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关于医护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教学的最新改革

您的位置: &
多媒体在中职生医护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合理使用
优质期刊推荐  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楼主本人于约10年前毕业于南方一所985、211医科大学,目前在广东省某二三线城市的一家三级医院工作了多年,在工作的这些年中,深深的感到我们国家医护人员的辛苦劳累,尤其是很多的辛苦劳累与医疗工作本身无关,比如目前职称晋升,并没有促使临床医护人员临高临床工作能力,但却贯穿医护人员从医的一生。本人首先声明开此贴不反党、不反国家,只是向国家反映情况,希望医护人员的主管部门国家卫计委能够改善我们的制度,使医护人员更加有活力的从事医疗工作。
楼主发言:33次 发图:0张
  首先说一下目前从医的外部环境:从医近10年,发现目前的从医的社会环境很糟糕,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越来越缺失,医患矛盾越来越大,近几年医闹越来越频繁,伤医事件层出不穷,不断传出医护人员伤亡的消息,导致医生压力越来越大。考虑的原因可能有  1、ZF的不作为及乱作为。ZF一直在强调建立法治社会,但目前仍未成功,制定的条文倒是很多,但从来没有严格执行过,或者说是选择性的执行,对老百姓执行,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执行,对权贵或者有关系的不执行,对自己不利的不执行,导致目前社会出现了迷茫,不知道如何做才好。再次,ZF对医疗系统的投入不够,使得医院要运行,资金捉襟见肘,不得不进行盈利,导致每个医院的院长月月谈收入,给每个科室下达收入指标,并且与奖金挂钩。最后,ZF目前对公立医院的定性不明确,假如公立医院定义为公益性质,那就应该政府全额拨款,包括医护人员的待遇及老百姓看病花钱都应该由ZF全额出,医院不准营利,假如定位为营利性质,那医护人员营利、追求利润正当合法,就不要进行道德绑架。而目前的定位导致没钱人得不到医疗,有钱人想追求更高的服务质量却不能。
  2、不良媒体为了博得眼球报告新闻丧失了道德底线,从而加重了医患矛盾。一般来说,目前的媒体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夸张的宣传医疗事件,而没有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报告。  从正面宣传医生是天使,可以不拿工资、可以为困难病人捐钱、可以免费为病人做手术、可以无节假日的拼命工作,甚至累死在工作岗位上。导致老百姓认为医生这样做是应该的,对医生的期望值很高,认为医生这样做才是合格的医生,才是天使。殊不知医生只是一种职业,医生也是人、也是老百姓,医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合理的收入合理合法,医生需要有自己的休息时间,中国古代及目前其他国家一直都是这样保障的。而免费治疗医生可以做,但不能作为常规,因为那不是医生的义务,而是ZF的责任。人民ZF应该保障自己的老百姓能够看得起病,而不是把责任强加到医生身上。不良媒体还乐于从反面抹黑医生,有时不仅仅是夸张,而且还钓鱼呢,比如近几年的茶水发炎门、缝肛门门、八毛钱门等等根本就没有调查清楚就迎合老百姓的口味,而大肆报告,老百姓对医生的落差太大,认为医生是白狼,医患关系雪上加霜。
  3、某些患者的低素质及某些医生的不道德行为,导致医生及患者两个群体的不信任的增加。当然我们承认目前患者的投诉渠道不太畅通,维权成本太大,耗时太长,认为在医院死了人就是有事,于是部分人选择了闹医院,开始只是家属闹而已,也只是投诉、哭闹而已,现在已经出现典型的医闹组织,直接对医院进行打砸、直接对医生进行人身攻击,这在其他国家都是犯罪,而我们国家却听之任之,或者是不痛不痒的惩罚,反而助长了医闹的气焰。真是很奇怪,我们国家竟然有医闹组织的存在,并且能长期存在。这样的事件出现的多了,就导致的医生群体对所有患者出现不信任,于是就出现多做检查、重病人不治、难说话的病人不治、风险高的手术不开展,最后吃亏的是患者。有些医生确实做了很多不道德的事情,比如为了拿回扣多开药、收红包,最可气的是患者花了很多钱而没有有效的解决问题,而没有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患者认为所有的医生都是这样的。于是也连累整个医生群体。
  下面再谈一下医护人员工作的内部环境。  1、在医院内部,医生处于最底层。最上面的是当地卫计委、医保局,其次院长及后勤管理人员,再次是科主任。上面三层的每一层均有特权,每一层都可以对医生发号施令,且均对自己的上一层服务,也就是说对上不对下。卫计委、医保局每年会发布很多政策、文件,年年都有变化,每年均要医生学习,花费很多时间,比如说医保局的医保政策、卫计委的医疗质量检测、反腐倡廉学习、三甲医院评审、教学医院评审等等。在医院内部的行政部门有院长办公室、质控科、病案室、科教科、监察室、医务科、信息科、供应室、防保科、医保办等等,每个科室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不断的开会,随时随意的发布规定,导致医生每天均要抽出时间应付。若不去开会或者偶尔犯了一个不痛不痒的错误,轻则罚钱,重则职称晋升受影响。因为医院管理人员会将他们自己制定的规定与职称晋升捆绑。另外,卫计委及院长还控制着编制,你不听话或者无关系,无论你临床能力有多强,都很难进编的。
  2、医生最主要的是治病,治病面对的当然是病人,现在的医患之间不信任可以说到了极致了。医生收病人要病人交谈签订入院谈话记录及拒收红包协议、做检查要解释为什么要做检查,确定治疗方案用药要解释为什么样这样用,做手术就更不用说了,花费好长时间谈话签字,经常有的患者不理解,需要谈话多次,甚至还要跟不同的家属谈话,很多时候都是对牛弹琴,为甚么呢,医学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学科,你跟一些不懂行的人谈话,经常需要反复的说,更有甚者,某些家属从百度上看了点医学,自以为很了解就经常诘问医生。谈完话后接下来就要在一大堆文书上签字,比如手术同意书、输血同意书、化疗同意书、麻醉同意书、特殊用药同意书、病重通知、拒绝检查同意书、拒绝治疗同意书、医保专项协议、医保自费项目同意书等等,在接下来就是病案的书写。光上述过程,就占了医生至少2/3以上的时间。医生用来治疗及手术的时间,可能连1/3都不到。至于看书及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那只有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了。
  唉,怎么没有回复的?难道大家医生们都干的很惬意吗?继续盖楼
