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累型心绞痛吃什么药用什么药

心绞痛的治疗药物
核心提示: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症状,又是发现冠心病的重要信号。正确、合理地运用药物治疗心绞痛,不但能减轻发作时的疼痛,还能保护心脏。预防心绞痛心机梗塞发作,防止病情恶化。
  是的常见症状,又是发现冠心病的重要信号。正确、合理地运用药物治疗心绞痛,不但能减轻发作时的疼痛,还能保护心脏。预防心绞痛心机梗塞发作,防止病情恶化。
  较常见的是典型心绞痛、又称。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供血减少,常在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发作,但安静时并无症状。较少见,多在夜间或清晨醒来时发作。冠状动脉无病变或只有轻度98样硬化,系冠状动脉痉挛所致。还有一种叫,就是既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又有动脉痉挛,是两者合并作用所致。
  治疗心绞痛的药物有:
  (1)硝酸酯类化合物:如硝酸、消心痛,疗效可靠,作用迅速,对上述三种心绞痛都能适应。
  (2)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主要是通过它的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来减少心肌需量,达到治疗心绞痛的目的。这类药只适用于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者慎用,变异型者禁用。
  (3)钙通道阻滞剂:如异搏停、心等,对上述三种心绞痛都有效。以变异型心绞痛疗效最佳,常为首选药物。对伴有的病人,疗效更为满意。
  长期服用硝酸等抗心绞痛药物,易产生耐药性,疗效会愈来愈差。若合用其他抗心绞痛药物,则能防止或推迟耐药性产生。
  (1)硝酸酯类与p—受体阻滞剂合用。常用的是心得安,每次lo一40毫克,加硝酸异山犁醇酯每次5毫克,每b3—4次。两药合用,可加强疗效,互相抵消不利的副作用,但两药都有降压作用,要经常测血压。若发生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肌梗塞。
  (2)钙通道阻滞剂与b-受体阻断剂或硝酸酯类合用。比较合理的方案是异搏停与硝酸甘油合用,硝苯呲啶与心得安合用。由于钙通道阻滞剂对心脏和血管作用强弱不一,与其他抗心绞痛药物合用需谨慎。如异搏停与心得安合用,会造成心力衰竭;硝苯呲啶与硝酸甘油合用。会产生低血压。除了正确选药、合理联合用药外,服用药物讲究科学、合理也很重要。
  硝酸甘油开始使用应小剂量,如0.15毫克或0.3毫克舌下含服,老年病人首次用药0.25毫克已足够。服用时宜取坐势,因站立服用可能产生体位性低血压而昏倒,平卧服用可因回心血量增加而使作用减弱。本药宜随身携带,发作时立即合服。最好在出现心绞痛症时作预防性服药。如l片不能缓解,隔1分钟可再用1次,但若连用3片扔无效,宜请诊治。服用后,若没有舌尖麻刺或烧灼感,或合服后无头胀感,说明药物已经失效。一般抗心绞痛药放置3—6个月应更新。药片宜保存在有色玻璃瓶中。
  服用心得安也应先从小剂量开始,如10—20毫克1次,每日4次,无效时逐步增加剂量,直至达到满意疗效为止,以免发生中毒。同时,不可突然停药,应逐渐减少剂量,直到停药,以免发生意外。
  硝苯呲啶舌下给药,应比口服的剂量小,否则易发生低血压,加重心绞痛。
  异搏停,对心功能不全伴有肝脏疾病(如、肝郁血)者来说,服用剂量应减少,以免加重心功能不全。
  心绞痛发作时需立即用速效药治疗。在缓解期一般用长效药,以预防发作。长效药有以下数种:
  (1)硝酸戊四醇酯:有片剂,每次10毫克,每日3次,用药后l小时起效,、作用可持续4—5小时,副作用小,适用于防止心绞痛复发。
  (2)心得安:对劳力型心绞痛疗效甚佳,常与硝酸酯类合用,以加强疗效。常用量为每次10毫克,每日3次口服。
  (3)心痛定(硝苯呲啶):口服片剂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本品在急、需时,也可舌下含化,数分钟就可起效,不良反应轻微,,少数病人有日干、、、食欲不振、舌根麻木感。
