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位是4加7满10,需本档满十 减补进一1,7的补数是?

1.2.4 减补进1加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1.2.4 减补进1加
上传于||文档简介
&&史​丰​收​,​史​丰​收​速​算​,​减​补​进​一​加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1)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一百万包含100个万.(2)7406000这个数的最高位的计数单位是百万,读作:七百四十万六千.(3)一个多位数加上1后等于10万,这个数是99999.(4)的最高位是千万位,右边的“2”表示2个1,中间的“2”表示2个千,左边的“2”表示2个千万.(5)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叫做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大的自然数是没有,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6)在十四世纪,中国就发明了算盘这种计算工具.(8)亿位左边一位是十亿位,右边一位是千万位.(9)这个数里,“4”在百万位上,表示4个百万;&&&&&&&&&1在亿位上,表示1个亿.(10)请你用4,7,6,5,0五个数组成最大的五位数是76540,最小的五位数是40567.
解:(1)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一百万包含100个万.(2)7406000这个数的最高位的计数单位是百万,读作:七百四十万六千.(3)一个多位数加上1后等于10万,这个数是 99999.(4)的最高位是 万位,右边的“2”表示2个一,中间的“2”表示2个千,左边的“2”表示2个千万.(5)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叫做 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 0,最大的自然数没有,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6)在14世纪,中国就发明了算盘这种计算工具.(8)亿位左边一位是十亿位,右边一位是千万位.(9)这个数里,“4”在百万位上,表示4个百万;1在亿位上,表示1个亿.(10)请你用4,7,6,5,0五个数组成最大的五位数是 76540,最小的五位数是 40567.故答案为:(1)一百万;一亿;100;(2)百万;七百四十万六千;(3)99999;(4)千万;一;千;千万;(5)自然数;0;没有;无限的;(6)14;算盘;(8)十亿;千万;(9)百万;4个百万;亿;1个亿;(10)7.(1)根据数的组成完成;(2)7406000这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万位,计数单位是百万;读作:七百四十万六千;(3)只有最大的五位数99999加上1才变成最小的六位数10万;(4)根据数位顺序及所在数位表示的意义完成;(5)根据自然数的意义来完成;(6)熟记课本基础知识;(8)根据数位顺序表完成;(9)根据数位顺序及所在数位表示的意义完成;(10)要组成最大的数,就将数字按照从大到小排列;组成最小的数就从小到大排列,但注意0只能放在左起第二位.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18 小时
金币:8570
等级:高中一年级
<em id="authorposton13-7-11 10:19
查看: 2232&
逆差法口诀:少一得九;少二得八;少三得七;少四得六;少五得五;少六得四;少七得三;少八得二;少九得一。
当被减数小于减数时,例如:14-5被减数个位的4,不够减数个位的5减,还差1,这个差成为逆差。
例如:14-5=9,利用逆差口诀少一得九得出答案是九。
15-7,按口诀少二得八,得处答案是八,依次类推。
同样还可以进行多位运算:
列式& && && && && && && &位数& && && && && && &逆差& && && && && && &&&口诀
&&12221& && && && && & 个位& && && && && && & 2& && && && && && && && &少二得八
-&&6543& && && && && & 十位& && && && && && & 3& && && && && && && && & 少三得七(2被借去1位,记为1)
——————& && && & 百位& && && && && && &4& && && && && && && && & 少四得六&&(同上)
& &&&5678& && && && && &&&千位& && && && && && &5& && && && && && && && &少五的五&&(同上)
即答案为:5678.
我个人认为是珠算的补数关系,例如15-8,5不够减8,逆行运算用8减5得3.
