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麻黄针剂苦参的功效与作用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 中医临床经验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10508|回复: 44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阅读权限10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王幸福 于
21:29 编辑
苦参是一味清热燥湿杀虫的一味良药,在治疗皮肤病中屡有运用,而且效果很好。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豆科多年生亚灌木植物,药用根部。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我认识和使用苦参起源于消风散。消风散(外科正宗.明.陈实功)是治疗皮肤病的名方,很多名老中医都喜欢用它,我也就学之。开始用于轻症的皮肤病效果还不错,但是对复杂性,长久性的皮肤病,尤其是顽症牛皮癣,即西医称为的银屑病就效果显得不理想,对此百思不得其解,退尔勤求古训,翻阅名贤医案,终于发现问题所在。即消风散中的苦参一味药很关键,用大用小大不一样。
我过去治疗牛皮癣时用消风散一般用苦参10g左右,这对于一般的痒疹和银屑病还可以,但重症就不行了,不管用多少剂,多长时间都无进展,后了经过学习文献,有几则医案,对我启发很大。现引录于下:
张子维运用苦参一得。
1984年秋,王叟年逾古稀,居城南郭,体丰壮,于八月上旬来院就医,自云患癣疾已数月,多治少效,诊其脉浮数有力,解衣观之遍体斑癣,体无完肤,白屑纷落,痒不可忍,余为乃因湿热淫于血脉,郁于孙络,风因热生,虫从湿化,治当清热燥湿、疏风杀虫。
乃用:苦参30g 元参13g公英30g 白蒺藜17g 苍耳17g 丹皮12g 白鲜皮12g 乌蛇10g 甘草5g。三剂 水煎服,日服一剂,忌五辛。
患者服后症状小减,二次复诊苦参加至4Og,服三剂后功效显著,原方续服十余剂,痒止屑脱,症状大减,共服二十余剂病告痊愈。其翁乃日:“人皆谓我病此生难愈,谁知竞如此速效,实出意外”。
本草云:“苦参味苦性寒,玄参为使”。为治风热疮疹之良药。
近数年余用苦参治顽癣、湿疹其效颇佳,若脉浮数而热胜者其效更显,因此症多因湿热之邪浸于皮肤,淫于血脉,留滞不去,郁热甚而生风,湿热蕴而生虫,风行虫动故痒而难忍也。古人认为,风热湿虫为癣癞之主要因素,取苦参之苦寒,以其苦燥湿清热。湿气除,虫无复生之机,热气清而风自熄也。
周玉朱重用苦参治疗湿疹瘙痒。
张某,男,27岁,日初诊。两小腿肿痒、渗液一周,红疹密布,抓痕累累,左足底长满水疱,触之灼热,渗液较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证属湿热下注。法当清热利湿。
方用:苦参50g,黄柏、蒲公英、豨莶草、泽漆、地肤子、冬葵子、生薏苡仁、茵陈各30g,每日煎服头剂,二煎水外洗。
一周后,小腿红已退,渗液明显减少。宗原方继用10剂,其足底皮损已消,干燥而愈。
按:周老认为清热利湿,苦参为先,临证用苦参治疗的外科疾病主要有急性皮炎、湿疹、痤疮、银屑病、脂溢性皮炎、急性胆道感染、丹毒等属湿热实证。
临床表现多有患处红肿热痛,或痒,或起丘疹、红斑、水泡、渗液,或有腹痛以胁肋为甚,伴发热及身目尿黄,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滑数。
常用量为10~50g,可酌情配伍芩、黄连、茵陈、薏苡仁等。周老认为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临床适用范围较广,对外科病症为上中下三焦热证者皆可应用,尤对各类皮肤病有较好的疗效,可为首选之药,既可煎服,又可外用,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止痒、祛风利水效。
张林运用消风散治松皮癣。
治尹某,于1978年12月闻余医癣,叩门求治。自述半月前劳累、出汗、受风后,周身搔痒,并见较多的红色扁平丘疹,曾服中、西药半月余均无效。余诊见:其周身有散在癣斑,肘膝关节的伸侧面为多见,胸腹及背部散在发生。境界明显,皮损直径0.5~3厘米,有的融合成片,上复多层银白色鳞屑,其屑脱落后,可见有出血点。其皮损形态有的呈点状,有的呈钱币状、盘状或地图状。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无力。诊为松皮癣。治宜活血疏凤,清营解毒,投以消风散加减。
方用:归25g 川芎15g红花15g&&川羌活25g&&独活15g&&木通15g&&荆芥15g&&防风30g&&麻黄10g&&苍术25g&&胡麻仁15g&&蝉蛻25g 苦参40g 白藓皮50g&&甘草25g,一日一付,水煎,早晚空腹温服。
患者服药期间及愈后百日内,忌食鱼、蛋、肥脂、辛辣、生冷及将煎剩的药渣,放入脸盆内加适量水,煎汤,趁热熏洗患处,一日1-3次。内外二法同用,奏效更快。
患者遵法服用,连用十剂痒止,脱屑多,大部分丘疹消退,未见新发。患者又用五剂,皮损基本消失。共服二十四剂治愈。今已数年,多次随访来见复发。
通读以上三则医话医案,可见方中其它药均为常见用法,唯独苦参用法不同,均为重量,这也是取效的关键点之一。通过学习领悟后我也将其经验大胆地运用于临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举例示之:
我曾治一老妇,65岁,患有,,和严重的很屑病。患者已在其它中医机构和某专门治疗牛皮癣的老中医看过,无效,经人介绍找到我,不要求治高血压和糖尿病,专冶牛皮癣,说此病已把人折磨的痛不欲生,几次寻短见,这次找到你是最后一次治疗,不效就再也不治了。我听后,感觉压力巨大。
刻诊:人中等个,略显富态身胖,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有力,饮食二便正常。查全身牛皮癣除面部无疾,无一处好地方。尤其是双下肢,臀部,背部大面积皮癣,厚度有一个硬币之多,上面覆有白屑,基底粉红,个别地方抓挠出水,而且满头眥是,奇痒无比,影响美观。曾在某中医处吃过大量蜈蚣、全虫、小白花蛇等药,初期有效,后无效。现诊为重症牛皮癣,银屑病,风热郁表,湿毒浸淫。处方消风散合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12g 防风12g 羌活15g 独活12g 前胡12g 柴胡12g 麻黄6g 苍术10g 当归15g 川芎10g 生地30g鸡血藤50g 胡麻仁15g 苦参40g 白癣皮50g 蝉衣12g 忍冬花30g 连翘30g 猪牙皂3g 土茯苓60g 乌蛇30g 生甘草12g 七剂,水煎服,日三次,药渣外洗。
一周后,复诊,癣处已无流水,痒轻,无伤胃呕吐副作用。效不更方,又服20剂,癣处迭加厚屑已退,接近正常皮肤,基本不痒,患者甚为高兴,信心大增。再续30副痊愈收功。
