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基因与免疫遗传算法matlab系统有什么联系

连体双胞胎的基因是怎么样的,他们的基因是否有差异?如果有,那他们的免疫系统是如何工作的?还有他们的神经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共用器官是否受双方大脑共同支配,并将刺激反馈给双方大脑?比如说双方共用一个膀胱情况下,如果一方想排尿,而另一方不想的话,究竟会发生什么?
同卵双胞胎就是基因完全相同的人。基因相同没有什么特别的,基因也不像人想象中的那么独特和神秘。类似于一套化学分子链组成的数据库,因为数据量极大所以已知还没有完全随机重合的。但是如果两个人恰好是从同一个受精卵发展来,那自然基因就会重合。好像任意两台电脑里的数据很少会完全一样,但是如果是批量拷贝来的自然会相同。更不要说植物扦插、分苗、窜根得来的都是基因一样的植株了。两个或多个个体基因相同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都怪科幻作品里总是提出“克隆出来的人犯法算谁的”这种莫名其妙的伦理问题。难道双胞胎一个犯了罪还要算去抓另一个吗?当然是谁犯的抓谁了。还有“克隆一个人跟你完全一样”。怎么可能…年纪就不一样。别人只会说“哇你弟弟/妹妹/儿子/闺女/孙子/孙女跟你长得真像”好不好。你说这不是我儿子别人大概还要以为这是外甥像舅…… 跑题了。-----所以如果是同卵双胞胎,不管是不是连体婴,都是一样的基因。如果是异卵双胞胎,在子宫中两个胚胎粘连到一起了,就可能涉及到免疫的问题。这个说实话我还没有见到过。不过人体免疫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建立的,什么是“自己”什么是“敌人”要看免疫系统形成时能接触到那些抗体,接触到的就默认为自己人。任何免疫系统能够识别攻击的东西都可能形成抗体,其中就包括人的细胞。所以器官移植后免疫系统不能识别他人细胞,会认为这是“敌人”,有排斥反应,需要服药维持。但就像前面说到的,如果免疫系统发育时就接触到两个胚胎的细胞,就会认为两个人都是“自己人”,也就不会有排斥反应。所以这种情况也是可能存在的。如果免疫生成后再发生粘连,血液又融合到一起,那也就“胎死腹中”,自然流产了。人类的自然流产率是非常高的!这时候对于“十月怀胎”来说还是很早期的!因为再晚就不会粘连了。但实际上异卵融合情况下,有时两胚胎发育得并不对称,绝大多数多时候只有一个胚胎发育成了主体,另一个“卡在”主体某处里停止了发育,变成了一个小肿瘤;或者融合得很早,只是几个细胞,还完全没有个体性的时候就发生了。这种就会变成一个人有两种基因的“嵌合体”。而且这也许比大家想象中的更常见:毕竟这种情况往往没什么外在表现(免疫问题见上面解释),而且目前基因检测还不普及,就算普及也极少在一个人完全不同的组织测两次,所以一般根本发现不了。----如果问的是基因不同的连体人会不会比基因相同的连体人更容易吵架,我觉得不论是同卵还是异卵双胞胎都有关系好和关系不好的吧?大概还是得看性格……况且从小连在一起,就算吵架也不能分开,时间长了为了自己的心情考虑关系也不能太差吧?-------这回答的是以前的问题:连体双胞胎是怎样产生的、基因组成如何。新的问题我也不清楚。
谢邀&br&&br&“Conjoined twins are identical twins joined in utero” (from wikipedia)&br&连体双胞胎就是没有完全分开(一般发生在受精卵分裂第12-14天)的&b&&u&同卵双胞胎&/u&&/b&。&br&&br&如果基因很不一样(比如有些异卵双胞胎),那在血液系统相连的情况下是会发生排异的。&br&&br&连体双胞胎(如果被分离)的基因相似(相同)程度大于等于同卵双胞胎。在受精卵时是一样的,后面发生的变异,表观修饰还是会导致基因水平和表达水平的差异。&br&&br&另,美恐里的twins叫“dicephalic parapagus”,中国四川有一对(个?),2011年出身。美国的Abby and Brittany Hensel早年还蛮有名的,上过Oprah Winfrey Show,有兴趣的移步&a href=&///?target=http%3A///celeb/abby-brittany-hensel-twins-conjoined-twins-abigail-brittan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bby and Brittany Hensel&i class=&icon-external&&&/i&&/a&
谢邀“Conjoined twins are identical twins joined in utero” (from wikipedia)连体双胞胎就是没有完全分开(一般发生在受精卵分裂第12-14天)的同卵双胞胎。如果基因很不一样(比如有些异卵双胞胎),那在血液系统相连的情况下是会发生排异的。连体双…
