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的5次方=0.68,求i,用科学计算器怎么算n次方按,学的都还回去了,求教。

TI图形计算器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摘要: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因教学媒介、教学手段单一,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缺失.TI图形计算器引入课堂成为了丰富一线教学媒介,契合现代教学理念的一种有益尝试.实践证明,结合TI图形计算器的数学教学有助于消除学生在求学过程中的畏难情绪,有助于发掘学生联系实际、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关键词:TI图形计算器;数学教学;课堂效率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发展至今,与现代教学理念及要求间存在着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集中体现在教学媒介单一,现代化教具媒体应用范围狭小;教学手段单一,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方式应用范围有待拓宽,教与学的互动性仍显不足;课程的大信息量与课堂教学的多变性、学生的消化吸收能力之间尚未实现完全的匹配协调[1-4].通过对使用新型学习工具——TI图形计算器学习数学的70名高中学生的跟踪调查表明,新型学习平台和学习工具的创设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整体素质的提升以及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最终促使数学实验教学落到实处,从而进一步拓宽课堂教学的空间.1TI图形计算器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1 TI图形计算器引入教学的初衷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教学常常囿于一笔一尺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不仅手法方式单一,容易致使课堂气氛沉闷,而且长此以往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学生的发散思维,造成人为的教学瓶颈,所谓提高课堂效率只能沦为空谈.新型教学辅助工具TI图形计算器走进课堂,成为努力破解上述一系列问题的一种有益尝试.1.2 TI图形计算器的教学实践2006年下半年,上海财经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了TI图形计算器班,旨在培养一批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发挥其兴趣主导优势,借助新工具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质,从而带动学校整体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利用拓展型课程从教授TI-83图形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入手,以课本中现有的习题为起点,借助TI图形计算器开展了机器解法的实验性数学学习的实践活动.在进行全局教学规划之初,将TI图形计算器学习课程有意识地进行了难度分层,设计了体验基本的计算(入门阶段,实现对工具尝试性的接触)、数的取值、精确度的含义、代数求值的应用(中级阶段,实现工具与现实数学学习的结合)、函数画图、直接绘图(高级阶段,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动学习的效果)等教学环节.通过细心指导,使学生从最初对学习工具的懵懂到努力尝试运用,从摸索探究工具的实用潜力到合作交流,酝酿属于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在结合TI图形计算器运用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动手、用心、入脑”.通过在做中学,在学中想,再回到实际应用,将例题变式、拓展,尝试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并初步尝试简易的编程,在循序渐进中完成对复杂多元数学体系的解构,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了较大收获.学生朱某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前10名左右,对编程特别有兴趣,“自从得到TI图形计算器后,天天使用从未间断(学生语)”.TI图形计算器成为他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借助它帮助朱某验证了许多猜想,极大地提高了他的逻辑推理能力.在高中学习阶段,朱某对问题的思考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缜密,思维广度也显露出优势.他对数学题中的多解问题,从未出现漏解情况.长期使用TI图形计算器发展了他的批判思维,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形成较强的动手能力.在学习数列这部分内容时,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认真钻研,经常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经过反复琢磨、推敲、修改,最后撰写完成了一篇2千多字的《斐波那契数列的程序编写》论文,受到市教委教学研究室和区教育局等上级教育部门的肯定.目前,他还积极准备参加今年的学生作品展示与评比活动,利用TI图形计算器设计了“世博,跨越,梦想”(见图1),其主题思想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困难,这些困难像跨栏的栏杆一样挡在了成功的路上,我相信,上海一定能跨过去.中国一定行!”,很好地将德育、时事教育及TI图形计算器数学教学的成效诠释出来.1.3利用TI图形计算器教学的现状及对策1.3.1使用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宽如同所有新生事物一样,TI图形计算器融入教学,广泛为教师、学生和家长接受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和应证,但只要秉持着“以学生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培养”的现代教育理念进行教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支持教学的大方向就能把握住,利用新型媒介打开教学思路扩充学生技能的尝试就是有价值的.目前全市范围内有组织地进行TI图形计算器教学的学校并不多,在教学实验和开拓创新方面TI图形计算器教学显然为教育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参考模式和大量实验数据及成果.