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套餐这几个字颜体的瑛怎么写怎么写

日期:稳。笔画的起笔支点以中为注意点。多撇的字更要把注意点放在起笔处。斜进中就是它的支点。这样就能保证它的平衡,这样它就能站得稳。
三、堆、插、重、并字形的布势
三个相同的字组合成字叫堆(叠)。从几何上分歧要稳,上面的字大、下面两字左小右大。这是叠的写法最大特点,它们又相互照应,有大小之分,就有了疏密的变化,更有了三字部位的变化。
字中间有长竖或有两竖以上的字叫插。这类字的对称,对字...这是叠的写法最大特点的相关内容日期:受过胎教的孩子有什么特点 受过胎教的孩子有如下一些特点: 1、不爱哭。虽然婴儿在饥饿、尿湿和身体不适时也会啼哭,但得到满足之后啼哭便会停止。同时由于受过胎教的婴儿感音能力较好,每当听到母亲的脚步声、说话声就会停止啼哭。孩子比...日期:为何了解小儿心理发育特点 小儿体格的发育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例如1岁以内及青春期体重和身高增长的速度最快;小儿的心理发育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特点。人的心理活动自婴儿一出生就逐渐开...日期:孕期饮食营养特点 孕期的饮食营养,不仅影响到胎儿的正常发育,也关系到出生后婴幼儿的体质和智力。因此,科学地调配妊娠各时期的饮食营养,对优孕、优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孕期的饮食应根据其特殊的营养特点进行安排。 (...日期:非处方药的特点与使用 otc的特点 otc药品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1.一般都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全面考察 2.药效一般比较确定 3.按照药品使用说明要求使用相对安全 4.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5.使用方便 6.毒副作用??.易于储存等 根据有关规定,今后非处方药均需在外包装上注明otc字日期:为何了解小儿心理发育特点 小儿体格的发育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例如1岁以内及青春期体重和身高增长的速度最快;小儿的心理发育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特点。人的心理活动自婴儿一出生就逐渐开始发展起来,这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言语、情绪、意志等等。小儿心日期:非处方药的特点与使用 otc的特点 otc药品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1.一般都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全面考察 2.药效一般比较确定 3.按照药品使用说明要求使用相对安全 4.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5.使用方便 6.毒副作用??.易于储存等 根据有关规定,今后非处方药均...日期:遗传病有哪些特点 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简称为遗传?R糯?⊥ǔS邢率鎏氐悖?1.必须是遗传物质的改变,即基因的突变或染色体的畸变。 2.遗传性。患者携带的致病基因将会通过后代的繁衍而继续遗传下去,给人口素质带来不可低估的危害。 遗
&最新内容- - - - - - - - - - - -
&&热点推荐
精品专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语学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学习-  - - -
 - - - - - - -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师古五世从孙 、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曾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起义军对抗叛军。唐肃宗即位后,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使。至凤翔,授宪部尚书,后迁御史大夫。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凛然拒贼,终被缢杀。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细节展示↓↓注:有色差,实物更为漂亮
我公司承接艺术品复制、珂罗版制作名书画,壁画、字画装裱、销售等业务。联系电话: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北京今鼎新翰文化艺术有限公司(jdxhwh)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菩萨身肢原是粉红肤色,经过千年氧化变为黑灰。菩萨半身裸体,舞蹈手姿是印度艺术的遗风;头上的三珠冠,是中亚一带王贵的冠式;修长清秀的体形则是中国士大人物美的典型。
《兰亭集序》真迹被殉葬昭陵,《兰亭集序》摹本流传至今者以冯承素之“神龙本”最精妙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
动物都是智者投胎转世。几千几万年累积的智慧,满满装在比人类小的躯体里,狗不用言语,它用全身来说话。
积雪,好像一条奇妙的地毯,铺盖在大地上,使地面温度不致因冬季的严寒而降得太低。积雪的这种保温作用,是和它本身的特性分不开的。
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
唐高祖李渊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
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
褚遂良工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书圣”王羲之最推崇的前辈书家有两个:一个是曹魏的钟繇,一人是东汉的张芝。他说:“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余耽之若此,未必谢之。”(见孙过庭《书谱》)“耽”,是沉迷,特别爱好的意思。连王羲之都自叹弗如,可见张芝对书法的热爱程度。
全球CEO俱乐部中国区主席李京坪与韩国江原道道长及三松面包CEO签署合作协议。赠送我公司产品“乾隆御笔字画《福田花雨》”,来自全球分部上百名代表举杯同饮见证历史时刻。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
那雪花洁白如玉,它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还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呢?雪花像美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像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无愧是大地的杰作!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 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分为五段:悉听琵琶、击鼓观舞、欣赏王屋山跳六么舞、更衣暂歇、清吹合奏、曲终人散。
越来越多的书法爱好者希望把自己的书画作品送给亲人、朋友、同事或共同爱好者等,我公司将是您必选之地,无论从传统工艺还是现代机器化设备都是一流的,私家定制作品与您的原作无异,在众人面前大放光彩!
此画描写春夏之交时节一群服饰艳丽的贵族妇女在庭园里嬉戏、赏花的闲逸生活片断。图中六人,分成三组:右起画二人相对戏犬;中间画二人向左缓缓而行; 左边画近处有一贵妇立于一株花树前,右手捏着一只捕捉来的蝴蝶,侧身回头注视着跑来的小狗和白鹤,又似与远处另一贵妇打招呼。
《八十七神仙卷》,这是一幅佚名的白描人物手卷,也是历代字画中最为经典的宗教画,画上有87个神仙从天而降,列队行进,姿态丰盈而优美。
《龙城三章》书中所遴选的三章,是历代至今有关太原历史文化的宏文、诗词与名家墨宝碑拓,其文其诗其法书,皆系出于历代王侯将相和文化名家之手。
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刻石,遗世者二,一在太原,一在黄州。黄州者刻于同治六年,分勒二石,别嵌于坡仙亭左右两壁。太原者依旧拓,分镌三石,今藏双塔寺,太原者早于黄州者近百年。
本品主要宣说观世音菩萨的普门示现。长行叙述无尽意菩萨与佛的两番问答。初次问答观世音菩萨得名因缘。二次问答观世音菩萨为众生说法的方便。
清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在位时曾九次以所书诗、扇、联 、匾赐赠时任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的沁州(今沁县)人吴王典。最长的一卷为康熙所书千字 文及跋近1100字。
晋祠铭即晋祠之铭并序碑,在晋祠贞观宝翰亭内,当年由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并书。其碑拓尤为珍贵,其书法遒劲有力,神气浑沦,变化多端。唐朝将其拓片作为国宝,视为珍奇,赠送外国宾客作为礼物。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图中的贵妇人体态雍容丰满,神态优雅娴静,衣着华丽名贵的丝绸时装,坐在木榻上,凝视着棋盘。伸出右手,用食指和中指夹着一粒棋子,思索着如何落子。表现了贵妇人的悠闲、消遣和弈棋时注意力的集中与神情的投入。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是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行草3行16字。全幅刚柔并济,伸缩舒展,浓墨自如运笔,枯湿相间,墨趣横生。
明代书画家徐渭曾说过:“高书不入俗眼,入康生创作作品康生创作作品俗眼者必非高书。”康生的书法正属于“高书”之列。康生真草隶篆众体皆能,尤善章草,自成“康体”,堪称大家。
汤松翰原名:汤璋铭。字,东翰。自署松风阁主人。
《果熟来禽图頁》,出自南宋画家林椿之手,画家选取果木的一枝写秋景:寂静的山林木叶泛黄,沉甸甸的果实早已熟透却无人采摘,任由虫儿噬蚀。一只小鸟蓦然飞上枝头,打破了空间的宁静。
文微明,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永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明月当空照,挂念心头绕,岁岁明月夜,年年盼团圆;思念传千里,短信送祝愿,天涯情不断,海角血脉连;每逢佳节倍思亲,心寄明月祈团圆,祝合家欢乐幸福伴,吉祥如意乐开怀,中秋节快乐!
