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nbsp听&amp nbsp 代表什么别 人 手 机 通 话 的 方 法

虚心接受意见  积极整改提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虚心接受意见  积极整改提高
上传于||文档简介
&&虚​心​接​受​意​见​&​a​m​p​;​A​M​P​;​N​B​S​P​;​&​a​m​p​;​A​M​P​;​N​B​S​P​;​积​极​整​改​提​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图解丰子恺&—&让思想笑出声音
&&首推于&06月17日 05:18
浏览(18)|回应(0)
在上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丰子恺的漫画极受国人欢迎,他那别具一格,反映现实充满幽默,富有哲理的漫画,深入人心。邵克萍、黄丕谟都是我国版画界的一代大家,他们的少年时光都生活在上海,据二老回忆:他们小时候酷爱读丰子恺的漫画,只要有报刊刊登,他们都会剪下来收藏。他们说:丰子恺漫画是中国美术界的一朵奇葩,他对中国美术的贡献是创造性和创新性,是前无古人的。丰子恺的漫画是天生的吗?当然不是,他主要是受日本著名漫画家竹久梦二,以及与他同龄的工笔漫画家蕗谷虹儿的影响,尤其是竹久梦二,几乎影响了他的一生。在丰子恺的漫画中,许多作品与竹久梦二异曲同工,甚至在创作手法上和坚劲的线条上都如出一辙。比如,在画人物时都喜欢不画眼睛,甚至没有耳朵、鼻子、嘴巴。他们同样都以意为主,惜墨如金。丰子恺在论述自己的画时也说:如果意已经到了,笔就没有意义了。丰子恺的漫画始终以诙谐、幽默、以淡淡的愁绪和暖暖的温情为主调,他与竹久梦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投入了更多的人生慨叹和遐思,拥有更多的人生滋味。俞平伯曾这样赞扬:他的画实是中国一创格,既有中国画风的萧疏淡远,又有西洋画法的活泼酣恣,他的画是无字的散文,无声的诗歌,是牵动人思想行走的小说。丰子恺以简简单单的笔墨,为什么在那个时代能赢得那么多人的热爱?我想,除了独特的思想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责任感,是他把心与民生融在一起,与人类生存融在一起。所以,在丰子恺笔下,经常会出现馄饨摊、豆浆铺、理发店、茶水房;他的笔触始终围绕着普通人、平凡人,围绕着人的喜忧,人的离愁,人的伤感,以及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丰子恺说,我不喜欢纯粹的风景画和静物画,我也不喜欢钻进古人堆里不出来,画那些小桥流水,烟村泛家,我希望我的绘画中有人情味和社会问题,我希望我的绘画是文学方式的另一种表态。这就是丰子恺与他同时代绝大多数画家的区别。他的画里盛的是善念、慈心和仁义,而这些恰恰是人类灵魂深处的东西,是任何朝代任何社会都不会被淘汰的东西。丰子恺先生漫画欣赏图片配文:张震丰子恺,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天真是一个人的天性,天真是捧出自己,是透明的心,天真至老也是一种大美。逢岁增寿,白发频添,岁月匆匆,当惜光阴。不幸的生活各有不幸,幸福的生活大约相同。有头有尾,有始有终,可以诠释为坚韧,也可以解读为诚信。蓠角梅初发,一枝轻折来。可怜心未死,独向胆瓶开。丰先生的笔下永远有慈心和仁爱。幼儿喜欢把眼睛伸进万花筒,成年之后其实整个身子都在其中。围观,在中国是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对于眼里有活的人,任何时候都可以匹夫有责。不能光欣赏,旁观也是一种冷漠。幸福和快乐永远是一对伙伴,同样忧伤和痛苦也是一双,生活要学会选择,以快乐为核心,忧伤最多只是个“跑龙套”。扑蝶的年龄最迷人。蜘蛛洗澡,是丰先生对生活入微的结晶,生活均有细节组成,没有一粒粒细沙,哪有伟大的长城。青尊红烛庆升平,自古以来皆这样,祈愿往往代表着中国人的善良。贫女如花只镜知,这题目让人有一点点心酸人大约从6岁便知爱恋异性,从此爱会伴随人的一生,有人幸福是因为你爱别人;有人不幸,是因为你总希望别人爱你这张画,我没有任何资格解读,画面已经温暖了几代人。作者简介张震,独立文人画画家,知名作家,文艺评论家,现居南京,工作于华润电力。著有诗集,散文集,画集,画与话等多部。从艺30余年,中年之后远离文艺圈。喜欢隐居书房。喜欢独立思考、写作、画画,避热闹,轻粉华,忌悖德,不向往混的好,只想平和平静地与纸笔交朋友,南山种豆,东篱采菊。本文获得作者直接授权。来源:淘漉文化投稿邮箱:长按识别二维码,一键加关注本文编者微信公众号“民国文艺”介绍:那是一个大时代,那是一个胡适、林语堂、沈从文、鲁迅、齐白石、徐悲鸿、张爱玲、徐志摩、林徽因等群星璀璨、大师辈出的时代!让我们跟随着大师的足迹,一起领略那个伴随着清新壮阔的文艺复兴的民国大时代吧!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如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点击
通知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删除。)
退出以后,该精选社将不会显示在您的首页
您发布的内容超过140字了,试试投稿功能吧
您发布的不能超过500字了!
您发布的内容已经超过500字了,您只能使用投稿功能发布
别忘了点击发布哦!
发布成功!
成功发布到审核区!
你为什么要举报此投稿?
举报说明:(可选)
成为小编才能给社长推荐哦!
我要当小编
举报成功!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您还没有认证为原创作者
若您先提交此文章,稍后认证,我们会将其自动添加到您的原创
先投稿稍后认证您当前的位置:&>&&>&
丧事讲章&人生的需要