3的补数是7.答案是7.口诀:少三得七。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18 小时
金币:8570
<em id="authorposton13-8-25 10:24
二年级孩子的爸爸妈妈可以看一下,希望对你们的孩子有所帮助
方法 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口诀:加9要减1,加8要减2,加7要减3,加6要减4,加5要减5,加4要减6,加3要减7,加2要减8,加1要减9(注:口决中的加几都是说个位上的数)。 例:26+38=64 解 :加8要减2,谁减2?26上的6减2。38里十位上的3要进4。(注:后一个两位数上的十位怎么进位,是1我进2,是2我进3,是3我进4,依次类推。那朝什么地方进位呢,进在第一个两位数上十位上。如本次是3我进4,就是第一个两位数里的2+4=6。)这里的26+38=64就是6-2=4写在个位上,是3
第一讲 加法速算
一.凑整加法
凑整加法就是凑整加差法,先凑成整数后加差数,就能算的快。8+7=15 计算时先将8凑成10 8加2等于10 7减2等于5 10+5=15
如17+9=26 计算程序是17+3=20 9-3=6 20+6=26
二 .补数加法
补数加法速度快,主要是没有逐位进位的麻烦。补数就是两个数的和为10 100 1000 等等。8+2=10 78+22=100 8是2的补数,2也是8的补数,78是22的补数,22也是78的补数。利用补数进行加法计算的方法是十位加1,个位减补。 例如6+8=14 计算时在6的十位加上1,变成16,再从16中减去8的补数2就得14
如6+7=13 先6+10=16 后16-3=13
如27+8=35 27+10=37 37-2=35
如25+85=110 25+100=125 125-15=110
如867+898=0=2=1765
三.调换位置的加法
两个十位数互换位置,有速算方法是:十位加个位,和是一位和是双,和是两位相加排中央。例如61+16=77,计算程序是6+1=7 7是一位数,和是双,就是两个7,61+16=77 再如83+38=121 计算程序是8+3=11 11就是两位数,两位数相加1+1=2排中央,将2排在11中间,就得121。
第二讲 减法速算
一.两位减一位补数减法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补数减法是:十位减1,个位加补。如15-8=7,15减去10等于5, 5加个位8的补数2等于7。
二.多位数补数减法
补数减法就是减1加补,三位减两位的方法:百位减1,十位加补,如268-89=179,计算程序是268减100等于168,168加89的补数11就等于179。
三.调换位置的减法
两个十位数互换位置,有速算方法:十位数减个位数,然后乘以9,就是差数。如86-68=18,计算程序是8-6=2,2乘以9等于18。
四.多位数连减法
多位数连减,采用补数加减数的方法达到速算。先找到被减数的补数,然后将所有的减数当成加数连加,再看和的补数是多少,和的补数就是所求之差数。举例说明:653-35-67-43-168=340,先找被减数653的补数,653的补数是347,然后连加减数347+35+67+43+168=660,660的补数为340,差数就得340
第三讲 乘法速算
一.两个20以内数的乘法
两个20以内数相乘,将一数的个位数与另一个数相加乘以10,然后再加两个尾数的积,就是应求的得数。如12×13=156,计算程序是将12的尾数2,加至13里,13加2等于15,15×10=150,然后加各个尾数的积得156,就是应求的积数。
二.首同尾互补的乘法
两个十位数相乘,首尾数相同,而尾十互补,其计算方法是:头加1,然后头乘为前积,尾乘尾为后积,两积连接起来,就是应求的得数。如26×24=624。计算程序是:被乘数26的头加1等于3,然后头乘头,就是3×2=6,尾乘尾6×4=24,相连为624。
三.乘数加倍,加半或减半的乘法
在首同尾互补的计算上,可以引深一步就是乘数可加倍,加半倍,也可减半计算,但是:加倍、加半或减半都不能有进位数或出现小数,如48×42是规定的算法,然而,可以将乘数42加倍位84,也可以减半位21,也可加半倍位63,都可以按规定方法计算。48×21===4032。有进位数的不能算。如87×83=7221,将83加倍166,或减半41.5,这都不能按规定的方法计算。
四.首尾互补与首尾相同的乘法
一个数首尾互补,而另一个数首尾相同,其计算方法是:头加1,然后头乘头为前积,尾乘尾为后积,两积相连为乘积。如37×33=1221,计算程序是(3+1)×3×100+7×3=1221。
五.两个头互补尾相同的乘法
两个十位数互补,两个尾数相同,其计算方法是:头乘头后加尾数为前积,尾自乘为后积。如48×68=3264。计算程序是4×6=24 24+8=32 32为前积,8×8=64为后积,两积相连就得3264。
六.首同尾非互补的乘法
两个十位数相乘,首位数相同,而两个尾数非互补,计算方法:头加1,头乘头,尾乘尾,把两个积连接起来。再看尾和尾的和比10大几还是小几,大几就加几个首位数,小几就减掉几个首位数。加减的位置是:一位在十位加减,两位在百位加减。如36×35=1260,计算时(3+1)×3=12 6×5=30 相连为=11,比10大1,就加一个首位3,一位在十位加,60 36×35就得1260。再如36×32=1152,程序是(3+1)×3=12,6×2=12,12与12相连为=8,比10小2减两个3,3×2=6,一位在十位减,1212-60就得1152。
七.一数相同一数非互补的乘法
两位数相乘,一数的和非互补,另一数相同,方法是:头加1,头乘头,尾乘尾,将两积连接起来后,再看被乘数横加之和比10大几就加几个乘数首。比10小几就减几个乘数首,加减位置:一位数十位加减,两位数百位加减,如65×77=5005,计算程序是(6+1)×7=49,5×7=35,相连为=11,比10大1,加一个7,一位数十位加。05
八.两头非互补两尾相同的乘法
两个头非互补,两个尾相同,其计算方法是:头乘头加尾数,尾自乘。两积连接起来后,再看两个头的和比10大几或小几,比10大几就加几个尾数,小几就减几个尾数,加减位置:一位数十位加减,两位数百位加减。如67×87=5829,计算程序是:6×8+7=55,7×7=49,相连为=14,比10大4,就加四个7,4×7=28,两位数百位加,=5829
九.任意两位数头加1乘法
任意两个十位数相乘,都可按头加1方法计算:头加1后,头乘头,尾乘尾,将两个积连接起来后,有两比,这两比是非常关键的,必须牢记。第一是比首,就是被乘数首比乘数首小几或大几,大几就加几个乘数尾,小几就减几个乘数尾。第二是比两个尾数的和比10大几或小几,大几就加几个乘数首,小几就减几个乘数首。加减位置是:一位数十位加减,两位数百位加减。如:35×28=980,计算程序是:(3+1)×2=8,5×8=40,相连为840,这不是应求的 积数,还有两比,一是比首,3比2大1,就要加一个乘数尾,加8,二是比尾,5+8=13,13比10大3,就加3个乘数首,3×2=6,8+6=14,两位数百位加,840+140=980。再如:28×35=980, 计算程序是:(2+1)×3=9,8×5=40,相连位940,一是比首,2比3小1,减一个乘数尾,减5,二是比尾,8+5=13,比10大3,加三个3,3×3=9,9-5=4,一位数十位加,940+40=980。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18 小时
