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初二物理光的折射射折射光线是虚的还是实的

初二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测试题
来源: 作者:佚名
&&&&试卷摘要:
[编辑推荐]想要学好物理,就要培养学习兴趣,勤于动脑筋思考,下面是中国教师站()给大家准备的&初二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测试题&,希望大家好好努力。初二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测试题一、知识概述1、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
两个透镜的一侧都正对着太阳,则在两透镜另一侧的焦点上,F与F&的温度相比( )
A.F点的温度较高            B.F&点的温度较高
C.两点温度一样高           D.无法判断
9、图中光线通过透镜后折射光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10、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早晨,我们能看见地平线以下的太阳,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一定与物体大小相同
C.工程师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沿直线前进,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
D.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11、晚间看星光闪烁不定,这是由于星光通过疏密不同的空气产生了( )
A.反射                 B.漫反射
C.折射                 D.反射和折射
12、有关光的反射和折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漫反射是一种折射现象
B.平面镜成像是一种折射现象
C.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的路径是弯曲的,这实际上是折射现象
D.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些,这是由于丛池底射向空气的光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13、平行光线在水中射过其中的气泡,折射光线将( )
A.平行                 B.会聚
C.发散                 D.不确定
14、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时,则(  )
A.只发生折射现象,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B.只发生折射现象,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D.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5、在海上旅行,有时会在地平线上看到高楼大厦、热闹的市场等,实际上大海上什么也没有,这种现象叫做&海市蜃楼&,出现&海市蜃楼&的原因是(  )
A.光在海面上反射的缘故
B.光从云层上反射的缘故
C.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D.光在不均匀大气层中折射的缘故
16、在均匀木条一端缠上一小段铁丝后,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玻璃缸内,恰能竖直漂在水面,其中露出水面部分长度为l1,浸没在水中的部分长度为l2,那么从水面上斜着看下去( )
A.l1看起来变短了些,l2不变
B.l1和l2看起来都不变
C.l1和l2看起来都变短了许多
D.l1长度不变,l2看起来变短
1、光在水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B对;当光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故D对。
2、光由空气进入水中,在水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画出对应的光路图再判断。
4、当向容器逐渐加入水后,由于入射光线方向不变,所以随着水面升高,光线的入射点会向左移动,则在容器底形成的光斑也自然向左移动。
7、对照凸透镜上部对光线的作用而得出。
8、凸透镜的焦点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
10、我们能看见地平线以下的太阳,是由于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的缘故。
11、大气不断流动,密度不断变化,星光透过不同大气层的折射光线也不断移动,人眼看到的星光闪烁不定。
12、A、B都是光的反射现象。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些,是由于从池底射向空气的光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D也不对。
13、光线先由水斜射入气体,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继续从气体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认为&气泡&类似于&凹透镜&,对光线应是起发散作用。
14、光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即有反射现象产生,也有折射现象产生,反射现象遵循反射规律,折射现象遵循折射规律.所以正确答案是C.
15、海市蜃楼现象是地面上的物体发出的光射向大气层,由于大气层不均匀,折射后的光线发生弯曲,折射光线进入旅行者的眼睛中,人沿着折射光线看回去,便是地面上物体的虚像DD&海市蜃楼&。
16、水上部分木条上射出的光线沿直线射入人眼,如果距离不太远,应该看起来长度不会变化;水下部分就不同了,木条上射出的光线要经水和空气的界面折射后才能进入人眼,在折射时,由于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或使人觉得l2变短,选项ABC都不对,正确选项为D。
第1题 ! 正确答案为 BD
第2题 ! 正确答案为 C
第3题 ! 正确答案为 A
第4题 ! 正确答案为 A
第5题 ! 正确答案为 C
第6题 ! 正确答案为 D
第7题 ! 正确答案为 B
第8题 ! 正确答案为 A
第9题 ! 正确答案为 BC
第10题 ! 正确答案为 A
第11题 ! 正确答案为 C
第12题 ! 正确答案为 C
第13题 ! 正确答案为 C
第14题 ! 正确答案为 C
第15题 ! 正确答案为 D
第16题 ! 正确答案为 D
如图所示,有一束入射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在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在图中画出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MM&和法线NN&,并标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解析:要确定界面、法线及三条光线,应注意三点:
①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③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依据这三点,可以确定上图有三种不同的结论,这是一道多结论的开放性习题,如图(甲)、(乙)、(丙)所示。
&海市蜃楼&在我们的辞典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名词,可是真的要我们把它的原理说清楚的时候,恐怕还是会有很多种答案出现。拿我自己来说好了,我曾经就以为它和一面镜子把太阳光反射到墙壁上的道理是一样的,可是到哪里去找这面巨大的镜子呢,我就这样把自己问住了,于是去翻书,接着就知道了这不是因为反射而产生的。
是光的折射产生了海市蜃楼。
我们先来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光线在穿过密度均匀的物质(介质)时,其传播方向和速度一般保持不变;当光线倾斜地穿过密度不同的两种介质时,在两种介质接触的地方,或者叫界面,不仅传播速度发生改变,而且行进的方向也发生偏折,这就是物理学中的光折射现象。当光线由密度较小的物质中射入密度较大的物质中,也就是说,从疏介质进入密介质时,要向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会大于入射角。这就是光的折射规律。