  101-5  &  &&&& &&&&& && && 1   最主要的原因是:撒但魔鬼把人的心眼弄瞎了,就无法相信真神。“此等不信主的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基督本是神的像。”(林后四4)魔鬼千方百计地用各种方法制造假神,使人不能认识真正天地的主宰。()“”()()()()A  B    C  2        3      21:8   &&  21:4   21:5   1  2  3  &&  5:1   1  60242460363688812121010860219002073006219051825310951365701032058285  ,,,,,,,,! ,,  2  &&“”
“”―――― “”
  311:10   11:16   
热门关键词排行榜
&&&&&&&&&&&&&&&&&&&&&&&&&&&&&&&&&&&&&&&&&&&&&&&&&&&&&&&&&&&&您现在的位置: >>
>> 正文内容
行&动&研&究&法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日
行 动 研 究 法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一、行动研究法概述  (一)行动研究概念介绍  1、教育学家的定义  库尔勒·勒温: 行动研究是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智慧与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某一事实的一种方法。  约翰·埃里奥特: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研究,是从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  凯米斯: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参加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  2、综合定义一: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3、综合定义二: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4、行动研究概念注释* 行动研究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践问题为首要目标。* 行动研究强调教学行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强调行动过程与研究相结合。* 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就是活生生的课堂。* 行动研究计划具有发展性,开展过程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 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为行动研究增添了新质。  行动研究法是将纯粹的教育科研实验与准教育科研实验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的特点结合起来,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去审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将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但依托的是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二)行动研究的类型和适用范围  1.行动研究的类型  大体上有两种,一是独立进行的行动研究,二是联合性的行动研究。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为: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协作性的行动研究(理论工作者与教师合作);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  2.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  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的特点是规模小,研究问题范围窄,具体易于实施,但力量单薄,很难从事深入的、细致的、说服力强的研究。协作性行动研究的特点是可以发挥多个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但可能在理论的指导方面较欠缺。&  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是专业研究人员、教师、政府部门、学校行政领导等组成的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从事研究。这是较为理想的行动研究,它的特点是有专业人员参与,有较强的理论指导,研究力量大,充分的发挥领导、教师、研究人员的作用。&  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及中小规模而不是宏观的实际研究。针对教育的实际情境而进行,从实际中来又回到实际中去。  具体表现为:* 课堂教学研究将改革措施实施于教学过程;* 对课程进行中小规模的改革研究;*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 学校管理评价;* 对已确诊的问题所施行的改革措施,如困难学生的教育措施,不良心理行为的娇正,环境因素的变革等。