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一般发生在什么地方发生地震轵分

学年度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预览
试卷 教案 课件 搜索
试题搜索答案
☉禁止使用迅雷下载本站资源,如果不能下载请联系QQ: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加网站QQ群()
☉本站提供的资源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
下载内容预览: 预览不包含图片,只是文字内容 ,需要完整资源请下载.
学年度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觉解(jiě) 慰藉(jiè) 追溯(sù) 潜(qiǎn)移默化
B.迥(jiǒng)然 禅(chán)让 溘(kè)然 蹉(cuō)跎岁月
C.朝暾(tūn) 福祉(zhǐ) 洞穴(xué) 清风夜唳(lì)
D.荆杞(qí) 谲(jué)诈 悚(sǒng)然 千载(zǎi)难逢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误字的一项是
A.安祥 乌托邦 关怀备至 蓬荜生辉
B.文彩 挖墙脚 千古绝唱 妍媸必露
C.渲染 辩证法 循规蹈矩 融汇贯通
D.弘扬 园珠笔 天崩地坼 稗官野史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传统教学观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即所谓课堂教学无非就是传递书本知识,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个人接受能力。
B.带薪休假是一种富有弹性的制度,而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如果没有有力的监督制度就难免口惠而实不至。
C.试想,连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都自言不是永远的称职博导,更何况望其项背的那些年迈的博导们。
D.对刘翔而言,虽然在本届奥运会铩羽而归,但他已经在过去的比赛中证明了自己的天赋,也为110米栏这项运动的发展乃至奥林匹克运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健康的主流文化能不能真正占领手机文化市场,能不能真正对公众产生影响,关键在于具有文化创新的思维,紧密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展开文化创新。
B.将于明年7月份推出的"市民卡",除包含现行"社保卡"所具有的医疗、养老等保险功能外,还可以让人享受其他各类公共服务。
C.考古学家在清理墓穴时收集到大量石制工具,其中有砍刀器、石核等是用石英砂岩打制而成的。
D.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有27个国家数百位科学家参加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这两个模型受到了高度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7题。
  大地震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破坏性影响,所以,人们总希望能够找到地震爆发的规律,从而能够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现象,简单地讲,就是地壳板块之间的撞击引起的。我们知道,地壳是有许多板块构成的,每一块都有几百千米厚。这些板块下面是高温流动的地幔,在由地幔构成的"深海"上,这些板块就像巨大的木筏一样在移动。当发生撞击时,岩石就会产生黏附和滑动现象。地壳板块的运动是不可逆转的。当岩层在运动中变得扭曲变形时,压力不断聚集最终越过某一临界线,岩石就会突然滑脱,地震便发生了。
  科学家们发现,地震并不在简单的循环中爆发,也不会预先向人们声明它的到来,每次地震发生前的各种情况差异显著,没有任何可靠的先兆可以被识别出来。就这样,没有循环,没有警告,没有事先的信号,只要地壳在运动,随时都会颤动。
  地震这种爆发的随机性让现代科学非常尴尬,因为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现在已经能够预测很多事情,比如各种天气现象。但是,即使一场地震在三分钟后就发生,人们也很难预测。尽管有研究表明,在大地震前有一些动物异动的现象,也有一些莫名的发光现象,可这些现象对严格的科学研究来说,似乎很难构成研究的对象。
  那么地震真的就没有规律吗?
  科学家通过不懈的研究,发现了地震爆发的能量定律:地震爆发释放的能量越大,它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而地震释放的能量和它爆发概率之间的关系是,如果A类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B类地震的两倍,那么,A类地震发生频率就是B类的四分之一。
  地震的引发过程就是板块和板块之间的能量爆发。人们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不同,把地震分为不同的级别。而级别每高一级,释放的能量就要高出十倍。也就是说,八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七级地震释放能量的十倍。根据能量定律粗略估计,八级地震发生的概率大约为七级地震发生概率的百分之一。
  事实上,三级以下的小地震一直不断发生,而这种小地震的强度只是七级地震的万分之一,人们甚至不能感觉到。但小地震时,断层上的岩石也像大地震时一样滑落,只是滑落的距离很短而已。
  是什么导致了一场小地震或大地震呢?我们不能以岩石的滑动强度来解释这个问题。科学家提供的能量定律也许并没有对地震的预测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但是它至少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地震发生的宏观规律,使我们认识到,大地震和小地震除了能量之外没有什么不同。
5.从原文看,下列有关"地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地壳运动,它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B.地震是浮在地幔上地壳板块移动时发生碰撞所引起的地壳震动的现象。
C.地壳板块之间的撞击使得岩石产生黏附和滑动,当出现滑脱时便会引发地震。
D.地壳中的岩层在板块挤压作用下变得扭曲变形时,当压力越过临界线,地震便发生
   了。
6.下列表达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任何一次地震都不会完全重复此前发生过的地震的情形,包括震前出现的情况。
B.人们无法预测地震何时何地爆发,因为地震根本没有规律可言,随机性太强。
C.尽管地震前都有一些动物异动或莫名的发光现象,但都很难构成研究的对象。
D.根据地震能量定律,三级以下小地震发生的概率是七级以上大地震的万分之一。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七级以下大地震爆发的概率很低,所以很难预测何时何地会爆发大地震。
B.三级以下小地震一直都在不断地发生,所以据此可以研究出预测地震的办法来。
C.大小地震发生的原因相同,目前准确预测大地震何时何地爆发的可能性很小。
D.真正掌握了地震发生的宏观规律,就能够准确预测大地震爆发的时间和地点。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解为人短小精焊,不饮酒。少时阴贼①,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②。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而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③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解乃谓仇家曰:"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柰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驩④解。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
                          (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
  [注]①阴贼:内心残忍。 ②嚼:把酒喝尽
    ③践更:秦汉时的和一种徭役 ④驩(huān):友好,交好。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解使人微知贼处
B.居邑屋而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 见:拜见
C.不可者,各厌其意 厌:满足
D.诸公以故严重之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明郭解不喜炫耀的一组是
①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②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
③乃夜去,不使人知
④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⑤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
⑥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解虽然年少时为人残忍,也伤害过很多人,但后来就改变行为,能够非常友善地对待他人。
B.郭解姐姐家的孩子惹怒别人被刺身亡,郭解派人抓到凶手,了解了事实情况后公正处理了此事,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C.虽然郭解并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但在人们心中的威望较高,有时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到他那里也会得到较好的解决。
D.太史公认为相较于美名而言,人的相貌如何并不重要,能够长久被人称道的是美名。
第Ⅱ卷(共120分)
四、(26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
  译文:
(2)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
  译文:
(3)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
  译文: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绝句二首(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迟日即春日
(1)苏轼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价王维的诗,其实,杜诗中也有不少"以诗为画"之作,这两首绝句就是如此,请简要欣赏这两首诗是如何写景的。
(2)以上两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8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
。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君不见青海头,
,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
,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
。杜甫《登岳阳楼》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人生得意须尽欢,
,千金散尽还复来。
,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花径不普缘客扫,
,樽酒家贫只旧醅。杜甫《客至》
细草微风岸,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
现在我常有这样的感觉: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里,一夜一夜地耐心地等我。不知什么时候它就会站起来,对我说:嘿,走吧。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徐志摩这句诗未必牵涉生死,但在我看,却是对生死最恰当的理解,作为墓志铭真是再好也没有。
  我正在轻轻地走,灵魂正在离开这个残损不堪的躯壳,一步步告别这个世界。这样的时候,不知别人会怎么想,我则尤其想起自己轻轻地来的神秘。
  生我的时候天降大雪。一天一宿罕见的大雪,路都埋了,奶奶抱着为我准备的铺盖趟着雪走到医院,走到产房的窗檐下,站了半宿,天快亮时才听见我轻轻地来了。母亲稍后才看见我来了。奶奶说,母亲为生了那么个丑东西伤心了好久,那时候母亲年轻又漂亮。这件事母亲后来闭口不谈,只说我来的时候"一层黑皮包着骨头",她这样说的时候已经流露出欣慰,看我惭惭长得像回事了。但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我蹒跚地走出屋门,走进院子,一个真实的世界才开始提供凭证。
  太阳晒热的花草的气味,太阳晒热的砖石的气味,阳光在风中舞蹈,流动......西番莲顾自开着硕大的花朵,蜜蜂在层叠的花瓣中间钻进钻出,嗡嗡地开采。蝴蝶悠闲飘逸,飞来飞去,悄无声息仿佛幻影。枣树下落满移动的树影,落满细碎的枣花。青黄的枣花像一层粉,覆盖着地上青苔,很滑,踩上去要小心。天上,或是云彩里,有些声音,有些飘渺不知所在的声音--风声,铃声,还是歌声?说不清,那声音清朗,欢快,悠悠扬扬不紧不慢,仿佛是生命固有的召唤,执意要你去注意他,去寻找他,去看望他,甚或去投奔他。
  我迈过高高的门槛,艰难地走出院门。眼前是一条安静的小街,细长、规整,两三个陌生的身影走过,走向东边的朝阳,走进西边的落日。东边和西边都不知通向哪里,都不知连接着什么,唯有那美妙的声音不惊不懈,如风如流......
  梦是什么?回忆,是怎么回事?
