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感染出生25天 出生第三天检查有颅内少量出血 医生建议打3疗程精神节

婴哭不停是颅内出血 医生建议婴儿可注射维生素K1预防
来源:东方网
原标题 [婴哭不停是颅内出血 医生建议婴儿可注射维生素K1预防]
  据《新闻晚报》报道,纯母乳喂养的1月大男婴,突然出现烦躁、易怒甚至抽搐,送医后发现颅内出血,判断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沪上新生儿科医生解释道,产科在新生儿出生时会常规注射维生素K1,早发型与经典型的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很少见。为避免晚发性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半个月至2个月纯母乳喂养婴儿可通过每日加顿配方奶或在1月大时注射一次维生素K1。  一名外地纯母乳喂养的42天大的男宝宝,平日吃喝拉撒睡玩都正常,有一天突然出现烦躁、易激怒,哭闹难以安抚,家长也没重视。2天后孩子突然出现肢体抽搐被紧急送到医院,头颅CT提示一个右侧颞顶枕叶的脑实质血肿,出血范围大,同时伴有脑室内出血,经治疗后婴儿脱险,但其脑实质损害已不可逆。经一系列检查,孩子被诊断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出血症。  对此,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龚小慧主任医师解释说,产科在新生儿出生时会常规注射维生素K1,现在早发型(出生24小时内)与经典型(出生后1-7天)的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已很少见。国内流行病调查资料显示,未经预防给药的新生儿中,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的发病率为千分之4.6,其中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发病率为千分之0.8,发病率不高,在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每年大概会有5至6例严重病例因颅内出血入院。  龚小慧介绍,母乳的综合营养比牛奶和配方奶都好,但惟独维生素K含量仅为牛奶的1/4,大部分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出血症发生在纯母乳喂养婴儿中。大龄婴儿和成人通过饮食摄入维生素K,也可通过微生态肠道菌群合成。但对半个月到2个月大小婴儿来说,从母体带来的维生素K存量渐少,自身还无法合成维生素K,加上纯母乳喂养中维生素K的含量低,所以有可能发病,但属小概率事件。  龚小慧解释,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最严重的是颅内出血,也会与皮肤、胃肠和黏膜下出血等同时存在。出血前几乎无先兆,孩子只是出现反应不好、精神不好、哭闹异常表现,如果不及时治疗,大多会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如发育迟缓、运动功能障碍、脑瘫或癫痫。  龚小慧表示,“临床中发现,只要生后半个月到2个月间每天添加一顿配方奶就能预防出血。但任何事都有利有弊,小婴儿吃牛奶,可能食物蛋白过敏的风险会增高。如果家长坚持纯母乳喂养,不妨在孩子生后1个月打1次维生素K1,等到2个多月后其自身就可合成维生素K。 ”  作者:崔翼琴
(责任编辑:李雪)
&&&&&&</div
关于亲子阅读,不仅要读书,还要带着孩子读自然…[]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主要的症状就是发生抽搐现象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围生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致残因素缺氧型出血是因缺氧造成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使血液渗出此型可发生在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而损伤型则都发生在出生时当然在缺氧的基础上更易出现损伤不可忽视的是剖宫产儿亦可发生颅内出血且多为缺氧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内在因素: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凝血功能不全如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低下血浆中