我来占个坑回答一下:&br&&br&首先在受精过程中是完全正常的,确实是最优秀,运气最好的那枚精子成功与卵细胞结合了,当年发生的事情是这样的:&br&&img src=&/1e1fb6bbc887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1e1fb6bbc887_r.jpg&&&br&这么多的精子只有一个进入了卵细胞&br&后来就开始正常的卵裂,一分二,二变四,四变八......但是事实上在刚开始卵裂的前六天,分裂失败的概率高达70%&br&&img src=&/a140ef6ab47e5fef6b66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a140ef6ab47e5fef6b66_r.jpg&&&br&然后就变成了这个样子&br&&img src=&/c93f4dd519cef9f88ad5cee3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c93f4dd519cef9f88ad5cee3_r.jpg&&&br&当然,在分裂过程中,也会偶尔出错。大约有二百五十分之一的概率会发生这样的情况&br&&img src=&/f3d7ae53ce3f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f3d7ae53ce3f_r.jpg&&&br&没错,胚胎会一分为二,变成两个独立的胚胎&br&&img src=&/d258e25bd478f30d539a878e061af249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d258e25bd478f30d539a878e061af249_r.jpg&&&br&这两个胚胎里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其他细胞的复制品,它们的基因是完全一样的,长大后,就会这样&br&&img src=&/ba4bc24b21ebf0dd4cdac60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ba4bc24b21ebf0dd4cdac60_r.jpg&&&br&长成两个萌妹子~&br&当然,制造再精密的机器也会犯错,在及其偶然的情况下,胚胎可能无法彻底分离&br&&img src=&/d3d1cdff120b901b65612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d3d1cdff120b901b65612_r.jpg&&&br&&br&就会有这样的双胞胎&br&&img src=&/6be05ed01f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6be05ed01f_r.jpg&&&br&小时候萌萌的,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兄弟&br&&img src=&/838b419bc13be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838b419bc13be_r.jpg&&&br&&img src=&/c1faffdee2738a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c1faffdee2738a_r.jpg&&&br&&br&长大后就是这样了,只是因为分裂过程中一个小小的错误,导致了终生的遗憾,这种悲剧很不幸,目前还无法避免,与基因无关。好在这哥俩看的很开,生活的也很开心。他们有自己独立的心脏,肝脏以及胃,但是却共享一个直肠,膀胱以及丁丁~&br&&img src=&/3d773c903940acee70f886e8e78ce257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3d773c903940acee70f886e8e78ce257_r.jpg&&&br&生活不易,生存更不易,且行且珍惜~愿各位都珍惜自己的生命&br&&br&PS:所有画面均取自于BBC人体奥秘第一集,若涉及侵权行为,请联系我删除
我来占个坑回答一下:首先在受精过程中是完全正常的,确实是最优秀,运气最好的那枚精子成功与卵细胞结合了,当年发生的事情是这样的:这么多的精子只有一个进入了卵细胞后来就开始正常的卵裂,一分二,二变四,四变八......但是事实上在刚开始卵裂的前六天…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过此相顾还无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自然―遗传学》:特殊基因操控免疫系统“刹车”装置
