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检验鉴定程序如何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_百度百科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提供内容并参与编辑
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osis) 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等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脑膜的症状,少数患者可表现为颅内占位变的临床表现。其病情重,疗程长,预后差,病死率高。随着两性霉B、氟胞嘧啶等药物的问世, 隐脑的治愈率达到60 % ~ 70%, 药物联合应用也缩短了治疗疗程。本病发病率虽低,但临床表现与结核性脑膜炎颇相似,故临床常易误诊。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疾病分类
根据病部位及病理,临床上可分为三型: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脑膜炎型
主要累及脑膜,临床表现样表现。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脑膜脑炎型
病变累及脑膜及脑实质,临床出现为脑膜及脑实质损伤表现。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脑瘤型
病变为脑实质,局限,占位症像明显,类似样表现。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原学
致病菌为新型隐球菌,它呈圆形或卵圆形,外裹由细胞壁和荚膜组成的被膜,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水果、奶类和土壤等,为条件致病菌,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时致病。鸽子和其他鸟类可为中间宿主,鸽子饲养者新型隐球菌感染发生率要比一般人群高出几倍。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药、抗癌药物、接受器官移植术及AIDS、淋巴、、、等患者成为该病主要易感人群。
根据其抗原性可分为 A、B、C、D四个血清型, 临床分离的菌株多属 A与 D型, 呈全球性分布, 感染者多为 AIDS患者, B、C型隐球菌较为少见。我国隐球菌血清型绝大多数是A型。[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新型隐球菌多由呼吸道吸入;另有约1/3患者经皮肤粘膜、消化道传染。侵入人体的隐球菌是否致病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人类感染新型隐球菌主要累及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机体抵抗力或免疫力降低时,侵入的新型隐球菌随血行播散,使血一脑脊液屏障被破坏而引起症。新型隐球菌可沿血管鞘膜进入血管周围间隙增殖,在基底核和丘脑等部位形成多发性小囊肿或,新型隐球菌也可沿着血管周围鞘膜侵人脑实质内形成肉芽肿。
隐球菌主要侵犯脑及脑膜,大体可见脑膜广泛增厚和血管充血,脑组织,脑回变平,脑沟变浅,软脑膜呈弥漫性浑浊,尤以脑底部为重。 脑沟、脑池或脑主质内可见小颗粒状结节或囊状物,内有胶样渗出物,镜下胶样黏液中可见大量隐球菌部分被多核巨细胞吞噬。脑室扩大。镜下早期病变可见脑膜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在脑膜、脑池、脑室和脑实质中可见大量的隐球菌菌体,但脑实质很少有炎症反应。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表现
1)各年龄段均可发病,20-40岁青壮年最常见。
2)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可有不规则低热或间歇性,后持续并进行性加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呈急性发病,常以、、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晚期剧烈,甚至出现抽搐、去大脑性强直发作和等。
3)神经系统检查多数患者有明显的颈强和Kernig征。少数出现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人格改变、记忆衰退。大脑、小脑或脑干的较大肉芽肿引起肢体和等局灶性体征。大多数患者出现症状和体征,如视乳头及后期,不同程度的,脑室系统梗阻出现。由于脑底部蛛网膜下腔渗出明显,常有蛛网膜粘连而引起多数脑神经受损的症状,常累及听神经、面神经和动眼神经等。
4)此类病人常可同时伴发其他菌种的新感染,或体内既往潜在的菌种感染复发,出现双重或多重感染症状,常见的有结核和/或等的伴发,使病情更趋严重复杂,值得注意。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诊断及鉴别诊断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诊断依据
1)多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的病史,亚急性或慢性起病;
2)有发热、颅内压力增高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脑膜刺激征;
3)脑脊液检查 压力常增高,外观透明或微诨浊。白细胞轻度、中度增多,一般为(10~5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增高,糖含量降低。CSF离心沉淀后涂片做墨汁染色,检出隐球菌可确定诊断。CSF真菌培养亦是常用的检查方法。
4)免疫学检查 血及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咐试验的隐球菌抗原阳性率较高,可为本病的病因确诊提供帮助。脑脊液真菌涂片、 培养和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结果中的任一个阳性都可以确诊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5)影像学检查
a)颅脑CT和MRI检查可提示脑、和脑的局灶性异常。脑实质内肉芽肿在MRI检查中可表现为T1等或略低信号和T2明显高信号改变。
