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诺优卡丹医用退热贴贴可以给一岁三个月的宝宝用吗

宝宝发烧要如何护理
  编者按:你的宝宝发过烧吗
你是如何护理的呢?宝宝生病了治疗不正确的话很可能会落下病根哦,教你正确的宝宝发烧护理方法,给你个健康的宝宝!
  宝宝发烧要怎么护理
  许多疾病都会弓起发烧但不是每一次发烧都需要紧急送医。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做好正确的护理,宝宝的体温就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如何得知宝宝是否发烧?
  家长平时可以通过肌肤接触对宝宝的体温进行初步判断。比如摸摸他的小手和后颈,或是用自己的额角碰触宝宝的额角:就可以大致感觉宝宝的体温状况,这个方法还可以了解解宝宝的衣着是否合适。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如果家长发现宝宝脸部潮红、嘴唇干热、食欲减退,或是尿量变少、小便发黄,可能是宝宝体温升高,体内水分大量消耗的缘故。初步判定宝宝发烧后,家长就该用体温计为他测量体温,这是最准确的判断方法。宝宝的好几个身体部位都可以用来测量体温,包括口腔、腋下、鼓膜、肛门等。通常建议0-4岁的宝宝采用肛门测量的方法,因为直肠温度接近机体的中心温度,最能准确反映体温的实际变化,最好不要用口腔表测量,以免宝宝咬破温度计,误食水银和碎玻璃。
  医院就诊还是家庭护理?
  如果宝宝发烧超过39℃,并伴有咳嗽、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食欲减退甚至是惊厥、昏迷等症状时,就需要立即送医。哺乳期的宝宝如果在高烧的同时,出现呛奶、口吐白沫、咳嗽、呼吸急促等状况,很可能是得了肺炎,家长要尽快送他去医院检查。
  如果发烧超过38℃,但精神状态很好,能吃能玩,家长可以在家为他做降温处理。如果降温处理后体温仍然升高,并伴有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症状时,就要立即带他去医院检查。如果宝宝的体温在38qC以下,只是有咳嗽、喉咙有痰、流清水鼻涕或腹泻等症状,家长不用着急去医院,在家中进行补水和降温护理就可以了。
  编者按:诺氟沙星是一种常见的抗菌药。在临床上应用的非常的广泛。有网友怀疑孩子吃了诺氟沙星会影响他的身高的发育。是不是真的有这回事呢?
  诺氟沙星会影响孩子长个儿吗
  前不久,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帖说,自己的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为了治疗经常性的拉肚子,他前后给孩子服用过十几粒诺氟沙星。现在,孩子明显比同龄人个子矮。这位朋友怀疑跟孩子小时候吃诺氟沙星有关。
  诺氟沙星是什么药?真的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吗?我们请药学专家来解疑答惑。
  诺氟沙星就是氟哌酸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诺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很广泛的一类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这类药物的发展比较快,第一代喹诺酮类的代表药物萘啶酸于1962年研制成功并上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但萘啶酸不良反应较大,极易产生耐药性,已逐步被淘汰。第二代是以吡哌酸为代表的喹诺酮类药物,于1973年合成并上市,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的感染等。1978年,药物学家在喹诺酮类药物的母核上通过化学合成引入了氟原子,同时对其结构进行了相应的修饰和完善,
第三代喹诺酮类诞生,又称为氟喹诺酮类药物。常用于临床的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包括: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其中,诺氟沙星(Norfloxacin
