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海618玉米种价格在8-10叶期为什么出现分叉?

看看今年的登海618 - 种子天地 - 191农资人 - 触屏版
现场观摩会安徽省观摩会专家测产会穗位极低抗倒伏谁与争锋一米七棵,亩种5000株穗位极低抗倒伏谁与争锋大型机械收粒会现场收粒成熟的果穗
是呀,落粒太多了
种了3亩,玉米收割机收不住,最后人工作业,产量还是不错的,700公斤
:穗位有点过于低了。不利于机械收割。   ( 15:25) 把割玉米的刀往下落落就好了,618产量很高的
信息及时,很有帮助。
我们这里种这个品种的老百姓都疯了。一棵玉米上边都结很多棒子,而且棒子上没有须。农业局都出动了。
有没有现场测产啊?
:我们这里种这个品种的老百姓都疯了。一棵玉米上边都结很多棒子,而且棒子上没有须。农业局都出动了。&( 08:39)&什么意思的啊
618不用打化控吧?本身就不是很高啊
登海618就是不错,我搞了4亩示范,用机械籽粒收的,平均亩产达到730公斤,真牛!下年我还要多种几亩!
登海618真好,我们村今年种了900余亩,穗位76厘米左右,棒子结实性好,一般产量700公斤左右,高产达到806公斤,都争着订购,今年有部分农户机械籽粒收,省工省时,好,很满意
在我德州这边表现不是很好啊
我想搞一点示范.应该找谁?湖北天门
我们这边今年试种了100亩,棒形不大,产量还可以!
登海618今年在亳州示范推广以来,总体表现还是很优秀,特点总结为:早熟、耐密、抗倒、抗病、脱水性好,正常株高240厘米一般穗位80厘米,未来肯定是大品种、值得选择。
玉米品种不怕有缺点就拍优点不突出,618就是个例,优点很明显。
棒子有点小
代替登海605当然是登海618啊,抗倒伏,@结实性,抗病性,大田产量都有明显进步。
不知道在东北表现怎么样
试种一下,正好和33对比一下,在安徽感觉抗性比33好些。
试种一下,正好和33对比一下,在安徽感觉抗性比33好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首 页|种业要闻|通知公告|政策法规|品种审定|市场管理|各地动态|种子协会|企业之窗|产品展示|种子追溯|资料下载今天是: 日 星期六&&·申请参加安徽省年度小麦、油菜品比试验者请登陆中国种业互联网( http://www./)了解相关信更多&&new!·关于第五届安徽省品审会·关于做好2015年全省主要农作·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选派种·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征集第八届·关于2016年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农作物·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关于加强·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数据查询·种子企业发展研究报告综述您现在的位置: 安徽种子信息网 && 通知公告 && 内容阅读关于第五届安徽省品审会第一次审定会初审通过品种和拟引种品种的公示作者:&&来源: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 录入:admin 责编:admin&&添加日期:日&&关于第五届安徽省品审会第一次审定会初审通过品种和拟引种品种的公示 现将第五届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的稻、玉米、大豆品种和拟同意引种品种予以公示。初审意见、各试点试验数据、汇总结果等详见安徽农业信息网 (www.)和安徽种业信息网(),公示期为15天(自日至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可向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反映,并提供书面说明材料,包括异议内容、异议人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手机号码、电子邮件等联系方式,异议单位书面说明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通过顺丰快递或EMS邮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范荣喜,邮编:230051,通讯地址:合肥市包河区庐州大道18号,电话:42,传真:66。 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日 附件1:第五届安徽省品审会第一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简介附件2:2015年安徽省拟同意引种品种简介 &&第五届安徽省品审会第一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简介(一)稻品种1、早籼618品种(生态)类型:常规早稻品种申请人:马鞍山神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育种人:马鞍山神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种来源:嘉育21/嘉早12主要特征特性:2012年、2013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86厘米、亩有效穗23万、每穗总粒数114粒、结实率80%、千粒重26克。全生育期为108天左右,比对照品种(竹青)晚熟2天。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2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25),高抗稻曲病(病指0.22),感纹枯病(病指49.44),感白叶枯病(病指50.57);2013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6.00),高抗稻曲病(病指0.3),感纹枯病(病指56.00),中抗白叶枯病(病指31.00)。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2年米质(区域试验点样品,下同)达部标4级,2013年米质达部标3级。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509.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9.74%(极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506.7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9.37%(极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480.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65%。栽培技术要点:1、4月15日前播种,亩用种量8-10千克,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秧龄30天,株行距4×5寸,亩插足基本苗8-10万。2、大田亩施肥:碳铵25千克,腐熟饼肥25千克,45%复合肥10千克。栽后5-7天亩追尿素10千克,结合撒施除草剂除草,苗数达到25万时进行烤田。6月10日左右看苗施保花肥每亩3-5千克尿素。3、齐穗后注意多灌跑马水,实现干湿交替,养根保叶。4、6月上、中旬注意防治螟虫,封行后用井岗霉素防治纹枯病。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沿江、江南双季稻区。 2、株两优899品种(生态)类型:两系杂交早稻品种申请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种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株1S(湖南省株州市农科院选育)×早籼899(来源于中优早81/(98H))主要特征特性:2012年、2013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90厘米、亩有效穗23万、每穗总粒数107粒、结实率83%、千粒重27克。全生育期为108天左右,比对照品种(竹青)晚熟2天。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2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75),高抗稻曲病(病指0.00),感纹枯病(病指49.46),感白叶枯病(病指46.11);2013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00),高抗稻曲病(病指0.6),感纹枯病(病指51.00),感白叶枯病(病指50.00)。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2年米质(区域试验点样品,下同)达部标4级,2013年米质达部标3级。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508.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9.54%(极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502.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48%(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491.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1%。栽培技术要点:1、常规栽育秧在清明前后播种,亩播种量20千克左右,大田用种量2.0-2.5千克,秧龄30天。一般栽插密度为2.0-2.5万穴/亩,每穴3-4苗。2.大田亩施纯氮量10千克,重施基肥,占全部施肥量的80%以上,并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栽后7天左右及时追肥中耕。3.做到浅水栽秧,深水护苗活棵,返青后浅水搁田促分蘖,中期适时适度烤田,后期干干湿湿,以湿为主。在整个生育期内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沿江、江南双季稻区。 3、Y两优1500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申请人:定远双丰农业科学研究中心育种人:定远双丰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品种来源:Y58S×H1500(来源于扬稻6号/扬稻6号变异株)主要特征特性:2012年、2013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29厘米、亩有效穗16万、每穗总粒数191粒、结实率85%、千粒重26克。全生育期138天左右,比对照品种(Ⅱ优838)晚熟1天。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2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00),抗稻曲病(病指2.71),感纹枯病(病指48.89),中抗白叶枯病(病指42.77);2013年抗稻瘟病(综合抗指2.00),抗稻曲病(病指1.4),中抗纹枯病(病指38.00),中抗白叶枯病(病指33.00)。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2年米质达部标4级,2013年米质达部标4级。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16.10千克,较同组平均值增产2.06%;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611.5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58%(极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639.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32%。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江淮地区4月中下旬播种,长江以南地区5月上旬播种,亩播种量控制在15千克以内,一般秧龄30天。2、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每亩1.8万穴,每穴1-2粒种子苗。3、科学肥水管理:底肥施有机肥500千克/亩以上,45%三元复合肥30千克/亩,尿素10千克/亩;返青后分蘖肥用尿素10千克/亩;酌情施用穗肥尿素3-5千克/亩。浅水活棵,够苗晒田,后期干干湿湿。4、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全省一季稻区。 4、深两优571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申请人:安徽喜多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育种人:安徽喜多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品种来源:深08S(来源于Y58S/旱优143)×R571(来源于成恢177/蜀恢527//岳恢9113)主要特征特性:叶鞘、稃尖无色。2012年、2013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15厘米、亩有效穗19万、每穗总粒数175粒、结实率86%、千粒重25克。全生育期137天左右,与对照品种(Ⅱ优838)相当。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2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50),抗稻曲病(病指1.02),感纹枯病(病指51.81),中抗白叶枯病(病指42.91);2013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00),抗稻曲病(病指2.7),感纹枯病(病指47.00),中抗白叶枯病(病指27.00)。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2年米质达部标4级,2013年米质达部标6级。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27.90千克,较同组平均值增产4.84%;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621.7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20%(极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634.