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扎针什么时间最好1.5寸扎针用什么进针法

您的位置: &
针灸用毫针夹持进针器的介绍
优质期刊推荐针灸怎么练习扎针?怎样给人最安全的针灸?医院里的针灸安全么?...
针灸怎么练习扎针?怎样给人最安全的针灸?医院里的针灸安全么?满意答案:针刺练习,主要是指指力和手法的练习,是初学针刺者的基本技能训练。1.纸垫练针法用松软的纸张,折迭成长约8厘米,宽约5厘米,厚约2-3厘米的纸块。用线如“井”字形扎紧,做成纸垫。练针时,左手执垫,右手拇、食、中指前后交替地捻动针柄,穿透纸垫,反复练习。(图10-64)2.棉团练针法用棉花做衬,用布将棉花扎紧, 成直径约6-7厘米的棉团,练针方法同纸垫练针法。所不同的是棉团松软,可做提插、捻转等多种基本的练习。(图10-65)刺法1.进针法在针刺时,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称“刺手”,右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称“押手”。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指切进针法 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旁,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图10-66)②夹持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腧穴表面,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图10-67)③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食、拇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弛部位的腧穴。(图10-68)④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薄部位的进针,如印堂等。(图10-69)2.针刺的角度和深度在针刺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是增强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同一腧穴,由于针刺角度、方向、深度的不同,所产生的针感强弱、方向和疗效常有明显差异。①角度 指进针时的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所的夹角。它是根据腧穴所在位置和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而定,一般有:直刺 针身与皮肤表面是900角左右垂直刺入。此法适于大部分腧穴。斜刺 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0角左右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在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穴位。平刺 即横刺、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0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于皮薄肉少的部位,如头部的腧穴等。(图10-70)②深度 指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浅程度。每个腧穴的针刺深度,在腧穴各论中已有详述,在此仅根据下列情况作介绍。体质:身体瘦弱浅刺,身强体肥者深刺。年龄:年老体弱及小儿娇嫩之体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宜深刺。针刺的角度和深度关系极为密切,一般来说,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或平刺。对天突、哑门、风府等穴及眼区,胸背和重要脏器如心、肝、肺等部位的腧穴,尤其要注意掌握好针刺角度和深度。3.行针与得气行针也叫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而施行的各种刺针手法。得气也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当产生得气时,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同时患者也会在针下有相应的酸、麻、胀、重感,甚或沿着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的感觉。若没有得气,则医者感到针下空虚无物,患者亦无酸、胀、麻、重等感觉。正如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所说“轻滑慢而示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得气与否及气至的迟速,不仅直接关系到疗效,而且可以供以窥测疾病的预后。《灵枢·丸针十二原》载:“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这充分说明了得气的重要意义。