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定量pcr仪检测报告世界肝炎日宣传主题上海有什么活动

*健康问题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提问的越详细,医生回答的越清楚哦
请输入问题描述,10-500个汉字。10/500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有无
描述治疗情况(如没有点击无)并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输入问题描述,0-500个汉字。0/500
*性别:男女请选择性别
*年龄:请正确填写:如:22 或22岁
上传影像图片
每张图不超过 2 MB,格式:支持 gif , jpeg ,jpg
手机号码:
√保密,免费获得医生回复短信格式错误
荧光定量pcr检测报告
荧光定量pcr检测报告
询问病情检测项目HBV测量结果为9755E06参考值50E02单位IUmL结论阳性请问医生结果是否正常?
一个多月前出现了不想吃饭的情况的,特别是到了现在有的时候吃了就会恶心的厉害,早上还出现了身上没有力气的情况,检查说得了乙肝大三阳.
共4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北京京军国际肝病医学研究院
电话:010-
职称:医师&
专长:乙肝大小三阳、丙肝、肝硬化、肝腹水、脂肪肝、酒精肝...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您的描述病毒量比较高,传染性强,建议患者积极对症治疗,在治疗的时候要选择正规专业的医院,同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治疗方法,避免治疗误区,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治疗的效果。意见建议:除了积极治疗之外,饮食要清淡,保持平衡,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多吃一些含维生素和蛋白质比较多的食物。戒烟,忌酒,不要吃过多辛辣食物和过于油腻的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劳累。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
北京京军国际肝病医学研究院
电话:010-
职称:医师&
专长:大小三阳等各类肝病诊疗
问题分析:您好,从你的结果来看,你现在的病毒复制高,传染性强。若是病毒长期在体内复制繁殖就容易造成肝细胞受损,不清楚你的肝功能情况,建议你进一步完善检查明确具体病情再针对性进行治疗。意见建议:建议患者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饮食应注意清淡、易消化为主,不要吃太过油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抽烟喝酒,不要吃太多的加工食品,注意多休息,不要过于劳累,并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对于病情的恢复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艾滋病,狂犬病,结核病...
您好,病毒量比较高,建议您需要服用恩替卡韦抗病毒药物治疗。
职称:副主任医师
专长:皮肤科
&&已帮助用户:100917
问题分析:不正常的,从你的PCR定量检查结果,是超标现象,说明乙肝病毒处于快速复制状态。意见建议:这种现象有可能造成肝损,因此,建议进行肝功能检查,再酌情处理。
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平时我应该注意些什么?我才十八这对我以后会不会有什么影响啊?
回复:与病毒大量复制有关,受免疫力水平的影响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我是乙肝大三阳患者,早几天去检查,转氨酶有160多,有一点点的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乙肝肝炎E抗阳性,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怎么治
你好.重度酒精肝都有哪些症状.求医生解答!!!
我现在是患有慢性活动性肝炎,会转化为肝硬化吗?
医生您好:小三阳20年,肝功正常,b超正常,一直不见好的
小三阳有可能转阴吗?怎么治疗?