我在临床上治疗顽固的湿疹和牛皮癣,现在基本上都是采取,在有效的方中加入大量的苦参30-50g,疗效较过去大幅提高,实践证明苦参重用是治疗牛皮癣的有效药物,值得重视。
然而任何药物超剂量运用都有利有弊,苦参也一样。宋永刚教授在《名方60首讲记》中,论述消风散治疗牛皮癣时写到:笔者一朋友,医传三世,在交流经验时,谓其祖父善用本方加乌蛇治疗银屑病,药多在30剂左右,直到患者服用本方至全身乏力,皮损消失方可。对于本方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屡见杂志报端,笔者也予以肯定,但让患者吃到周身乏力之时,恐觉不当。观其处方,用量较大,均在10g以上,特别是苦参,每剂药量达12g,败胃较甚。以如此的剂量服至30剂,很容易达到周身乏力、胃口全无的状态。而笔者认为,治疗疾病不要只盯住局部,而要着眼于整体。药之效不效,患者服后的感觉尤为重要,只要患者药后舒适,这也是中药取效的一种反应。
&&综上所述,我们即要学会大胆用苦参的经验和技巧,也要注意在临床中善于调整和避免苦参的副作用,真正做到扬长避短。苦参在临床上治疗皮肤病外,还可以治疗失眠、痢疾、高烧、心律不齐、手脚发热、泌尿系感染等等,是一味很值得发掘的中药。
古道瘦马写于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谢谢王老师精彩的案例!功德无量也!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对于苦参又爱又恨啊
阅读权限20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为何?我也担心苦参伤胃,所以内服从未超过20克。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学习王老师好经验。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回复&&stsking
为何?我也担心苦参伤胃,所以内服从未超过20克。
只为等你 发表于
对症组方合适 30g也无妨,君臣佐使~~~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又学习到老师好经验,再请教王老师,可以将组方碾细粉装胶囊服,能达到水煎服的疗效吗?谢谢。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然而任何药物超剂量运用都有利有弊,苦参也一样。宋永刚教授在《名方60首讲记》中,论述消风散治疗=/]牛皮癣时写到:笔者一朋友,医传三世,在交流经验时,谓其祖父善用本方加乌蛇治疗,药多在30剂左右,直到患者服用本方至全身乏力,皮损消失方可。对于本方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屡见杂志报端,笔者也予以肯定,但让患者吃到周身乏力之时,恐觉不当。观其处方,用量较大,均在10g以上,特别是苦参,每剂药量达12g,败胃较甚。以如此的剂量服至30剂,很容易达到周身乏力、胃口全无的状态。而笔者认为,治疗疾病不要只盯住局部,而要着眼于整体。药之效不效,患者服后的感觉尤为重要,只要患者药后舒适,这也是中药取效的一种反应。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阅读权限20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有收获,我是深受此病困扰啊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这才是治的无上法宝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有些是不好用药的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学习啦!希望大家多发些这样的案例,共同学习!使祖国医学有长足的发展。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兄弟&&你太厉害了 能否加个好友交流一下心得 QQ
阅读权限100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阅读权限20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 & 王老师的帖子读的越多,敬佩之情就越浓!
学习了!受益非浅!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好像都要辩证施治,西医的我吃力了。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王先生能否去《牛皮吧》帮助那些患者?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不错!有机会就参加。
阅读权限20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又见王老师医案,认真学习,送花感谢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 & 学习王老师好经验。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苦参味苦性寒,玄参为使”。为治风热疮疹之良药。
阅读权限50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 & 学习了,感谢老师的无私奉献。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老先生的文章是很好&&但是 网珍& &张口就是一百& & 收费也是情理之中& & 不明白的是 医生是以治病救人为原则&&还是以看病收钱&&为准则& &中医没落&&是何原因
阅读权限20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本帖最后由 紫草 于
10:46 编辑
苦参的量真的不要太大了,我在临床上常常发现一旦辩证准确,哪怕用量很轻,也可以取得惊人的疗效(常感叹于斯)。不是一味加大药量就可以提高效果的(吃过亏的)。疗效不佳,则多从辩证的方向去考虑,不是一味的提高药量,其实这样做是对自己辩证没有信心的表现。
以前刚临床时,效果不好是时,也常常考虑超常规的用药,也是可以取得一时之效的,后来不断的总结,发现辩证准确的同时,如果配伍精当,用量可以是非常小的,一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与我们以前的经验好像不符合,但这是事实)。
& &&&正如一个老师说的:治病,是把医生的思维用药物的药性来表达出来去纠正人体的偏像。是思维的表达,不是药物的堆砌。
阅读权限100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王老师,我查了一下,七版中药学上苦参的规定治疗剂量是5-10g,如您所述,给予20,30,甚至40,50克,会不会在治疗的同时,因为剂量过大,引发诸多不良反应?求教