  倘若在五十光年之外有一架倍数足够大的望远镜,有一个观察点,料必那些情景便依然如故,天空中美妙的声音,便一如既往。要是那望远镜停下来,停在五十光年之外的某个地方,我的一生就会依次重现,五十年的历史便将从头上演。真是神奇。很可能,生和死都不过取决于观察,取决于观察的远与近。当一颗距离我们数十万光年的星星实际早已熄灭,它却正在我们的视野里度着它的青年时光。
  时间限制着我们,习惯限制着我们,谣言般的舆论让我们限于实际,让我们在白昼的魔法中闭目塞听不敢妄为。白昼是一种魔法,一种诅咒,让僵死的规则畅行无阻,让实际消磨掉神奇。所有的人都在白昼的魔法之下扮演着紧张、呆板的角色,一切言谈举止,一切思绪与梦想,都仿佛被预设的程序所圈定。
  因而我盼望夜晚,盼望黑夜,盼望寂静中自由的到来。
  甚至盼望站在死中,去看生。
  我的躯体早已被固定在床上,固定在轮椅中,但我的心魂常在黑夜出行,在尘嚣稍息的夜的世界里游逛。听所有的梦者诉说,看所有放弃了尘世角色的游魂在夜的天空和旷野中揭开另一种戏剧。另一种世界,蓬蓬勃勃,夜的声音无比辽阔。是呀,那才是写作啊。我一心向往的只是这自由的夜行,去到一切心魂的由衷的所在。
14.作者"想起自己轻轻地来的神秘","神秘"在第四段中有哪些体现?(4分)
15.文章第六段写景别具特色,分析其表达技巧及效果。(6分)
16.作者为什么说"我一心向往的只是这自由的夜行"?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6分)
  (1)答:
  (2)答:
17.文章题为"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结合全文,谈谈文中是如何体现"轻轻"二字的。(6分)
六、(12分)
18.给下面这则材料拟一个简明的标题。(不超过25字)(3分)
北京2月15日电
截至2月12日,北京奥运会、残奥运赛会志愿者报名人数已突破93万,城市志愿者报名人数已超过108万。
2006年8月和2007年1月、3月,北京奥组委分别启动了面向北京地区、京外省区市,以及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华侨华人、外国人等的志愿者招募工作。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目前,赛会志愿都报名总人数已经突破了93万,远远超过了历届奥运会志愿者报名人数。
据悉,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项目自2005年6月启动以来,已经形成了由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社会志愿者、"迎奥运"志愿服务、北京奥组委前期志愿者、奥运会志愿者工作成果转化等6个工作项目和"微笑北京"主题活动组成的工作格局。
19.将下面6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4分)
①因此,唯有关注心灵的人,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
②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
③在理论上,人人都拥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
④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要拥有一个心灵。
⑤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⑥所以,注重内心生活,并且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
20.2009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绝伦,震撼了世界。其中"29个焰火脚印"更是体现了主创者们独特的创意和非凡的智慧。请你在这幅图的下面配上一段文字,阐释其中的含义。(5分)
【要求】紧扣画面,鲜明生动,连贯通畅,不超过50个字。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
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
             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
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悠扬的曲调似乎充满着一丝珍惜,一丝怀念,一丝难忘,一丝希望,它必将成为人们永恒的记忆。
我和你,其中"你"包含诸多含义。世界也许只有我和你,我和你也许就是一个世界。
我和你,既是简单的关系又充满无限空间、无限遐想,叫你去充分发挥无限想象力。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永久免费在线测试
可圈可点教案下载
免费观看教学视频copyright 2001- 河南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豫ICP备号Untitled Document
王屋山考古(考古杂谈篇)
漫话济源历史
济源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王屋二山,与山西阳城、晋城两县市交界,西与山西垣曲接壤,南临黄河,东接华北平原。地理坐标东径112。02’——112。45’,北纬34。54’——35。17’,市域略呈长方形,总面积1931平方公里,是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市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级保护单位51处,其中有3处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区两处。
济源有悠久的历史,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至今保存多处旧石器、新石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遗址和遗物,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有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曾在王屋山主峰天坛山顶祭天,求破蚩尤之策。著名寓言故事《愚公移山》的传说就发生在王屋山下的愚公村。四渎之一济水的源头就在济源境内,济源的名称就由济水之源而得名。济水在历史上是三起三伏(三次入地三次冒出)流入大海,和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后因黄河改道汇入济水。《水经注》、《登泰山》这些名篇中都有记载。济宁和济南也因济水而得名。夏代,少康中兴,十八年迁于原(现址济源火车站),其子帝抒曾在此实施对全国的统治。西周时,先后有原国(现北海小刘庄)、樊国(现承留曲阳)、向国(现坡头佐山)、苏国(现克井原昌)存在,芮侯(现瑞村)、毛公(现邵原毛田)、邵公(现邵原)均曾食邑于此。春秋战国时期,郑、晋、韩、魏先后在此逐鹿(现在轵城),一度成为韩国之都。秦统一后,曾设轵县(今轵城镇)。汉代增设沁水县(今辛庄王寨)、波县(今裴城),并先后封公上不害为波侯,惠帝子朝和薄昭为轵侯。东汉大将吴汉率军在此大破青犊军。三国时有轵、波、沁水三县。西晋时撤波县。北魏时增设苌平县(今王屋),以封门口到黄河边为界筑长城,东属东魏、北齐,西归西魏、北周。北周时改苌平县为州、为郡。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轵县北部始置济源县(今济源城),属河内郡。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用济源名称设县。至今已有1397年的历史。唐武德二年,济源升为西济州,境内有轵县、邵伯(今王屋)、溴阳(今梨林苗店)、燕州(今克井大社)、邵原(今邵原镇)、长泉(今下冶长泉)、大基(今蓼坞)七县。宋代时境内仍有济源、河青(今坡头河青)、王屋三县并存。岳飞于绍兴二年在河青大破金兵。元代济源县一度升为原州。明代境内数县并入济源县,属怀庆府(今沁阳)。明末李自成农民军曾攻破县城,与明军多次交战。清代建制沿袭。咸丰三年,大平天国北伐军经过封门口入山西。同治六年,捻军首领张宗禹率军入济源与清军激战。
1913年,济源划为河北道①。1932年,共产党领导原太寨起义。1937年建立杜八联和大河里抗日根据地。1943年山区设王屋县,同属太岳区第四区。1947年刘邓大军的一部皮定钧司令员率领部队从蓼坞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陈谢大军分别从关阳、长泉、小沟强渡黄河,挺进中原。同年7月,王屋县撤销,并入济源县,建国后属新乡地区。1986年属焦作市,1988年济源撤县建市,1997年实行省直管体制。
轩辕黄帝与天坛山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联合炎帝战胜蚩尤,统一华夏,形成中华民族。在统一的战争中,曾在王屋山天坛峰祭天,求得良策、鼓舞士气,扭转战局,取得胜利。中华民族经过5000年的发展,形成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56个民族,12亿(不含海外华侨)人口,约占世界四分一人口的大国。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自豪和骄傲!现有必要对黄帝在天坛峰祭天,这一重要事件的来胧去脉进行澄清和举行纪念活动。
一、黄帝部落和其它部落的活动范围
根据《韩非子五蠹》分析,陕西一带有姬姓黄帝部落和姜
姓炎帝部落,他们世代通婚。在晋冀豫交界的地方有九黎部落,酋长蚩尤,炎黄战胜九黎,蚩尤被杀。黄河下游有太昊氏和少昊氏,太昊氏在陈(河南淮阳)、少昊氏在奄(今山东曲牟)。黄帝发明衣服、舟车。炎帝称为神农氏,断木为耜,揉木为来,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太昊氏称伏羲氏,发明网、罟、作八卦;蚩尤以金作兵器,是金属冶炼的发明者。据《史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不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感来宾从,而蚩尤为暴,莫能伐。”根据历史资料和历代考古发掘证明,在原始社会后期,冶炼技术的发展,铜器和细石器的应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以部落为基础的联盟,过着一段比较稳定的生活,在各自的区域内生产劳动。由于受环境条件的限制,为了发展生产,扩大地盘,各部落不甘心寂寞,经常征战,当时以黄帝为首的部落在山西东南,豫西北一带,炎帝在湖北一带,蚩尤在河北一带。