&  (三)行动研究的特点  1、研究目的: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主体:教师。强调做学者型、科研型教师。  3、研究方式:强调教师与专家相结合。开展群体教科研。协同攻关、共同研究。  4、研究程序:自我反思,螺旋式上升。  5、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  6、价值评估:重在应用推广。重在实效。  7、样本小,个性化研究,重在相互借鉴。  8、研究性质:属于应用研究。强调自我反思。具有广泛的兼容性。集各种研究方法于一体。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典型就是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  9、研究策略:边教学边研究。理论与实践间地有效转换。因枝振叶、沿波溯源、探骊得珠。  10、研究问题:直接性(师生同步学习);特殊性(冷中求热、热中求冷:记忆、背诵、技能训练);微观性(开口要小、挖掘要深)。  11、研究环境:课堂。(广义:学校、家庭、社会)但要以学校课堂作为统摄研究全过程的枢纽。  二、行动研究的一般操作步骤和程序要点  行动研究法产生以来,人们除了公认行动研究法是一种扩展的螺旋式结构外,对于实施的具体步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现在介绍以下两种行动研究的模式:  (一)四环节(四阶段)模式:&  即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循环阶段。&  1.计划  计划应以所发现的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它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设想是行动研究者(行动者和研究者)对问题的认识,以及他们掌握的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知识、理论、方法、技术和各种条件的综合;设想还包含了行动研究的计划。"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设计方案,特别重视计划中的第一、二步行动。  2.行动  即实施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的执行和实施具有灵活性。随着研究者对问题认识的逐渐明确,以及行动过程中各种信息及时的反馈,不断吸取参与者的评价和建议,对已制定的计划可在实施中修改和调整。行动是不断调整的。&  3.考察  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考察要灵活运用各种观察技术以及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技术,充分利用录像、录音等现代化手段。  4.反思  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  (二)六步骤模式  具体步骤为: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1.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 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3.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4.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5.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6.总结评价: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  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六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三)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  1、确立课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立课题。要求:开口要小、开掘要深。  2、查阅文献:现状分析、文献综述。  3、制定方案:标题、绪论、目的、假设、对象(范围)、方法(步骤)、资料(信息)、物质保障(经费、环境、设备、设施、人员等)、时间、参加人员及能力分析人员分工等。  4、实施行动:  (1)假设的设立及验证。借鉴应用实验假说。教育研究的假设有别于自然科学实验假设的设立,不能通过科学观察和实验直接进行观测。  (2)研究措施与资料(信息)的收集、处理、综合。观察、问卷、调查、实验。  (3)及时反馈、多方反思、不断校正。  例如:课堂教学最优化、学习过程优化、最佳作用点、最佳作用时机。  5、总结反思: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解释、做出推论,并对研究进行反思评价,为新一轮的深入研究做准备。  6、评价效果:两种误区。  (1)用科学工具、量表进行严格的测量。  (2)用中高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测量。  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动态评价、发展评价、潜能评价、实践评价、态度评价等。  