  上述已经说了目前医护人员所处的外部环境及内部环境已经将医护人员搞的身心疲惫,且处理很多与医学无关的事情占据了大量时间。而实际上,就目前来讲医生最关心的是自己的职称是否能够顺利晋升,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职称代表着收入,代表着自己的临床工作能力,同时也代表着自己作为医生的尊严,故医护人员为了晋升职称,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进行临床能力的提高,然而目前的职称评审制度存在着极大的不合理性,临床能力好的人,会看病,老百姓也很拥护,但科研能力不好,反而晋升不了;而科研能力强或者是有关系的、看病即使很糟糕,照样可以晋升,使得很多晋升了高级职称的医生反而不会看病。
  从住院医升主治还算能反映临床能力,而从主治医向上晋升,则很少能够反应临床医生的看病能力。我不知道全国其他省份怎样晋升,我只把我所在的广东省晋升副主任医师所需要的条件列举出来:1、下乡满一年 2、发表3篇论文 3、至少有一个市级课题或者是市级以上的课题的第二或者第三作者。4、3-5年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5、通过副高考试(这是应该的,因为反映临床能力)6、计算机通过5个模块 7、通过职称英语。
  这个是必须要支持的,卫计委的官员们,别坐在办公室里高谈阔论的搞医改了,应该下到最基层的卫生院、广大的县级医院去看看、去听听基层医务人员的生存现状和心声再来做决定。。。医院不是花钱就能得到你想要服务的妓院
  国家要进行医疗改革,首先要提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而积极性的发挥依赖于医生能否在工作中获得自己的价值,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医生要有合理的阳光收入,第二给医务人员减负,使医务人员有时间对自己的专业进行钻研。
  先说一下下乡吧  下乡,美其名曰:到基层锻炼或者支援基层。起源于上个世纪毛主席时代,当时由于信息不发达,医护人员流动性不强,基层医疗水平薄弱,且大部分老百姓均在基层医院看病,故下乡在某种程度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是目前时代已经明显变化了,下乡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已经成为各级医院的负担了,我想即使毛主席在世,他老人家也会取消下乡,为什么我们的主管部门卫计委没有觉察到呢?下面我说一下应该取消下乡的原因:  1、下级医院需要的是全科医师,下级医院所承担的任务应该是农村、社区的预防保健任务,若是看病最好是所有的常见病多发病均能看,而我们目前的上级医院多培养出来的医师几乎全部是专科医师,而目前广东省晋升副主任医师要求不分专科全部下乡,就造成了专科医师到了需要全科医师的医院里无用武之地。比如说:一个胸外科的主治医师下乡后,基层医院基本上无心胸外科病人,即使有以目前的环境,病人也不会在基层医院做,也会到大医院做,但胸外科医生因为是专科医师,无法诊治除了胸外科疾病以外的疾病,导致该医师在基层医院无所事事,而基层医院还要提供住宿。曾私下里和基层医院医师及领导交谈,他们说他们实际上不希望我们下乡,说我们来了是帮倒忙,既要给我们安排住宿,又要照顾我们的情绪,故意给我们找病人看,而我们又无法看病。他们说,他们最需要的是国家能够给予拨款,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为基层医疗机构多提供全科医师,还有基层医疗机构工资待遇太低,根本留不下优秀的全科医师,很多高学历年轻医生干了一段时间就跳槽了。另外,他们更希望国家出钱给他们自己的医生到大医院进修,从而提高自己医院的诊疗水平。
  2.对上级医院的影响更大。众所周知,目前三级公立医院的每个科室为了压缩人力成本,各科室的医生实际上是相对不足,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但广东省的制度是只要是晋升就必须下乡一年,在这一年里是不在科室的,若是科里人员充足的话,无所谓,但是若是该科室处于下乡阶段的医生较多的话或者科室人员不太充足的话,那下乡脱产对该科室的运转则是一个重大的打击。若是因为下乡而招聘新人的话,将来下乡完了人力成本就会增加很多。若是不招聘新人,科室的其他人员就要分担下乡人员的工作,其他人员的负担明显加重,出现医疗差错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每年每所医院几乎均有十多人甚至更多人下乡,下乡人员的工资待遇要医院科室负担,所以对医院来说,下乡可以说自己贴钱去干一个出力不讨好的生意(下级医院并没有认同下乡,见上所述),若每年下乡人员过多,医院的运转都成问题,而我们的主管部门卫计委竟然视而不见。
  3.对个人及家庭影响也很大。目前的医师法没有修改,多点执业也没有完全放开,在外院执业属于非法行医,故下乡人员在下级医院不敢行医,因为出了事,下级医院领导是不会为你出头的。
  主治医师是中青年,大部分是80后计划生育实行后出生的,多数是独生子女,大多是家里的支柱,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顾家里。在市内下乡还可以,但很多人被分配到市外。甚至是省外,一年不回家,家里一旦出现急事很难照顾的。还有我们这里市外下乡跟对口扶贫绑架在一块,各个医院都分配任务,轮到你时必须强行执行,因为医院说这是政治任务。我们医院有个员工是单身妈妈。孩子刚上幼儿园,她被分配到省外下乡,曾经找过院领导,能不能从容一下不到省外在市内下乡,领导说这是政治任务,最后她不得不将孩子送到娘家去。我就有点纳闷了,什么是政治任务?政治任务就应该牺牲个人利益吗?老百姓支持的才能算政治吧,老百姓不支持还谈什么政治。
  题外话  政府不改制,医改很难成功。别的国家的医疗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并且医患关系良好,而我们国家还在摸着石头过河,不知道要摸到什么时候。目前医疗现状的根本原因是国家投入太少以及公立医院定性不明确。别的国家的公立医院具有公益性质,可以免费看病,为广大贫民百姓服务,私立医院具有良好的服务质量,为有钱人服务,所有人均可找到合适的医疗条件,医患关系融洽。我们的公立医院,是老百姓要求公益,而政府为了减少开支要求医院盈利,弄得医院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谁都不满意,医患关系恶化。
  继续盖楼
  你说的这些,做为一名医学工作着的我很赞同,可是我们能够做的也只是发发牢骚,没有别的办法  
  顶一个,可是现在ZF没空呀…现阶段不还在打虎么,虎打得差不多了,这些应该就会提上日程了吧~  
  再说一下论文吧,相信所有公立医院 的医生都有深刻体会。目前中国医学界论文产量可以说居世界前列,但有质量的论文寥寥无几。为什么呢?现在公立医院的医生相当忙,除了必须的医疗工作外,还要应付上级机构及本院行政机构的各种检查及各种规定。并且现在论文与职称评审挂钩,比如广东省升副主任医生3篇论文,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且要求几乎所有中大型医院均执行。这样一来,为了不影响自己晋升(因为晋升与待遇有关),而自己有没有时间去做,或者根本没有好的题材去写,医生就不得不去抄袭,故目前就出现了一种现象,只要有一篇原创文献出来,很快就有一大堆复制的文献出来。举个例子,临床上在大型医院都很少见的疾病,比如POEMS综合征,竟然有很多县级医院发表的文章里一年能见十及例甚至更多。这样的文章除了骗人有什么意义。