轩辕黄帝生于河南新郑,葬于河南的灵宝铸鼎原(一说陕西桥山),他的一生主要在中原地区活动,他战炎帝、伐蚩尤,合并炎帝部落,建都新郑,统治范围东临海滨,西至甘肃,南到长江,北抵燕山,控制了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整个中原地区。当时养蚕、种植、舟车、文字、医药、算术等发明创造在生产和生活中已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开始了改造自然的历史发展阶段,所以后人尊奉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黄帝从小聪明,善于学习,拜华盖为老师(新郑黄帝故里有华盖祠),华盖认真教他治国方法,军事、地理知识,黄帝立志把各部落统一起来,避免地区无休止的战争和人员伤亡,在征战中逐步成为一方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炎帝的地区比较广,炎帝教人盖房避风雨,种五谷,尝百药给人治病,人民改变了生存条件,提高了生活水平,生产力得到发展,人们拥护炎帝的统治,尊为神农氏。炎帝善于搞科技文化,不愿打仗动武,当黄帝征伐他时,在阪泉之野打了三仗,炎帝招架不住,看到黄帝的雄才大略,就放弃武力,主动和黄帝联合,自愿推举黄帝为两个联盟的首领。由于炎帝比黄帝大6岁,黄帝尊奉炎帝为大哥,结为义兄,按义兄排行,炎帝在前,黄帝在后,后人称“炎黄二帝”为中华民族的并列始祖,每一个汉族人都称为“炎黄子孙”。(这里需要说明的,蚩尤本来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祖先,由于他逆历史潮流,搞分裂活动,被人们遗弃了。)
二、黄帝祭天盛况
黄帝和炎帝联合后,在陕西一带的蚩尤部队也发展强大起来,他们经常侵扰炎黄部落,黄帝和炎帝为了征伐蚩尤,二人进行分工,炎帝留守后营,抓后勤供应,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巩固联盟。黄帝负责带兵讨伐蚩尤,从陕西风陵渡过黄河,经垣曲入王屋,一路打击蚩尤。由于蚩尤兵器好,善使妖术,时值深秋,云厚雾大,黄帝久战不胜,听从老师华盖的建议,到王屋山天坛峰上祭天,求得上帝支持。当时炎黄联盟的区域内天坛山峰最高,海拔1715米,古人认为:上帝在天宫,山高离上帝近,便于请教。所以黄帝带兵来到王屋,登上天坛峰,设坛祭天。据唐广成、杜光庭撰《天坛山圣迹叙》中:“黄帝于元年正月甲子,列席王屋山,清斋三日,登山至顶,于琼林台祷上帝破蚩尤,帝逐教王母降于天坛,母即降,黄帝来供侍焉,王母乃召东海青童尹、召九天玄女,授破蚩尤之策,黄帝依命杀蚩尤于冀,天下乃无不克,少内安然。”《黄帝内传》云:“为之琼林台,昔黄帝上坛,于此告天,遂感九天玄女西王母降,授九鼎神丹经阴符策,遂乃克伏蚩尤之党,处契约天坛之始也。”《九经》、《禹贡》记载:“山水泽地所在,王屋山在河东垣曲县东北也,昔黄帝受丹决于是山也。”书中介绍了黄帝打败蚩尤后于当年7月又来祭天,感谢上帝帮助之恩。三年后8月第三次祭天,报答上帝使国家强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至今山顶上黄帝祭天遗址,轩辕祠,十方院,华盖锋尚存,轩辕御爱松在明代毁于雷击。当地老百姓广泛流传黄帝祭天的故事,近日,在山顶下挖2.6米时,发现2处烧火痕迹和一个羊头骨架,据专家分析化验,可能是黄帝祭天遗物。
三、如何评价黄帝天坛峰祭天
天坛峰黄帝祭天,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看起来是非常荒诞之事,无稽可谈。但在5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对自然认识有局限,把很多灾难福祸归于神的赏赐,各部落首领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担任主祭,有的专门设立祭祀官职,对风雨的大小,战争的胜负,狩猎的顺利,都要进行占卜和巫求,对征讨出兵前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杀猪宰羊,甚至杀人,念咒祷告,拜地祭天,以求上帝给予启示和帮助。黄帝也是一个七情六欲的人,尽管聪明能干,但思想上也脱离不了那个时代的束缚,他为了打败蚩尤,进行祭天,这一愿望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尽管内容上有很多神话传说,带有迷信色彩,我们可以去伪存真,滤去迷信成份,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壮军威鼓舞士气,还是起一定作用的。有人认为:“黄帝是传说中的人物,未必有此事。”我们认为中国人有不忘祖宗的传统美德,很多文献都记载黄帝的事迹,全国各地民间均有传说和塑有千樽的彩像。早在2000年前,汉武帝在桥山建黄帝陵,新郑在春秋时期就有黄帝故里,灵宝有黄帝庙,河北有黄帝城,规模宏大,历代祭祀。说明黄帝不可能是传说中的人物,就是捕风捉影也应有一点影,无风难有浪,中华民族绝对是有祖宗的,这个祖宗就是黄帝!根据历代考古证明:黄帝也确有其人,黄帝祭天也确有其事,只是在流传中夸大一点,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王屋山天坛峰正好在黄帝伐蚩尤的行军路线上(请看黄帝战蚩尤行军路线图,在初中历史第一册18页)。这一事实,是历代人考古的结晶,不是一般的巧合。过去很多帝王起事造反,都借助“神”和“上帝”的力量,自称化身来替天行道、普救众生,树立威信,讨敌檄文,震摄对手。黄帝祭天也是一种借助神力,战胜蚩尤,统一祖国的良好愿望。
通过祭天,部队经过休整,总结了经验,恢复元气;通过祭天,避过深秋季节,云散雾开,能观察蚩尤兵力情况,识破妖术。通过祭天,鼓舞士气,增加凝聚力,壮军威震敌胆,增加了战斗力,扭转了被动局面,于阴历四月初一在河北的涿鹿打败了蚩尤,蚩尤部落地区归黄帝管理,中华大地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部落联盟,中华民族大家庭从此诞生了,这是一个伟大事件!试想:如果没有黄帝在天坛峰上祭天,战争打不胜,中国在部落混战中不知会变成什么样子?就不可能按期形成中华民族,历史就要倒退!黄帝在涿鹿和蚩尤决战形成中华民族,是大家的共识,那么黄帝在天坛峰祭天是具有扭转战局的转折点!每一个中国人、海外侨胞、炎黄子孙世世代代都要牢记“黄帝在天坛峰祭天”这件事!希望每年开一次纪念大会,谈古论今,寻根求源,目的是团结海内外华侨,增加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为建设具有现代化的强国,实现祖国的统一,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
四、王屋山是世界名山
天坛是王屋山的主峰,高峰耸峙,深谷纵横,一峰突起,万峰臣伏,唯我独尊,从南向北看,中间高,两边低,好似屋顶像王者之屋,称王屋山。天坛峰原名叫琼林台,因黄帝在山顶设坛祭天,后人为了纪念,改为天坛。为了纪念黄帝老师华盖对黄帝的指点,把天坛峰前的山叫华盖峰。由此王屋山天坛成为天下名山,《禹贡》、《山海经》、《国语》都有王屋山的记载,《吕氏春秋》把王屋山列为九大名山之一。
天坛峰历代为道教圣地,山后的王母洞称为天下第一洞天,是全国道教受戒修炼成仙之所;天坛山顶是五岳四渎各路神仙朝会之地,元代丘处机的高徒李志常写的“总仙宫”三大字端重雄伟;老子炼丹池,是老子在洛阳弃官后入王屋修炼三年留下的遗址,老子从这里到函谷关写下著名的《道德经》;唐代执教司马承桢被三个皇帝召见,命他在王屋山建阳台宫、紫微宫;司马承桢在十方院写了著名的《上清天宫地府经》、《坐忘论》;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在阳台宫学道;葛洪在王屋山写了《抱朴子》一书;王子登、孙思邈、李含光、薛希昌、贺兰栖真、王重阳、宋德方、陶景弘、完颜得明、元好向、李商隐等修道于此;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韩愈、苏东坡等名人墨客游过王屋,留下著名诗篇;汉武帝、汉献帝、唐玄宗、宋徽宗等27个帝王来王屋视察,登顶祭天。明代后,朱棣皇帝在北京建天坛,以示从王屋山迁去,天坛峰就成了北京天坛公园的前身;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主席写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就发生在王屋山阳台宫的左侧。
天坛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非常丰富,现有文物古迹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含准升),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保存有唐、宋、元、明、清古建筑艺术风格,历代重要碑刻二百余通;“女娲补天”、“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偷梁换柱”、“勾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典故发生在这里,形成堪称一绝的王屋山古文化系列;有全国罕见的七搂八拐银杏树;有省级自然保护区,有珍贵的娃娃鱼、红豆杉等几十种名贵树木和生物,山上是末开发的原始森林,整个王屋山植被丰富,形成春夏秋季绿色的海洋。深秋季节,方圆500里红叶惹人喜爱。今年市政府投资一千余万元,建成直达天坛顶的索道,供游人观看王屋山的雄姿和黄帝祭天处。山上山下建有为游客服务的宾馆、商店、食堂、车场等设施。这里已成为大家学习、旅游,陶冶情操、锻炼身体、观光的好去处。王屋山景区于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区,现正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
黄帝在天坛山祭天,壮军威鼓士气,打败蚩尤,统一华夏。中华民族经历了5000年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炎黄子孙都有对祖宗尊重和纪念传统,王屋山景区的建设已具备了纪念黄帝祭天的条件。开展纪念活动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增加爱国主义热情,联系海内外同胞,维护国家的统一,都有一定的意义。
注:本文系本书作者与市文化局郑崇海局长、张永安副局长合写;
该文在市王屋山古文化学术会上交流,在《历史研究》(1999年第4期)、《新济源》(2001年第7期)上发表,在河南建国50周年论文展览中评为一等奖。
《卖油翁》的故事发生在哪里?
