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脉人工血管 主动脉夹层夹层在医院医冶三十六天死亡,当时医生说二十几万就行了,但现在用了八十多万,现在是人财两空

主动脉支架:主动“卖”支架?|医生|病人_凤凰娱乐
主动脉支架:主动“卖”支架?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支架手术是医疗费的大头。在他所进修的三甲医院,介入两个支架是常规放置的数目,进口支架一个7万~8万元,国产则是4万~5万元,但“大医院几乎不会用国产的”。大部分省市将大血管介入列为全自费治疗,手术费用高达十几万元。
孙立忠教授治疗A型夹层的“孙氏手术”吸引了国外专家的观摩,并取得了世界认可。但在B型夹层治疗上,中西方在是否需要用支架上并不统一。 (受访者供图/图)尽管国际主流医学指南并未将支架作为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的首选,但国内却已开始广泛应用。一旦患病,除了开胸动大手术置换人工血管,支架几乎是唯一的选择。“有的病人支架做得不好,三年后要重新手术。但如果当时不做支架,可能命都没有了。那他当时应不应该做呢?”血管外科医生进修了半年后,主动找到媒体,希望公开讨论一下“主动脉支架的秘密”。他进修的这家全国知名的三甲医院,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著称,每年开展各类心脏手术近万例。王宁认为用于治疗主动脉夹层病的支架在国内普遍被“滥用”(编者注:人们通常说的心脏支架是冠状动脉支架,用于冠心病治疗)主动脉夹层&&这个略显生僻的名词是血管外科最为凶险的疾病,它的病死率很高,21%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到达医院前已告不治,如果没有合适的治疗,发病6小时内的死亡率超过两成,48小时内死亡高达50%。中国也是主动脉夹层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该病曾是血管外科的最棘手的危险病种之一。直到1970年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将夹层分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根据起病部位的不同,国际上将靠近心脏,累及升主动脉者的称为A型夹层,而仅限于降主动脉的则称为B型夹层。各国医生都认可A型夹层需要立刻进行急诊手术。而B型夹层则有不同的治疗方法。王宁的质疑就源于此。在欧美医疗规范里,B型夹层,若病情尚稳定,没有并发症,首选保守治疗,以药物控制血压和疼痛为主。而在中国,B型夹层的首选方法则是放置腔内覆膜支架(TEVAR),这种手术虽然创伤小,但长期效果追踪不足,医疗费用不菲。究竟是中国夹层支架手术的水平领先于世界,还是出现了新的滥用趋势?小医生的质疑作为一名进修大夫,王宁并不会去处理主动脉夹层病人,因为该病的凶险和极高的手术要求,各大医院设有专业团队来处理。“高压高速的血流瞬间将主动脉内膜撕裂,在血液压力的作用下,由近及远将内膜片从血管壁上剥离,进入主动脉&三明治&的中层,原本紧贴在一起内外膜之间会形成一个空间,这就是所谓的夹层,血液就在这夹层中流动、扩展。”医生向病人解释起概念来也比较晦涩。王宁发现,自2004年之后,尽管国际主流医学指南并未将支架作为B型夹层治疗的首选,但国内却开始广泛应用。一旦患病,除了开胸动大手术置换人工血管,支架几乎是唯一的选择。支架手术因创伤小、不用开胸,病人的接受程度很好,给很多无法进行大手术的病人带来了希望。但并不是所有病人都适合放入支架。“现在不管有没有并发症的,都会放支架。”王宁的感受很强烈。在他所在地级市的医院,因为A型夹层手术难度太高,几乎没人能开展,但对于B型夹层,如果是放支架做微创手术,就容易得多,病人也愿意接受。与支架相关的收费,让王宁怀疑医院广泛开展该手术的动机。王宁发现,病人入院首先会预交15万~30万的医疗费,而不预交钱的病人,连住院的机会都没有。支架手术是医疗费的大头。在他所进修的三甲医院,介入两个支架是常规放置的数目,进口支架一个7万~8万元,国产则是4万~5万元,但“大医院几乎不会用国产的”。大部分省市将大血管介入列为全自费治疗,手术费用高达十几万元。