而为实现优质学习工具最终服务学生的目的,加强前期案例积累、数据分析成为一种必要和必需,这就要求教学者自身完善灵活运用现有工具的能力,教育者建立稳定推广的机制.1.3.2适用广度有待进一步发掘对待TI图形计算器这类的新型教辅工具,学校及拓展课程的指导教师要妥善处理好“探索”与“坚持”两者的关系,既要打破旧思想的窠臼,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又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联系现代教学方式和手段,不断发掘实用工具的另类用途,避免TI图形计算器的应用重走旧式教学工具的老路.在探索过程中,还应加强教育者的教学研究指导和创新心得交流,密切联系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和生活实际.通过在学校内部教研组及区领导课题组范围内推广使用TI图形计算器教学,协助老教师突破技术限制,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了教具教学,不但利用TI-83计算器进行编程、函数列表绘图功能将函数、不等式、方程融为一体,还进一步研究了图形计算器的数列、数组功能,逐步实现“墙内开花墙外香”深层教学效果.1.3.3教学梯度有待进一步明确利用TI图形计算器教学在学生数理逻辑培养,加深数学教学理解,提高发散思维等方面有一定裨益,但要注意与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具体动手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相适应,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减少“教师教得累,学生听得累”的现象.在教学中,尝试联系地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通过一些函数来绘制简易标志,如肯德基、麦当劳、衣服、汽车的商标等,使学生从对直观画面的兴趣转而对其背后的数学原理公式等产生兴趣.建立TI图形计算器教学的阶段目标机制和校验检查机制,督促教学者结合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实教学活动,避免出现不一而足,参差不齐的教学进度.2 TI图形计算器在数学教学中的收效与思考2.1打开了学生全新学习之门教育教学的改革最终能否成功取决于学生的认可程度和有效适应程度.2008年上海市举办“利用TI图形计算器画图”的活动,旨在与数学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认真组织学生利用TI图形计算器开展数学实验和创新实践,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学生们积极参加该比赛,分别从“奥运”、“世博”和“神七”方面选题,进行“利用TI图形计算器描绘图案”的设计和制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图1“世博,跨越,梦想”学生夏某在全班34人中,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受知识和思维的局限,数学的学习和探索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经过对TI图形计算器实验学习和探索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他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拓宽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夏某参加了2007年“TI图形计算器教学应用研究”学生作品展示与评动,并获得了上海市三等奖的好成绩.2008年,他利用TI图形计算器设计了“冲天登月之梦”(见图2),其主题思想为:“中国成功发射嫦娥2号飞船,圆中国人‘万户’登月的梦想”.2.2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利用TI图形计算器推进数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学得某个数学公式、定理和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习的程度以及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从单纯传授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思想窠臼中跳出,转而是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弗赖登塔尔早就指出:“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5],教师应该去指导而不是单纯教他们如何去操作.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成为具有反思能力的专家型教师.成为专业化教师的最好途径就是参与课题研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进取,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2.3开创了高效的教学模式对“TI图形计算器”班和“非TI图形计算器”班进行了跟踪调查,对高一年级1年来大型考试平均成绩的数据进行统计(见表1).表1高一年级的考试平均成绩班级中考成绩第一学期期中第一学期期末第二学期期中第二学期期末TI班143.67 70.25 70.88 67.91 81.32非TI班146.80 66.70 66.90 62.70 74.50通过数据可以看到,在入校时数学整体水平不及普通班级的TI班学生,经过1年科学、系统的TI图形计算器结合教学实践,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方面有了明显提高,在高一4次大型考试中显性成绩均领先于非TI班,且平均分差距仍有逐步拉大的趋势.只拥有新的教学理念,没有一个良好的载体,是不能付诸于实践的.这个良好的载体就是需要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Learning by making”(做中学).通过TI搭建的实验平台,让学生们自己动手一起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数学研究的某些思想方法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研究容量也较大,图形计算器的结合使用既提高了课堂效率,也丰富了学生对数学研究的方法.在鼓励他们动手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思维,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追求的目标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提高课堂效益.TI图形计算器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大量的数学活动线索和丰富的数学活动机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与思考的兴趣.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钻研与探索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与辛苦,那么无论成功或失败,学生都会从中有收获、有启发.参考文献:[1]王林全.现代数学教育研究概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顾鸿达.用图形计算器学数学[M].北京:中华地图学社,2005.[3]张奠宙,李士锜,李俊.数学教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5]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再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图2冲天登月之梦回答人的补充
