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老年人体检项目人突然又瘦又黑、精神良好

三峡都市报多媒体报刊
第12版:社会写真
&&&&&&&&&&
65岁那年 焦德明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他定居新疆,骑着三轮车11年走遍30多个省市,近日骑行到了万州
焦德明老人坐在三轮车上
&&&&一辆陈旧的三轮车,车里满载锅碗瓢盆全部家当。4月29日,记者在万州北滨大道岸上蓝山公交车站附近,见到一位黑瘦的骑行者,他正是曾经骑行全国受到各地媒体关注的骑行老人焦德明。有人称他为“梦骑士”,有人叫他中国的“鲁滨逊”,骑行在路上11年,他的身上有太多故事。&&&&A&带着3000元,他立志骑遍中国&&&&4月29日傍晚,记者在岸上蓝山公交车站见到途经万州的焦德明时,他正坐在三轮车里,摇着一把蒲扇。&&&&焦德明的口音很杂,说着普通话,偶尔个别字词会冒出新疆口音或者重庆口音。&&&&老人家告诉记者,他今年75岁,祖籍是上海人,1961年到新疆支边后,便在新疆落户定居。&&&&那些年,焦德明一个人在新疆时,干过木工、挖过煤,一个人自给自足的生活也简单满足。&&&&年轻时,焦德明曾经看过一本《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的经历吸引了他,他总想着自己哪一天也能像鲁滨逊这样。&&&&而事实上,自从1961年到新疆后,除了1984年曾经踏上去江苏的火车,并在之后回上海老家之外,他从未出过远门。&&&&日,已经65岁的焦德明突然决定,重拾年轻时的梦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走遍全中国。那一天,带着3000块钱积蓄,他骑着三轮车就出发了。&&&&B&骑行11年,换了三辆三轮车&&&&骑行在路上,吃、穿、住怎么办呢?指着三轮车和车轮边的炉子,焦德明乐呵呵地说:“都在这里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锅碗瓢盆都齐全。”&&&&回到2005年,焦德明有一辆平时送货的二手三轮车,临行前一晚,他把衣服、被子、锅、碗、炉子一股脑地装进了三轮车里。&&&&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就出发了。远行的第一晚,他露宿戈壁滩,把三轮车的后挡板支起来作为床,盖上被子就睡了。&&&&今年,已经是焦德明骑三轮车环游中国的第11个年头。对于焦德明来说,这辆三轮车就是他的家,不仅装着他的全部家当,也装着他的梦想。&&&&三轮车虽小,但重量可不轻。焦德明说,这辆三轮车重量约400斤,里面除了吃的喝的之外,更重要的是有许多修车工具。&&&&骑行在途中最容易发生的情况就是车爆胎、车链条断了。焦德明说,类似简单的毛病,他都能够自己修理。&&&&事实上,这辆三轮车早已不是焦德明从新疆出发时的那一辆三轮车了。这一路,他已经骑坏了两辆,这是第三辆。焦德明说,这些车都是好心人送的然后自己加以改装。&&&&在三轮车的正前方,写着“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语句,车的尾部写着“世人爱我”的字样,在车的侧身,则简述老人从新疆出发骑行全国三十余省、自治区的经历。老人说,车身上的字是他自己写的,用来激励自己,也感恩别人。&&&&C&骑行足迹,遍及全国30多省市&&&&从新疆出发之后,焦德明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回老家上海看看。这一路,他从甘肃、宁夏经过陕西、河南等地,直奔上海而去,经过两个多月的骑行,他顺利回到老家。&&&&这之后,老人并没有刻意规划路线,而是常常根据喜好随性而定下一个目标。&&&&2006年到2007年之间,他出发北上,经过了山东、河北、辽宁,在北方辗转。担心冬天东北寒冷,他特地选了夏季骑行到东北。&&&&到了2008年,老人又再次南下,经过湖南,一路骑行了云南、贵州、广西等多个地方。&&&&2009年,老人从浙江、江苏沿路再次往回走,到了河北、吉林很多地方。&&&&而最近几年,老人经过湖南、陕西、四川来到重庆盘桓。&&&&老人说,如今除了港澳台和西藏,他已经走遍了全国所有的省、自治区。&&&&而西藏,是老人从出发之始,就梦想骑行的地方。不过,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老人自己也明白,自己离这个梦想已经越来越遥远。“西藏是高原,我身体条件不行,已经骑不上去了。”&&&&D&旅途坎坷,曾经翻车受伤&&&&这11年来,焦德明骑着三轮车走南闯北。