《卖油翁》文章,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写的,被选入现在中学语文课本,人人皆知,故事情节就发生在济源市龙潭寺,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卖油翁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据宋史记载,陈尧咨父亲陈省华,四川人,任济源县令,陈尧咨随父来济源,在龙潭学习骑马射箭,他在墙上画一个人,百步之外射箭,大部分都能命中目标,赢得大家的喝彩。其中有一卖油翁看后放下担子,不以为然的说:“这有什么,只不过是熟悉一点罢了。”尧咨听后,心中不悦地说:“我射的箭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胜过我,我父亲是当今济源县令,大家都说我的本领大,你老头算什么!敢出狂言乱语。”老头哈哈一笑,说:“你看我的。”拿一只空葫芦(当时盛油用葫芦)放在地上,用一只手拿一铜钱放在葫芦口上,一手从桶内舀了一勺油,迅速把油从1米的高处倒入葫芦,油从铜钱中间的小孔穿过,一滴也没掉外面,手上没粘一滴油,连续三次,次次准确,直至葫芦倒满,在场的人都掂着脚,瞪着眼,屏着呼吸,仔细观看,无不惊讶。
陈尧咨也出了一口长气,心想山外青山楼外楼,还有好汉在前头。我的功夫不如他。虚心地说:“老先生,刚才我的态度不好,向你认错,请原谅。愿拜师请教,老先生的功夫是怎样练的。”老头说:“我今年86岁,祖上三代一直卖油,从8岁就跟父亲到处卖油,14岁就能操此业,卖油已有76年了。”尧枝领悟了一个道理:老头倒油的本领是长期练出来的,熟能生巧。
从此,陈尧咨发奋学习,刻苦练武,射箭能百发百中,百步外能射中铜钱小孔。21岁时考上进士第一名,后来当了宋代的大官(吏部尚书),成了显赫有名的人物。当时欧阳修采访了陈尧枝的成长经历,写了《卖油翁》的故事,成了流传至今的名篇佳作。
注:该文在《济源日报》(日)上刊登
“夜香台”感叹录
济源市人民医院的西侧,有一处2亩左右的庙院,院内有一个高台建筑,当地人叫夜香台。夜香台原名叫《香山堪母祠》,创建于宋代延祐初年,历代重修,现存香亭三间,三个重修碑记。
相传北宋时,陈省华任济源县令,他是四川人,品德好,为政清廉,办事效率高,深受群众拥护。陈省华夫人也很善良,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所作为,每天夜里到夜香台烧香,每次烧香瞌头后,许愿的两句话都是:“不求金玉贵,只求子孙贤。”她的愿望对孩子的思想产生很大影响,陈尧叟、陈尧希、陈尧枝及女婿付尧禹在龙潭寺上学,毕业后相继考上状元,接着升为将相,成为栋梁之材。
从此,夜香台闻名全国,香火不断。“不求金玉贵,只求子孙贤”成了父母对孩子要求的名言。
我来文物队工作后,常听到曹修吉老所长教育大家的一句话:“不求金玉贵,只求子孙贤”。我问这句话出自何处?他说出自夜香台。我就亲自到夜香台察看,感受很深,暗暗下定决心,自己出身农民,体验到农民的疾苦,要清明廉政,当好人民的公务员,完成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任务,不为名,不为利,多办实事,当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1994年3月,人民医院盖家属院要拆掉夜香台,我多次呼吁:要保护这一古迹,但未奏效。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人民医院和文物处达成协议:由医院出资6万元,将其拆除,文物处负责在济渎庙内按原样重建。我又多次亲临现场目睹拆迁情况,我单位的曹国正、侯加贵同志还对该建筑进行测量绘图,监督拆迁工人把木料、构件、建材运到济渎庙内的练功厅外,由于资金不足,领导人员更替,构件经几年风雨侵蚀已化作泥土,恢复重建工作已遥遥无期,这一座对人德育教育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古迹就这样人为的消失,使人遗憾不已。日
发掘原城遗址的启示
原城遗址位于济源市北的火车站,是我国夏代的一个都城,现在是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为了配合火车站广场扩建工程,省文研所于1994年4月至10月对该地进行部分考古发掘清理。我有幸做为文管所的代表参与了发掘工作。在发掘中,除了文化内涵外,还有几点启示。
一、大量鹿骨的发现
发掘中,发现大量的兽骨,其中有明显标志的鹿骨很多,
这是古人四千多年前猎获食用后,把骨头堆集在一起而遗留下来的。出土保存较完整的鹿角有0.47米长,根基直径0.06米,这样大的鹿角就是现代也很少见,说明当时的环境气候适应鹿的成长,由于几千年的猎取使之绝迹。鹿骨的发现,对我市现代养鹿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准确的历史证据。
二、发现特大洪水的痕迹
发掘中,在4500年的房基及窖穴上覆盖着2层沙层,第一层厚27厘米,第二层厚22厘米,中间夹一层8厘米厚的风化扰土,在第二层沙层上是春秋战国遗物,沙层粒的颜色绿的较多,属于变质岩沙料,经查来源于漭河上游的山上。通过这个现象说明:在年间,济源发生过2次特大洪水,来源于漭河,洪水来势凶猛。济源三面环山,平原较低,一旦境内全部下大雨,水将集中城区,造成危害。估计两次大水在城区至少有三至五米深的水,不然沉积不了那么厚的沙层,两次大水间隔两千年左右。从春秋战国到现在,又是两千多年,会不会再有这么大的洪水,我们不可掉以轻心!
由于历史的久远,史书上没有记录,通过这个证据给我们启示,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有防大洪水的计划和安排,国家财产和后代才能万无一失。
三、济源是石灰应用的发源地
石灰做为建筑材料,大量使用是在宋代以后,它最初发源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时代发明?这是全国考古界的一个谜,其它各地古遗址发掘均未见实物。原城发掘发现很多支撑锅台未烧熟的石灰石。据考证:济源三面环山,有大量的寒武纪——奥陶纪时期海相沉积的石灰岩山,表层的破碎石块被水运送到平原。在4500年前左右,古人做饭用这些天然的石块(含石灰石)支撑陶鬲,下边留有火坑,在烧火时,无意把其中的石灰石一面烧熟,遇雨水发热粉开成白面状,搅拌后用于建筑材料的粘连,牢固耐用。由此济源古人发现了石灰石,经火烧后变成石灰,用于建筑,逐步流传推广到各地。就目前的考古资料表明:这一重要科学发现的发源地之一在济源,这标志着古代济源人民为世界建筑行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古人留给我们宝贵的科学财富。试想:如果没有石灰的发现,我们现在能住漂亮的房屋吗?漂白、农药、粉笔等化工也就没有原料。
注:本文系本书作者与济源日报社记者张青海同志合写;该文在日《济源日报》1版上发表。
从考古看环保
环境保护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长期从事考古工作,从大量的考察中发现惊人的环境变化,请看以下现象:
1.济源市境内的孔山、邵原、下冶、大峪、王屋等地发现很多8000万年的硅化木化石(松木),说明当时树木茂盛,环境适应,留下大量的证据,可现在是光秃秃的山。
2.在明代李濂《游王屋山记》中记载:“观轩辕黄帝御爱松。”陈贵《游王屋山记》中曰:“南天门东合抱大松,枝干盘结,古怪如虬,松下石刻轩辕御爱松。围合抱不住,步止北天门,见古松10数株环列成行,俨如侍卫,皆千百年上物也。”从两篇文中可知王屋山天坛顶有几十株大松树,其中一棵大三围,叫轩辕松,可现在除了几颗小松逢棱和半山腰林场引种的小松树外,再没有松树的影子。
3.阳台宫内的玉皇阁,有8根冲天大柱,高11米,均胸围4.6米,松杉木质,据记载:四根遗物属明代(1569年间),采伐于九芝岭。现在九芝岭上除了几年前栽的小树外,没有这么大的松杉树种。
4.济源过去山绿林茂,野兽成群出没,经常伤人咬畜。解放后政府组织打狼,保护人们生命财产,现在野兽已没踪影,尽管偶尔露面却少得可怜。
5.济源过去称“水乡”,境内河流常年有水。时过50年的今天,河流干涸,地下水严重下降,天旱缺水影响人民的生活。五龙口汉代的曹魏古栈道,表明沁河过去水深浪大。1940年朱德出太行去洛阳和卫立煌谈判,出山口过沁河是坐船而渡。而现在沁河两岸人们来往根本不再坐船,很多地方已出现断流。过去梨林区域的地是有名的下湿地,地下水向外冒,可现在的地成了干裂地块,地下水位严重下降。
6.过去刮风感觉是清凉的,现在刮风夹带沙尘,间或还有沙尘暴天气,声音怒号,灰尘满天。
7.近几十年的毁林开荒,羊啃植被,地表温度增加3。,雨量减少,年降雨量比30年前少降350毫米,如按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丘岭150年内就可荒漠化,平原在250年后可变成沙漠,这是不适应人生活的信号。
以上事实证明,环境正在恶化,影响人民的生命和生活,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着想,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重点是绿化造林,因为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涵养水分,利于动物栖息,挡风固沙,阻止环境的恶化和漫延,使我们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之中。日
注:该文在《济源电视报》(日)上刊登
济源特色古今谈
济源在全国的县市中,除了共同的特点外,还具有不同的特色。
1、市区三面环山,平原、山区都有,平原肥沃,山区矿产丰富,林木覆盖,互相依托,促进发展。
2、愚公的故乡,愚公移山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曾激励着全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设新中国。
3、济水之源,济水是古代“四渎”之一,和长江、黄河、淮河并列独流入海,代表国家名山大川。济水的源头,北海池曾是北京北海公园的前身。
4、王屋山,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曾在山顶祭天。历代帝王争先朝拜,影响很大,号称“总仙宫”,是各路神仙朝会修炼之所,誉为道教圣地,天下第一洞天。北京天坛公园是天坛山顶祭坛的象征。
5、济源是传说中七仙女下凡的地方,大峪董岭是董永的故乡,经老槐树说媒的地方叫槐姻村,用一棵老槐树盖的庙叫槐姻庙,庙尚存。
6、火车站的原城遗址,是我国夏代都城,《竹书记年》记载:少康十八年迁原,帝杼居原。有古老的历史文化。
7、有国家级旅游区:王屋山、九里沟、五龙口、小浪底、济渎庙、奉仙观。自然景观,文物古迹融为一体。
8、奇木特种。有灌木植物做大梁的荆木根,长2.9丈,直径3.4尺;有占地五亩大的“七搂八拐”银杏树;还有地球上特有的猴种猕猴,和人相似的“娃娃鱼”。红豆杉。
9、冬凌草,三黄片,红果,全虫,煤炭,矿灯,黄金白银,玻璃,钢铁,耐火材料等构成济源的特产。
10、历史人物:妲妃(美人),郭解(侠客),聂政(刺客),荆浩(画圣),孙思邈(药王)等等。
11、地理位置优越。黄河以北,太行山之南,气候适应,俗称“小江南”。处于洛阳、焦作、晋城、侯马的中间,交通方便,焦枝铁路,侯月铁路,207国道,新济、济垣、济阳,济洛公路,四通八达。
12、近年来,国家投资千亿元在济源市内和周边兴建了小浪底大坝、化纤厂、沁北电厂,济源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是沿海向西北扩展的内陆基地和过渡地带。