阅读权限100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王老师,我查了一下,七版中药学上苦参的规定治疗剂量是5-10g,如您所述,给予20,30,甚至40,50克,会不会在治疗的同时,因为剂量过大,引发诸多不良反应?求教
zxh812741 发表于
& &主要是呕吐,处理办法,减量或停用。别无他法。呵呵。
阅读权限130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我同意25楼的意见,其实我们中医看病,不要着重去用某一种药物单一的加大剂量去治病,主要的是要看疾病的症结在哪里,如果真的能找到关键,即使用很小的剂量也可以治疗好疾病的,宁可再剂,也不要孟浪,这不光是对病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看看名家医案,蒲辅周,丁甘仁,张聿青,贺季衡,李东垣,赵绍琴,就知道了,那才是真正的大家,凡是喜欢用大剂量去看病的,还是停留在以药试病的阶段,不是辨证治疗,只有辩证施治才是国学精粹。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不错,非常经典
用药真谛-----苦参重用可以治疗牛皮癣
王医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Powered by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基于CYP1A2的麻黄茶碱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目的:采用肝微粒体体外孵育法,探讨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体外一相代谢主要受何种CYP450酶介导;同时,以咖啡因为探针药物考察麻黄水煎液及麻杏止咳片对CYP1A2的影响,并观察它们对大鼠体内茶碱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为预测含麻黄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以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建立鼠肝微粒体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ion-HPLC检测方法,将二者在经β-萘黄酮(BNF)、苯巴比妥(PB)、地塞米松(Dex)处理的鼠肝微粒体中进行体外孵育,以苦参碱作为内标,ion-HPLC法测定孵育后剩余的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浓度;将麻黄水煎液及麻杏止咳片分别对大鼠进行在体诱导14天,而后单剂量灌胃给予咖啡因10 mg/kg或茶碱10 mg/kg,给予咖啡因组6 h后取全血,处理后HPLC法测定全血中咖啡因及其代谢产物副黄嘌呤的血药浓度,计算咖啡因代谢率;给予茶碱组在24 h内不同时间点采取血样,处理后HPLC测定茶碱的动态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在1.5-60.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萃取回收率>73%,日内及日间精密度<10%;在鼠肝微粒体中孵育120 min后,Dex组、PB组、BNF组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量分别减少了33.04%,2.84%,2.00%,4.29%及59.26%,26.35%,11.51%,4.43%;大鼠经麻黄水煎液(18 g/kg)及麻杏止咳片(0.1,0.2或0.4 g/kg)处理14天后,二者的咖啡因代谢率明显高于各自对照组(p<0.05):经麻黄水煎液(18 g/kg)及麻杏止咳片(0.2 g/kg)处理14天后,茶碱的一系列药动学参数CL、t1/21、AUC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ion-HPLC检测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鼠肝微粒体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定量分析;二者在大鼠肝微粒体系中主要由CYP3A(经地塞米松诱导)介导,CYP2B(经β-萘黄酮诱导)与CYP1A(经苯巴比妥诱导)则部分参与,且盐酸伪麻黄碱的代谢速率较盐酸麻黄碱快;麻黄水煎液(18 g/kg)和麻杏止咳片(0.1,0.2,0.4 g/kg)明显诱导CYP1A2的活性;麻黄水煎液(18 g/kg)和麻杏止咳片(0.2 g/kg)使茶碱血药浓度降低,加快了茶碱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过程。在临床应用中,麻黄有可能降低茶碱的药物效应。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栏目类: |
麻黄-别有病中药材库
【名称】:麻黄
【别名】:龙沙、狗骨
【拼音】:Má Huánɡ
【拉丁】:Herba Ephedrae
【功效】:解表
【毒性】:无毒
【 性 】:温
【 味 】:辛,苦
【归经】:肺,膀胱
【类别】:植物
【药用部位】:茎
【产地】:冀,晋,内蒙古,
【采集加工】: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
【禁忌】:体虚自汗、盗汗、虚喘及阴虚阳亢者禁服
【描述】:
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中麻黄: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节间长2~6cm,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精彩内容载入中,请稍候...