  更为奇葩的是竟然出现了一系列职业代写论文机构,只要你给钱,就可以帮你代写。普通论文3500元、核心期刊元、SCI超过1万。论文代表着科学、代表着科学工作者智慧,在医学界更是代表着先进的治疗方案及工作经验,为攻克人类疾病提供了有效的的手段。然而在我们国家竟然出现这样的机构,并且很多核心杂志和他们联合起来骗钱,这样的论文有何价值,对老百姓的健康有何益处?最终医生变成了这些机构的提款机。我现在每月至少接到10几个有关的电话,真是不胜其烦。
  自己顶自己吧
  以下转自医脉通,不知医务人员有何看法  上午8点左右,福建省立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李瑞玉(女,59岁)在出诊时被一位84岁的老年患者持刀砍成重伤。该医生全身多处被刀砍伤,其中颈部一道刀痕,右手拇长伸肌腱断裂,左食指固有神经断裂。可叹的是,李主任那双赖以为人民服务、为患者解除病患的手,很有可能落下残疾。  这个案件的发生距离浙江温岭杀医凶犯连恩青被执行死刑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事发地点距离温岭市仅仅400公里,更巧合的是,两起凶案的受伤害对象都是耳鼻喉科主任。  这还不是近期唯一的伤医血案。在日连恩青被执行死刑后的几天内,全社会似乎仍在和医生开着悲哀的玩笑:  5月28日,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生伤医事件,医生被连捅两刀;  5月29日,浙江东阳横店集团医院,护士未能给病人提供餐巾纸而被掐脖,送重症监护室;  6月3日,河北保定容城县人民医院的医生被家属追打。医生从五楼逃到一楼,但仍在一楼被患者儿子截住暴打5分钟;  又是6月3日,港大深圳医院一位护士被患者家属用高跟鞋直接踹成肾挫裂伤;  还是6月3日,山东德州市人民医院,2名医护和4名病患及家属被一男子持刀砍伤;  6月5日,陕西榆林市第二医院耳鼻喉科(又是耳鼻喉科!)副主任的被一男学生打成左眼球破裂;  6月7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一名值班护士被一名陌生男子用菜刀砍成重伤,目前仍未脱离生命危险。  6月9日,上海儿童医院护士在当班过程中被患者家属打伤。右耳一过性失聪;左耳听力下降;面部受伤。  6月9日,杭州富阳中医骨伤医院一个男医生,因为拒绝伪造病历,被四名患者家属暴打致肾挫伤,拇指肌腱挫伤。  6月11日,中牟县雁鸣湖镇卫生院,一45岁左右妇女用刀捅死一妇科医生。行凶过程仅5分钟。  杀害医生的凶手被枪毙了,可刺向医生的血刃不但没有受到威慑,伤医血案反而呈“井喷”之势,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救死扶伤者频繁被伤害,我真的不知道这是医生的悲哀还是社会的悲哀!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避免犯罪,任何犯罪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司法的目的不只是消灭某一个犯罪的肉体,更是通过惩戒罪犯以达到减少犯罪,预防犯罪比惩罚罪犯更有意义。  从最近的几起对伤医凶手的判决来看,法律应该是公正的,判罚也是比较严厉的,而且没有比死刑更重的处罚了,可医护人员的安全状况不但没有改善,而且似乎更加糟糕。看来,仅靠重判凶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当今社会,各种场合暴力事件不断,而医疗场所是一个重灾区。不断发生的伤医案件,有社会的共性因素,但也不得不承认,僵化的医疗体制和落后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其中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如果个别当政者仅对现行的医疗体制拍拍脑袋做一变动、如果僵化的医疗保障制度仍然与民众的需求相去甚远,那么,仅仅靠法律上严惩肇事者,枪毙一两个伤医凶手是解决不了医患冲突的,也保障不了医护人员的安全。正如抢劫案的发生,除了抢劫犯的贪婪与残暴等个人因素外,贫穷和不公是催生抢劫的社会原因。如果全社会不去消除贫穷和不公,只是通过严惩抢劫犯,那是阻止不了抢劫案的发生的。  尽管个别的伤医暴徒也是“贫穷与不公”医疗保障制度的受害者,但所有的这些问题都不是医生能左右的。把对社会的不满发泄到医生身上,是非常无耻和极端不道德的。  尽管医护人员痛恨那些杀医凶手,但严惩这些人并不是医务人员的终极目的,而且即使将凶手碎尸万段,也不能换回被害医生的生命。医务人员最迫切希望的是有一个安定的医疗环境,大家在这样的环境里能够无所顾虑的为患者解除病痛。  医疗问题是基本的民生问题,医患关系关系到社会稳定。如果全社会能够认识到医患关系重要性的话,对越来越频发的伤医事件,相关部门就应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范与预警措施,与其高呼严厉打击,不如防患于未然。
  苦B的医生。
  以下转自医脉通:  医改,请先改革医生评价体系  什么样的医生是好医生?回答应该很简单:疗效好、花钱少、有爱心、多临床等等。但是大家回想一下,以目前的评价体系,什么样的医生是好医生?  1、能开展新技术、高精尖技术,解决“大病”的医生;  2、收益高的医生,比如器官移植、介入治疗、大型手术;  3、善于做科研、发表论文的医生。  以目前的评价体系,“能创收是好医生”,靠疗效好、花钱少、有爱心、多临床等,基本无法进入好医生的行列,反而会因为收益少、论文少、科研少等等,无法晋升职称、无法晋升职位、无法得到国家科研的资助……,结果是虽然服务的患者一片叫好,整天忙得要命,却在各方面处处不如人,无奈至极,于是乎感慨:想做好医生,很难坚持。  问题出在了哪里?在于:在评价体系之中,患者的评价竟然没有任何体现,疗效如何、花费多少、服务了多少患者、服务态度如何,这些最最重要的评价,竟然不会出现在体制内医生的评价指标之中。  于是乎弊端大现,医生忙于开展高精尖技术、忙于大手术、忙于做科研(甚至明知无用,也不得不养老鼠做实验,知不可为而为之)。长此以往,引导全体医生、整个行业偏离了方向。医生迫于职称、职位的晋升,忙于科研、论文,片面追求高科技高创收,可以大大压缩临床工作,可以不顾临床疗效、可以不顾患者的评价……市场化的医疗体制下,伤害的是全国人民,无一能够幸免,包括我们的领导阶层,因为长此以往,几十年下来,已不堪想象。改革开放后,我们的医疗设备已经赶超欧美,但患者的满意度却还不如贫穷落后时期,不能不深思。  故此,个人认为,医改,想达到让国人初步满意,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让患者进入医生、医院的评价体系,一个医生,想晋升想提拔,首先要让患者受益:疗效好、花钱少、有爱心、多看病、多奉献……。医疗体制改革,首先要达到:让我们的患者看完病,有权利有义务对医院、对医生评价,或打钩、或按键,简单明了,牵一发而动全身,让真正的好医生好起来,于是乎行业风气大变,既可以惠及天下苍生,又让医生回归纯粹,真正是泽披医患,功德无量,善莫大焉!
  给你顶楼!