b)多数患者的肺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可类似于结核灶、样改变或肺部占位样病灶。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鉴别诊断
1):临床上容易与结核性混淆,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脊液变化无法鉴别,需依赖脑脊液墨汁涂片及培养结果。
2):部分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表现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非常相似,要注意区别。
3)与其他脑部真菌病包括曲菌病和毛真菌病也应注意鉴别,主要依赖脑脊液墨汁涂片、培养,或组织病理学找到病菌最有鉴别诊断意义。[2]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疾病治疗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抗真菌治疗
a)两性霉素B:是目前药效最强的抗真菌药物,但因其不良反应多且严重,主张与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以减少其用量。对于非 HIV相关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的推荐方案为:诱导治疗 两性霉素B 0.5~1mg/ ( kg.d ) 联合氟胞嘧啶100mg/ ( k g·d ),至少8周。巩固治疗 氟康唑 200~400mg/ d,至少12周或伊曲康唑200~400mg/d,至少12周。HIV阳性患者的治疗方案主要有以下3种: ①两性霉素B( 0.7~ 1mg/( k g·d ) ) 联合氟胞嘧啶 ( 100mg/( kg·d ) ) 诱导治疗2周,继用氟康唑 ( 400m g/d ) 治疗至少10周,然后氟康唑200mg/d,终生维持。②两性霉素 B( 0.7—1mg/ ( kgd ) ) 联合氟胞嘧啶( 100mg/( k g·d ) ) 6~10周,氟康唑200mg/d,终生维持。③伏立康唑 ( 首个24h给予负荷剂量,每12h给药1次, 每次6mg/kg 静脉滴注;之后每12h给药1次, 每次4mg/kg 静脉滴注,2周后停用伏立康唑, 继续使用两性霉素 B+氟胞嘧啶进行治疗) 与两性霉素 B(0. 5—0.7mg/( k g·d ) ) 加氟胞嘧啶 ( 100~150mg/( kg·d ) ) 联合应用 2周后,停用伏立康唑,联合应用两性霉素 B和氟胞嘧啶12周,后改用氟康唑200mg/d,终生维持。不论采用何种方案, 一般患者均需要终身氟康唑维持治疗, 但若患者持续 6个月以上 CD4+细胞计数 &200/uL , 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停止抗真菌治疗。
两性霉素B副作用较大,可引起高热、寒战、血栓性、、恶心、呕吐、血压降低、、氮质血症等,偶可出现、发作、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等。
b)氟康唑(fluconazole):为广谱抗真菌药,耐受性好,口服吸收良好,血及脑脊液中药浓度高,对隐球菌脑膜炎有特效,反应为恶心、腹痛、、胃肠胀气及皮疹等。
c)5-氟胞嘧啶(flucytosine, 5-FC):可干扰真菌细胞中嘧啶生物合成。单用疗效差,且易产生耐受性,与两性霉素B合用可增强疗效,反应有恶心、厌食、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皮疹及肝肾功能损害。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对症及全身支持治疗
者可用脱水剂,并注意防治;有者可行侧脑室分流减压术,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因本病病程较长,病情重,机体慢性消耗很大,应注意患者的全身营养、全面护理、防治肺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疾病预后
本病常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未经治疗者常在数月内死亡,平均病程为6个月。早期被误诊、用药剂量或疗程不足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脑脊液压力过高应用激素或抗生素时间过长者预后差。治疗者也常见并发症和神经系统后遗症,可在数年内病情反复缓解和加重。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疾病预防
鸽子可能是主要传染源,所以需防范由此途径的传染。新型隐球菌多由呼吸道吸入,注意增强体质,预防。要防治、等易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这些慢性疾病。避免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药。要早期综合治疗减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疾病护理
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患者,讲解康复的可能性,帮助其消除恐惧、焦虑、忧郁等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每天补充mL的水,以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帮助散热。适当应用镇静止痛药物,减轻患者痛苦。按摩肢体,促进血液循环。在缓解时进食,亦可少量多餐,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对、失语者,应早期给予功能锻炼,以减免因废用和误用所带来的残疾或更多的神经后遗症。[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 (上) 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97 – 601
《中国真菌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隐球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中国真菌学杂志》 ):65-68