张宗苍的山水画,画风苍劲,用笔沉着。山石皴法多以干笔积累,林木之间使用淡墨,干笔和皴擦的手法相结合,表现出了深远的意境和深厚的气韵,一洗宫廷画院惯有的甜熟柔媚的习气,特别被乾隆皇帝所喜爱。
《大藏经》是将所能搜集到的佛教典籍汇集编成的全集,历来一般只由宫廷、官府、大寺院收藏。
大藏经又名为一切经、三藏经,为佛教典籍总汇。涉及哲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建筑等各领域,内容广博,包罗宏富。
1990年应邀赴日举办个展;199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先后在洛阳、兰州、丹东、广州、成都等地举办画展以及2000年应邀赴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进行艺术考察。其事迹问鼎于《中国现代美术全集》、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等。出版有《赵梅生画集》、《赵梅生水墨世界》、《赵梅生小品集》等。《美术》、《美术观察》、《中国艺术》等专业刊物有专文评介。
赵梅生,1925年出生,山西闻喜人。中国美协会员、原太原画院副院长。作品参展于《全国六·八届美展》、《全国一、二届花鸟画展》、《中国画三百家》、港、台地区举办的《亚洲水墨画大展》、《华夏艺术国际展》获金奖。1990年应邀赴日举办个展;
此图绘藻荇漂浮,茨菇丛生,群鱼活泼自如地嬉戏其间,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用笔工细,设色绚丽,和宋代刘寀的《落花游鱼图》有异曲同工之妙。
秋天虽没有春天那样百花争艳,没有夏天那样绿树成荫,没有冬天那样白雪皑皑,但它却是个丰收的季节。
曾受著名画家汪采白(汪礼祁)、杨仲子、孙诵昭影响,解放后专业从事绘画。画风得白石老人真传,师法自然,刻意求新,曾向于非闇等老画家求教,花卉、翎毛、草虫等写意于工笔时得佳作。
《戏婴图》描绘四名儿童模仿成人礼佛的动作。层次细腻,风格典雅,设色明艳温和,技法纯熟,身形兼具,富有情趣 。
作 品:幽花欹满树 细水曲通池
作 者:佚名
材 质:纸本设色
规 格:纵34cm x 横27.5cm
李可染说:山水画最难解决的是层次。还讲到他用积墨法“在墨中求层次,表现山川浑然之气”。在解决画面的层次问题上,有两个关键:一是必须掌握好中间调子;二是要解决好画面的黑白关系。画面的黑白关系也就是暗部与亮部的关系、实与虚的关系。
陈明自(生卒年不详)字我觉,号餐薇樵者(居士)。明末清初时人,画史缺载。能诗,工篆隶及正书,善画花卉。
陈明自(生卒年不详)字我觉,号餐薇樵者(居士)。明末清初时人,画史缺载。能诗,工篆隶及正书,善画花卉。
恽寿平在绘画中期主攻花鸟画,其《牡丹图》和王翚的《桃花渔艇图》是康熙十一年(公元1673年),两人同游江苏宜兴时合作的册页之中的两帧。在《牡丹图》上有王翚的一段长题,从题字中可以看出王翚对其绘画成就的肯定和推崇。
王翚,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合称山水画家“四王”,加上吴历、恽寿平合称“清初六家”或“四王吴恽”。
收藏者的钤印恰到好处,花卉吸引着眼球,细节需细细品味.......
由于近年来花鸟画方面具有挚着的创新追求和独到的建树,祝焘1992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聘为“中国首届花鸟画展”评委,1994年被聘为“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评委。
这是悲鸿作的一幅中国山水画在,此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水墨淋漓的山水间仍带有明显的素描式光影效果,用笔轻快、松秀,保留了传统笔法的提按顿挫的节奏感、韵律感,最大限度发挥了国画用纸和用水的特点,注重烘染气氛,营造空间的迷蒙清幽的气息,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以弘扬和推广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文化传播公司。形成艺术品复制、古典装裱、艺术衍生品开发的产业结构。公司从事的珂罗版印刷术科研项目,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受到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高度评价。
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以弘扬和推广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文化传播公司。形成艺术品复制、古典装裱、艺术衍生品开发的产业结构。公司从事的珂罗版印刷术科研项目,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受到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高度评价。对不起,您要访问的页面暂时没有找到。您可以...
您可能感兴趣的:颜体心经指归
颜体心经指归
颜体心经指归
颜真卿(709—785年),唐代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书史亦称“颜鲁公”。唐代书法革新家,为盛唐书法树立了一面旗帜。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颜真卿自幼学书,又得到张旭亲授,并师法蔡邕、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人,融会贯通,加以发展,形成独特风格。其楷书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人称“颜体”。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睢⒘ā⑴费粞目椴⒊莆翱樗奶濉薄V小段庑思贰堵菁贰读俅返任募Q照媲湟簧樾幢啵鞔两竦挠校骸抖啾λ碑》《颜勤礼碑》《东方朔画赞碑》《麻姑仙坛记》《中兴颂》等碑帖,其行草书亦纵横跌宕,极具凝练浑厚之势。
颜真卿的书法开拓了崭新恢宏的书法艺术境界。从特点上讲,颜体形神兼顾,柔中带刚,其法度之严峻、气势之磅礴前无古人;从美学上讲,颜体字形体端庄、阳刚劲拔、丰腴雄浑、数美并举,足以为后世习书者立则;从时代上讲,有唐一代书法上承晋宋书法之余绪,但又能不拘一格,融旧出新,“颜体”一出,遂成为盛唐气象的鲜明标志之一。
“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的,其中年作品以《郭虚己碑》《多宝塔碑》等为代表,此时其书法风格尚未形成,但结体谨严,清丽俊秀,老年代表作品首推《颜勤礼碑》,此时其书艺外拓开张,刚劲雄强,其丰腴浑厚、端庄秀美的风格已然形成,且用笔结体多有古拙之趣。如《麻姑山仙坛记》等。
据说“颜体”有三种境界,那么,具体是指哪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的特点或特征是什么?我们在练习“颜体”时,应该如何以这三种境界为标准,循序渐进?