  (4)硫氮革酮:对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有良好效果,也用于运动性心绞痛及陈旧性心肌梗塞引起的心绞痛。一般剂量,每次1—2片,每日3次口服。服药时药片不能嚼碎。本品可长期服用,但长期服用后不可突然停药,以免发生反跳。副作用有头痛、、胃部不适等。
  (5)异搏定:口服半小时起效,作用维持6小时。每次口服40—80毫克。每日3次。可逐渐增至每日240—360毫克。
  (6)潘生丁:口服每日3次,每次25—50毫克(1—2片),饭前l小时服。在症状改善后。可改为每日50—100毫克(2—4片),2次分服。副作用有头痛、眩晕、恶心、、等。
  其他尚有尼卡地平、心可定、脉导敏、乙胺碘吱酮及小剂量阿司匹林等,均可试用。
  现在临床上有许多治疗冠心病的有效中成药,如、等。临床上大量使用的结果表明,这类药物能够有效地缓解心绞痛的发作,而且没有所引起的头胀、头痛、等不良反应,为许多病人所喜用。但有些病人长期连续服用这些药物,认为这样才会有效地预防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塞的发生。
(实习编辑:李杏)
扫码或关注微信公号jjkkxxg输入心血管疾病相关关键词即可查询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 相关检查: 推荐用药:
活血祛瘀,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病,其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心绞痛。然而,冠心病在中年女子中却较少见。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许顶立提醒,一些中年妇女反复出现心绞痛,并有心肌缺血的表现,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提示冠状动脉无狭窄或病变,其实,可能患了心脏“X综合征”。 []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由于肝脏内部没有感觉神经,由HBV/HCV、酒精中毒等慢……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正常夫妇生出耳聋儿?并非不可能!目前我国人群携带遗传性…… []
做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两个亲密无间的伴侣情感的交流。…… []
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大众常会顾名思义,认为心绞痛一定有痛感,而且疼痛部位一定在心脏附近。其实这都是误区,而且临床上,很多心绞痛因为这些误区而未得到及时诊治。→ 劳累型冠心病心绞痛吃什么药好
劳累型冠心病心绞痛吃什么药好
健康咨询描述:
只需在此输入您的问题,例如:紫外线过敏怎么办?并点击“提问”
ask3794117w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帮助网友:2233称赞:12
&&&&&&目前有什么明显的症状?有近期的检查报告可以附上,单纯药物控制,建议由专业医生指导服用.如果药物作用不明显,可以再咨询下心外科专家,做搭桥或药物支架.
擅长: 消化内科,小儿内科
帮助网友:386009称赞:19947
&&&&&&你好,可以服用硝酸异山梨醇酯片和复方丹参片缓解.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对你有所帮助,不明白欢迎再次提问,感谢对有问必答的支持,祝宝宝健康成长.
疾病百科| 冠心病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
温馨提示:患者注意多饮水,少食多餐,食用低脂肪、低热量食物。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
好发人群: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常见症状:心绞痛、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
参考价格:5
参考价格:73
参考价格:41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本品用于治疗气阴两...
参考价格:¥20.5
本品用于活血化瘀,清心除烦。用于冠心病引起的心绞...