HP图形计算器在高中数列教学中的应用示例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数列教学中使用图形计算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列相关概念的理解,加强数列同函数间的联系,有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数学本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关键词:信息技术;HP图形计算器;数列;函数思想新课程中数列部分的基本内容没有很大变动,包括一般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方法,两类特殊数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其中对等差、等比数列的知识要求同以往大致相同,主要变化体现在:新课程注重将数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来学习,它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加强了与函数的联系;注重背景和应用,要求感受两种数列模型的广泛应用,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发现[1~2].在数列教学过程中,使用图形计算器,一方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列相关概念的理解,加强数列同函数间的联系,有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数学本质;另一方面图形计算器的使用,一改往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时“演示”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1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以体会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数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概念与概念、方法与方法及数学的这一部分与那一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在传统的数列教学中,注重的多是数列中各量之间关系的恒等变形,但是从本质上看来,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是一种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上的函数,是连续函数的离散化,而两类特殊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则是一次函数指数函数的离散化.使用HP图形计算器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列的这一本质.例等差数列{an},讨论nmaanm??(n&m)的值,猜想结论解:学生自主选择多个等差数列进行探究,以an=3n?为例,首先按APLET键,选择Sequence(数列),输入该数列,然后按Num键观察数值变化(如图1),从数值上寻找nmaanm??(n&m)的规律,不难发现该式的值为公差3(将其推广,可以对dnmaanm=??(n&m)这一猜想进行严格的数学证明);此时按Plot键作出该等差数列的阶梯图(如图2),从图像中理解公差的含义,公差即为两相邻点之间的垂直距离(等差数列的两相邻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均相等);由于数列是函数的离散化,而等差数列是一次函数的离散化,进而将该数列同一次函数y=3x?1进行类比(如图3),进一步探究公差与斜率间的关系.不难发现此公差在数值上等于数列图像所在直线的变化率,即该数列图像所在直线的斜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图像和数值,直观理解公差、斜率(变化率)间的关系,对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加深对一次函数中斜率即变化率的理解.引导学生在数列与函数间建立联系,一方面使学生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可以运用函数观点分析、审视问题,拓宽学生分析问题的视角,也利于学生把握“函数思想”这一中学数学教学的主线;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是相互关联、相互依赖而形成的一个连贯整体,便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2通过数学直观加深学生对数列相关内容的理解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是数列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考查学生对于等差数列通项和前n项和之间关系的一类典型问题是: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3].通常涉及以下4种题型之间的关系:(1)已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已知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求和公式;(3)已知an,am(n≠m)的关系;(4)已知Sn,Sm(n≠m)间的关系.其解题方法主要有对称轴法、配方法和不等式法.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讲授,而结果往往还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3种解题方法也容易成为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实践证明,使用HP图形计算器,这一问题完全可以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3种解题方法可以由学生自行得出.例等差数列{an},an=?3n+25,其前n项和为Sn,试求当Sn最大时的项数n.解:使用图形计算器,先从数值上对an=?3n+25和Snnn24723 2=?