颜真卿在书法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其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又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既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又以其特异的人格弘之,影响绵长深远。正是由于这样,才使得“颜体”在书坛巍然屹立,成为后世摹写的经典法帖。
颜真卿在其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就向当时书法大家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的问题。这是颜氏摩习练字的书学心声,也是颜氏练习书法的最高目的。这位从小就以黄土帚扫墙习字的颜氏苗裔,几乎在一开始就站在了一个高耸的书学起点上。在书学上若实现“鲲鹏展翅”的远大目标,至少要经过几乎长达三四十年的历练,这样才能稍成自己的面目与气候。此外,还要继之以数十年的功力百般锤炼、充实,才能炉火纯青、形神兼具,达到出神入化的最高境界。颜真卿一生的书学境界,按其经历,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也就是其第一种境界,以立坚实骨体为本,以求雄媚书风为体。
  颜真卿在50岁以前,可以说是第一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了“颜体”的面目。如果以天宝五年(746)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那么在此以前,颜真卿尚处于艰苦的摸索阶段。这一阶段的传世作品很少见,如天宝元年写的《张仁蕴德政碑》。此外,还有天宝五年(746)写的摩崖书法,即禾山石壁的“龙溪”二字。此时颜真卿在书学方面已有相当的修养,当张旭考问颜真卿“十二笔意”时,颜真卿对答如流(颜真卿或已从张旭处学得“十二笔意”法,或者通过自己攻习,已有所悟),使张旭深以为然。他志向高远,期在“齐于古人”。张旭也因此愿意再传授他笔法。
在接受张旭的笔法后,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因此,从天宝五年(746)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时间,可以说是颜真卿按照张旭的指导刻苦再磨砺的阶段。果然,在天宝十一年以后,颜真卿的书碑也渐渐多了起来,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的声誉。如天宝十一年书有《郭虚己碑》《郭揆碑》《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等。天宝十三年又有传世名作《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碑阴记》等。
天宝十四(755)年,安禄山叛乱,颜真卿即投身于金戈铁马与叛军作战之中,无暇顾及笔砚艺事。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可以说是颜氏书法历练的第一阶段,也是其书艺的第一境界。
在这一时期,虽然其各碑字体形貌有所差异,但从总体上讲,是“颜体”字的初步形成阶段。从《多宝塔碑》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这一时期,颜真卿追求的是用笔上的沉着、雄毅,他先以雄健立骨体,然后敷之以较厚的“肉体”;结体上整密、端庄、深稳,形体也由瘦长型变为方正型;在布白上,减少了字间、行间的空白而趋向于茂密。
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即“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另外,这一阶段他基本上专门攻习真书、草书,虽然也写一些隶书、篆书,但不多。颜真卿的第一境界,从继承初唐书艺而来,但又跳出了初唐相沿成习的窠臼,自立一家。
第二个时期,也就是其第二种境界:以究字内精微为主,求字外磅礴为辅。
从50岁至65岁,可以说是颜真卿书艺的第二种境界历练。在这一过程中,“颜体”形神兼具已渐成熟。这一时期,其作品有《金天王庙题名》(758)、《请御书逍遥楼诗碑额表》(758)、《鲜于氏离堆记》(762)、《颜允南碑》(762)《臧怀恪碑》(763)、《郭家庙碑》(764)、《颜秘监碑铭》(765)、《颜乔卿碑》(769)、《殷践猷碑》(770)、《张景倩碑》(770)《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771)、《麻姑山仙坛记》(771)、《小字麻姑山仙坛记》(771)、《大唐中兴碑》(771)、《颜含大宗碑》(771)、《宋广平碑》(772)、《重建颜含碑》(772)、《八关斋会报德记》(772)等等。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以及其后接二连三地被黜,使颜真卿不断地拓展了心灵的空间;由于生活方式的频繁转换,人生体验的深刻丰富,使得其艺术体味也更加深厚。而这些体悟,颜真卿也“一寓于书”,他将前期的“颜体”反复锤炼,不仅炼形,而且也炼神,从而使其书法神形兼备,终至成熟。
从这一时期颜真卿的代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书艺加强了腕力,以中锋运笔,兼取篆籀写法,且圆转藏锋,如印印泥。笔画形如“蚕头燕尾”,直画则成弓弩蓄势之形。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粗、对比错综的方法。如在钩末、捺末挑踢出尖锋,以耀其精神。其捺笔表现出一波三折的节奏。其直钩、平钩、斜钩,皆以饱满取势,弯度均匀,圆劲有力。其折笔则提笔暗转,形成斜面折下,以“折钗股”拟之。从结体上说,这一时期的字方正端庄、稳健厚重、中宫宽绰、四周形密,不以重心欹侧取势,不以左紧右松取妍,而像篆隶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人。在布白上,字间齐整划一,行间有序茂密,以形密取气势,不以疏宕取秀逸。
至此境界,颜真卿已一扫初唐以来的那种楷书风貌:前者侧,后者正;前者妍,后者壮;前者雅,后者直;前者瘦,后者肥;前者法度深藏,后者有法可循;前者润色开花,后者元气淋漓。真可谓“变法出新意,雄魂铸‘颜体’。”
  第三个时期,也就是其书艺的最高境界,即他此时的书法已臻于至善,自然烂漫。
&&&在65岁以后的十多年里,可以说是颜真卿书法艺术的第三种境界,即最高境界。这一时期,他的书法从成熟中加以神奇变化,一日有一日之境界,一碑有一碑之神韵。此时他的作品有《元结碑》(772)、《干禄字书》(774)、《颜杲卿碑》(774)、《妙喜寺碑》(774)、《竹山堂连句》(774)、《李玄靖碑》(777)、《颜勤礼碑》(779)、《马璘碑》(779)、《颜家庙碑》(780)、《颜氏告身》(780)、《奉命帖》(784)、《移蔡帖》(785)等等。如在《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典型碑刻中,其书艺在老辣中富于新鲜活泼的生机,在疏淡中显示出质朴茂密的风神,在笔锋得意处显现出功力的炉火纯青,在圆润丰腴中透露出自己的豪迈气度。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颜真卿晚年也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对生命及书艺在感受中得到彻悟,并将生命哲学与书艺哲学融会贯通,因此在其点捺撇画中既有着生活的血泪斑驳,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既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灌注着一腔豪情,又在鳞次栉比的布白中激射着人格的光辉!至此境界,其书艺如老枿枯林,却有嫩蕊浓花,一本怒生,万枝争发,生机盎然。
“颜体”作为一种新的书法(楷书)形式,是颜真卿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融汇创新的结果,那么他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师法了哪些前辈的经验和成就呢?
  颜真卿书法艺术的境界,即“颜体”境界,应从陶铸化育它的阔大气象来考察,由于“颜体”的成熟、定型是作者兼收并蓄和博采众长的结果,所以才促成了其稳健厚重和端庄丰腴的笔风。可以说,“颜体”的成熟定型,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其一,是从颜氏系统而来。颜师古的祖父颜之推工书,“工书”就是擅长写书法的意思,且精于书学(即对书法理论有很精深的研究)。自南朝以后,颜真卿祖上多以草隶篆楷为时人所称道。在颜真卿的同辈之中,如颜曜卿、颜旭卿等,在书学上造诣也很精湛,工草隶篆籀。因此,这对颜真卿“习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加之颜氏家族的书学传统对他也很有激励作用,以致使颜真卿认为“及至小子,斯道大丧”。故颜真卿定下了要在书学上“齐于古人”的目标。
其二,是从殷氏系统而来。其母殷氏家族也多出书学名家。颜氏与殷氏两家数世联姻,使得两家书学得以汇流合壁。颜真卿的父亲、伯父少时丧父,由当时“以能书为天下宗”的舅父殷仲容抚养长大,故颇得殷氏家传笔法。而且颜真卿从小就由其母亲殷夫人亲加训导,因而汲取了殷家书法的营养。
  其三,是从一代“草圣”张旭处得到真传。颜真卿十分推崇张旭,诚挚地师事张旭学习书学精义,深得其教诲。由于他特别注意学习张旭的用笔之法及执笔之理,以及“齐于古人”的学书目标。因而对颜真卿“颜书”的成熟、定型影响深远。
  其四,是从一代书法宗师褚遂良处继承发展。前人有“颜(体)出于褚(体)”之说。米芾《跋颜书》中说:“颜真卿学褚遂良。”现在有许多人,也持这一观点。沈尹默就说:“颜平原书出于褚河南,其楷书结体端严,往往犹有伊阙佛龛碑之风格”(《沈尹默论书丛稿》)。这可以从其《麻姑山仙坛记》《靖居寺题名》《宋广平碑》等笔画较瘦的碑刻作品中观察得出来,这些碑刻上的字与褚遂良的字在用笔、结体以及清瘦、圆润方面相很相似。
  其五,颜真卿学习书法,还注意从民间书艺人手中广采博取。从颜真卿早期的书法作品中,如《多宝塔碑》等可以看到,他写字的风格和民间的书风有密切联系。当代书法大家沙孟海认为,颜书的雄厚凝重是从北齐隋碑中学来的。沙孟海在他的论著中曾阐述:从南北朝至隋,真书面貌可分为“斜划紧结”“平划宽结”两个类型,一直影响到唐宋以后。褚遂良、颜真卿属于后一类型,此一类型继承隶法,保留隶意。而其中又细分为两路,褚属秀朗细挺一路,颜属浑厚圆劲一路。颜真卿真书的主要精神渊源于北齐以来的《泰山金刚经》《文殊般若经》《隽敬碑阴》《曹植庙碑》等。这又和颜真卿的家世有关,颜氏本是齐鲁望族,接连几代都研究古文字学与书法,颜字的形成与保留汉隶的北齐、隋碑有密切关系。
以上五点可以说是“颜体”书法形成的几大源泉。但并不是说,这五方面的原因在“颜体”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除此之外,颜真卿还学习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等人的书法风格,在此就不一一细讲了。总之,他的书法善于融会贯通、不拘一格、而且还能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真正创作出雄浑的“自我”来。
我们看“颜体字”时,感觉它写得很庄严雄浑,给人以一种丰满的感觉,可否讲解一下“颜体字”的具体特点,以及我们在学习颜体字时,应该如何正确把握这些特点?