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43%。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参照Ⅱ优838同期播种,大田每亩用种量1.5-2千克。2、移栽:每亩栽插1.1~1.3万穴,每亩基本苗达到6~7万苗。3、肥水管理: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与化肥搭配施用,早施分蘖肥,后期看苗施肥。在水浆管理上,做到前期浅水,中期轻搁,后期干干湿湿灌溉,断水不宜过早。4、病虫防治: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全省一季稻区。 5、Ⅱ优050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申请人: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育种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Ⅱ-32A×R050(来源于9019//泸恢17/芦丝占)主要特征特性:2012年、2013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28厘米、亩有效穗17万、每穗总粒数180粒、结实率86%、千粒重28克。全生育期134天左右,比对照品种(Ⅱ优838)早熟3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2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75),抗稻曲病(病指1.56),感纹枯病(病指48.12),感白叶枯病(病指46.13);2013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50),抗稻曲病(病指2.2),感纹枯病(病指49.00),中抗白叶枯病(病指36.00)。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2年米质达部标2级,2013年米质达部标3级。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21.35千克,较同组平均值增产4.76%;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618.7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58%(极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627.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34%。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合理栽插。湿润育秧5月上旬播种,播种量为225kg/hm2左右,大田用种量15kg/hm2,秧龄35d左右;旱育秧4月底播种,播种量为50g/m2,每hm2大田约225 m2-300m2苗床,秧龄35-40d。湿润育秧的大田栽插密度22.5万-24.0万穴/hm2,每穴1-2苗,旱育秧密度可适当低些。2.肥水管理。耕前施足基肥,中等肥力田块每hm2施有机肥15t或饼肥750kg,过磷酸钙600kg、氯化钾150kg、尿素240k栽后7d左右活棵返青后,追尿素75kg/hm2。栽后7 d左右返青后排水晾田2-3d,栽后20d左右当苗数达到预期穗数时及时晒田,后期湿润灌溉,收获前7-10d断水。3.防治病虫害。注意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的防治;生育期内主要虫害防治对象是稻蓟马、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等。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全省一季稻区。 6、丰两优6348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申请人: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种人: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种来源:广占63S(来源于N422S/广占63)×R248(来源于9311/贵州农科院恢复系456)主要特征特性:2012年、2013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31厘米、亩有效穗14万、每穗总粒数230粒、结实率83%、千粒重27克。全生育期138天左右,比对照品种(Ⅱ优838)迟熟1天。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2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25),中抗稻曲病(病指4.16),中抗纹枯病(病指42.79),中抗白叶枯病(病指33.32);2013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50),中抗稻曲病(病指6.3),感纹枯病(病指54.00),中抗白叶枯病(病指33.00)。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2年米质达部标3级,2013年米质达部标4级。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12.98千克,较同组平均值增产0.43%;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622.4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19%(极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628.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6%。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采取旱秧或湿润育秧,育成多蘖适龄壮秧。2.播量:一般亩用种1-1.5千克,每亩栽足1.5万穴,栽插规格(5×8寸)。3.施肥:大田亩施纯氮14-18千克、磷肥40-50千克、钾肥15千克,总用量的60%做基面肥,移栽活棵后每亩追施5-8千克尿素促分蘖,孕穗至破口期每亩追施3-5千克尿素作穗粒肥。4.灌水:采取“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深水抽穗、后期干干湿湿”的灌溉方式,每亩达18万苗时及时排水晒田控苗。5.除草:栽秧后在大田分蘖期及时进行化除。6.防治病虫害: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稻曲病等病虫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全省一季稻区。 7、两优631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申请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种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5308S(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育成)×6P031(来源于-127)主要特征特性:2012年、2013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27厘米、亩有效穗16万、每穗总粒数192粒、结实率82%、千粒重29克。全生育期138天左右,比对照品种(Ⅱ优838)晚熟1天。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2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6.00),抗稻曲病(病指2.09),感纹枯病(病指56.25),中抗白叶枯病(病指25.81);2013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00),中抗稻曲病(病指4.4),感纹枯病(病指49.00),中抗白叶枯病(病指38.00)。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2年米质达部标3级,2013年米质达部标2级。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14.27千克,较同组平均值增产2.27%;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623.0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40%(极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632.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22%。栽培技术要点:1.秧龄30-32天,亩播量10-15千克,两叶一心期亩施4-5千克尿素作断奶肥,四叶一心期再补施4-5千克尿素作平衡肥。2.密度4×7或4×8寸,每穴1-2粒种子苗。3.大田亩施纯氮14-15千克。其中70%作基肥,返青时施15%作追肥,余下15%作穗肥,缺钾的田块适当补施钾肥。浅水湿润促分蘖,亩茎蘖苗数达16万时烤田,收割前5-7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全省一季稻区。 8、隆两优866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申请人: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育种人: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安隆3S(来源于安农S-1/培矮64)×R7116(来源于R527//R527/轮回422)主要特征特性:2012年、2013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25厘米、亩有效穗17万、每穗总粒数187粒、结实率84%、千粒重25克。全生育期137天左右,与对照品种(Ⅱ优838)相当。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2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75),抗稻曲病(病指2.85),感纹枯病(病指46.26),感白叶枯病(病指49.63);2013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50),高感稻曲病(病指14.3),感纹枯病(病指51.00),中抗白叶枯病(病指39.00);2014年抗稻曲病(病指2.6)。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2年米质达部标3级,2013年米质达部标6级。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12.60千克,较同组平均值增产3.28%;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616.8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21%(极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632.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92%。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6-7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0.75-1千克,培育壮秧。2、移栽:适时移栽,在安徽作一季中稻种植,每亩栽插1.5万穴。3、肥水管理:适宜在中等偏上肥力水平下栽培,施肥一基肥和有机肥为主,前期重施、早施追肥,后期看苗施肥。在水浆管理上,做到前期浅水,中期轻搁,后期采用干干湿湿灌溉,断水不宜过早。4、病虫防治: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全省一季稻区。 9、两优160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申请人:合肥旱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育种人:合肥旱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品种来源:5317S(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选育)×R160(来源于安选6号)主要特征特性:2012年、2013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22厘米、亩有效穗16万、每穗总粒数182粒、结实率85%、千粒重30克。全生育期133天左右,比对照品种(Ⅱ优838)早熟4天。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2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75),抗稻曲病(病指1.76),感纹枯病(病指51.46),中抗白叶枯病(病指28.89);2013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00),抗稻曲病(病指2.3),感纹枯病(病指53.00),抗白叶枯病(病指19.00)。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2年米质达部标4级,2013年米质达部标3级。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13.96千克,较同组平均值增产1.36%;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609.9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87%(极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619.