据王宁透露,一台介入手术下来,器械公司会将材料费用的20%-30%回款给医院,材料包括支架、导管、导丝等。钱是给医院,还是给设备部门负责人或具体的科室,各家医院不同,这就是“支架巨大的利益诱惑”。这一说法也得到了数家医院相关人员的证实。为什么中国要更多的支架?多位心血管领域的知名医生更强调中国患者的特殊性。“其实做手术前,好多患者都去世了,真正做手术的连一半都没有。”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主任孙立忠说。他首创的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被国际同行称为“孙氏手术”(SUN Procedure)。2013年欧洲胸主动脉大会上,主持人评价:孙是全世界主动脉夹层效果做得最好的大夫。在美国2010年版和欧洲2014年版的主动脉疾病诊治指南中,对于无并发症的B型夹层一级推荐都是药物治疗,而非支架手术。“为什么国外不放支架,而我们做得那么多?”王宁想不通。这也是他担心滥用的理由。值得注意的是,在欧美指南中,很多主动脉疾病治疗建议证据级别为C(获益与风险十分接近,无法进行一般性推荐),证据力度弱于其它心血管指南。这主要是因为主动脉疾病危重症多,相关大规模临床试验少,多数医学干预的数据来自小样本研究,所以只得依靠专家共识。孙立忠指出,国外同行认为,保守治疗和介入手术和外科手术带给病人的改善没有太大差异。在中国,则是另外一种图景了。多数血管外科医生相信,支架是中国病人的最好选择。首先,中国人平均患病年龄在45岁左右,而欧美则是60岁甚至更大。“一个45岁的患者,和一个六七十岁的患者,治疗方法和预期寿命是完全不一样的。”孙立忠解释,这是医生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为药物治疗的效果有限,如果采取保守治疗,可能会让患者在壮年时期就无生活质量可言。他们发现50%患者经过7-10年随访,夹层会变成动脉瘤,此时需要进行更大的手术,风险也会增加。而欧美病人已近晚年,药物保守治疗会是更好的选择。其次,药物治疗对中国患者难以奏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病人的依从性太差。高血压是引发夹层的重要因素。2015年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和中国高血压联盟统计报告:中国18岁以上成年人中,高血压患者超过3.3亿人,其中大量甚至多数是没有得到正规治疗或服药不稳定的病人,这也使得中国的主动脉夹层发病率居全球首位。而在欧美,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会好得多。“如果仅用药物治疗,很多中国病人会在好转后放弃服药或康复治疗。”孙立忠很无奈。从某种意义上说,介入手术适应了国内患者发病早、服药依从性差的国情,从而成了国内B型主动脉夹层的常规治疗方法。滥用多为小医院?心血管疾病的控制是医学的众多功绩之一。与20世纪60年代的峰值相比,心脏病死亡率约降低了60%。但出于谨慎,欧美病人通常拥有多项可选的治疗方案。在美国FDA审批通过的主动脉支架中,清晰的列出严格的适应症范围,例如美敦力的胸主动脉覆膜支架(Valiant)在FDA审批的适应证中精确到血管病变的毫米范围。而在中国,适应症就宽泛得多。CFDA官网上,同样的产品可以“用于治疗胸降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并不仅仅限于这两种疾病)”。王宁觉得,这钻了政府审批的空子,括号里的范围无形中扩大了支架的适应症,使得一些不需要植入支架的病人也会使用。他在科室曾看到一个病人,45岁男性,在放夹层支架后三个月,血管便破了,猝死。后来才知道,病人根本不是夹层,而是血管壁间血肿,这样脆弱的血管在任何一段放入支架都有可能破裂。在他看来,碰到“放与不放”的争议,患者往往都接受了支架手术。于是很多支架手术失败的患者,不得不在短时间再次接受更大创伤的开胸手术。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孙宏涛在河南等地的医院发现,以主动脉夹层支架手术“大放卫星”的医院不在少数,他们往往把支架的效果宣传得神乎其神,有夸大疗效之嫌。“支架带来的异物感有没有充分考虑?支架是不是存在寿命?内漏的可能性存在多大?”孙宏涛连续追问道。