颜真卿的楷书总体特点就是:雄强圆厚、庄严雄浑。具体说来,其楷书在字体方面,丰腴雄浑、柔中带刚、很有骨架感。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章法严谨磅礴、井然有序。
但是作为初学“颜体”的朋友,也存在许多难点。由于颜体多筋,棉里藏针,柔中带刚。使得“颜体”入门比较难学,而且入门阶段不容易把握要领。但颜体有几个很明显的笔法特点,我们在学习颜体时掌握了这几个特点,就可以驾轻就熟,登堂入室了。那么,颜体字的特点是什么呢?那就是:圆、齐、均、疏。
所谓“圆”,就是颜体字中的竖钩都是用转笔且把转后的竖画写成弧形,如:“司”“水”等字,其实两字的左边笔画组合也微带弧形。又如:“义”字,不但撇捺有弧度,而且两笔的交叉处显得有点低,这就使整个字显得圆了。
所谓“齐”,就是颜体字多以平正求稳,在书写时通常将一字中大的部分收缩,小的部分展开。如“公”字,便是将其“八”适当收缩,而把“厶”放宽,使其上下齐平。
所谓“均”,就是在对左右结构的字的处理中,颜字很少采用大小搭配、正斜相依的构字方式来取势,而是多采用左右均衡的处理方法,如县(县)、领、绝等字。
所谓“疏”,就是颜体字给人以疏朗大度、开阔平稳的感觉,这是因为颜体字在书写时采用了内疏外密的处理方式。如:风、国、彦等字。这种处理方式正好与其他书体的处理方式相反,其不同寻常的字体结构处理方式确实是正中有险、方中带奇。体现了颜氏独特的审美理念。&&&&
&此外,还有个别笔画,如他的横笔,笔画的起端圆润如蚕头,捺笔收尾时,先用力顿挫,再轻挑出尖,末端略成分叉,酷似燕子的尾巴。他的这些运笔及字形结构上的独特艺术风格,开创了我国书法艺术的新局面。
&那么学习颜体字,用什么样的毛笔比较好?是不是选一个好毛笔,练字时进步就较快?
&一般选用狼毫或者羊毫都可以,在毛笔的选择上,是因人而异的,通常选用中锋羊毫即可。
&假如我要去买毛笔,那怎么样才能区分狼毫或者羊毫呢?
&一般,棕色的是狼毫,白色的是羊毫,狼毫比羊毫更有弹性,但是白色的现在也有兼毫的,就是同一个笔头羊毫、狼毫都有,这种笔比较适合初学者使用。
初学颜体字时,该如何选字帖,在字帖的选择这个问题上,有什么秘诀或讲究?
颜体字字帖很多,其中,《多宝塔碑》最适合初学者。因为这本字帖是“颜体”尚处于第一境界时的代表作,通过练习该字帖,可以掌握颜体沉着、雄毅的笔法特点。等练到稍有颜体字基础以后,可以换用其他的颜体字帖。尤其是颜体成熟期时的代表作品,如《竹山堂连句》《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字帖。
说完了用笔和选笔,紧接着就要说纸了,因为咱们中国的书法艺术讲究笔墨纸砚不分家,用什么纸对于初学书法的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因为练字不是说什么纸都能行,我小时候就是用报纸练的,结果没有练好,或许就是没有选好纸的原因吧?
这也不能一概而论,练书法选纸很重要,但纸也不是唯一起关键作用的因素,练书法讲究要持之以恒,讲究一个“恒”字,绝对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是这样,那书法永远也练不好。
言归正传,说起用纸,尤其是对于初学书法的人,可选用现在市面上一般流行的书法专用纸,如米字格纸、回子格纸、田字格纸,等等。
为什么要选用这样的纸呢?因为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他很难掌握字的间架结构,选用这样的纸练字,就可以很好地规范字的形体,不走样;而且长期这样练下去,就会在心里形成一种暗示,有利于书法练习。如你要掌握好字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全包围、半包围等等,就要按规范仔细去练,这样才能写好字。
另外,练习书法还有一种描红纸,也是初学者可以用的,这种纸上有已经用双钩写好的字,练习者只要将墨填进去就可以了,但要要注意:1。不要把字写得溢出字框。2。要把字写得饱满,字框中也不要留出空白。3。写得不好也不要重笔,这是写毛笔的忌讳,这个字写不好,还有下一个字。每写完一个字,都要对应字帖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下一字中改进。
写完一遍红字后,再用墨在下一张红字上写一次。这次要注意,仍然要看着字贴写,否则会越写偏离越大,之所以要先写一遍,是因为红的颜色很刺眼,对大脑有一定的刺激,可以加深记忆,再写一遍可以增加练习的次数。但这样练字,进步不是很快,这是我个人的经验,希望听众不要误会。因为练字是因人而异的。
当你选用上面的纸练习一段时间以后,大概三个月左右,就可以用没有边框的毛边纸来联系书法了。此时,你心中已有了字的结构,这样练字,进步就更快了。但值得一提的是,毛边纸虽然没有边框约束你,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字的法度,一定要按你练的那种字的规范去写,切不可信马由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期间,还要多看法帖,看那上面是怎么运笔的。要注意字的笔画、笔式及笔势。
顺便问一下,什么叫法帖?
所谓法帖,就是供人们学习临摹的典范的书法作品。如练习颜体,经典的法帖就是《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练习柳体,经典的法帖就是《神策军碑》《玄秘塔碑》;练习行书,经典的法帖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练习欧体,经典的法帖就是《九成宫醴泉铭》,等等。
刚才说用纸的时候,忘了问一个问题,就是练习书法时,还有什么临摹、背帖、默临什么的,这究竟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做到以上说的这些,他们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
所谓临摹,就是边看字帖边练习写字,也就是照着法帖的字写。这种练字方法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使练出的字符合字帖中字的一笔一划,说白了,就是要写得跟字帖中的字一模一样。
所谓默临,就是不看字帖写字,跟默写一个意思,就是要你将练过的字,按照字的规范,一笔一画地写出来,而且要完全达到标准。即跟字帖中的字一样。
所谓背帖,跟默临基本上一个意思,也是要你将练过的字,一个不差的写出来,如你练的字是颜体的《多宝塔碑》,那么背帖时就要你将该帖中的字一个不落地写出来。但要想达到整体背临,最少要2年左右的时间。
至于它们之间的联系,就是要想做到背帖或默临,就要先做到临摹。可以这样说,临摹是背帖或默临的基础,如果连临摹也做不好,就难以做到背帖或是默临了。
如果临摹字帖练习,一般每天临几个字比较好,或者说比较有效率?