王平艳, 孙烨, 林岚.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体会: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
企业信用信息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介绍
1.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微混或淡黄色,蛋白含量轻~中度升高,细胞数增多,多在 100&106/ L左右,以淋巴细胞为主,氯化物及葡萄糖多降低,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可直接发现隐球菌,菌体呈圆形,无核,荚膜染色较淡,为双层反光圈,菌体大小不一,可见颗粒状物质,出芽菌体呈葫芦状或哑铃状。
早期脑脊液检查,不论常规,生化,细胞学均有95%以上异常,主要表现为炎症性变化,虽然与结核性脑膜炎有相似的变化,但99%可从首次腰穿脑脊液中查出隐球菌,或新型隐球菌反向乳胶凝集试验呈阳性,强阳性反应,因此,脑脊液检查是隐脑确诊的重要依据。
2.免疫学检查:乳胶凝集(LA)试验:可检测感染早期血清或脑脊液中隐球菌多糖荚膜抗原成分,此方法较墨汁染色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脑脊液检测阳性率可高达99%,若抗原阳性滴度&1∶8,即可确诊为活动期隐球菌脑膜炎,且其滴度与感染程度多呈正比,有人认为新型隐球菌抗原酶联免疫测定比LA更快速,更优越。
影像学检查:颅脑CT缺乏特异性,40%~50%显示正常,其阳性率与病程的不同阶段有关,病程越长,阳性率越高,可见脑室扩大,脑积水,脑膜强化及脑实质内不规则大片状,斑片状或粟粒状低密度影,少数显示小梗死灶或出血灶,颅脑MRI可显示脑实质内T1呈低信号,T2高信号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血管周围间隙扩大,部分呈多发粟粒状结节样改变。
建议检查项目:
隐球菌病胶乳凝集试验
10~50元/项
阳性:新型隐球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性)。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
颜色和透明度无色、透明。
凝固性:12~24h内不凝固(无凝块或薄膜)。
20~100元/项
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1.颜色无色虽是正常脑...
脑脊液蛋白定量
成人腰池150~450mg/L,小脑延髓池150~250mg/L,脑室内50~150mg/L;
20~100元/项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可提示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各类中枢神经...
脑脊液胶体金试验
(符号代表;0为玫瑰红色与对照管相同、1为红带蓝色、2为淡紫色或紫...
10~100元/项
(1)梅毒型或,见于各种类型的脑梅毒、多...
脑脊液葡萄糖
婴儿3.9~5.0mmol/L;
儿童2.8~4.5mmol/L;
成人3.6~4.5mmol/L。
10~100元/项
轻度或者中度减少
梅毒、脑膜多发性恶性肿瘤转移。
pH5~7;比重(SG)1.015~1.025;蛋白质(PRO)阴性;葡萄糖(GLU)阴性;...
1.pH可反映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和肾脏的调节功能。减低见于糖尿病、痛风、酸中...
脑膜刺激征
1、颈项强直抬头时正常人颈项无抵抗感,下颌能触及胸部。
2、抬腿试验...
1、项强直是脑膜刺激病征,有重要诊断价值。由于颅后窝处的脑...
颅脑CT检查
颅内无发生病变者,各项颅内检查数据正常。
1、在头部外伤时CT是最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新鲜出血敏感...
1、红细胞(RBC):男性为 4.0X10^12~5.5X10^12/L,女性为3.5X10^12~5.OX10...
红细胞计数(RBC)(单位:10^12/L)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
一、粪便的外观
参考值正常人一般每天排便一次,粪便外观呈黄褐色,形状...
一、粪便的外观
临床意义病例情况下,粪便的外观可呈现不同的改变。患者...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相关问答
咨询医生: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怎么引起的?
发布时间:
性别:男年龄:43岁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问题分析:广泛存在于土壤、蔬菜、牛奶、草地、蜂巢及鸽粪中。多由呼吸道吸入,可产生一种胞外磷脂酶B破坏肺泡中的表面活性物质进而改变肺组织的物理特性,使菌体较易在肺内形成病灶,数月内经血行播散至脑或脑膜,引起炎症反应。意见建议:继续住院治疗。如能进食情况下可少量多...
回复医生: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康复后眼睛看不清楚查出来就是视神...
发布时间:
性别:男年龄:45岁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视神经萎缩
问题分析:你好,,你的情况考虑要综合治疗的,注意休息的,好吧。意见建议:建议口服弥可保、VB1片、VB12片治疗的,定期观察的,注意饮食的。
回复医生: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种什么病呢?
发布时间:
性别:女年龄:44岁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问题分析:是由新型隐球菌导致的真菌性脑膜炎。多数发病缓慢,早期以头疼,发热症状。也有少数急性起病,有颅内压增高的必表现。一般病程长。意见建议:治疗以提高机体抵抗力,维持水电平衡,抗真菌治疗。
回复医生: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康复后眼睛看不见
发布时间:
性别:男年龄:45岁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问题分析:这个细菌感染之后,一般不会出现眼睛看不见的表现,那最好及时去医院做个眼睛彩超检查一下,看看是什么问题导致的,血压和血糖测高都会导致眼睛损伤的。意见建议:您这样情况是属于感染导致的可能性不大,去医院眼科看看,做个眼睛彩超检查一下,眼睛分泌物检查一下,最...