《自然―遗传学》:特殊基因操控免疫系统“刹车”装置一般来说,当病毒或细菌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加速运转,与入侵者战斗以将它们驱逐出去。当入侵者被消灭后,身体会启动&刹车&装置,停止免?反应。然而美国、英国及加拿大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一种名为TNFAIP3的特殊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在&危险&解除后仍旧保持很长时间的全速运转,从而对机体造成损害。相关论文8月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论文高级作者、美国俄克拉荷马医学研究基金会的Patrick Gaffney说:&TNFAIP3可看作是免疫系统的一个紧急刹车机制。当它的功能发挥出现故障时,免疫系统就会高速运转不止。&狼疮(lupus)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是一种慢性自体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攻?健康的组织和器官。症状有皮疹、关节痛、中风以及器官衰竭等。Gaffney表示,在健康个体身上,正常版本的TNFAIP3会产生一种名为A20的蛋白,它能调控关闭免疫反应;而狼疮患者携带的是该基因的突变体,导致免疫系统无法关闭自身。Gaffney说:&我们推测,该突变体要么是产生的A20蛋白量不够,要么是它产生了另一种低效的蛋白。&狼疮是一种受多基因控制的疾病,意味着单一基因并不会导致该病。不过TNFAIP3突变有可能与其它突变基因协同作用,在一些患者身上导致狼疮。论文另一作者Kathy Moser说:&我们发现的每?与狼疮有关的基因都与其它的一样重要,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基因会给你提供最好的机会,去开发新的治疗手段或更好的诊断方法。&( 梅进/编译)(《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doi:10.1038/ng.200,Robert R Graham,Patrick M Gaffney)--博才网
下页更精彩:
微信查看最新信息微信扫一扫或用微信搜索微信号:hbrc-com
安卓手机客户端更省流量手机扫描下载或者直接
猜你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基因与疾病》 -
《基因与疾病》作者:(日)生田哲译者:王俊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页码:188ISBN:2条码:2版次:2007年8月第1版装帧:平装开本:32开
《基因与疾病》 -
《基因与疾病》(日)生田哲,药学博士,1955年出生于北海道函管市,为圣经研究者。于东京药大研究所毕业后,赴美研究遗传因子及药物设计,并于希望城医学中心及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取得博士学位,之后于伊利诺大学担任化学系副教授。
现主要于日本从事圣经研究,并针对「科学新知」、「圣经」、「科学与圣经的关系」等三项议题,持续执笔写文章。除此之外,也透过杂志撰稿、演讲活动、广播节目等方式,致力于將科学与圣经知识普及于一般大学。
著有《简明圣经》、《〈最新〉病毒与感染的结构》(以上为日本实业出版社)、《脑的健康》、《操纵脑和心灵的物质》(以上为讲谈社BLUEBACKS)、《由圣经学习所有人生大事》(成甲书房)等书。
《基因与疾病》 -
丛书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生动的图解,介绍了现代科学对生命的最新解读,以及对常见疾病的认识,内容包括基因与遗传,发育与衰老,感染与,人体结构与功能等各方面的最新知识,帮助热爱生命,追求健康的人们更多地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为追求健康生活提供知识的保障。
《基因与疾病》 -
丛书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生动的图解,介绍了现代科学对生命的最新解读,以及对常见疾病的认识,内容包括基因与遗传,发育与衰老,感染与免疫,人体结构与功能等各方面的最新知识,帮助热爱,追求健康的人们更多地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为追求健康生活提供的保障。
《基因与疾病》 -
《基因与疾病》理解如何影响人类疾病的探索正在加速收集。大多数人认为,人类基因组的草图可解决这一问题,该草图第一次向我们提供遗传物质整体功能性,以及在完成人类遗传系列顺序的道路上是一种有意义的里程碑。这将是将来医疗研究的基本来源。
46条人类(22对常规染色体和二条性染色体),在它们的群体中间几乎存在30亿碱基对,它包含30000---40000蛋白质----编码基因。这比期望的数量少得多----仅为蠕虫或果蝇模型组织的二倍多。编码区构成不到5%的基因组(剩余DNA的功能还不清楚),某些染色体比其它染色体有更高的密度。
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已经绘制出人类基因组的图谱,基因组的编码基因起着里程碑的指导意义。物理图谱已为完成草图顺序提供了足有成效的框架结构以及直接辅助鉴别大约100个疾病基因。