很常见的一个例子就是斜插入水中的筷子,你会发现筷子似乎是被水折断了。当然,再没有人的物理学得比我糟糕的了,所以我想当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大家应该很快就能够给出正确的答案&&我们看到筷子在水下的部分是折向水面还是折向水底?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示意图:
光的折射现象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水下的筷子反射向我们眼睛的光线在通过水和空气的分界面的时候,发生偏折,水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我们逆着光的来向所看到的虚像就处于实物的上方了&&筷子折向水面。用鱼叉捕鱼的人将鱼叉刺向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刺中也是这个道理。
现在,我们再来看海市蜃楼的原理就清楚多了。它是光线在垂直方向密度不同的大气层中传播,经过多次折射造成的结果。根据幻景的方位不同常分为上现、下现和侧现蜃景。
上现蜃景。幻象看上去像是空中楼阁
凡是幻景看上去好象是由空中某一气层反射形成,称为上现蜃景。我们知道,热空气的密度要比冷空气的密度小,所以,如果近地面层是强逆温时(气温通常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如果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我们称之为逆温),空气密度会随高度迅速减小,光线在这种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空气密度随高度升高而锐减)的气层中传播,会向下屈折,远方地平线处&&&[2]&&&&
Hi! 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
的试卷 最新试卷请点击:
下载此试卷的人还下载
上一套试卷: 下一套试卷: 没有了
版权声明:本站在建设中引用了互连网上的一些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第四节 光的折射规律第14课光的折射课件 教科版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第四节 光的折射规律第14课光的折射课件 教科版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3.0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八上物理光的折射课件
篇一: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规律》说课稿 大英县金元初中 刘智荣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 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 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树立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的精神。本节教材让学生认 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2、 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 基础,我们教研组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 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并从探究中发现一些物理规律的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重点和难点及其确定依据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自然现 象。 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的依据: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要经历光的折射规律学生要经历(转 载自: 唯才 教 育网:八上物理光的折射课件)其探究 过程,同时光的折射规律又为学习透镜成像打好基础,所以我们确定其为重点。学生对光的 折射现象颇感兴趣而又未知其成因,同时光的折射现象又是中考热点,学生不熟悉利用折射规 律解释现象,所以我们把它确定为难点。 二、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的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 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 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更是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 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我们选用的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仪、塑料盆、一茶壶水、硬币、录像剪辑、多媒体图片等。 三、教材处理 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经过课前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只是知 道,并不了解其成因。结合我班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本节教材作如下安排: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 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 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 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 2、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 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 们总结和发现规律,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 (一)、新课引入: 1、【演示一】: 在塑料盆中放入硬币,放在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刚好看不到盆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 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录像演示) 2、列举学生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铅笔变弯;光线穿过玻璃砖光线偏折;玻璃砖后的钢笔“移位”;彩虹等。(幻灯图片展示)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演示二】: 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录像演示)要求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 学生可观察到进入水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特别注意:根据教材识别折射光线和折射角,应强调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在两种不同的 介质中。 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演示三】固定光在某一时刻的传播径迹 研究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及从玻璃射向空气的物理规律(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 〖提出问题〗:(幻灯展示) 问题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2:光从空气斜着射入玻璃,折射角和入射角有什么关系? 