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主任王春生教授深有感触,他是我国著名的心外科手术专家。“这几年腔内支架治疗有过度之嫌。”尽管没有切实的数字,王春生仍觉得很担忧。他的手术台上有很多都是在二三线城市支架手术不成功的病人。“这是中国的地区医疗差异造成的。”孙立忠理解这种状况。他的手上也有很多二次甚至三次手术的病人。这像是一个巨大的悖论。和很多重大疾病一样,优质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少数几家大医院。国内有能力进行主动脉手术的医生极少,而主动脉夹层又十分凶险,病人有时是没有选择的。如果医生能进行大手术,就大手术,如果只会介入,那就只能接受介入手术了。如果什么都不会,只能转院,而一些病人在转院的过程中就没了。“有的病人支架做得不好,三年后要重新手术,但如果当时不做,可能命都没有了。那他当时应不应该做呢?”孙立忠也在思考这个悖论。事实上,TEVAR手术的面世才16年,很多远期效果还有待时间的检验。“我们肯定比欧美超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符伟国教授说。他所在的课题组是全球开展TEVAR手术最多的团队之一。他带领的团队,在全球首次系统论述“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逆行性A型夹层”的现象,也是中国血管外科界在国际知名期刊《循环(Circulation)》上首次发表的由国内学者独立完成的临床研究类论著。至于支架手术是否滥用,这条界限一直都很模糊。因为传统的医疗质量监督并没有衡量患者是否接受了过多的治疗。“严格禁止滥用,控制适应症,因人而异的使用治疗方法。”这理应是每一位医者脑海中的底线,但越过却又那么轻而易举。由于各地医疗水平差异大,医生有时候是不自觉地使用了有替代方案的支架手术。孙立忠指出,国内并没有治疗主动脉夹层的诊疗指南,医生的自主性很大。但并不是我们技术上做不到,而是技术以外的问题让很多医院根本无法做到。“我们和欧美不同的是,各级医院硬件条件差别很大,如果硬提出指南和标准,那很多医生就会放弃,接受治疗的病人反而会下降。”孙立忠希望,一切能以病人的利益为中心着想。而早在五六年前,王宁已经开始关注这一现象,并默默地搜集了不少案例,希望有朝一日能真正得到探讨。他曾主动向所在科室的领导提出,是不是做了太多的支架手术?但领导反而质疑他技术不过硬,如果连支架都不做又怎么能让病人放心?又怎么能为医院盈利?(应采访对象要求,王宁为化名)网络编辑:瓦特责任编辑:蒋昕捷 助理编辑 刘文慧 实习生 唐欢 杨凯奇心脏支架医生个个身家千万?一段卖心脏支架的经历,让王明理对心脏介入专家的看法大大改变。在他看来,专家之所以在病人身上...非法心脏支架使用调查暴利使大量“水货”、未被批准临床使用的心脏支架植入人体,让旨在救人的医疗器械成为了随时可能...心脏学术会议谁埋单很多心脏病人其实只需保守治疗。可是因为回扣高,一些医生沦落为“支架安装工”。家庭医生的四道必答题缺乏家庭医生的服务模式带来的另一严重的问题,就是大医院永远是人满为患,基层医院与城市医院没...法官的烦恼:医疗鉴定专家拒不出庭咋办在一些地方的医疗纠纷案件中,医学会的鉴定人不出庭甚至成为惯例,对此,司法行政机关管不到,法...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播放数:129025
播放数:115139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主动脉|孙立忠,全世界夹层手术效果最好的大夫
2014年,在欧洲的一个专业学术大会上,主持人说:现在,有请全世界效果做得最好的大夫,给我们讲主动脉夹层手术。
掌声中,走上了讲台,面对上千位世界各国的优秀心外科和血管外科大夫,讲他的“孙氏手术”。
2003年,他在中国开创的这个术式,让A型主动脉夹层这个曾被心外科医生视为畏途的疾病有了解决方案。
2014年4月底,在多伦多举行的AATS美国胸心血管外科年会上,正式提出“孙氏手术”这个名称。
这种术式背后,他发明了一种完全国有知识产权的人工血管,并提出了主动脉夹层细化分型(孙氏分型),成为主动脉夹层治疗策略研究的基础。