  医生真的不容易,百姓也不容易,看着私立医院盖的楼漂亮,但收费贵到死,各种坑。有些自称军区医院,三甲医院的都会坑钱,(表示本人被坑过)还有些不正规的医院各种的宣传滥竽充数,看个病,心好累哇。  还有医院人超多的,得了个感冒还有挂急诊的,还不止一个,我也是醉了。真正需要急诊的人还要忍痛等待。  什么时候才能更贴切的为百姓服务啊,哎。。。。。
  重医20多年的老医生告诉你,职称其实就是狗狗脖子上的套,有了这个套才能随意排布你,要不然怎么让你政治合格?巫医乐工概莫能外。明白这一点,你也不用发牢骚了。
  从医20多年的老医生告诉你,职称其实就是狗狗脖子上的套,有了这个套才能随意摆布你,要不然怎么让你政治合格?巫医乐工奇技淫巧之人概莫能外。明白这一点,你也不用发牢骚了。
  鼓励民营医院的方向是对的,让市场让医院来评价医生,好的医生自然会有医院来挖。所谓好医生,我看评价也不尽相同,某一领域的翘楚当然是好医生,但是这种人不多。好医生还包括那些有一技之长的,或者综合能力强的,抑或虽然不大会看病,但是科研能力强,能够提升医院科室档次的,甚至那种临床科研都一般般,但是擅长处理各种关系,能够带领整个团队共同进步的。大家各取所需吧。楼主你还年轻,希望你早日找到自身定位。
  再说一下课题吧。广东省要求升副高或者正高必须要求有课题。我们医院没有什么科研项目,医院规模也不是太大。故无论临床课题或者科研课题单纯靠自己均很难申请。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奇怪的现象:1/部分人去找有大型课题的人挂个名字,自己根本不参与,只要给点钱即可。2/我们医院每年申报课题人数很多,而卫生局所给名额有限,故我们申请课题需要过医院及卫生局两道关。而这两道关能否顺利通过,很大程度是靠关系,于是就出现了关系强的通过率高,关系弱的不通过,比如说从事行政后勤的竟然很容易课题通过,并且后勤人员所选的还是临床课题,我就纳闷了,行政人员都不接触临床,怎么完成这个课题。而许多临床人员的比较好的临床课题却通过不了。3/还有部分人直接照搬别人的课题。
  顶! 我觉得现在医疗体系在改变,希望国家加大对医疗的投入,不要定些奇葩的规定条款,请根据实际来,多听听我们真实的是需要什么,不要为了完成你们的政绩,把我们乱搞
  客观地讲,原因出在医生护士上。卫计委还不是医生升上去的么?  国家现在要做的不应该是加大医疗投入,而是优化医疗结构。  要彻底打破医疗行业垄断地位,放开私营医院,公立医院的编制应该取消,医生护士的工资应该让医院去支付而不是国家。  要把医疗资源平均化,北京上海的医疗资源太集中了,乡镇一级的医院太差劲了,导致老百姓一有病就去北京上海,乡镇医院里的医生护士整天扣脚趾甲白拿纳税人的钱。  医生护士应该改变观念,医疗行业本就是个服务业,要有服务员的意识。现在医院里的那些玩意90%以上都是一副欠了钱的臭脸,巴不得把病人都轰走了好白拿工资。  你要说增加医疗投入,国家一年的医疗投入还少么?2014年多少万亿自己去看。  新建起来的医院,土地出让价是多少一亩,自己去看  医院的建设,谁出的钱,自己去看,设备谁买的,自己去看,医生护士的工资,谁定的,谁发的自己去看。特娘的抠着脚指甲对人爱理不理还开着卡宴捷豹的还在这里哭穷。  现在应该削减医疗支出,减少医保在工资结构中的比例,把钱给老百姓,让老百姓自己去选择医院。  国家的钱本就不多,现在的外部形势又紧张,不去好好扩充军事实力,就只知道扔给医生护士这些白眼狼
  以下转载医学界  5月21日,《医学界》发起一项名为“中国式医生职称评审制度是否合理?”的调查,一周时间,3836名医务工作者参与调查,9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式医生职称评审制度不合理,医生们普遍希望国内的职称评审制度能有所改进,让自己能专心为患者服务,更好地用心于自己的工作。  在参与调查的3836名医生中,43.61%为主治医师,29.64%是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占7.98%,住院医师的比例为18.77%。80.4%的受访者认为医生职称对治病没有帮助,93.5%的医生认为职称晋升不应与论文挂钩,从职称分布上来看,认为中国医生职称评审制度不合理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比例分别为90.8%、96.5%、98.7%、97.8%。  91.5%的受访者表示,每到职称晋升季,总会接到过花钱买版面、收钱发论文的电话(短信、邮件……),“为了晋职称很多人都在编造论文、科研,这个真的会对病人有帮助吗?”面对为了晋升职称“论文造假、抄袭成风”的现状,一位医生痛心疾首地表示。  现行晋升制度影响临床医疗工作  “现行的医师职称晋升制度,逼迫医生忙于应付论文和科研,让有些医生只会写论文不会看病了,严重影响了临床医疗工作。”早在2011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范利就对现行的医师职称晋升制度提出过质疑。  然而三年过去了,“职称晋升与论文挂钩”的现象丝毫没有改善。微博知名医生、原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急诊科女超人于莺”于2013年从北京协和医院离职,一时间轰动了医疗界。据于莺介绍,她离开公立医院原因之一就是“不和科研考核大夫的评判体系玩了。我玩不过。”  在目前的公立医院职称晋升体系中,如果发不了论文,就算临床水准再高,也没法评上副主任医师。就像于莺在解释自己的辞职原因时说的:即便她有很强的临床能力,但“没发表论文的天赋”。  “个别城市甚至把科研课题立项作为医师晋升的必备条件,多数医院在医师晋升评审标准中对科研论文的要求更是逐年加码。”范利委员介绍,“这逼迫着临床医生忙于科研和写论文,而那些看病"很有两下子"却不善于科研的临床医生在晋升职称时则无优势可言。”  论文要求滋生学术腐败  “通过论文来评定是否可以升职称,滋生了许多以此赚钱的杂志社,代发甚至代写中介,发论文已经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悲哀!”在调查中,一位医生这样答道。  实际上,近些年医生为晋职称找枪手发论文而被骗钱的事屡有发生。2013年,重庆市3位医生急于评定职称,自己又没时间写论文,即便写了论文又为不能发表而发愁,于是交了1.4万元给“学术期刊业务经理”,让枪手帮自己发论文,最终论文没发成,钱还被骗走。  这样的事情不在少数,在本次的调查中,很多医生都提到了自己身边就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位医生很全面的介绍了自己身边同事如何满足职称评审条件的真相:“看看职称评审的条件吧,考试+文章+学分+教学职称+关系,哪一个和治病相关?考试最相关的,也不说了,题海战术,从小都这么过来的;文章靠编+买,都知道是垃圾没有人看,胡编乱造+买版面,好一点的还要加领导名字,写不到或没时间就找个枪手,学校里的文章枪手已具规模;教学职称不说了,不是每个医院都要,占时间而已;学分均由医学会卖,年轻的领导太太坐地收钱,120块一张10分,三年够学分才有评审条件;关系……唉……没有就缓几年吧。”  如何评价医生更科学?  在本次调查中,医生们见仁见智,有2100多位医生留言,提出自己对中国医生职称晋升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医生们普遍认为,医生的执业水平的确需要一套规范的评价体系来进行确认。但评价体系本身必须是科学,合理,公正的才有意义。临床型的医生应该要把精力放在如何看好病,如何让患者满意上,并且用最好的方法让病人解除痛苦,研究型的医生应该写论文为主。但遗憾的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评价标准都带有很大的行政化,功利化色彩。不仅不能合理的评价每一位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甚至在这个过程中还阻碍了医师专业技术的提高!  海外是否对医生职称有设定?