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74%。栽培技术要点:1.秧龄30-35天,亩播量10-15千克,两叶一心期亩施4-5千克尿素作断奶肥,四叶一心期再补施4-5千克尿素作平衡肥。2.密度4×7或4×8寸,每穴1-2粒种子苗。3.大田亩施纯氮15千克。其中70%作基肥,返青时施15%作追肥,余下15%作穗肥,缺钾的田块适当补施钾肥。浅水--湿润促分蘖,亩茎蘖苗数达16万时烤田,做到早够早烤田,且以轻烤为主,分次烤。收割前5-7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4.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全省一季稻区。 10、未两优211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申请人:安徽未来种业有限公司育种人:安徽未来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W115S(来源于C815S/Y58S)×R211(从R211中系选的中籼新品系)主要特征特性:2012年、2013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23厘米、亩有效穗15万、每穗总粒数212粒、结实率79%、千粒重29克。全生育期140天左右,比对照品种(Ⅱ优838)晚熟3天。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2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00),中抗稻曲病(病指4.43),感纹枯病(病指45.14),抗白叶枯病(病指23.91);2013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50),中抗稻曲病(病指3.6),中抗纹枯病(病指42.00),抗白叶枯病(病指24.00)。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2年米质达部标3级,2013年米质达部标3级。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33.65千克,较同组平均值增产4.86%;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624.5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9.59%(极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631.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95%。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早栽,一般5月初播种,稀播培育壮秧。2、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以5×7寸或4×8寸为宜,每穴插1-2粒种子苗。3、肥料运筹,要做到基追肥合理分配,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有机无机肥合理使用。4、水浆管理,前期足水护苗返青活棵后薄水促分蘖,中期适时烤田,后期大水保证抽穗扬花后确保干干湿湿。5、及时防治病虫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全省一季稻区。 11.龙两优110品种(生态)类型:晚籼两系杂交稻品种申请人:北京亘青种子有限公司育种人:北京亘青种子有限公司品种来源:龙S(来源于徐S×133S)×R110(来源于徐稻8号/红科5号//株选23-1)主要特征特性:2012年、2013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04厘米、亩有效穗22万、每穗总粒数135粒、结实率83%、千粒重25克。抗低温冷害2级(空秕率16.9%)。全生育期119天左右,比对照品种(协忧92)早熟1天。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2年感稻瘟病(综合抗指6.75),中抗稻曲病(病指5.4),感纹枯病(病指48.81),感白叶枯病(病指56.12);2013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00),高抗稻曲病(病指0.7),感纹枯病(病指58.00),感白叶枯病(病指64.00)。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2年米质达部标3级,2013年米质达部标1级。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551.9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28%(极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574.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47%(极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529.9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03%。栽培技术要点:1、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浅水移栽、寸水活棵、薄水分蘖、适时露晒田。3、苗期防治稻瘿蚊、蓟马,分蘖成穗期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沿江、江南双季稻稻瘟病轻发区。 12、上农粳2号品种(生态)类型:常规晚粳品种申请人:宣城市水阳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育种人:上海黄海农贸总公司种子粮油分公司品种来源:宁粳1号/南粳44变异株选系867主要特征特性:2012年、2013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87厘米、亩有效穗26万、每穗总粒数114粒、结实率89%、千粒重27克。抗低温冷害性1级(空秕率11.2%)。全生育期129天左右,比对照品种(M1148)早熟7天。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2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25),抗稻曲病(病指1.71),高感纹枯病(病指68.87),中抗白叶枯病(病指41.64);2013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00),抗稻曲病(病指1.8),感纹枯病(病指52.00),抗白叶枯病(病指18.00)。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2年米质达部标3级,2013年米质达部标5级。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51.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1.19%(极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608.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14%(不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532.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4.56%。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6月18号前后播种,秧龄30天;大田栽插密度13厘米×20厘米,每穴2粒种子苗。每亩用种量3-4千克。2、肥水管理:①每亩总纯氮量控制在18-20千克。②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栽后4-6天施尿素10kg/亩,前期浅水促早发,力争栽后20天左右,茎蘖数达20万左右,以后先轻后重分次搁田,最高茎蘖数控制在28万以内。③在中控的基础上,施好穗肥。④后期采用干干湿湿的方法,注意不要断水过早。3、及时防治纵卷叶螟、三化螟、条纹叶枯病、稻瘟病、飞虱及杂草等病虫草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沿江、江南双季稻区。 13、皖垦糯2号品种(生态)类型:常规晚粳品种申请人: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种人: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种来源:武运粳19号/武育糯16号主要特征特性:2012年、2013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85厘米、亩有效穗25万、每穗总粒数115粒、结实率87%、千粒重26克。抗低温冷害性2级(空秕率13.1%)。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对照品种(M1148)早熟6天。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2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00),抗稻曲病(病指3.14),感纹枯病(病指50.90),感白叶枯病(病指51.38);2013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50),中抗稻曲病(病指4.9),感纹枯病(病指61.00),抗白叶枯病(病指17.00)。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2年米质达部标1级,2013年米质达部标2级。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14.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95%(不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585.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3.54%(不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531.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4.37%。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手栽秧5月20日左右播种,机插秧5月下旬播种。2.播量:每亩大田用种量3-3.5千克。大田机插秧每亩1.7-2万穴,基本苗6-8万。3.施肥:大田纯氮18-20千克,氮:磷:钾为1:0.3:0.4,前期与后期施肥为6.5:3.5或6:4。4.灌水:前期浅水勤灌,分蘖中期分次轻搁保壮杆,后期干湿交替,养根保叶保活熟。5.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沿江、江南双季稻区。
(二)玉米品种 1、全玉1233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申请人: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种人: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种来源:533(来源于先玉335母本/4153二环系)×512(来源于美系杂交种的二环系)主要特征特性:苗期长势一般,茎干粗壮,株型半紧凑,叶片较宽,植株高大,果穗长粗,籽粒较大,马齿型,穗轴红色。2012年、2013年两年低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66.3厘米、穗位102.9厘米、穗长17.3厘米、穗粗5.0厘米、秃顶0.9厘米、穗行数16.7行、行粒数31.6粒、出籽率87%、千粒重359克。抗高温热害1级(相对空秆率平均-1.4%)。全生育期102天左右,与对照品种(弘大8号)相当。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2年感小斑病(病级7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感纹枯病(病指53),中抗茎腐病(发病率25%);2013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抗南方锈病(病级3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4),高感茎腐病(发病率60%);2014年抗茎腐病(发病率10%)。品质表现:2014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验,粗蛋白(干基)8.50%,粗脂肪(干基)3.52%,粗淀粉(干基)75.96%。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33.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0.82%(极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537.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4.66%(极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570.0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22%。栽培技术要点:夏直播,适宜密度株/亩,授粉后注意追肥。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 2、郑单1102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申请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宿州市淮河种业有限公司育种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宿州市淮河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郑H12(来源于选73×浚9058)×郑H13(来源于(K12×H21)×昌7-2)主要特征特性:第一叶尖椭圆型,幼苗叶鞘紫红色,株型较紧奏,总叶片数19片,雄穗分支14个,花药浅紫红色,花丝红色,果穗筒型,籽粒黄色半硬粒型,轴色白色。