临床上一般是得气迅速时,疗效较好;得气较慢时效果就差;若不得气,则可能无效。《金针赋》也说“气速效速,气迟效迟”。因此,临床上若刺之而不得气时,就要分析原因,或因取穴不准,手法运用不当,或为针刺角度有误。深浅失度。此时就要重新调整针刺部位、角度深度、运用必要的手法,再次行针,一般即可得气。如患者病久体虚,以致经气不足,或因其他病理因素致局部感觉迟钝,而不易得气时,可采用行针推气,或留针候气,或用温针,或加艾灸,以助经气的来复,易促使得气,或因治疗,经气逐步得到恢复,则可迅速得气。若用上法而仍不得气者,多为脏腑经络之气虚衰已极。对此,当考虑配合或改用其他疗法。行针手法分为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两类。①基本手法有以下两种: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把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由深层向上退到浅层为提。(图10-71)捻转法:是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以右手拇指和中、食二指持住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图10-72)以上两种手法,既可单独应用,也可相互配合运用,可根据情况灵法运用。②辅助手法。是针刺时用以辅助行针的操作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循法:是以左手或右手于所刺腧穴的四击或沿经脉的循行部位,进行徐和的循按或循摄的方法。此法在未得气时用之可通气活血,有行气、催气之功,若针下过于沉紧时,用之可宜散气血,使针下徐和。刮柄法:是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爪甲,由下而上的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此法在不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促使得气。(图10-73)弹针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后,以手指轻轻弹针柄,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动,而使经气速行。搓柄法:是将针刺入后,以右手拇、食、中指持针柄单向捻转,如搓线状,每次搓2-3周或3-5周,但搓时应与提插法同时配合使用,以免针身缠绕肌肉纤维。此法有行气、催气和补虚泻实的作用。摇柄法:是将针刺入后,手持针柄进行摇动,如摇檐或摇辘轳之状,可起行气作用。震颤法:针刺入后,左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度的提插捻转动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以促使得气或增强祛邪、扶正的作用。4.针刺补泻针刺补泻是根据《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的理论原则而确立的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是针刺治病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毫针刺法的核心内容。补法:是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泻法是泛指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针刺补泻就是通过针刺腧穴,采用适当的手法激发经气以补益正气,疏泄病邪而调节人体脏腑经络功能,促使阴阳平衡而恢复健康。补泻效果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功能状态 当机体处于虚惫状态而呈虚证时,针刺可以起到补虚的作用。若机体处于邪盛而呈实热、闭证的实证情况下,针刺又可以泻邪,而起清热启闭的泻实作用。如胃肠痉挛疼痛时,针刺可以止痉而使疼痛缓解。胃肠蠕动缓慢而呈弛缓时,针刺可以增强肠胃蠕动而使其功能恢复正常。腧穴特性 腧穴的功能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有些腧穴具有相对特性,如有的适于补虚,如足三里、关元等;有的适宜泻实如十宣、少商等。针刺手法 是促使人体内在因素转化的条件,是实现补虚泻实的重要环节。5.留针与出针留针。是指进针后,将针置穴内不动,以加强针感和针刺的持续作用,留针与否和留针时间的长短依病情而定。一般病症,只要针下得气,施术完毕后即可出针或酌留10-20分钟。但对一些慢性、顽固性、疼痛性、痉挛性病证,可适当增加留针时间,并在留针中间间歇行针,以增强疗效。留针还可起到候气的作用。出针。出针时,是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轻微捻转并慢慢提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并用干棉球按压针孔防止出血,最后检查针数,防止遗漏。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程氏三才进针法―程老自创的针灸手法 - 教你一招 - 营口市图书馆
营口民间传说
营口自然风光
营口名胜古迹
营图大事记
营口史话轶闻