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周昭远介绍,其实欧美和港台都没有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的说法。他们只有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优秀的专科医生可聘为专业负责人,为医院发展出谋划策,当然他们也会根据医院的需要进行相关研究,发表论文介绍研究成果,但这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不是刻意去做,更不是非做不可。  周昭远认为,对于医生而言,能够花最少代价治好病就是好医生,职称高低与治病能力没有任何关系。现在不少大医院的专家连常见病都治不好,更不要说罕见病和疑难病及危重病。废除职称评审,至少把职称与待遇脱钩,才能鼓励医生把精力放在专业上,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也转一下医脉通  中国医生为什么很累?  近几年来,医生很忙、很辛苦、过度劳累甚至累死的报道,屡见于媒体。为什么中国医生会如此劳累呢?  第一,中国优质医生不多。从宏观来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13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生2.04人,已经超过全球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按理说中国医生数量已经不算少了,但是由于优质医生不多,而且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大型医院,结果人们都集中到大型医院看病,大型医院天天爆棚,这里的优质医生日日辛苦。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基层小医院门厅罗雀。因此,并不是所有中国医生都很劳累。  第二,医生成为了公立医院的机械劳动力。众所周知,公立医院年年扩张,病人不多增多,与此同时虽然医务人员的数量也在增加,但其增加的比例却远远落后于病人和病床的增加比例。有些网文或网友认为现在公立医院招人难,或者招不到合格或满意的医生。如果说小医院招不到人还可以理解,但不断扩张的大型医院还说招不到人就根本不是事实了。要知道,每年有多少医科毕业生在拼命地往大型医院挤。其真实的原因是,公立医院基本上靠自己养活和自我发展,不得不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严格甚至过分控制人力成本,同时上级行政部门严格控制医院人员编制指标。中国的公立医院在经济上早已是公立的民营医院。结果,公立医院特别大型医院事实上已经把医生当成了赚钱的机器,劳动的牲口,工作量上不断加码,以一当十。  第三,医院一系列的经济激励机制是医生过度劳累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奴隶社会早已成为历史,皮鞭下的劳工管理也已不存在。医院为了控制人力成本,让医生自愿或不得不自愿去累死累活,基本上是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来达到的。有一个典型的事实,在省城大型医院一个中级医生的(明的)月收入一般在2~4万元,其中基本工资只有元,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而其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奖金(如小组奖、科室奖、院奖、月奖、季度奖等)、加班提成、超时工作提成、收病人住院提成、手术站台费……等一系列名目繁多的收入项目。面对这样的收入结构,有几个医生能不主动去过度劳累?为了不拖累小组、科室和全院的后腿,有几个医生敢不去过度劳累?  大家知道,全球最大的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简单的小病到复杂的大病,大小通吃,以量取胜,“捡到篮里都是菜,甚至和乡镇卫生院抢活干,因为小手术未必效益低”,其目的是通过“薄利多销”来盈利。这里的医生无疑的非常辛苦,几乎人人天天过度劳累,而且完全是任劳任怨。当然收入更是非常可观的,如果能进入这家医院工作,那简直是祖上烧高香了。巨大的经济激励机制具有巨大的魔力,劳累根本算不了什么,即使累死了也在所不辞,而且前赴后继,没人愿意从大型医院调到清闲的基层医院工作。  第四,违背人性化的管理。医生过度劳累或疲劳,不仅对医生本人害处匪浅,对病人也是危害极大的,因为医生的疲劳显著增加对病人的误诊误治和手术并发症的医疗过失风险。欧美等国早就有明文禁止医生的过度劳累和疲劳工作。反观我国,不但不禁止,反而大张旗鼓地表扬和奖励医生疲劳工作,卫生行政部门也不严加管制,违背了基本的职业和道德标准。在经济效益面前,人性化管理沦落为漂亮的口号。  第五,“单位人”身份约束了医生的流动。中国公立医院一家独大,而且目前的人事制度下公立医院通过编制把医生圈养成“单位人”,以至于医生很难流动,即使知道会累死也没有多少办法。  第六,中国特色的职称制度。为了牵制每一个医生而形成的当今职称制度,把职称与各种利益捆绑一起,让医生白天忙临床,晚上和节假日在家还得忙着造论文和编课题,而且不干不行,除非改行不想混了。  医生在外国是非常受人尊敬而富有的角色,而在中国只能农民工一样劳累才能获得比较高的收入。面对越来越多关于医生过度劳累和累死的事例和报道,笔者只能说:体制牢笼里的医生,请你少受一些诱惑,珍惜自己,你的健康和生命关系到你家人的幸福和病人的安危。且行且珍重!
  中国的医学职称评审捆绑了太多的没用的东西,说到底只是为了控制医务人员这个群体
  顶一个~感谢分享
  文章写的很实在,现在的医院确实是这样子。不知道卫生部的大员们都在忙什么去了。  论卐文巛代灬写巛发卐表(扣I扣):二 七 一,一 六
二 六】 二零
  论〇文口代灬写口发〇表【扣I扣):二[ 七 一,一 六 】 二 六 二零
  以下转自医脉通:  背黑锅的医生 妄加评论的患者  每次一发生无辜的医务人员在医院受到暴力伤害的事件,总是有很多“善良”的“老百姓”发表评论,绝大多数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证明医务人员的“医德”、“医术”和“服务态度”是多么多么差,所以才导致他们这些“善良”的“老百姓”忍无可忍而选择暴力,并且要求全体医务人员“反思”,有的甚至还拍手叫好。然而,他们的说法是完全经不住仔细推敲的。  他们遇到的医务人员“医德”、“医术”和“服务态度”到底有没有问题呢?不一定,能够肯定的只是他们对自己遇到的医务人员不满。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他们的评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地分析:  1、他们都有哪些不满?  2、他们的逻辑存在什么问题?  3、同样的逻辑,换成别的情境会是什么情况?  4、如果医生和护士真的按照他们的要求来做,又会是什么情况?  下面将一一进行分析,这些评论就不一一截图了,因为随便在哪里都可以看得到。  1、关于“不会无缘无故骂人、打人甚至杀人,一个巴掌拍不响,受害人一定有错”。  【当然不会无缘无故,烟台招远麦当劳被打死的女子就是因为不给电话号码而被打死的,哈尔滨公交车上被打的女孩是因为不让座被打的,也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吗?如果哪天你们在火车站被砍了、坐公交车被烧了,可不可以原话奉还呢?】  2、关于医院没有交费就不能做检查、不能拿药、不能治疗,住院一欠费就被催费。  【首先,你的病情是稳定的,要是急危重症,或者是“三无人员”,即使一分钱不交都可以进“绿色通道”,如果不相信,自己随便找一家三甲医院的急诊去暗访。  