问题3:光垂直射向玻璃,传播方向是否改变? 问题4:光从玻璃中斜着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和入射角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学生结合光的反射定律,小组合作探究得出光的折射规律。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法线居中) ③、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 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 角;(空气中的角较大) ④、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角起相应变化) ⑤当光直射向界面时,不发生偏折现象。(垂直入射向不变) 3.光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复习: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学生观察动画(动画展示)得出结论:光在折射中光路是可 逆的。 [教师补充]:如果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物质或从其它透明物质进入空气时,折射情况与 上述相同。4.折射光路图的画法,学生动笔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见课件内容) 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②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 ③光的垂直入射。 5.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 ①人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视物比实物高 (电脑课件解释) ②〖现象〗:原来盆底的硬币看不见,倒入水后却能看到硬币?(学生讨论,代表回答。 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教师拓展提问:渔民在河中叉鱼应怎样叉?生活在水中的鱼看到岸上的物体是怎样的? ③光线穿过玻璃砖的传播路线。(利用电脑课件解释)④光线透过三棱镜向厚的地方偏折。(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⑤海市蜃楼的成因 。(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6.复习小结: 利用电脑多媒体小结 7.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练习见课件布置(说明:练习一、设计目的是对常见的光现象进行区分;练习二、设计 目的是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综合运用) 8.布置作业
见课件内容: (三)【板书设计】 第四节 光的折射规律 一.光的折射: 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从另一种介质斜射入空气,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 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二.光的折射规律: ⑴入射线、折射线和法线位于同一平面(三线共面)。 ⑵入射线、折射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⑶当光从另一种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⑷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空气中的角较大)。 ⑸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角起相应变化)。 ⑹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垂直入射向不变)。 三.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四.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 (注:本板书只反映主要条款,详细内容见教案配套课件。) 六.学习这节课后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情况及对策: 对于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学生难以区分大小,所以我会 引导学生最后总结:在折射现象中空气介质中的角较大。篇二:八年级物理上册_光的折射说课稿 《光的折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折射》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下面学习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依据。本节通过对光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 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育部《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3、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 及 折射中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自然现象。 ? 关键:学生要学会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 二、教具及设备 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提高了训练的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 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更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所以: 我选择教具如下:光的折射演示仪;玻璃杯;适量的水;激光笔; 铅笔;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三、教法、学法 1、 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入射光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价、总结归纳,然后得出规律。 2、 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本节将采用质疑、探究(实验)p观察、讨论、总结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四、教学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一些主要的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1.
复习提问: 在上课前,我会先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光在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光的反射定律是什么? (让大家先回忆一下前两节课所学的内容,从而使学生更容易地进入本节课堂) 2.
新课导入: 首先,我播放一段鱼翁叉鱼的录象让学生观看,然后我提问:为什么鱼翁瞄准了鱼去叉却没有叉中呢?接着,我将一支铅笔斜插入一杯水中,让学生侧面观察现象。并问:这又是为什么呢?
(学习本节课我们就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些问题了。通过这些实验,采用激励质疑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引入新课。 3.
