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地下水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与管理工作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北方地区及许多城市的重要供水水源,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下水资源开采量日益增加,地下水污染加重,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和有效监管,使之产生了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水源地枯竭,进而诱发了地面沉降、地裂缝、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及土地沙化等一系列生态及环境地质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制定并实施地下水资源的相关管理与保护战略。1、地下水资源及其特性1.1地下水资源的概念广义的地下水是指贮存并运移于地表以下土壤和岩石空隙中的自然水,而狭义的地下水则指饱和带(饱水带)岩土空隙中的重力水。在饱水带中,根据含水层埋藏条件的不同,地下水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潜水是指埋藏于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潜水积极参与水循环,资源易于回复,一般埋深不大,便于开采,是主要地下水开采水源。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具有静水压力的重力水,相比潜水而言其动态比较稳定。有关地下水资源的概念目前尚未统一,不同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和出发点提出了不同的概念。我国在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15218-94)中的定义为:埋藏于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其埋藏、富水性、水质等可为当前和未来的技术经济条件开发利用,具有现实或潜在的经济意义;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和专家认为地下水资源是指储存和流动在含水层系统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地下水。地下水的利用价值包括水质和水量两个方而,地下水能够成为资源首先是因为它有利用价值,这是由质决定的,而其来源的多少由量来体现。正是由于地下水资源存在利用价值,才使其成为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1.2地下水资源的基本特性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资源有着与地表水资源有着截然不同的特性,正确认识这些基本特性,对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1)分布广泛性地表水的分布一般局限于有限的水文网范围,而地下水的分布虽然受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制约,有一定的时空变异性,但相比地表水而言,其地域分布比较广泛,是一种分布在“面”上的水资源,在空间赋存上弥补了地表水分布不均的局限。因此,一般来说,地下水供水工程投资少、见效快,可分散开采和就地利用。如最近几年遭遇特大干旱时,国土资源部和水利部都会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对抗旱保苗、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提供了地下水源保障。(2)可恢复性地下水资源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资源,其水量、水质是都在随时随地发生变化,补给与消耗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从年内看,旱季主要为开采季节,消耗地下水,雨季地下水得到补给;从年际看,干旱年份,地下水消耗往往大于补给,而丰水年份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不仅可以满足丰水年消耗的需要,而且尚可弥补干旱年份亏缺的水量。因此,地下水资源是一种可以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的资源,具有可恢复性。(3)水量、水质的稳定性地下水与地表水相比,由于其埋藏在地下,受气侯因素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小,水质比较洁净、水量比较稳定,供水保证程度较高;尤其是受包气带的保护作用,地下水不易受到污染,水质一般较好,因此,地下水是人畜用水的理想水源。但是,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其造成的危害及治理的难度比地表水要严重和困难多,因此,地下水的保护十分重要。(4)有限性地下水虽然具有可恢复性,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但是若长期过量开采,又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势必会出现亏空,导致资源量减少或甚至枯竭,并引发一些生态及环境地质问题。所以,地下水资源绝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消耗与涵养相结合,合理开采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才能使地下水良性循环、永续利用。2、地下水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2.1开发利用地下水灌溉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地下水是我国重要的灌溉水源,全国农业灌溉地下水开采量666亿,占全国农田灌溉总用水量的19%;在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中,用于农田灌溉地下水开采量占54.3 %。井灌区(纯井灌区和渠井结合灌区)由于水源比较稳定可靠,一般能对农作物适时适量地进行灌溉,是旱涝保收的高产农田。目前,许多井灌区已成为我国经济作物及高附加值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是我国的粮、棉、油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井灌区对我国粮食的贡献超过全国总量的25 %,经济作物和蔬菜超过总量的50%,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食物供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干旱年份,地表水源短缺,地下水成则成为主要的抗旱水源,井灌对粮食生产的作用更加显著。2.2开发利用地下水为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支持开发利用地下水为农业提供了可靠的水源,对建立高产稳产农田、发展节水灌溉起到了重要促进的作用。同时,在井渠结合灌区,通过有计划的安排井灌和渠灌的时间和用水比例,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达到既利用地下水又防止土壤盐碱化的目的,起到以灌代排的作用,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条件,也为区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提供了支持。2.3地下水资源是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重要控制因子地下水不仅是一种资源,而且在生态和地质环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表水生态系统和陆地植被都需要地下水的补给和调节。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人工绿洲(作物和主要生态建设用林草)和天然绿洲的生长对地下水有很强的依赖性,当地下水位过高时,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使溶解于地下水中的盐分在表土聚集,出现土壤盐渍化;而当地下水位过低时,地下水不能通过毛细管上升到植物根系层,导致土壤水分不足,使植被退化和土地沙漠化。除此之外,深层地下水具有维持毅力平衡和塌陷的作用,若承压水压力水头下降过度,将会导致黏土备压缩,产生地面沉降。