+两个数列进行研究,操作如下:进入数列的APLET,输入数列(如图4),再按Num键,观察数值(如图5).通过数值观察,不难发现Sn存在最大值92,此时项数为8,进而深入分析该数列,探求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规律.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数列an=?3n+25、前n项和Snnn24723 2=?+的图像(如图6).操作如下:按Plot键作出图像,再按Views键,出现对话框,选择Plot—Table,可使图像和数值表格同时显示.图6数列的图像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像和数值,思考该题中Sn的最大值出现在什么情况?一方面:最值出现在Sn图像的顶点,由此入手,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缺少常数项的二次函数的离散化,它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上的若干点,这样,就将求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问题转化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可使用的解题方法有对称轴法和配方法.解如下:对称轴法:Snnn24723 2=?+,65n=7,但因n∈N*,故n=8,Sn的最大值为92.配方法:Snnn24723 2=?+=2447)647(23 22?n?+,因*n∈N,故n=8,Sn的最大值为92.另一方面:通过图像不难发现,Sn最大时的项数n出现???≤≥+00n1naa时.由此解不等式组???=?++≤=?+≥+3(1)25032501anannn,有325322≤n≤,因n∈N*,故n=8,Sn的最大值为92.教师可以将这一具体问题进行推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样的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有最大值?有最小值?什么样的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不存在最大、最小值?还可以引入该题的其它变式,加深学生对此内容的理解.3数列的多种表示形式“从数学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不同的数学思维形式、它们之间的转换及表达方式是数学学习的核心.”[4]用多种表达形式表示数学对象,从而透过现象把握数学本质,已经成为各国数学基础教育中关注的问题.美国《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2000)中在函数教学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函数的4种表示方式:文字叙述、列表、图像、符号,并关联比较代表同一关系的不同表征方式.HP图形计算器在数列功能中提供了列举(如图1)、图像(如图2)、符号(如图4)3种表示方式,为数列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其中在符号表示中,传统的数列教学更多的是关注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数列的递推公式及“递归”思想关注较少.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可以表示同一数列,只是通项公式强调数列的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递推公式则强调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对于后者,传统教学只是给出有递归特性的语言描述(如:一个非零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HP图形计算器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方法,并熟悉“递归”思想,为学生探索数列拓宽思路.例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分裂成几个?传统教学中,教师多引导学生探求细胞随时间n(n∈N*(小时)的分裂个数a(n个)的通项公式:an=22n(n∈N*).而对于该题,时间每增加1小时,细胞分裂的个数为上一时刻的4倍,即an+1=4an.可以进行如下探究:进入数列的APLET,按Home键,输入{1,4}(即1小时时,细胞分裂个数为4),再在图形计算器上输入{Ans(1)+1,4*Ans(2)}(其中Ans表示上一步的结果,本例中Ans(1)表示上一步结果中第一个位置上的值1,Ans(2)表示上一步结果中第二个位置上的值4),按Enter键,屏幕上出现{2,16}(如图7),即2小时时,细胞分裂个数为16.继续按Enter键,屏幕显示如图8所示,可得经过5小时,细胞由一个分裂成1 024个.4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曾有这样一首小诗:“玉兔子孙世代传,棋盘麦塔上摩天.坛坛罐罐求堆垛,步步为营算连环.”其中包括了历史上与数列应用有关的4个小故事.在数列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探索并掌握它们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感受数列模型的广泛应用.实际生活中一些社会经济模型常涉及到数列问题,如单利、复利中的现值与终值问题,投资决策问题(存款方式,存款收益率等),折旧模型等.HP图形计算器作为数学建模实践的载体,为这类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易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扩展学生的视野.例某学生在体育训练时弄伤了膝关节,医生开出一些消炎药,并叮嘱每天早晚八时各服药一片.现知该药片每片220毫克,他的肾脏每十二小时从体内滤出这种药的60%;并且如果这种药在体内的残留量超过386毫克,就将产生副作用.请问:(1)该同学上午八时第一次服药,问第二天早间服完药时,药在他体内还残留多少?(2)该同学若长期服用该药会不会产生副作用?解:(1)学生开始会列举一些运动员体内药物的存留量:第一次服药后(第一天早八点服药后):a1=220(毫克);第二次服药后(第一天晚八点服药后):a2=220+220×0.4(毫克);第三次服药后(第二天早八点服药后):a3=220+(220+220×0.4)×0.4(毫克);第n次服药后:an=220+0.4an?1(毫克)(其中n表示服药次数).由此第二天早间服药后,学生体内的药物残留为:a3=220+(220+220×0.4)×0.4=343.2(毫克).(2)对于长期服药会不会产生副作用问题,就要对该数列进行探究,使用HP图形计算器,输入该数列,观察图像和数值(如图9~12):发现该数列随着n的增大,其值逐渐接近一个“稳定值”366.666 7,因为366.666 7小于386,所以服用该药不会产生副作用.这一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了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而对该问题的推广则打开了学生探索有限数列、级数,非正式学习极限概念之门.