新课教学: (1)、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首先,我先做一个实验: 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学生可看到进入水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然后让学生自己描述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同时我会在黑板上画出光线的传播路径,并指出:入射光线和入射角以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2)、研究光的折射规律 待学生回答完上个问题,我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③ 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 ④ 当入射光线垂直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讨论 接着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提问和实验现象总结一下光的折射规律,然后提人回答。 折射规律: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 平面上;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 接着,我又补充道 [教师补充]:如果光线从水(或玻璃)射到空气中,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以及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3)、最后 用光的折射解释一些现象 〖现象一〗:岸上的人看河里的景物为什么会变浅呢? 〖现象二〗:渔翁为什么叉不到鱼呢? 〖现象三〗: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弯折? [学生分组讨论,并选代表回答] (一系列的问题,把本堂课的重点融了进去,从而让学生养成崇尚科学,用科学知识解决日常现象的习惯。) (4)、课后作业: a 分析在水中看岸边的树是变低了还是变高了?并用折射规律加以解释. b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光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4、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围绕新课标对本节的要求展开,配合教学环节,建立知识体系,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1 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在介质表面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光的折射规律: (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 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2) 光从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篇三: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练习题 3eud教育网 /retype/zoom/1c2dd0aad0242eb?pn=1&x=0&y=596&raww=160&rawh=155&o=png_6_0_0_356_688_180_174_893.25_&type=pic&aimh=155&md5sum=2e57500d0dbf228c5c7b&sign=c&zoom=&png=0-13267&jpg=0-14752"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图2-4-1 思路解析:题中光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根据光的反射规律,我们可以先确定两个相等角,找出这两个相等角,也就找到了反射角和入射角,法线和界面也就确定了,因此确定两个相等角是解题的关键。图中∠4和∠5相等,所以它们一个是入射角,一个是反射角,那么MM′一定是法线,NN′一定是界面。再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都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那么单独在法线MM′一侧的光线CO必是入射光线,所以OB就是反射光线,OA就是折射光线,则∠ 5为入射角,∠ 4为反射角,∠1为折射角.因为∠1小于∠ 5,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左边是水,右边是空气。3eud教育网 /retype/zoom/1c2dd0aad0242eb?pn=2&x=0&y=573&raww=489&rawh=116&o=png_6_0_0_171_814_550_131_893.25_&type=pic&aimh=113.62&md5sum=2e57500d0dbf228c5c7b&sign=c&zoom=&png=&jpg="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图2-4-2 思路解析:A项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B、D项利用了光的反射,只有C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答案:C 4.(2010福建莆田模拟)如图2-4-3,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光路是( )3eud教育网 /retype/zoom/1c2dd0aad0242eb?pn=3&x=0&y=595&raww=147&rawh=99&o=png_6_0_0_178_732_166_111_893.25_&type=pic&aimh=99&md5sum=2e57500d0dbf228c5c7b&sign=c&zoom=&png=&jpg="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图2-4-4
图2-4-5 图2-4-6 答案: 7.(2010贵州贵阳实验区模拟)如图2-4-5所示,请你画出光线AO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的光路图。 思路解析:根据光的折射定律,AO与BC应该是平等的。
3eud教育网 /retype/zoom/1c2dd0aad0242eb?pn=4&x=0&y=523&raww=126&rawh=88&o=png_6_0_0_375_151_142_99_893.25_&type=pic&aimh=88&md5sum=2e57500d0dbf228c5c7b&sign=c&zoom=&png=&jpg="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8.如图2-4-6所示,有一条光线从空气斜射到玻璃,入射角是60°,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在图中用带箭头的线表示,O是入射点,已知OB、OC是垂直的,AO、OC间夹角是150°,请在图中画出法线和空气、玻璃的分界面,标出折射角的大小。 思路解析:根据三条光线的传播方向,首先可以判断AO一定是入射光线。则可以确定OC一定不是反射光线,否则入射角为150? 2=75°,故OB是反射光线,则OC、为法线,与法线垂直的平面为空气、玻璃的分界面。作BOOB、OC垂直可求出折射角的大小为90°-60°=30°。 答案:如图所示 9.叉不到,而有经验的渔民? 思路解析:不是鱼的实际位置,而是鱼在水中经光的折射而产生的我们取鱼上一点A作为研究对象,它发出的许多光线射到水和空气的界面上,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射出,一束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再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去看,感觉到光好像是从A′点射过来的,实际上A′点是A点经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点,比实际位置偏高。同理,整条鱼由这样许许多多的点组成,就形成了整条鱼比实际位置偏高的虚像。3eud教育网 /retype/zoom/1c2dd0aad0242eb?pn=5&x=0&y=539&raww=126&rawh=100&o=png_6_0_0_279_450_141_112_893.25_&type=pic&aimh=100&md5sum=2e57500d0dbf228c5c7b&sign=c&zoom=&png=&jpg="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图 思路解析: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折射光线射入潜水员眼中时,的虚像,由以上分析可知,折射光线一定在口和上面那架飞机的连线上。就确定了入射点,连接下面的飞机和入射点就是入射光线。 答案:O,再连接下面飞机和O点,即 11.如图2-4-8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三棱镜,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注 意标出法线)。 思路解析:此题要求运用光的折射规律完成完整的光路图。光由空气进入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折射光线应向法线靠拢;再次折射时,光由玻璃进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此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射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理习题光的折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