3、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地下水资源属于自由进入的公共产权属性的自然资源。依据经济学理论,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结构中,如果按照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法则来开发利用资源,则可使生产者收益最大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从产权界定的角度,需要明晰资源产权。由于有些产品的公共产权属性,生产行为的外在性,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常造成市场机制失灵,生产者不按照边际法则开发利用资源。在这种生产条件和市场结构中,需要利用一系列的政策工具,保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我国地下水资源属国家所有,具体的使用权分配给各级用水户,由各级水行政部门管理,地下水资源产权不明晰,收益权不明确。如果对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没有有效的管理措施,按照“先来后到”的法则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就会出现过量开采的结果。对于一个地下水资源用户来讲,只有在两种情况下停止开发利用地下水,一是地下水资源全部耗尽,另一种情况是边际取水成本比边际收益大或是从其他资源获得的边际收益要大。例如,在井渠结合灌区,地表水价格变动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利用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至少,地下水利用的好处要小于地表水时,农民才会选择利用地表水。因地表水灌溉没有地下水及时、方便,尤其是对于蔬菜和水果等灌溉次数多的作物,农民更偏向于使用地下水。4、地下水的跨期有效配置第一种可转移的暗示是边际使用者成本与地下水开采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当前使用的每一单位水与将来不能使用所带来的机会成本之间的联系。一个有效率配置考虑了这种使用者成本。对持续需求的有效开采途径关系到,随时间推移,地下水利用的下降问题。边际开采成本(抽取最后一单位水到地面带来的成本)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而上升。当发生以下情况时,抽取活动将会停止:(1)地下水被耗尽时;(2)当抽取水的边际成本大于其边际收益或大于从其他来源获得的边际成本时。邻近地下水地点的丰富地表水可作为地下水的替代物,这样就有效地为抽取的边际成本设定了一个上限。用户将不会为抽取一单位地下水比能获得地表水时支付更多。不幸的是,在我国的许多地方地下水都被过度严重地抽取,对地表水的竞争已经尖锐化;而低廉的地表水资源并不存在。在有效率的地下水市场,随时间推移水价将上升。而这种上升将一直持续下去直到达到耗尽点,即在这一点上边际抽取成本上升使开采变得不可行或抽取的边际成本与下一次水的来源的最低价格相等。在那一点,边际抽取成本将与价格相等。在所有这三种情况下,净价格,水的价格与边际开采成本二者的差异都将随时间推移而下降,在地下水停采点(如果替代品存在的话)或在耗尽点(如果不存在替代品的话)变为零。这种对净价格下降的预测似乎与实证相一致。5、地下水资源管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水源地保护,改善水污染状况。强化政策、法制和管理手段,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严格限制重污染项目建设,实现工业废水就地处理,达标排放。逐步实现污水资源化,具体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5.1 加强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要加强水质监测工作,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定期监测地下水水质。水质监测应做到定点监测与大范围内水质普查相结合,特别对比较集中的城市供水水源地进行重点监测,了解和掌握水质动态。建立水质预测预报系统,达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目的。5.2 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治理与保护并重治理水污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从源头抓起。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将总量控制指标和削减目标,分解到不同级别的地区,各河区的主要企业,重点抓好建材、化工、造纸、冶炼、食品发酵、电镀、纺织印染、制革等水污染严重行业的综合治理。开展污水的科学利用。污水的科学利用是防治污染的途径之一。加快污水处理建设。处理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是保护水环境的一个重要途径,要加快建设速度,提高处理能力,提倡和鼓励建立从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的专业公司,提高污水处理的运营和管理水平。做好城市污水排放规划,实行污水分流。污水通过管网收集后通过管路进入污水处理厂,不要再直接排放到河道。加强面源污染控制,认真抓好畜禽养殖业的清理整顿,禁止向河道内排放污水粪便。控制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鼓励他们收集、使用人及禽畜粪便,生活垃圾等变废为宝。既美化环境,又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化肥的大量使用,可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积极开发利用生物措施治理病虫害,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要统筹规划、合理科学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达到采补平衡,避免地下水漏斗再继续发生。特别是沿海城市的地下水开发管理,严防海水侵入污染要科学管理、科学开发,做到采补平衡,严禁地下水降落漏斗出现,触及海岸带含水层的淡水和咸水的界面,高度重视保护好前沿阵地的地下水。5.3 加强地下水资源的宣传教育等方面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将地下水资源保护常识纳入宣传教育计划,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教育,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增强群众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及时宣传报道先进典型,公开揭露和批判违法违规行为,使全社会都要认识到水污染和水环境恶化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使全社会都加入到治理污染和预防污染的行列,要形成以保护地下水资源为荣,污染地下水为耻。扩大公民对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鼓励社会团体和公民积极参与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结束语第一,我国地下水资源基本上处于自由进入状态,这是地下水资源过度利用的制度性原因。第二,各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有很大差别,如果单纯强调提高地表水价格而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不但不能改善生态环境,反而会加快地下水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生态环境的更大破坏。第三,在井渠结合灌区要加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统一规划利用,制定地表水供水价格时需要考虑对地下水资源利用的影响,不能简单地只从补偿供水成本的角度来制定。第四,要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力度,但不要过分强调征收水资源费和收许可证费,这有可能促使管理部门过多发放许可证来创收,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管措施和补偿政策。第五,明晰产权,借鉴国外管理经验,试点取水许可交易制度,让农民更大范围地参与管理社区内的地下水资源。
编辑:李丹
面对国际化、资本化、互联网+、生态化...