乙肝相关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专家在线免费咨询
评价成功!关注今日:7 | 主题:85837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下载丁香园 App
即送15丁当
【推荐】肝炎早预防,健康更主动——日第三个“世界肝炎日”
页码直达:
丁香园版主
这个帖子发布于2年零363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这就是肝炎。了解它,面对它。
每年的7月28日,世卫组织及其合作伙伴通过纪念世界肝炎日,提高人们对病毒性肝炎及其所导致的疾病的认识和了解。
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病毒可导致急、慢性感染和肝脏炎症,可能引发肝硬化和肝癌。这些病毒构成了一项主要的全球健康风险,约有2.4亿人患有慢性乙肝,约1.5亿人患有慢性丙肝。
2013年的肝炎日主题是“这就是肝炎。了解它。面对它。”宣传活动强调,肝炎对健康造成危险,但在世界许多地区,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不为人所知。目标:从认识转向承诺和行动,应对病毒性肝炎的“默默流行”
数百万人患有病毒性肝炎,更多人则有被感染的风险。大多数患有慢性乙肝或慢性丙肝的人没有意识到,他们一直是病毒的携带者。因此,肝炎在这部分人身上发展成严重的慢性肝脏疾病的风险极高,而且他们可在不知不觉中向其他人传播病毒。每年约有一百万人死于与病毒性肝炎相关的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肝硬化和肝癌。
世界肝炎日提供机会,让人们重点关注某些具体行动,如:加强对病毒性肝炎及其相关疾病的预防、筛查和控制;提高乙肝疫苗的覆盖率,推动将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计划;协调全球对病毒性肝炎的应对。
尽管与肝炎感染相关的疾病负担非常高,但出于多种原因,大多数国家并未以全面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这些原因包括,大多数人感染病毒后并未出现任何症状,并且在感染后的数十年间一直没有症状出现,直至炎症发展成慢性肝脏疾病。这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病毒的“默默流行”。
由于治疗肝癌和由肝硬化导致的肝衰竭的费用昂贵,病毒性肝炎也对卫生保健系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在许多国家,由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衰竭是实施肝脏移植的首要原因。这种末期治疗极其昂贵,一个人的花费轻易就能高达几十万美元。
选定7月28日作为世界肝炎日,是为了纪念乙肝病毒的发现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的生日。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版主
甲型肝炎实况报道 第328号2013年7月重要事实甲型肝炎是一种病毒性肝脏疾病,可造成或轻或重的疾患。每年估计有140万甲型肝炎新发病例。甲型肝炎通过摄入污染的食物或水或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而引起。甲型肝炎与环境卫生条件差和缺乏安全用水有关联。疾病流行可呈急剧增长态势,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和注射甲肝疫苗是抵御该疾病的最有效办法。
甲型肝炎是甲肝病毒造成的一种肝脏疾病。病毒因未受感染者(或未接种疫苗者)摄入由甲肝病毒感染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该疾病与安全用水不足、卫生条件差和不良个人卫生习惯有紧密联系。
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不同,甲型肝炎感染不会造成慢性肝病,也很少致命,但会出现使人衰弱的症状,并可引致高死亡率重型肝炎(急性肝衰竭)。
甲型肝炎属偶发疾病,在世界各地流行,有循环复发的趋势。据估计,每年世界各地甲型肝炎感染者有140万例。
甲型肝炎病毒是造成食源性感染的一个最常见原因。与食物或水受污染有关的疾病流行可突然暴发,比如1988年在上海发生的流行疫情影响了大约30万人。甲型肝炎病毒可在环境中长期存在,通常消毒和/或控制细菌病原体的食物制作程序往往无法将其杀灭。
该疾病会给社区造成重大经济和社会后果。患者康复并重返工作岗位、重返课堂或恢复正常生活,可能需要几周或者数月的时间。被确认存在此病毒的食品企业以及当地总生产力可能受到极大影响。地域分布
甲型肝炎感染率可能具有高、中、低不同的地域分布特征。高感染率地区
在卫生条件差和卫生习惯不良的发展中国家,多数儿童(90%)在10岁前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受感染儿童并无任何明显症状。疾病流行不常见,因为较大的儿童和成人一般都产生了免疫力。这些地区的发病率较低,鲜有疫情发生。中等感染率地区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国家和卫生条件好坏不定的地区,儿童往往在早期没有受到感染。经济和卫生状况改善反而有可能导致较高年龄人群易感和导致较高发病率,因为感染多发生在青少年和成人中,并可能发生大规模疫情。低感染率地区
在卫生条件和卫生习惯良好的发达国家,感染率较低。在高危人群的青少年和成人中,比如注射吸毒者、男男性行为者、前往高流行区旅行的人、与世隔绝的人群(如封闭的宗教群体)等,有可能发生此种疾病。传播
甲型肝炎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未受感染者摄入了由病毒携带者的粪便污染过的食物或水。水源性疾病疫情并不常见,往往与受污水污染过或处理不当的水有联系。
人与人之间偶尔接触不会传播此病毒,但与感染者密切身体接触则可能会受感染。症状
甲型肝炎的潜伏期通常为14–28天。
甲型肝炎的症状轻重不一,可能出现发热、不适、食欲不振、腹泻、恶心、腹部不适、深色尿和黄疸(皮肤和眼白发黄)。不是每位感染者都会出现所有症状。
成人出现疾病体征和症状的情况多于儿童,在年老人群,疾病较严重,且死亡率增高。通常6岁以下受感染儿童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10%的人出现黄疸。在较大的儿童和成人中,感染症状往往较严重,70%以上的病例会出现黄疸。什么人有被感染的风险?
