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变频空调通讯故障线的极性是啥意思

空调控制器两线供电通讯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空调控制器两线供电通讯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控制器,具体涉及空调控制器的两线供电通讯电路。
背景技术现有的空调控制器分为两种一种是遥控型,包括红外遥控器和安装在空调机体 上的主板控制器,用户通过红外遥控器完成操作,主板控制器接收红外遥控器发来的操作 命令完成具体的控制;另一种是线控型,包括安装在空调机体上的线控器和主板控制器,线 控器与主板控制器之间由多芯连接线连接,操作和参数的显示由线控器完成,主板控制器 通过连接线为线控器提供电源,同时通过连接线与线控器实现双向的通讯,将状态、温度等 信息发给线控器,并接收线控器发来的操作命令。线控型的空调控制器具有操作方便,显示内容丰富的优点,更广泛的应用在中央 空调和档次较高的家用空调上。目前,线控器与控制器主板之间一般采用三线制或四线制 的连接方式,即连接线有三根或四根,其中两根分别是电源的正和负,另一根或两根是通讯 信号线。在四线制中,通讯也采用RS232或RS485的传统方式。图1是三线制通讯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1只示出了主板控制器的通讯电路, 线控器的通讯电路由于和主板控制器的通讯电路基本一致,在图1中未示出)如图1所示, 电源和通讯共用一个三芯通讯接口 CN101,其中电源占用两根线(通讯接口 CNlOl中的线 1和线3),通讯的收和发则共用一根线(通讯接口 CNlOl中的线2)。主板控制器内单片机 IClOl的数据发送引脚TXD上的信号发生高低电平变化时,将控制三极管Q102导通或者截 止。当TXD信号为低电平时,三极管Q102截止,通讯线(线2)通过电阻R103连接到+12V。 当TXD信号为高电平时,三极管Q102导通,通讯线(线2)上的电平拉到低。同样,当接收 通讯信号时,三极管QlOl随通讯线(线2)上信号的高低电平变化导通或者截止,并把信号 送到主板控制器内单片机IClOl的数据接收引脚RXD上。图1中未示出的线控器的通讯电 路和主板控制器的通讯电路基本一致,只要把单片机IClOl改为线控器的单片机即可。两 个电路通过通讯接口 CNlOl连接。图1所示的只是简单的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还要根据 主板控制器和线控器的不同以及通讯距离的情况进行调整;在接收信号时,还需要加上波 形整形电路。三线制通讯电路存在以下缺点(1)三根线不能接错,否则不仅会造成通讯不正 常,甚至会烧毁电路;(2)所用元器件较多,故障率较高;(3)其中电阻R2、电阻R3的选择要 根据线控器负载电流以及通讯线长决定,如果供电电压发生变化,就会使通讯变得不可靠; 如果主板控制器同时要连接几个线控器,也会出现负载能力不够的问题。图2是四线制通讯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1只示出了主板控制器的通讯电路,线 控器的通讯电路由于和主板控制器的通讯电路基本一致,在图2中未示出)图2采用了典 型的RS485通讯接口芯片,另一种采用RS232通讯接口芯片的通讯方式与图2所示的基本 一致。如图2所示,电源和通讯共用一个四芯通讯接口 CN201,其中电源占用两根线(通讯 接口 CN201中的线1和线2),还要两根差分通讯线(通讯接口 CN201中的线3和线4)。图2中未示出的线控器的通讯电路和主板控制器的通讯电路基本一致,只要把单片机IC201 改为线控器的单片机即可。两个电路通过通讯接口 CN201连接。四线制通讯电路存在以下缺点(1)四根线不能接错线,否则不仅不能正常工作, 还会损坏控制器和线控器;(2)需要专用的接口芯片和通讯线,成本较高;(3)通讯容易受 干扰,对通讯电路的元器件要求高。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空调控制器在安装时需要对控制器和线控器进行接线调试,线材选择不 合适或者接错线时会造成故障和损失的不足,申请人进行了改进研究,提供一种空调控制 器两线供电通讯电路,不仅安装简单,没有极性之分,不会出现安装错误的情况,而且对通 讯线材要求不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空调控制器两线供电通讯电路,包括与主板控制器连接的第一通讯电路以及 与线控器连接的第二通讯电路,所述第一通讯电路与第二通讯电路通过通讯接口连接,第 一通讯电路与第二通讯电路之间的通讯信号与电源共用一根连接线;直流电源通过电容整 流滤波并串联电感后为第一通讯电路供电,并接入通讯接口 ;通讯接口将第一通讯电路来 的电源和通讯信号通过极性转换开关后串联二级管并通过电容滤波,并经过电阻降压后为 第二通讯电路供电。所述第一通讯电路的具体构成如下包括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 ;所述 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串联第六电阻R6后接入主板控制器单片机IC1的TXD引脚,第一三 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串联第一电阻R1后接入通讯接口 CN1的1 脚;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入主板控制器单片机IC1的IRQ引脚,同时串联第五电 阻R5后接+5V电源,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顺序连接第四电 阻R4和第二电阻R2后接入通讯接口 CN1的1脚;第四电阻R4和第二电阻R2的中间点分 别与第三电阻R3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和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通 讯接口 CN1的1脚串联电感L1后接+12V电源,第一电容C1连接在+12V电源和地之间,通 讯接口 CN1的2脚接地。