NFLX)(又名氟哌酸)是较早用于临床的氟喹诺酮类,在泌尿系统和胃肠道感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出现以及临床上对抗菌药物抗菌谱以及抗菌活性的要求,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活性具有较大的改进和完善,明显增强了抗革兰氏阳性细菌的能力,如莫西沙星、吉米沙星等,也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问世,是继磺胺类药之后的全合成抗菌药物的新的里程碑。这类药物以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组织分布广、细胞内渗透性强、不良反应较少、价格较低以等特点,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各企业竞相生产和临床广泛应用的重点药物之一。
  发烧的护理措施
  发烧时宝宝新陈代谢加快,体内的盐分和水分大量流失,胃肠道活动减弱,食欲也大大下降。这时家长不能强求宝宝多吃,而应适当减少食量,及时为他补充水分,促进体内代谢物和毒素的排出,帮助退烧。
  发烧初期,宝宝的饮食应以流质和半流质为主,比如米汤、蔬菜汁等,开始退烧后可以喂一些半流质食物,如菜粥、面糊等。平时要让宝宝多喝水,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在两次喂奶之间喝些水;人工喂养的宝宝可以减少奶量,并在配方奶中多加些水,两餐奶之间再给他喝些水。
  物理降温
  将毛巾放入冷水中浸湿,取出后轻轻绞干,然后折好放在宝宝前额,每隔5分钟更换一次。
  将小冰块放入冰袋,再倒入一些冷水,排出空气后封好袋口,放在宝宝额部、颈部,但要小心不要造成局部冻伤。
  温水浴·温水擦身
  水分蒸发时会带走很多热量,因此用温水给宝宝洗澡是比较安全、有效的降温方法。水温应该保持在40℃左右,这个温度最适合降温、散热。洗澡前先关上门窗,调节室内温度。洗澡时间控制在5-10分钟,洗完后要立即帮宝宝把身体擦干,穿上衣服,避免着凉。家长也可以用温湿的毛巾擦拭宝宝的额头、腋下和四肢,擦拭时可以按摩几下,刺激血管扩张,促进散热。
  不过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正处于高烧、寒战、肢体发凉的阶段,对冷热的刺激比较敏感,家长就不要给他洗澡,以免造成毛细血管扩张,影响主要脏器供血。
  药物降温
  家长给发烧宝宝用药时需要格外慎重,退烧药的副作用比较大,因此不能随便给宝宝吃。通常发烧没有超过38.5℃的宝宝不需要服用退烧药,只要进行物理降温即可。如果发烧超过38.5℃,可以采取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相结合的方法,防止宝宝发生高温惊厥。家长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结合宝宝的体重确定药量,千万不能贪图疗效而让宝宝过量服用。服用一次后,如果热度不退,再次服药应间隔4-6小时,也不能在短
  时间内让宝宝服用多种退烧药,否则宝宝会出现体温不升、虚脱等情况。如果用药1天后宝宝的体温仍然上升,家长就要迅速带他就医。
  解密宝宝的身体语言
  你是否对宝宝的某些行为感到不解,比如总是兴奋地踢着床板,或莫名地扭动身体。其实这些行为都是有原因的,一起来解密宝宝的身体语言吧。
  可能性1哇!
  踢腿表示宝宝正处在一个兴奋的状态,也午是他看到了一些很神奇的东西,比如窗外安净的天空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妈妈手中的小元具会吱呀呀的叫。踢腿表达了他内心的惊喜,等于成年人的“哇!”家长如何应对踢腿不但能表达情感,还可以锻炼宝宝的腿部肌肉,让他以后爬得更快更稳。斤以当你发现宝宝对某件事物的热情特别高寸,可以让他多接触那件事物,允许他用身体语言尽情表达热情。比如宝宝每次看到邻居家向小狗者B会兴奋地踢腿,那不如有空多抱着宝宝到邻居家转转,让宝宝和狗狗可以多玩会。
  可能性2看着我
  有时宝宝会发现,用腿踢他的床不但会发出有趣的“砰砰”声,还能吸引那个对他最重要的人一一你。因此当他感觉自己被忽略的时侯,就会用踢腿来表示渴望得到关注。宾长如何应对让宝宝坐在你的膝盖上,随便哼一首有节奏的儿歌或者童谣给他听,让宝宝配合着音乐继续踢。这个姿势也正好能让宝宝和你享受二人世界。