在本网上特指的大多数遗传性疾病是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造成的。然而,面临的最困难问题之一是找到基因如何影响诸如糖尿、哮喘、、和精神病这类有复杂遗传途径的疾病原因。在所有的情况中,没有哪个基因可对任何人疾病有影响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在疾病显露前,往往会发生多次。许多基因中的每个基因发生微妙变化都会影响到对疾病的敏感性。基因还会影响到一个人对环境如何反应。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毫无疑问将(或全面)极好地提供足够的帮助。正常情况下,细胞分裂,包括为发出细胞何时分裂指令而联合工作的信号网络都是在严格控制条件下进行的。一旦细胞分裂失去控制,其不正常分裂为何经常发生?差错为何被锁定?在网络中,一个或更多个结节的突变能发生癌症,某些环境因素条件下会造成突变(例如吸烟)某些遗传因素会造成突变,或两者兼而有之。促进癌变的因素通常必须在一个人将要发生恶性成长前会加速起来:具有某些例外,一种危险不能独立满足癌症的形成。
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而高度发展的体系。它的任务是简单的:去搜索和杀死入侵者。如果一个人出生时带有严重的免疫缺陷系统,易发生病毒、细菌、霉箘、或寄生虫感染而死亡。在严重的复合免疫缺陷中,酶的缺少意味着毒素废物侵入免疫系统细胞内殺死,这样便摧毁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细胞的缺乏还是迪乔治综合症的基础,胸腺的不确当的发展,既起因於过量的免疫应答又起因於一种“自动免疫进攻”(autoimmuneattack)。哮喘、家属性地中海热、和局限性回肠(肠炎病)全部起因於免系统的过量反应,而自动免疫多腺综合症和一部分糖尿病是由於免疫系统进攻了“自身”细胞和分子。当不能区分敌我时,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区分入侵细胞还是自身细胞应引起自动免疫疾病疫。
代谢是人体从所吃食品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中获得能量并合成所需分子的手段,代谢也是通过矿物质和维生素帮助酶反应的手段。综合状态使发生在细胞中的酶催化反应变成复杂的网络。虽然本报告专指由代谢过程差错引起的疾病,但确实存在耐受系统差错的有效水平:一种酶突变经常地不是个体遭受疾病的原委。许多不同的酶可能完成修正同样的分子,可能有许多方发为各种代谢中间体获得最终结果。如果关键失效或者代谢机制途径受影响,只有此时会生病。在这儿我们强调,对于基因已确认、克隆、和复制的代谢疾病,许多是代谢先天失调:由于是代谢酶突变的遗传因素,另一种是与调节和输送机制的突变有关。
《基因与疾病》 -
《基因与疾病》这可以为热爱生命、追求健康的人们提供有益的养分,也可以为人们培养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提供指导,更可以成为青年学子探索生命奥秘的启蒙读物。解说了基因、、疾病之间的关系,同时浅显地指出了关于基因的新的观点和世界观。
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可以在基因中发现病因。基因通过其对蛋白质合成的指导,决定我们吸收食物,从身体中排除毒物和应对感染的效率。第一类与遗传有关的疾病有四千多种,通过基因由父亲或母亲遗传获得。第二类疾病是常见病,例如心脏病、、多种癌症等,它们是由多种基因和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基因是人类遗传信息的化学载体,决定我们与前辈的相似和不相似之处。在基因工作正常的时候,我们的身体能够发育正常,功能正常。如果一个基因不正常,甚至基因中一个非常小的片断不正常,可以引起发育异常、疾病,甚至死亡。
健康的身体依赖身体不断的更新,保证数量和质量的正常,这些蛋白质互相配合保证身体各种功能的正常执行。每一种蛋白质都是一种相应的基因的产物。基因可以发生变化,有些变化不引起蛋白质数量或质量的改变,有些则引起。基因的这种改变叫做基因突变。蛋白质在数量或质量上发生变化,会引起身体功能的不正常以致造成疾病。
《基因与疾病》 -
《基因与疾病》 -
1.http://www./9166892./book/medicine/jcyx/ycx/184217.shtml3..tw/authors_search.php?authors_id=7625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万方数据学位论文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4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24:24
贡献光荣榜环境影响基因表达-光明日报-光明网
您想去哪里?