其次,在现行的体制下,很多医院都规定,如果患者欠费,欠的那部分钱是要由当事医生自己承担的,有些医院甚至还要把数额乘以3或者5,你自己想想,一个月不用多,只要遇到一两个,那个医生这个月的钱就会被扣光甚至扣成负数了。  最后,你知道欠费跑掉的有多少吗?如果不相信,自己随便找一家三甲医院去暗访,几乎个个科室个个月都有。】  3、关于“排队几小时,看病几分钟”。  【你自己算算一天或者一早上有多少病人,平均到每个人头上有多少时间?如果每个人多看1分钟,你排队的时间会增加多少?如果每个人看病的时间都达到期望值,你又会等多长时间?】  【换一个情境,你在考试的过程中,在题量少和题量多的情况下你分配给每道题的时间会不会一样?分配给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的时间会不会一样?】  【其实,每个人都是别人看的时候嫌医生看得慢,到自己又嫌快,都巴不得别人几秒钟打发,然后剩下的时间都给自己,个个都这么想,矛盾就产生了,医生不管看得快还是慢都是错,都要被骂“没有医德”。】  4、关于辅助检查。  这又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如果检查的结果是阳性,那么还要说“现在的医生,没有仪器和设备就不会看病,没有医德”,如果是阴性,那么就是“医生是为了赚钱,没有医德”。  【首先,体温表、血压表和听诊器也是你说的“仪器和设备”,只不过只收了你几块钱的挂号费和诊查费。  其次,你知道什么情况该做什么检查吗?你会操作检查的仪器和设备吗?结果出来你会分析和解读吗?】  【换一个情境,你去修电脑或者修手机,人家也要检查了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甚至检查了都还不一定知道呢。  再换一个情境,你去问问高中数学老师为什么要用集合、排列和组合来解题,为什么不用列举法一个一个地数?你会说高中数学老师“没有集合、排列和组合就不会做题”吗?】  【最后,如果不做检查出了什么问题,你会不会说当初为什么不给你检查、你又没有学过医、又不懂、又不是没有钱了?】  5、关于医务人员的面部表情。  【换一个情境,你在考试的过程中可以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面部表情是什么样,在时间紧、题量多、不能出错的情况下,你笑得出来吗?】  【如果哪个医生或者护士微笑,你会不会说人家不严肃、你那么难受还笑?】  6、关于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  【首先,“态度”这种东西主观性很强,同一个“态度”,都会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其次,不同的人性格和脾气不同,同一个人也不可能每分钟都保持一个“态度”。】  【换一个情境,你被驾校的教练骂了,你敢去说人家“服务态度恶劣”吗?  相反,在医院只要自己主观上有不满,就是对方“服务态度恶劣”,插队被制止说人家“服务态度恶劣”,违规开虚假病情证明也要说人家“服务态度恶劣”。】  7、关于医生有些时候不做过多解释。  【除了忙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一是短时间内说不清楚,二是你也听不懂。不要去说人家傲慢,人家读了5年本科,每天的课比高三还多,怎么可能一两句话说得清楚,就算说了你听得懂吗?】  【换一个情境,你上学会要求老师给你解释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吗?你买软件会要求人家给你解释后台的程序是怎么编的吗?】  【还有,现在很多医生都被你们骂怕了、打怕了,连话都不知道该怎么讲了,不管怎么讲你们都不满意,都要骂,索性干脆保持沉默了。】  【也有部分医生愿意耐心解释,结果说了不到一半你们又嫌人家“啰嗦”了。】  8、关于部分医院院长被抓。  【换一个情境,如果你们单位的领导被抓,可以骂你、打你甚至杀你并让你“反思”吗?】  9、关于某个医生收了他们的红包。  【请你曝光和举报他。】  【如果他主动向你暗示甚至索要,那么他不是什么好东西;如果他没有主动要、你主动送、他收了,那么你俩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你觉得行贿的能比受贿的高尚多少?如果他没有主动要、而你主动送,那么你不是什么好东西。】  10、关于诊断和治疗的问题。  【1、没病+没做检查=会不会看病,怎么可能没病!2、有病+没做检查=不做检查就说有病,你才有病!3、没病+做了检查=你他妈就是骗钱!4、有病+做了检查+确诊=没机器就不会看病!5、有病+检查+确诊+治愈=花一堆钱尽是无关的检查;6、有病+检查+确诊+未治愈=医德败坏谋财害命!】  限于篇幅,就不再一一列举了。通过分析他们的评论,可以找到很多共性,再进一步分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1、把医疗卫生体制和医院管理产生的问题归咎于一线的医务人员;  2、缺乏医学知识和对医务人员的工作不了解而产生的偏见和误解;  3、自己已经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受害者了,却没有意识到,反而进一步说医务人员;  4、确实遇到了老鼠屎。  而前3种情况又占了绝大多数,可见,这些“善良”的“老百姓”,仅仅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就对整个医务人员群体产生不满,而这种不满大多还可能是偏见和误解,反过来,医务人员几乎天天都能够遇到低素质的患者,有谁就因此而否定整个患者群体呢?又有谁对整个患者群体喊打喊杀呢?  他们甚至还说:“不想当医生就赶紧滚,我们不需要你们这样‘没有医德’的医生”。呵呵,人家可以不当医生,你们可以不生病吗?人家没有医德,你们有基本的做人的道德吗?  从这些已经可以看出他们的说法有多么站不住脚了。其实,说这么多都还已经退了很多步了,就凭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代入别的新闻去要求受害人乃至全体医务人员“反思”这一点,他们就站不住脚。  为什么呢?我们可以换一个情境:当有无辜的患者受到某些民营医院的不法侵害,如昆明新东方学校的女教师不幸死亡、小伙子做包皮手术中途被加价等,如果有哪个医务人员也跑来发表评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控诉现在的患者素质多么多么差,并且要求全体患者“反思”,甚至拍手叫好,大家会怎么想?  尽管每一个医务人员都碰到过无数低素质的病人,但是并没有看见谁在无辜的患者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出来拿患者的素质说事,相反都是在谴责不良医院、医生和给出建议。  但是反过来,当有医务人员无辜被骂、被打甚至被杀时,不少“善良”的“老百姓”们纷纷站出来“教育”医务人员,并且拿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例子,尽管这些很多都是偏见和误解。  这也许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区别吧,或者说是人和某些动物之间的区别。  再换一个情境,“善良”的“老百姓”们认为只要对医务人员不满(仅仅是他们主观上不满,也就是他们口中的“‘医德’、‘医术’和‘服务态度’差”,而对方有没有错还不一定)就可以实施暴力伤害,或者可以理解暴力犯罪分子,那么,按照你们的逻辑,医务人员如果对你们不满,可以骂你们、打你们甚至杀你们吗?  即使再退一万步,我们假定他们遇到的医务人员确实是“医德”、“医术”和“服务态度”都差到了极点的。那么因为你们遇到的医务人员“医德”、“医术”和“服务态度”差,所以全体医务人员特别是受到暴力伤害的医务人员就有原罪、就应该受到暴力伤害吗?  如果这种逻辑成立,那么因为中国人里面有素质差的,还有坏人,是不是就可以骂你们、打你们甚至杀你们呢?