营口地名趣谈
营口老地方
最新热点词汇及事件
节日纪念日
学海轻舟2005年
学海轻舟2006年
学海轻舟2007年
学海轻舟2008年
图书推荐第一期
新刊推荐第一期
期刊电子版
报纸电子版
活动报道2005年
活动报道2006年
活动报道2007年
活动报道2008年
成员单位简介
写作与应用
新刊推荐第二期
新刊推荐第三期
新刊推荐第四期
新刊推荐第五期
新刊推荐第六期
新刊推荐第七期
新刊推荐第八期
新刊推荐第九期
新刊推荐第十期
新刊推荐第十一期
新刊推荐第十二期
图书推荐第二期
图书推荐第三期
图书推荐第四期
图书推荐第五期
图书推荐第六期
图书推荐第七期
图书推荐第八期
图书推荐第九期
图书推荐第十期
图书推荐第十一期
图书推荐第十二期
图书推荐第十三期
图书推荐第十四期
图书推荐第十五期
图书推荐第十六期
图书推荐第十七期
图书推荐第十八期
图书推荐第十九期
图书推荐第二十期
图书推荐第二十一期
图书推荐第二十二期
图书推荐第二十三期
图书推荐第二十四期
图书推荐第二十五期
青少年专栏
活动报道2009年
新书推荐第二十六期
展播厅节目预告
与科学发展同行百题知识
新书推荐第二十七期
学海轻舟2009年
新书推荐第二十八期
图书推荐第二十九期
图书推荐第三十期
图书推荐第三十一期
新书推荐第三十二期
新书推荐第三十三期
新书推荐第三十四期
图书推荐第三十五期
图书推荐第三十六期
新书推荐2010年第1期总第37期
新书推荐2010年第2期总第38期
新书推荐2010年第3期总第39期
团支部工作动态
中央领导论青少年工作
中国共青团史
团中央领导讲话
团支部活动
共青团知识
团支部工作
新书推荐2010年第4期总第40期
新书推荐2010年第5期总第41期
学海轻舟2010年
新书推荐2010年第6期总第42期
新书推荐2010年第7期总第43期
新书推荐2010年第8期总第44期
新书推荐2010年第9期总第45期
新书推荐2010年第10期总第46期
新书推荐2010年第11期总第47期
新书推荐2010年第12期总第48期
新书推荐2011年第1期总第49期
新书推荐2011年第2期总第50期
新书推荐2011年第3期总第51期
展览服务通知
学海轻舟2011年
图书馆联盟
新书推荐2011年第4期总第52期
新书推荐2011年第5期总第53期
新书推荐2011年第6期总第54期
新书推荐2011年第7期总第55期
新书推荐2011年第8期总第56期
新书推荐2011年第9期总第57期
新书推荐2011年第10期总第58期
新书推荐2011年第11期总第59期
新书推荐2011年第12期总第60期
新书推荐2012年第1期总第61期
新书推荐2012年第2期总第62期
新书推荐2012年第3期总第63期
新书推荐2012年第4期总第64期
新书推荐2012年第5期总第65期
新书推荐2012年第6期总第66期
新书推荐2012年第7期总第67期
《世说新语》
《动画西游记》
抗日小奇兵
《口号振奋中国》
《罗荣恒》
《任弼时》
《伍味草堂》
《走遍中国》
《走向和谐》
伟大的历程
七集系列片《破冰》
十六集系列片《解放战争》
民谣吉他弹唱“风”
永远的丰碑
红色历史文化专题片
新书推荐2012年第8期总第68期
新书推荐2012年第9期总第69期
新书推荐2012年第10期总第70期
新书推荐2012年第11期总第71期
文化共享杯
新书推荐2012年第12期总第72期
新书推荐2013年第1期总第73期
新书推荐2013年第2期总第74期
新书推荐2013年第3期总第75期
新书推荐2013年第4期总第76期
新书推荐2013年第5期总第77期
新书推荐2013年第6期总第78期
新书推荐2013年第7期总第79期
新书推荐2013年第8期总第80期
新书推荐2013年第9期总第81期
新书推荐2013年第10期总第82期
新书推荐2013年第11期总第83期
新书推荐2013年第12期总第84期
活动报道2010年
活动报道2011年
活动报道2012年
活动报道2013年
历史上的今天
学海轻舟2012年
学海轻舟2013年
新书推荐2014年第1期总第85期
活动报道2014年
新书推荐2014年第2期总第86期
新书推荐2014年第3期总第87期
新书推荐2014年第4期总第88期
新书推荐2014年第5期总第89期
新书推荐2014年第6期总第90期
新书推荐2014年第7期总第91期
新书推荐2014年第8期总第92期
新书推荐2014年第9期总第93期
新书推荐2014年第10期总第94期
新书推荐2014年第11期总第95期
新书推荐2014年第12期总第96期
新书推荐2015年第01期总第97期
新书推荐2015年第02期总第98期
新书推荐2015年第03期总第99期
新书推荐2015年第04期总第100期
新书推荐2015年第05期总第101期
新书推荐2015年第06期总第102期
新书推荐2015年第07期总第103期
活动报道2015年
新书推荐2015年第08期总第104期
新书推荐2015年第09期总第105期
新书推荐2015年第10期总第106期
新书推荐2015年第11期总第107期
新书推荐2015年第12期总第108期
新书推荐2016年第01期总第109期
新书推荐2016年第02期总第110期
新书推荐2016年第03期总第111期
新书推荐2016年第04期总第112期
新书推荐2016年第05期总第113期
新书推荐2016年第06期总第114期
活动报道2016年
程氏三才进针法―程老自创的针灸手法
[发布时间:]&[已浏览:326次] [文章来源:生活妙招网]