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功能低并有生理性凝血因子下降加之血管壁弹性纤维发育不完整血管壁脆弱均易发生出血在缺氧窒息或产伤等病理条件下更易发生颅内出血早产儿体重越轻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越低下血管壁发育更差、更脆弱因此出血情况也更多见外在因素:凡在分娩中能引起缺氧或产伤的因素均可导致颅内出血常见的缺氧原因为: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脐带打结、脐带脱垂或孕妇患心脏病、血液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急性传染性病或在产程中滥用缩宫素、大剂量镇静剂等新生儿窒息时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缺氧血管运动中枢对血管的收缩及舒张调节失常使血管扩张静脉淤血血管壁营养发生障碍随之血管的渗透性增加像筛子似地使血液从血管中漏出轻者引起颅内血管点状出血严重者可造成大片出血缺氧时可引起脑组织充血、水肿和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降低进一步加重出血产伤是胎头受挤压、牵拉、变形过度常因头盆不称、产钳助娩、胎头受压变形急产时胎头受压力变化过速均可导致颅内血管发生撞击或牵扯破裂造成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新生儿颅内出血多数是因为出生时难产、窒息或产伤所引起早产儿由于凝血功能差而且血管比较脆弱所以更为多见在颅内出血的早期新生儿常常出现躁动全身肌肉紧张两眼向上翻以及四肢抽搐等兴奋症状最为特殊的是突然发生一阵阵短促而尖锐的哭叫声称为脑性尖叫有的患儿两眼呆呆地看着远处面部出现恐怖的表情(脑性面容)病情处于此阶段如未及时治疗2~3天后便转入抑制状态表现为不吃、嗜睡、全身肌肉松弛、呼吸浅表、心跳微弱逐渐转入昏迷颅内出血的患儿囟门常常隆起眼白处往往会有小出血点也有少数新生儿出生时并没有什么异常但出生后3~5天起逐渐出现拒食、抽搐、全身肌肉紧张和脑性哭吵等颅内出血的症状这多数是由于凝血功能障碍或出生时轻微的产伤未被注意以后脑出血越积越多才出现一系列症状这类患儿的预后很差即使抢救挽回生命日后常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或癫痫等后遗症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1、加强护理保持安静减少搬动头中位或右侧卧位头肩略垫高30度保持患儿体温在35.5~36.5℃之间出生时即有症状者宜推迟喂奶供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控制入液量宁少勿多每日50~60ml/kg2、对症治疗 A 、抗惊厥治疗新生儿惊厥的治疗首先是注意HIE时可能存在的代谢紊乱如低血糖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低钠血症等的立即处理一旦确定惊厥不是由代谢紊乱引起需用抗惊厥药物原则上选择一种药物剂量要足或两种药物交替使用用药期间经常监测药物血浓度用药后密切观察以惊厥停止、安静入睡、呼吸心律平稳、掌指弯曲有一定张力为度苯巴比妥:控制新生儿惊厥首选首次给以负荷量15~20mg/kg肌内注射或静脉缓慢注射如惊厥仍未控制可每隔10~15分钟再给5mg/kg直到惊厥停止总量可达30mg/kg惊厥控制后12~24小时开始给予维持量按每天 5mg/kg分两次静脉或肌内注射每12小时1次2~3天后改为口服维持与安定合用时注意到对呼吸抑制 安定:为治疗新生儿惊厥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剂量为每次0.3~0.5mg/kg缓慢静脉注射此药半衰期为15分钟通过血脑屏障快消失也快因此可于是 15~20分钟后重复使用一日之内可应用3~4次对难于控制的截了当惊厥可每天给3~12mg/kg连续性静脉滴注 B 、脑水肿的治疗20%甘露醇:每次0.25~0.5g/kg( 1.25~2.5ml/kg )可6小时使用一次静脉注时或快速静脉滴注颅内压的高低及意识状态可作为是否需要重复给药的指标 肾上腺皮质激素:早期应用有持续缓解脑水肿的作用可减少甘露醇的重复使用常用地塞米松每次0.5~lmg/kg每6~12小时1次多在48小时内应用48小时后根瞩病情决定停用或减量 控制液量:因脑水肿致颅内高压时控制液体量每日60~80ml/kg并根据电解质、血浆渗透压及尿量、体重变化进行调整 C 、恢复脑血管灌流量当收缩压低于6.67kPa( 50mmHg )时可给予静脉滴注多巴胺( 每分钟3~5ug/kg )和多巴酚丁胺( 每分钟2.5~10ug/kg )开始时用小剂量渐增大至高量D 、改进脑细胞代谢胞二磷胆碱 每日100~125mg加入10%葡萄糖液100~150ml内静脉滴注生后第2日开始每日1次直至症状好转或出院时 