所述第二通讯电路的具体构成如下包括第三三极管Q3和第四三极管Q4 ;所述第 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串联第十电阻R10后接入线控器单片机IC2的TXD引脚,第三三极管Q3 的发射极接地,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串联第九电阻R9后接入极性转换开关D1的2脚; 所述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入线控器单片机IC2的IRQ引脚,同时串联第十一电阻R11 后接+5V电源,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顺序连接第十二电阻 R12和第七电阻R7后接入极性转换开关D1的2脚;第十二电阻R12和第七电阻R7的中间 点分别与第八电阻R8和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和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 地;通讯接口 CN1的1脚接入极性转换开关D1的1脚,通讯接口 CN1的2脚接入极性转换 开关D1的3脚;极性转换开关D1的4脚接地,极性转换开关D1的2脚串联二极管D2后接 +12V电源,第三电容C3连接在+12V电源和地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负脉冲载波调制原理,工作电源和通讯信号共用一根连接线。不仅对通讯线材要求不高,普通的电线就可以使用,而且安装简单,没有极性之分,不会出现 安装错误的情况,适用于多种空调控制器。
图1是三线制通讯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四线制通讯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通讯电路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通讯电路图。图5是在输出电源线上产生的负脉冲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连接在主板控制器及线控器之间,包括与主板控制器连接的第一通讯 电路以及与线控器连接的第二通讯电路,第一通讯电路与第二通讯电路通过通讯接口连 接,第一通讯电路、第二通讯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分别见图3、图4。如图3所示,第一通讯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 ;所述第一三极管 Q1的基极串联第六电阻R6后接入主板控制器单片机IC1的TXD引脚,第一三极管Q1的发 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串联第一电阻R1后接入通讯接口 CN1的1脚;所述第 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入主板控制器单片机IC1的IRQ引脚,同时串联第五电阻R5后接 +5V电源,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顺序连接第四电阻R4和第二 电阻R2后接入通讯接口 CN1的1脚;第四电阻R4和第二电阻R2的中间点分别与第三电阻 R3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和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通讯接口 CN1的 1脚串联电感L1后接+12V电源,第一电容C1连接在+12V电源和地之间,通讯接口 CN1的 2脚接地。如图4所示,第二通讯电路的具体构成如下包括第三三极管Q3和第四三极管 Q4 ;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串联第十电阻R10后接入线控器单片机IC2的TXD引脚,第 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串联第九电阻R9后接入极性转换开 关D1的2脚;所述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入线控器单片机IC2的IRQ引脚,同时串联第 十一电阻R11后接+5V电源,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顺序连接 第十二电阻R12和第七电阻R7后接入极性转换开关D1的2脚;第十二电阻R12和第七电 阻R7的中间点分别与第八电阻R8和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和第四电容C4 的另一端接地;通讯接口 CN1的1脚接入极性转换开关D1的1脚,通讯接口 CN1的2脚接 入极性转换开关D1的3脚;极性转换开关D1的4脚接地,极性转换开关D1的2脚串联二 极管D2后接+12V电源,第三电容C3连接在+12V电源和地之间。极性转换开关D1是由4 个二极管首尾相连构成,其作用是无论两根连接线如何接入CN1,都会使+12V接入二极管 D2的正极。以上所述各元器件均为市售商品,商品型号可参见下表。图3、图4中主要元器件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及原理说明如图3所示,第一通讯电路中通过整流滤波产生的12V直流电源,不仅提供给主板 控制器单片机IC1自身,同时也通过串联电感L1后提供给线控器。当主板控制器单片机IC1发送数据时,其TXD引脚输出正脉冲信号控制第一三极 管Q1导通,把输出的电源拉低。由于正脉冲的宽度较小,在10us左右,而电感L1的阻抗和 第一电容C1的电容值相对较大,有相当大的储能作用,所以不会影响主板控制器原来电源 的性能。这样,在输出电源线(通讯接口 cm中的线1)上就产生如图5所示的一系列负脉 冲波形。