凡以前没有感染过或没有接种疫苗者,均可能感染甲型肝炎。在病毒传播广泛的地区(高流行区),大多数甲型肝炎感染发生在儿童早期。风险因素有:环境卫生条件差缺乏安全用水注射**与感染者共同生活急性甲型肝炎患者的性伴侣在未接种疫苗的情况下赴高流行区旅行。治疗
甲型肝炎没有特异治疗方法。感染后症状消失过程可能很缓慢,可能需要几周或数月的时间。治疗的目的是保持身体舒适和适当的营养均衡,包括补充因呕吐和腹泻而流失的水分。预防
改善环境卫生、保障食品安全和接种疫苗是抵御该疾病的最有效方法。
可通过以下方式减少甲型肝炎传播:充足供应安全饮水适当处理社区内污水提倡注意个人卫生,比如经常用干净的水洗手。
国际上有几种甲型肝炎疫苗。就保护人们不受病毒感染的程度和所产生的副作用而言,这些疫苗大同小异。尚没有许可供一岁以下儿童使用的疫苗。
在注射一剂疫苗后一个月内,几乎百分之百的人都会产生有一定保护作用的病毒抗体。即使接触到病毒,在接触病毒两周之内注射一剂疫苗,也可起到保护作用。不过,制造商建议注射两剂疫苗,以确保免疫接种后有大约5至8年的较长保护期。
数以百万计的人接种疫苗后未出现任何严重不良反应。可作为常规儿童免疫规划的一部分提供此种疫苗,也可与旅行者接种的疫苗一起接种。免疫接种工作
应将接种甲型肝炎疫苗作为全面防控病毒性肝炎计划的一部分。制订大规模免疫接种规划时,应认真作出经济评估,并考虑备选或补充预防办法,比如改进环境卫生和提倡良好个人卫生做法。
是否将甲肝疫苗列入常规儿童免疫接种范围,视地方情况而定,包括易感人群占人口的比例和与甲肝病毒接触的程度等。一些国家,包括阿根廷、中国、以色列和美国,已将甲肝疫苗列入常规儿童免疫接种范围。
许多国家采用注射两剂灭活甲肝疫苗方法,而其它国家可考虑将一剂灭活甲肝疫苗列入其免疫接种计划中。还有一些国家建议甲型肝炎感染风险较高的人接种此疫苗, 高风险人群包括:前往甲肝病毒流行国旅行者男同性恋者慢性肝病患者(因为他们若感染了甲型肝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会增大)。
关于发生疫情时进行甲型肝炎免疫接种的建议也应依具体地点而定,包括迅速广泛开展免疫接种运动的可行性。
如果及早开展接种运动并且在多个年龄人群中实现高覆盖率,在小社区通过免疫接种来控制全社区疫情取得成功的几率极大。免疫接种工作应由健康教育作为补充,以改进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习惯和食品安全。世卫组织的应对
世卫组织正在以下领域开展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提高认识,促进建立伙伴关系,调动资源;制定基于证据的政策和收集数据,以便采取行动;预防传播;筛查、护理和治疗。
世卫组织还于每年7月28日举办世界肝炎日活动,以提高人们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和了解。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版主
乙型肝炎实况报道 第204号 2013年7月 重要事实乙型肝炎是一种损害肝脏的病毒感染,可造成急性或慢性疾病。病毒通过受感染者的血液或其它体液传播。每年约有6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是影响卫生工作者的一大职业危害。乙型肝炎可通过接种现有的安全有效的疫苗加以预防。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造成的可能威胁生命的肝脏感染。它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卫生问题。它可造成慢性肝病和慢性感染,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很高。
2.4亿多人患有慢性(长期)肝脏感染疾病,每年约有60万人死于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
自1982年以来,已有一种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对预防感染及其慢性后果的效果达到95%,是预防一种主要人类癌症的最早疫苗。地理分布
乙型肝炎病毒可造成急性病患,症状可持续数周,包括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疸),尿色深,极度疲劳,恶心,呕吐和腹痛。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和东亚,乙型肝炎流行率最高。这两个区域大多数人在儿童时期即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5%-10%的成年人口受到慢性感染。
亚马逊和中东欧南部地区亦为慢性感染高发区。在中东和印度次大陆,估计有2%-5%的人口为慢性感染状态。西欧和北美有不到1%的人口为慢性感染状态。传播