一个孙氏手术,一种人工血管,一个孙氏分型,成为了中国大血管外科发展的里程碑,把中国的主动脉疾病诊疗水平推到了世界领头羊的队列,孙立忠带领的科室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主动脉疾病诊疗研究中心之一。
如今,不仅中国的心外科大夫在学“孙氏手术”,而且欧洲、南美的心外科大夫也都来中国学习这个术式。意大利的专家在2014年9月土耳其举行的AATS心脏瓣膜论坛上,认为孙氏手术非常有可能成为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的标准术式。
埋头在手术中30多年,他已是我国心血管外科手术例数最多、病种最全的专家之一。
他也是我跟访了近3年的医生,能容忍你任何的“小白”问题;跟着上手术,他会细心地教你怎么穿无菌衣;碰巧一起出门,他会开车顺道把你捎上一程。
他还是一位32岁男人小李(化名)的手机屏保,这是跟了他12年的老患者,做了两次心脏手术。小李说,这样就能天天看到孙主任,能激励自己好好活着。
孙立忠,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会长……原谅我此处的省略,因为我有一大箩筐的故事想讲,但文章篇幅有限,我只能挑几个了。
两台手术让日本医生炸了锅
那一年,在日本的一个学术会议上,孙立忠临时决定只讲两台手术。没想到,震憾全场,瞬间传遍整个日本心血管外科界。
当年见证并参与这个历史性事件的郑军大夫说:“把全场日本人都刺激了,太提气了!”他是孙立忠的第一个研究生,如今已是安贞医院心外5病房的副主任。
这是2004年的事儿。第47届关西胸外科年会,是日本一个地区性的心胸外科会议,名气不大。尽管如此,中国的专题在会上也仅仅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交流,没当作重点内容。当时大会布置的课题是“中国的心血管外科”,由另一位中国医生做大会发言,孙立忠则是受邀在午餐会上介绍一下阜外医院和中国的主动脉外科。
事实上,中国的专题会场上,诺大的会议现场连中国医生加上工作人员一共不到20个人,十分冷场。孙立忠的演讲安排在第二天的午餐会,这天,他来听中国同行的报告,一看到这么冷清就恼了,马上让郑军现场重新准备第二天的演讲材料——讲两台手术。
“幸亏我们带了光盘,有手术录相,第二天我的任务就是,配合老师的演讲,快速找到录相,快速找到那个点,快速播放。”郑军说。
第二天午餐会现场与前一天不同的是,参会的医生们轮流在这里吃饭人比较多,一边吃饭一边听。孙立忠在台上用10分钟把中国的主动脉情况简单讲了一下,就开始放录相讲手术,台下日本医生瞬间被手术吸引。
一台心脏不停跳的全主动脉弓替换,一台全主动脉替换。当时这两种手术,在国内除了孙立忠之外还没人做过,孙立忠也只做了几例,很成功,病人都活下来了。
孙立忠和郑军师徒二人配合默契,孙立忠一贯的淡定,不急不徐花了半小时把手术顺利讲完,台下一片寂静。进入提问环节,依然一片寂静。主持人先用日文对台下的本国同行抛出几个问题:我们日本现在谁能做全主动脉替换?谁能做不停跳的全弓替换?会后一个中国医生跑过来,告诉孙立忠为什么会场先是用日文讨论问题。
台下日本医生们开始交头接耳——因为这样的手术谁也做不下来,谁也没做过。日本医生根本没想到,中国医生的水平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他们都不敢提问题,也问不出问题了。
当时年仅40多岁的孙立忠和30多岁的郑军师徒二人,第二天到大阪后受到了贵宾待遇:日本医生都想让孙立忠看自己做的手术,本来分两天做的手术,全部临时安排在一天内全做了。
在孙立忠他们回国前,大阪国立循环中心的一位日本医生,他经历了孙立忠此次日本之行的全过程,他说,现在全日本心外科医生都在议论这件事,中国的孙立忠教授一夜成名。
让美国医生从质疑到认可
一位来自美国休斯顿医学中心的女医生的话,让我记忆犹新。
在日孙氏手术十周年大会上,她说:当孙立忠第一次站在休斯顿的讲台上讲主动脉讲“孙氏手术”时,全美国医生都瞪着眼睛不敢相信;当他第二次讲时,美国医生开始议论这事;当第三次来讲,尤其文章发表后,美国医生开始去了解“孙氏手术”,死亡率怎样,有效没效,来参观手术;到现在许多美国医生已经开始在学习模仿“孙氏手术”。
是的,从质疑到认可,孙立忠等了很多年。
当“孙氏手术”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时,孙立忠在阜外医院担任血管外科中心主任。
