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提问好多提问违规了?

蒋洪:很多规则被破坏是因为政府自己违法
蒋洪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今年是其第七年履职。
2014年全国两会,凤凰网推出两会&亲历日记&栏目,邀请葛剑雄、迟福林、蒋洪、张凤阳四位政协委员,记录两会所见、所闻、所感,透过他们的视角,为网友呈现全国两会。
蒋洪两会日记(3.10)
政协在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有待加强
今天(3.10)上午小组讨论怎么样做好政协工作,各个委员都发表了一些看法,大家觉得政协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两个方面做的工作还不够多,目前如果说政协委员做了什么事情,大致就体现在参政议政上,也就是指写提案。提案数量越来越多,以前每次会议一两千份,现在已经达到五千多份,数量是大,但是质量怎么样,大家觉得还有待于提高。
上午讨论有两件事情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一件是有的委员说提案写好以后,上面会有很多选项,比如愿不愿意公开,要不要有关部门回复,还有其他一些选项,现在很多委员都选择了不要求回复。为什么呢?他们觉得回复也比较麻烦,而且似乎也有一个感觉,即使有回复也是形式化的。
还有一点,听说政协往往会对委员或者对界别参政议政的情况做评估,评估方法取决于提案递上去后哪一级领导有批示,级别越高的领导批示得分越多。当然,大部分委员认为这样的做法未必能够作为评判的标准,否则只要琢磨领导心思,然后按领导意图去写就可以了,其实这反而失去了政协参政议政应有的功能。
很多规则被破坏是因为政府自己违法
&&& 下午一点四十分上车,到人民大会堂去听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报告,一路上经过长安街,有委员和我说这栋楼是什么楼,那栋楼是什么楼,都很有气派,都是政府有关部门的办公楼,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就是军事博物馆旁边的办公大楼。
后来车子到了人民大会堂,看到两个警察夹着一位女士,我起初以为是上访被截的,看到她胸口带着一块红牌子,才发现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她想过马路,但长安街管制不能横穿马路,所以要由两个警察陪同她过马路。一路上碰到这些事,还是比较新鲜的,因为平时来北京不多,有人给介绍,也就有了更多的领会。
下午听取两高报告,我感觉司法方面有了不少进步,但一想到刚才看到或想到的一些事情,就会产生鲜明的对照。换句话说,报告上看到的都是所取得的成绩,但是司法也的确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很多事情没有地方讨说法,碰到事情第一个想起来的不是法律,而是找门路、熟人。
今天吃饭时,与一个委员同桌,他在一个城市当区长,也说起这种情况。他说现在有很多事情实际上是政府自己在违法,而地方官员在某种程度上是被迫违法。比如一个项目,上级限期什么时候一定要完成,官员就会心急火燎,这时如果按照法律做,就会耽搁下来,所以往往会铤而走险,不管法律强拆条例等,都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这就是政府在违法。
当然,民众也不是没有一点问题,有时候会碰到所谓&刁民&。但他也说有很多&刁民&是政府培养出来的,本来有规则,事情该怎么处理就可以怎么处理,由于地方官员为了让事情尽快处理掉,往往用钱买太平,大笔一挥,把事情了结,人家一看办事是没有规则的,以后就都上来了,事情也就逐渐变得没有规则了。规则没有了以后,法治就很难实施了。
当时我们也议论,很多规则被破坏,就是因为官员的短期行为。
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报告来看,在法律实施方面,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在我所接触到的范围,公众对这一方面意见是最大的,前几年的投票,法院和检察院已经受到公众的批评,反对票和弃权票增多。
还有一个方面,要讲究法治政府首先要率先执法,率先遵守法律。如果不是用法律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是用违法的方式解决,自己毁了自己的法律,社会就很难成为一个法治社会,就会问题丛生。
干部财产公示改革应该从上而下推进
今天也有媒体向我有关官员财产公示的问题,从新任干部和基层干部开始做起能不能效果好些。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从新任干部开始进行财产公示,当然是改革路径中的一种,但我对此并不抱乐观态度。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逻辑上的,一是经验性的。
从逻辑上看,新任干部财产公示,那谁来督促他呢?老的干部?那老的干部要不要财产公示?是不公示的,于是就出现这么一种情况,让财产不公示的人来督促下级官员去进行财产公示,下级必然会有一种心态,你不公示让我公示,不公平,实际上,好几个试点单位中都有这样的反映。