参考价格:¥11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心肌劳累吃什么药
心电图显示心肌劳累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您好,欢迎登录
没有注册医生用户,请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为保证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等待医生认证审核结果。
3秒后跳转,请在专家回答区查看信息
有1名医生为您解答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已帮助用户:8415
病情分析:首先应改变工作生活方式,适当锻炼,节制饮食,控制血脂,减轻体重,必要时去医院检查,并服用相关药物。 常用治疗心肌缺血的中成药有以下几种 : 丹参片 :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血黏度和血凝等作用。适用于血瘀症的胸痹病人。 复方丹参片 :由丹参、三七、冰片等组成。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缺血心肌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有片剂和滴丸两种。适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 ,也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 麝香保心丸 :由麝香、苏合香酯、牛黄、肉桂、蟾酥、冰片、人参提取物等组成。具有抑制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上升 ,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抑制动脉内膜增生 ,改善心肌缺血等作用 ,起效迅速 ,适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 ,或用于预防或减轻心绞痛发作。 地奥心血康 :由特有的药用植物中提取的甾体总皂甙精制而成。具有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营养血流量、降低血脂、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等作用。尤适用于胸闷为主的病人或气滞血瘀型胸痹患者。心动过缓者慎用。 心可舒 :由丹参、葛根、三七、木香、山楂等组成。有改善心肌缺血和微循环、增强心肌收缩、改善心室舒张功能等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胸痹病人。 冠脉宁 :由丹参、当归、红花、血竭、鸡血藤、延胡索、桃仁、何首乌、黄精等组成。有增加冠脉流量 ,改善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黏度等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胸痹患者。孕妇忌用。通心络 :由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赤芍、冰片等组成。有增加冠脉流量 ,改善心肌缺血 ,调节血脂 ,降低血黏度 ,抑制血小板聚集 ,并有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作用。 至于具体治疗方案,还是到医院请专业医生为你诊治。不过,平时自己多加注意,锻炼身体。
有关的更多问题,
心肌劳累吃什...文章当前位置: >
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名词解释
&&& &&稳定型心绞痛&&&&&& & &
stable angina pectoris&& &&
稳定劳力性心绞痛&& &&
稳定型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本症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多数患者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
【发病机制】
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时,即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氧耗的多少主要由心肌张力、心肌收缩强度和心率所决定,故常用""心率×收缩压""(即二重乘积)作为估计心肌氧耗的指标。心肌能量的产生要求大量的氧供。心肌细胞摄取血液氧含量的65%~75%,而身体其他组织则仅摄取10%~25%。因此心肌平时对血液中氧的吸取已接近于最大量,氧供再需增加时已难从血液中更多地摄取氧,只能依靠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来提供。在正常情况下,冠状循环有很大的储备力量,其血流量可随身体的生理情况而有显著的变化;在剧烈体力活动时,冠状动脉适当地扩张,血流量可增加到休息时的6~7倍。缺氧时,冠状动脉也扩张,能使血流量增加4~5倍。动脉粥样硬化而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部分分支闭塞时,其扩张性减弱,血流量减少,且对心肌的供血量相对地比较固定。心肌的血液供应如减低到尚能应付心脏平时的需要,则休息时可无症状。一旦心脏负荷突然增加,如劳累、激动、左心衰竭等,使心肌张力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和心率增快等而致心肌氧耗量增加时,心肌对血液的需求增加,而冠脉的供血已不能相应增加,即可引起心绞痛。在多数情况下,劳力诱发的心绞痛常在同一""心率×收缩压""的水平上发生。产生疼痛感觉的直接因素,可能是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心肌内积聚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磷酸等酸性物质,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经1~5胸交感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段,传至大脑,产生疼痛感觉。这种痛觉反映在与自主神经进入水平相同脊髓段的脊神经所分布的区域,即胸骨后及两臂的前内侧与小指,尤其是在左侧,而多不在心脏部位。有人认为,在缺血区内富有神经供应的冠状血管的异常牵拉或收缩,可以直接产生疼痛冲动。&& &&