当时,评论大部分内容都是不认可和质疑,因为效果太好了。在美国医生的思维里,第一他认为手术做得太大,这种病在美国都是做小,先保命,不理解中国医生为什么把手术做得这么大,一下子做全弓象鼻,整个主动脉弓全换;第二个无法理解的是,手术做得这么大,数据怎么可能还这么好。
“前几年都是这种质疑,我们还没办法反驳。”郑军实在忍不住写了一篇反击的文章,但最后也没有发出去。
面对质疑,不反驳,埋头救人,优化手术,积累数据搞研究,发文章,出国去讲,请人来看……时间长了,次数多了,美国人忍不住亲自来看孙立忠的团队是怎么做的。
外科,一种新的术式好不好,一看就知道。
美国医生们不止是看孙立忠做手术,还看团队里其他医生做的手术:就一个换双瓣的时间,他们就把整个全主动脉弓都换完了,而且做完就走了,干干净净不出血,一针都不用补。
这对美国医生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但孙立忠和他的医生们做到了。
对于严谨的医生来说,一旦认可,就会在同行里口口相传。不仅没人再提否定意见。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Elefteriades教授就是其中一位。
这位传奇的美国心血管外科大夫,1米8的个头,高大结实,60多岁,典雅而温和,在美国的心血管外科有着很高的学术地位,他在33个国家做过手术,手术做得很好,他认可的东西会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不仅要把“孙氏手术”技术在美国推广出去,还想把“孙氏手术”用的支架型人工血管引入美国。
在美国开大会时,“孙氏手术”被美国医生定义为:未来将成为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金标准”;在欧洲开大会时,主持人的评价就是文章开头所说:全世界主动脉夹层效果做得最好的大夫。
30年埋头做手术做研究的孙立忠,厚积薄发。
铁打的营盘铁打的兵
你去哪儿,我们就去哪儿!
如此血性的话,从几位40多岁的教授们嘴里脱口而出,这背后的信任和感情和团队的凝聚力不言而喻。
2009年,孙立忠离开阜外医院调入安贞医院,和他在一起工作了20多年的战友,黄连军、朱俊明、刘永民以及他的得意弟子郑军,都选择了跟随老孙转换阵地继续一起战斗。
转换阵地,更大的空间,这个以孙立忠为核心的营盘也散发出更大的吸引力。以主动脉疾病为特色的安贞医院心外5病房,迅速吸引了大量患者,并培养了很多主动脉专业医生。如今,这里已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主动脉疾病诊疗研究中心之一,不仅收治的主动脉疾病的病例数最多,全国几乎近一半的专业主动脉外科大夫都在这里。
大血管的病情很急,手术很急,手术中一旦出血,更急,30年急下来,孙立忠的血压节节高,说话语速和性子却越来越沉着。
他总是对病房的大夫们说,对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来说,能活着来到北京就是生的希望,不能耽误任何时机,医生再忙、再累,也不能带着情绪到患者那里去。
术后病人说:“大夫,疼啊!”有些医生可能会说:“谁做手术不疼啊,疼也得扛着!”而孙立忠会这么说:“哎?,都疼,做这么大的手术能不疼吗?我再给你一些药,咱们熬过这一阵就好了!”东北普通话,却带着南方的温和,一说话就让人有了安全感。
小李,今年32岁,他把孙立忠的照片设成了手机屏保,还在离北京很近的河北涿州找了份工作,因为:离孙教授近一点,我能有安全感。
小李是一名马方综合征患者,5岁时确诊马凡,从小就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中,家人带着他四处求医,终于在他13岁时找到了孙立忠教授。他20岁时,孙立忠给他了第一次手术。他至今还记得,手术前,孙立忠对他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6小时手术后,他在ICU一醒来,一直等在边上的孙立忠马上握住了他的手。后来家人告诉他,当孙立忠从手术室出来说手术很成功时,他的父亲一下子就跪在了地上,泣不成声。
这一次成功的手术,让小李高质量地生活了9年,直到2012年,他再次回到孙立忠的手术台上完成了第二次手术。
(2014年获得美国AATS会员资格)
大血管医生的使命