赞助商链接[来源] 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植物形态] 灌木。奇数羽状复叶;托叶线形;小叶片11~25,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2~4.5cm,宽0.8~2cm,上面无毛,下面疏被柔毛。总状花序顶生;花萼钟状,先端5裂;花冠蝶形,淡黄色;雄蕊10,离生,仅基部联合。荚果线形,于种子间稍缢缩,略呈念珠状,熟后不裂。花期5~7月,果期8~9月。 [药材性状] 呈长圆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长10~30cm,直径1~2cm。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处显黄色,光滑。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3~6mm;切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有的可见同心环纹。气微,味极苦。 [采集地] 成都市荷花池中药材市场。[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苦参的根。【性味与归经】苦,寒。入心、肝、小肠、大肠、胃经。【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临床应用】1. 用于湿热下痢,黄疸,赤白带下,阴部瘙痒等症。& && && && && &苦参清化湿热,并能导湿热渗于下窍,故适用于上述诸症,常与黄柏、龙胆草等合用。& && && && &2. 用于周身风痒,疥疮顽癣,麻风等症。& && && && && &苦参祛风而化湿,且能杀虫,用于周身风痒,疥疮顽癣,常合赤芍、地黄、白藓皮等同用;用于麻风,常与大风子等同用。& && && && &此外,本品又能清热痢尿,可用于湿热内蕴、小便不利之症。【处方用名】苦参、苦参片(洗净,晒干,切片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按语】苦参清热治痢的功效,与黄连相近;除下焦湿热,也与黄柏、龙胆草等相似。但它又能祛风、杀虫而止痒,可用治皮肤湿疹、瘙痒等症,这是苦参的特长。【方剂举例】治痢散《医学心悟》:苦参、葛根、赤芍、山渣、陈皮、麦芽、陈松罗茶。& && && && &&&治痢疾。& && && && &苦参散《证治准绳》:苦参、丹参、蛇床子。& && && && &&&治一切疥及风瘙痒,瘙之成疮。
苦参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杀虫的作用。常用于湿热郁伏之证及皮肤病。对由于湿热郁滞而产生的痢疾、黄疸、黄带、白带等症,可用苦参配黄柏、木香、茯苓、车前子(布包)、白芍、茵陈、苡米、龙胆草等同用。对于由湿热蕴结而致的湿疹、荨麻疹、皮肤湿疮等症,可用本品配合连翘、赤芍、防风、白藓皮、红花、黄柏、蝉退等同用。我常以苦参配白藓皮、赤芍、红花、桑枝、防风、连翘、皂刺、炙山甲、蝉衣、蛇蜕(0.3~0.6克)等同用,治疗比较顽固的荨麻疹,每取良效,仅供参考。苦参配菊花可以明目止泪:配麦冬解渴生津;配茵陈、车前子,可治湿热黄疸;配槐花治大便下血及热痢;少佐些麻黄可退遍身痒疹。& & 苦参煎汤外洗,可用于痔疮疼痛,或肛门、阴部生疮,常配合皮硝、苦楝皮、槐花等同用。元参凉血滋阴、清热降火,偏用于咽喉肿疼;苦参凉血泻火、清热燥湿,偏用于皮肤湿疹、荨麻疹等。用量一般6~9克;治皮肤病时,有时用15~30克。肝肾虚寒者忌用。前人有苦参久服或多次大量服用,有伤肾、使人腰重、腰痛的说法,可资参考。据近代研究报导,苦参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对阴道滴虫有杀灭的作用;有抗多种皮肤真菌的作用。
摘《朱良春用药经验集》:苦参,大苦大寒,纯阴沉降之品也。前人曾经指出:苦参”退热泄降,荡涤湿火,其功效与黄连、龙胆皆相近”,而“其苦愈甚,其燥尤烈”,“较之黄连.力量益烈,近人乃不敢以人煎剂,盖不特畏其苦味难服,亦嫌其峻厉而避之也”(张寿颐《本草正义》)。朱老指出:张氏此说诚是,但善用药者,当用其长而避其短,与领导者“知人善任”同一道理,否则良药之功竟遭泯灭,不亦惜哉!朱老用苦参,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用干痢疾、伤寒& & 苦参对痢疾有卓效。急性菌痢,症见痢下赤白、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者,皆由湿热壅滯所致。苦参兼燥湿清热之长,故单用亦有效,常用量6克,研末冲服,1天3次,连用3~5天,不仅症状消失快,大便镜检恢复正常也快。加木香粉(二者比例为3:1),其效益佳。如嫌散剂难服,可依上述比例配成苦参木香丸,研细水泛为丸,每服6克,赤痢加红糖,白痢加白糖,开水送下。对肠伤寒带菌者,再加黄连,是为“苦参香连丸”,可使伤寒杆菌培养阳性者阴转。在肠伤寒的治疗上,朱老赏用通利疗法,常采用聂云台氏的表里和解丹及葛苦三黄丹,一般服前方3日后热势未挫者,即改用后方,连用5~7日多可奏效。而后方即以苦参与大黄、黄连等配伍。(表里和解丹详见朱老近著《医学微言》一书)(2)用于心律失常& & 心律失常属中医惊悸、怔忡等症范畴,对于异位搏动及快速性心率失常,过去多依“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径用炙甘草汤,有效者,有不效者。近二十余年,研究者发现苦参对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有效,实践结果表明,苦参有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搏、延缓房性传导以及降低自律性等作用。朱老采用这一成果,在辨证用药的同时,加用苦参,经长期实践证明,确有较好效果。[病案举例]& & 程X,男,28岁,职员。素日工作劳累,兼之睡眠不足,经常头眩、耳鸣、心悸怔忡,近日心悸加剧,心率每分钟达150次,口干,心烦,掌炕,夜眠不宁。心电图:室上性心动过速。苔薄、质红.脉细疾数。此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君火妄动,上扰心神,治宜潜阴降火、宁心安神。药用: & && &&&苦参、生地黄各20克,黄连5克,丹参、功劳叶各15克,玉付12克,生杜蛎、炒枣仁各30克,麦冬10克,炙甘草8克。5剂。& &&&药后,诸象均见好转,心悸显缓,自觉安适。苔薄、质略淡,脉细数(每分钟94次)。此佳象也,效不更方,继进5剂,心率已降至每分钟80次。嘱注意劳逸结合,继以杞菊地黄丸善后之。(3)用于湿疹苦参为皮肤病要药,对湿疹的功效尤其显著。常以苦参配白鲜皮、徐长卿、紫草、丹皮、蝉衣、黄柏、赤芍、土茯苓、甘草治疗急性、亚急性湿疹。痒者加夜交藤;渗出物多,甚至黄水淋漓者,加苍白术、苡仁;脾运不健加山楂、枳壳、槟榔;食鱼虾海鲜而发作者加苏叶、芦根;无渗出物,干燥者,加生地、苦参还可单味外用,渗出物多者,可以于粉撒布,或配合白鲜皮、马齿苋、徐长卿、蛇床子、荆芥、防风等作外洗剂,或将煎出液冷却后以棉纱布浸药液外敷患处,待干即换之,效果不错。(4)用于外阴湿痒& & 苦参在传统用药上一向认为有杀虫之功,如李时珍云:&&“热生风,湿生虫,故能治风杀虫。”现代研究证实苦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亦有报道单用苦参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及宫颈糜烂获效者。朱老常用苦参为主药配黄柏、紫草、白芷.蛇床子、威灵仙、白矾、花椒、防风、生艾叶、雄黄作浸洗剂,1日1次,每次10分钟,对外阴湿痒有明显疗效。[5)用于梦遗& & 一般而论,无梦而遗,责之肾失封藏;有梦而遗,多系湿热相火。