2012年、2013年两年低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56.4厘米、穗位103.3厘米、穗长17.5厘米、穗粗4.9厘米、秃顶0.3厘米、穗行数15.7行、行粒数23.2粒、出籽率88.2%、千粒重362克。抗高温热害1级(相对空秆率平均-0.6%)。全生育期103天左右,比对照品种(弘大8号)晚2天。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2年感小斑病(病级7级),感南方锈病(病级7级),感纹枯病(病指58),中抗茎腐病(发病率20%);2013年感小斑病(病级7级),抗南方锈病(病级3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4),高抗茎腐病(发病率5%)。品质表现:2014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验,粗蛋白(干基)8.48%,粗脂肪(干基)3.77%,粗淀粉(干基)75.94%。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14.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37%(不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520.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9.57%(极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555.6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49%。栽培技术要点:1、等行距或宽窄行种植均可,等行距种植时行距0.67米,株距0.27米,种植密度3700株/亩。2、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肥和钾肥,高产田要增锌肥。3、麦收后力争早播,并及时间、定苗。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 3、禾的3242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申请人: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种人: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种来源:Z15(来源于沈137×郑58)×0901(来源于昌7-2×L9801)主要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花药黄色,花丝浅紫色,叶片宽大,株型半紧凑。果穗筒形,子粒硬粒型,黄粒,白轴。2012年、2013年两年低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40.5厘米、穗位102.3厘米、穗长16.5厘米、穗粗5.1厘米、秃顶0.5厘米、穗行数16.3行、行粒数32.3粒、出籽率87.9%、千粒重359克。抗高温热害2级(相对空秆率平均0.6%)。全生育期102天左右,与对照品种(弘大8号)相当。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2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4),中抗茎腐病(发病率15%);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3年感小斑病(病级7级),高抗南方锈病(病级1级),中抗纹枯病(病指36),高抗茎腐病(发病率5%);2014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品质表现:2014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验,粗蛋白(干基)9.09%,粗脂肪(干基)4.12%,粗淀粉(干基)74.44%。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26.9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42%(极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491.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90%(极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550.8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93%。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及种植方式:6月15日以前麦垄套种或麦后铁茬直播,宽窄行种植。密度:适宜密度3800株/亩。2、肥水:底肥复合肥20-30千克,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0千克,追肥后立即浇水;还要注意浇好灌浆水。3、病虫草害防治:播种浇水后及时化学除草;药剂包衣防治纹枯病、黑粉病等。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 4、新安15号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申请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育种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品种来源:C-50(外引系,引自正大种业阜阳试验站)×皖09-1(引国外杂交种混粉后择优自交6代育成的二环系)主要特征特性:第一叶尖端形状椭圆,幼苗叶鞘紫色,株型半紧凑,总叶片数21片,雄穗12-14个分枝,花药浅紫色,花丝无色。果穗筒型,籽粒黄色、粒型半马齿,穗轴红色。2012年、2013年两年低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37厘米、穗位99.9厘米、穗长18.5厘米、穗粗4.6厘米、秃顶0.4厘米、穗行数13.4行、行粒数31.9粒、出籽率86.0%、千粒重375.5克。抗高温热害2级(相对空秆率平均0.3%)。全生育期102天左右,与对照品种(弘大8号)相当。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2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感纹枯病(病指57),高抗茎腐病(发病率5%);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3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抗南方锈病(病级3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0),抗茎腐病(发病率10%);2014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品质表现:2014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验,粗蛋白(干基)9.11%,粗脂肪(干基)4.13%,粗淀粉(干基)74.47%。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02.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3.19%(极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480.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2.45%(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557.4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19%。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6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夏播每亩留苗株左右3、化学除草:玉米播种后出苗前每亩50%乙草胺(100毫升),兑水50千克进行封闭式喷雾。4、科学施肥:重施基肥,亩施氮磷钾复合肥(15-15-15)40千克左右。早追苗肥,展5-6叶期亩追施尿素10千克;补施穗肥,展10-12叶期亩追施尿素20千克左右。5、及时排涝和灌溉:6、及时防治虫害:苗期防“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7、制种时母本刚出苗时播父本。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 5、先玉1148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申请人: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育种人: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品种来源:PHJEV(来源于PH4CE×PH6WC)×PH1N2D(来源于PHA9B×PH9VC)主要特征特性:幼苗第一叶叶鞘紫色,叶尖端圆形,叶缘绿色。株形半紧凑,总叶片数20片左右。雄穗主轴与分枝角度中等,一级分枝3~8个,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花丝绿色,果穗圆筒型。粒型半马齿纯黄色,穗轴红色。2012年、2013年两年低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42.6厘米、穗位90.8厘米、穗长19.6厘米、穗粗4.9厘米、秃顶1.4厘米、穗行数15.7行、行粒数33粒、出籽率85.5%、千粒重369.5克。抗高温热害1级(相对空秆率平均-1.3%)。全生育期102天左右,与对照品种(弘大8号)相当。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2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感南方锈病(病级7级),感纹枯病(病指62),感茎腐病(发病率40%);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3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感南方锈病(病级7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2),高抗茎腐病(发病率5%)。品质表现:2014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验,粗蛋白(干基)8.00%,粗脂肪(干基)3.83%,粗淀粉(干基)76.52%。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34.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78%(极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517.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0.35%(极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538.9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2.65%。栽培技术要点:6月上旬麦后直播。亩留苗3800株左右。亩施复合肥50~60千克作底肥,追施尿素15~25千克。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 6、金赛38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申请人:河南金赛种子有限公司育种人:河南金赛种子有限公司品种来源:J-10(来源于美国不知名杂交种与掖478杂交获得的材料)×J-5(昌7-2与9801杂交获得F1植株,再次与另一美国不知名杂交种杂交获得的材料)主要特征特性:幼苗茎基部为紫红色,叶片平展,叶缘波浪状明显。株型较紧凑,叶片窄挺。果穗筒型,籽粒马齿形纯黄色,穗轴红色。2012年、2013年两年低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61.5厘米、穗位107.1厘米、穗长17.8厘米、穗粗4.9厘米、秃顶1.3厘米、穗行数15行、行粒数34粒、出籽率84.4%、千粒重343.5克。抗高温热害1级(相对空秆率平均-0.2%)。全生育期102天左右,比对照品种(弘大8号)晚1天。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2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感纹枯病(病指56),高感茎腐病(发病率45%);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3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感南方锈病(病级7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0),抗茎腐病(发病率10%)。品质表现:2014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验,粗蛋白(干基)10.06%,粗脂肪(干基)3.71%,粗淀粉(干基)74.79%。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27.7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56%(极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519.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9.33%(极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555.8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87%。栽培技术要点:1、6月上中旬播种,密度为株/亩;在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密度可达株/亩。