【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有1、2或3支动脉直径减少)70%的病变者分别各有25%左右,5%~10%有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其余约15%患者无显著狭窄。后者提示患者的心肌血供和氧供不足,可能是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循环的小动脉病变、血红蛋白和氧的离解异常、交感神经过度活动、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或心肌代谢异常等所致。患者在心绞痛发作之前,常有血压增高、心率增快、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压增高的变化,反映心脏和肺的顺应性减低。发作时可有左心室收缩力和收缩速度降低、射血速度减慢、左心室收缩压下降、心搏量和心排血量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和血容量增加等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变化。左心室壁可呈收缩不协调或部分心室壁有收缩减弱的现象。&& &&
【临床表现】
(一)症状: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的特点为:
1. 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2.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偶伴濒死的恐惧感觉。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3.诱因: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所激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疼痛多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而不是在一天劳累之后。典型的心绞痛常在相似的条件下发生,但有时同样的劳力只在早晨而不在下午引起心绞痛,提示与晨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等昼夜节律变化有关。
4.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渐消失,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亦可一日内多次发作。
5.缓解方式:
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可缓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
(二)体征:平时一般无异常体征。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有时出现第四或第三心音奔马律。可有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是乳头肌缺血以致功能失调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第二心音可有逆分裂或出现交替脉。&& &&
【辅助检查】
因心绞痛发作时间短暂,以下大多数检查均应在发作间期进行,可直接或间接反映心肌缺血。
(一)心脏X线检查:可无异常发现,如已伴发缺血性心肌病可见心影增大、肺充血等。
(二)心电图检查: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一)静息时心电图:约半数患者在正常范围,也可能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改变或非特异性ST段和T波异常,有时出现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或室性、房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
(二)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绝大多数患者可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移位。因心内膜下心肌更容易缺血,故常见反映心内膜下心肌缺血的ST段压低(≥0.1mV),发作缓解后恢复。有时出现T波倒置。在平时有T波持续倒置的患者,发作时可变为直立(所谓""假性正常化"")。T波改变虽然对反映心肌缺血的特异性不如ST段,但如与平时心电图比较有明显差别,也有助于诊断。