金币:8570
<em id="authorposton13-9-8 15:30
小学一年级作文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看图说话起步,看图说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如何让孩子写好看图说话呢?
  一、认真看图,培养观察力
  看图说话,顾名思义就是就是要用眼睛看,看是基础。只有经过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有深厚的理解,才会在大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可首先引导他们看图要有顺序,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从中间到四周。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再从画面中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等,弄清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从人物的表情、动作,推测人物的思想,以及他在干什么,想什么;还要观察周围环境,弄清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等等。使孩子做到言之有序,使整幅图或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二、合理想象,培养想象力
  看图说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我们要引导孩子通过仔细观察画面,通过适当的提问为支点,进行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活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引导孩子把不会思维的想象成为会思维的,把不会说话的想象成为会说话的,由一幅图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幅图由一个动作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个动作,有时,还可以只提供一种情境,让孩子的想象自由驰骋。
  三、看图说话,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低年级孩子由于没有经过说话训练,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说起话来常是前言不达后语,跳跃性很强,有时重复,有时带有语病。家长在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开始的要点不应过高。所以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让孩子先看明白,在想象的基础上,然后组织语言说出来,要求说得有头有尾,要遵循一定顺序,条理清楚,表达完整,声音响亮,并使用普通话。
  (2)鼓励孩子用词的准确与生动,启发孩子大胆思维、合理想象。例可问问孩子:“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你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
  (3)训练要有层次的进行。对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要引导他们:“想好了再说,说完整、连贯的话,用自己的话来说。”对那些口头表达较差的孩子,家长们要循循善诱,促其发言,哪怕是三言两语,也应予以肯定。
  四、看图说话,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开始要求他们只要用一两句话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就行了,慢慢地随着孩子阅读量的增加,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提升,要求孩子不仅要写完整,更是要写得具体、生动,写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等。看图说话的画面是静止的,但是孩子写出来的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是生动的、有趣的。
  五、培养写作积极性
  要想让在写作上刚刚起步的孩子们越写越有劲,越来越自信,就得让他们的进步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肯定,享受成功的喜悦。所以建议家长们多把文章发表在博客,或可打印好交给老师用于墙报展览,甚至用一个专用的本子把他们的哪怕是几句或一段话或几篇文章收集起来。
  六、引导孩子课外阅读,为写作打基础
   孩子从小听故事、爱阅读,会接受较多的刺激,对他的语言的积累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研究也认为,那些爱听故事和阅读的孩子,其想象力、创造力比其他小孩要高出一头。为此,在平时,家长要经常讲故事给孩子听,并鼓励他们自己讲故事。为了扩大阅读面,家长还要推荐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图书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18 小时
金币:8570
<em id="authorposton13-9-14 13:56