2、施肥方式可采用“一炮轰”或分期追肥两种方法:“一炮轰”施肥应在玉米9~10叶时将所有肥料一次施入,分期施肥应在玉米7~8片叶时,施总施肥量的40﹪,玉米大喇叭口期施总施肥量的60﹪。3、大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 7、天益青7096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申请人:宿州市种子公司育种人:宿州市种子公司品种来源:宿3925(来源于(齐3193×齐205)BC2)×Lx032(来源于Lx9801×昌7-2)主要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全株21片叶左右,穗上叶6片左右,株型较紧凑。果穗长柱形。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穗轴红色。2012年、2013年两年低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50.7厘米、穗位100.8厘米、穗长17.0厘米、穗粗5.0厘米、秃顶0.3厘米、穗行数14.1行、行粒数30.5粒、出籽率84.8%、千粒重387克。抗高温热害1级(相对空秆率平均-0.1%)。全生育期102天左右,与对照品种(弘大8号)相当。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2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感南方锈病(病级7级),感纹枯病(病指53),高感茎腐病(发病率45%);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3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高抗南方锈病(病级1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4),高抗茎腐病(发病率5%)。品质表现:2014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验,粗蛋白(干基)9.81%,粗脂肪(干基)4.18%,粗淀粉(干基)73.26%。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06.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64%(极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485.9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3.64%(极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566.1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84%。栽培技术要点:播期:夏播在安徽省,适宜播期为6月5日至6月25日。密度:该品种适宜密度为每亩3800株/亩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 8、丰乐33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申请人: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种人: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种来源:192-4(来源于()×248)×昌7-2主要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株型紧凑,成株叶片数20片左右,雄穗分支19个左右,颖壳青色,花药青色,花丝紫色。果穗长筒型,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白色。2012年、2013年两年高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47.6厘米、穗位110.6厘米、穗长16.0厘米、穗粗4.8厘米、秃顶0.7厘米、穗行数15.0行、行粒数32.5粒、出籽率87.2%、千粒重343克。抗高温热害1级(相对空秆率平均-0.7%)。全生育期103天左右,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晚熟1天。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2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8),中抗茎腐病(发病率15%);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3年高感小斑病(病级9级),感南方锈病(病级7级),感纹枯病(病指51),抗茎腐病(发病率10%);2014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品质表现:2014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验,粗蛋白(干基)8.87%,粗脂肪(干基)4.36%,粗淀粉(干基)74.74%。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82.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2.39%(极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555.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0.57%(极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589.8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10%。栽培技术要点: 6月上中旬播种,适宜种植密度4500株/亩,播前施足底肥(土杂肥或复合肥),追肥一般亩施尿素40kg,在拔节和大喇叭口期分次追施为宜,注意增施磷、钾肥。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淮河以北地区。 9、联创800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申请人: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种人: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种来源:CT1583(来源于CT01×郑58,CT01为自育系,选自国外杂交种P78641,郑58引自河南省农科院)×CT5898(来源于掖52106×Lx9801)主要特征特性: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中绿色,株型紧凑,总叶片数20-21片,雄穗分枝数8-12个,花药浅紫色,花丝浅紫色。果穗中间型,籽粒黄色,籽粒半马齿型,穗轴白色。2012年、2013年两年高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53.5厘米、穗位102.1厘米、穗长18.6厘米、穗粗4.9厘米、秃顶1.1厘米、穗行数14.5行、行粒数31.8粒、出籽率85.6%、千粒重359克。抗高温热害2级(相对空秆率平均0.5%)。全生育期102天左右,与对照品种(郑单958)相当。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2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感南方锈病(病级7级),感纹枯病(病指52),中抗茎腐病(发病率25%);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2年高感小斑病(病级9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7),抗茎腐病(发病率10%);2014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品质表现:2014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验,粗蛋白(干基)9.52%,粗脂肪(干基)4.58%,粗淀粉(干基)74.72%。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71.9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0.98%(极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528.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27%(极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566.8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0.05%。栽培技术要点:1、麦垄套种或麦后直播。适宜密度株/亩。2、施肥以氮磷钾的比例3:1:2为最佳,磷肥、钾肥作为基肥一次施入,氮肥采取分次施肥方式。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kg或三元复合肥40kg作种肥。13~14片可见叶时配合中耕培土亩追施尿素25kg。遇旱浇水。3、大喇叭口期用Bt生物颗粒杀虫剂或巴丹可溶性粉剂丢心防治玉米螟。4、籽粒乳线基本消失、黑色层出现后收获。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淮河以北地区。 10、LD6075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申请人:安徽良源种业有限公司育种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品种来源:鲁系4958(来源于Lx4912/郑58)×(来源于(鲁原92/吉853)/Lx9801)主要特征特性:叶鞘紫色,花药紫色,花丝红色。株型紧凑,矮秆穗位低。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2012年、2013年两年高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30.4厘米、穗位88.8厘米、穗长17.4厘米、穗粗4.8厘米、秃顶0.4厘米、穗行数13.2行、行粒数31.9粒、出籽率86.1%、千粒重393.2克。抗高温热害1级(相对空秆率平均-0.7%)。全生育期101天左右,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熟1天。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2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感南方锈病(病级7级),感纹枯病(病指57),中抗茎腐病(发病率30%);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3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感南方锈病(病级7级),感纹枯病(病指56),高感茎腐病(发病率90%);2014年感茎腐病(发病率40%)。品质表现:2014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验,粗蛋白(干基)8.60%,粗脂肪(干基)3.92%,粗淀粉(干基)75.13%。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73.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0.42%(极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583.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3.36%(极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591.5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01%。栽培技术要点:6月20号以前播种,直播或套种均可,密度株/亩,肥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没有特殊要求,按普通大田栽培方式管理即可。制种时母本鲁系4958播种密度株/亩,父本鲁系9311播种密度株/亩,行比1∶4。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淮河以北地区。 11、华玉777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申请人:安徽齐民济生生物技术研究所育种人:安徽齐民济生生物技术研究所品种来源:HY107(来源于郑58变异株/WY-17)×HY277(来源于WZ-7/昌7-2)主要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果穗筒型,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红色。2012年、2013年两年高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60.6厘米、穗位92.4厘米、穗长16.6厘米、穗粗4.9厘米、秃顶1.1厘米、穗行数15.3行、行粒数29.6粒、出籽率86.8%、千粒重371.5克。抗高温热害1级(相对空秆率平均-0.1%)。全生育期101天左右,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熟1天。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2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感南方锈病(病级7级),高感纹枯病(病指76),中抗茎腐病(发病率25%);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3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中抗南方锈病(病级5级),中抗纹枯病(病指38),中抗茎腐病(发病率15%);2014年感纹枯病(病指56)。品质表现:2014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验,粗蛋白(干基)9.55%,粗脂肪(干基)3.42%,粗淀粉(干基)74.71%。