见图5,Vcc是输出到通讯接口 CN1的直流电压,连续三个负脉冲表示一个数据帧 的开始,连续两个负脉冲表示数据“ 1 ”,一个单独的负脉冲表示数据“0”。当主板控制器单片机IC1接收通讯信号时,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组成分压 电路,将信号降压,再通过第四电阻R4控制第二三极管Q2的导通和截止,产生正脉冲信号 送到主板控制器单片机IC1的中断引脚IRQ。如图4所示,从第一通讯电路来的电源通讯信号通过极性转换开关D1后,将不受 通讯接口 CN1接线的极性影响。电源通过二极管D2后,由第三电容C3滤波,将负脉冲信号 滤除。直流电源经过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降压后,提供给线控器单片机IC2和其它 元器件。线控器单片机IC2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原理同主板控制器单片机IC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可 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其它改进 和变化。
权利要求一种空调控制器两线供电通讯电路,包括与主板控制器连接的第一通讯电路以及与线控器连接的第二通讯电路,所述第一通讯电路与第二通讯电路通过通讯接口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一通讯电路与第二通讯电路之间的通讯信号与电源共用一根连接线;直流电源通过二极管整流经电容滤波并串联电感后为第一通讯电路供电,并接入通讯接口;通讯接口将第一通讯电路来的电源和通讯信号通过极性转换开关后串联二级管并通过电容滤波,并经过电阻降压后为第二通讯电路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调控制器两线供电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讯电路 的具体构成如下包括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 串联第六电阻(R6)后接入主板控制器单片机(IC1)的TXD引脚,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 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串联第一电阻(R1)后接入通讯接口(CN1)的1脚;所述第 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入主板控制器单片机(IC1)的IRQ引脚,同时串联第五电阻(R5) 后接+5V电源,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串连连接第四电阻 (R4)和第二电阻(R2)后接入通讯接口(CN1)的1脚;第四电阻(R4)和第二电阻(R2)的 中间点分别与第三电阻(R3)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和第二电容(C2) 的另一端接地;通讯接口(CN1)的1脚串联电感(L1)后接+12V电源,第一电容(C1)连接 在+12V电源和地之间,通讯接口(CN1)的2脚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调控制器两线供电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讯电路 的具体构成如下包括第三三极管(Q3)和第四三极管(Q4);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 串联第十电阻(R10)后接入线控器单片机(IC2)的TXD引脚,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 地,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串联第九电阻(R9)后接入极性转换开关(D1)的2脚;所述第 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入线控器单片机(IC2)的IRQ引脚,同时串联第十一电阻(R11) 后接+5V电源,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顺序连接第十二电 阻(R12)和第七电阻(R7)后接入极性转换开关(D1)的2脚;第十二电阻(R12)和第七电 阻(R7)的中间点分别与第八电阻(R8)和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和第 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通讯接口(CN1)的1脚接入极性转换开关(D1)的1脚,通讯接 口(CN1)的2脚接入极性转换开关(D1)的3脚;极性转换开关(D1)的4脚接地,极性转换 开关(D1)的2脚串联二极管(D2)后接+12V电源,第三电容(C3)连接在+12V电源和地之 间。
专利摘要一种空调控制器两线供电通讯电路,包括与主板控制器连接的第一通讯电路以及与线控器连接的第二通讯电路,所述第一通讯电路与第二通讯电路通过通讯接口连接,第一通讯电路与第二通讯电路之间的通讯信号与电源信号共用一根连接线;直流电源通过电容整流滤波并串联电感后为第一通讯电路供电,并接入通讯接口;通讯接口将第一通讯电路来的电源信号和通讯信号通过极性转换开关后串联二级管并通过电容滤波,并经过电阻降压后为第二通讯电路供电。本实用新型不仅对通讯线材要求不高,普通的电线就可以使用,而且安装简单,没有极性之分,不会出现安装错误的情况,适用于多种空调控制器。
文档编号F24F11/00GKSQ
公开日日 申请日期日 优先权日日
发明者孟敏 申请人:江苏蓝深远望系统集成有限公司企业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热门产品分类:
创业致富 技术资料信息10万余项,包括VCD光盘,专利技术光盘,面授技术等!欢迎来电咨询、学习!