凑十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思路。运用凑十法能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10加几的题目,从而化难为易,为学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铺路搭桥。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掌握凑十法,并能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本文试从三个层次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初步感知凑十法思路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凑十法往往应用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其基本思路是在结果不变的条件下,先凑满十,再相加。这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感性材料,在教师创设的操作情境中,摆一摆,移一移,切身感悟其中的道理,才能逐步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动手操作分成两步进行:
  1、摆摆移移----助其悟
  事先我让学生自备两张格子纸,形如:再自备两种颜色的圆片或其他学具(下面以圆片为例)。然后要求学生分两步进行操作。以9+5为例:第一步:摆圆片:在两张格子纸上分别一一对应摆上9个圆片和另一颜色的5个圆片。提问:9+5表示一共有几个圆片,现在能一下子看出来吗?(回答是否定的)第二步:移圆片,即提问:怎样移动圆片就可以使别人一眼看出是几个。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将5个中的一个移至9个中,另一种是将9个中的5个移至5个中。然后继续提问:①现在能一下子看出是几个圆片吗?你怎么看出来的?②请你说说移动圆片是为了什么?(凑十,一下子可以看出是多少?)③在圆片移动过程中,什么是不变的?(圆片的总个数)最后教师略作小结:在总个数不变的前提下,移动圆片凑成十,可以一下子看出圆片的总个数。
  在操作中,学生很容易悟到凑十的思路,并且体会到它的优越,这就激起了他们进一步思索的兴趣,自然地吸引他们将凑十方法迁移到计算中。
  2、看看比比促其思
  两种移动圆片的方法都可以凑成十,哪一种的操作更为方便呢?这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的结果,进而反思操作的过程。将5个中的1个移至9个中,只需移一次;而将9个中的5个移至5个中需移五次。通过比较,学生自然肯定了移一次的方法简便,更具优越性。在其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这种移法是将5分成几和几?(1和4)为何要分出1?(因为9凑十缺1,所以要分出1)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通过比较,促使学生对凑十方法进行再思考,从而轻松掌握其一般思路:“看大数,拆小数,凑成十,再连加。”这里没有教师塞、灌的痕迹,有的是学生的悟与思,探索与发现。学生掌握凑十法自然水到渠成。
  二、在说说填填过程中,强化凑十法思路
  从前苏联加里培林的心理学研究结果看:智力技能的形成,是一个从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智力活动转化的过程。第一层次的摆、移,比较只能说是外部的物质活动,如何将凑十法向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转化。笔者认为:结合学生的操作,将操作过程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再填入思路图,可以起到强化认识“凑十法”的作用,促使学生形成计算技能。
  例如学生在操作9+5后,让学生说说摆的过程,将5分成1和4,9+1=10、10+4=14,然后再填入思路图:接着还可让学生填一填,。这样的练习,能促进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为形成技能打基础。
  三、在寻找规律过程中,简缩凑十法思路
  虽说凑十法简便易行,但其思考过程有“一看(看大数),二拆(拆小数),三凑十,四连加”这四步,还显得较繁琐。这时需引导学生寻找规律,简缩思考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例如在教学9+几时,学生运用凑十法分别计算出结果后,教师可有意识地将“9+几”各题按一定顺序板书:9+2=11、9+3=12、9+4=13、……9+9=18,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寻找规律。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发现9+几各题得数个位上的数比加上的数少1。怎么会少1呢?原来跑到前面跟9凑十去了。(这可类推到8+几的得数个位上比加上的数少2,7+几是少3)
  当然,寻找规律的这一过程必须建立在凑十思路得以强化的基础之上。并且要引导学生主动的发现,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学生自身的经验,在实际的计算中,学生才能应用自如。
用户等级:初中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406 小时
金币:5256
<em id="authorposton13-7-12 14:19
孩子在计算退位减法时,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计算很快,他用的是负数,例如:17-9,他先算7-9差2,再找2 的好朋友是8,就算出来了。是孩子自己在一年级寒假自己琢磨出来的,我不知道这样叫什么,今天才知道叫“逆差法”。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18 小时
金币:8570
<em id="authorposton13-7-12 14:25
一年级会用负数,可以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75 小时
金币:1712
<em id="authorposton13-9-4 23:46
好方法!好好学习学习!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05 小时
金币:2534
<em id="authorposton13-9-5 12:54
是个好方法,我自己先学习了
用户等级:小学五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19 小时
金币:1130
<em id="authorposton13-9-5 13:32
谢谢分享好方法!值得好好学习学习!