今日,看到PPP财政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Copyright (C) 2000- http://www.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 商务热线:010- 传真:010-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刘文义律师 京ICP备号-7
京公网安备:75当前位置: &
我省水文学习贯彻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总结会精神
发布日期:
浏览量:192
1月21日,福建省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项目办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贯彻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2015年度建设管理工作总结会精神。省项目办主任、省水文局副局长陈宏主持会议,省项目办成员、省监管组代表、省局纪检和招标代理公司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了部水文局蔡阳书记和林祚顶副局长在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2015年度建设管理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精神,通报了部项目办对福建省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2016年建设任务及福建省两家招标代理机构的批复情况。会议还就福建省监测井建设工程标段方面工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会上,陈宏主任总结了2015年度福建省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一要进一步学习领会蔡阳书记和林祚顶副局长的讲话精神,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二要抓紧修改完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福建省监测井建设工程标段标书,并上报部项目办审查;三要尽快确定招标代理机构,签订招标代理合同;四要与相关分局签订项目廉政责任书和委托授权书,确保项目质量。
(福建省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办供稿)
- 综合类网站 -
新浪搜狐网易新华网凤凰网
- 水文行业网站 -
江西水文太湖水文长江水文黄河水文广东水文江苏水文湖南水文浙江水文湖北水文河南水文山东水文广西水文贵州水文南平水文
- 水利行业网站 -
福建水利太湖流域管理局珠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
- 政府门户网站 -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
- 常用网站 -
网易免费邮箱铁路客户服务中心hao123网站导航您现在的位置:>>
区水利局开展地下水监测系统工程建设工作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日&&点击数:
下一篇:没有了!当前位置: &&
浙江省水利厅文件
浙水保〔2013〕35号
各市、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省水文局,省水资源管理中心:
地下水监测是为水资源评价、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技术依据的基础性工作,开展全省地下水监测,建立地下水监测网络,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根据“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总体部署和我省已批复的《浙江省地下水监测方案》的建设目标和内容要求,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根据《浙江省地下水监测方案》,全省规划建设地下水水位监测站点156处,分三年实施完成,2013年开始建设,2015年完成。其中列入2013年建设计划的46处(详见附件1)。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请有建设任务的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落实责任,按任务要求抓紧时间开展2013年的建设工作,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有关建设技术要求参照《浙江省地下水位监测站建设指导意见》(附件2)执行。
二、地下水水位监测站点建设经费从各县(市、区)水资源费中列支,市本级的建设任务从市级水资源费中列支,省厅将给予适当补助。
三、列入2014年和2015年建设任务站点的(附件1),请各地认真组织,做好站址查勘等建设前期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提前开展建设。
四、各市、县(市、区)要明确落实地下水水位监测站点的建设和管理责任。监测站点工程建成后可由各有关县(市、区)水文机构维护和管理,同时,地下水监测站点纳入全省水文站网,监测信息接入浙江省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
五、请省水文局做好全省地下水水位监测站点建设的工作监督和技术指导。省水资源管理中心做好省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中有关地下水监测管理子系统的建设,并做好与各市、县(市、区)有关地下水监测信息录入工作的衔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所辖县(市、区)地下水水位监测站点建设的督促和检查。
浙江省水利厅
2013年6月19日
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 &&&&&&&&&&&&&&&&2013年6月19日
&&&发布时间:
视力保护色:[
浙江省水利厅主办 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承办
浙江省水利信息管理中心建设管理 杭州弘一计算机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备案序号:浙ICP备号建议使用IE6.0,分辨率浏览从管理角度浅析地下水监测资料时空代表性——以疏勒河昌马灌区为例
地下水水位状态是气象、水文、地质、人为等各类要素的综合反应,它不仅反应了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随机变化过程,同时也是衡量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而描述地下水水位状态是通过自动或人工监测手段,对监测井水位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它反映区域内地下水水位受自然、人为双重因素影响下的结果,它是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的信息来源和决策依据,也是正确分析地下水资源量、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优化配置水资源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对现有监测资料的分析,是为了在地下水管理经费不足、人员有限的条件下,合理利用现有监测工具,在满足地下水管理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监测井的建设投入和监测频次,这样既满足了工作要求又减少了经济、人员投入,并能为水利部提出的地下水水位管理与总量控制“双控”管理工作做好基础支撑。一、灌区概况及监测井选取1.灌区概况疏勒河昌马灌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疏勒河流域中游地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是流域内重要的农...&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树立了生态文明新标杆。