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62.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62%(极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569.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3.43%(极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587.7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24%。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田块栽培,每亩适宜种植密度为4500株,其它栽培技术同一般大田。结合当地植保部门意见,及时防治病虫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淮河以北地区。 (三)大豆品种 1.蒙1158-1品种(生态)类型:普通夏大豆申请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种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郑90007(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鲁99-4(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主要特征特性:有限结荚习性,紫花、灰茸毛,椭圆形叶片。籽粒椭圆、黄色、褐脐。成熟时全落叶,不裂荚,较抗倒伏。2012年、2013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69.7厘米、有效分枝1.6个、单株荚数44.6个、单株粒数85.1粒、百粒重19.1克。全生育期104天左右,比对照品种(中黄13)迟熟4天。抗性表现: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抗性鉴定,2012年对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表现中抗(病情指数45%)、SC7表现中抗(病情指数48%);2013年对SC3表现中抗(病情指数50%)、SC7表现感病(病情指数59%)。品质表现:经农业部大豆及大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佳木斯)检验(区域试验田样品),2012年粗蛋白(干基)41.07%,粗脂肪(干基)20.60%;2013年粗蛋白(干基)42.62%,粗脂肪(干基)19.89%。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215.7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9.89%(极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186.2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03%(极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169.3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15%。栽培技术要点:1、适播期6月上中旬。2、种植密度每亩1.5-1.8万株。3、施足底肥,增施氮磷肥,结荚鼓粒期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4、适时防治病虫草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 2.濉科20品种(生态)类型:普通夏大豆申请人: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育种人: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品种来源:((巨丰/豫豆21)/(kf9507-1))/徐8313(来源于徐州市农科院)主要特征特性:有限结荚习性,紫花、灰茸毛,圆形叶片。籽粒椭圆、黄色、褐脐。成熟时全落叶,不裂荚,较抗倒伏。2012年、2013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64.4厘米、有效分枝1.5个、单株荚数33.3个、单株粒数64.4粒、百粒重22.6克。全生育期101天左右,比对照品种(中黄13)迟熟1天。抗性表现: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抗性鉴定,2012年对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表现中抗(病情指数37%)、SC7表现高抗(病情指数10%);2013年对SC3表现抗病(病情指数17%)、SC7表现抗病(病情指数15%)。品质表现:经农业部大豆及大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佳木斯)检验(区域试验田样品),2012年粗蛋白(干基)43.69%,粗脂肪(干基)20.47%;2013年粗蛋白(干基)46.96%,粗脂肪(干基)19.49%。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201.7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3.77%(极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179.21千克,较对照品种减产1.62%(不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167.6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05%。栽培技术要点:1、适播期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最迟6月下旬。2、种植密度高肥田亩留苗1.2万株左右,中肥田留苗1.5~1.8万株。3、底肥或苗期追肥NPK15-15-15复合肥15千克/亩,初花期追施尿素5~7.5千克/亩。4、适时防治病虫草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 3.阜04035品种(生态)类型:普通夏大豆申请人:阜阳市农业科学院育种人: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蒙91-413(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选育)/阜豆9号主要特征特性:有限结荚习性,紫花、灰茸毛,椭圆形叶片。籽粒圆、黄色、黄脐。成熟时全落叶,不裂荚,较抗倒伏。2012年、2013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76.6厘米、有效分枝1.8个、单株荚数45.5个、单株粒数87.4粒、百粒重18.5克。全生育期105天左右,比对照品种(中黄13)迟熟5天。抗性表现: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抗性鉴定,2012年对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表现抗病(病情指数20%)、SC7表现抗病(病情指数16%);2013年对SC3表现抗病(病情指数19%)、SC7表现中抗(病情指数31%)。品质表现:经农业部大豆及大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佳木斯)检验(区域试验田样品),2012年粗蛋白(干基)42.50%,粗脂肪(干基)20.05%;2013年粗蛋白(干基)45.04%,粗脂肪(干基)20.47%。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204.9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38%(极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197.3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33%(极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179.5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0.49%。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5月下旬--6月上中旬,最迟6月下旬,适宜播期内,一般情况下,播种越早产量越高。2、密度:高肥田块每亩1.5万株左右,中肥田块1.6—1.8万株,播种晚时,密度宜适当高一点。3、田管:及时间苗定苗、及时除草,肥力差时初花期及时追肥,结荚鼓粒期喷施尿素及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4、适时防治蚜虫、卷叶螟、食心虫等病虫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 4.阜杂交豆2号品种(生态)类型:普通夏大豆杂交种申请人:阜阳市农业科学院育种人: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阜CMS5A(阜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质核互作型不育系)×阜恢9号(阜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恢复系),保持系:阜保5号(本单位选育)主要特征特性:有限结荚习性,紫花、灰茸毛,椭圆形叶片。籽粒圆、黄色、褐脐。成熟时全落叶,不裂荚,较抗倒伏。2012年、2013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75.3厘米、有效分枝2.2个、单株荚数41.3个、单株粒数74.6粒、百粒重23.5克。全生育期106天左右,比对照品种(中黄13)迟熟6天。抗性表现: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抗性鉴定,2012年对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表现中抗(病情指数31%)、SC7表现中抗(病情指数22%);2013年对SC3表现抗(病情指数20%)、SC7表现抗(病情指数17%)。品质表现:经农业部大豆及大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佳木斯)检验(区域试验田样品),2012年粗蛋白(干基)40.81%,粗脂肪(干基)19.80%;2013年粗蛋白(干基)46.86%,粗脂肪(干基)18.99%。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218.0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2.18%(极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184.07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05%(不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174.3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32%。栽培技术要点:1、适播期6月上中旬。2、种植密度每亩1.3万株左右。3、田间管理,及时间苗、定苗,保证留苗密度;及时除草;苗期注意防涝除渍,花荚至鼓粒始期遇旱要及时灌溉;肥力差的追初花肥。4、及时防治蚜虫、食心虫、卷叶螟、斜纹夜蛾等病虫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 5.中作X96058品种(生态)类型:普通夏大豆申请人: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种人: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中黄24/中黄21主要特征特性:有限结荚习性,紫花、灰茸毛,圆形叶片。籽粒椭圆、黄色、黄脐。成熟时全落叶,不裂荚,较抗倒伏。2012年、2013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87.7厘米、有效分枝1.5个、单株荚数44.7个、单株粒数84.9粒、百粒重18.6克。全生育期104天左右,比对照品种(中黄13)迟熟4天。抗性表现: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抗性鉴定,2012年对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表现抗病(病情指数14%)、SC7表现抗病(病情指数17%);2013年对SC3表现抗病(病情指数11%)、SC7表现高抗(病情指数6%)。品质表现:经农业部大豆及大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佳木斯)检验(区域试验田样品),2012年粗蛋白(干基)38.52%,粗脂肪(干基)23.78%;2013年粗蛋白(干基)39.46%,粗脂肪(干基)23.40%。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206.9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47%(极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176.97千克,较对照品种减产2.85%(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171.1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22%。栽培技术要点:1、适播期6月上中旬。2、种植密度每亩1.2~1.5万株。3、肥力高地块不需要施肥,中等地块亩施5~10千克复合肥,低地块亩施尿素5~6千克、重过磷酸钙30~40千克、硫酸钾15千克拌农家肥盖种。4、花荚期如遇干旱浇水可保障丰产目标,及时除草,防治病虫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 6.