脑活素 每日1~2ml静脉或肌内注射每日1次7~10天为一疗程可用2~3疗程 其他 可应用细胞色素CATP、辅酶A等 E 、高压氧治疗可用高压氧舱全舱给氧法每日治疗1次氧浓度为90%~100%压力为2kPa每次2小时视病情可连续进行5~10次至临床症状及B超示脑水肿消失有惊厥者待抽搐停止、呼吸脉搏稳定后入舱合并颅内出血则在病情稳定6小时后入舱3、控制出血维生索K 1~5mg/次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续3天 输新鲜血浆或全血每日10~20mg/kg维生素C、止血敏或6-氨基已酸 新生儿颅内出血如何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可因出血部位不同和出血量多少而有轻重不同的表现轻者反应差、少动1~2天恢复也有的1~2天后才出现症状重症者出血量多出生后即出现苍白、窒息很快死亡一般在出生后不久表现有烦躁不安、尖叫或嗜睡、昏迷、前囟饱满、四肢强直及抽风、呕吐、呼吸不规则、两眼瞳孔大小不等、凝视、呈恐惧状、眼肌瘫痪、眼球震颤等预防颅内出血应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止早产发现异常胎位应积极采壤正措施治疗孕妇疾病防止胎儿缺氧及产伤孕妇旧能不用或少用麻醉剂及镇静剂对早产、难产、手术产及产时曾有窒息的新生儿要特别加强护理给予维生素K并应早期发现及早治疗
您好可以跟我说详情情况比较严重你去最好本地的医院找个专家治疗也可以来上海 癫痫病因:癫痫是一组由脑部细胞受损伤和全身疾病等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癫痫治疗:小儿癫痫饮食应当对所缺维生素要足够的摄入因为维生素C缺乏会使脑细胞的结构松驰或紧张维生素B能帮助蛋白质代谢促进脑细胞兴奋、抵制机构更好的发挥作用维生素E有抵制脑组织的氧化作用即抗氧化作用能够防止脑细胞的渗透性增高可以起到预防抽搐发作的作用建议:愈后不理想 癫痫患者应持乐观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一定要坚持长期治疗缓解年限长些再停药(至少2年以上)常用药物有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和癫健安片等
您好可以跟我说详情情况比较严重你去最好本地的医院找个专家治疗也可以来上海 癫痫病因:癫痫患者应该多摄入酸性食物酸性食物提供给人体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6等有利于神经递质的合成从而弥补癫痫患者特别是原发性癫痫患者的一些神经递质的缺乏癫痫治疗:目前仪器治疗是治癫痫最佳的手段从癫痫发作的根源入手修复受损神经元细胞平衡异常放电彻底杜绝癫痫发作无需开刀无需麻醉无创伤是在患者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治疗的建议:癫痫发作 发热、过量饮水、过度换气、饮酒、缺眠、过劳和饥饿等也均可诱发癫痫发作要注意防范根据临床的治疗方法一般采取药物治疗或是相关的手术治疗别名:新生儿颅内出血症
本网页的内容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医生科普办公室提供内容、参与编辑和权威认证。
新生儿颅内出血简介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
  1.缺氧缺血:一切在产前,产程中和产后可以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缺氧,窒息,缺血的因素,缺氧缺血性脑病常导致缺氧性颅内出血,早产儿多见,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可因宫内窘迫,产时和产后窒息,脐绕颈,胎盘早剥等,缺氧缺血时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溢,多为渗血或点状出血,出血量常不大而出血范围较广和分散,导致室管膜下出血,脑实质点状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2.产伤:胎儿头部受到挤压是产伤性颅内出血的重要原因,以足月儿,巨大儿多见,可因胎头过大,产道过小,头盆不称,臀位产,产道阻力过大,急产,高位产钳,吸引器助产等,使头部受挤压,牵拉而引起颅内血管撕裂,出血,出血部位以硬脑膜下多见。  3.其他:颅内先天性血管畸形或全身出血性疾病,如某些凝血因子表达减少也可引起颅内出血或加重IVH,如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等,可引起颅内出血,快速扩容,输入高渗液体,血压波动过大,机械通气不当,吸气峰压或呼气末正压过高等医源性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颅内出血的发生。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