而上级不公示,对自己没有要求,却要对下级提这样的要求,内心也不会理直气壮。在这样的情况下,公示很有可能演变为一种形式,摆个样子而已,公示的情况怎么样,真实不真实,没人去管。从逻辑上来说,这种公示的前景并不乐观。
从实际情况看,这种试点五年之前已经开始,到现在大多数基本是自生自灭。试点过程中没有得到上面管理层的足够重视,也没有大力推广过,仅仅是在局部,影响非常有限。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前景也不乐观,很可能变成改革的点缀品。点缀品的意义只不过是告诉社会,我们在改,但内心又不是想真正的、全面去实施这一制度。
我在上一届就提出过,有关干部财产公示的改革应该从上而下推进,先从最高层开始,然后逐步往下推进,以表明改革的决心,同时也可以产生足够的影响力,使得贪腐行为受到制约。如果顶层一旦下决心这么做,即使不要求下级这么做,下级也会马上领悟到改革的决心,行为也会逐步规范,再逐步把制度推向下级,问题就不会那么严重,社会矛盾也就不会那么大。如果早采取措施,问题就会早解决,越晚实施,以后的问题就会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可解决。
30年前,十万块钱的贪腐的话就很严重,20年前上百万贪腐很严重,10年前可能是上千万才严重,现在的级别已经上亿了。总而言之,严重性程度也与没有采取一种有效的办法有关,拖延只会使问题越来越严重。
如果希望真正解决问题,最好的路径就是从高层开始做起,表明党和国家在反腐方面的坚定决心,方向一旦明了,不管现在的问题有多大,都是可以解决的。(本文由蒋洪先生口述,朱诗琦、周东旭整理)
蒋洪两会日记:
蒋洪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今年是其第七年履职。
2014年全国两会,凤凰网推出两会&亲历日记&栏目,邀请葛剑雄、迟福林、蒋洪、张凤阳四位政协委员,记录两会所见、所闻、所感,透过他们的视角,为网友呈现全国两会。
蒋洪两会日记(3.10)
政协在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有待加强
今天(3.10)上午小组讨论怎么样做好政协工作,各个委员都发表了一些看法,大家觉得政协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两个方面做的工作还不够多,目前如果说政协委员做了什么事情,大致就体现在参政议政上,也就是指写提案。提案数量越来越多,以前每次会议一两千份,现在已经达到五千多份,数量是大,但是质量怎么样,大家觉得还有待于提高。
上午讨论有两件事情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一件是有的委员说提案写好以后,上面会有很多选项,比如愿不愿意公开,要不要有关部门回复,还有其他一些选项,现在很多委员都选择了不要求回复。为什么呢?他们觉得回复也比较麻烦,而且似乎也有一个感觉,即使有回复也是形式化的。
还有一点,听说政协往往会对委员或者对界别参政议政的情况做评估,评估方法取决于提案递上去后哪一级领导有批示,级别越高的领导批示得分越多。当然,大部分委员认为这样的做法未必能够作为评判的标准,否则只要琢磨领导心思,然后按领导意图去写就可以了,其实这反而失去了政协参政议政应有的功能。
很多规则被破坏是因为政府自己违法
&&& 下午一点四十分上车,到人民大会堂去听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报告,一路上经过长安街,有委员和我说这栋楼是什么楼,那栋楼是什么楼,都很有气派,都是政府有关部门的办公楼,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就是军事博物馆旁边的办公大楼。
后来车子到了人民大会堂,看到两个警察夹着一位女士,我起初以为是上访被截的,看到她胸口带着一块红牌子,才发现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她想过马路,但长安街管制不能横穿马路,所以要由两个警察陪同她过马路。一路上碰到这些事,还是比较新鲜的,因为平时来北京不多,有人给介绍,也就有了更多的领会。
下午听取两高报告,我感觉司法方面有了不少进步,但一想到刚才看到或想到的一些事情,就会产生鲜明的对照。换句话说,报告上看到的都是所取得的成绩,但是司法也的确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很多事情没有地方讨说法,碰到事情第一个想起来的不是法律,而是找门路、熟人。
今天吃饭时,与一个委员同桌,他在一个城市当区长,也说起这种情况。他说现在有很多事情实际上是政府自己在违法,而地方官员在某种程度上是被迫违法。比如一个项目,上级限期什么时候一定要完成,官员就会心急火燎,这时如果按照法律做,就会耽搁下来,所以往往会铤而走险,不管法律强拆条例等,都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这就是政府在违法。
当然,民众也不是没有一点问题,有时候会碰到所谓&刁民&。但他也说有很多&刁民&是政府培养出来的,本来有规则,事情该怎么处理就可以怎么处理,由于地方官员为了让事情尽快处理掉,往往用钱买太平,大笔一挥,把事情了结,人家一看办事是没有规则的,以后就都上来了,事情也就逐渐变得没有规则了。规则没有了以后,法治就很难实施了。