用户等级:小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6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9-6 15:33
不错~~确实很不错,难为你们宝贝还能自己想到逆差这个概念,很牛~~~了。值得学习~~谢谢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01 小时
金币:1716
<em id="authorposton13-9-8 09:58
好方法,学习中。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18 小时
金币:8570
<em id="authorposton13-9-14 13:55
(攻克计算 刻不容缓——之一*巧算加法*
攻克计算 刻不容缓——之二*减法的巧算*)
加减混合运算的巧算
  1.去括号&添括号
  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去括号和添括号的规则比较简单哦。括号前面如果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即:括号前是“+”不变身。括号前面如果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变“-”,“-”变“+”,即:括号前是“-”要变身。
公式表达:
  & & a+(b+c+d)=a+b+c+d
  & && & a-(b+a+d)=a-b-c-d
 & && &  a-(b-c)=a-b+c
 &&一句话总结:减号要变身,加号不变身
 & &例1 ①101+(11+22+33)
& &&&解:①式=101+11+22+33
  & && && & =167
  & &&&② 106-(11+22+33)
 &&解:②式=106-11-22-33
  & && && &=40
 & &&& ③ 100-(40-20)
  解:③式=100-40+20
  & && && && &=80
& & 例2 计算下面各题:
  & &&&① 101+13+24+33&&
& &&&解:①式=101+(13+24+33)
  & && && &&&=101+70
& && && && && &&&=171 
& && &&&② 106-12-23-31& &
& &&&解:②式=106-(12+23+31)
  & && && &&&=106-66
& && && && && &&&=40
  & &&&③ 100-30+10
 解:③式=100-(30-10)
  & && && &=100-20
& && && && && &=80
  2.带符号“搬家”
& && &在计算中带着数前面的符号一起移动,就是我们的带符号“搬家”,也是代数里的移项思想哦!要特别注意,搬家时带的符号是数前面的符号;算式中第一个数虽然前面没有符合,但实际上是“+”。即:第一名是加号。
& & 例3 计算 375+26-125+24
   解:原式=375-125+26+54
  & && && && &&&=(375-125)+(26+24)
  & && && && &&&=250+50
& && && && && && &&&=300
  3.有加有减想“抵消”&&
& &&&两个数相同但符号是相反的,即一个是加一个是减时。可以互相“抵消”为0。即:“+”“-”&& 11:29 上传下载附件 (450 Bytes)
  例3 计算9+2-9+3
   解:原式=9-9+2+3
& && && && && && &&&=5
Powered by(2009o安丘市模拟)为了研究物体在两个力作用情况下的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之间的关系,某小组同学利用两辆小车、光滑平直轨道、测力计、秒表、刻度尺等实验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方向相反的两个水平拉力F1和F2拉着小车在光滑平直轨道上运动,用测力计测出F1和F2的大小,用秒表、刻度尺等器材测出小车在不同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m小车1>m小车2)
F1、F2大小
时间(S)路程/Cm
F1=F2=10N(小车1)
F1=F2=10N(小车1)
F1=10N F2=5N(小车1)
F1=20NF2=10N(小车1)
F1=20NF2=10N(小车2)
192(1)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选填“改变”或“不变”).请你根据所归纳的结论,把实验一中的数据补完整.(2)分析实验三或实验四中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在水平方向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3)综合分析实验三和实验四,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受到共线、反向的两个差值不同的力作用时,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程度不同,且.(4)综合分析实验四和实验五,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物体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相同时,在相同的时间内,.(5)某同学对后面四次实验进行综合分析以后,认为:“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物体就会运动”.你认为该同学的观点是的(选填:A正确;B合理,但不完整;C错误). - 跟谁学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 && >&& >&(2009o安丘市模拟)为了研究物体在两个力作用情况下的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之间的关系,某小组同学利用两辆小车、光滑平直轨道、测力计、秒表、刻度尺等实验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方向相反的两个水平拉力F1和F2拉着小车在光滑平直轨道上运动,用测力计测出F1和F2的大小,用秒表、刻度尺等器材测出小车在不同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m小车1>m小车2)
F1、F2大小