朱老指出,前人有歌云:&&“见痰休治痰,见血勿止血,有汗莫发汗,精遗勿止涩……明得个中趣,方为医中杰。”奈何医者治遗精,率多以补涩为其能事哉!湿热相火,上扰心君,则心君不宁,下扰精室,则精关难固.故有选于苦参也。& & [病案举例]& & 边×,山东人,借住北京八一中学。患梦遗,来京求医半载余,以其丸病体虚,处方率多补肾、固涩、补气之品。孰知愈补愈虚,每日梦遗不止,神色‘麂悴,而脉数,舌红、苔黄腻,明为湿热相火之怔,遂遵朱老法,拟方如下:& & 苦参、黄柏各9克,远志6克,茯苓、车前子(包)、萆薢各5克,生白术、泽泻各10克,生苡米30克,生甘草3克。& & 4剂后梦遗顿念,乃易方调理之。半年后复来京做生意,相逢于途,欣喜相告,病已痊愈,体健一如昔日云。& & 此外,苦参尚可用于泌尿系感染,小便淋沥涩痛,妇女赤、白带下,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能碱化尿液)等疾病。& & 苦参用量,除心律不齐需用较大量(15~20克)外,其他疾病,以6~9克为宜。外用不限。处方有苦参的汤剂,均宜在饭后半小时服药,空腹服之易于引起呕吐。(6)用于乳糜尿& & 乳糜尿,系小便混浊,白如米汤,而溲时无痛感的一种疾病,与中医学的“膏淋”近似,多为脾肾不足、湿热下流所致。朱老常用苦参为乳糜尿之主药,盖其清热、燥湿、杀虫,其功专在下焦,较之黄柏、栀子尤胜一筹也。初起用苦参配煅白螺丝壳、牡蛎、半夏、葛根、柴胡、黄柏,即孙一奎《赤水玄珠医案》之“端本丸”。病久脾肾两亏者,用苦参配芡实、金樱子、石菖蒲、革醇,益智仁,山药。熟地、山萸肉等,亦有显效。
为豆科多年生落叶亚灌木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 的根。味苦,性寒。入肝、肾、大肠、小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主治:& && & 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漏、脱肛、皮肤瘙痒、疥癞恶疮、阴疮湿痒、瘰疬、烫伤。内服:煎汤,4.5~10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 & 【现代研究】& && & 主要成分:含多种生物碱及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 & 生物碱中以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为主,尚有异苦参碱(Isomatrine)、槐果碱(Sophocarpine)、异槐果碱(Isosopho-carpine)、槐胺碱(Sophoramine)、氧化槐果碱(Noxysophocarpine),微量的d-槐醇碱(d-Sophoranole)、l-臭豆碱(l-Anagyrine)、l-甲基金雀花碱(l-Methylcytisine)、赝靛叶碱(Bapti- foline)、l-槐根碱(l-Sophocarpine)等。& && & 黄酮类化合物中有苦醇C(kushenol C)、苦醇G(Kushenol G)、异苦参酮(Isokurarinone)、苦参醇(Kurarinol)、新苦参醇(Neokurarinol)、降苦参醇(Norkurarinol)、芒柄花黄素(Formononetin)、苦参啶醇(Kuraridinol)、苦参素(Kurarinone)、次苦参素(Kuraridin)等。& && & 药理作用:& && &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a. 对心脏的作用:多种动物实验表明:苦参对心脏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其减慢心率、延缓传导、降低心肌兴奋等作用不受预先注射阿托品的影响,其对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脏兴奋无影响,说明苦参对肾上腺素能β-受体无阻滞作用,也没有明显的拟胆碱作用。氧化苦参碱对离体家兔心房有正性肌力作用。氧化苦参碱也能减慢心律,与苦参注射液不同之处是对离体蟾蜍心脏不但无抑制作用,而且当浓度高于1%时,还能逐渐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和收缩幅度增加。肌注氧化苦参碱具有明显延长小鼠异体游离移植心肌存活期的作用,其作用随剂量加大而增强。苦参碱可减慢豚鼠右心房自动频率,增加右心房收缩力和降低左心房最大驱动频率(MDF),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其负性频率、正性肌力和负性 MDF 作用均呈直线相关。& && & b. 抗心律失常作用:实验前给予小鼠腹腔或大鼠、兔静脉注射苦参注射液,对氯仿-肾上腺素、乌头碱及哇巴因等所引起的心律失常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尤其是对乌头碱所致心律失常,其对抗作用远较曼陀罗、阿托品更为快速而持久。苦参碱、苦参总碱、氧化苦参碱、苦参总黄酮给小鼠腹腔注射,大鼠、兔静脉注射,均有明显对抗由氯仿-肾上腺素、乌头碱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大鼠静脉注射苦参碱能显著对抗乌头碱、氯化钡和结扎冠脉所致的心律失常。苦参碱还可抑制乌头碱诱发大鼠左心房自律性作用或延长乌头碱诱发自动节律的潜伏期和减慢其初始频率;也可提高在哇巴因诱发豚鼠右心房心律失常和肾上腺素诱发豚鼠右心房自律性的阈浓度,并对哇巴因的正性肌力作用有增强效应。苦参总碱对氯仿-肾上腺素诱发的猫室性纤颤的对抗作用较弱,但对哇巴因诱发的豚鼠室性纤颤有较明显的对抗作用。体外实验表明:苦参总黄酮对乳鼠自发性心肌细胞搏动心律失常及有哇巴因诱发的节律失常都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并能减慢自发性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及对抗由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频率加速作用。有报道指出,给麻醉大鼠静脉注射苦参总黄酮30g/kg和60g/kg,呈现明显负性自律性作用、负性频率作用和负性传导作用。这些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报告者认为它们可能是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理基础。& && & 苦参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原理可能是一种非特异性“奎尼丁”样效应机制,即通过影响心肌细胞膜钾、钠离子传递系统降低心肌应激性,延长绝对不应期,从而抑制异位节律点的作用。苦参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则与中枢有关。