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三七的活血化淤功效的药会有感觉吗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活血化瘀药的临床应用,活血化瘀..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活血化瘀药的临床应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追风舒筋,去风通络,活血散寒,消肿止痛--最主要药方-记住啊
追风舒筋,去风通络,活血散寒,消肿止痛
( 12:14:07)
转载▼
丁香舒筋活血消瘀止痛
丁香温胃降逆,且芳香通络,有止痛之功。治疗跌打损伤、闪腰岔气、瘀血作痛、筋骨疼痛等症,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止痛紫金丸。
方用:丁香、血竭、当归、熟大黄、木香、儿茶、红花、骨碎补(烫)各50克,土鳖虫、乳香(制)、没药(制)、赤芍、自然铜(煅)、甘草各25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1次服1丸,1日服2次。
本方有舒筋活血,消瘀止痛之功,用于治疗外伤疼痛,效果极佳。孕妇忌用。
老寒腿病因重在“虚”、“寒”、“瘀”
配方:刘寄奴50克,威灵仙30克,伸筋草3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克,鹿角胶30克,怀牛膝30克,木瓜
20克,五加皮20克。
&&&制法:将诸药捣碎,装入细纱布袋中扎紧口,放人大玻璃容器内,倒人50,-60度优质白酒3000毫升,密闭浸泡15
天左右,即可饮用。&
&&&用法:每日早晚服用,每次15,-25毫升。可临睡前取本药酒适量,按摩病变关节,至局部发热感为度,每日1次。
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为风寒湿邪侵袭,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深入关节筋膜而成。此方中的药物具有活血化瘀,通络舒筋,祛风湿,通经络,强筋骨等作用。在冬春季
“老寒腿”的发病高峰期服用有良效。 (主任医师尚学瑞)
老寒腿,《内经》所言的总原则是“寒痹益温”,即用温通药物来祛除寒邪,需在益气养血、健脾补肾的基础上,佐以温经散寒、活血通脉之品。可用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方,加上温阳药物如附子、肉桂、细辛,再加上补肾药物如仙茅、仙灵脾、怀牛膝、巴戟天等协同作用,效果更佳。如有肿胀情况,可加入独活、泽泻、赤小豆等利湿药物;疼痛明显者,可加入制没药、威灵仙、制元胡之属;伴见腹泻、肚凉者,加入煨肉蔻、补骨脂、乌药之品;有冠心病、胸闷气喘者,加入苏子、百合;血压高者加入天麻、川牛膝,血压低者加黄芪、升麻之品。毕竟这类病人下肢症状明显,可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加入药性下行的川牛膝、独活来加以改善。
  还要考虑到下肢离心脏较远,适当加入党参、附子等具有强心功能的药物会收到很好的疗效。另外可用煎药后的药渣,多兑水熬出第三料,浸泡双脚,以起到温通血脉、改善末梢血供的作用。
桃红四物汤:
桃红四物汤为要方之一,是《玉机微义》转引的《医垒元戎》中的一个方子,也称加味四物汤,桃红四物汤这一方名始于见《医宗金鉴》。该方由加味桃仁、红花而成,功效为养血活血。现代研究表明,桃红四物汤具有扩张血管、抗炎、抗疲劳、抗休克、调节免疫功能、降脂、补充微量元素、抗过敏等作用。
&【方名】桃红(原名“加味四物汤”)。
  【出处】《医垒元戎》,录自《玉机微义》
  【分类】补益剂-补血
  【组成】15克、15克、
白芍10克、 川芎8克、&9克、6克。
  【功效】养血活血。
  【主治】兼血瘀证。妇女经期超前,血多有块,色紫稠粘,等。
  【用法】水煎服。
  【注意事项】由于桃红四物汤其中含有桃仁成分,容易导致月经提前,所以吃的时候应该适量,并且各原料在食用前一定要经过炒、煮等炮制。”
桃红四物汤以祛瘀为核心,辅以养血、行气。方中以强劲的破血之品桃仁、红花为主,力主;以甘温之熟地、当归补肝、养血调经;芍药养血和营,以增补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以助活血之功。全方配伍得当,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化瘀生新是该方的显著特点。
做法:在所有药材里先加入适量的酒,再加水煎 煮即可。 煮的时候用中等大小的饭碗装 4 碗水,煮到最后只剩一碗水的量就好了。
  用法:早晚空腹饮用,任何温度都可以,但是药 材煮过之后最好不要放置隔夜再煮。
  不过,基本煮法煮出来的桃红四物汤也许有不少女生 喝不惯,
因为完全是中药汤的感觉嘛!别沮丧,桃红四物汤的煮法其实很灵活,想让它更好喝些,只要加料进去 就行啦! 必须了解四大主角,
  首先介绍
  当归:当归的首要功效就是补血调经,此外还有 泽颜润肤的功效,在保护女性健康方面扮演着极其重 要的角色。
  熟地:能对付女性脸色苍白、头晕目眩、月经不调,与当归配伍还能增强当归的补血、活血疗效。
  川芎:既为妇科主药,又是治疗头痛良方,还能 影响内分泌系统,减轻乳房不适、心情焦虑及沮丧等 经前症状。
  白芍: 《唐本草》说它“益女子血” ,现代中医认 为它能够养血柔肝,对月经不调有着很好的疗效。
  甜蜜煮法
  煮四物汤时,把上好的红枣、枸杞大把 地放下去,汤水绝对会变得甜蜜起来。
  当然,你也可 以稍加些白糖或冰糖进去,不过为了保持身材,还是 少放点糖为妙!