益科豆112-1品种(生态)类型:普通夏大豆申请人:宿州市种子公司育种人:宿州市种子公司品种来源:中黄13(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王连铮研究员配制的杂交组合豫豆8号×中作90052-76)×周豆12(周口市农科院苑保军研究员所做的豫豆12基因组DNA导入豫豆24变异组合),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主要特征特性:有限结荚习性,紫花、灰茸毛,圆形叶片。籽粒椭圆、黄色、褐脐。成熟时全落叶,不裂荚,较抗倒伏。2012年、2013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73.1厘米、有效分枝1.4个、单株荚数37.9个、单株粒数67.2粒、百粒重23.8克。全生育期104天左右,比对照品种(中黄13)迟熟4天。抗性表现: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抗性鉴定,2012年对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表现中抗(病情指数23%)、SC7表现中抗(病情指数35%);2013年对SC3表现中抗(病情指数46%)、SC7表现中抗(病情指数45%)。品质表现:经农业部大豆及大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佳木斯)检验(区域试验田样品),2012年粗蛋白(干基)41.05%,粗脂肪(干基)20.98%;2013年粗蛋白(干基)43.55%,粗脂肪(干基)19.29%。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206.9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39%(极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182.2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84%(不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176.17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9.35%。栽培技术要点:1、适播期6月5日—20日。2、种植密度每亩1.4-1.6万株。3、施足底肥或酌情追肥,开花结荚期遭遇干旱时要浇透地水。4、及时中耕、锄草和喷药防治病虫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
2015年安徽省拟同意引种品种简介 一、水稻1、两优289引种单位: 安徽丰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单位: 湖北谷神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原审定编号:鄂审稻2012004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特征特性:2014年参加安徽省引种试验,全生育期145.3天,比Ⅱ优838迟熟2.3天。每亩有效穗数14.9万,株高119.8厘米,穗长23.5厘米,每穗总粒数231.4粒,结实率81.0%,千粒重24.6克。产量表现:亩产量628.69公斤,增产7.77%,达极显著水平。8增。抗病鉴定结果:经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抗性研究与鉴定中心接种抗性鉴定,稻瘟病4.5MR1,白叶枯53S1,纹枯病51S1,稻曲病发病率6R、病指1.6R,条纹叶枯病0HR。品质分析结果: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品质符合部颁四等食用稻品质。适宜推广区域:全省一季稻区。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我省引种条件,建议引种。 2、深两优725引种单位: 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单位: 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原审定编号:豫审稻2013006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特征特性:2014年参加安徽省引种试验,全生育期146.8天,比Ⅱ优838迟熟4.3天。每亩有效穗数14.9万,株高122.5厘米,穗长24.4厘米,每穗总粒数210.4粒,结实率79.7%,千粒重26.9克。产量表现: 亩产量610.42公斤,增产4.46%,不显著。6增1平1减。抗病鉴定结果:经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抗性研究与鉴定中心接种抗性鉴定,稻瘟病2.93MR1,白叶枯51S1,纹枯病52S1,稻曲病发病率9R、病指22R,条纹叶枯病0HR。品质分析结果: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品质符合部颁三等食用稻品质。适宜推广区域:全省一季稻区。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我省引种条件,建议引种。 3、两优8901引种单位: 安徽省创富种业有限公司选育单位: 安徽省创富种业有限公司原审定编号:豫审稻2013007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特征特性:2014年参加安徽省引种试验,全生育期144.9天,比Ⅱ优838迟熟2.1天。每亩有效穗数15.2万,株高113.7厘米,穗长23.5厘米,每穗总粒数206.8粒,结实率83.3%,千粒重26.9克。产量表现: 亩产量632.04公斤,增产7.26%,达极显著水平。8增。抗病鉴定结果:经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抗性研究与鉴定中心接种抗性鉴定,稻瘟病4.95MR1,白叶枯49S1,纹枯病37MR2,稻曲病发病率9R、病指3.4R,条纹叶枯病4HR。品质分析结果: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品质符合部颁三等食用稻品质。适宜推广区域:全省一季稻区。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我省引种条件,建议引种。 4、广两优272引种单位: 安徽高德奥特种业有限公司选育单位: 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原审定编号: 鄂审稻2012003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特征特性:2014年参加安徽省引种试验,全生育期142.8天,与Ⅱ优838相同。每亩有效穗数14.1万,株高123.1厘米,穗长24.9厘米,每穗总粒数231.6粒,结实率不高,为75.8%,千粒重28.2克。产量表现:亩产量621.31公斤,增产5.44%,达极显著水平。7增1减。抗病鉴定结果:经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抗性研究与鉴定中心接种抗性鉴定,稻瘟病4.5MR1,白叶枯36MR2,纹枯病43MR2,稻曲病发病率13MR1、病指6.4MR2,条纹叶枯病0HR。品质分析结果: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品质符合部颁三等食用稻品质。适宜推广区域:全省一季稻区。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我省引种条件,建议引种。 5、武运粳27号引种单位: 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单位: 江苏水稻研究所、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原审定编号: 苏审稻201209品种(生态)类型:中粳常规稻品种特征特性:2014年参加安徽省引种试验,全生育期152天,与天协1号相同。株高91.4厘米,亩有效穗20.3万,每穗总粒数145.6粒,结实率87%,千粒重25.7克。产量表现: 亩产584.88公斤,减产0.43%、减产不显著,4增3减。抗病鉴定结果:经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抗性研究与鉴定中心接种抗性鉴定,稻瘟病6.3S1,白叶枯病17R,纹枯病43MR2,稻曲病发病率13MR1,病指5.0MR1,条纹叶枯病4HR。品质分析结果: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品质符合部颁二等食用稻品质。适宜推广区域:全省一季稻稻瘟病轻发区。注意事项:注意稻瘟病的防治。初审意见:该品种抗稻瘟特性不符合我省审定标准,但米质优、熟期适中、丰产性较好,作为常规中粳,生产上有需求,建议引种。 6、镇稻16引种单位:安徽喜多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单位: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原审定编号:苏审稻201212品种(生态)类型:晚粳常规稻品种特征特性:2014年参加安徽省引种试验,全生育期133.4天,比对照早熟4.0天。株高90.9cm,穗长15.7cm,亩有效穗22.6万,每穗总粒数119.9粒,结实率92.7%,千粒重28.5克。产量表现:亩产621.0kg,增产19.42%,达显著水平,5增。抗病鉴定结果:经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抗性研究与鉴定中心接种抗性鉴定,稻瘟病4.5MR1,白叶枯病34MR1,纹枯病30MR1,稻曲病9R,病指2.4R,条纹叶枯病9R。品质分析结果: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品质符合部颁四等食用稻品质。适宜推广区域:沿江、江南双季稻区。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我省引种条件,建议引种。 7、镇稻18引种单位: 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单位: 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和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原审定编号:苏审稻201311品种(生态)类型:晚粳常规稻品种特征特性:2014年参加安徽省引种试验,全生育期134.4天,比对照早熟2.8天。株高90.4cm,穗长15.8cm,亩有效穗18.2万,每穗总粒数128.0粒,结实率94.5%,千粒重28.0克。产量表现:亩产593.0kg,增产16.05%,达极显著水平,5增。抗病鉴定结果:经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抗性研究与鉴定中心接种抗性鉴定,稻瘟病4.5MR1,白叶枯病39MR2,纹枯病43MR2,稻曲病4R,病指1.1R,条纹叶枯病0HR。品质分析结果: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品质符合部颁三等食用稻品质。适宜推广区域:沿江、江南双季稻区。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我省引种条件,建议引种。 8、秀水414引种单位: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单位: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原审定编号:浙审稻2011006品种(生态)类型:晚粳常规稻品种特征特性:2014年参加安徽省引种试验,全生育期140.6天,比对照迟熟3.4天。株高86.8cm,穗长15.6cm,亩有效穗18.8万,每穗总粒数119.4粒,结实率82.9%,千粒重26.4克。产量表现:亩产527.0kg,增产3.13%,未达显著水平,三增一平一减。抗病鉴定结果:经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抗性研究与鉴定中心接种抗性鉴定,稻瘟病4.95MR1,白叶枯病38MR2,纹枯病51S1,稻曲病8R,病指2.2R,条纹叶枯病3HR。品质分析结果: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品质符合部颁二等食用稻品质。适宜推广区域:沿江、江南双季稻区。注意事项:生长期偏长,注意适期早播。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我省引种条件,建议引种。 21、金两优882引种单位:安徽喜多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单位:南京苏泰种业有限公司原审定编号:苏审稻201304品种(生态)类型:中籼杂交规稻品种特征特性:2013年参加安徽省引种试验,全生育期136.3天,比Ⅱ优838早熟1.1天。株高116.9厘米,亩有效穗17万,每穗总粒数201.3粒,结实率82.1%,千粒重25.1克。产量表现:亩产量616.17公斤,比Ⅱ优838增产7.18%,达极显著水平,9增。抗病鉴定结果:经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抗性研究与鉴定中心接种抗性鉴定,稻瘟病5MR1,白叶枯29MR1,纹枯病51S1,稻曲病发病率5R、病指1.6R,条纹叶枯病0HR。品质分析结果: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品质符合部颁三等食用稻品质。适宜推广区域:全省一季稻区。注意事项:注意加强 纹枯病防治。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我省引种条件,建议引种。 二、玉米 1、桥玉8号引种单位: 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选育单位: 河南省利奇种子有限公司、沈阳雷奥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原审定编号:豫审玉2011010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特征特性:2014年参加安徽省引种试验,生育期101天,较对照弘大8号早1天。株高278厘米,穗位101厘米,倒伏率2.6%,空杆率0.5%。穗轴红色,籽粒马齿型,籽粒黄白色,穗长17.7厘米、粗4.7厘米,穗行数13.0行,行粒数平均37.5粒,出籽率88.3%,千粒重339.7克。产量表现:亩产580.8公斤,增产12.91%,达极显著水平。7增1减。抗病鉴定结果:经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抗性研究与鉴定中心接种抗性鉴定,中抗小斑病5MR,感南方锈病7S,中抗纹枯病40MR1,抗茎腐病10R。适宜推广区域: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我省引种条件,建议引种。 