脱氢苦参碱能对抗氯化钙诱发小鼠室性心律失常、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哇巴因诱发家兔心律失常以及冠脉阻塞再灌流诱发犬心律失常的作用。脱氢苦参碱对哇巴因诱发在体兔心律失常有效,对离体兔心则无效。脱氢苦参碱在对抗氯化钙和冠脉阻塞-再灌流心律失常模型中都具有交感神经作用,提示脱氢苦参碱可能通过神经系统(降低交感神经冲动的发放)间接作用于心脏产生抗心律失常作用。& && & c. 对血压的作用:给猫、兔静脉注射苦参注射液均有一定的降压作用,重复注射无急性耐受现象。阿托品与H2受体阻滞剂甲氰咪胍均不能对抗其降压作用。兔静脉注射苦参注射液2ml/kg,在给药初期血压呈一过性降低,后逐渐上升,但对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血压下降无影响。此外,苦参注射液还能增加冠脉流量,使离体兔耳及肾血管扩张,但对后肢血管无明显影响。静脉注射氧化苦参碱有微弱扩张血管作用和快速降压效果。认为其降压作用之机制是神经节被阻断引起。& && & 2.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体外试验证明,1%苦参碱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乙型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醇浸膏在体外尚有抗滴虫作用,强度弱于黄连,而与蛇床子相近。在试管中,苦参煎剂高浓度(1:100)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煎剂(8%)、水浸剂(1:3)在体外对某些常见的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 3. 平喘及祛痰作用 苦参流浸膏0.25g/kg 灌服,对组胺引起的豚鼠哮喘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该作用可维持2小时以上。实验性哮喘豚鼠灌服苦参煎剂(15g/kg)、苦参总碱(100~200mg/kg)、苦参结晶碱(即苦参总碱经丙酮处理后所得之结晶)(75~100mg/kg)后,第一小时平喘率达 90%以上,其作用强度与 75~100mg/kg 的氨茶碱相似。苦参主要是通过兴奋β-受体,尤其是兴奋中枢的β-受体,解除支气管痉挛及抑制抗体和慢反应物质的释放而产生平喘作用的。苦参碱在有钙或无钙克氏营养液中,都能对抗乙酰胆碱、氯化钡兴奋离体豚鼠、大鼠气管和肠管的作用。苦参总碱和氧化苦参碱溶液(1~2mg/ml)抑制大鼠脑和气管中的磷酸二酯酶活性,从而提高细胞内 cAMP 水平,表现有对抗乙酰胆碱和氯化钡作用。酚红排泄法证明,小鼠灌服苦参总碱、黄酮0.8g/kg,有明显的祛痰作用。& && & 4. 升白细胞作用 苦参总碱(30mg/kg)和氧化苦参碱(100mg/kg )静脉或肌肉注射,对正常家兔外周血白细胞有明显升高作用。对家兔经X线 600伦琴全身照射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而苦参碱似无治疗作用。氧化苦参碱对正常家兔升白作用的显效时间、维持时间和白细胞计数峰值与苦参总碱相比,在给药后的 18 天内是一致的;与升白西药鲨肝醇实验比较,初步印象,氧化苦参碱优于鲨肝醇。氧化苦参碱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可能有一定疗效。氧化苦参碱与环磷酰胺合用可提高环磷酰胺的代谢激活,并使环磷酰胺减少剂量的1/2,其抑瘤的作用仍相当于原剂量,而环磷酰胺引起白细胞减少的毒性明显降低。& && & 5. 对中枢神经的作用 苦参碱注射于家兔,出现中枢神经麻痹现象,同时发生痉挛,终则呼吸停止而死亡。注射于青蛙,开始呈兴奋,继则麻痹,呼吸变为缓慢而不规则,最后发生痉挛,以至呼吸停止而死亡;其痉挛的发作,可能起因于脊髓反射的亢进。对家兔的最小致死量为 0.4g/kg。& && & 苦参总碱(50~200mg/kg)与腹腔注射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20~25mg/kg)合用,可使小鼠入睡;分别与硫喷妥钠(腹腔注射40mg/kg)、水合氯醛(腹腔注射200mg/kg)合并应用,能显著加强其中枢抑制作用。亦能明显对抗中枢兴奋药苯丙胺(腹腔注射4~6mg/kg)及咖啡因(50mg/kg)所致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苦参总碱对药物性致惊厥剂士的宁及戊四氮所致的惊厥不但无对抗作用,反而使其惊厥增强和增加其动物数,另外,对电休克小鼠无保护作用。苦参总碱单独使用有轻度的镇痛作用,与阈剂量吗啡合并应用,可显著增加其镇痛百分率。& && & 6. 其他作用 苦参煎剂、苦参注射液及苦参碱给兔灌服、皮下、静注、腹腔或肌肉注射,皆可产生利尿作用,尿中氯化钠含量有显著增加。& && & 氧化苦参碱肌注与氢化考的松相似,能明显对抗巴豆油、角叉菜胶(大鼠)和冰醋酸(小鼠)诱发的渗出性炎症。试管内实验证明其作用机制是直接抑制炎症反应。& && &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某些实验性动物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资料对苦参碱类与丝裂霉素C的抗肿瘤作用进行对比,发现在同等抗肿瘤作用的剂量下,丝裂霉素能使体重减轻,苦参碱类却能使体重增加。氧化苦参碱的化疗指数是丝裂霉素的7.8倍。& && & 【临床运用】& && & 临床报道:& && & 1. 治疗急性发热 用50%苦参注射液2~3ml肌肉注射,每日2次。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急性结膜炎、急性乳腺炎、牙周炎、急性气管炎、急性肾盂肾炎、外科感染和疖肿等病所致发热 220例,有效率90%,治愈率74%。〔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5;(2):108〕& && & 2. 治疗失眠症a. 苦参500g,加冷水1 000ml,泡12~20小时,煎1小时,取汁400~600ml,再加水1000ml,煎取300~500ml,再加水1 000ml,煎取500ml。将3次煎液混合,浓缩成1 000ml,加糖。成人每次20ml,小儿每次5~15ml,每日1次口服。治疗101例,速效51例,显效31例,良效14例,无效5例,有效率达95%。〔中草药通讯 1979;(2):38〕& && & b. 苦参30g、酸枣仁20g,加水100ml,浓煎至15~20ml,每晚睡前20分钟冲服,10~15天为1疗程。治疗20例,痊愈6例,显效7例,好转7例。〔浙江中医杂志 1984;(10):440〕& && & 3. 治疗癫痫  紫参片:苦参配紫金锭(山慈菇60g、五倍子60g、续随子30g、大戟45g、朱砂 22.5g、腰黄22.5g、麝香9g),按1:4的剂量比例,共研末,制成片剂,每片0.3g。