&& 往期回顾 & && &
环境影响基因表达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的基因不断地和我们所生活的环境、邻居、家人,以及我们自己的心态“对话”。这些社会性互动的结果会进入我们细胞的控制室,改变基因的强弱表达,从而影响我们的习性、行为、生理、心理与健康。美国知名科学作家戴维·多布斯日前撰写了《基因的社会生活——改变你的分子组成》一文,介绍了科学家们的新进展,生动地展现了基因的另一面。
随环境改变“脾气”的小蜜蜂
&&&&几年前,美国伊利诺斯大学阿巴纳香槟分校昆虫学系的吉恩·E·鲁滨逊教授,请墨西哥南部的伙伴帮他捕获了1000只新生的小蜜蜂——500只性情温和的意大利蜜蜂和500只生性凶猛的非洲蜜蜂。这两个蜜蜂亚种在基因上相似得几乎难以分辨,但后者却在领地防御上厉害很多。
&&&&鲁滨逊与墨西哥国家动物生理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合作,小心翼翼地把这两种蜜蜂的幼体与成体分开,并仔细地将这些实验小蜜蜂在胸背上一一标注好。然后,他们把非洲蜜蜂的幼体放进意大利蜜蜂的蜂窝里,同时把意大利蜜蜂的幼体放进非洲蜜蜂的蜂窝里,进行行为观察和基因研究。
&&&&科研人员想知道,这两种蜜蜂不同的“脾气”是否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结果验证了鲁滨逊教授的怀疑——非洲小蜜蜂变得如意大利蜜蜂一样温和,而意大利小蜜蜂变得如非洲蜜蜂一样凶猛。
&&&&其实在这个实验之前,鲁滨逊教授已经在许多实验中发现了类似的改变,但他仍然没有搞清楚改变究竟是怎么发生的。他怀疑,改变的根源就在基因上。一般来说,基因不会在一个生命体一生中就发生改变,但生活方式或许会改变基因的运作方式,也就是说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变生物体的行为习性。
&&&&鲁滨逊的发现,在不同的动物研究中都得到了支持。他的同事、细胞与发育生物学教授戴维·F·克莱顿发现,如果雄性斑胸草雀听到另一只雄性斑胸草雀在附近鸣叫,其负责社会敏感性的前脑的一个主管鸣叫的特殊基因——ZENK将会做好准备,但到底做出什么样的回应,则取决于那一只雄性斑胸草雀是陌生、有威胁性的,还是熟悉、安全的。
&&&&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学家罗素·D·弗纳尔德发现,在非洲淡水鱼伯氏妊丽鱼群中,头号雄鱼要比第二号雄鱼体积大、吃得多、领地广,同时享有最大的繁殖权。其外表也与众不同,身上条纹色彩特别鲜艳。但当研究员把鱼群中的头鱼捞走后,二号雄鱼会迅速做出大规模基因表达的反应——体积在短短的几小时内就能增长20%,并且身上也开始出现红蓝的鲜艳条纹。
是什么在调控基因的表达
&&&&生物的习性与行为会受到基因的影响。那为什么即使同卵双胞胎也会有很多不同?这是因为基因的表达程度不一样。简单地说,生物体并不会表达出它所携带的所有基因,有些表达得强,有些表达得弱,有些甚至处于静默状态。
&&&&科学家们认为,在基因组中除了DNA和RNA序列以外,还有许多调控基因的信息,它们虽然本身不改变基因的序列,但是可以通过基因修饰,例如蛋白质与蛋白质、DNA和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去影响和调节遗传的基因的功能及特性,并且通过细胞分裂和增殖周期影响遗传——这就是表观遗传学,其英文epigenetics的字面意思就是around&the&gene,意为“基因周围”。
&&&&许多时候,我们体内的一些基本的生物学事件,比如在子宫内生长组织、进入青春期或停止生长,都是受这些轮流启动的开关所控制的。其他时候,基因的表达则会随着人体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或者加速,或者减速。例如,某些基因开关会被启动以对抗感染、愈合伤口。基因表达的变化甚至可以让人变瘦、发胖。
&&&&那么,是什么在调控着基因的表达呢?