水是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关系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地下水资源作为水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饮水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旦造成破坏,因其埋藏较深、补给较难,很难实施人工治理。所以,要认真研究对地下水的管理,保证这一重要资源能够合理、有序、可持续地开发利用。笔者将通过对我国现行地下水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提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1我国现行地下水管理体系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地下水资源保护,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积极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依法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水资源评价等基础工作以及地下水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取得了初步的成效。1.1我国地下水管理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1998年政府体制改革后在水利部的三定方案中明确将地下水的管理权限划归水利部统一管理,在2008年政府的三定方案中...&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1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基本情况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主要有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绥化等12个地级以上城市和省农垦总局,18个县级市,43个县(自治县)。行政区面积38.99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85.74%。粮食主产区总人口3 77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8.6%。黑龙江省多年平均降水534 mm,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年降水量的65%~85%,其余月份占15%~35%。黑龙江省耕地面积为1 187万hm2,人均耕地0.31 hm2,是全国人均耕地的2.9倍。其中粮食主产区耕地面积达1 167万hm2,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以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小麦与杂粮杂豆等品种为主。2地下水灌溉面积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农田灌溉面积296.2万hm2,其中:水田灌溉196.53万hm2,水浇地99.67万hm2;机电井总灌溉面积为136.33万hm2,占灌溉面积的46%。3灌溉用水供需...&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地下水是湖北生产、生活的重要供水水源,是生态、环境的主要控制要素,构成地表水源有益和必要的补充。随着湖北经济社会的发展,地下水不合理开发利用使得超采、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地下水分布与需求、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在局部地区变得尖锐。“加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是贯彻落实中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践行新时期治水新思路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湖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设“生态湖北”的核心任务。本文立足于湖北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的现状,针对地下水管理与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加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的政策建议。一、湖北地下水管理与保护面临的严峻挑战(一)地下水开采总量不大,但局部地区超采严重。湖北地表水资源总量相对不少,加之客水资源丰富,形成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地表水为主体,地下水为补充的格局。地下水开采利用总体程度不高。按照2012年现状年统计,全省供水总量299.29亿立方米,而地下水供水量仅为10.14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3.4%。[1]但因局部地区地...&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干旱等极端事件频繁发生,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的影响也日益明显,一方面气候变化导致地下水的补给与循环交替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发生变化,进一步增加了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难度。近年来有关气候变化对地下水影响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4]。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开展了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条件下地下水资源评估项目(Groundwater ResourcesAcssesment under the Pressures of Humanity and ClimateChanges,GRAPHIC)。该项目运用地下水数据库及监测资料、模型模拟、GRACE卫星法及水力学等方法,研究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流量、补给、存储及水质的影响,最终提出地下水管理的方法(UNESCO,2008)[1]。Al-Sefry等学者就气候变化对地下水影响研究发现,由于气候变化作...&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河北省多年平均降水量532 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05亿m3,现状人均水资源量为283 m3,仅为全国平均水资源量的1/7,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m3的“极度缺水标准”。现状一般年份总缺水量124亿m3。客水资源严重不足,开采地下水乃至超采地下水已经成为河北省缓解水资源供需紧张局面的主要途径。近年,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地下水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地下水超采形势更加严峻,部分地区地下水资源枯竭,这不仅对河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造成严重威胁,而且对华北地区乃至全国带来重大影响。一、地下水超采危害严重1.超采区域分布广全省地下水超采总面积6.7万km2,占全省平原面积的92%,严重超采区面积3.02万km2。中东部平原区7个深层承压水漏斗中,影响较大、形成时间较长的主要是”冀枣衡”漏斗和沧州漏斗,现状漏斗中心承压水埋深超过100 m。2.超采水资源量大现状年均开采地下水总量150多亿m3,占全省供水量的...&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