(三)心电图负荷试验:最常用的是运动负荷试验,运动可增加心脏负荷以激发心肌缺血。运动方式主要为分级活动平板或踏车,其运动强度可逐步分期升级,以前者较为常用,让受检查者迎着转动的平板就地踏步。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是以达到按年龄预计可达到的最大心率、(HRmax)或亚极量心率(85%~90%的最大心率)为负荷目标,前者称为极量运动试验,后者称为亚极量运动试验。运动中应持续监测心电改变,运动前、运动中每当运动负荷量增加一次均应记录心电图,运动终止后即刻及此后每2分钟均应重复心电图记录直至心率恢复至运动前水平。进行心电图记录时应同步测定血压。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心电图改变主要以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J点后60~80ms)持续2分钟为运动试验阳性标准。运动中出现心绞痛、步态不稳,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接连3个以上室性期前收缩)或血压下降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心肌梗死急性期,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明显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或急性疾病者禁作运动试验。
(四)心电图连续监测:常用方法是让患者佩带慢速转动的记录装置,以两个双极胸导联(现已可同步12导)连续记录并自动分析24小时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然后在荧光屏上快速播放并可进行人机对话选段记录,最后打印出综合报告。可从中发现心电图ST-T改变和各种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可与患者的活动和症状相对照。胸痛发作相应时间记录的心电图显示缺血性ST-T改变有助于心绞痛的诊断。
(三)放射性核素检查:
(一)201T1-心肌显像或兼作负荷试验:201T1(铊)随冠状血流很快被正常心肌细胞所摄取。休息时铊显像所示灌注缺损主要见于心肌梗死后瘢痕部位。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部位的心肌,则明显的灌注缺损仅见于运动后缺血区。不能运动的患者可作双嘧达莫试验,静脉注射双嘧达莫使正常或较正常的冠状动脉扩张,引起""冠状动脉窃血"",产生局部心肌缺血,可取得与运动试验相似的效果。近年还用腺苷或多巴酚丁胺作负荷试验。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肌急性缺血区常显示特别明显的灌注缺损。近年用99mTc-MIBI作心肌显像取得良好效果,并已推广。
(二)放射性核素心腔造影:静脉内注射焦磷酸亚锡被细胞吸附后,再注射99mTc,即可使红细胞被标记上放射性核素,得到心腔内血池显影。可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及显示室壁局部运动障碍。(三)正电子发射断层心肌显像(PET):利用发射正电子的核素示踪剂如18F、11C、13N等进行心肌显像。除可判断心肌的血流灌注情况外,尚可了解心肌的代谢情况。通过对心肌血流灌注和代谢显像匹配分析可准确评估心肌的活力。
(四)冠状动脉造影。
(五)其他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可探测到缺血区心室壁的运动异常,心肌超声造影可了解心肌血流灌注。此外,多排探测器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MICT)冠状动脉三维重建,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等,也已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血管镜检查、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及多普勒检查有助于指导冠心病介入治疗时采取更恰当的治疗措施。&& &&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的发作特点和体征,含用硝酸甘油后缓解,结合年龄和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心绞痛,一般即可建立诊断。发作时心电图检查可见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压低,T波平坦或倒置,发作过后数分钟内逐渐恢复。心电图无改变的患者可考虑作心电图负荷试验。发作不典型者,诊断要依靠观察硝酸甘油的疗效和发作时心电图的改变;如仍不能确诊,可多次复查心电图或心电图负荷试验,或作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连续监测,如心电图出现阳性变化或负荷试验诱致心绞痛发作时亦可确诊。诊断有困难者可考虑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鉴别诊断要考虑下列各种情况:
(一)急性心肌梗死: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仿,但性质更剧烈,持续时间多超过30分钟,可长达数小时,常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和)休克,含用硝酸甘油多不能使之缓解。心电图中面向梗死部位的导联ST段抬高,并有异常Q波。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心肌坏死标识物(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或T、CK-MB等增高)。
(二)其他疾病引起心绞痛:包括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风湿性冠状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炎引起冠状动脉口狭窄或闭塞、肥厚型心肌病、X综合征(Kemp1973年)等病均可引起心绞痛,要根据其他临床表现来进行鉴别。其中X综合征多见于女性,心电图负荷试验常阳性,但冠状动脉造影则阴性且无冠状动脉痉挛,预后良好,被认为是冠状动脉系统毛细血管功能不良所致。