在高流行区,乙型肝炎病毒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或在幼儿期的儿童间传播。
在乙型肝炎低度流行地区,性传播和使用被污染的针头(尤其是在静脉药瘾者中)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但围产期传播或幼儿期的儿童间传播可占慢性感染的三分之一以上。
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外可存活至少7天。在此期间,如果病毒进入未接种乙肝疫苗者的身体,依然可造成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不会通过受污染的食品或水传播,通常不可能在工作场所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潜伏期平均达75天,但也可能为30至180天不等。乙型肝炎病毒在感染后30至60天即可发现,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症状
多数人在急性传染期没有任何症状。但有些人有急性病患,症状可持续数周,包括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疸),尿色深,极度疲劳,恶心,呕吐和腹痛。
乙型肝炎病毒可能造成一些人慢性肝脏感染,以后可能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健康成年人中,90%以上的人在六个月内会痊愈并完全清除病毒。什么人面临慢性疾病风险?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成为慢性疾患的可能性取决于一个人受感染时的年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6岁以下儿童转为慢性感染的可能性最大:在出生第一年感染病毒的约80%-90%婴儿转为慢性感染;6岁前受到感染的30%-50%儿童转为慢性感染。
成年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健康成年人中,&5%的人转为慢性感染;在童年受慢性感染的成年人中,15%-25%会死于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癌或肝硬化。诊断
临床上不可能将乙型肝炎同由其它病毒因子引起的肝炎鉴别开来。因此,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测来证实诊断。可通过若干验血方法诊断和监测乙型肝炎患者。可据此区分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实验室主要通过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诊断是否感染乙型肝炎。世卫组织建议针对所有献血查验此项指标,以防该病毒传给输血者。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特征是存在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和免疫球蛋白IgM型抗核心抗原抗体。在感染初期,病人血清中亦可呈乙肝e抗原(HBeAg)阳性。慢性感染的特征是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同时可伴有或不伴有乙肝e抗原)持续存在(&6个月)。乙肝表面抗原抗体的持续存在是发生慢性肝病并在生命晚期发展为肝细胞癌的主要危险性标志。乙肝e抗原的存在则表明受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治疗
急性乙肝没有特异治疗方法。治疗的目的是让身体感到舒服和保持足够的营养平衡,包括补充因呕吐和腹泻流失的液体。
可以使用干扰素和抗病毒药物等对一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治疗可延缓肝硬化进程,降低肝细胞癌发病率,提高长期存活率。不过,在许多资源有限的地区,人们并不能随时可以获得治疗。
肝癌几乎总是致命的,而且往往是在人们最具生产力以及承担着家庭责任时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大多数肝癌患者在诊断后数月内即死亡。在高收入国家,通过外科手术和化疗,患者的寿命可延长几年。