日注:该文在《济源日报》(日)上刊登
从沁河变迁看过量取沙带来的危害
济源市政府对沁河防洪很重视,每年投入很多资金用于筑堤修坝,举行抗洪演习,防患于未然。沁河有多大的灾害?2001年国庆节,闲来无事,我用2天的时间顺沁河滩进行考察,结果使人大吃一惊,根据沁水冲刷遗迹和考古资料发现,沁河在历史上多次发生大水,最大一次是在公元万立方米/秒,最近一次大水是立方米/秒,500年间每隔二十年左右就有一次4000立方米/秒以上的大水。
沁河发源于山西省平遥县黑城村,从河南济源五龙口出山后,沿途经过留村、化村、马村、坞头,过沁阳市到武陟县入黄河,已有30万年的历史(原走济源城,后因冰川运动、冰碛堆积在大社阻挡改道)。从明代至今400余年内,沁河向南滚动约3公里,使2万亩良田变成荒滩,(河底部露出的明代墓葬为证)。从20世纪60年代起,沁河向南滚动的速度加快,以良庄、沙后、西庄为例,约200米宽的良田已成为河道。
由于经济建设的发展,每年在河道中取沙约2000万方(含济源、沁阳),使河床降低,遇到大的洪水,会侵吞良田和村庄,补堤加防也阻挡不了强大的洪水。按照上述40年内沁河向南移动的速度,再有300年,将要冲毁上百个村庄,50万亩良田,沁阳、温县、孟县等城市将不复存在,70万人会沦为难民。这并非危言耸听,我有真实的考古资料,不希望这种情况发展下去,需要长远规划,采取几条措施:
一、充分认识到河道取沙的严重性,禁止河道取沙,现一车沙价值40元,将来造成的损失400元也挽救不了,遭大自然报复,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二、动员群众在老河道上取沙,用10~20年时间,疏通老河道。
三、也可在五龙口离铁路桥200米以上处取沙,两边大石山不怕沁河冲刷。
四、在轵城南(沙石层)、尚庄北(沙石堆积层)建沙石埸,满足建设需求。
五、建沁河水库,拦洪缓泄。
日注:该文2001年11月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批复,要求市水利局、河务局采取治理措施。
从民风民俗之流传
谈我对狐臭的探源追踪
时常在车站、街头、路边、电线杆上等处贴着专治狐臭的广告,既影响市容环境,也说明中国有狐臭的人很多。这么多的小广告败坏一部分人的声誉和身体素质,极大的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究竟狐臭是什么东西呢?为此笔者专门进行了探讨。
据《词源》解释:狐臭是狐狸遇到天敌侵害时,从肛门放出一种臭气,熏伤天敌而乘机跑掉。由此得知狐臭是狐狸的一种自卫武器。可广告中所讲的狐臭是指一部分人也能散发和狐狸散发一样的臭味,医治臭味的根源,使之不能伤人。
据调查:狐臭在民间有广泛的传说,其中济源、修武、沁阳、孟县、温县、焦作、武陟、博爱等地流传更广,几乎人人皆知。据说有狐臭的人头发内、腋下、脚下有一个鸡眼大小的孔,时时发出臭气,非常呛人,如果把孔眼堵住,很快就能把人憋死。谁家人有这种病,代代遗传,男的娶不上媳妇,女孩嫁不出去,其它人又不愿和他们相处,在一起学习和工作有很多不便。有狐臭的人只好找臭味相同的人结婚,繁育后代。
这种狐臭怪气,使人有一定的心理作用,当初您不知道他有狐臭,有气味也闻不到,一旦听了别人说他有狐臭,您也能感觉到有这种气味而远离。我专门访问了几个据说亲自看到狐臭的人,他们的共同感觉是,说的活龙活现,如果认真追问是否真正见到过狐臭,都结结巴巴。这使我想到在过去封建社会里,科学技术比较低,人们迷信鬼神,很多人都说遇上了鬼,对鬼的形象感觉是一脸血道,红眼绿鼻子。但要认真追查难以找到确实碰到活鬼的人。二十年前,我有幸在邻村看到了别人讲郑某有狐臭,郑某订过婚的媳妇,探听到郑某有狐臭而退婚。郑某气得暴跳如雷,吆三喝四,脱光衣服让几个村的人观看,以示清白。我也带着好奇心去看,浑身上下没有见到鸡眼似的狐臭,问了几个看的人,也是同样感觉,没见异常和闻到气味。
我几次按广告提供的治“狐臭”医生的地址前去拜访,发现他们大多是外地的,住在旅社、车站,隔几天换个地方,没有行医证,问及狐臭的病症,所答含糊不清,使我非常失望。我翻了很多医书,都没有狐臭的病例,只是提到有大汗腺的病。我又询问大医院中几个医生,他们说有的人体内大汗腺内泌脂肪,经生腐杆菌酵解而产生臭气,由湿热内郁引起,这病比较好治,和传说的“狐臭”相差甚远。
我又查阅了很多历史书籍,没有狐臭的记载。
据民间传说,狐臭是元代时期,少数民族蒙人统治中原,每10家养一个蒙人。蒙人享有特权,娶到家的新媳妇先和他睡三天,时间长了便留下蒙人种,便有了狐臭。后来人们不满蒙人的统治,把起义的信放入月饼中互相传送,于农历八月十五统一杀蒙人,才摆脱了蒙人的统治。八月十五吃月饼就是纪念这个节日(实际上是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根据这个线索,蒙人就是孤臭产生的最初根源。为了证实蒙人有没有狐臭,几年来,我接触到几个蒙人,也没闻到狐臭气。我有两个好友,去蒙古做生意,卖剪刀走乡串户,我特意委托他们打听一下那里的狐臭情况。他们也很尊重我,把我的想法时常挂在心上,经过几年的考察,结果很意外,蒙人没有狐臭,只是受大西北草原的影响,汗毛粗壮一些。
蒙人不是狐臭,产生狐臭的根源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有那么大的舆论影响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根据情况分析,有3种情况:
1、狐臭是不讲卫生造成的。我又访问了深山区最不卫生的人,他们成年成辈没有洗过澡,衣服从新到旧一次也不洗。住室内外粪便到处是,和他们相差2米远,就可闻到像动物死后的腐朽气。村里有人讲这就是“狐臭”气。也有人讲他们几世清白,是特殊的环境造成的。
2、皮下分泌脂肪,经生腐杆菌酵解而产生臭气,这是医学上所说的大汗泉分泌的“狐臭”。如经常洗澡和勤换衣服,这种病例就可减少,事实上现代人们的卫生条件已改善,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浴池,洗衣机,经常洗澡换衣服,这种病也少多了,所以改善卫生条件是减少这种疾病的根本原因。
由于卫生条件差,不洗澡和衣服,常有寄生虫,发臭,发腥,使人难闻,造成人为的误会“狐臭”和诱发医学上的“狐臭”。
3、过去人的文化,思想素质低,族情、势情、欺生观念严重,不一派的就用“狐臭”来攻击;有的是和左邻右舍不和睦,也被送以“狐臭”挂冠,久而久之,狐臭就宣传开了,越传越诈,这是人为的恶意“狐臭”。
广告和民间传说的狐臭,本人没有考证的实例,是不解之谜,待以后考察弄清。欢迎大家多提供证据,以便探讨。这是一个严肃而复杂的社会问题,是影响人与人的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问题,是关系到中国部分人种的问题,是婚姻和交际大忌,我们要尊重客观事实,探讨“狐臭”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名人评价王屋山考录
王屋山是座名山,历史上有很多名人墨客游览王屋山,留下很多赞美的诗篇,流传着神密的故事,现从实选录。
李白,唐代伟大诗人,曾来王屋山,写了上阳台贴:“山高水长,物象万千,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李白。”该帖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他还写了《寄王屋山人孟大融》:“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晖,百发见生涯。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杜甫,唐代伟大诗人,曾来王屋山,写诗二首,其一五言诗云:“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名山人家赞,福地语真传,气象乾坤上,根元宇宙先,国朝崇圣迹,道法普周全。”
白居易,唐代伟大诗人,在王屋山留下诗三篇。这里选其两篇,其一:“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昨日听人言,今秋入吾手。”其二:“霜降山水清,王屋十月时。石泉碧漾漾,岩树红离离。朝为灵都游,暮有阳台期。飘然尘世外,鸾鹤如可追。”
黄庭坚,宋代诗人,游王屋时作诗一首:“王屋千霜老紫藤,扶公休沐对亲朋,异时驷马安车去,拄到天坛愿力能。”
元好问,金代诗人,游王屋写诗四首。其中一首云:“仙坛倒影风舞洲,一道云光插秦秋,也是天宫闲不得,海东移著海西头。”
葛洪,东晋时期,现江苏人,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曾游栖王屋山抱朴坪,著《抱朴子》,“有道者登王屋山修炼,必有山神助之。古之道士合作神药,必入王屋山。”
陶弘景,南朝名道,茅山宗派创始人,所著《真诰》中,称“王屋山为仙之别天,所谓阳台是也。”
司马承桢,茅山宗第四代宗师,河南温县人,盛唐时,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分别召见,命他在王屋选地形建阳台宫、紫微宫,唐玄宗派妹玉真公主从司马承桢学道,司马承桢写了《上清天宫地府经》,提出神仙洞府学说,把天下分为10大洞天,36小洞天,72福地,王屋山是十大洞天之首,小有清虚之天。元代大学士许有任题的“天下第一洞天”在济渎庙内存。
李志常,元代丘处机的高徒,写的“总仙宫”三个大字端重雄伟,现存天坛山顶的石崖上,天坛山顶在元代改为“总仙宫”,是五岳四渎、十大洞天、36小洞天、72福地各路神仙朝会之所。
《吕氏春秋》把王屋山列为九大名山之一(会稽、太山、王屋、首阳山、太华、岐山、太行、羊肠、孟门)
《山海经》中有王屋山沇水出焉(注:沇水是天坛山顶西的崖缝内有一水泉,叫太乙池,古称沇水)。
《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
沈括,北宋时期杰出的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一书,根据初中历史第二册126页介绍,他考察太行山,见到许多贝壳和砾石,发出“苍桑巨变,海陆变迁”的结论,成为地球学、地貌学、地质地矿学的经典。据我考证,他考察的地方就是天坛山顶西边的砾石层,这是海底沉积物,是地球演化的见证,该砾石层可建立地质公园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我对地质考古有浓厚的兴趣,自费2次考察。在日—9月25日,历时43天,日—4月17日,历时37天,两次对太行山进行考察,发现这样规模大的砾石层不多,其它地方很少,位置较低。奇特的是砾石层在王屋山的天坛峰顶上,海拔1715米,与“苍桑巨变,海陆变迁”的论断相一致。再则,当时全国各路神仙和名人都要到天坛山上朝拜,沈括是个知识丰富的科学家,大多旅游考察,不可能不来王屋山,王屋山是太行山脉,天坛山是王屋山的主峰,根据考证分析,沈括到过天坛山,看到海相沉积层,才发出科学论断。
老子,先秦时代道家创立者。天坛山顶东有老子祠,现存明代建筑,祠前有一碑,属明代嘉庆6年8月,碑文大意是:老子,姓李,名耳,河南鹿邑人,任东周守藏史,观周王室衰弱,辞官入王屋山修炼三年,骑青牛到西函谷关写下五千言的《道德经》,后人建祠纪念。老子炼丹池离老子祠50米处,有池石砌,半园形面积约61平方米。老子在天坛山炼丹这个说法最早不知出于何处?我不敢相信,等以后考证后再确定信度。如果有误也是明代人的附会(明代碑记),现在民间流传有一句话,“紫气东来”发源于济源的王屋山。据说:老子到函谷关的前一天,关尹喜之在关上向东望到紫气,预兆有贵人到来,从那时到现在“紫气东来”人人皆知,很多家户大门上的题额就是“紫气东来”。就地理位置来说,天坛山在函谷关的东边,紫气预兆着吉祥、福运、灵气、神气,如果“紫气东来”指是从天坛山发出的,那么天坛山就是宝山和古人崇拜物了,再则从东边的大海到函谷关,没有再比天坛山高的山了,天坛山成了西边函谷关一个屏障,这个屏障有紫气,标志着王屋山人杰地灵。