他说,一路上省道、县道、乡村道路他都曾骑行过。因为没有规划路线,焦德明也有走错路的时候。他说,之前在重庆巴南就走错路花了三四个月转了一个大圆圈才走出来。&&&&如果是在平原地区,道路平坦,一天最多的时候,能骑行30多公里;而在山区骑行,则是最耗费体力的,一整天也骑不了几公里;有时候遇到天气不好,一天只能走一两百米;更多的时候,平均一天能骑行十多公里;有时候遇到特别陡峭的山路,很难骑行,只好原路返回。&&&&出门在外,难免有个三病两痛或者意外。焦德明如今腿脚有些不便,他告诉记者,原因除了长期骑行导致的腿骨变形外,还缘于4年前的那次翻车。&&&&2011年,焦德明骑行在四川境内,在一座山中骑行时,焦德明几年中第一次翻车。“那是一段山路中的下坡,骑到一个转弯路段时,车子刹车不管用。”焦德明回忆,那时眼看车要冲出道路,要硬生生将车龙头扳过来,可是车却发生了侧翻。焦德明被摔下了车,这次,焦德明裤子、袜子、鞋子全都被擦破了,左脚也被摔出好几个伤口。&&&&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大山里,没法向人求助,车子也没法骑了,焦德明只能拖着病腿推着车走。在大山里走了五六天路,焦德明终于到了一个小镇上,这时他的脚已经连袜子都不能穿了。&&&&好在,小镇上淳朴的居民们给他送来吃的喝的,不少好心人还特意买来药酒、草药,给他天天擦换药品,一直休息了近两个月,焦德明才算康复。&&&&E&从未乞讨,沿途好心人帮助&&&&75岁的焦德明又黑又瘦,但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十分健谈。老人说,他一路从忠县骑行过来,是4月26日中午到达万州的。&&&&他说,为了节省费用,这11年来,吃住都在三轮车上,沿途还靠捡矿泉水瓶和变卖废物维持生计。住在万州这两天,陈旧的三轮车家当,使得不断有人把他当做乞丐或者流浪汉。老人自然是不高兴不愿意被人当做乞丐的。&&&&但是如果对方是认真和自己交流,健谈的老人会毫不吝啬的分享一路的见闻经历。&&&&老人说,自己从未乞讨过,也不屑于乞讨。&&&&“之前在忠县的时候快过年了,民政局的人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去救助站。我拒绝了他们,但是后来他们送来了一大箱牛奶和许多吃的东西。”老人说,一路骑行,经常有好心人送来肉、鸡、蛋、米、面、香肠、水果,还有被子、衣服、钱等等。也有人送来钙片、感冒药、跌打药。虽然自己未曾主动乞讨,但一路上却有很多热心人帮助他,这也是他一直骑行的动力。&&&&F&落脚万州,热心人送钱送物&&&&初到万州,焦德明就感受到了万州人的热情。“万州城风景好,人也好。”&&&&“自从来到万州后,就不断有人问我吃没吃饭,要不要吃点面包、面条。”焦德明告诉记者,他车上还有之前好心人送的干粮,所以就婉拒了很多人的热心。&&&&在岸上蓝山桥头,附近没有自来水龙头,老人水壶里的水已经用完。&&&&记者从新浪微博看到,自从4月29日有网友将老人的故事经历和地点发到网上后,就不断有热心人给老人送来矿泉水和方便远行携带的包装食品。&&&&老人说,除了这些,也有热心人资助他现金,让他在途中以备不时之需。&&&&更多的万州热心人,在听说他的故事后,被他经历所打动。“他们在我这个本子上签名,写上一些加油、鼓励我的话。”&&&&G&骑向湖北,定居后写回忆录&&&&天气逐渐炎热起来,老人盘算着,买一些绿豆准备路上熬绿豆汤消暑。他说自己最怕过重庆的夏天,不仅天气热,蚊子也多。&&&&焦德明说,他计划着过两天就从万州出发,向湖北方向骑行,从湖北再通过湖南,到江西南昌,最后到达黄山。&&&&这一段路程,大抵也是老人最后一段骑行之旅。焦德明清楚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大,身体情况每况愈下,骑行也越来越慢。他计划着,这一次到达终点后,就在那儿定居,写一部回忆录。&&&&焦德明的三轮车中,不仅收集了各地报道他的报纸,还有几本笔记本。里面有他的日记,也记载着那些帮助过他的人。&&&&焦德明向记者展示了他的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是一位万州人写的。“焦伯伯,早听说过您的故事,真佩服您。您拥有一个意义非凡的人生,真希望您能一直走下去,愿您健康!一路平安!”落款为重庆万州区阳光满庭谭学友。&&&&他说,等到定居下来后,他要写一本回忆录,将自己一路上经历的事,和那些遇到的人写进书中。&&&&记者&张娱静&文/图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65岁老人又有性欲了!阳痿早泄好了!可是老婆子也不行了。_百度知道