肝硬化患者有时接受肝移植,成功率高低不一。预防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世卫组织建议为所有婴儿在出生后尽早(最好是在24小时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此后尚应接种2剂或3剂以完成全程基础免疫程序。在大多数情况下,以下两种备选方案可任选其一: 三剂间隔接种法,新生儿出生时接种第一剂(单价疫苗),第二剂和第三剂(单价疫苗或联合疫苗)与百白破疫苗的第一剂和第三剂同时接种;或四剂法,即在出生时接种一剂单价疫苗,此后定期接种3剂单价疫苗或联合疫苗,通常与其它常规儿童疫苗同时接种。
95%以上的婴儿、儿童和青年接种全系列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可达到具有保护作用的水平。保护期至少持续20年,可能终身免疫。
低度或中度流行的国家中未接种疫苗的所有儿童和18岁以下青少年均应接种疫苗。在这些国家高危人群中,越来越多的人可能会受到感染,因此他们也应接种疫苗。其中包括:需要频繁使用血液或血制品者,透析患者,实体器官移植接受者;监狱内的囚犯;静脉药瘾者;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家属和性接触者;有多个性伴侣者以及医务工作者及其他因职业原因可能暴露于血液和血制品者;以及尚未完成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的旅行者在前往乙型肝炎流行区之前应接种疫苗。
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乙型肝炎疫苗具有卓著纪录。自1982年以来,全世界共接种了10多亿剂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在许多曾有8%-15%的儿童转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国家,通过接种疫苗,接种过疫苗的儿童中慢性感染率现已降至1%以下。
截至2011年7月,179个会员国在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期间为婴儿接种了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国家数大大高于1992年时的水平。1992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建议在全球范围内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当年只有31个国家实施了此类规划。此外,截至2011年7月,共有93个会员国为刚出生的婴儿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
另外,实行血液安全战略,包括对所有捐献的供输注的血液和血液成分进行有质量保证的筛查,可以预防乙型肝炎病毒传播。进行安全注射并消除不必要和不安全的注射也能预防乙型肝炎病毒传播。更安全的性行为,包括尽量减少性伴侣的数目并使用屏障(安全套)保护措施等,也可预防传播。世卫组织的应对
世卫组织正在以下领域开展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提高认识,促进建立伙伴关系,调动资源;制定基于证据的政策和收集数据,以便采取行动;预防传播;筛查、护理和治疗。
世卫组织还于每年7月28日举办世界肝炎日活动,以提高人们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和了解。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版主
丙型肝炎实况报道 第164号2013年7月重要事实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肝病。从严重程度看,丙型肝炎有可能只出现几周轻微症状,也可能终身患有严重肝病,并可能导致肝硬化或肝癌。丙肝病毒通过接触受感染者的血液传播。约有1.5亿人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每年有35万余人死于与丙肝相关的肝脏疾病。可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丙肝。虽然研究仍在进行,但尚无预防丙肝的疫苗。丙肝是由感染丙肝病毒导致的传染性肝病。从严重程度看,感染丙肝病毒有可能只出现几周轻微症状,也可能终身患有严重肝病。当受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液进入未受感染者的身体时发生丙肝病毒传播。丙肝病毒是最常见的感染肝脏的病毒之一。每年有三、四百万人感染丙肝病毒。约有1.5亿人患有慢性丙肝,并面临发生肝硬化和/或肝癌的风险。每年有35万余人死于与丙肝相关的肝脏疾病。地域分布世界各地均存在丙型肝炎,一些国家慢性感染率高达5%或5%以上。在这些国家中,使用被污染设备进行不安全注射是丙肝主要传播方式。