  把脸转开
  可能性1让我想一想
  宝宝对所有新鲜事事物都充满好奇,他总想把自己眼前的事物理出个来龙去脉,所以他经常需要几分{中的时间来处理那些复杂的事情。比如你喂了宝宝一口新食物,他却把脸转开,这不一定代表宝宝不爱吃,而是他在表示“我把这一口咽下去之后再喂我。”家长如何应对宝宝有自己的安排,他需要有思考的时间,又或许他只是想要看有光的地方或是新买的娃娃。只要这些都是正常的,你就无需在意,不要觉得宝宝是在故意抵抗你,让他按照自己的步调处理一切吧。
  可能性2让我自己待着
  和大人一样,宝宝也有自己的世界,当宝宝感觉你侵入了他的个人世界后,会感到有些沮丧。于是他会选择转过脸,试图再次进入自己的世界。
  家长如何
应对你也许觉得宝宝每一刻都应该是憨态可掬的,所以总是不停地逗弄他,其实让宝宝独自对着墙壁发呆也没什么不好。所以偶尔暂停逗弄宝宝,让宝宝独自待一会儿,让他自己选择要干什么。
  揉眼睛
  可能性1我困了
  和大人一样,宝宝揉眼睛通常也代表想睡觉了。
  家长如何应对如果你看见宝宝开始揉眼睛、打呵欠,或是依偎着爸爸妈妈的肩膀,就代表你应该让他去睡觉了。如果是白天,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睡前仪式,比如跟他说说话,哼一支短短的歌,让宝宝能尽快入睡。
  可能性2-起来玩躲猫猫
  把脸遮住、再露出的“躲猫猫”是宝宝能最快理解的游戏,即便是8、9个月大的宝宝也能迅速掌握。所以当宝宝开始揉眼睛时,很可能是在邀请你和他一起玩躲猫猫。家长如何应对拿一块薄薄的毯子盖在宝宝的脸上,看他能不能自己把毯子扯掉,再把毯子盖在自己的头上。
  不停地扭动
  可能性1我很烦躁
  当宝宝烦躁时,他会用自己的方式来纾解情绪,比如重复做某个动作以释放过多的能量等。因为不停地扭动能抑制宝宝兴奋的中枢神经系统。
  家长如何应对让宝宝尽情扭动吧,尽管这个自我安慰的方法看上去有些怪。除非宝宝烦躁到开始扯自己的头发,否则不需要阻止他,观察他是否能找到安慰物,比如软软的毛巾或是有着细滑毛发的玩具。
  可能性2我感到很紧张
  当宝宝对某个事物感到紧张时,也会不停地扭来扭去,可能是周围出现了陌生面孔,或是来到一个比较嘈杂的场所。家长如何应对把宝宝心爱的安慰物给他,这是最有效的。如果宝宝还没有找到安慰物,你可以低声对他说:
“我知道你看到这么多不认识的人感到很紧张,不过别担心,他们是不会伤害你的。”宝宝也许听不懂你说的话,但这种安慰性的语调也能起到平复心情的作用。
  抓着耳朵
  可能性1我遇到了糟糕的事
  当宝宝因为一些事情而不知所措、感觉到压力的时候,会下意识抓住自己的小耳朵。比如牛奶太烫、肚子胀气想打嗝、尿湿了裤子的时候。
  家长如何应对先用常规办法抚慰宝宝,让他靠在自己肩膀上打个嗝,给他换掉尿湿的裤子等。如果这些还不能让宝宝平静下来,可以尝试一些别的办法。比如拉上房间的窗帘、关掉电视或是带宝宝去别的地方待会儿。
  可能性2我很不舒服
  抓耳朵还表明另一种情况,那就是宝宝正处于身体不适的状态,不一定是耳朵的问题,也可能是喉咙发炎或鼻子充血。
  家长如何应对你应该观察宝宝是否有其他不适的表现:他的鼻子是不是塞住了?大便是不是
  正常?脾气是不是变得特别坏?如果有,要立刻带宝宝去医院接受诊断。
  结语:你会护理宝宝吗?宝宝的健康可是很重要的,妈妈们要注意哦~(文章原载于《健康人生优生代》,刊期:2012.03,作者:夏野/陆亦清,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养生堂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我的更多文章:
宝宝发烧用纯のcooling退热贴
吉美优护商城,给家人最优质的护理!网址:
更多宝宝护理知识关注微信公众号:吉美优护商城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精彩内容,点这好内容还看“重庆妈妈网”
  对于孩子发烧护理,很多妈妈都是一知半解。孩子体温略高,有的妈妈赶紧带孩子跑医院。有的孩子烧到40&C了,精神恍惚,有的妈妈还坚信靠孩子自身抵抗力可以自愈。
  那孩子发烧了,我们经常遇到的误区有哪些呢?正确的护理方式是怎样呢?广州妈妈网特邀和睦家广州诊所医疗总监,夏凯莉医生为我们解答。想要知道的都有了!