三、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一)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  1、哲学、心理学、科学方法论、教育学。  2、团体动力学:一种对团体本质的研究,旨在探索团体发展的规律,团体的内在动力,团体与个体,与其它团体以及整个社会的关系。  (1)理论与实验的密切配合。  (2)注重研究对象的动力关系。  (3)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4)研究与应用相结合。  3、反思理性。理性:哲学范畴,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或思维活动。反思理性是行动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所表达的是实践者的实践理论。在行动研究中,师生的学与教整合在教学过程之中,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反思揭示和发展了那些潜在于他们身上的实践理论,这些理论的发展导致他们产生行动的意念、欲望、动机、需要,然后产生相应的行动。是动力系统与情意系统的有机组合。  4、建构主义与认知主义:行动研究更适合于学生意义建构、独立认知、主动学习、能动学习;更适合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开发他们的潜在智力;更适合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思维、生活、学习方式;更能体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与行动相统一。   5、“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理论基础的基础。&  (二)行动研究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行动研究的第一要义是教育教学实践。提倡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要以改进实践、改进对实践的认识和改进实践发生、发展、变换了的的情境、环境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提倡依纲靠本、课题不离课堂开展研究。课题要经过课堂的检验,经过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检验,经过学生学习实践的检验。  2、应用性原则:实施行动研究,其研究成果的价值大小关键看其成果是否具有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归根到底要接受社会的或教育的实践检验。主要看是否解决了实际问题,是否改进了教育教学现状,是否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再学习、再实践、再创造。(前提是科学性)  3、合作原则。  (1)所有参与研究者必须完成角色转换。  (2)大力提倡有情出演、淡泊名利。  (3)争鸣不争锋,辩论不辩解,批评不批判。  (4)所有参与者要静得下心来、沉得下气去、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教育科研不允许失败,但也不允许感情代替理智、主管代替客观、臆断代替事实。  4、动态原则:加强操作程序各个环节间的信息的及时反馈。所谓信息的及时反馈就是要尽量缩短信息反馈时程。因为,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行动研究属于负反馈类型。只有缩短信息反馈时程,系统才能及时依靠反馈信息,修正或调整由于干扰所引起的偏差。  5、科学性原则:所有教育科研方法的前提。但是教育科学的本质是经验科学。要研究经验与科学的对立统一。  四、行动研究法的特征及优缺点  (一)行动研究法的特征&  1. 以解决问题,改进实践为目的。从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可见:预诊在于发现实践中的问题。行动阶段在于解决问题、改进实践。  2. 研究与行动相结合。行动研究的过程是研究进行的过程同时也是行动解决问题的过程。&  3. 以"共同合作"的方式进行,扬长避短。行动研究要求教师运用理论,系统的反思自己的实践,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从实际中发现问题。并直接参与从计划到评价实际工作的过程,与教师一起研究他们面临的问题。所以行动研究以相互参与和共同研究的方式在研究者与教师之间架起了桥梁,使之共同合作扬长避短。&  4. 行动研究具有一个不断展开的螺旋过程。从行动研究的框架中可见第一个循环完了之后,进入第二个循环,从而使行动研究的整个过程构成一个不断上升的螺旋过程。  (二)行动研究的优点  行动研究法的优点主要表现为:  1、适应性和灵活性  行动研究简便易行,较适合于没有接受过严格教育测量和教育实验训练的中小学教师采用。行动研究容许边行动边调整方案,不断修改,经过实际诊断,增加或取消子目标。实验条件的控制比较松缓,注重实际的教育环境,较有利于在教育这样复杂的研究现象和领域内进行。  2、评价的持续性和反馈及时性  行动研究强调评价的持续性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整个研究过程。反馈的及时性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及时反馈总结。使教育实践与科学研究处于一动态结合与反馈中。二是一旦发现较为肯定的结果,便立即反馈到教育实践中去。  3、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  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教育研究紧紧围绕着学校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行动。