 1.颅内出血共同的临床表现: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与出血部位,出血程度有关,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症状,多在出生后3天内出现。  1)兴奋症状:早期常见: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前囟隆起,颅缝增宽,头围增加;意识形态改变,易激惹,过度兴奋,烦躁,脑性尖叫,惊厥等;眼症状如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球震颤;肌张力早期增高等。  2)抑制状态:随着病情发展,意识障碍则出现抑制状态,如淡漠,嗜睡,昏迷,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有面色苍白,青紫,前囟饱满或隆起,双瞳孔大小不等或对光反射消失和散大;呼吸障碍改变,呼吸节律由增快到缓慢,不规则或呼吸暂停等;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等表现。  3)其他:如贫血和无原因可解释的黄疸等等。  2.各部位出血的临床特点:各类型颅内出血的不同临床特点如下:  1)硬膜下出血:特点为多数系产伤,出血量大,产伤致天幕,大脑镰撕裂和大脑表浅静脉破裂所造成的急性大量出血,在数分钟或几小时内神经系统症状恶化,呼吸停止死亡;亚急性者,在出生24h后出现症状,以惊厥为主,有局灶性脑征,如偏瘫,眼斜向瘫痪侧等;亦有症状在新生儿期不明显,而在出生数月后产生慢性硬脑膜下积液,有惊厥发作,发育迟缓和贫血等。  小脑幕上出血先表现为激惹,脑性尖叫,两眼凝视惊厥等兴奋表现,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抑制状态,小脑幕下出血因出血灶压迫延髓,可出现意识障碍,呼吸不规则,阵发性呼吸暂停甚至呼吸停止,肌张力低下。  2)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于早产儿,常有窒息史,可为原发,也可为脑室内出血或硬膜下出血时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起源于蛛网膜下腔内的桥静脉,典型症状是在生后第2天发作惊厥,发作间歇情况良好,大多数预后良好,个别病例可因粘连而出现脑积水后遗症,少量出血者无症状,或仅有易激惹,肌张力低下,常在1周内恢复,出血量多者症状明显,可出现惊厥,但惊厥间期神志清楚,蛛网膜下腔出血不易压迫脑干,故预后较好,但出血严重者也可病情迅速恶化甚至短期内死亡,主要的后遗症为交通性或阻塞性脑积水。  3)脑实质出血:多为早产儿,多因小静脉栓塞后使毛细血管压力增高,破裂而出血,如出血部位在脑干,则早期可发生瞳孔变化,呼吸不规则和心动过缓等,前囟张力可不高,主要后遗症为脑瘫,癫痫和精神发育迟缓,由于支配下肢的神经传导束临近侧脑室,向外依次为躯干,上肢,面部神经的传导束,因此下肢运动障碍较多见,出血部位可液化行程囊肿,如囊肿与脑室相通称之为脑穿通性囊肿。  4)脑室周围及脑室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和出生时有窒息史者,大部分在出生3天内发病,症状轻重不一,最常见症状为Moro反射消失,肌张力低下,淡漠及呼吸暂停,严重者可急剧恶化,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进入昏迷,抽搐,四肢肌张力低下,前囟饱满,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呼吸暂停等,出血量多者有贫血,血压不升。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象:出血严重者,可有贫血,血红蛋白,血小板,血细胞比容下降。  2)血液检查:生化检查有CPK-BB活性增高,血浆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比值增高有助诊断,血气分析呈代谢性及呼吸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其他可有间接胆红素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  3)脑脊液检查: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室内出血时可阳性,临床常因脑脊液检查发现均匀一致的血性脑脊液而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表现为均匀血性,皱缩红细胞,早期脑脊液红细胞数量和蛋白含量增高,部分病例白细胞增高,以后脑脊液变为黄色和葡萄糖降低。  