时间(S)路程/Cm
F1=F2=10N(小车1)
F1=F2=10N(小车1)
F1=10N F2=5N(小车1)
F1=20NF2=10N(小车1)
F1=20NF2=10N(小车2)
192(1)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选填“改变”或“不变”).请你根据所归纳的结论,把实验一中的数据补完整.(2)分析实验三或实验四中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在水平方向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3)综合分析实验三和实验四,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受到共线、反向的两个差值不同的力作用时,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程度不同,且.(4)综合分析实验四和实验五,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物体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相同时,在相同的时间内,.(5)某同学对后面四次实验进行综合分析以后,认为:“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物体就会运动”.你认为该同学的观点是的(选填:A正确;B合理,但不完整;C错误).(2009o安丘市模拟)为了研究物体在两个力作用情况下的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之间的关系,某小组同学利用两辆小车、光滑平直轨道、测力计、秒表、刻度尺等实验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方向相反的两个水平拉力F1和F2拉着小车在光滑平直轨道上运动,用测力计测出F1和F2的大小,用秒表、刻度尺等器材测出小车在不同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m小车1>m小车2)
F1、F2大小
时间(S)路程/Cm
F1=F2=10N(小车1)
F1=F2=10N(小车1)
F1=10N& F2=5N(小车1)
F1=20NF2=10N(小车1)
F1=20NF2=10N(小车2)
192(1)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选填“改变”或“不变”).请你根据所归纳的结论,把实验一中的数据补完整.(2)分析实验三或实验四中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在水平方向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3)综合分析实验三和实验四,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受到共线、反向的两个差值不同的力作用时,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程度不同,且.(4)综合分析实验四和实验五,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物体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相同时,在相同的时间内,.(5)某同学对后面四次实验进行综合分析以后,认为:“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物体就会运动”.你认为该同学的观点是的(选填:A正确;B合理,但不完整;C错误).科目: 初中物理最佳答案解:(1)实验一、二中,物体受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直线、同作用点的力,是平衡力,实验一小车速度为0,故小车静止,实验二小车速度始终为2m/s,是匀速运动,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运动状态都不会改变.既然实验三中小车静止,所以后三次路程都为0.(2)实验三、四小车受力大小不相等,受一对非平衡力,实验三小车速度是从1m/s逐渐增加到8m/s,实验四小车的速度是从2m/s逐渐增加到16m/s,小车在做变速运动,运动状态一直在变.(3)实验三小车所受合力为10N-5N=5N,速度是在8s的时间里从1m/s逐渐增加到8m/s,实验四小车所受合力为20N-10N=10N,速度是在8s的时间里从2m/s逐渐增加到16m/s,可以看出小车的合力越大,运动状态改变越快.(4)实验四和实验五的小车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相同,但是m小车1>m小车2,通过计算小车一和小车二的速度可知:小车一在相等的时间比小车二速度改变的慢,所以物体质量越大,运动状态改变越慢;(5)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不受力时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该同学的观点错误,故选C.故答案为:(1)不变,0,0,0;(2)受非平衡力;(3)两力的差值越大,运动状态改变越快; (4)物体质量越大,运动状态改变越慢;(5)C.解析(1)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可判断物体受平衡力,然后利用测量的路程和时间计算出速度,根据速度是否变化来确定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2)首先根据小车在实验三、四的受力情况判断出小车不受平衡力,通过测量的数据计算出小车此时的速度,若速度发生变化则物体运动状态就变华;(3)比较实验三和四小车所受的合力的大小,在结合两次实验小车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可以得出此题结论;(4)在两辆小车所受合力相等质量不相等时,通过计算小车1和小车2 的速度可以得出此题结论;(5)根据运动和力的关系可以解决此题.知识点: [平衡力的辨别, 平衡状态的判断, 力与运动的关系]相关试题大家都在看推荐文章热门知识点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满月宝宝需要补钙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