通讯极性的控制电路和空调器
来源:广搜网
公益为中国网民提供数字化信息
发布日期: 15:28:36
&&&&发明人:谢为 赵志刚 金国华 陈东亮吴贵 王文灿 唐杰 黄强肖焕明(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讯极性的控制电路和空调器。其中,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设置在与通讯芯片相连接的通讯线路上,用于调转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以及微处理器,与通讯芯片和继电器分别相连接,用于检测通讯芯片是否出现通讯极性错误,并在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极性错误时控制继电器调转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通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通讯芯片容易出现通讯故障的问题,进而达到了降低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故障的频率,提高通讯芯片正常通讯频率的效果。)
继电器,设置在与通讯芯片相连接的通讯线路上,用于调转所述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以及微处理器,与所述通讯芯片和所述继电器分别相连接,用于检测所述通讯芯片是否出现通讯极性错误,并在所述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极性错误时控制所述继电器调转所述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2. 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为双线圈磁保持继电器。3. 根据权利要求2 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包括:检测模块,与所述通讯芯片相连接,用于检测所述通讯芯片在预设时间内是否接收到识别头码;以及输出模块,与所述继电器相连接,用于在所述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极性错误时,输出动作信号以调转所述继电器的连接状态。4. 根据权利要求3 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信号包括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晶体管(Q1),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出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第二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线圈相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时导通;以及第二晶体管(Q2),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出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第二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线圈相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时导通。5. 根据权利要求4 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芯片包括第一通讯芯片和第二通讯芯片,所述继电器包括第一触点(4)、第二触点(6)、第三触点(8)、第四触点(9)、第五触点(11)和第六触点(13),其中,所述第一触点(4)与所述第一通讯芯片的第一通讯端相连接,所述第六触点(13)与所述第一通讯芯片的第二通讯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触点(6)和所述第四触点(9)均与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的第一通讯端相连接,所述第三触点(8)和所述第五触点(11)均与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的第二通讯端相连接,其中,在所述第一晶体管(Q1)导通时,所述第一触点(4)与所述第三触点(8)相连接,所述第六触点(13)与所述第四触点(9)相连接,在所述第二晶体管(Q2)导通时,所述第一触点(4)与所述第二触点(6)相连接,所述第六触点(13)与所述第五触点(11)相连接。6. 根据权利要求4 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二极管(D14),所述第一二极管(D14)的第一端连接于直流电源,所述第一二极管(D14)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一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第二端和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线圈之间的节点;以及第二二极管(D17),所述第二二极管(D17)的第一端连接于直流电源,所述第二二极管(D17)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第二端和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线圈之间的节点。7. 根据权利要求6 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阻(R40),连接在所述第一二极管(D14)的第一端和所述输出模块之间;以及第二电阻(R39),连接在所述第二二极管(D17)的第一端和所述输出模块之间。8. 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至7 中任一项所述的通讯极性的控制电路。通讯极性的控制电路和空调器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讯极性的控制电路和空调器。背景技术[0002] 现有空调器系统中采用的通讯信号多为2 芯差分信号,如485 通讯、CAN 通讯、HBS通讯等。由于2 芯差分信号的通讯芯片接口极性已规定,但是在进行设备之间的通讯连接时,各个产品引出的接口不一样,或工程上接线时通讯线发生调转,均容易造成信号极性接反,进而导致空调器的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故障。[0003] 针对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通讯芯片容易出现通讯故障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实用新型内容[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讯极性的控制电路和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通讯芯片容易出现通讯故障的问题。