  扎针的方法有百十种的不同,我就认为三才法很适合教学,又进一步改进三才法,去掉了一些复杂的东西,所以把这种方法就叫改进的三才进针法。天、地、人叫三才,天在上面,地在下面,人在中间,叫天、地、人,我把扎针叫天、人、地,天、地,中间是人。――摘自《中国纪录》&   【国医释读】& &&&&20世纪70年代,针灸以成本低、无消耗、见效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程莘农教授在推广针灸疗法的同时,还不断对自己的针灸手法进行完善。他在元朝开创的“三才法”基础上,经长期总结、摸索,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针灸手法,医界同行称之为“程氏三才法”。在针灸界,人们对这种手法的普遍评价是:进针快、穴位准、见效快。& &&&&程老认为,三才进针法最适合教学。在过去,中医扎针的方法有百十来种,学起来非常麻烦,学生不容易掌握。而三才法则把针灸简单化了,天、地、人叫三才,天在上面,地在下面,人在中间,他把扎针叫天、人、地,天就是浅,人就是在中间,地就是深,实际上就是“浅、中、深”,从而轻巧利索、准确迅速地将点穴、押指、穿皮、进针等融合为一体,在一两秒钟内快速完成,让患者没有任何疼痛感。& &&&&除此之外,程老又指出,针灸还有一大特点,即有双向性,这穴位既可以升血压,又可以降血压;既可以止大便,又可以通大便。并且,针灸也讲补和泻,顺着经脉进针就是补,逆着经脉进针就是泻。在取穴方法上,应以大、小、缓、急、奇、偶为原则,取穴的多与少则应以证为凭、以精为准、以适为度、以效为信,所以在临床取穴时,他一般少至一两穴,多达十几二十穴不等。& &&&&针灸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由十四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孙络、浮络等组成的经络理论,以及361个腧穴以及经外奇穴等腧穴与腧穴主病的知识,发现了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的联系规律,创造了经络学说,并由此产生了一套治疗疾病的方法体系。& &&&&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广泛的适应性,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极少有副作用。远在唐代,中国针灸就已传播到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并在他国开花结果,繁衍出一些具有异域特色的针灸医学。到目前为止,针灸已经传播到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保障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主办单位:营口市图书馆&&版权发布: &技术支持: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针灸学练习册(带答案).doc2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1.现存最早、最系统的针灸学专著是
A.《足臂十一脉灸经》
B.《阴阳十一脉灸经》
C.《灵枢经》
D.《针灸甲乙经》
E.《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2.《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哪位医家
3.我国第一个针灸铜人铸造于哪个朝代
4.《针灸大成》的作者是哪位医家
5.明代哪一本针灸著作,是继《内经》、《甲乙经》之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
A.《针灸大成》
B.《针灸大全》
C.《卫生针灸玄机秘要》
D.《针灸聚英发挥》
E.《奇经八脉考》
6.中国针灸是哪个世纪传到欧洲
A.公元5世纪
B.公元6世纪
C.公元8世纪
D.公元16世纪
E.公元17世纪
7.《针灸甲乙经》中所载的腧穴有
1.针灸学理论核心是
A.脏象学说
B.阴阳学说
C.五行学说
D.经络学说
E.于午流注学说
2.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是
A.阳明、少阳、太阳
B.少阳、太阳、阳明
C.太阳、阳明、少阳
D.少阳、阳明、太阳
E.太阳、少阳、阳明
3.手、足三阴经在四肢的排列是
A.厥阴、少阴、太阴
B.少阴、太阴、厥阴
C.太阴、厥阴、少阴
D.厥阴、太阴、少阴
E.太阴、少阴、厥阴
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哪一条是错误的
A.手三阴经从头走手
B.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C.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D.足三阴经从足走腹 胸
E.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5.十二经脉的交接:阴经与阳经多在什么部位交接
6.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 指同名经 交接部位在
D.四肢末端
E.以上都不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针灸扎针什么时间最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