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里药中,用在亡阳症证中的两位药

请选择栏目:
当前位置: &&&&&& > 正文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温里药常用药物鉴别
 来源:&&   |
温里药常用药物鉴别:
1.附子与干姜二药均能温中散寒、回阳救逆,常用于亡阳证,四肢厥逆,脉微欲绝,脾胃有寒之脘腹冷痛泄泻。然附子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并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可用于各种阳虚证以及风寒湿痹证。干姜回阳救逆之功不及附子,长于温中散寒,常用于中焦寒证;又有温肺化饮之功,用于寒饮停肺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查看更多:
教学服务教学材料
36大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助考之星--百万题库软件: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
电话:010-
 |  |  | 第7章温里药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第7章温里药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6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章节练习章节练习章节练习章节练习
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每日一练每日一练
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时间:预览:0次第十一单元 温里药细目一:概述性能特点、功效与适应范围本类药物均味辛性温热,具有温里祛寒,温经止痛作用,故可治疗里寒证,尤以里寒实证为主。个别药还能助阳、回阳,用治虚寒证,亡阳证。配伍方法应根据不同的证候作适当的配伍。外寒已入里,表寒未解者,宜与辛温解表药同用;寒凝筋脉,气滞血瘀者,宜配行气活血药同用;寒湿内阻者,宜配芳香化湿或温燥祛湿药;脾肾阳虚者,宜配温补脾肾药;亡阳气脱者,宜与大补元气药同用。使用注意本类药物性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助火,故天气炎热时或素体火旺者当减少用量;热伏于里,热深厥深,真热假寒证当禁用;凡实热证、津血亏虚者忌用;孕妇慎用。细目二:具体药物1.附子【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应用】亡阳证。本品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常与干姜、甘草同用,如四逆汤。若治亡阳气脱者,可配人参回阳固脱,如参附汤。阳虚证。附子能温一身之阳,肾、脾、心诸脏阳虚皆可用之。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脾肾阳虚、寒湿内盛,脾肾阳虚、寒湿内盛,脾肾阳虚、水肿,心阳衰弱、心悸气短及阳虚外感风寒,均可选用本品。寒痹证。本品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走而不守,尤善治寒痹痛剧者,如甘草附子汤。【用法用量】煎服,3-15g,本品有毒,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使用注意】孕妇及阴虚阳亢者忌用。反半夏、瓜萎、贝母、白蔹、白及。生品外用,内服须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2.干姜【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应用】腹痛,呕吐,泄泻。本品辛热,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为温暖中焦之主药。凡脾胃寒证,无论是实证或虚寒证均可用之。治脾胃虚寒,则都配人参、白术等,如理中丸。亡阳证。本品能温阳守中,回阳通脉,每与附子相须为用,如四逆汤。寒饮喘咳。本品能温肺散寒化饮,常与细辛、麻黄等同用,如小青龙汤。【比较】附子与干姜二药,均能温中散寒、回阳救逆,常用于亡阳证,四肢厥逆,脉微欲绝,或脾胃有寒,脘腹冷痛泄泻。然附子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并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可用于各种阳虚证以及风寒湿痹证;干姜回阳救逆之功不及附子,长于温中散寒,常用于中焦寒证;又有温肺化饮之功,用于寒饮停肺证。3.肉桂【性味归经】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原。【应用】阳痿,宫冷。本品补火助阳,益阳消阴,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常与附子相须为用,如肾气丸。腹痛,寒疝。对寒邪内侵或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可单用或配伍应用。腰痛,胸痹,阴疽,闭经,痛经。本品辛散温通,能行气血,通经脉,散寒止痛。对上述诸证,可与相应的药物配伍使用。虚阳上浮。能使因下元虚衰所致上浮的虚阳回归故里。用于虚阳上浮的面赤、虚喘、汗出等。此外,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者,在补益气血方中加入少量本品,可鼓舞气血生长。【用法用量】煎服,1-4.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1-2g。【使用注意】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妇忌用。