(三)肋间神经痛及肋软骨炎:本病疼痛常累及1~2个肋间,但并不一定局限在胸前,为刺痛或灼痛,多为持续性而非发作性,咳嗽、用力呼吸和身体转动可使疼痛加剧,肋软骨处或沿神经行径处有压痛,手臂上举活动时局部有牵拉疼痛,故与心绞痛不同。
(四)心脏神经症:本病患者常诉胸痛,但为短暂(几秒钟)的刺痛或持久(几小时)的隐痛,患者常喜欢不时地吸一大口气或作叹息性呼吸。胸痛部位多在左胸乳房下心尖部附近,或经常变动。症状多在疲劳之后出现,而不在疲劳的当时,作轻度体力活动反觉舒适,有时可耐受较重的体力活动而不发生胸痛或胸闷。含用硝酸甘油无效或在10多分钟后才""见效"",常伴有心悸、疲乏及其他神经衰弱的症状。
(五)不典型疼痛还需与反流性食管炎等食管疾病、膈疝、消化性溃疡、肠道疾病、颈椎病等相鉴别。心绞痛严重度的分级:根据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分类分为4级。Ⅰ级:一般体力活动(如步行和登楼)不受限,仅在强、快或长时间劳力时发生心绞痛。Ⅱ级: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快步、饭后、寒冷或刮风中、精神应激或醒后数小时内步行或登楼;步行两个街区以上、登楼一层以上和爬山,均引起心绞痛。Ⅲ级: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步行1~2个街区,登楼一层引起心绞痛。Ⅳ级:一切体力活动都引起不适,静息时可发生心绞痛。&& &&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大多数能生存很多年,但有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危险。有室性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者预后较差,但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心功能。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最为严重,据国外统计,年死亡率可高达30%左右,此后依次为三支、二支与一支病变。左前降支病变一般较其他两大支严重。据左心室造影、超声心动图检查或放射性核素心室腔显影所示射血分数降低和室壁运动障碍也有预后意义。心电图运动试验中ST段压低≥3mm而发生于低运动量和心率每分钟不到120次时,或伴有血压下降者,常提示三支或左主干病变引起的严重心肌缺血。&& &&
预防主要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治疗已存在的动脉粥样硬化。针对心绞痛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冠状动脉的血供和减轻心肌的耗氧,同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75~300mg/d和给予有效的降血脂治疗可促使粥样斑块稳定减少血栓形成,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一)发作时的治疗:
1. 休息:发作时立刻休息,一般患者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消除。
2.药物治疗:较重的发作,可使用作用较快的硝酸酯制剂。这类药物除扩张冠状动脉,降低阻力,增加冠状循环的血流量外,还通过对周围血管的扩张作用,减少静脉回流心脏的血量,降低心室容量、心腔内压、心排血量和血压,减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的需氧,从而缓解心绞痛。
(1)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可用0.3~0.6mg,置于舌下含化,迅速为唾液所溶解而吸收,1~2分钟即开始起作用,约半小时后作用消失。对约92%的患者有效,其中76%在3分钟内见效。延迟见效或完全无效时提示患者并非患冠心病或为严重的冠心病,也可能所含的药物已失效或未溶解,如属后者可嘱患者轻轻嚼碎后继续含化。长时间反复应用可由于产生耐受性而效力减低,停用10小时以上,即可恢复有效。与各种硝酸酯一样副作用有头晕、头胀痛、头部跳动感、面红、心悸等,偶有血压下降。因此第一次用药时,患者宜平卧片刻,必要时吸氧。
(2)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 dinitrate):可用5~10mg,舌下含化,2~5分钟见效,作用维持2~3小时。新近还有供喷雾吸入用的制剂。在应用上述药物的同时,可考虑用镇静药。
(二)缓解期的治疗:宜尽量避免各种确知足以诱致发作的因素。调节饮食,特别是一次进食不应过饱;禁绝烟酒。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减轻精神负担;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但以不致发生疼痛症状为度;一般不需卧床休息。
1.药物治疗:使用作用持久的抗心绞痛药物,以防心绞痛发作,可单独选用、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下列被认为作用持久的药物。
(1)硝酸酯制剂:①硝酸异山梨酯:硝酸异山梨酯片剂或胶囊口服3次/日,每次5~20mg,服后半小时起作用,持续3~5小时;缓释制剂药效可维持12小时,可用20mg,2次/日。②5-单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 5-mononitrate):是新型长效硝酸酯类药物,无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几乎100%。2次/日,每次20~40mg。③长效硝酸甘油制剂:服用长效片剂,硝酸甘油持续而缓缓释放,口服后半小时起作用,持续可达8~12小时,可每8小时服1次,每次2.5mg。用2%硝酸甘油油膏或橡皮膏贴片(含5~10mg)涂或贴在胸前或上臂皮肤而缓慢吸收,适于预防夜间心绞痛发作。