每天能坚持写上2—3个字、每个字至少练十篇,就可以了。如果再多的话,就没有效率了。总之,练习书法讲究的就是一个“恒”字,这在前面我已经讲过。
接下来所要问的就是墨汁了,练字一般用什么墨汁比较好?
至于墨汁,对于初学者,讲究不是很多,一般的墨汁就可以了,如一得阁墨汁。但一得阁墨汁比较浓,书写时需适量加水,这样毛笔的笔锋就不会滞涩了。
说到这里,我想问问颜体、柳体、欧体、赵体楷书各有什么特点,哪一种楷书比较适合初学者练习?
颜体的特点我们已经说过了,下面就谈谈柳体、欧体和赵体楷书的特点吧。
柳体,即柳公权的书法,他的书法与颜真卿齐名,并称“颜柳”,柳体字的特点是棱角分明,骨力刚劲,具有疏朗开阔、清秀方整的风采,尤其以“瘦劲”著称,代表作有《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但柳体程序化倾向明显,入帖容易出帖难。
欧体,即欧阳询的书法。其书法笔力险峻、结构独异、法度严谨;且寓动于静,寓险于平,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
赵体,即赵孟畹氖榉āF涫榉ㄥ倜男阋荨⒔崽逖险⒈史ㄔ彩烨逍恪⒍苏辖鳎植皇惺橹菥晷悖碜饔小缎妙观重修三门记》。而赵体楷书的最大特点是带有行书的成分,笔法多变,因字赋形,不刻意布置,在多样性、变化性中有着十分和谐统一的关系。给人的感受是静中有动,字中融情。
但要说哪种字体适合初学者,我可以这样说,都可以。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理念,自己喜欢什么自己知道,因此选什么字帖练习书法,主要在于自己。因为每种字体的美都是与众不同的。
需要提一下的是,在这四种字体中,赵体以其流畅秀美见长,但也存在缺乏持重的弱点,如果学不好,容易走向流俗油滑,虽有益于应用,但从向艺术方面发展的角度看,还是后学为好。
通过以上分析和讲解,我们知道了这四种楷书各自的特点,那么前人对它们是如何评价的,尤其是颜真卿的楷书?
前人评价“欧体”说:
“欧体”的点画基本上以方笔为主,间用圆笔。落笔为藏锋,行笔雄健含蓄,收笔多回锋。点画讲究相互呼应、贯气相同的点画并列便讲求变化。真可谓“险中求稳,别有乐趣”。
“欧体”的结构稳重,法度森严,于平正中见险劲。越是险劲的字,越是显得稳重。虽然欧书字形长短、大小、欹斜不一,点画气势开张,极尽变化,但仍然感觉极其沉稳。
唐张怀瓘《书断》云:“欧阳询真行之书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
唐张怀瓘《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其草书迭宕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
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
元赵孟钇缆墼疲骸疤普旯奂淠苁檎撸费袈矢钌疲痘人卤酚制渥钌普咭病!
赵涵《石墨镌华》评云:“此碑字比《皇甫》(《皇甫诞碑》),《九成》(《九成宫碑》)善小,而书法严整,不在二碑之下。”并叹:“时信本已八十余,而楷法精妙如此。”
元郭天锡跋:“此本劲险刻历,森森然如武库之戈戟,向背转折深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也。”后又有赵孟、杨士奇、王鸿绪诸人跋。王鸿绪于帖后题跋云:“暮年所书,纷披老笔,殆不可攀。”认为此是欧阳询晚年之作。行楷书《张翰帖》体势纵长,笔力劲健。后有宋徽宗瘦金体书跋:“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
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
杨士奇云:“询书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世南)得晋之飘遗,欧(阳询)得晋之严整。观《皇甫诞碑》其振发动荡,岂非逸哉?非所谓不逾矩者乎?”
清翁方纲说:“是碑(《皇甫诞碑》)由隶成楷,因险绝而恰得方正,乃率更行笔最见神采,未遽藏锋,是学唐楷第一必由之路也。”
清乾隆帝评论道:“妙于取势,绰有余妍。”
欧阳询的楷书,用笔精到,笔画方润,结构爽健,意态精密,腴润有致,纤浓得中,峻挺险峭,被历代学书者所重,多奉为范本,对后世影响很大。所写《九成宫碑》《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虞恭公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前人评价“柳体”说:
柳公权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故有“颜筋柳骨”之称。柳公权的传世作品很多。传世碑刻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冯宿碑》等。其中《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水平及风格。
而且其书法一变中唐之肥腴之风,用笔骨力深注,爽利快健,以方为主,济之以圆,且在蹲锋与铺毫之间显示瘦硬劲挺之线条,这便是“柳骨”。笔画之间有自家面目,横之长者瘦挺舒展,横之短者粗壮有力;竖画较之横画为粗,以为主笔,求其变化;其撇,长者轻,而短者重;其捺必重,显示矫健力度;其钩、踢、挑必顿后回锋迅出。柳体在结字上,也似颜真卿书正面示人,左右较匀衡,但纵长取势,且中密外疏。
在整体书风上,柳体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岑宗旦书评);“书家谓惊鸿避弋,饥鹰下耩,不足喻其鸷急”(王士祯《池北偶谈》)。柳体法度森严,面目又变颜体之肥,而为清劲挺拔,瘦硬通神,在唐晚期以一种新的书体及其劲媚之美引起了人们对柳体的赞赏。
苏轼云:“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东坡题跋》)
朱长文云:柳书,“盖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一家”。
明董其昌曾说:“柳尚书极少了变右军法,盖不欲与《禊帖》面目相似,所谓神奇化为臭腐,故离之耳:凡人学书,以姿态取媚,鲜能解此。余于虞褚颜欧,皆曾仿佛十一。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趋右军也。”(《画禅室随笔》)
清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曾云: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笔正则锋易正,中锋即是正锋。他又说:“古人谓心正则气定,气定则腕活,腕活则笔端,笔端则墨注,墨注则神凝,神凝则象滋,无意而皆意,不法而皆法。此正是先天一著工夫,省却多少言思拟议,所谓一了百了也。”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云:“颜鲁公书最好,以其天趣横生,脚踏实地,继往开来,惟此为最。”
今人商承祚曾说过:“欧阳询(信本)用笔拘谨,褚遂良(登善)清秀有余,刚劲不足。三者宜于小楷,不立于写大字。柳公权(诚悬)骨胜于肉,太过露骨,四家中以颜真卿(清臣)为全能,其字骨肉停匀,气势磅礴而安详,字再写大都能站得住,从其人手,有利无弊。”(《书法经验谈》)
前人评价“赵体”说:
赵孟畹目榻崽邋觯浔叔倬ⅲ鞒┟嘌樱仙缫弧O钟小陡呱洗蠖从窬怼贰兜赖戮贰堵迳窀场返却馈U允系拇罂蚓ヌ迫搜铡⒘俅熘剩鲆苑啥朴肭桶沃Γ缱肆鞫畹媒肆樗瑁纭兜ò凸Ρ怼贰豆首芄苷殴怪久贰缎妙观重修三门记》等。
赵体楷书,其特点有两点。其一,整齐一律。即赵体楷书章法注重整体感,字写得整齐工整,字的排列形式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等距,给人以一种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这种形式最适合严格意义上的楷书。其结字的宽窄、长短不同的造型产生了局部的参差变化,使得整幅字看起来整齐一律而不显得呆板拘谨。其二,赵体字多样统一。赵体楷书的最大特点是带有行书的成分,笔法多变,因字赋形,不刻意布置,在多样性、变化性中有着十分和谐统一的关系。给人的感受是静中有动、字中融情。
综观赵氏书法,始终有遒媚、秀逸之特色。他在追取古人法度中,不论师法何家,都以“中和”态度取之、变之,有钟繇之质朴沉稳,王羲之之蕴藉潇洒,王献之之流丽恣肆,李邕之崛傲欹侧,皆能融入笔端,但华美而不乏骨力,流丽而不落套俗,潇洒中见高雅,秀逸中吐清气。这是赵氏深厚的功力、丰富的学养、超凡脱俗的气质所致。
明人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称他为“唐以后集书法之大成者”。
王世贞在《彝山堂笔记》中称其为“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复二王之古,开一代风气”。
那么,历代书家是如何评价颜真卿的字帖的?