传播丙肝病毒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经由被感染的血液传播,例如: 接受被感染的输血、血液制品或器官移植;用被污染的注射器注射以及医疗场所发生的针具刺伤;注射**;已感染丙肝病毒的母亲传给所生婴儿。通过与受感染者发生性行为或共享已受感染的血液污染的个人物品也可以传播丙肝,但不那么常见。丙肝不会通过母乳、食品或水传播,也不会通过与被感染者拥抱、接吻以及分享食品和饮料等偶然接触传播。症状丙肝的潜伏期为两周至六个月。最初被感染后,大约80%的人并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可能出现的急性症状包括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尿色深、大便颜色变浅、关节酸痛和黄疸(皮肤和眼白发黄)。大约75-85%的新感染者出现慢性肝病,慢性感染者中60-70%会出现慢性肝病,5-20%会出现肝硬化,1-5%会死于肝硬化或肝癌。丙肝是25%肝癌患者的致癌因素。诊断由于大多数被感染者无症状,对急性感染经常无法及时确诊。普通抗体检测方法无法区分急性和慢性感染。检出丙肝病毒抗体表明受检人被感染或者曾经被感染。使用丙肝病毒重组免疫印迹分析技术和丙肝病毒核糖核酸检测对丙肝病毒感染进行确诊。在对体内有丙肝病毒抗体的人进行核酸检测后,检出丙肝病毒核糖核酸,即可作出慢性感染诊断。通常使用专业检测评估患者的肝病情况,包括肝硬化和肝癌。病毒检测早期诊断能够预防感染丙肝病毒所带来的健康问题并且防止向家庭成员和其他密切接触者进一步传播。有些国家建议筛查可能有感染风险的个人。有感染风险的个人包括:在实施丙肝病毒筛查之前或者在病毒筛查尚不普遍的地方接受了血液、血液制品或器官移植的人;注射吸毒者或者曾经注射吸毒的人(包括多年前曾进行过一次注射吸毒的人);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卫生保健工作者;艾滋病毒感染者;肝功能异常或肝病患者;受感染的母亲所生婴儿。治疗丙肝并不总是需要治疗。丙肝病毒有六个基因型,而不同的基因型可能会对治疗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在开始治疗前需要认真筛检,以确定最适当的治疗方案。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抗病毒联合疗法是目前治疗丙肝的主要方法。但干扰素在全球并不能普遍获得,并不总是耐受良好,有些病毒基因型对干扰素的反应优于其它基因型,而且许多使用干扰素治疗的人未完成其疗程。结果,虽然一般认为丙肝是可以治愈的,但很多人却未能痊愈。随着科学进步,已开发了多种新的抗丙肝病毒药物,这些药物可能比现有疗法更有效,且耐受性更好。一些国家最近批准了telaprevir和boceprevir这两种新的治疗药物。仍需开展大量工作,确保在取得这些进展后为全球更多被感染者提供治疗。预防一级预防目前没有可以预防丙肝的疫苗。可通过避免以下行为降低感染风险:不必要和不安全的注射;不安全血液制品;不安全的锐利废物收集和处置;使用非法药物和共用注射器;与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无保护的性行为;共用可能被受感染血液污染的个人锐利物品;使用被污染工具进行纹身、穿孔和针灸。二级和三级预防世卫组织建议丙肝病毒感染者应:接受有关保健和治疗方案的教育和咨询;接种甲肝和乙肝疫苗,预防甲肝和乙肝病毒合并感染,以保护其肝脏;及早接受适当医疗管理,包括接受适当的抗病毒治疗;并且进行定期检查,以便及早诊断慢性肝病。世卫组织的应对世卫组织正在以下领域开展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提高认识,促进建立伙伴关系,调动资源;制定基于证据的政策和收集数据,以便采取行动;预防传播;筛检、护理和治疗。世卫组织还于每年7月28日举办世界肝炎日活动,以提高人们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和了解。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版主
戊型肝炎实况报道 第280号2013年7月重要事实全球每年大约有2000万人感染戊型肝炎,300多万急性戊肝病例,5.7万例与戊肝有关的死亡。戊肝一般具有自限性,但可能发展成暴发性肝炎(急性肝衰竭)。戊肝病毒一般通过粪口途径,主要是通过被污染的水传播。戊肝在全世界都有发现,但流行率最高的地区是东亚和南亚。中国生产和批准了全球第一个预防戊肝的疫苗,但目前此疫苗还未供应全球市场。
戊肝是一种由戊肝病毒造成的肝病。戊肝病毒是一种非包膜、阳性、单链的核糖核酸(RNA)病毒。
戊肝病毒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饮用水传播。戊肝是一种自限性感染,一般4-6周内会自愈。偶尔也会发展成暴发性肝炎(急性肝衰竭),导致死亡。
每年,全球有大约2000万新发戊肝病例。地域分布