但是有些病例脑脊液不呈血性,如对硬膜下出血和脑实质出血诊断没有帮助,且有诱发脑疝可能,因此,腰椎穿刺检查正常亦不能排除本病,且病情危重时不宜进行此操作,因此不能将腰椎穿刺作为IVH的确诊手段。  2.辅助检查:  1)颅透照:颅透照对诊断硬膜下血肿,脑穿通畸形或脑积水有一定意义。  2)头颅超声:是诊断IVH的首选方法,床旁连续头颅超声对早产儿IVH的开始时间,出血部位及严重程度提供可靠的信息,而且价廉方便,无须搬动患儿,又无放射线损伤,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易发生IVH的高危人群,应常规进行头颅超声的筛查,在生后3天,1周,1个月时各查1次。  通过头颅超声可将IVH分为4级,Ⅰ级:出血限于室管膜下,不伴脑室内出血,Ⅱ级:不伴脑室扩张的IVH,Ⅲ级:IVH(>50%脑室区域)伴脑室扩大,Ⅳ级:脑室内出血合并脑实质出血或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检测到伴中线移位的大脑表面的硬膜下血肿,对幕上出血的诊断不及CT,对幕下出血的诊断不及MRI。  3)头颅CT:CT是证实IVH的部位和程度的有效手段,对硬膜下出血,后颅凹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某些脑实质的损害,CT的诊断价值优于超声,但CT不能床旁进行,还有使患儿暴露于放射线的缺点,对后颅凹硬膜下出血和小脑出血的诊断价值不及MRI。  4)头颅X线摄片:枕骨分离和颅骨骨折可通过头颅X线摄片证实。  5)经颅脑阻抗法:近年来有应用经颅脑阻抗法(transcephaliccerebralimpedance)及Doppler技术测脑血流速度以检查颅内积液及预测治疗效果。  6)头围:连续观察头围有助于监测脑室体积的变化。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
  1、病史:孕龄不满32周,体重不足1500g,易发生脑室管膜下出血及脑室出血,发病率可达40%~50%,多发生于3日以内。  2、临床表现:常无兴奋过程,而抑制症状明显,如拒奶,嗜睡,反应低下,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消失,经常出现阵发性呼吸节律不整及呼吸暂停,伴发绀,晚期出现惊厥及昏迷,面色苍白,前囱膨隆,双眼凝视,瞳孔不等或散大固定,光反射消失。  3、辅助检查:IVH的诊断除结合围生期缺氧或外伤病史及依靠临床表现的识别和影像学检查,早产儿临床症状和体征较少,影像学检查头颅CT,B超是IVH的主要诊断手段,根据头颅B超或CT检查结果能精确的了解病变类型,部位及程度,并做出分级诊断和对预后作出估价。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
  一、西医  1.加强护理:保持安静,减少搬动,头中位或右侧卧位,头肩略垫高30°,保持患儿体温在35.5~36.5℃,出生时即有症状者,宜推迟喂奶,供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控制入液量,宁少勿多,每天50~60ml/kg。  2.控制出血  (1)维生素K::用维生素K11~5mg/次,肌内注射,1次/d,连续3天,也可选择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络(安络血)和血凝酶(立止血),氨甲苯酸或氨基已酸等。  (2)输新鲜血浆或全血:每天10~20mg/kg。  (3)维生素C:改善血管通透性,有利于止血。  3.抗惊厥:有利于止血和防止新的出血,应及时止惊,需用抗惊厥药物,原则上选择一种药物,剂量要足,或两种药物交替使用,用药期间经常监测药物血浓度,用药后密切观察,以惊厥停止,安静入睡,呼吸,心率平稳,掌指弯曲有一定张力为度。  (1)苯巴比妥:控制新生儿惊厥首选,首次给以负荷量15~20mg/kg,肌内注射或静脉缓慢注射,如惊厥仍未控制,可每隔10~15min再给5mg/kg,直到惊厥停止,总量可达30mg/kg,惊厥控制后,12~24h开始给予维持量,按每天5mg/kg,分两次静脉或肌内注射,每12小时1次,2~3天后改为口服维持,与安定合用时注意到对呼吸抑制。  (2)地西泮(安定):为治疗新生儿惊厥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剂量为每次0.3~0.5mg/kg,缓慢静脉注射,此药半衰期为15min,通过血脑屏障快,消失也快,因此可于15~20min后重复使用,一天之内可应用3~4次,对难于控制的惊厥可每天给3~12mg/kg连续性静脉滴注。  4.降低颅内压:  (1)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伴有颅内高压者早期应用有持续缓解脑水肿的作用,可减少甘露醇的重复使用,常用地塞米松,每次0.5~l.0mg/kg,每6~12小时1次,静脉滴注,多在48h内应用,48h后根据病情决定停用或减量。  (2)20%甘露醇:如已为晚期发生了脑疝,有瞳孔不等大,呼吸节律不整,叹息样呼吸或双吸气时,可使用20%甘露醇,剂量根据病情决定,一般每次0.25~0.5g/kg(1.25~2.5ml/kg),可6h使用一次,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滴注,颅内压的高低及意识状态可作为是否需要重复给药的指标。  (3)控制液量:因脑水肿致颅内高压时,控制液体量每天60~80ml/kg,并根据电解质,血浆渗透压及尿量,体重变化进行调整。  5.维持正常脑灌注:大量IVH时,由于动脉压降低和颅内压增高,脑的灌流减少,因此必须维持血压在足够的水平上,同时避免血压的过度波动和脑血流速度的突然升高,没有必要的过分积极治疗反而会加重已经存在的脑损伤。  当收缩压低于6.67kPa(50mmHg)时可给予静脉滴注多巴胺[3~5μg/(kg·min)]和多巴酚丁胺[2.5~10μg/(kg·min)],开始时用小剂量,渐增大至高量。  6.脑代谢激活剂:  (1)胞磷胆碱:出血停止后,可给予胞磷胆碱100~125mg/次,加入5%~10%葡萄糖液50ml内,1次/d,10~14天为1疗程,生后第2天开始,直至症状好转或出院时。  (2)脑蛋白水解物(脑活素):每天1~2ml,稀释后静滴,或肌内注射,1次/d,10~14天为一疗程,可用2~3疗程。  (3)吡拉西坦(脑复康):恢复期可给脑复康,每天0.2g,连续服药3个月。  (4)其他:可应用细胞色素C,三磷腺苷(ATP),辅酶A等。  7.脑硬膜穿刺和外科治疗:手术指征取决于出血病灶的大小,颅压增高的体征和是否存在脑疝,大脑表面硬膜下出血伴中线移位,特别是临床症状恶化伴小脑幕切迹疝时,均是急诊硬膜下穿刺或切开引流的指征,脑硬膜穿刺1次/d,每次抽出量不超过15ml,位于后颅凹的大量硬膜下出血也需外科手术,对于无明显症状的硬膜下出血患儿,外科手术并不能改善其远期预后,但需临床严密观察,若患儿病情稳定,勿须手术。  8.高压氧治疗:可用高压氧舱全舱给氧法,每天治疗1次,氧浓度为90%~100%,压力为2kPa,每次2h,视病情可连续进行5~10次,至临床症状及B超示脑水肿消失,颅内出血在病情稳定6h后入舱,有惊厥者,待抽搐停止,呼吸脉搏稳定后入舱。  9.支持疗法:维持正常的通气,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体温和代谢正常等,颅内出血至新生儿惊厥时,首先是排除可能存在的代谢紊乱如低血糖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低钠血症等,如为代谢紊乱引起,则应立即处理。  10.预防出血后脑积水:脑脊液中的血液和蛋白质可引起蛛网膜炎及粘连,导致出血后脑积水。  (1)腰椎穿刺放脑脊液:可连续腰椎穿刺放出血性脑脊液,在病情稳定后,每天或隔天1次,每次放2~3ml/kg,但连续腰椎穿刺对预防出血后脑积水的价值还有争议。  (2)纤溶药物:用纤溶药物已被尝试预防出血后脑积水的发生,但需要进一步证实。  (3)脑室穿刺引流:可进行脑室穿刺引流,维持7天后撤除,如头围继续增大,可考虑脑积水分流术。  预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后与其原因,出血量,部位,类型,脑损害程度及其他围生期因素而异,Ⅰ~Ⅱ级颅内出血者若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预后较好,90%均能存活,约10%~20%可发生脑积水Ⅱ~Ⅳ级颅内出血者病死率超过50%,约2/3存活者可发生脑积水或其他神经系统后遗症,一般认为足月儿,急性缺氧,20minApgar评分正常,蛛网膜下腔出血,室管膜下腔出血,小量脑室内出血及额叶小血肿等预后较好;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慢性缺氧,20minApgar评分过低,大量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顶枕部脑实质出血或同时伴有顽固低血糖者预后差,新生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较好,90%随访正常,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致患儿迅速恶化和死亡,主要后遗症是出血后脑积水,但其发展过程比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缓慢,预后比脑室内出血好,严重小脑幕和大脑镰撕裂者病死率较高,存活者常发生脑积水和其他后遗症,早产儿严重小脑出血预后极差,即使存活也都有明显的运动和认知障碍,低出生体重儿颅内出血患者中10%~15%发生脑积水,颅内压增高症状可有可无,其中65%患儿可能停止发展或恢复。  二、中医  1、清营汤加味:药物配置与用法:水牛角粉8g,麦冬5g,淡竹叶3g,生地5g,玄参5g,银花5g,连翘4g,黄连3g,赤芍5g,丹皮5g。每日1剂,水煎1次,分2~4次服,5日为一个疗程。  2、益气止血汤:药物配比与用法:川芎4g,水蛭4g,阿胶(烊化)5g,红花5g,黄芪12g,山药lOg,三七粉3g(冲),甘草6g,仙鹤草lOg,当归6g,赤芍8g,太子参12g。上药水煎2次,共取汁60ml,每4小时灌服l0ml,每日l剂,7日为1疗程。  3、精制猴枣散:药物配比与用法:羚羊角、猴枣、麝香、伽南香,将上述药共研成末,精制成散剂装,每支0.3g,每日用1/4支,分2次调服。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保健