一件书法艺术品感染人的首先是其整体效果,而整体是由无数个局部构成的。因此,在布置章法时,不应该忽略每个字的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诸如字的造型、长短、欹正的变化,轻重、干枯、缓急的节奏感等都需要慎重地考虑,严密地设计,并且要坚持不懈地经过较长时期地磨练,这样才能自由地进行章法处理,表现出一种似乎没有设计的设计美,达到书法艺术的较高境界。即所谓的“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说颜体“纳古法于新意中,生新意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隐括众长……”清代王澍在《竹云题跋》中说:“独至鲁公(即颜真卿)不使巧,不求媚,不趋简便,不避重复,规绳矩削,而独守其拙,独为其难。”宋代欧阳修说颜体“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明代孙金广在《书画跋》中说:“第微带俗……”清代万经在《分隶偶存》中说颜体“以混劲吐风神,以姿媚含变化……”
关于颜真卿的字帖,历来评价很多,这里就挑一些他的代表作,简要说明一下,而这些字帖,也都是他的代表作。如:
&《东方朔画像赞》
该帖为颜真卿书法第一阶段时期的代表作品。这一时期,颜真卿追求的是用笔上的沉着、雄毅,他写字先以雄健立骨体,然后敷之以较厚的“肉体”;结体上整密、端庄、深稳,形体也由瘦长型变为方正型;在布白上,减少了字间、行间的空白而趋向于茂密。苏东坡曾学此碑,并题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此碑为清雄。字间不失清远,其后见王右军本,乃知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明人亦有云:“书法峭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也。”
《多宝塔碑》
该帖亦为颜真卿书法第一阶段时期的作品,此碑是颜真卿早期的成名之作,书写法度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遗风,书风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这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中吸取营养。整篇书法结构严密,字行间有无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这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书画跋》记载:“此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麻姑仙坛记》
该帖为颜真卿“颜体”日趋形成时的作品。此碑庄严雄秀,历来为人所重,是“颜体”代表作之一,为颜真卿60多岁时的作品。此时颜真卿楷书风格已臻于完善,北宋时的欧阳修在《集古录》中说:“此碑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清人何绍基也曾说它:“神光炳侍,朴逸厚远……”
《颜勤礼碑》
该帖为颜真卿“颜体”成熟定型时期的代表作,后人评价其为:“端庄大方,俊美修长,用笔沉稳、厚重。”
《中兴颂》
该帖全称为《大唐中兴颂》,楷书。元结撰文,由颜真卿书于摩崖,时年63岁,现在湖南祁阳县浯溪。元结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罢官后居于浯溪,溪边山岩峰峦叠障,石壁嶙峋。《中兴颂》就刻在其中最大的一块石壁上。此文记述平安禄山之乱,赞颂唐朝中兴之事。此刻石书风磊落奇伟,雄健深厚。《集古录》称赞此摩崖刻石“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广川书跋》评为:“太师以书名,中兴颂尤瑰玮,故世贵之。”
《颜家庙碑》
该帖全称为《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由颜真卿撰文并书。于唐建中元年(780)七月立,碑在陕西西安。明赵涵《石墨镌华》云:“此书结法与《东方赞》正同,劲节直气,隐隐笔画间。”王世贞云:“余尝评颜鲁公《家庙碑》以为今隶中之有玉筋体者。风华骨格,庄密挺秀。真书家至宝。”
《自书告身帖》
该帖字体为楷书。书法苍劲谨严,结衔小字亦一丝不苟,清淡绝伦。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说:“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此帖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是后人学习楷书不可多得的良范。
《争座位贴》
该帖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是唐广德二年(764)颜真卿与郭英之书信稿。北宋时,苏轼曾于安氏处见该帖真迹时赞曰:“此比公他书犹为奇特,信手自书,动有姿态。”通观全篇书法,一气贯之,字字相属,雄奇飞动,意趣横生,秀润丰腴,沉着古雅,趋于流美飘逸,虎虎有生气。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故通篇气势充沛,劲挺豁达,字里行间横溢着粲然忠义之气,显示了颜真卿刚强耿直、朴实敦厚的性格。宋人米蒂说该帖:“……飞动诡形异状,得于意外也……”迄今一千余年,读之莫不令人肃然起敬。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于词句间,本不着意于笔墨,却写得满纸郁勃之气横溢,成为书法史上的名作。后世将此帖与《兰亭序》合称“双璧”。
《祭侄文稿》
该帖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安史之乱时,鲁公(即颜真卿)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贼兵进逼,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罹难。所以文中说:“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事后鲁公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因而乃有此作。时年鲁公50岁。
书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说。鲁公一门忠烈,生平大节凛然,精神气节之反应于翰墨,本帖最为论书者所乐举。此帖本是稿本,其中删改涂抹,正可见鲁公为文构思,始末情怀起伏,胸臆了无掩饰,所以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竭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以圆健笔法,有若流转之篆书,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顿初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然前后一气呵成。宋欧阳修曾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也曾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元代张敬晏题跋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陈深《停云阁帖题记》中说:“……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如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
除此以外,还有如:《谒金天王神祠题记》,其书风“比较端庄遒劲”;《臧怀恪碑》,其书风“雄伟健劲”;《郭家庙碑》,其书风“雍容朗畅”;《宋暻碑》,又名《宋广平碑》,其书风“开阔雄浑”;《八关斋报德记》,其书风“气象森严”;《元结碑》,其书风“雄健深厚”;《干禄字书》,其书风“持重舒和”;《李玄静碑》,其书风“书法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等等。
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
以上讲了颜真卿的代表作品及后人对其书法,主要是其代表字帖的评价,那么我们在学习颜体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更好地掌握其笔法特点,写好“颜体”书法?
大家都知道,笔法一般决定于运笔方式。“颜体”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要“润”,即饱满,另一个就是他的字在骨髓里有一股如刀似剑般的气势,抓住这两点,可以说就掌握“颜体”字的大概了。
但知道这些仅仅是皮毛而已,接下来就要讲如何发挥它的要领,即落笔时如何写出各种笔画,表现各种书风,虽然“颜体”字其间变化多端,有独特的像落笔与起笔的运笔方式,行笔时的轻重缓急,笔画或字之间的连与断,以及转折的方式,笔锋的运用等等,都需要我们在练习时留心注意和体会;听起来好像有些多,但还是有一定的法度可寻,以下我就将“颜体”字的运笔分成七点,略加分类叙述。
那么“颜体”字的运笔大概分为那几大类,这些运笔方式是不是练习“颜体”字的不二法门?
我在练习“颜体”书法的过程中,将“颜体”字的运笔方式分为:1、起笔与收笔;2、提笔与顿笔;3、转笔与折笔;4、方笔与圆笔;5、藏锋与露锋;6、收笔。
至于是不是不二法门,关键在于练习者的体会了,唐代的韩愈曾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因此我们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也不能过于迷信前人或先辈的经验,无论练习哪种书法,都重在自我的体悟,做到这一点,就可以游刃有余,自由出入于书法的殿堂了。
对于练习书法的人来说,起笔和收笔是写好一个字的关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掌握“颜体”字的起笔和收笔?