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三次来王屋山,写了《列子·汤问》,其中有一篇是《愚公移山》,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引用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号召全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建设新中国。愚公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而愚公精神的发源地就在王屋山,这是济源人民的骄傲。
济源古代属冀州河阳
济源市的名称和地理位置的划分,秦代设轵县,汉代设沁水县,隋开皇十六年设济源县,沿革到现在,记录资料较多,容易澄清,但秦代以前资料奇缺,济源属于何行政区,难以说清,这个悬案之谜在《愚公移山》中找到了答案。
《愚公移山》是《列子·汤问》中的一篇,由战国时郑国的文学家、历史家、地理家列御寇著,他生活的年代大约是春秋末、战国初,他的学说属于道家理论。当时王屋山属于道教的名山,他三次来到王屋山游览,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篇,给我们提供了准确的历史资料和留下美丽的传说。
《愚公移山》一开头就说“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经史料记载:冀州是古代九州之一,包括今河北、山西、河南黄河以北,辽宁辽河以西一带地方,河阳是当时的区名,就是现在河南省孟县的前身。河,古代专指黄河,阳,指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河阳正在黄河北岸,太行王屋两座山的南面,故得此名。
由此考证,济源市在春秋战国时期归冀州,属河阳县,这对研究济源的历史提供了准确证据,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日
结合地质考古谈我市的工厂布局
为了把济源建成一个旅游工业城市,使市区成为环境优美,无三废污染的生活区。根据市区的地势特点,提出以下建议:
一、天坛路以西,一般不要设有污染的工厂。天坛路西和市区东(亚桥)海拔高程相差5-40米,西高东低。有污染的废水、废渣渗入地下,向东移动,污染市区,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再则,市区三面环山,东风把废气刮到西边扬散开,西风把废气吹向市区,污染空气。有污染的工厂尽可能在市区的东南、北方向布局,避免污染。
二、把纸厂、化肥厂、磷肥厂、化工厂、树脂厂,有计划的迁到轵城和坡头交界处(选择盆地和平台)。排出的三废便于堆放和流走,废气能散开,东西北风把废气吹不到市区,南风能使污气散开,一年南风时间少。这些工厂污染比较严重,过去环保意识差,缺少论证。离市区远,威胁不大,为国家做出了贡献。现在市区的发展已把污染的工厂包括其间,且居上游,噪音大,灰尘多,废气浓,毒气多,对市区的环境造成严重威胁。这些厂迁走后,原厂址可改它用,资金不足可向环保单位借和银行贷款,新址水源靠打深井和沁渠补充。
三、根据沁河故道流向,合理安排轻重工业厂址(沁河在三十万年前流经济源城,经我考证和卫星测量相一致),古沁河有一定区域,在区域内,适应安排轻工业,不适应重工业,防止古河道滑、软、深、稀,工厂布局适宜,可减少基础投资。
上述三项能逐步落实,市区布局科学合理,可减少浪费。火车站一带和龙潭寺将成为一个优美的环境。给流动客人一个美好感觉,把市区人民的生活带进一个新的天地,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市的环境风貌,使人确实尝到济源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的滋味。日
“地球的尾巴”之我见
最近很多学者对发现地球的尾巴进行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也想谈一下这个问题。我认为:地球的尾巴一般不被地球上的人注意和发现。这个尾巴不是固体,而是气体。因地球外有一个大气圈,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中,正前方的大气层受到压缩变薄,一部分大气被压缩移动到地球向前运动的后方,使原来均匀的大气变成一面多一面少的现象。向蝌蚪一样,这种尾巴随地球围绕太阳运动。这种变化对大气下的生物没有影响,人们站在地球上肉眼看不见,只能在人造卫星和其它星球上才能看到。根据大气压,能量守恒,运动轨迹测算,尾巴最宽部为(紧靠地球)公里,最长公里。现在宇宙探测器发现这种现象已引起科学家的重视,很多国家将投巨资来进行观察研究,其实这是一种很简单的自然现象,正确认识后不需投入人力和物力。这是我于1976年研究“地震预报”的理论中推导出的这一现象,请各位专家学者在条件成熟时,到各星球上观察地球形态,进行证实。这个现象,人在地球上是看不到的,也可用测气压和大气厚度的办法去证实。
谈谈山区窑洞防潮
窑洞,是人类最古老的栖息之地。尽管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城市高楼大厦已到处可见,但在山区仍有不少人居住窑洞,所以有必要对窑洞防潮进行研究探索。
在山区的窑洞里,有一部分潮湿现象,经常潮坏人们的粮食和衣服及家具,还能使人得风湿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失,为此,我进行考察和研究,总结了防潮办法,通过这两年的试行,效果很好。
窑洞潮湿一般夏天较重,冬天较轻,由于夏天空气湿润,室内反潮较重,冬天空气干燥,室内反潮较轻。引起潮湿的还有四种原因,一是地下水渗透,二是通风不良,三是酸性土壤,四是碱性土壤。由于这四种原因,引起潮湿现象,就是放入防潮剂,也不能制止经常向外迸发的潮气,要按不同性质用不同方法解决。
第一种,地下水渗透,可垫一层白干土,厚度在15厘米左右,这种白干土在山区甚多,在地质学上叫做隔水层,它有隔水的功能,上面再垫一层土即可。
第二种,通风不良,可改善通风条件,门窗要亮敞,门口排除障碍。
第三种和第四种是最常见的潮湿现象,土的性质一定要分清,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有条件的可在化验室或石蕊试纸检验一下最好,无条件的可用土办法分析,一般碱性潮的表现为墙上出现硝点(即白灰土粒)有咸味,容易一层层的脱落。酸性潮湿,一般湿度较大,地面比较明显,有的甚至出现有水珠。如果是酸性潮,可用20%的碳铵化肥溶液滴上,立即冒沫,并发出响声,这是起中和反应现象,待干以后,就不再潮。再一种用生石灰放入室内,吸收水分,或者垫一层熟石灰,也能防潮。
如果是碱性潮,可用15%的錄化铵溶液洒在上面,起中和反应。
以上的碳铵和錄化铵防潮办法,不能持久,需两三年进行一次,因为经过中和以后,这一层慢慢地又被同化(内部的渗透力很强)。
无论酸性或是碱性,可挖去10cm深,上面垫一层4-6cm厚的煤渣或木炭,或沥青,上面再垫上一层(地平)土。侧面立墙采取表一层砖墙12cm,内填煤渣的形式,都可以防潮,保持干燥。日
从考古学角度
分析天体运行和地震的关系
我叫卢化南,男,现年48岁,河南大学毕业,在市文物队工作至今。1966年,在我上初中二年级时,从收音机中听到河北邢台发生地震,周总理亲自去指挥救灾,第一次听到我们的大地会发生震动。听老年人讲:“大地是老鳖驮着的,老鳖一动,大地就地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科学文化的提高,不再相信大地是老鳖驮着的神话。高中毕业后,看到家乡有很多高山大川,老人们常说:“山下面有金马驹,金公鸡,金蟾的传说。”我尽管觉得好笑,但判断山下肯定有矿物,如果把这些宝藏开发出来,既造福社会,又有经济效益。可自己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就立志学习《地质学》,在学地质学中,知道在太阳系中,除了九大行星和他们的卫星外,还有几千个直径1-800公里的小行星,就想:天上有这么多星星,地上有这么多地震,星星和地球按相冲合时发生的地震和现在全球地震记录资料基本上相符合。一年中上万次的小震、三五次的大震,一次左右的大震,这是巧合还是规律?通过多年分析,每年大致基本相同。为了证实这个规律,多次到县图书馆、科委、地质二队等单位借书,请教专家,自学了地质学、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天文学、考古学、板块运动学、地貌学、地磁学、地矿学、古生物学等一系列专业书籍。1976年唐山地震后12天,我自费前去考察,途中到邢台观看,目睹地震给人类造成的损失,决心攻克地震预报难关,使人类尽量少受损失。从1970年至今,我除了本职工作(会计、劳动、教师)外,一直处于探讨地震这个行业里。“我认为,地震有周期性,24~27年;地球纬度60。以上地区不会发生地震;月亮、太阳、金星、木星等星球上也会发生震动。”
日,美国“麦哲论”号探测器拍摄到“金星上面存在着震动断层”;日美国地质大学诺维奇教授发现“地震能量在全球转移,周期20~30年”;日美等科学家用电磁波预测地震;日,张健仁教授通过南级考察写了“南极无地震之谜”;陈德玉于日总结了地震活动从北向南和从南向北活动的迁移性。日,新华社发表了英美科学家观测到“太阳上发生震动的消息”,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我的论文推理的准确性,天文学是一门综合科学,和很多学科有联系,为了使天文学为地震服务,现在我把这篇论文给大家宣读一下,使大家了解我的学术观点:“天体运动诱发地震”。
二、考证分析
各种星球在宇宙中运行,有一定的规律,涉及地球表面,频频发生地震给们造成重大灾害。为了研究和对付地震灾害,结合几千年的历史资料和古人研究成果,把地震学科向前推进一步,揭示天体运行和地震的关系,由17世纪的“板块运动”学说,到19世纪的“应力释放”学说,发展到现在的“天体引力诱发地震”学说。
世界上每年大约有二十多次大的地震发生,据考古统计,全球7级以上地震有据可查的有57481次,中国也是多震国家,也是记录地震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公元前780前,周幽王二年,在陕西岐山发生的地震被记录下来,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到目前,中国发生有记录的6级以上地震769次,通过这些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方,发现一些地震规律,了解这些规律,对防震救灾有一定意义。
我把地震的地点放在地球仪上,1977年,1978年,1979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次数按顺序连接起来,发现地球的南北60。没有发生过大的地震,大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地区,由于地球在公转中和赤道的倾斜角是23.5。,环太洋和地中海地区正和太阳对应,形成一个公转赤道,这正是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离心力和向心力连接点,这个点的两边(穿过地球)发生地震,这里容易发生地震的内外因素是什么呢?