65岁老人又有性欲了!阳痿早泄好了!可是老婆子也不行了。
二十岁男人侦察机,六十岁男人手机拖拉机七十岁男人隐形机。四十岁男人战斗机十岁男人小机机,八十岁男人停机,五十岁男人滑翔机。三十岁男人轰炸机
对号入座你是什么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阳痿早泄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hiphotos://g.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186921dbbe389b5038aae854b505c9e5//zhidao/pic/item/0df3d7ca7bcb0a46dca7b0fc6c63f.hiphotos.baidu.jpg" esrc="http.baidu.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baidu://g://g.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fbda8bc0e2dde711edfe22d/0df3d7ca7bcb0a46dca7b0fc6c63f<a href="http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老年人精神健康不容忽视---深圳特区报
第A08版:要闻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要闻
第A02 : 广告
第A03 : 导读·评论
第A04 : 要闻
第A05 : 要闻
第A06 : 要闻
第A07 : 要闻
第A08 : 要闻
第A09 : 中国新闻
第A10 : 中国新闻
第A11 : 国际新闻
第A12 : 国际新闻
第A13 : 大都会新闻/综合
第A14 : 深圳·民生/文教
第A15 : 深圳·区街
第A16 : 深圳·社会
第A17 : 深圳·法治
第A18 : 莞惠
第A19 : 天天健康
第A20 : 体育新闻
第A21 : 今日财经 视点
第A22 : 今日财经 产经
第A23 : 今日财经 商界
第A24 : 今日财经 股市
第A25 : 超级楼市
第A26 : 温馨家居
第A27 : 温馨家居
第A28 : 3C家电
第B01 : 人文天地
第B02 : 人文天地/前海
第B03 : 人文天地/连载
第B04 : 人文天地/综艺场
第C01 : 读与思周刊
第C02 : 读与思周刊/书评
第C03 : 读与思周刊/书评
第C04 : 读与思周刊/书讯
第D01 : 品尚乐活
第D02 : 品尚乐活
第D03 : 品尚乐活
第D04 : 品尚乐活
第D05 : 品尚乐活
第D06 : 品尚乐活
第D07 : 品尚乐活
第D08 : 品尚乐活
第D09 : 品尚乐活
第D10 : 品尚乐活
第D11 : 品尚乐活
第D12 : 品尚乐活
第D13 : 品尚乐活
第D14 : 品尚乐活
第D15 : 品尚乐活
第D16 : 品尚乐活
第D17 : 品尚乐活封1
第D18 : 品尚乐活封2
第D19 : 品尚乐活封2
第E01 : 超级楼市/聚焦
第E02 : 超级楼市/版图
第E03 : 超级楼市/版图
第E04 : 超级楼市/一线
深圳每百位老人中至少13人抑郁
老年人精神健康不容忽视
深圳养老状况调查3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盛佳婉 据卫生部门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2.89%,痴呆患病率为5.9%。而深圳由于大量移民等因素,老年人的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深圳康宁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被抽样调查的7134位成年人当中,有过自杀行为的人占0.74%,在自杀人群中,以中老年人居多。去年7月21日至8月9日,短短20天时间,深圳发生9起老年人自杀事件。而这些自杀的老年人多数患有抑郁症。康宁医院老年精神科主任吴东辉表示,医院接诊的老年精神疾病群体中,抑郁症患者约占30%以上,深圳每百位老人中至少13人抑郁。 “候鸟”老人更容易出现精神疾病 76岁的邓老伯最近得了抑郁症。由于年事已高,两年前他和老伴离开河源老家,来到子女工作的深圳养老。子女经济还算宽裕,就专门给他们老两口买了套房子,并请了保姆照顾他们。