  一、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改变,如意识形态、眼症状、囱门张力、呼吸、肌张力和瞳孔变化。仔细耐心观察惊厥发生时间、部位,避免漏诊。定期测量头围,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与医生取得联系。  2.保持绝对静卧减少噪声,一切必要的治疗、护理操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保留,减少反复穿刺,避免头皮穿刺,以防止加重颅内出血。  3.合理用氧根据缺氧程度给予用氧,注意用氧的方式和浓度。病情好转及时停用。  4.合理喂养根据病情选择鼻饲或吮奶喂养,保证热量供给。  5.准时用药确保疗效。  6.维持体温稳定体温过高时应予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用远红外辐射床、暖箱或热水袋保暖。避免操作后包被松开。  7.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物品压迫胸部,影响呼吸。  8.健康教育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有后遗症时,教会家长对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减少异常分娩所致的产伤和窒息。  二、饮食:  1.乳母:多吃绿叶蔬苯及新鲜水果。  2.经常腹泻服抗生素者:给维生素K50~100μg/天,或每月注射维生素K1mg。  3.患阻塞性黄疸或婴儿肝炎者:给维生素K1。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防
  出生前应防止早产及避免窒息。  1、做好孕妇保健工作,避免早产,提高产科技术,减少新生儿窒息和产伤,对有出血性疾病的孕妇及时给予治疗,孕妇须绝对卧床以减少子宫收缩,并可用拟β-肾上腺素能类药物如羟苄麻黄碱(Ritodrine)以推迟分娩。  2、提高医护质量,避免各种可能导致医源性颅内出血的因素发生,产程中对胎儿进行监护,如见宫内缺氧及出生时窒息,均及时抢救,分娩时尽量避免产伤,必要时作剖宫产。  3、对可能早产的孕妇,宜在分娩前3天内应用地塞米松以促进肺成熟及减少呼吸窒息综合征的危险,预防出血倾向,可于分娩前10小时缓慢静注苯巴50mg,并在产前4~15小时顿服维生素K15~30mg。  4、目前并未证明孕妇或新生儿预防性给予引朵美辛,止血敏,VitE等药可预防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发生,对<1500g的未成熟儿生后6小时内可用苯巴比妥降低脑代谢率,清除自由基,减少脑血流量,抑制血压急剧上升。  对于母乳喂养者应指导乳母多吃绿叶蔬苯及新鲜水果,对经常腹泻服抗生素者应给维生素K50~100μg/天,或每月注射维生素K1mg,患阻塞性黄疸或婴儿肝炎者,应给维持素K1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  首先要诊断明确,轻型颅内出血几乎全部存活,后遗症0~10%;中型死亡率5%~15%,后遗症15%~25%;重型死亡率达50%~65%,后遗症65%~100%,常见的后遗症有脑积水,脑穿通性囊变,运动和智力障碍,四肢瘫痪,癫痫,肌张力低下等。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并发症
  1.常合并肺透明膜病,肺出血。  2.经常出现阵发性呼吸节律不整及呼吸暂停,伴发绀,晚期出现惊厥及昏迷,面色苍白,前囱膨隆,双眼凝视,瞳孔不等或散大固定,光反射消失,极度严重者可死于产程中或生后仅有微弱心跳,虽经积极复苏,最后仍告无效。  3.发生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存活者常留有癫痫,脑瘫,智力低下,视力或听力障碍,共济失调等后遗症。
最热门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生儿颅内出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