  首要问题:怎样判断孩子是否发热?
  通过测量体温可以判断孩子是否发热。不同的测量方式得出数据不同。
  对于稍大的孩子来说,腋下测温是最准确的。因为测量额头和耳朵的温度最为方便,也是我们一般推荐的方法。
  用水银温度计测腋下温度,超过37.2&C就算是发热了。
  测量额头和耳朵则是超过38&C,才算是发热。
  误区一:吃了退热药就不用物理降温错!
  无论什么时候,孩子发热都可以采用物理降温。
  38.5&C以下可以优先采取物理降温。
  如果体温上升不快,比如2个小时内从37.6&C升到37.8&C,这时不需要纠结上升0.2&C是不是很严重,只要多喝点水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体温短时间内上升得很快,比如在20分钟内从37&C升到38&C,那需要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
  有一点要注意的,如果孩子体温上升很快,这种情况容易出现高热抽搐。体温快接近38.5&C时,要做好药物降温的准备。
  体温超过38.5&C,已经吃药了,仍然可以继续物理降温,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二:用酒精擦拭降温 错!
  千万不要用酒精擦拭降温。这个已经经过十几年的验证了,不能用的。酒精擦拭会引起宝宝脱水和散热不均衡。
  常用的物理降温包括温水拭浴、温水擦浴。但是要注意的是,冬天温度比较低,洗温水浴,宝宝有可能再次受凉。
  其实物理降温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多喝水是物理降温,也是治疗的方法。喝水量足够,可以保证很多退热药起效,又可以让其他物理降温的方式起效。
  孩子发热的时候,喉咙很痛,所以不想喝水和吃东西,我们不需要强迫孩子。可以用滴管鼓励孩子喝水。
  也可以使用大的注射器(没有针头的)往孩子两颊缓慢注入水,可以多次少量地给孩子喂水。这个方法非常值得推广。
  喝水最好是口服补液盐冲调的水,里面有少量电解质和葡萄糖,可以帮助宝宝恢复体力。
  误区三:贴了退热贴就等于做好退热了 错!
  退热贴不能退热。
  有妈妈会用退热贴贴宝宝后颈、后背、大腿等地方。其实退热贴对降温其实没有多大用处的,即使贴满全身,效果可能也不大。
  如果孩子发热,头疼不舒服,可以局部地帖一个在额头,可以缓解发热导致的头部不适。
  很多妈妈以为帖了退热贴就不需要物理降温,也不需要吃退热药,这是不对的。所以,孩子发热,还是老老实实物理降温和吃药吧~
  误区四:体温不到38.5&C不用吃药 错!
  一般来说,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热,超过38.5&C需要吃药降温。
  但是,如果孩子体温上升很快,比如20分钟内,体温从37.2&C升到37.8&C。如果等到38.5&C再吃药,可能就压不住了,体温有可能飙升到39&C或者更高。
  所以对于体温急剧上升的孩子,接近38&C时就可以吃药降温。
  反过来看,如果孩子体温上升速度慢,4个小时过去了,体温从38.1&C上升到39&C,而且精神状态很好。这时可以吃退热药,也可以暂时不吃药,采用更加积极的物理降温。这样子宝宝可以少吃一次药。
  误区五:看医生之前不用先吃退热药 错!
