了解副作用,之后再权衡利弊进行使用。
很多人吃中药,其实就是一个心理安慰,或者是一个生活习惯。毒性很强的药当做安慰剂来吃,那就可能吃出新的毛病了,得不偿失。
中药注射剂出了太多的问题了,把很多不明的东西都直接打到血液中。照顾到普通老百姓的用药习惯,不能所有的药都禁,但要说明清楚。
网友观点 · 舟子解析
69%网友:相信中药可以以毒攻毒。
方舟子:以毒攻毒没有科学依据,不要轻易相信。
有一些有毒性的药物的确是可以来治疗疾病的,但是你这种可能性也是必须要用实验和临床试验证明的,而不能是随便拿药,泛泛的说以毒攻毒。
如果说没有可靠的科学依据、试验依据的话,更可能的是以毒致毒,导致更大的毒性。
51%网友:认为服用中药效果很好
方舟子:吃中药很多情况下是心理安慰
很多人吃中药,其实就是一个心理安慰,或者是一个生活习惯。
把中药做为一个安慰剂使用的话,应该是没有毒性的,或者毒性很弱的,毒性强的就可能会吃出新的毛病了。
37%网友:认为中药注射剂很安全
方舟子: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一个是中药注射剂不要用。
中药注射剂出了太多的问题了,把很多不明的东西都直接打到血液中。
照顾到普通老百姓的用药习惯,有些药不能完全都禁,但是应该研究清楚,给出一个准确的说明。
舟子论健 · 往期回顾
舟子论健17期:酷夏来袭,不少人都会选择凉茶消暑,但这是否真的安全呢?
舟子论健16期:加了中药就能买高价,中药是良方还是噱头?
舟子论健15期:是药三分毒众人皆知,但中药的毒性到底有多大?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稳健金融靠谱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