当时我们也议论,很多规则被破坏,就是因为官员的短期行为。
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报告来看,在法律实施方面,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在我所接触到的范围,公众对这一方面意见是最大的,前几年的投票,法院和检察院已经受到公众的批评,反对票和弃权票增多。
还有一个方面,要讲究法治政府首先要率先执法,率先遵守法律。如果不是用法律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是用违法的方式解决,自己毁了自己的法律,社会就很难成为一个法治社会,就会问题丛生。
干部财产公示改革应该从上而下推进
今天也有媒体向我有关官员财产公示的问题,从新任干部和基层干部开始做起能不能效果好些。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从新任干部开始进行财产公示,当然是改革路径中的一种,但我对此并不抱乐观态度。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逻辑上的,一是经验性的。
从逻辑上看,新任干部财产公示,那谁来督促他呢?老的干部?那老的干部要不要财产公示?是不公示的,于是就出现这么一种情况,让财产不公示的人来督促下级官员去进行财产公示,下级必然会有一种心态,你不公示让我公示,不公平,实际上,好几个试点单位中都有这样的反映。
而上级不公示,对自己没有要求,却要对下级提这样的要求,内心也不会理直气壮。在这样的情况下,公示很有可能演变为一种形式,摆个样子而已,公示的情况怎么样,真实不真实,没人去管。从逻辑上来说,这种公示的前景并不乐观。
从实际情况看,这种试点五年之前已经开始,到现在大多数基本是自生自灭。试点过程中没有得到上面管理层的足够重视,也没有大力推广过,仅仅是在局部,影响非常有限。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前景也不乐观,很可能变成改革的点缀品。点缀品的意义只不过是告诉社会,我们在改,但内心又不是想真正的、全面去实施这一制度。
我在上一届就提出过,有关干部财产公示的改革应该从上而下推进,先从最高层开始,然后逐步往下推进,以表明改革的决心,同时也可以产生足够的影响力,使得贪腐行为受到制约。如果顶层一旦下决心这么做,即使不要求下级这么做,下级也会马上领悟到改革的决心,行为也会逐步规范,再逐步把制度推向下级,问题就不会那么严重,社会矛盾也就不会那么大。如果早采取措施,问题就会早解决,越晚实施,以后的问题就会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可解决。
30年前,十万块钱的贪腐的话就很严重,20年前上百万贪腐很严重,10年前可能是上千万才严重,现在的级别已经上亿了。总而言之,严重性程度也与没有采取一种有效的办法有关,拖延只会使问题越来越严重。
如果希望真正解决问题,最好的路径就是从高层开始做起,表明党和国家在反腐方面的坚定决心,方向一旦明了,不管现在的问题有多大,都是可以解决的。(本文由蒋洪先生口述,朱诗琦、周东旭整理)
蒋洪两会日记: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新媒体 资讯频道
凤凰网官方微博:
/phoenixnewmedia为什么我的提问违规了?_百度知道
为什么我的提问违规了?
提问者采纳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有时度娘会抽筋……
因为涉嫌黄赌徒
你问的没法回答你
我写了一篇情书
准备提问写的怎么样, 可总是提问违规!
这是什么节奏?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为什么我的提问被认为违规了???_百度知道
为什么我的提问被认为违规了???
提问者采纳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看你提的是什么样的问题了,截图上来看看。
没有啊,你现在提问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为什么我的提问会违规?_百度知道
为什么我的提问会违规?
提问者采纳
需要审核、问答或提问中包含阿拉伯数字过多、回答字数过多、基本要审核、电话号码、同一时间提问次数过多、提问或回答的时候是百度的高峰时期、链接,被系统自动判断为灌水问答、问题或回答中包含敏感字系统过滤出来需要审核以下提问都会违规的。6、提问字数过少,1,还没被百度设置成信任用户。7。2、图片、注册时间比较短。3。5,留有联系方式等。4。8,违反了知道的基本原则审核不通过
不好不要问,注意敏感词,望采纳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有可能是误判,有可能是真的违法了知道规范!
是否涉及敏感词汇
你这不是骂共产党呢嘛
审核通不过
有时我的也会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我的提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