  孩子发热需要去医院了,可以先给孩子吃退热药。
  去医院看医生,其实不是让医生给孩子退热,而是找出孩子发热的原因,看是不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之类的引起发热。
  家长学习退热的基本知识后,自己也可以帮孩子退热,通过吃药或者物理降温。
  误区六:吃了药没效果觉得退热药没用 错!
  现在公认的、儿童退热的推荐药物是两大类,对乙基氨基酚和布洛芬。典型代表就是常说的美林(布洛芬)和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这两个都是强生公司的产品。只要是这个成份,但不是强生公司的产品,也是可以使用的。
  退热药的效果跟剂量很有关系。如果剂量没有用足,可能退热效果就不好。
  关于剂量推荐,可以参考和睦家广州诊所的资料,精确到不同体重孩子的用量。
  泰诺林用量指导
  ↓↓↓
  美林用量指导
  ↓↓↓
  泰诺林更适合年纪小的孩子,因为它安全一点,而美林效果更强。
  各个国家对这两种药的限制不一样。
  澳大利亚建议2岁以下的孩子仅使用泰诺林,超过2岁的孩子才能使用美林。
  在美国,6个月以下的孩子,仅建议使用泰诺林,超过6个月的孩子才推荐使用泰诺林或者美林。
  选择用哪一种退热药呢?
  如果宝宝发热不太严重,又是第一次使用,推荐首选泰诺林。
  如果宝宝发热并有消化道的疾病,比如呕吐腹泻,这时使用美林有可能加重胃肠道脱水,严重时会影响肾功能。需要跟医生进行沟通,是否适合使用美林。美林退热效果强,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孩子不吃口服药,有妈妈会用肛门退热栓退热。原则上是可以的。
  肛门退热栓的成份是对乙酰氨基酚,跟口服药的成份是一样的。
  但肛门退热栓的吸收率远远小于口服药。有时肛门退热栓的剂量是2/3颗,这个分量妈妈们不好把握。所以肛门退热栓适合呕吐严重、或者拒绝服用口服药的孩子使用。
  一般还是首选口服退热药。
  市面上还有一些退热的中成药,我个人不太推荐。用上面两类药物就够了。
  误区七:多吃几种退热药效果好,不会出现耐药性 错!
  有的妈妈会问,体温超过39&C,想交替吃两种退热药。
  超过39&C,正常情况是不需要美林和泰诺林交替吃的。
  如果持续超过39&C,单用一种药效果不好,才考虑到两种药物交替吃。
  服用泰诺林后退热了,是不需要交替服用两种药物的。
  而且交替吃不是同时服用两种药物,需要间隔4小时 。比如吃了泰诺林后,4小时后服用美林,再过4个小时后服用泰诺林。两种药物在24小时内都没有用到最高剂量的话,不需要担心副作用。
  耐药性这个说法不准确。抗药性是针对抗生素的说法。美林和泰诺林不是抗生素,并不会出现耐药性。
  误区八:体温超过38.5&C,一定要去医院 错!
  宝宝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而且绝大多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没有特效药,需要让孩子自身去恢复。所以不是凭借体温高低来决定要不要去医院。这时,我们需要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孩子精神状态非常好,无论体温多高,都可以在家观察。
  判断精神状态需要在孩子退热后判断,如果在发高热时判断,可能会误判。如果宝宝精神状态不好,发热第一天就需要去医院,由医生来找出发热的原因。
  3个月以下的孩子免疫力非常低下。无论是什么感染,非常容易快速地扩散全身。所以,3个月以下的孩子,发热不超过38.5&C也要去看医生。3个月以上的孩子依据精神状态来决定是否要看医生,不只是看体温高低。
  误区九:坚决不打点滴或者一定要打点滴 错!