戊肝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现。不同基因型的戊肝病毒决定了其流行病学差异。例如,基因1型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并造成社区暴发。而基因3型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不会造成暴发。在世界范围内,每年5.7万例死亡和340万急性戊肝病例主要是由1型和2型戊肝病毒造成的。
血清流行率(即某一人群中血清检测呈阳性的人数)最高的地区一般是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卫生条件差会增加病毒传播的风险。60%的戊肝感染和65%因戊肝造成的死亡发生在东亚和南亚地区。在这些地区的某些年龄组人群中,25%的血清流行率非常常见。在埃及,一半以上的5岁以上人口的戊肝血清检测呈阳性。传播
戊肝主要由饮用水遭到粪便污染造成的粪口途径传播。其他传播途径也有发现,包括:食源性传播,即食用来自受感染动物的产品;通过输入受感染的血液制品传播;纵向传播,即孕妇传染给胎儿。
虽然人类被认为是戊肝病毒的天然宿主,但戊肝病毒或密切相关病毒的抗体在灵长类动物及其他类型的动物体内也曾被检测到。
戊肝是一种经水传播的疾病,多数戊肝暴发都与受污染的水或食品供应有关。在戊肝流行区,食用生肉或未加工的贝类也是造成散发病例的原因之一。
在世界范围内,戊肝的危险因素与一个地方的卫生条件,以及随便排放含有戊肝病毒的粪便有很大关系。症状
戊肝的潜伏期从暴露后3个星期到8个星期不等,平均为40天。传播期不明。
戊肝病毒会造成散发或暴发型病毒性肝炎。其中15岁-40岁的成年临床病例最为常见。虽然儿童感染戊肝病毒非常常见,但大多数没有症状,或仅造成轻微发病,不会发生黄疸(无黄疸),而且经常漏诊。
肝炎的典型特征和症状包括:黄疸(皮肤出现黄色,眼睛出现巩膜,尿黑,大便颜色浅);厌食(失去胃口);肝变大、出现压痛(肝肿大);下腹疼痛、压痛;恶心、呕吐;发热。
这些症状与其他肝病急性期的症状很难区别,一半持续1-2个星期。
在罕见情况下,急性戊肝会造成暴发性肝炎(急性肝衰竭)和死亡。戊肝的整体人群死亡率从0.5%至4.0%不等。暴发性肝炎在怀孕期间的发病率最高。怀孕妇女最易患戊肝导致的产科并发症并死亡,在最后三个月孕晚期,戊肝造成的死亡率可高达20%。
曾报道过免疫受抑制人群患慢性戊肝的病例。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发生戊肝重新激活的病例也有报道。诊断
戊肝病例与其他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并无区别。因此,戊肝的诊断经常要依靠血液中是否检测到戊肝病毒抗体来判断。
还有另外两种诊断检测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施,只有在科学研究中才使用。他们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来检测戊肝病毒的RNA;免疫电子显微镜来检测戊肝病毒。
如果发展中国家发生水源性肝炎暴发,应怀疑戊肝,特别是孕妇病情较重,而甲肝又被排除的情况下。治疗
目前还没有能改变急性肝炎病程的治疗方案。预防是最有效的控制方法。
因为戊肝一般具有自限性,一般不需要住院。但是,如果发生暴发性肝炎,则需要住院。孕妇如果感染戊肝,也需考虑住院治疗。预防
可以通过下列方法降低戊肝的感染和传播:确保公共供水设施的质量标准;建立妥善的垃圾处理设施,清除废物。
在个人层面上,可以通过下列措施降低感染风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用安全的水洗手,特别是接触食物之前;避免饮用洁净度不明的水和冰;避免食用生的贝类食物、未加工过或未削皮的的水果蔬菜,以及由高流行区居住或旅行的人准备的食物。
2011年,中国批准了首个预防戊肝病毒感染的疫苗。虽然该疫苗目前还没有供应国际市场,但几年内可能在其他几个国家得到供应。疫情处置指南
如果发生疫情,世卫组织建议:确定传播模式;确定暴露于高风险的特定人群;消除共同感染源;加强卫生措施,消除粪便对食品和水的污染。世卫组织的应对
世卫组织正在以下领域开展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提高认识,促进建立伙伴关系,调动资源;制定基于证据的政策和收集数据,以便采取行动;预防传播;筛检、护理和治疗。
世卫组织还于每年7月28日举办世界肝炎日活动,以提高人们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和了解。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荧光定量pcr原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