&&&&传统理论认为,环境对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大。但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正在推翻这种假设——上文说的两组蜜蜂就是例证,这两组小蜜蜂的基因表达图谱日渐与其栖居的社群接近。
&&&&人类或许也是如此。生理心理学家们已经取得了一些实验成果。研究人员不断地在承受各种压力的人的身上发现类似的基因表达模式。他们发现,比起各种精神或生理压力,孤独感最具破坏力。一个对被虐待儿童的研究显示,如果他能得到适当的社会性支持,知道有人在关心他、支持他,那么这种密切的社会联系就可以减少其80%左右的健康风险。另一个研究则显示,犯哮喘病的儿童,如果内心觉得孤苦无依而对周围的环境常怀恐惧,则会导致其免疫系统失衡,从而使其发病概率大幅度提高。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卫·格芬医学院医学与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教授斯蒂夫·科尔说:“说到杀伤力,与孤独感比较,其他各种压力都不能望其项背。”
&&&&杜克大学进化生物学家格雷格·雷说,这种基因表达的迅速与大规模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这些实验研究均有力地表明,社会生活的确能够深刻地改变基因表达。那么,为何生命会进化出这种令人惊奇的特殊能力?最可能的答案是,对变化迅速的社会环境做出最快速回应的个体,将更有可能让自己活下去,并且个体不会——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傻傻地去等其物种层面进化出更好的基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如果环境能从某种程度上左右基因的表达,那么是不是有些疾病真的是由环境引起的?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控制基因呢?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个人的感觉、情绪、思想和心态,都会影响到基因的表达。比如,人类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失衡是影响健康的一大问题。在通常情况下,健康的免疫系统的操作尤如一只被拴住的攻击犬。当免疫系统发现病原体时,它就会起而攻击,以发炎的方式或其他反应摧毁入侵者;同时,免疫系统也会及时激活抗炎反应,在消灭病原体之后,立即终止发炎。但那些备受精神压力、心境孤独的人,其免疫系统却像一只没有被拴住的狗——虽然他们没有生病,但那只狗却到处乱咬。
&&&&科学家们也开始研究,是不是能通过改变环境来让我们的基因表达更健康。日前,美国洛约拉大学史迪奇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近20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一个体重超标的学生,如果交了一个瘦朋友,那么其日后瘦下来的可能性达到40%;但如果他交一个身材与其差不多的朋友,那么其日后能够瘦下来的可能性只有15%。
&&&&而早在2007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也得出过类似结论。研究小组对有紧密社会联系的12067人分3组进行了长达32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在固定时间内,如果调查对象的朋友变胖,那么其本人变胖的概率增加57%;如果调查对象的兄弟姐妹或配偶变胖,那么其本人变胖的概率将增加40%或37%;如果有一个极其亲密的胖子朋友,那么其本人变胖的概率就会增大3倍。
&&&&生命是如此奥妙。在基因组计划启动之初,人们以为可以很快参透生命的奥秘;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却发现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不过这让我们知道,基因并不决定一切,你、我,都有改变的可能。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光明网版权所有TNFAIP3基因突变会导致免疫系统持续运转 | 生命奥秘
&&>&&&&>&&文章正文
&&&&& 免疫系统的作用比你想象的轻巡洋舰更能快速的发生反应。当病毒和细菌侵入人的身体时,免疫系统会加速对抗和驱逐侵入者。一旦侵入者离开,机体就会停止免疫反应。
&&&&&& 但一项来自俄克拉荷马州医学研究基金会(Oklahoma Medical Research Foundation)的医学博士Patrick Gaffney和药学博士Kathy Moser的新研究表示,一个叫TNFAIP3的特殊基因发生变异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在威胁离开后的长时间里一直处于全速运转状态,这样会引起机体的损伤。
&&&&&& &TNFAIP3可以被认为是免疫系统的一个关键刹车机关,&Gaffney说。&当这基因完全不发生作用时,免疫系统就会停止。&
&&&&&&& 狼疮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患有这病的人其免疫系统会袭击自身健康的组织和器官。症状会延伸到皮疹和中风关节痛,癫痫发作和器官衰竭。美国狼疮基金会(The Lupus Foundation of America)估计多达2百万美国人患有这种治疗方法未知的、致人死地的疾病。
&&&&&& 在健康的个体中,正常状态下的TNFAIP3基因表达产生一种名叫A20的蛋白,它能调节和中止免疫反应的。基因发生变异的狼疮病人其免疫系统无法中止反应,Gaffney说。
&&&&&& &我们怀疑变异或是导致蛋白产量不足,或是产生了低效用的蛋白,&他说。 &我们把TNFAIP3的数据载进与狼疮相关的基因册里,这将有助于诊断和治疗我们的病人。&
&&&&&& 狼疮是一种多基因(multi-genic)疾病,它不只由一个基因引起。但在一些病人中TNFAIP3变异可能会协同其它突变基因一起引起狼疮。
&&&&&& &我们发现每一个与狼疮相关的基因与其它基因一样都是很重要的,&Moser说。&对我们来说每一个基因都能爆发出新的机遇和新的科研项目。你永远也不知道哪一个基因会给你好机遇让你发展新的治疗法或者改进诊断法。&
Joanne/编译
原文检索:
关键字:免疫系统
Key words:immune syste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免疫遗传算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