  这个还不太清楚,。有需要的话可联系.吗,。,带你写论文。,,希望可以帮到你
  请那些在本贴做论文广告的混蛋滚出此贴,你们也是这个罪恶体制的帮凶及苍蝇。
  医生“赶考”:职称不等于称职(转自南方都市)  “我为什么反对职称评审?因为医生根本就不需要评什么职称,对治病没有任何帮助,甚至会误导病人。”我以@友悦为名发的这条微博,已有几千转发和评论,超过150万人次阅读,说明大家对这个问题很关注。转发者除了医生,律师、教师和工程师也不少,大家普遍认为职称与自己的专业水平无关。  以取得执业证的医生为例,职称分为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四个档次。住院医生经过三年以上培训,通过考试并发表2篇以上专业论文,才能聘任为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除了类似要求,还要有省厅级以上立项的科研课题,发表论文更多,档次更高。  大家诟病的主要是科研和论文。由于这是晋升的必要条件,需求大就有权力寻租的空间,省市多名主管科研的领导落马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这种研究盲目、功利,修改数据夸大阳性结果十分常见,导致研究成果没有任何价值,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论文发表也类似,由于是刚性需求,花钱买版面和另外给好处发表论文是常态,每年到晋升季节我都会收到电话和邮件,发表1篇论文几千到上万元,这种论文对实际工作没有任何指导价值,几乎没有人看。  就是这样的科研和论文却成了晋升的前提,既浪费医生的精力,又培养一批靠科研论文发财的寄生虫。更严重的是,真正有水平有主见的医生不屑于台下交易,导致晋升不了,而那些习惯于弄虚作假的人很快就获得高职称。我担心,很快我们就会面临“专家不会看病,教授不会教书”的情况发生。  其实欧美和港台都没有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的说法。他们只有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优秀的专科医生可聘为专业负责人,为医院发展出谋划策,当然他们也会根据医院的需要进行相关研究,发表论文介绍研究成果,但这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不是刻意去做,更不是非做不可。  对于医生而言,能够花最少代价治好病就是好医生,职称高低与治病能力没有任何关系。现在不少大医院的专家连常见病都治不好,更不要说罕见病和疑难病及危重病。废除职称评审,至少把职称与待遇脱钩,才能鼓励医生把精力放在专业上,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南方都市报《医生赶考:职称不等于称职》作者:周昭远)  作者友悦在微博发文后,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小编摘取了微博的一些评论,来看看大家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千里马常有:与设槛收费,卖照谋财何异?  @盈盈磁共振医生:医院里的确总是有两类医生 :一类是名字前有一堆前缀,患者看了介绍,为前 缀来 围着的 ;还有一类是名字前没什么前缀, 简介也比较简短 ,医院内部的工作人员及亲属有病来围着的。  @孙云阳William:没这个,有关部门怎么吃医生?   @孙悟空能净:你可以是一个好的医生,但是你不是一个政治家。职称绝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是仅仅在医务界,不仅仅有利益关系,还有制度,政治,权力等等。牵一发而动全身,这辈子是看不到了。还是做一个好医生吧。  @来自天使之城:职称只是有关部门方便管理和捞取好处的手段而已,对治病没有任何帮助,甚至会误导病人。” 这句话很对,每年评审到处送礼请客吃饭多了去了  @真没做:注水医生和注水猪肉也差不了多少,所以患者要骂娘感谢周医生说出实话
  转发东方早报  医学院招生难,根子还在破“官医体制”  面对学医投资回报周期长、医学专业就业范围相对较窄,特别是医患关系空前紧张的局面,近年高考生报考医学专业的意愿有所下降。虽然,其中有一些问题被夸大了,甚至可以说是以讹传讹,但目前医学界整体对职业前景的确并不乐观。  我们需要反思,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和医生对执业环境的不满意,以致医患矛盾愈演愈烈,形成恶性循环?  一个事实是,我国80%以上的卫生技术人员受雇于公立医院,是拥有事业编制或者类似身份的“单位人”,其收入分配机制倾向于“平均主义大锅饭”。在这种畸形的机制之下,不少医生会通过其他收入途径,如,过度用药、过度使用耗材以及收受红包等获得补偿性收入。这种“明低暗高”的收入模式既激化了医患矛盾,又损害了医生声誉,使得医生的职业道德广受质疑。  僵化的事业单位下的“官医体制”、“官医思维”,造成了整个公立医院管理层、医生群体服务意识淡薄。我国已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人民群众对医患沟通的要求明显提高,而“只要技术没错我们就没错”的计划经济思维以及传统的公立医院管理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因此,医患关系紧张不是患者单方面造成的,将医患冲突归咎于患者是不妥的。  事业单位体制的另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铁饭碗”制度,以及与之配套的论资排辈、“大锅饭”横行。这样的制度没什么优胜劣汰机制可言,也无从形成规范透明的“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机制。  所以,理应受人们尊敬的医生,在这种僵化的体制下被异化为“准官僚群体”。一方面,医生的正常收入很难让医生过上体面生活;另一方面,一些医生的灰色收入(包括回扣和红包等)已明显超过公务员和教师。  而在这“一高一低”之间存在的真问题是: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支付意愿日益增加。限制医生实际收入合法化、透明化以及造成医患矛盾日益恶化的,正是现行扭曲的“官医体制”。而且,这种僵化的人力资源配置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并不符合医疗行业的自然特征。  综上,旧有的、僵化的事业单位体制下的医疗服务供给,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公立医院僵化的人事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导致的医生合法收入和实际收入的严重背离,更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矛盾。只有放弃过时的“官医思维”和事业单位“铁饭碗”意识,废除医生事业编制(准事业编制)身份,把医生“解放”出来,使医生回归自由执业者身份,让医生不再看重职称和职务晋升,而以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为重,才能让医生职业的自然属性回归。目前推行的医生“多点执业”,还只是改革迈出的很小一步。  医疗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医生服务的价格理应由市场供求决定。让医生靠自己的劳动吃饭,拿到合法的、体现自身价值的收入,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医患矛盾,让医生重新获得认可和尊重。届时,市场竞争机制下的高技术、高收入、高地位,不难吸引更多人投身医疗服务行业。  当下正值社会的转型期,我们相信,医疗行业最终会回归其本来的自然属性,医生将成为受人尊重的高收入群体,医学教育的高成本投入也必将得到回报。