颜体字的起笔,应注重其方圆分明、完美洁净。清朝的书法家包世臣说:“起笔处,顺入者无缺锋,逆入者无涨墨。”无缺锋则形状完美,无涨墨则笔画洁净,起笔时顺入成方,逆入成圆。收笔时则需顿笔或折笔锋而成方,回锋而成圆。以上两点,是学好颜体的起步关键,我们在练习时应多加体会。
下面就是第二小点了,也就是提笔和顿笔,提笔和顿笔是一个字的风骨和神韵所在,我们在练习时应注意什么?
当你练习书法时,你会明显感觉到一个字的完成过程是由提笔与顿笔交替作用而形成的,“顿”就是将笔往下压,也就是屈笔锋将力道使于纸上。“提”,则是将笔提起或半提起以继续行笔。大体上,顿笔后需提笔才能行笔,而提笔后又需顿笔使笔画成形,或接连着下一笔的笔画使字成形。所以才说,书法写作是“提”与“顿”的交替过程。而且在提、顿之中又包括更细微的变化,例如“提”有全提、半提之分,“顿”也有轻重之巧。这就需要练习自己去体会了。
颜体的转笔与折笔不像柳体或欧体那样,但也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在练习“颜体”的转笔和折笔时,应该注意什么?&&&
&所谓的“转”,就是圆润笔画的运笔方式,“折”则是画方的一种运笔方法。张廷相曾说:“真书以点画成形,以转折见性。”其中,如果细分的话,“折”也可以称为翻转,表现的方法有此一句“曳而加于上”,意思是在行笔中停笔不动,变换笔锋方向略成“ㄟ”状转向。使外角成方,得其笔意。至于转法亦称绞转,行笔中“动而转于下”,意思略同于上,只是转锋时不停止,顺势回转向下,形亦同于“ㄟ”,但笔画外角成圆形,转动幅度较大。
蒋梦麟曾以图形说明这种运笔方式的精要,并附诗云:“翻转突折成直角,绞转毫滚心如旋。”这需要练习者在练习时多加体会。
方笔和圆笔听起来似乎有些抽象,但这两种笔式在颜体字中处处可见,那么什么是“颜体”字的方笔与圆笔呢?
所谓方笔和圆笔的运笔方式,一般都是讲求整体的效果。说白了,方笔就是突显笔画的骨气,写字时要注重字的间架结构,要让整体架构明了,方直而不失轻巧,凝整沉着、苍劲挺拔。圆笔就是着重突出一个字笔画的圆润和丰腴,它着重于笔画笔式的肉感,张隆延说:“方笔平直而精严,圆笔委曲而奇诡。”说的正是这样。
不管练习哪种书法,练字时都很讲究毛笔的运笔方式,一般最常见的就是藏锋和露锋这个问题了,对于藏锋和露锋,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谈到笔锋,可以延伸出偏锋、正锋、搭锋、折锋、回锋诸法,对于笔锋的用法,是学习书法必须要掌握的一个重要内容。假如练习书法时,毛笔的中锋恪守一法而没有变化,那就是习字的大忌,是死法。其中以藏锋与露锋最重要。藏锋就是将笔锋藏于笔画中,不露痕迹;露锋就是将笔锋自然外露。徐浩说:“用笔之势,特需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这句话说得很明白,即写字时若不隐藏笔锋,则写出的字缺乏含蓄之深韵。但对于藏锋和露锋,也不能只偏重于一方,在写字时只有做到两者相得益彰,藏锋包其气概,露锋纵其精神,才能使写出的字气势挺拔,气韵天成,得书法之要。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颜体”字的收笔了,收笔是一个字的最后一笔,也是练习书法的关键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掌握“颜体”字的收笔呢?或者其要领是什么?
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收笔的确是一个难点,尤其是颜体字的收笔,更是如此。
“颜体”的收笔,规范的笔法应该是先顿笔再逆锋收笔。学习书法切忌急于求成,如果一时收不好也没有关系,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多加练习,相信一定能有好的进步。
以上从运笔方式大体说了一下练习“颜体”字时需要掌握的一些基本问题,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练习书法时的主观因素,即我们在练习书法时应该如何执笔?怎样执笔才能写出一手好字?而且在执笔时,是松一些好呢,还是紧一些好?&&&&
古人练习书法时,十分重视执笔方法,认为“凡学书字,先学执笔”。古人的执笔方法很多,如捻管法、握管法、拔镫法、三指法、五指法等。对执笔的松紧也意见不一。王羲之主张执笔要紧,执笔紧方能贯力于笔端。苏东坡主张虚而宽,即执笔要松,这样便于转动笔杆。其实“紧”与“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执笔是为了很好的运笔,所以“紧”是指要能很好地驾驭笔锋,不让其飘滑无力,“松”是指手中的笔运转灵活,笔锋能随心所欲地变化,字才有韵味。科学的执笔方法可以概括为:笔杆垂直、指实掌虚、自然放松。
(一)笔杆垂直
笔正,指笔杆应与纸面基本保持垂直,为的是保证中锋行笔,具体说是笔杆垂直,便于调节八面锋的笔锋指向。值得指出的是,在运笔过程中,随着手腕的摆动,笔杆会倒向笔锋所指的方向,如写横画时笔杆向左倾斜,写竖画时笔杆向前倾斜.这是完全合理的,但不能让笔杆倒向运笔方向而造成“拖笔”,更不可倒向笔画的两边而形成偏锋。
(二)指实掌虚
指实,用指尖捏笔,不能用指关节处勾笔。因指尖部分感觉灵敏,易于控制笔锋的细微变化。手指捏笔要松紧适度。一般地说,所写的字越小,笔就越要捏紧一点,大字则可松一些。坐书姿势捏笔要紧一些,立书姿势则可松一点。
掌虚,是指执笔时掌心要虚空。无名指、小指不得握于掌内。古人说,“虚可容卵“。即是说掌心要有一个鸡蛋大小的空间,目的是便于手指及关节的灵活运动。
(三)自然放松
执笔自然放松,指、腕、肘、肩四关节必能灵活运转,写起字来轻松自如。比如吃饭拿筷子,如果筷子抓得很紧,碗里的饭菜必然夹不到嘴里去,执笔的道理也是一样。
如果说执笔主要靠手指的话,那么运笔则主要靠手腕。宋代姜菱说,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运腕的方式,又分枕肘枕腕、枕肘悬腕、悬肘悬腕。枕肘枕腕,是说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下有所依托(一般书家是将左手枕在右腕下面),这种方式用于写小楷。枕肘悬腕,则是指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呈悬空状,写中、大楷或小行书用这种方式。悬肘悬腕是指肘部和手腕全部悬空,常用于写行、草或很大的楷书。
对于如何执笔,唐太宗曾说:“指实则筋力平均,掌虚则运用便易。”?总之,执笔时手需要注意的部分大致如此,剩下的细节就有赖读者自行去体会。
初学者在练习书法时,一般常见的执笔方式有:
枕腕:即将手腕枕于桌上写字,只靠手掌运笔。这种运笔方式,一般运笔的范围较小,不宜书写大字。
提腕:即将手肘枕于桌上写字,运笔范围变大,宜写中字。
悬腕:即将整个手臂提起,手肘姿势固定,由手掌及肩膀运笔,运笔活动范围大,宜写大字,是这三种方法中最难的一种。
另外,执笔时姿势需要稳固,由支撑点出力协助运笔,并将力用于活动之处(即字的笔画之中),而且还要保持姿势优美,要挺背正视。
执笔时手需要注意四个要点:
手指实:意思是手指要切实的压在笔管上,牢牢地持笔。
手心虚:意思是手掌心不须绷得太紧,要适度放松,使其要足以灵活的运笔即可。
手背圆:是形容执笔时,手掌背呈圆弧状且上竖的样子(不一定硬将手臂托圆,适度放松足以让手指灵活即可)。
手掌竖:意思是将手掌竖起直立,能使手把笔拿直即是。
至于执笔松紧的问题,自古以来就有多种论解,求紧者认为,执笔时紧握笔管才能拿稳笔。这样,写出的字就不会显得无力,但拿笔太紧,则有碍运转;求松者认为,若笔拿得太紧,会使字枯骨尽露,毫无边劲,但执笔太松,运笔时容易脱笔,写出的字也显得没有力道。因此,适度的松紧才是正确的执笔之道,其实不管是“松”还是“紧”,他们的意思都相近,只是论述的侧重点不同罢了。
附:五指法
五指法据说系唐代书法家陆希声所创,他以五个字分别说明五个手指在执笔时所起的作用。这五个字为:擫、押、钩、格、抵。
(擫)用来说明大拇指的作用。以大拇指指肚紧贴在笔杆左侧。
(押)用来说明食指的作用。以食指指肚紧贴在笔杆右侧,与拇指相对夹住笔杆。
(钩)用来说明中指的作用。中指靠在食指下方,第一关节弯曲为钩,钩住笔管外部。
(格)用来说明无名指的作用。无名指紧贴笔杆,把中指钩向内的笔杆挡住,防止笔杆歪斜。
(抵)说明小指的作用。抵是垫托的意思,指小指垫托在无名指的下面,以增加无名指“格”的力量。
&刚才说了执笔的方法,下面自然就要说运笔方法了,听那些练习书法的人说,练习书法一般有三种运笔方式,那么这三种运笔方法该如何应用,或者说这三种运笔方法的诀窍是什么?