“来不及救的,比救活的多。”这是在孙立忠团队采访的几年来,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黄连军主任是中国最早开始做主动脉疾病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的医生之一,也是孙立忠的大学同学。他说,上世纪80年代,影像科确诊的主动脉疾病的病人,做完检查后基本就没再有回音了,直到孙立忠从90年代开始主攻主动脉外科,影像科才开始有“回头客”。
如果说20多年前,摆在孙立忠面前的是如何救这类的病人,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则是如何救更多的病人。
要救更多的人,就要尽可能多地做手术。病情能撑到北京来的病人,在科里救;病情太重无法转移的,医生们就飞过去救。20年来,孙立忠带领的这个医生团队全国各地到处“救火”,就这样,主动脉夹层的病人,获得手术机会并最终生存下来的,也仅2%。
要救更多的人,就要尽可能多地培养主动脉专业医生。孙立忠每年除了在安贞医院定期举行主动脉外科继续教育学习班外,还飞到全国各地手把手地教当地医生做手术,现在几乎全国的大血管大夫都曾接受过他的培训。12年来,会做孙氏手术的医生,已经从1位发展到100多位。
要救更多的人,还要尽可能多的在全国各地建大血管中心。孙立忠的主动脉专业版图里有一个全国的布局,他希望在华北、西北、西南、中南等建立大血管中心,把当地从事大血管外科手术的医生组织起来,定期组织培训,最终保证每个区域都有几个骨干。
“在我退休之前,各个区域的技术水平能像北京安贞医院、阜外医院一样。”他说。如今,能做孙氏手术的医院,已经从1家医院发展到150多家,从1台手术积累到8000多台。
恰似他一脸微笑的温厚
3年来,我只要逮着机会看孙主任做手术,就舍不得离开手术室,尽管很血淋淋。
孙立忠的手术很有吸引力,不仅十几年前凭两台手术录相就震住全日本,日,还受埃森西德心脏中心的邀请,同步全球直播。埃森西德心脏中心曾两次请外籍专家转播一台心脏外科手术,转播中国专家的手术现场,这还是第一次。
外科医生水平的高低,除了自己手术做得漂亮外,还能解决别人不小心捅下的各种“篓子”。来找孙立忠的病人中,有许多是二次三次甚至四次开胸手术的,手术难度极大,有些是病情发展的原因,也有前面手术不彻底的原因。
第一次看孙主任做手术是2012年,正赶上他做安贞医院建院以来第一台Ⅰ期全主动脉替换术,即对患者的主动脉由主动脉根部直到双侧髂动脉全部替换成人工血管。这是心血管外科手术中难度最大、最复杂、用时最长的手术。从开胸到关胸全程用了15个小时,其中最关键的9个小时,孙主任亲自完成。这也是他从2004年以来,完成的第16例此类手术。
手术台周围挤满观摩的医生,我需要把脚凳垒箱子般垒得高高的才能让“海拔”足够从空隙中看到手术操作。看累了,时不时挤出来坐会儿,等我把贴墙的凳子挨个坐了一遍,手术在继续;坐在脚凳上还打了个盹,手术在继续;再时不是时和护士姐姐、观摩的进修医生们八卦一下,手术还在继续……
连续埋头做了9小时手术,孙主任完成关键操作后离开了手术台,把后面的步骤交给了助手们。他坐下疲备地靠在墙上,脸上依然保持着惯有的微笑。
在一次盘古大血管疾病国际论坛的采访中,孙立忠作为大会主席,很忙,等他在晚饭前如约抽出半小时在酒店的咖啡厅接受我的专访时,能看出他的疲惫,声音都沙哑了,但说话依然是经典的孙氏语言风格,微笑着缓缓道来。
约好的采访也被放过鸽子,当时网站视频节目的录制,演播室都准备好了,接到他电话要紧急飞到外地抢救病人。在孙氏手术十周年的纪念大会上,面对台下几百位有志于主动脉专业的大夫面前,他像拉家常一样和大家娓娓道来:搞大血管专业的,常常让家人不理解,怎么会忙成这样……
我理解了这些常常放亲朋好友“鸽子”的大血管专业医生。
做大血管手术的外科大夫需要有超强的耐力和身体素质。在孙立忠的的办公室里,我发现多了很多锻炼身体的小物件。打趣他终于开始为革命锻炼身体时,他脱了鞋往秤上一站,说:好像重了点。再一看电脑桌下有对哑铃,他拎起来举了几下放下,说:这个不敢多练,练完手抖没法做手术了。桌上有个握力器,这个总OK吧。他抓起来握了几下,说:总忘。
那天9小时手术,从早上9:30到下午6点多,回到办公室,给家人打电话,憨笑着说:忘吃降压药了……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中国首个医疗原创新媒体;报道中国最顶尖医疗团队
中国首个医疗原创新媒体;提供服务性最强就医指南