  中国医生不能承受的六大重负近几年来,医生很忙、很辛苦、过度劳累甚至累死的报道,屡见于媒体。为什么中国医生会如此劳累呢?  第一,中国优质医生不多且集中在大型医院。从宏观来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13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生2.04人,已经超过全球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按理说中国医生数量已经不算少了,但是由于优质医生不多,而且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大型医院,结果人们都集中到大型医院看病,大型医院天天爆棚,这里的医生日日辛苦。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基层小医院门厅罗雀。因此,并不是所有中国医生都很劳累,只是大型医院的医生很累,是由于中国医疗市场分配严重不均的结果。  第二,“单位人”身份约束了医生的流动。中国公立医院一家独大,而且目前的人事制度下公立医院通过编制把医生圈养成“单位人”,以至于医生很难流动,即使知道会累死也没有多少办法。  第三,医院一系列畸形的经济激励机制是医生过度劳累的最直接的原因。奴隶社会早已成为历史,皮鞭下的劳工管理也已不存在。长期以来,公立医院医生的基本工资所占总收入的比例越来越低,大部分的收入依赖于严重畸形的收入激励机制,让医生自愿或不得不自愿去累死累活才能获得较高的收入。一个典型的事实,比如在省城大型医院一个中级医生的(明的)月收入一般在2~4万元,其中基本工资只有元,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而其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奖金(如小组奖、科室奖、院奖、月奖、季度奖等)、加班提成、超时工作提成、收病人住院提成、手术站台费……等一系列名目繁多的收入项目。面对这样的收入结构,有几个医生能不主动去过度劳累?为了不拖累小组、科室和全院的后腿,有几个医生敢不去过度劳累?  大家知道,全球最大的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简单的小病到复杂的大病,大小通吃,以量取胜,“捡到篮里都是菜,甚至和乡镇卫生院抢活干,因为小手术未必效益低”,其目的是通过“薄利多销”来盈利。这里的医生无疑是非常辛苦的,几乎人人天天过度劳累,而且完全是“任劳任怨”。当然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巨大的经济激励机制具有巨大的魔力,劳累根本算不了什么,即使累死了也在所不辞,而且前赴后继,很少有人愿意从这类大型医院调到清闲的基层医院工作。  第四,医生成了公立医院的机械劳动力。众所周知,公立医院年年扩张,病人不多增多,与此同时虽然医务人员的数量也在增加,但其增加的比例却远远落后于病人和病床的增加比例。有些网文或网友认为现在公立医院招人难,或者招不到合格或满意的医生。如果说小医院招不到人还可以理解,但不断扩张的大型医院还说招不到人就根本不是事实了。要知道,每年有多少医科毕业生在拼命地往大型医院挤。其真实的原因是,公立医院基本上靠自己养活和自我发展,不得不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严格甚至过分控制人力成本,同时上级行政部门严格控制医院人员编制指标。结果,一方面大型医院医生数量相对严重不足,一方面医科毕业生(包括研究生)找工作很困难。  中国的公立医院在经济上早已是公立的“民营”医院。为了经济效益,大型公立医院事实上已经把医生当成了赚钱的机器,劳动的牲口,工作量上不断加码,以一当十。  第五,中国特色的职称制度。为了牵制每一个医生而形成的当今职称制度,把职称与各种利益捆绑一起,让医生白天忙临床,晚上和节假日在家还得忙着造论文和编课题,而且不干不行,除非改行不想混了。  第六,违背人性化的管理。医生过度劳累或疲劳,不仅对医生本人害处匪浅,对病人也是危害极大的,因为医生的疲劳显著增加对病人的误诊误治和手术并发症的医疗过失风险。欧美等国早就有明文禁止医生的过度劳累和疲劳工作。反观我国医院及其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不但不禁止,反而大张旗鼓地表扬和奖励医生疲劳工作,违背了基本的职业和道德标准。在经济效益面前,人性化管理沦落为漂亮的口号。  医生在外国是非常受人尊敬而富有的精英群体,而在中国只能和农民工一样,通过超时超负荷劳累才能获得比较高的收入。面对越来越多关于医生过度劳累和累死的事例和报道,笔者只能说:体制牢笼里的医生,请你少受一些利益诱惑,珍惜自己,你的健康和生命关系到你家人的幸福和病人的安危。且行且珍重!
  转自半月谈  目前,一些临床医生受职称评聘制度影响,付出大量时间精力用于职称科研、职称论文,导致临床工作受到影响,患者利益受损。同时,在发表论文指标的压力下,论文抄袭等不良现象日趋严重,医生职称论文行业已形成一条完整的利益链,催生出大量抄袭的医学论文。  抄论文、雇“枪手”、买版面、随大流  如今,医生的收入、晋升等都与职称直接挂钩,想要晋级职称,就要迈过发论文这道门槛,从而催生出代写论文的职业“枪手”、代发论文的“中介”以及一批以此牟利的医学杂志。  “不愿意写论文的可以找枪手写,就算你不找人代写,也有从事这行的人找你。一般找人写论文,找人联系杂志社发论文,一共3000元到4000元左右吧,要是想发在非常有名的核心期刊,一篇论文得上万元。”湖南省某县级医院的副主任医师李医生说。  职称论文在一些医生那里已经演变异化为“抄论文”,而发论文已经演变为通过中介向杂志社买版面。“收费是可以谈的,随行就市,按杂志社的级别、版面情况、发论文急缓程度而不同。”李医生说。  一些临床医生对于目前晋级职称的“唯论文”现象,表示“随大流”。“既然大家都是抄,为什么我不抄?我一天要看几十个病人,还要做手术,休息时间总要陪下家人吧,谁愿意费脑子写论文?”一位医生说。  论文改变的行业规则  一位医院院长说,行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临床与研究高度统一,临床研究需要总结,并且以论文表述才能指导后人、创新实践。然而,一些医生选择投机取巧“走捷径”,自己不进行科学研究,只是“雇人写作”,而不少代写者还是医学院的学生。“医学院的学生写出来的论文,用来指导医生临床实践,这不是本末倒置吗?这样的论文质量可想而知了。”  对此,一些临床医生颇感无奈:做研究和从事临床工作本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将临床实践的经验转化为科研成果,也是临床医生的天职。然而,当前临床医生负担过重,每天面对大量病人,一些大医院的临床医生常处于超负荷运转,面对科研、论文这座大山必然力不从心,进而敷衍了事。  另一方面,医生职称晋升过于侧重论文和科研,也造成一些医院存在医生职称高、能力低的状况。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是,在一些大医院,一些科研能力很强的医生临床能力却不行,也不给患者看病。一些职称高的医师因一心想着“发论文、找项目”,反而忽略了病人,甚至给病人留下“冷漠”、“麻木”等印象。  亟待建立科学的职称评审机制  “现在职称评审标准中对科研论文要求逐年增高,这让一些善于临床却不善于科研的临床医生苦不堪言,整天愁于如何发论文,根本就无心给病人治病。”一位主治医师说。  “看到一些临床能力一般的医生,在发表了若干学术论文后,就晋级专家行列,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像我们这种给患者看了几十年病的老医生,到退休只是副主任医师。有的由于不会写论文,也不想找人写论文,还顶着主治医师的头衔原地踏步,叫人心寒。”一位基层从业多年的内科副主任医师告诉半月谈记者。  业内人士指出,医生职称评审制度出现了“错位”,对于所有临床医生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要求人人晋升都要发论文,还要发表在核心期刊,这并不科学。看上去保证了医生发表论文的数量,实际上,从事临床医疗的医生却并未真正“开动脑筋”。同时,也让一些拥有刊号的医学杂志,光靠卖版面就能“坐地生财”。  专家认为,临床医生分三种:一是“医匠”,这部分人刚入行不久,首要任务是帮助医师接诊病人,做好病人初诊工作;二是医师,这部分人承担临床任务的同时,可以进行适当的科学研究;第三种是医学科学家,这是医学界的领军人物,也是进行科研的“主力军”。  湘雅医院副院长张国刚教授认为,随着医改的逐渐深入,原本的职称与论文挂钩的评价标准在可操作性、行为导向方面已经出现了种种问题。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于主要从事临床实践的医生和从事科研的医生,予以区别对待。  专家建议,调整卫生系列职称评审标准,降低论文数量要求,重视实践、医疗安全以及动手能力。对不同类别和不同级别卫生机构人员提出不同岗位能力和业绩要求,对主要承担临床任务的医生的评定强化临床导向,推出临床医生技术等级评价体系,重点评审其临床工作能力和业绩。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卫计委推进供给侧改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