口服。治疗40例,治愈17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75%。经对照观察,加苦参以后较单用紫金锭疗效好。〔中医杂志 1983;(1):48〕& && & 4. 治疗心律失常a. 苦参30g、丹参30g、党参30g、炙甘草15g、柏子仁10g、常山10g,每日 1剂,水煎2次服,30天为1疗程。服药期间,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早搏35例,显效12例,进步16例,无效7例。〔福建中医药 1983;(6):26〕& && & b. 苦参10~30g、鹿衔草10~15g、炙甘草10~15g 为基本方。水煎,日服1剂,30~60日为1疗程。治疗以过早搏动为主的各种心律失常72例,显效(心电图过早搏动消失,无复发)42例,好转15 例,无效15例。〔天津医药 1980;(7):432〕& && & c. 生苦参水煎3次,合并煎液,浓缩,加单糖浆调味,每100ml含苦参生药30g。每次50ml,每日2次,连服2~4周。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32例,总有效率达90.6%,疗效稳定。〔新医药学杂志 1978;(7):41〕& && & d. 苦参片(每片含生药2g),每次3~10片,每日3次,疗程平均为11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167例,对期前收缩有效率为62%,(室性早搏为59.5%,房性早搏为80.8%),对以感染和过度疲劳引起的过早搏动疗效较好。〔新医药学杂志 1977;(7):24〕& && & 5. 治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苦参素肌肉注射,一般先给200mg(12ml),后增为400mg。治疗恶性肿瘤放疗后白细胞降低者25例,21例白细胞回升,其余4例的白细胞未升也未降,都完成了放疗。〔天津医药 1979;(4):154〕& && & 6. 治疗食管炎 苦参30g、黄连10g、大黄6g。加水150ml 煎至60ml,每次内服20ml,日3次。服药后禁食1小时。治疗10例,均于7日内症状消失。其中6例用药10天后胃镜检查,有5例食管黏膜基本恢复正常。〔甘肃中医杂志 1992;(1):42〕& && & 7. 治疗肝炎 苦参、茵陈各10g,秦艽、泽泻各15g,水煎服。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0例,痊愈 23例,显效5例,总有效率93.3%。〔浙江中医杂志1987;(12):533〕& && & 8. 治疗滴虫性肠炎 马齿苋25~30g(鲜品 150~250g),扁蓄、苦参各25~40g,水煎分2次早晚空腹温服。治疗16例,临床治愈15例,中断治疗1例。〔中医杂志 1991;(12):46〕& && & 9. 治疗霉菌性肠炎 苦参粉2g,云南白药1g,混匀内服,早晚各1次;或按以上比例制成丸剂内服。30天为1疗程。治疗40例,结果痊愈28例,好转12例。〔中医杂志 1983;(6):57〕& && & 10. 治疗血吸虫病腹水 每天用苦参6~8g 煎服。治疗25例,大多在服药后2日内小便次数增多,腹围减小,为进行脾切除术创造了条件。〔江苏中医杂志 1959;(8):8〕& && & 11. 治疗蓝氏贾第鞭毛虫病a. 苦参浸膏制成的片剂或糖浆,成人每日30g(生药),分3次口服,小儿酌减,连服7日为1疗程。观察100例,治愈92例。大多数于治疗后1~4日症状消失,粪便恢复正常,粪检转阴。部分病例随访3~9个月,除1 例外,其余未见复发。〔中华内科杂志 ):614〕& && & b. 用25%苦参煎剂保留灌肠,成人每次100~200ml,每日1次,连续5天,治疗61例,治愈53 例,进步3例,总有效率92%。少数病例服药后感恶心,个别手指发麻,但均不影响继续治疗。〔中华内科杂志 ):874〕& && & 12. 治疗梨形鞭毛虫病 苦参子、炙百部各 6g,甘草1.5g,水煎服,日1剂。 3~6日为1个疗程。治疗15例,皆愈。〔福建中医药 1984;(4):& && & 14〕& && & 13. 治疗蛲虫病 苦参200g, 百部150g,川椒 60g,明矾10g。加水500ml,煮沸20~30分钟,去渣过滤,每晚睡前用40ml 灌肠,儿童酌减。治疗50例,用药2~4次,均愈。〔湖北中医杂志 1981;(3):37〕& && & 14. 治疗皮肤病a. 100%苦参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4ml,每日1次;或苦参片,每次5片(每片含生药0.3g)口服,每日3次。治疗急性、亚急性湿疹,脂溢性湿疹皮炎、阴部湿疹、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等148例,有效率为79%。〔中草药通讯 1976;(1):35〕& && & b. 苦参30~60g、当归10g、丹皮10g、茯苓皮15g、生白术10g、生苡仁15g、白茅根20g、连翘15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湿热型荨麻疹和药疹20例,痊愈19例,无效1例。一般服药2~6天即有疗效,3~14天可痊愈。〔中医杂志 1983;(3):41〕& && & c. 苦参30g、斑蟊4g、雄黄、铜绿、冰片各6g,共研细末,加75%酒精500ml,密封7天。用时蘸搽患处,每日2~3次。治疗神经性皮炎21例,疗效满意。〔河南中医 1983;(3):19〕& && & d. 苦参60g、鹤虱、地肤子各30g,白藓皮、蛇床子各40g,大风子、大黄各20g,蜂房、生杏仁、枯矾、黄柏各15g。煎水1 000~2 000ml,外洗患部,日1次,每次1小时,每剂可用3~4次,洗后避风。必要时可续用1剂。治疗瘙痒性皮肤病68例,痊愈48例,显效10例,好转6例,无效4例。〔山东中医杂志1984;(3):51〕& && & e. 苦参200g,加入陈醋500ml 内浸泡5天,备用。先用温水洗净患处,再用消毒棉签蘸药液涂搽。每日早晚各1次。一般用药3~5天见效。治疗神经性皮炎52例,痊愈45例,显著进步7例。无不良反应。〔湖北中医杂志 1985;(6):20〕& && & f. 苦参、百部各30g,黄柏20g。加入50%的酒精至全部淹没药物,密封1日后即可使用。用前先用温开水将病变部位洗净,用干净毛巾揩干水分,再用消毒棉球蘸药液涂擦患处,每日2~3次,3日为1疗程。治疗疥疮32例,痊愈31例,好转1例。〔陕西中医 ):419〕& && & g. 苦参粗末50g,新鲜榆钱100g,75%酒精 500ml,密封浸渍3昼夜,倾出上清液,再压榨残渣,二次取液合并,用细纱布过滤,装瓶备用。清洁患处后涂药,每日3~5次。治疗癣症51例,痊愈44 例,一年后随访,复发3例。疗程最长30天,最短 5 天,平均14天。〔浙江中医杂志 ):& && & 270〕& && & 15. 治疗烫伤 苦参60g,连翘20g。