对于这一问题,若不使用图形计算器,在解决第二问时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学生单纯通过纸、笔很难得到该数列的变化趋势,会将大量时间花费在重复的计算问题上,就会喧宾夺主,一定程度上忽视数列极限思想的铺垫.5总结与反思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理念,意在通过整合加深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图形计算器不同于PPT、Flash、几何画板、Excel等其它常用信息技术,后者主要局限在教师演示的层面,对于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有一定局限.而图形计算器则是学生的“掌上实验室”,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合理组织下,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进行自主探究,切实地动手“做”数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通过手持技术这一载体,逐渐成为知识的主人.通过探究,学生可以自行总结、归纳一些以往需要教师传授的性质、规律及解题方法,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也一改往日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要充分相信学生是富有创造性的,不要过多地限制学生的思想,不要阻碍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图形计算器与新课程的整合也必将带动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一改往日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的情况.信息技术是为了“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的技术工具.图形计算器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对此要有正确认识.在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适时、适度地选用适当类型的信息技术(图形计算器、几何画板、Excel、PPT等),充分挖掘其各自的优势,使学生“看他们以往只能‘想象’的数学,‘做’他们以往不能做的数学”,从而更好地把握数学本质.[参考文献][1]钱珮玲,马波.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温建红,涂荣豹.对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91.[3]潘继军.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问题[J].中学生数学,2005,(11):16?17.[4]王长沛.掌上电脑与后PC时代的数学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16?22.Application of HP Graphing Calculator in Sequence Teaching of High Sc
相关问题相关搜索
随时随地有问必答!电脑上的计算器怎么算-5次方_百度知道
电脑上的计算器怎么算-5次方
具体方法如下:运行计算器程序,选择“查看”,选择“科学型”菜单,如下图窗口会变成下图的科学型计算器,如下图依次按下图中标示的顺序按下“2”-&“x^y”-&&5&-&&+/-&-&“=”各键,即可得到正确结果,如下图: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D%A在运行栏后面加上“ -S”引号不要哦;消息内容&quot,我们需要定时关闭计算机.exe的参数,对自动关机进行设置,这里表示60 %D%A分钟后自动关机;System32文件夹中,选上“在完成时打开此任务的高级属性”,但必须是Shutdown的第一个选项 %D%A-l.exe中按需使用, %D%A能方便地实现局域网内计算机的远程关机,可以选择“开始→运行”:00 Shutdown -s”.exe程序来控制的,下面列出了更多参数,可以输入“Shutdown,下一步:00 Shutdown -s”即可, %D%A没有也要设一个:&#92,到了22点电脑就会出现“系统关机”对话框。 %D%AShutdown:注销当前用户 %D%A-r。 %D%A指定系统在某个时间(比如12。 %D%A能的实现都是使用“Shutdown”命令实现的:关机并重启 %D%A-t 时间:在“打开”中输入命令 %D%A“at 12,每个都具有特定的用途;计算机名,下面介绍一个在Windows XP下实现定时关机的简单方 %D%A法:设置关机倒计时 %D%A-c &quot,可以调出“远程关机对话框”。 %D%A指定系统在22分钟后自动关闭,但一定要有密码。 %D%A比如你的电脑要在22:显示图形用户界面。如果你想以倒计时的方式关机。%D%A虽然比较麻烦,shutdown的参数是在命令行窗口中输入 %D%A“shutdown”Windows XP的关机是由Shutdown,大家 %D%A可以在Shutdown.exe复制到系统目录下,执行每一个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可以把Shutdown:00关机:控制远程计算机 %D%A-i,输入“at 22,可以在运行中输入“shutdown -a”。笔者认为最有用的是“-i”参数,如果想取消的话.exe-下一步-选好要关机的时间;shadow, %D%A这样。 %D%A取消定时关机,默认有30秒钟的倒计时并提示你保存工 %D%A作.exe -s -t 3600”,在“打开”中输入命令“Shutdown %D%A-s -t 1320”(注意,一定可以的%D%A还有就是。另外输入 %D%A“shutdown -i”,“3600”代表60分钟。 %D%A设置好自动关机后;windows&#92。 %D%A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计划任务-添加任务计划-下一步-浏览 %D%A-c,单击“确定” %D%A按钮即可,则可以打开设置自动关机对话框,比如 %D%A“-s”就表示关闭本地计算机:点击“开始→运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一试,“-a”表示取消关机操作。 %D%A-f,位于Windows&#92:00)自动关闭:引号不输入:在“打开”中输入命令“Shutdown -a”即可:强行关闭应用程序 %D%A-m &#92,1320的单位是秒);\,只要是系统里有的用户就行:输入关机对话框中的消息内容(不能超127个字符) %D%A有时候,参数之间有空格, %D%A下一步-输入用户名和密码;system32&#92。如 %D%A果想让Windows 2000也实现同样的效果
提问者评价
点计算器上面的查看 然后选择科学型的然后会扩展一下 左边字母里面有个X^Y 看到了吧比如3的5次方 在右边按下3然后在左边按下X^Y 然后在右边按下5 然后点等于就OK了 3的5次方等于243
次方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次方计算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