  肉汤煮法
  将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洗净后装入过滤纱袋中,与去皮土鸡腿一只一起放入锅中,加水覆盖,先以大火烧至水滚,后改小火慢炖,煮至鸡肉熟透后起
锅。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加排骨或鱼肉,这样炖出来的桃红四物汤味道很好,又不会有很重的中药味。 加去皮鸡肉会比加排骨清淡。
  主要有抗炎,降血脂,扩血管,抗疲劳及耐缺,抗,补充微量等作用。
  1.抗炎;给SD大鼠灌服200%的浓缩剂,显示低剂量组(8g/kg)和高剂量组(16g/kg)均能显著抑制塑料环所致大鼠肉芽组织增生,其抑制率分别为28.83%、31.68%。且同时增加胸腺重量,对其余脏器重量无显著影响。该方还能降低血管的通透性。
  2.降血脂:该方有较好的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尤以高剂量组(16g/kg),为显著,对三酯亦有降低的趋势。对大鼠按7.5g/kg连续给药10日,可使肝组织总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给药组为42.19±6.20μg/mg,对照组为51.52±6.78μg/mg,还可使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同时可使高脂血症大鼠的肝指数明显下降,给药组为36.86±2.05mg/g,对照组为41.75±3.15mg/g。对血清总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影响不明显。对血清低密度脂胆固醇也无明显影响。结果提示,该药通过增加肝脂质的体外排泄和向转运,使肝脂质降低。
  3.扩血管:该方能扩张豚鼠离体心脏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拆方研究发现以川芎、当归的作用为强,各组成单药间有协同作用。大鼠下肢血管灌注本方后,能显著降低血管阻力,拆方分析显示以当归、红花、川芎的作用为强,地黄、白芍。桃仁作用较弱,全方的作用最强。
  4.抗疲劳及耐缺氧:给小鼠灌服桃红四物汤浓缩液(15g生药/kg体重),实验组的耐缺氧时间和游泳时间(分钟)分别为276.0±51.6、240.7±135.9,而对照组分别为233.4±56.1、158.1±104.7,两者均显著长于对照组,证明该方具有较好的耐缺氧及耐疲劳的作用。
  5.抗休克:按1.28ml/kg给烧伤的休克犬输入桃红四物汤注射液(生药112g/100ml)。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且延长烧伤狗的存活时间。
  6.补充:桃红四物汤中人体所必需的常量元素钠、镁、磷、硫、钾、钙等含量均较高,必需的微量元素16种除锡外全都具备。
  桃红四物汤是出名的活血化瘀之剂,现代临床用极其广泛,已经远远超出妇科的应用范围,在内、外、儿、眼、耳鼻喉科均有大量运用,临床报道较多。该方可用于治疗心绞痛、慢性肾小球肾炎、偏头痛、、糖尿病周围变、功能性出血、痛经、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小儿减少性、、眼底出血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该方水煎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2例,男34例,女18例,男女之比为1.9:1;年龄最大73岁,最小30岁,平均46.48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27年。结果:治愈7例,占13.4%;显效35例,占67.4%;有效10例,占19.2%;无效0例。
  2. 脑梗塞:应用该方加味:桃仁15g,红花15g,当归20g,20g,20g,川芎25g,15g,10g,50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治疗脑梗塞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45-75岁;病程3日至8个月。结果:痊愈(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基本恢复正常)10例;显效(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明显恢复,可独立步行,患肢肌力恢复3级以上,其它神经系统症状大部分恢复,生活大部分可自理)11例;好转(肌力有所恢复,神经系统症状有所好转,但生活不能自理)9例;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2例;总有效率93.8%。
偏头痛:应用该方:桃仁10g,红花8g,川芎10g,当归12g,生熟地各15g,白芍12g。水煎服,15-18剂为1疗程。治疗偏头痛63例,男23例,女40例;病程2月至14年。结果:治愈14例,占2.2%;显效25例,占39.7%;好转19例,占30/.2%;无效5例,占7.9%;总有效率92.1%。