回复医生: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
性别:男年龄:49岁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问题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之一,属于真菌感染,不是属于寄生虫感染,好发于经常与鸟类接触的人群。意见建议: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主要症状与其他脑膜炎一样,主要是头痛、恶心、呕吐、发烧等症状,通过脑脊液涂片可以确诊,治疗主要是抗真菌药物治疗。
回复医生: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种什么病呢?
发布时间:
性别:女年龄:44岁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问题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新型隐球菌感染到脑膜或者是脑实质而发生的疾病,多是通过呼吸道感染这种病毒经过血液循环到脑部。这种病不好治疗。意见建议:一般用药物二性毒素B,氟康唑,氟胞嘧啶,治疗上一定要坚持用药,一般要治疗3个月到1年的时间。
回复医生:
本病目前仍有较高死亡率,死亡原因主要为脑疝。
就诊科室:
需做检查:
&&&&&&&&&&&&
常用药品:
并发疾病:
传染方式:
呼吸道传播
多发人群:
无特殊人群
发病部位:
主治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癫...
所在医院:重医附一院 神经内科
主治疾病:神经免疫性疾病。
所在医院:浙二医院 神经内科
主治疾病:脑脊髓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所在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神经外科
主治疾病:脑血管病、神经心理及其...
所在医院: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病学中心云南省部分地区鸽粪中新型隐球菌的分离与鉴定--《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年10期
云南省部分地区鸽粪中新型隐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摘要】:目的对云南省部分地区鸽粪中新型隐球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各个地区鸽粪中新型隐球菌带菌率进行调查。方法采集云南省4个城市鸽粪标本共473份,用黑米琼脂培养基对其进行分离,肉眼观察菌落形态、颜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形态,对疑似菌落进行纯培养后用特异性引物CN4和CN5扩增URA5基因,阳性者鉴定为新型隐球菌,并用SPSS16.0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云南省4个地区473份鸽粪标本中共分离出152株新型隐球菌,平均阳性率为32.13%。其中大理地区阳性率为26.08%,昭通阳性率为30.05%,曲靖阳性率为81.81%,临沧阳性率为37.03%。4个地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7,P0.01)。结论云南地区鸽粪中新型隐球菌带菌率较高,且不同地区带菌率不同。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379.5【正文快照】:
***新型隐球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可从水果、蔬菜、土壤、桉树和各种鸟类排泄物中分离出,其中从鸽粪中分离出的新型隐球菌被认为是人类感染隐球菌的最重要来源[1-2]。新型隐球菌主要侵犯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其是AIDS、器官移植移植、细胞毒药物化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敏;[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刘莉;[D];复旦大学;2009年
张含之;[D];复旦大学;2009年
王科;[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赵宇;[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林丽娜;[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芮栋;[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亮,陆兵勋,王映红,易飞;[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0年05期
徐文莲,刘桂莲,哈桂珍,张书文;[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年04期
王增贵,康晓萍,陶于洪,叶蜀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年06期
吕彦双;[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01期
陈梅根,陈红岩,何爱华;[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2年04期
杨泽权;[J];云南医药;2002年05期
,陈梅根;[J];福建医药杂志;2003年05期
廖爱琴,魏林琳;[J];护士进修杂志;2004年06期
叶丛;刘慧琴;张娜;王卓;孟力;刘文励;;[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9年01期
毕佳训;杜娟;查卫琴;;[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辉红;郑霞;聂成刚;徐芳丽;;[A];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专业委员会第十届第五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柳承福;;[A];2007年浙江省医学检验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孙继梅;王艳玲;周秀珍;郑伟;张智洁;刘勇;;[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齐晓涟;张倩;白杨;贾东岗;陆红柳;张运周;;[A];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朱元杰;温海;顾菊林;徐红;黄欣;;[A];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杨辉红;郑霞;聂成刚;徐芳丽;;[A];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和《第十一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和内蒙古微生物学会2008年会》论文摘要[C];2008年
阮亚飞;;[A];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金鑫;魏世辉;;[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刘巧;吕晓菊;刘焱斌;付学勤;;[A];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戴琳孙;林旎;江凌;陈勇;程祖建;欧启水;;[A];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陈勇;[N];医药经济报;2005年
刘兰香范爱萍;[N];大众卫生报;2009年
马吕红;[N];中国老年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玲丽;[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游亚兰;[D];南华大学;2013年
汪春绢;[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林旎;[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苏晓霁;[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备案序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型隐球菌肺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