2、浚5268引种单位:安徽天禾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育单位:鹤壁金坤农作物原种场原审定编号:豫审玉2013002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特征特性:2014年参加安徽省引种试验,生育期101天,比对照弘大8号早熟1天。株型偏紧凑,株高256厘米,穗位101厘米。倒伏率1.4%,空杆率0.9%。穗轴白色,籽粒马齿型,黄色,穗长18.5厘米,粗5.0厘米,穗行数15.1行,行粒数平均33.5粒,出籽率88.6%,千粒重355.4克。产量表现:亩产 588.7公斤,增产12.64%,达极显著水平。8点增。抗病鉴定结果:经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抗性研究与鉴定中心接种抗性鉴定,中抗小斑病5MR,感南方锈病7S,中抗纹枯病40MR1,抗茎腐病10R。适宜推广区域: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我省引种条件,建议引种。 3、隆平208引种单位: 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选育单位: 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原审定编号:豫审玉2011007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特征特性:2014年参加安徽省引种试验,生育期101天,较对照弘大8号早熟1天。该品种类似郑单958,表现株型较紧凑,株高254厘米,穗位102厘米,倒伏率2.5%,抗倒能力一般,空杆率0.2%。穗轴白色,籽粒马齿型,黄色,穗长16.0厘米,粗5.2厘米,穗行数16.0行,行粒数平均33.6粒,出籽率89.9%,千粒重333.3克。产量表现: 亩产580.1公斤, 增产11.01%,达极显著水平。8点增。抗病鉴定结果:经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抗性研究与鉴定中心接种抗性鉴定,抗小斑病3R,中抗南方锈病5MR,感纹枯病56S1,感茎腐病40S2。适宜推广区域: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我省引种条件,建议引种。 4、迪卡667引种单位: 安徽省弘大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单位: 孟山都科技有限公司原审定编号:鲁审玉2013002号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特征特性:2014年参加安徽省引种试验,生育期101天,与对照郑单958相同。株型紧凑,株高263厘米,穗位113厘米,倒伏率1.5%,倒折率0.2%,空杆率0.1%。穗轴红色,籽粒马齿型,黄色,穗长15.5厘米,粗4.0厘米,秃顶长0.6厘米,穗行数14.9行,行粒数平均33.9粒,出籽率88.7%,千粒重283克。产量表现: 亩产600.0公斤,增产7.17%,达极显著水平。7增1减。抗病鉴定结果:经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抗性研究与鉴定中心接种抗性鉴定,中抗小斑病5MR、中抗南方锈病44MR2、中抗纹枯病44MR2、抗茎腐病10R。适宜推广区域:淮河以北地区。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我省引种条件,建议引种。 5、金来98引种单位:合肥市合丰种业有限公司选育单位:山东金来种业有限公司原审定编号:鲁审玉2013003 号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特征特性:2014年参加安徽省引种试验,生育期100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株型紧凑,株高266厘米,穗位107厘米,倒伏率1.0%,倒折率1.1%,空杆率0.2%。穗轴白色,籽粒马齿型,黄色,穗长16.9厘米,粗4.8厘米,秃顶长0.7厘米,穗行数17.3行,行粒数33.7粒,出籽率87.3%较低,千粒重270克。产量表现:亩产593.4公斤, 增产6.0%,达极显著水平。7增1减。抗病鉴定结果:经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抗性研究与鉴定中心接种抗性鉴定,抗小斑病3R、抗南方锈病7S、中抗纹枯病44MR2、中抗茎腐病15MR1。。适宜推广区域:淮河以北地区。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我省引种条件,建议引种。 6、诺达1号引种单位: 安徽金世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单位:山东偌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原审定编号:鲁农审2013007号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特征特性:2014年参加安徽省引种试验,生育期103天,比对照晚2天。株型偏紧凑,株高272厘米,穗位106厘米,倒伏率0.5%,无倒折,空杆率0.3%。穗轴红色,籽粒半马齿型,黄色,穗长16.4厘米,粗5.0厘米,秃顶长1.5厘米,穗行数15.1行,行粒数平均32.1粒,出籽率86.0%,千粒重316克。产量表现:亩产611.4公斤, 增产7.00%,达极显著水平。8增。抗病鉴定结果:经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抗性研究与鉴定中心接种抗性鉴定,抗小斑病3R、中抗南方锈病3R、抗纹枯病38MR1、高抗茎腐病5HR。适宜推广区域:淮河以北地区。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我省引种条件,建议引种。 7、登海618引种单位: 安徽绿亿种业有限公司选育单位: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原审定编号:鲁农审2013007号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特征特性:2014年参加安徽省引种试验,生育期100天,比对照早熟1天。株型紧凑,株高225厘米,穗位68厘米,抗倒伏能力强,空杆率0.4%。穗轴红色,籽粒马齿型,籽粒黄色,穗长15.6厘米,粗4.7厘米,秃顶长0.3厘米,穗行数15.2行,行粒数平均30.7粒,出籽率88.8%,千粒重336克。产量表现:亩产617.8公斤, 增产10.35%,达极显著水平。8增。抗病鉴定结果:经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抗性研究与鉴定中心接种抗性鉴定, 高抗小斑病1HR、高抗南方锈病1HR、中抗纹枯病44MR2、高抗茎腐病5HR。适宜推广区域:淮河以北地区。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我省引种条件,建议引种。 8、金来8号引种单位: 合肥市合丰种业有限公司选育单位: 山东金来种业有限公司原审定编号: 鲁农审2013011号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特征特性:2014年参加安徽省引种试验,生育期103天,比对照晚熟2天。株型半紧凑,株高273厘米,穗位113厘米,倒伏率2.9%,无倒折,空杆率0.3%。穗轴白色,籽粒半马齿型,黄色,穗长16.2厘米,粗4.7厘米,秃顶长1.0厘米,穗行数15.4行,行粒数平均30.4粒,出籽率85.2%,千粒重315克。产量表现:亩产599.3公斤, 增产6.13%,达极显著水平。7增1减。抗病鉴定结果:经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抗性研究与鉴定中心接种抗性鉴定, 抗小斑病3R、抗南方锈病3R、中抗纹枯病33MR1、中抗茎腐病15MR1。适宜推广区域:淮河以北地区。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我省引种条件,建议引种。 9、怀玉208引种单位:安徽高德奥特种业有限公司选育单位:河南怀川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原审定编号:豫审玉2013008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特征特性:2014年参加安徽省引种试验,生育期102天,比对照晚1天。株型紧凑,上部叶片密集宽大,株高265厘米,穗位107厘米,倒伏率1.9%,倒折率0.2%,空杆率0.5%。穗轴白色,籽粒半马齿型,黄色,穗长16.2厘米,粗4.8厘米,秃顶长0.3厘米,穗行数15.1行,行粒数平均34.1粒,出籽率88.2%,千粒重312g。产量表现:亩产613.9公斤, 增产8.7%,达极显著水平。8增。抗病鉴定结果:经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抗性研究与鉴定中心接种抗性鉴定,抗小斑病3R、中抗南方锈病5MR、中抗纹枯病33MR1、高抗茎腐病5HR。适宜推广区域:淮河以北地区。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我省引种条件,建议引种。 三、大豆 1、齐黄34引种单位: 安徽省同丰种业有限公司选育单位: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原审定编号:鲁农审2012026号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大豆特征特性:2014年参加安徽省引种试验, 生育期103天,比对照中黄13晚一天。有限结荚习性,白花、棕茸毛,椭圆形叶片。株高50.2厘米,底荚高度13.3厘米,主茎节数13.0个,有效分枝0.7个,单株荚数24.3个,单株粒数50.4粒,单株粒重13.0克,百粒重26.0克,籽粒椭圆、黄色、黑脐,成熟时全落叶,不裂荚,抗倒伏。产量表现: 亩产172.47公斤,比对照增产8.74%,增产极显著,7点全增。抗病鉴定结果: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抗性鉴定,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3(病指8%)和SC7(病指1%);高感大豆胞囊线虫病SCN1(孢囊指97.19%) 。品质分析结果:经农业部大豆及大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佳木斯)检验,粗蛋白质含量42.04%,粗脂肪含量21.84%。适宜推广区域: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我省引种条件,建议引种,有效期一年。 四、油菜 1、沣油827引种单位: 安徽国盛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选育单位: 湖南省作物研究所、安徽国盛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原审定编号: 赣审油2010002品种(生态)类型:特征特性:生育期227.4天,较对照短0.4天;花期25天,较对照长0.4天。该组合单株有效角果数193.6个,每角粒数22.5粒,千粒重4.66g。产量表现:年引种试验亩产192.7公斤,较对照增产5.28%,增产极显著。4点增产,1点减产。抗病鉴定结果:经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抗性研究与鉴定中心接种抗性鉴定,菌核病发病率22.6%,病情指数13.2,抗倒性强,菌核病相对抗性指数RRI为-0.1,抗性评价为MR。品质分析结果: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验,芥酸含量0.1%,硫甙20.31μmol/g饼,含油量46.61%。适宜推广区域:沿江、江南地区。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我省引种条件,建议引种。
上一篇:关于做好2015年全省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的通知下一篇:没有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 中国种业信息网 ‖ ‖安徽农业信息网‖ ‖ 安徽农技推广网 ‖ 安徽种植业网 ‖ ‖网站管理 ‖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版权所有 Email:ahzzz@ 电话:3 皖ICP备号
苗期根下出小苗是怎么回事
分蘖,是玉米的正常生理现象
  高产玉米品种都长芽子,越高产的品种芽子越多,美系品种芽子最多!   长芽子,实际上就是分蘖,属于生殖生长的范畴,所以芽子中储存了生殖生长的要素,我们经常会看到芽子的顶端结个棒子!   芽子是掰不尽的,掰了还会再长,很多地块掰3遍4遍都掰不尽。   人们担心的是芽子会与主茎间产生养分争夺。实际情况是,在放任其随意生长的情况下,92-98%的芽子在玉米抽雄后即逐渐枯萎死亡,只有2-8%的芽子能长成并结棒!   芽子的好处:   1、增加玉米整体的叶面积,研究表明:不去分蘖的实验玉米品种每公顷的叶面积为平方米,而去分蘖的每公顷叶面积仅为24690平方米,前者比后者叶面积大得多,为玉米产生更多的干物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增加了根系数:对根系的测定结果表明,留孽平均每株根数是56条,而去孽株为29条,平均增加27.6条,即增加95%。   3、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 :测定留孽比去孽地表10厘米处土壤含水量高14.49%,留孽后形成较大的叶冠层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起到了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可见在这种情况下,叶片蒸腾与地表蒸发相比,蒸发的作用更大,故留孽可保持土壤水份和抵抗干旱。   4、削除顶端优势:凡是芽子多的玉米主茎形态上都是矮粗胖,芽子越多,主茎旺长的可能性就越小。 植株矮粗胖才是丰产的标志!   5、生殖要素的回流:芽子在玉米抽雄后会逐渐枯萎死亡,其中的水分、光合产物、生殖要素会回流到主茎,最后为玉米成熟提供养分。   掰芽子的坏处:掰除芽子是对植株的一种伤害,在植株自我修复的过程中,病虫害入侵、真菌感染的几率会加大。
  正确的做法是:芽子不要掰!芽子越多越好,越多越安全,当芽子超过3个时,哪一个芽子也不会长高。如果发现个别的芽子太高,可以掐去顶部,千万不要贴根掰掉!(来源:农业技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登海618玉米种价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