畏赤石脂。【比较】附子与肉桂二药,均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常用治里寒实证、虚寒证以及寒湿痹痛。但附子能回阳救逆,并长于温补脾肾;肉桂长于温补命门,还能引火归原,温通经脉,并能鼓舞气血生长,以治阴疽与虚寒性溃疡等。4.吴茱萸【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应用】寒凝疼痛。本品既散肝之寒邪,又疏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滞气诸痛之要药。治厥阴头痛,如吴茱萸汤;治脾肾虚寒的五更泄泻,如四神丸。胃寒呕吐。可散寒止痛,疏肝解郁,降逆止呕,兼能制酸止痛。治肝郁犯胃的胁痛口苦,与黄连配伍,如左金丸。虚寒泄泻。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如四神丸。【用法用量】煎服1.5-4.5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服,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5.小茴香【功效】散寒止痛,理气和胃。【主治病证】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疼痛,少腹冷痛,痛经;中焦虚寒气滞证。6.丁香【功效】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主治病证】胃寒呕吐,呃逆;脘腹冷痛;阳痿,宫冷。【使用注意】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用。畏郁金。7.高良姜【功效】温中止痛,温中止呕。8.花椒【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主治病证】中寒腹痛,寒湿吐泻;虫积腹痛,湿疹,阴痒。【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医学浅析(yixueqianxi)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yixueqianxi受Dr.Waisees 杨德威博士之托,将他多年研习、行医、临床而传承和搜集整理的千余药方,全部公开于此,拿走,不谢!望前人积累的精粹在吾辈得以传承和发扬。医者,可参以行医。学者,可研以治学。病者,可用以救命。热门文章最新文章yixueqianxi受Dr.Waisees 杨德威博士之托,将他多年研习、行医、临床而传承和搜集整理的千余药方,全部公开于此,拿走,不谢!望前人积累的精粹在吾辈得以传承和发扬。医者,可参以行医。学者,可研以治学。病者,可用以救命。《中药学》习题:温里药(一)
(33)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小茴香的主治病证: A.寒疝腹痛 B.厥阴头痛 C.睾丸肿痛 D.少腹冷痛 E.脘腹胀痛 答案B (34)下列除哪项外,均是丁香的主治病证 A.胃寒呕吐 B.虚寒呃逆 C.五更泄泻 D.胃寒冷痛 E.阳痿,宫冷 答案C (35)治疗脘腹冷痛,寒呕,冷泻等脾胃寒证应首选: A.吴茱萸 B.附子 C.肉桂 D.干姜 E.小茴香 答案D (36)治疗久病体虚,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大汗大吐大泻所致的之亡阳证,宜首选: A.附子 B.干姜 C.肉桂 D.高良姜 E.丁香 答案A (37)治疗中寒腹痛,寒湿吐泻及虫积腹痛,手足厥逆者,应首选: A.干姜 B.高良姜 C.花椒 D.乌梅 E.使君子 答案C 二、A2型题 (1)患者,男,59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宜选用: A高良姜 B干姜 C小茴香 D附子 E茯苓 答案D (2)患者,女,51岁,咳而气怯,痰多,喘促动则为甚,气短,食少胸闷,怯寒肢冷,神疲,小腹拘急不仁,脐下悸动,足跗浮肿,头目眩昏,舌苔白润,舌质胖,脉沉细兼滑,宜选: A高良姜 B附子 C小茴香 D干姜 E茯苓 答案B (3)患者男,49岁,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小腹拘急,脐下悸动,下肢浮肿,舌苔白润,舌质胖,脉沉细兼滑,宜选:E A吴茱萸配小茴香 B小茴香配高良姜 C高良姜配附子 D附子配干姜 E附子配桂枝 答案E (4)患者,男,55岁,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神疲乏力,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宜选用: A吴茱萸配小茴香 B附子配桂枝 C小茴香配高良姜 D高良姜配附子 E附子配干姜 答案B (5)患者,女,49岁,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不利,肢体浮肿,苔白不渴,脉沉,宜选: A附子配白术 B附子配桂枝 C附子配干姜 D附子配高良姜 E附子配生姜 答案A (6)患者,男,48岁,咳逆上气,痰多稀薄,动则喘息,周身浮肿,下肢尤甚,按之如泥,腰腹胀满,尿少,舌苔淡白,脉沉滑,宜选: A附子配白术 B附子配桂枝 C附子配干姜 D附子配高良姜 E附子配生姜 答案A [本文共有 8 页,当前是第 4 页]
热点推荐:&&&&&&&&
执业药师网络课程
药事管理与法规
药学专业知识一
药学专业知识二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药事管理与法规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中药学综合知识技能
本文标题: 本文地址:
一周人气榜123456
热门培训1234567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亡阳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