共研细末,过80目筛,除渣用麻油200g 调匀。患处用凉开水洗净揩干后涂药,每日2次。治疗Ⅰ度、Ⅱ度中小面积烫伤36例,除12例原用四季青治疗,结痂后痂下化脓,改用本药治疗外,其余24例,均在10天内治愈。〔中级医刊 1983;(7):31〕& && & 16. 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用苦参粉0.5g 与等量葡萄糖、硼酸粉及枯矾粉混合作为1次量,行局部治疗。用时先以1/5000高锰酸钾溶液灌洗阴道,擦干后撒入药粉。每日1次,连续3次为1疗程。临床观察176例,总成功率为71.5%。其中追踪3月症状消失、阴道分泌物无滴虫者属有效,占45.4%。〔中华妇产科杂志 ):544〕& && & 17. 治疗宫颈糜烂 苦参、龙骨、龙胆草、黄柏各等份,研细末高压消毒,或装胶囊。使用时可将药粉或胶囊放入阴道,隔日1次,6次为1疗程。治疗234例,痊愈224例。〔赤脚医生杂志 1976;(10):17〕& && & 18. 治疗淋病 苦参、黄柏各50g,加水 1500ml,浸泡10~15分钟,煎熬45分钟后过滤,浓缩至500ml(使100ml 中含生药10g)。每日1剂分3次服完,连服7~10天。治疗93例,痊愈69例,无效24例。意大利进口壮观霉素治疗组93例,痊愈60例,无效33例。〔中华皮肤科杂志 ):347〕& && & 19. 治疗慢性唇炎 苦参30g,地肤子30g,川槿皮10g,蛇床子10g,白藓皮15g。每日1剂,置砂锅内煮沸约10分钟,离火之后,去除药渣待温,浸患唇于药液内,每次15分钟。治疗20例,痊愈17例,显效3例。疗程平均为17天。〔中医杂志 1980;(6):32〕& && & 20. 治疗急性扁桃腺炎等 用50%苦参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3ml,每日2次,治疗急性扁桃腺炎、急性结合膜炎、急性乳腺炎、牙周炎、外科感染和疖肿、肾盂肾炎、急性气管炎、急性淋巴结炎等10余种急性炎症疾病220例,平均有效在90%以上,治愈率在74%以上。〔赤脚医生杂志 1971;(6):& && & 15〕& && & 方剂选用:& && & 1. 治疗瘰疬:苦参四两,捣末。生牛膝和丸如梧子。食后暖水下十丸,日三服。(《随身备急方》)& && & 2. 治疗心肺积热,肾脏风毒攻于皮肤,时生疥癞,瘙痒难忍,时出黄水及大风手足烂坏,眉毛脱落,一切风疾:苦参三十二两,荆芥(去梗)十六两。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好茶吞下,或荆芥汤下,食后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苦参丸)& && & 3. 治疗旋耳疮初起:苦参、黄柏各五钱,苍术、海螵蛸各三钱。各研极细,和匀。用温开水调敷患处,每日早晚各换药一次。〔《浙江中医杂志》1958;(6):27〕& && & 4. 治疗痔瘘出血,肠风下血,酒毒下血:苦参(切片,酒浸湿,蒸晒九次为度,炒黄为末,净)一斤,地黄四两(酒浸一宿,蒸熟,捣烂)。加蜂蜜为丸。每服二钱,白滚汤或酒送下,日服二次。(《外科大成》苦参地黄丸)& && & 5. 治疗汤熨火烧疼痛:苦参不拘多少,为细末,用香油调搽。(《卫生宝鉴》绿白散)& && & 6. 治疗齿缝出血:苦参一两,枯矾一钱。为末,日三揩之。(《普济方》)& && & 【注意事项】& && & 宜忌:脾胃虚寒者忌服。反藜芦。& && & 毒副作用:各种苦参制剂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苦参煎剂灌服43±2.2g/kg;苦参浸膏灌服14.5g/kg、肌注14.4g/kg;苦参粗制总碱灌服1.18±0.1g/kg;苦参结晶碱皮下注射297±18mg/kg;苦参总碱腹腔注射546.6±65.43mg/kg;苦参注射液腹腔注射15.03g/kg;苦参注射液静脉注射7.43g/kg。& && & 用结晶碱给犬肌注0.5g(体重为9~14kg),每日1次,连续14天,非蛋白氮有升高趋势和体重略有减轻,余未见明显异常。动物实验中所见苦参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症状。小鼠中毒先是抑制,随后产生间歇性抖动和惊厥,进而中枢深度抑制和呼吸麻痹,数分钟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 & 临床应用本品,口服用药,少数可见消化道症状,如胃疼、胃烧灼感、恶心、便秘和食欲下降等。注射用药,个别可有手指麻木、头晕、恶心、呕吐、荨麻疹及局部疼痛等。& && & 配伍效用:& && & 苦参配伍荆芥 苦参清热燥湿;荆芥宣散透发、祛风止痒。二者伍用,有燥湿祛风、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心肺积热、肾脏风毒攻于皮肤而引起的时生疥癞、瘙痒难忍、渗流黄水、大风手足烂坏、眉毛脱落等皮肤疾患。& && & 苦参配伍麻黄 苦参祛风燥湿;麻黄发汗利水。二者伍用,共奏祛风除湿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蕴结引起之遍身痒疹。& && & 苦参配伍木香 苦参清热燥湿;木香行气止痛。二者伍用,有清热燥湿、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腹痛、泻下、里急后重因湿热所致者。& && & 【医家论药】& && & “苦参,能峻补阴气,或得之而致腰重者,因其气降而不升也,非伤肾之谓也。其治大风有功,况风热细疹乎。”(《本草衍义补遗》)& && & “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其苦燥湿,寒除热也。热生风,湿生虫,故又能治风杀虫。惟肾水弱而相火胜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本草纲目》)& && & “苦参,大苦大寒,退热泄降,荡涤湿火,其功效与芩、连、龙胆皆相近,而苦参之苦愈甚,其燥尤烈,故能杀湿热所生之虫,较之芩、连力量益烈。& && & 近人乃不敢以入煎剂,盖不特畏其苦味难服,亦嫌其峻厉而避之也。然毒风恶癞,非此不除,今人但以为洗疮之用,恐未免因噎而废食耳。”(《本草正义》)& && & “除热祛湿,治痈肿疮疡,肠澼下血,兼能利水,固齿明目,祛风杀虫。”(《本草害利》)& && & “苦参,主治痈肿,杀疥虫,消热毒。破癥瘕、散结滞。养肝气安五脏,定诸志。同菊花明目,止泪益精;同麦冬解渴,生津利窍。赤癞眉脱者,君诸药祛风甚捷;黄疸遗溺者,主利药逐水立效。同槐花除肠风下血及热痢刮痛难当;同茵陈疗湿病狂言,致心燥结胸垂死。少入麻黄,能扫遍身痒疹;佐以山栀,能止卒暴心疼。使玄参,反藜芦,恶贝母、菟丝。”(《药鉴》)
发表评论:
馆藏&16361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苦参的功效与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