通过5万多次地震材料分析:地震的内因是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所组成,地核代表了地球的大部分质量,沉侵在地幔中,吸附着地壳按公转轨道运动和自转,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地核处于中间状态,当太阳、地球和其它星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作用在地球上的引力增大,迫使地核偏向移动,在移动中,要挤过一部分岩浆,同时又有一部分岩浆在落差的压力下来补充地核所占的空间,在岩浆流动中产生一个力,这个力起初都向空间的方向运动,在岩浆补满空间后,这个力(惯性动能的总称)有剩余,使岩浆折回冲起,发生顶头峰,像火车碰头一样,后边的惯性促使车头抬起,这个顶头峰的力量很大,冲击地壳,迫使地壳局部运动,这就是地震的动力,由于这种动力的产生便发生了地震,如图所示。
这个现象可以用任何物体出露液面或沉入液体,都可以看到,这种动力产生的地震破坏性很大,世界上1.5级以上的地震大部分是由这个原因引起的。相应的地球上的气潮、汛潮、固体潮也由引力而产生。
再一种是地核在运动中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就冲破地质的薄弱结构推动地壳运动,也发生地震,这就是现代一部分学者说的“应力释放”问题,这实际是地核运动的不平衡多余的能量所致。另外,火山喷发、水库压力也能产生小的地震。
何为震源,就是发生地震的源头。地核移动而产生地震,在岩浆向上冲起,碰撞地壳的这个地方就是震源。震源的深度一般在30~70公里处,正好是地壳的下层和界面。
四、地光和地声的产生
地震区一般都有地光地声的出现,这是因为岩浆的顶头峰和地壳碰撞时的磨擦作用,便产生电,通过岩石的导电性,放出地面,就是地光,由于岩层的化学元素结构不同,导电的程度也不同,就出现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火球。由于猛烈的击撞,促使岩石结构遭到破坏,发生皱纹和裂缝,通过地壳的振动,形成声波在地表传播,就是所谓的地声,地声和地光都出现在极震区,地声和振动波在振动的促使下,向远方传送,随着距离的变远,声音和振动就逐渐变小。声音的传动速度快于振动波的速度,光的速度快于声音的速度,所以在震区,先看到地光,随后听到地声,接着地震来临,从看到地光起,地光、地声、振波三者按顺序相差0~6~30秒,掌握这个规律,看到地光和听到地声,赶紧跑出室外,可减少伤亡,这是攸关生死的0~6~30秒。
五、气象和动物异常的原因
由于太阳和星体及地球运行到一条直线上,引力加大,使气圈发生气潮,大气向着引力大的一面集中,使空气流动,产生风和狂风,云的集中,在热冷的作用下,形成暴雨,这是震区常见的狂风暴雨现象。如果云少没有成雨的条件或内核外移,虽有气潮,也不一定刮风下雨,还会出现晴空万里的局面。
形成气潮时,大气压力增大,地面温度增高,地下气体在引力和气潮的作用下,渗出地面,由于动物在穴洞中接触地面及本身对气体变化的敏感性很强,受到刺激,就发生动物异常现象。
日本学者有观云测震的经验,在世界上很有名气,其奥妙就在这里,但由于他们不懂这个天体运行诱发地震的根本原因,而是处于偶合的表面现象水平上。
六、地磁异常
地核的转动,和岩浆发生磨擦,产生电流,根据地下波测量,地核外有一层界面(莫霍落维契面),由铁镍等组成,是很好的导电体,整个地球内部是一个发电机,产生很强的磁场,(人们利用指南针航行、候鸟迁移就是利用这个磁场),用右手判定,四指握着地球自西向东的运动方向,也就是电流流动的方向,跟四指垂直的拇指所指那端就是北极,地球的磁场也符合电磁场的运行规律。地球和公转轨道的夹角是23.5。,磁极于地轴的夹角也是23.5。,证明了地核在地球内部的对称性,引力加大时,地核移动,磁极也随着移动,地球的磁场相应也发生变化,这是地震时地磁异常的原因。
七、地光、地声、磁变、气象、动物的异常关系
地光和地声及振动同时在一处发生,由于地光比声波传播的快,声波比振动波传的快,所以先见到地光,接着听到地声,后感觉到地震,距离越远间隔的时间越长。土层厚的震区,由于土层的传音率低,只能听到很小的声音或听不到声音。
地核移动时,就相应地发生磁变,磁的变化在地光、地声之前并持续到地震的末尾。在增大引力时,气潮、固体潮和磁变就随之发生,所以气象和动物在地震前有预兆。地光、地声、磁变、气象及动物异常是统一的,是引力增大,地核移动的结果,是震前、震时的常见现象。其中引力小,震源深,地声、地光就较小,有的不容被观察到,动物敏感也不很明显,地磁移动变化则是绝对的,只是微弱一点罢了。
八、前震、主震、余震的关系
前震、主震、余震是地核移动的表现形式(应力积累释放除外),地震开始移动,岩浆就发生波动,推动地壳振动,称为前震;岩浆发生顶头峰时产生的振动是主震,残余岩浆的波动,地核的复原间接的推动地壳振动是余震,由于地核的复原比原先移动的动量大,故余震比前震大。地震前后相当于岩石蠕动应变恢复过程。前震、主震、余震是一次地震的分解现象,国外很多人把时间间隔不大、同一地点的地震分别列为次数是不对的,没有认识到地核移动的根本规律,也有的余震间隔数天,这是地震时有一部分能量储存在地壳下,积累多了就释放出来,是地震时的应力释放,和地球内部能量积累释放产生的地震不是一个概念。
九、震级、地域、时间的关系
在天体运行中,引力随两物体的远近距离发生变化,地球对某个行星来说,在近地点重合,引力大,震级高,在远地点重合,引力小,震级也小,在公转的椭圆轨道上,任意地点的引力都不是相同的,地壳岩层的组合结构不同,抗力也不同,受地震破坏的程度也不一样,同样的能量,在岩石结构强的地方破坏就轻,反之则大。
根据地球的自转,地球和太阳及某个行星的重合,重合点在什么地方,在有引力的一方相反的地点就是地震点,地球绕太阳转,一直对应,是固定的,只是对应点随地球季节而变化。和某一行星重合,有一定的时间,由时间和地球自转来确定地震点,地震过后,还有部分能量积蓄在岩石下,在一定的时间内释放,这种地震还在原来地方,由强到弱至消失。地球的旋转面和太阳形成的倾斜角是23.5。,以这垂直为中心,向北和向南移动23.5。(根据地球自转的回归线角度),再画二条平行线,在这范围内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地方,在地壳的板块断裂处,破碎带,海陆交点处最为突出,根据世界地震分布图,地中海和环太平洋地震带正好在这个范围,这不是偶尔的重合,这是太阳、地球、星球三点成一线的连接点,也是地震点,这是多方研究地震规律的证实。由此断定:在地球的两极和纬度60。以上地区不会发生大中型地震,即是有也是微弱的,是其它因素引起的。
十、地震预报的途径
1、用磁变、气象异常、动物异常、地球的角速度变化,可做短期预报
动物异常,地下气体变化,地光、地声可做临震预报。
2、通过计算,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多大的地震,要求太阳、地球和行星的重合点,重合时地球自转的对应垂直位置,这个位置的反向地点就是地震点。
3、结合天文测量观察重合点进行地震预报。
4、做天体运行模型,实行天体运行超前X天,观察重合点,预报全世界各地何时将要发生大小地震,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
有一点还需要说明,地球、太阳和行星重合点,地核分内移和外移(相对太阳),发生的地震点是不一样的,内移地震点在地球外的一方,外移地震点在地球内的一方。
十一、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和地壳的垂直及水平运动
由于引力加大作用,地震时,地球被吸引自转速度起了变慢现象,使地球在椭圆轨道上发生弹跳现象,这种速度的变化和弹跳现象,待引力过后又恢复正常,岩浆的碰头峰击撞地壳是垂直运动,由于岩石的振动,迫使地壳岩石上下波动,在地壳表面形成了有方向性的水平运动,像一块石投入水中,石头对水面的打击力是垂直的,水波以打击点为中心向周围推动,成了水平运动,运动力向远方越来越小,地震时,震源就是打击点,透过地壳是垂直运动,推动岩层水平运动,离震中近强度大,离震中远强度就小,
十二、太阳上的活动与地震的关系
太阳、地球、行星运行到一条直线上,地球的负荷加重,太阳对地球增大引力时,地球上发生气潮、汛潮(月亮的作用除外)、固体潮,地核的移动出现磁扰,发生地震,这种引力对太阳起了反作用,由于太阳是高温的热液态球体,太阳出现日冕及耀斑现象,这是引力对太阳起的热潮作用,与地震同时发生,耀斑大小随引力而定。其它行星和行星相遇也能引起太阳上热潮爆发,和星震(木震、金震、月震等)各个行星的振动在太阳上都有所表现,太阳上的热潮变化是各个行星振动的总和,所以地球上的地震与太阳热潮只能部分对应。太阳上风暴活动周期是11年,这11年正是九大行星基本上运行在一条线上的周期。
十三、引力有多大