[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讯极性的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设置在与通讯芯片相连接的通讯线路上,用于调转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以及微处理器,与通讯芯片和继电器分别相连接,用于检测通讯芯片是否出现通讯极性错误,并在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极性错误时控制继电器调转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0006] 进一步地,继电器为双线圈磁保持继电器。[0007] 进一步地,微处理器包括:检测模块,与通讯芯片相连接,用于检测通讯芯片在预设时间内是否接收到识别头码;判断模块,与检测模块相连接,用于判断通讯芯片是否出现通讯极性错误,其中,若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为是,则判断模块判定通讯芯片未出现通讯极性错误,若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为否,则判断模块判定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极性错误;以及输出模块,与判断模块和继电器分别相连接,用于在判断模块判定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极性错误时,输出动作信号以调转继电器的连接状态,进而调节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0008] 进一步地,所述动作信号包括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与输出模块相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继电器的第一线圈相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第一信号时导通;以及第二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与输出模块相连接,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与继电器的第二线圈相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第二信号时导通。[0009] 进一步地,通讯芯片包括第一通讯芯片和第二通讯芯片,继电器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第四触点、第五触点和第六触点,其中,第一触点与第一通讯芯片的第一通讯端相连接,第六触点与第一通讯芯片的第二通讯端相连接,第二触点和第四触点均与第二通讯芯片的第一通讯端相连接,第三触点和第五触点均与第二通讯芯片的第二通讯端相连接,其中,在第一晶体管导通时,第一触点与第三触点相连接,第六触点与第四触点相连接,在第二晶体管导通时,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相连接,第六触点与第五触点相连接。[0010] 进一步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于直流电源,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一节点,其中,第一节点为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和继电器的第一线圈之间的节点;以及第二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于直流电源,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节点,其中,第二节点为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和继电器的第二线圈之间的节点。[0011] 进一步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连接在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和输出模块之间;以及第二电阻,连接在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和输出模块之间。[0012]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所提供的任意一种通讯极性的控制电路。[0013] 通过本实用新型,采用包括以下结构的通讯极性的控制电路:继电器,设置在与通讯芯片相连接的通讯线路上,用于调转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以及微处理器,与通讯芯片和继电器分别相连接,用于检测通讯芯片是否出现通讯极性错误,并在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极性错误时控制继电器调转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通过在与通讯芯片相连接的通讯线路上设置可调转线路极性的继电器,采用微处理器对通讯芯片进行检测以判断通讯芯片是否出现通讯极性错误,在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极性错误时,微处理器控制继电器调转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避免了通讯芯片的信号极性接反,以保证通讯芯片处于通讯极性正常的状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通讯芯片容易出现通讯故障的问题,进而达到了降低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故障的频率,提高通讯芯片正常通讯频率的效果。附图说明[0014]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0015] 图1 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0016] 图2 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以及[0017] 图3 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具体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8]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0019] 图1 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如图1 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通讯极性的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和微处理器。