(2)β受体阻滞剂:阻断拟交感胺类对心率和心收缩力受体的刺激作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低心肌收缩力和氧耗量,从而缓解心绞痛的发作。此外,还减低运动时血流动力的反应,使在同一运动量水平上心肌氧耗量减少;使不缺血的心肌区小动脉(阻力血管)缩小,从而使更多的血液通过极度扩张的侧支循环(输送血管)流入缺血区。用量要大。副作用有心室射血时间延长和心脏容积增加,这虽可能使心肌缺血加重或引起心肌收缩力降低,但其使心肌氧耗量减少的作用远超过其副作用。
目前常用的制剂是美托洛尔(metoprolol)25~50mg,2次/日,缓释片100~200mg,1次/日;阿替洛尔(atenolol)12.5~25mg,1次/日;纳多洛尔(nadolol,康加尔多)40~80mg,1次/日;比索洛尔(bisoprolol,康可)2.5~5mg,1次/日;塞利洛尔(celiprolol,塞利心安)200~300mg,1次/日和兼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卡维地洛(carvedilol)25mg,2次/日;阿罗洛尔(arotinolol,阿尔马尔)10mg,2次/日等。
使用本药要注意:
①本药与硝酸酯类合用有协同作用,因而用量应偏小,开始剂量尤其要注意减小,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等副作用;
②停用本药时应逐步减量,如突然停用有诱发心肌梗死的可能;
③低血压、支气管哮喘以及心动过缓、Ⅱ度或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者不宜应用。
(3)钙通道阻滞剂:本类药物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也抑制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中钙离子的利用。因而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氧耗;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内膜下心肌的供血;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动脉压,减轻心脏负荷;还降低血粘度,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的微循环。适用于同时有高血压的患者。
常用制剂有:
①维拉帕米(verapamil)40~80mg,3次/日或缓释剂240mg/日,副作用有头晕、恶心、呕吐、便秘、心动过缓、PR间期延长、血压下降等。
②硝苯地平(nifedipine),其缓释制剂20~40mg,2次/日,副作用有头痛、头晕、乏力、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控释剂(拜新同)30mg,每日1次,副作用较少;同类制剂有尼索地平(nisoldipine)10~40mg,1次/日;氨氯地平(amlodipine)5~10mg,1次/日等。
③地尔硫卓(diltiazem,硫氮卓酮)30~60mg,3次/日,其缓释制剂90mg,1次/日,副作用有头痛、头晕、失眠等。
(4)其他治疗:高压氧治疗增加全身的氧供应,可使顽固的心绞痛得到改善,但疗效不易巩固。体外反搏治疗可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供,也可考虑应用。兼有早期心力衰竭或因心力衰竭而诱发心绞痛者,宜用快速作用的洋地黄类制剂。
2.介入治疗。
3.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在体外循环下施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取患者自身的大隐静脉作为旁路移植材料,一端吻合在主动脉,另一端吻合在有病变的冠状动脉段的远端;或游离内乳动脉与病变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引主动脉的血流以改善病变冠状动脉所供血心肌的血流供应。
本手术主要适应于:
①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狭窄&50%;
②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近端狭窄≥70%;
③冠状动脉3支病变伴左心室射血分数50%;
④稳定型心绞痛对内科药物治疗反应不佳,影响工作和生活;
⑤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性心肌梗死内科治疗效果不佳;
⑥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伴左主干或3支病变;
⑦介入治疗失败仍有心绞痛或血流动力异常。术后心绞痛症状改善者可达80%~90%,且65%~85%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但手术能否改善心功能,能否使以后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能否延长患者寿命,尚无定论;加以手术本身可并发心肌梗死,有5%的手术死亡率,术后移植的血管还可闭塞,因此应从严掌握手术适应证。
4.运动锻炼疗法:谨慎安排进度适宜的运动锻炼有助于促进侧支循环的发展,提高体力活动的耐受量而改善症状。&& &&
【中医中药治疗】
目前以""活血化瘀""法和""祛痰通络""法最为常用。此外,针刺或穴位按摩治疗也可能有一定疗效。&& &&
【预防】 对冠心病心绞痛除用药物防止心绞痛再次发作外,应从阻止或逆转粥样硬化病情进展,预防心肌梗死等方面综合考虑,具体内容请参考心肌梗死项下的预防措施。&& &&
【参考文献】 叶任高:《内科学 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P273
稳定型心绞痛吃什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