行星间的引力有多大?它能使地核移动产生地震吗?有的人不相信有这么大的力量,自从牛顿发现引力定律后,两物体间的吸引力有了计算依据,解决物理学中很多问题,使人造卫星、导弹发射有了计算根据,引力应用在地震学上揭开了形成地震的秘密。
地核的质量是吨,岩浆对它的浮力是吨,余5吨,这个力被地核转动的惯性,产生的动能克服了,使地核处于地球的中间而不下沉,容易被引力牵动,象船在水中一样,推动船的力比船的重量小得多,可驱使船在水中运动。
各行星和地球相遇时,增加引力,作用在地核上,产生震级为:
地球和行星相遇时引力(吨)
地球产生地震的震级
小行星(r200公里)
以小行星的引力吨为基数定为1.5级,引力增加10倍,震级增加一级,和现代确定震级的方法相同,在太阳系中,除了九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还有几千个直径1-800公里的小行星,按相重合发生的地震和现在地震记录次数是基本符合的,一年上万次的小震,三五次的大震,一次左右的强震。
十四、几种混合现象和存在问题
根据这种理论,能准确的计算出全世界范围的地震大小、次数、时间,这是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我经过多次计算试预,40%和记录相符,60%不太相符,由于是按一个园来计算公转轨道,实际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公转的圈越小越准,圈大误差就大,如果时间差一小时,地震点就差三千多里,需要用椭园轨道的速度解法,需要准确的资料(本文所用的资料是66年世界地质大会确定的天体运行资料,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资料有的过时了,需要重新测定),现在需要做天体运动的精密模型,特别需要国家的支持和援助,通过协助攻关,才能达到目标。
这里应指出的是:
1、在一年中,地球能和有的行星重合几次,就有几次震级相同的地震,有的几次,有的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一次。
2、现在世界地震记录表中的前震、主震、余震分别采用次数来统计,实际上相关的应算做一次,如77年7级以上的地震统计是17次,按该文理论算只有14次,78年统计是22次,实际上只有15次,而每次地核移动引起大小不同的前震和余震次数就更多了,有跨年份的,其中有火山引起地震,有陷落引起地震,有爆破引起地震,有建筑和水库工程力量失衡引起地震,有地下能量释放引起地震,这些因素的存在,我们要去伪存真,加以比较分析,地震的规律就可一目了然地总结出来。
十五、几类学科的统一认识
根据天体运行诱发地震的理论,使很多学科统一认识,得出以下结论:
1、地磁的变化成因清楚了,根据地磁的变化,可预报短期地震。
2、地球运行中在轨道上的弹跳现象和自转变慢是相互引力加大的结果;
3、地球的构造运动引起的地貌和生态变化,在前期变化中,地壳较薄,变化幅度大,变化中,尘埃满天,遮挡阳光,大地漆黑,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分结冰,形成冰川时期,尘埃落地,地面上呈现普遍规律的土层(不包括风化和沉积土),大的构造运动引起气候变化,海陆的变迁,使动植物发生衰亡和演化,大的构造运动力来自太阳系在银河系运动中与某恒星相冲合产生的引力所致,地球前期因地壳薄比较脆弱才发生大的构造运动(固体潮),以后还会发生大的构造运动,但同样大小的引力对于较厚的地壳作用力就小,以后地球演化不会产生以前大的构造运动,呈逐渐减弱之势。
4、地球上矿床的来源,除了原来地质活动形成外,随着今后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固体物质的挥发,岩浆的喷出,促使地温下降(总的趋势与环境恶化,温室效应,表面温度增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大气水分也逐渐增多(环境恶化,地区荒漠天旱,水位下降,淡水减少,与暴水成灾,海水增多成相对关系),在地球自转旋转力的作用下形成地壳内重质下沉,轻质上浮,地核逐渐变大,地磁量逐渐减少,地壳的局部运动和大的构造运动,在运动中,物以群聚,从而形成不同的矿床。
5、根据这种引力诱发地震理论,能计算出存在的未被发现的行星,因地球和每个行星相重合就会引起引力大小变化和产生地震现象,根据这种现象可反导出行星的存在,能预测行星运动中大气圈压缩形成的尾巴现象。
6、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都来源于太阳的大爆炸,爆炸飞起的高温液态物质在高速的抛射中形成球体,在推力消失后靠相互引力围绕太阳公转,任何物质抛出后都进行旋转,正是这种旋转形成了星球自转。
7、地球原是一个高温液态的球体(从太阳离开后),通过高速旋转变成椭圆形状,在运动中各种物质的离合,放出气体和水分,并对表面进行冷却,从而形成地壳,出现了水圈和气圈,由于环境条件的适应,就产生了各种形状的动物和植物。
8、太阳系中的行星共同产生于太阳,有着共同的化学元素,其它行星和地球一样,同时从太阳上一起被分裂出来,由于大小和受力不一样,在爆炸力推动下飞得远近也不一样,从而形成了各个行星(这种力量来自银河系中的引力作用),只是在各自的运动中演化程度各有差异,捕获空间的物质多少有区别。
9、各星球震动的一致性,各行星在相遇时,内核都会移动而引起震动,如月亮上的月震,木星上的木震,金星上的金震,水星上的水震,土星上的土震,太阳上的太阳震等震动。
10、根据考古发现的证据推测,太阳系中各个星球将来要回到太阳上去。各个行星在围绕太阳公转时,每公转一圈,椭园轨道要稍微缩短,自转速度略微降低,地核发电量减少,地磁也自然减少,这几种变化很小很慢,在几千年内才有差毫,这都是离心力缩小(推力)、向心力加大(引力)的缘故,各个行星(含地球)将来先后到太阳上去团聚,经计算需要57亿年,经热溶化成一体,再经若干岁月,太阳重新分裂,形成新的行星,新的周期开始了。
地球及行星去太阳上团聚,是凭空想象吗?不是的,是认真的研究了地磁逐渐减少,地球自转速度逐渐变慢,地球公转轨道在缩少,古珊瑚年轮减少,分析天文、地质变化,用考古的方法统计鉴别,把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统一起来,才得出的结论,这和人造卫星运行时间长了,重返大气层的道理一样。
十六、这篇论文解决了哪几个难题
1、发现地核移动引发地震
2、解释了地震的动力
3、解释了地光、地声的来历,气象和动物异常的原因
4、证实地球内部是个大型发电机
5、发现地磁产生和变化规律
6、解释地球角速度变化及地球弹跳现象
7、太阳表面上活动原因
8、地震的前、主、余震的关系
9、测定磁倾角和地倾角的一致性和垂直性
10、解释了全球地震带形成原因与地球的倾斜角一致
11、宇宙间的运行规律有了统一认识,有了主干和枝干的关系
12、地球的生成,演化和将来
13、冰川形成和环境变化原因
14、大地构造和地貌变化的原因
15、太阳系中的各个行星将来到太阳上去团聚
16、对地震预报找到了科学理论
这新的发现,解决了现在的天文学、地质学、地貌学、地磁学、地球物理学、考古学、古生物学等很多学科中存在的难题,推动了几种学科研究的徘徊现象,统一认识,互相促进,使地震工作向前跨了一大步。
以上论述,只是粗略地谈一下地震的形成、原因、表现形式、预报途径,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本文初稿在省地震学会上评为三等奖,曾在2001年9月第二届国际天文学会学术研究会上交流。本人被吸收为国家地震学会会员。
观点形成的一部分文献资料
太阳活动与地震
79年1期14页
地磁活动与地震
雨果、贝尼奥夫
79年6期5页
地核的成长
地壳运动假说
地核的温度
地壳运动假说
地球象个发电机
地壳运动假说
地磁场向西移动的曲线
地壳运动假说
临震气象异常和突变
宏观地震异常
洪涝与地震
宏观地震异常
宏观地震异常
宏观地震异常
地震前地下水的异常变化
宏观地震异常
震前动物出现异常的原因
宏观地震异常
地球在宇宙的位置
普通地质学
61年1版33页
在征服火山和地震的道路上
火山与地震
冰川的消长
地球的画像
地震的触发因素
地震学基础
能量释放的蠕变理论
地震学基础
坐地日行八万里
80年2月8日三版
关于产生地震的动力问题
中国地震地质概论
身居太行探风雨的张启才
79年主要天气
美国宇宙飞船探测成果
地外生命的探索
职颖法提出的新的太阳成因假说
87年11月22日一版.
地壳记录地外行星诞辰
知识与决策
87年4月28日
太阳、地球、和月亮
另外从天文学、地质学、地貌学、地磁学、地球物理学、考古学、古生物学、美宇测简报、科技动态等都有这方面现象和多方面论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地区发生过地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