  关于是否用打点滴来退热,要分情况讨论。
  点滴里面一般都是含有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对病毒感染是没有效果的。而大部分的发热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如果这时用抗生素,没有对症下药,甚至是在滥用抗生素。
  如果是细菌感染,这时需要跟医生沟通了解,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即使需要使用抗生素,也尽量以口服抗生素为首选,不提倡用静脉用抗生素,也就是打点滴。
  医生会根据自己的临床判断是不是病毒感染,然后才去对症治疗。
  如果是细菌感染,发热持续时间比较长。
  病毒感染是急性疾病,孩子在三到五天内发热,也会出现短暂缓慢下降的趋势。精神状态好,一般是病毒感染。
  如果孩子精神状态非常好,但是持续发热超过3天,这时建议做血常规的检查,排除下是否有细菌感染。
  具体的情况需要听从医生的建议,看是否需要做血常规检查。
  打点滴退热的原理,其实是大量的冷性液体进入身体达到降温。其实跟物理退热的方法差不多,但危险性大,我们可以鼓励宝宝多喝水,一样可以达到效果的。
  有家长强烈要求医生一定要在2小时内退热。那医生有可能会在点滴里面添加激素,为了退热加入激素,相当于饮鸩止渴,代价太大,甚至可能会导致感染扩散。
  有的点滴里面会加入中药制剂,有可能会引起过敏休克反应。
  不是对症下药地用点滴退烧,我们说这种方式是惨烈的,宝宝为了退热打点滴的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以后可能会出现身体问题。宝宝会更容易生病、更容易感染上呼吸道,体质越来越弱。
  误区十:发热就要捂汗退热 错!
  发热捂汗容易增加高热惊厥的风险,10个高热惊厥的孩子,8个都是捂汗捂出来的。
  先介绍高热惊厥,这是发生率比较低的事件。高热惊厥看起来很可怕,但其实它对孩子以后的发育没有任何影响,包括身高、体重、智力。这里要为高热惊厥“正名”一下。
  发生高热惊厥时,需要把孩子平躺在地上,防止孩子因为肌肉抽动摔倒进一步受伤。
  发生后高热惊厥去到医院,目的是请医生判断是否高热惊厥,同时找出发热的原因,而不是止抽搐。
  高热惊厥停止24小时后,除非医生怀疑孩子得了脑膜炎,需要做腰椎穿刺检查。其余的检查,比如CT、头颅的MRI、脑电波,这些都是不必要做的。具体的情况可以跟医生交流,听从医生的意见。
  孩子出现过一次高热惊厥,有可能还会出现第二次。所以孩子发热了,除了做物理降温,还可以添加药物降温。比如孩子发热没到38.5&C,也可以吃药降温。同时要兼顾一般的退热治疗,如果孩子体温上升快,也需要提早用药。
  发生2次高热惊厥,需要和医生沟通一下,尽快找出原因。在孩子发热时,可以服用预防惊厥的药物。
  孩子发热了,要注意室温要适宜。在夏天的时候,室温保持26-28&C比较适宜,这里指的不是空调温度,是指用温度计测出的室内温度。
  冬天的时候可以用暖气,室温保持在18-22&C比较适宜。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冬天,孩子也不要捂汗,很多孩子在冬天会因为穿太多,捂出痱子,一样受凉后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上面的室温标准适合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
  有的孩子发热时发冷,捂汗也不能解决问题。根据很多有经验的医生分享,孩子发热时发冷,一般是细菌感染,这时需要做血常规等检查。
  就是发热不要捂汗!发热不要捂汗!发热不要捂汗!
  误区十一:饮食要清淡就是指吃白粥 错!