参与性体现在典型的行动研究中,研究人员由专职研究人员、行政领导和第一线教师联合构成,研究人员直接或间接参予方案的实施。  4、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  在较成功的行动研究中,可汇集多种研究方法的作用。理想的行动研究法应是多种科学研究方法的灵活和合理的并用。  (三)行动研究法的局限性  行动研究法的局限主要表现:由于其非正规性而缺少科学的严密性,在实际研究中,不可能严密控制条件,其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不够。  五、行动研究的方法技术  (一)行动研究的方法技术结构  行动研究: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1.计划:初步设想(想法)  实地调查(观察、访谈、书面调查、成品分析、录音录像)  文献研究(检索、阅读、比较分析、叙述)  理清情境  选题(发现问题、选定主体、明确范围、诊断原因)  假设(将要采取的行动以及对行动结果的预测)  方案设计(总体计划、第一步行动策略、考察措施)  2.行动:验证、试验与实验。  3.考察:观察、实验、测验、问卷(书面调查)对话、访谈、研究日记、收集成品、录音、录像、照片。  4.反思:资料整理(审查、分类、汇编)   资料分析(统计分析、理论分析)  解释、评价、修改方案、准备开始新的行动。  (二)“计划”方法技术  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初步设想,终于解决问题、改进现状的计划的形成。  1、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初步设想。起点。是教育工作者本人愿意努力探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1)解决这个问题对本人工作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2)解决这个问题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解决问题会带来较多的进一步研究的机会。  (4)解决这个问题会得到谁的帮助。  (5)所处环境中的制约因素不至于影响问题的解决。  2、实地调查:亦称实地研究,它是社会的或教育的调查研究的一种。特点是深入到真实的、自然的现场或行动环境中,综合运用观察、访谈等方法收集真实材料,以便对研究现象作深入分析,以此作为确立课题和制定计划的依据前提。  实地考察的内容:实际情境的现状及成因;反映初步想法的行动得以实施有哪些机会;本人试图改变现行做法的哪些方面;策略的设计3—4个值得试一试的变化;有哪些可能性与制约因素等。  用于实地考察的方法和技术是多种多样的,如观察、访谈、对话、书面调查、录音录像摄影等。  3、文献研究:根据一定的研究目标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准确的了解所要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文献研究。  (1)有助于掌握有关研究领域情况,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  (2)有助于形成并提出假设。&  (3)有助于搞好科研论证。&  (4)有助于搞好科研设计。  第一步:查找,就是检索、收集文献;  第二步:阅读,就是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有比较、分析的阅读,以便获得对客体有价值的信息、资料;  第三步:叙述,就是对获得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料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叙述,即对选题和研究设计服务。  注:要将文献研究视为行动研究的基础贯穿于行动研究的全过程。  4、选题,就是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课题组对资料进行充分讨论、对话、解释、协商,先后经过发现问题、选定主题、明确范围、诊断原因等步骤,选好研究课题。在选题过程中,行动研究者需要将选题原则、选题线索、个人经验和多种有助于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5、假设:即将要采取的行动以及对行动结果的预测。它是通过假说方法加以建立和检验的。  假说方法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理论和新的科学事实对研究的问题做出猜测性陈述并加以验证的一种科学方法。  运用假说基本步骤:建立假说、检验假说。  建立假说,既要运用观察方法、调查方法、文献方法以及人们在实践中积累的科学事实,又要综合运用各种具体思维方法。  检验假说,通常包括理论检验和实践检验。由于行动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所以多用假说的实践检验。  6、制定计划,就是设计并形成解决问题、改进现状的行动的蓝图。  (1)行动研究背景:对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初步设想的表述;实地调查、文献研究结果的归纳;对采取行动的大致范围和实际情境的描述。  (2)第一行动步骤或包括第二行动步骤的计划方案。  (3)考察措施。  (4)安排进度表。  (三)“行动”方法技术  1、课题组成员对行动研究计划和每一行动步骤进行对话、协商、讨论,达到正确理解、目的明确、责任分明。  