没想到老两口来深圳不到一年,邓老伯就开始出现长期失眠,情绪极度紧张,后来逐渐出现了抑郁症的症状。 在深圳,像邓老伯一样,由于来到新环境而出现精神疾病的“候鸟老人”非常多,康宁医院老年精神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吴东辉告诉记者,“候鸟老人”出现精神疾病的几率远远大于本地老人。“老人精神科病房里,80%以上都是候鸟老人。外来人口本身比重较大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老人来到新环境中由于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作为一个移民城市,越来越多的老人离开居住多年的家乡,随子女来深定居。近15年来,深圳老年人口以平均每五年10万左右的数量在增长。根据市民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底,深圳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达86.5万,但户籍老人仅有16.5万,这也就意味着深圳约有70万的候鸟老人。 “就像邓老伯,时常感觉自己活得没有价值。突然来到大城市。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搞不定,深圳消费还高,买房子也让子女花了不少钱,就感觉自己拖累了子女,时间长了就积郁成疾。”吴东辉说。 居家养老的老人更健康 65岁的赵婆婆在养老院住了不到1年,老年痴呆症的症状更加明显了。去年开始,赵婆婆就很多事儿都记不清楚,儿子儿媳工作特别忙,怕赵婆婆一个人在家出事儿,就把她送到了养老院,没想到不到一年,赵婆婆不仅“糊涂”得更厉害,还得了抑郁症。 吴东辉告诉记者,养老院里的老人,50%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精神问题,而居家养老的老人则远远低于这个比例。吴东辉表示,养老院养老看似生活起居都有人照顾,但其实会加剧老人各种行为的退化。“一般来说,帮子女照看孩子,经常做家务的老人比纯粹养老的老人更健康,因此,子女有时候也要适度偷偷懒,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感觉自己被需要,有价值。” 老年人心理问题要以预防为主 随着深圳银发潮来袭,老年人精神科的病人也逐年增多。去年10月10日市康宁医院把专科细化,专门设了老年精神科,共有55张病床。到今年5月,才不到7个月的时间,病床就进入持续的饱和状态,一床难求。 “其实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如果及时干预,就能避免发展为精神疾病。”吴东辉认为,首先老年人要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可以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积极热情面对生活。其次,子女或其他照料者应该掌握相关知识,通过早发现控制病情。 近日出台的《深圳市关于加快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意见》指出,我市将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而对老人提供心理疏导、精神慰藉作为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部分被明确提出。《意见》指出,对于居家养老的老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以上门入户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等。 “其实很多老人出现心理问题的症结是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如果能让老人积极融入社会,有自己的圈子,有事情做,同时出现心理问题,能及时发现、干预,就能有效避免演变为精神疾病。”吴东辉说。六十五岁的老人早上起床突然口齿不清一会又好了是怎么回事_百度知道
六十五岁的老人早上起床突然口齿不清一会又好了是怎么回事
我有更好的答案
蛮严重的了!一些老年病早期症状!抓紧去医院看看吧
有中风迹象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5岁以上老人津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