今日搜狐热点孕妇主动脉撕裂凶险万分 医院六科室联手保母子平安_凤凰资讯
孕妇主动脉撕裂凶险万分 医院六科室联手保母子平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人民网武汉11月24日电 怀孕8个多月的准妈妈,眼看就要迎接二胎的幸福降临,谁知突发主动脉夹层。医院六个科室联手手术,才成功挽救母子性命。据悉,孕妇患主动脉夹层后同期施行剖宫产和主动脉置换手术在湖北省尚属首例,国内十分也罕见。
原标题:孕妇主动脉撕裂凶险万分 医院六科室联手保母子平安人民网武汉11月24日电 怀孕8个多月的准妈妈,眼看就要迎接二胎的幸福降临,谁知突发主动脉夹层。医院六个科室联手手术,才成功挽救母子性命。据悉,孕妇患主动脉夹层后同期施行剖宫产和主动脉置换手术在湖北省尚属首例,国内十分也罕见。惊险:怀孕8个多月孕妇主动脉撕裂26岁的刘丽(化名)家住湖北钟祥,今年4月份顺利怀上二孩,眼看肚子一天天隆起,心里无比憧憬一家四口的幸福生活。但随着孕龄的增大,却发现自己只要轻度活动,就会心慌心悸,很不舒服,刘丽一度认为心悸可能是怀孕的自然反应,没有太在意。11月20日晚上,刘丽突然毫无征兆地出现了胸背部剧痛,丈夫赶紧陪她到当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怀疑是主动脉夹层,建议马上转上级医院确诊治疗。于是,家人连夜将刘丽送武汉,到达同济医院已是21日凌晨。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方泽民立即给刘丽做了血管CT,发现是ll型主动脉夹层,且心包内有大量积血,须立即手术,否则血管一旦破裂,这对母子将性命难保。医院立即组织心脏大血管外科、妇产科、新生儿科、放射科、麻醉科、手术室等6个科室专家紧急会诊,讨论病情,商量最佳手术方案。最终确定同期进行剖宫产和主动脉置换手术。“主动脉是全身各脏器供血的大血管,压力、血流量巨大,主动脉夹层是最为危险的疾病,被称为‘定时炸弹’,夹层一旦破裂,母子性命堪忧。”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魏翔教授说。六小时:两个手术成功挽救母子11月22日,按照预定方案手术分两步进行,先剖宫产,再置换主动脉。当日中午12时,手术开始,为了尽量减少麻醉对胎儿的影响,医护人员调整了手术步骤,待所有准备工作就绪,麻醉师再为刘丽进行全麻。妇产科医生先进行手术,7分钟内取出胎儿。由于手术会在子宫上留创面,而主动脉置换手术需要使用的抗凝剂,可能导致子宫创面出血,妇产科医生用止血球囊,压住刘丽的出血部位,并且此时不缝合腹部切口,一旦子宫发生大出血,可及时采取措施。紧接着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上台实施主动脉置换手术。在体外循环下,为刘丽进行了主动脉置换,术中医生发现刘丽的右冠状动脉严重撕裂,又做了冠脉搭桥,经历6小时奋战,两个手术顺利完成。目前,刘丽和宝宝的情况稳定,过不了多久一家人就可团聚。专家:警惕主动脉夹层这个“定时炸弹”魏翔教授提醒,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中危及生命的急重症。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早期死亡率非常高,48小时内死亡率达50%,每拖延一小时死亡率增加1%。马凡综合症、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炎性等都是该病的高危因素。据了解,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的母婴死亡率很高。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主动脉夹层破裂,血液可以积聚在心包,导致心脏压塞,孕妇需警惕这个“定时炸弹”。(周雯 邓国欢 常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29025
播放数:115139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动脉夹层血管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