运笔是书法的根基,若不得其要领,则再怎么练习也没用。所以书法以运笔为重。运笔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指运法,二是腕运法,三是肘运法.
书法家张廷相曾说:“运笔之法有三:曰指,曰肘,曰腕;小字宜指,中字宜腕,大字宜肘。”
所谓的指运法一般也称为枕腕法,具体做法就是在写字时,将左手垫于右手之下,亦可放一重厚物于右手腕之下代替,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固定腕部,只剩下手掌、手指部分可动,这种运笔方式一般只能书写细短的笔画,适合于写小字。但若书写草书的小字时,此法则显得极不灵活,写时会缺乏一股流动之气,无法表现草书的气概。总之,指运法的优点就在于书写时最稳且最牢固,可作为练习运笔的第一步骤,掌握了指运法再学习提腕或悬腕,就容易许多。因此,初学者当多加练习。
所谓的腕运法就是运笔时固定肘部,将腕部提起,一般通称为提腕式。用此法写字活动范围较枕腕式稍稍大一些,可以书写较大的中字。但是却不适合书写大字,因为肘部仍着地,活动范围仍受限制。
肘运法就是在写字时,执笔的手与肘部一起悬空,以肘部来运笔,一般通称为悬腕式。此法以肩膀为中心,腕部、肘部均不放于案上,因而显得最为灵活,活动范围也最大,且挥洒自如,易于表现笔力。适用于大楷、行草等书体。总之,悬腕式是运笔的极致,若想在练习书法时使自己的字尽善尽美,那么掌握肘运法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且还要精熟,不然写大字就无法逞其雄势,写行草就不能得其纵逸。等等。
除了上述运笔方式以外,练习书法时还讲究练字时的姿势,即身体各部位要与座位协调一致,保持平稳,这样运笔才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其方法为:臀部要平坐于椅面。两脚张开与肩同宽,并着地踏稳,上半身略为前倾。腰背伸直,稍向前俯,不可弯曲。胸部挺起,距桌缘约五公分,若倚靠桌缘,便无活动之余地。还有腹部要微缩。左手按纸,稳定躯体。右手执笔,或枕腕、提腕、悬腕,各依执笔要领行之。头部正而略为前俯,两眼正视,不宜偏斜。最后就是练习书法时要尽量轻松、自然,要全神贯注,这样才能完全发挥书写的最大功能。
&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1.臂开&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
2.身直&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3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
3.头正&头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30—40厘米。左手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
4.足安&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可交叉(俗称为二郎腿)。
还有一种是立姿,主要是书写一些大字等等,其姿势与坐姿相近,也是练习书法时身体应保持的一种姿势,其要点为:站立书写时不用座椅,桌子的高度以使上半身微俯为标准,约在腰上下,过高过低均不好。桌子与身体的距离与坐姿近似,不能倚靠桌子的边缘,同时两脚要张开,与肩同宽,但不能平立,右脚需踏前一步站稳。右手执笔,左手按纸并稳定躯体。上半身略为前俯,但不可弯曲,藉右脚左手,使其平稳。头部亦随上半身自然微俯,两眼正视,不可偏斜。心情要放轻松自然,但要全神贯注。
立书姿势是为了悬腕运转灵活,同时由于居高临下,视角开阔,便于统观全局,掌握章法布白。立书姿势的具体要求为:两脚稍微分开,一脚略向前,保持好身体的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躬,距离不宜过远,左手按纸,右手悬腕悬肘书写。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应太低,以免弯腰过度,容易疲劳。
有些人写字,是坐在座位上写的,要是这样练字,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要是坐在座位旁练字,首先应当明确的是,座位要适当,要不高不矮,姿势要自然,大致是以身体各部安置舒适,且易于书写为准。
其要点如下:座椅需正对桌面,不宜偏斜。座椅高度,约与膝同,坐时能两脚及地踏稳,不宜悬脚虚浮。桌面高度,随人而定。太高太低都不好。桌椅之距离,以能挺直躯干为度,所谓桌椅零距离即桌椅之距离为零,是最理想的。
等字练到一定程度,就要有目的的练习章法了。说起章法,在座的许多人都明白,章法不就是写书法时字与字之间的布局嘛,这还不好掌握!但我要说明的一点是,书法作为一种线条的艺术,是十分重视笔画、笔式、笔势的应运的。因此,能写出一幅好的作品,不光是字写得好,而且也是布局,即章法布局的巧妙搭配,能做到“计白当黑”。这样,才可称得上是最好的章法了。因此我们在写颜体时,一定要把握好颜体字丰腴、圆厚雄浑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布白,做出最好的章法布局。&&&
章法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点画是线条美,间架结构是局部的构图美,章法是整体构图美。&&&&&
一件书法艺术品首先感染人的是其整体效果,而整体是由无数个局部构成的。因此,在布置章法时,不应该忽略每个字的细节,诸如字的造型、长短、欹正的变化,轻重的节奏感等,都需要慎重地考虑,严密地设计,并且要坚持不懈地经过较长时间的磨练。这样,才能自由地进行章法处理,表现出一种似乎没有设计的设计美,达到书法艺术的较高境界。
一般来说,楷书章法布局并不复杂,其主要形式有中堂、对联、条幅、横披、扇面等。楷书的章法布置,字距与行距大多基本相等,但也有行距大于字距的;一般是一律自右至左竖写,横披如字数较少,也可以从右至左书写;现代的中文横写是自左至右,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但竖写仍然是以从右至左为佳。
“逮颜鲁公出,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隐括众长,与少陵之诗、昌黎之文,皆同为能起八代之衰者,于是始卓然成为唐代之书”(《书林藻鉴》)。从前人对颜体字的评述来看,颜体尚骨、尚肥、尚法,崇端庄、阔大、豪放,重气势、魄力,而这又都可以从唐代社会中找到时代的折光投影,颜真卿造就了在书法中的盛唐之音,这便是颜书的恢弘境界。
因此,我们要想使颜体字的练习更上一层楼,就要在平时多读书,多练习,加强自己各方面的艺术修养。
附:明人丰坊之《笔诀》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夏天两个字颜体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