[0020] 具体地,继电器,设置在与通讯芯片相连接的通讯线路上,用于调转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微处理器,与通讯芯片和继电器分别相连接,用于检测通讯芯片是否出现通讯极性错误,并在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极性错误时控制继电器调转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0021] 其中,微处理器包括:检测模块、判断模块和输出模块,检测模块与通讯芯片相连接,用于检测通讯芯片在预设时间内是否接收到识别头码;判断模块,与检测模块相连接,用于判断通讯芯片是否出现通讯极性错误,其中,若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为是,则判断模块判定通讯芯片未出现通讯极性错误,若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为否,则判断模块判定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极性错误;输出模块,与判断模块和继电器分别相连接,用于在判断模块判定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极性错误时,输出动作信号以调转继电器的连接状态,进而调节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微处理器通过动作信号对继电器的连接状态进行调转,以调转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当继电器为双线圈磁保持继电器时,动作信号包括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当输出模块输出第一信号时,继电器处于一种连接状态,当输出模块输出第二信号时,继电器处于另外一种连接状态。[0022] 对于485、CAN、HBS 等差分信号的通讯信号,其信号线为2 芯,通过在信号线接入通讯芯片前添加一个用于极性调转的继电器,当微处理器判断出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极性错误时,微处理器控制继电器调转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通过控制继电器的连接状态,调转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使通讯极性达到能使通讯芯片正常工作的状态,确保接入通讯芯片的正确的通讯信号,避免了通讯芯片的信号极性接反。[0023] 图2 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如图2 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以两个通讯芯片进行举例说明,继电器设置在两个通讯芯片之间的通讯线路上,控制电路控制继电器调转通讯极性的原理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原理相同。[0024] 图3 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具体电路原理图,如图3 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以两个通讯芯片进行举例说明,该实施例的控制电路包括双线圈磁保持型继电器K10、第一晶体管Q1、第二晶体管Q2、第一二极管D14、第二二极管D17、第一电阻R40 和第二电阻R39。[0025] 其中,第一晶体管Q1 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电阻R40 与微处理器的输出模块相连接( 图中未示出),第一晶体管Q1 的第二端与继电器K10 的第一线圈相连接;第二晶体管Q2的第一端通过第二电阻R39 与微处理器的输出模块相连接( 图中未示出),第二晶体管Q2的第二端与继电器的第二线圈相连接;继电器K10 包括第一触点4、第二触点6、第三触点8、第四触点9、第五触点11 和第六触点13,第一触点4 与第一通讯芯片的第一通讯端相连接,第六触点13 与第一通讯芯片的第二通讯端相连接,第二触点6 和第四触点9 均与第二通讯芯片的第一通讯端相连接,第三触点8 和第五触点11 均与第二通讯芯片的第二通讯端相连接;第一二极管D14 的第一端连接于直流电源,第一二极管D14 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一节点,其中,第一节点为第一晶体管Q1 的第二端和继电器的第一线圈之间的节点;第二二极管D17 的第一端连接于直流电源,第二二极管D17 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节点,其中,第二节点为第二晶体管Q2 的第二端和继电器的第二线圈之间的节点。[0026] 具体地,三极管Q1、Q2 为继电器K10 的两个线圈分别提供驱动电流,当控制电路需要调转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时,只需提供触发电流即可使继电器K10 触点动作。极性是否需要翻转由微处理器判断处理,CAN 通讯协议中约定一个识别头码,每次传输有效数据之前,先发送识别头码,当某台接到CAN 总线的通讯芯片在一定时间内( 比如5 秒或者10 秒)未收到识别头码时,与该通讯芯片相连接的微处理器即判断线路极性错误,发送动作信号给继电器。[0027] 当微处理器判断出无需翻转通讯极性时,微处理器输出一个CAN-RLY_SET 信号,驱动三极管Q2 导通,此时线圈“1”和“16”被触发,继电器K10 动作,第一通讯芯片的CANH接通第二通讯芯片CN11 的2 脚( 即,第二通讯芯片的CANH 通讯端),第一通讯芯片的CANL通讯端接通第二通讯芯片CN11 的3 脚( 即,第二通讯芯片的CANL 通讯端) ;当微处理器判断出需要翻转时通讯极性时,微处理器输出一个CAN-RLY_RST 信号,驱动三极管Q1 导通,此时线圈“2”和“15”被触发,继电器K10 复位,第一通讯芯片的CANH 通讯端接通第二通讯芯片CN11 的3 脚( 即,第二通讯芯片的CANL 通讯端),第一通讯芯片的CANL 通讯端接通第二通讯芯片CN11 的2 脚( 即,第二通讯芯片的CANH 通讯端),实现了CAN 通讯的无极性通讯。[0028]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可以是任何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通讯极性的控制电路的空调器。[0029]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电路实现了通讯极性的调转的功能,可以避免工程上通讯接线错误或通讯接口定义错误而导致的机组通讯故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通讯芯片容易出现通讯故障的问题,进而达到了降低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故障的频率,提高通讯芯片正常通讯频率的效果。[003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发明人:谢为 赵志刚 金国华 陈东亮吴贵 王文灿 唐杰 黄强肖焕明
&&&&声明:该技术为以上发明人所有,如果您需要更多类似的资料或文献 请与发明人联系,或与本站联系
&&&&如果您是本信息发明人,请在本条信息下留言,我们会很快给你的联系方式加上,如果侵犯到了您的利益,我们会尽快删除!客服电话:4
&&&&免责声明:信息来自互联网,公益公开查询,支持中国信息事业建设。
您有问题可以给我们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回复您提出的问题.
联系电话:
以上信息费,技术光盘 200 元/张,VCD教学光盘 100 元/张。 邮资另付,咨询电话:4
其他专利的相关资讯
汇款方式联系电话: 133
工行 016850 张仁志
农行 475691 张仁志
建行 021849 张仁志
邮政 19499
更多汇款方式查询:
版权所有 广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
豫ICP备案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极性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