2、课题组成员在共同分析背景和行动的信息基础上,对总体计划、行动步骤提出修改意见,对所需资料进行核实,对考察手段进行核对,保证人和物到位。  3、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使实际工作人员从研究专家那里学习并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同时使研究专家熟悉教育实际,获取教育教学改革信息。  (四)“考察”的方法技术  观察、访谈、成品分析。  访谈:行动研究者与被访问者通过口头谈话的方式来收集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十分强调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协调,设计到人的心理活动和特征,涉及到观念、态度和语言表达与交流,所以访谈就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研究方法。访谈就是一种有目的的研究性的访问与交谈。  选择和运用访谈方法应注意的要点:  1、由于行动研究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等特点,对多种访谈形式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研究的问题、目的、对象、情景和研究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必要时可以将不同的访谈形式结合起来运用。  2、做好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1)选择访谈对象;(2)确定访谈的时间和地点;(3)建立良好的访谈关系;(4)设计访谈提纲;(5)充分了解和熟悉受访者的情况;(6)客观,别暗示。  3、灵活运用访谈实施中的各种技术,保证访谈过程的顺利进行。  访谈的技巧——开始、提问、倾听、回应、记录、结束。  开始:实际访谈开始,应顺利的完成两件事:接近受访者和应对拒绝。要做到善于接近受访者,应注意称呼恰如其分;衣着干净整洁;自我介绍沉着自信;邀请访谈诚恳热情;接触疑虑自然无痕;言谈举止适合对方;轻松幽默、机智诙谐、客观实际。  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1、提出开放性、具体性和清晰性的问题,使访谈为研究的目的服务。  2、按访谈提纲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地问,并使问题之间衔接自然,确保谈话自然、流畅。  3、交谈要在轻松、友好、愉悦的气氛中进行,使受访者感到舒适、无拘束、畅所欲言。  4、友善交流,认真倾听讲话,做出适当回应。  5、灵活追问:详尽性追问、说明性追问、系统性追问、假设性追问、情感性反问、正面追问。  交谈中既要重视语言信息交流,又要重视非语言信息交流,要注意观察受访者的行为、姿势、表情。  倾听:是访谈的灵魂,是访谈者的心之所至,是心与心的交流。  访谈者要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集中于受访者,给与受访者最大的、无条件的、真诚的关注。  访谈者要主动接受和捕捉受访者提供的信息,理解语言的含义,并且积极与受访者对话,进行平等交流。  访谈者要理解受访者的情绪反应,实现情感共鸣、和谐共振。  访谈者不要随意打断受访者的谈话。  访谈者要注意容忍受访者的沉默,判断原因做出回应。  回应:在访谈过程中,访谈者要对受访者的言行做出言语或非言语的反映,即回应。自然、及时、适当的回应有益于对话关系。  访谈者要运用多种方式对受访者做出回应,以表示接受、理解。常用的方式有:认可、重复、重组、总结、自我暴露、鼓励对方。  记录:访谈者的根本目的是从受访者的谈话中获取研究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内容型记录,记原话和说话方式。  观察型记录,环境、场景、人物(衣着、肖像、神情、举止)  方法型记录,访谈者所用的方法以及此种方法对受访者、访谈过程和结果的影响。  内省型记录,访谈者个人因素对访谈的影响,如性别、年龄、职业、相貌、衣着、言谈举止、态度等。  (五)“反思”的方法技术  1、资料整理:审核、分类、汇总。  2、资料分析: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定量和定性)  统计分析方法是将丰富的数据资料经过统计学的处理,揭示事物内在的数量特征,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绝对数和相对数分析法、平均数分析法、动态数列分析法、表格法和图示法、平行数列对比法、相关法等。  理论分析方法:将丰富的资料进行思维加工,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进行系统化分析,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  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比较法、因果分析、结构—功能分析;实事求是方法、全面看问题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系统科学方法等。  3、解释评价:即对所整理和分析的数据和实施进行说明,对行动的结果做出判断评价,对有关现象和原因做出分析解释,找出计划与结果不一致之处,从而形成新的判断和新的构想。  常用的方法有:推论、归纳、演绎、评价、内容分析和元分析。  行动研究新的一轮行动就又开始了。
上一篇:[ 07-28 ]
下一篇:[ 07-28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tml amp nbsp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