  很多妈妈听到清淡饮食,就会给孩子吃白粥。只吃白粥营养不足,不利于孩子的恢复。我们说的清淡饮食,指的是不要过于油腻,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要补充蛋白质,还是需要吃肉的。
  西医上没有忌口的概念,不引起孩子过敏的东西都可以吃。
  发热时,大人都没有胃口吃饭,更别说孩子,这时不要太逼迫孩子,可以采用多鼓励的方式。
  病后恢复饮食需要时间,有的孩子需要5-6天,甚至一个星期来恢复。这时需要养成定时吃饭的习惯。有的妈妈怕孩子饿,经常给孩子喂东西吃,到了饭点,孩子就不吃饭,这样会打乱孩子恢复的节奏。
  广妈特邀专家
  夏凯莉 (Dr. Kelly Xia)
  和睦家广州诊所医疗总监、儿科医生
  在中国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儿科学硕士学位和儿科学博士学位
  在美国乔治亚医学院学习儿科血液病和儿科肿瘤三年
  拥有美国心脏协会认证的基础生命支持(BLS)和儿童高级生命支持(PALS)证书
  儿科临床经验20余年,是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会员
  擅长儿科血液病、儿科肿瘤、普通儿科的治疗以及父母亲职教育
  在中国获得儿科教授称号。国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并在医学期刊上发表过20多篇论文
  这篇文章介绍的误区
  很多妈妈都躺枪~
  请告诉身边的人
  孩子发烧,再也不要做错这些事了!
  文章为广州妈妈网独家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重庆妈妈网2016猴宝群建立啦
  孕妈妈们赶紧进群拥抱大家庭吧
  我们怀孕群内已经超过100人
  亲加群请加豆花儿(douhuamei0810)微信
  留言“我要加妈网猴宝群”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编辑精选1508/条精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原301医院总护士长,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以亲子阅读为切入点,致力于家庭关系的建造…
精选家庭教育资讯和原创育儿教育文章…
一个全职妈妈6年来育儿经验,自我疗愈的心灵成长体悟…
为妈妈们提供母婴知识、母婴时尚信息、育儿经验等…
暖姐姐为您提供育儿知识…→ 2岁2个月的宝宝,突出发烧39.3℃,如
2岁2个月的宝宝,突出发烧39.3℃,如
健康咨询描述:
2岁2个月的宝宝,突出发烧39.3℃,如何体温降下来啊,求帮助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擅长: 新生儿黄疸、小儿哮喘、小儿厌食症、营养不良、抽动症
帮助网友:34878称赞:4078
&&&&&&病情分析:&&&&&&发烧是很多疾病都会有的症状,单纯把烧退下来不等于把病治好了,一定要把引起发烧的病治好了,发烧才能真正退下来。&&&&&&指导意见:&&&&&&体温在三十八点五度以上时,用退烧药治疗,如美林或泰诺林等;体温在三十八点五度以下时,可勤些用温水擦浴,或用退热贴敷额降温。&&&&&&必要时查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以明确有没有感染,如果有感染的话,需要积极消炎治疗。
帮助网友:77003称赞:384
&&&&&&病情分析:&&&&&&你好,宝宝发热建议带宝宝做一个血常规的检查。&&&&&&指导意见:&&&&&&看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还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单纯使用退热药物是不行的,建议使用头孢克唔颗粒和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同时可使用安瑞克退热,要多饮水,可使用医用酒精对宝宝身体各部位进行物理降温较好。
擅长: 高血压,糖尿病,新生儿护理等
帮助网友:1750称赞:4
&&&&&&病情分析:&&&&&&2岁2个月的宝宝发高烧,体温39.3,想降体温。&&&&&&指导意见:&&&&&&降体温的方法有很多种,做家长的可以给小孩泡温水澡,可以味点美林退烧,也可以用退热贴贴在额头上,一定要注意,退烧了会出汗,给小孩多喂温开水。
&&&&&&以上是对“2岁2个月的宝宝,突出发烧39.3℃,如”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参考价格:20
参考价格:15
参考价格:7.5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主要用于感冒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热等...
参考价格:¥15.9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
参考价格:¥16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用退热贴第几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