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应用该方加味:当归20g,川芎10g,赤芍15g,生地30g,桃仁I5g,红花15g,黄芪30g,30g,50g,20g。水煎服。如烦渴多饮,多食易饥明显,加玄参30g,10g;兼,再加地骨皮20g。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28例,男16例,女12例;NIDDM23例,IDDM5例;病程5年以上22例,占78.6%,不足5年6例,占21.4%。结果:痊愈15例,占53.6%;显效9例,占32.15%;好转3例,占10.7%;无效1例,占3.6%;总有效率为96.4%。
面神经麻痹:应用该方加减:桃仁12g,红花12g,川芎12g,生地15g,当归15g,赤芍15g,制半夏30g,15g,但蚕9g,1.5条。每日1剂,配合药物熏蒸、患侧面肌。治疗20例,男14例,女6例;病程2-8周,结果:总有效率为95%。
  6. 红斑性皮肤病:应用该方加、、赤芍。水煎服。治疗红斑类皮肤病64例,男性10例,女性54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68岁,以20-45岁的中、青年为多。疗效标准:以皮损全部消失或仅留少许色素沉着为痊愈;皮损基本消失但偶有少许新皮损出现,可以不治自愈为显效;皮损减轻或虽减轻,但仍有少量新出为有效;皮损无改善且不断有新皮损发生为无效。结果:痊愈53例(82.8%),显效5例(7.8%),有效6例(9.4%),尚未发现完全无效病例。
  7. 皮肤瘙痒症:应用该方:15g,8g,15g,12g,红花5g,桃仁10g,首乌30g,子12g,15g,白15g。水煎,每日1剂,10剂为1疗程。治疗皮肤瘙痒症92例,年龄18-75岁;男性67例,女性25例;病程1-14年。结果:治愈(皮损消退,自觉症状消失,停服药后,观察2个月病情无反复者)53例;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好转)33例;无效(经治疗4个疗程,皮肤损害与自觉症状均未见明显减轻)6例;总有效率93.5%。
  8. 皮肤色素沉着:应用该方:当归15g,川芎10g,生地20g,白芍15g,桃仁20g,红花15g,藤20g,25g,丹参20g,柴胡15g,15g,丹皮20g,连翘15g,15g。每剂水煎3次,取汁300ml,分3次口服,每日1剂。治疗色素流着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20-25岁;术前痤疮者14例,雀斑者16例;术后6-8个月17例,9-12个月13例。结果:均获痊愈。疗程最短10日,共6例;疗程最长30日,共4例;平均疗程20日。3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软组织损伤:应用该方:桃红10g,赤芍10g,红花8g,生地12g,川芎15g,当归15g。共研细末,过120目筛,装瓶密封备用。患者卧床,然后给予皮肤针叩击,使患处皮肤微微出血,用吸出少量瘀血,拔去火罐,擦去血迹,然后取少许药粉加适量,调成糊状,做成药饼,敷患处,待药干后取下换药。治疗软组织损伤500例,男350例,女150例;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2岁;30岁以下者256例;31-40岁者184例,41-50岁者43例;51岁以上者17例;病程最长者3个月,最短者半天,平均5日。结果:显效(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470例;好转(主症及兼症减轻)29例;无效(主症及兼症无变化)1例;总有效率为99.8%。
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该方加味: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川芎15g,生地20g,赤芍15g,15g,木香5g,15g,10g,15g。水煎,每日1剂,3次分服。治疗够关节置换术后40例,结果:无1例死亡,无1例感染,无1例发生脂肪栓塞、血栓栓塞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11. 痛经:应用该方合失笑散:10g,桃仁12g,(包)10g,红花10g,地黄10g,白芍15g,川芎10g,当归10g。甚加柴胡10g,香附10g,青皮10g;寒凝血滞者加小苗香10g,6g,吴萸6g;痛剧加川牛膝10g,玄胡索10g。自第5日开始连服20日,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0日为1疗程。治疗瘀滞性痛经60例,年龄16-69岁;皆有下腹疼痛伴排出膜状物。结果:疼痛消失,无膜状物排出者为临床治愈,共28例;疼痛缓解,伴随症状消失,膜状物呈不完整或碎片状排出者为好转,共24例;经治1-2个疗程,临床症状和膜状物无改变者为无效,共8例;有效率为86.7%。
  又用该方:生地15g,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各10g。兼气滞者加香附10g,青皮15g;兼血虚者加党参15g,10g。均于经前3日日1剂水煎服,10剂为1疗程。治疗痛经40例中,年龄小者不满20岁,大者41岁以上;病程最短1年,最长12年。结果:观察2-3个月经周期,显效(月经正常,痛经消失)8例,有效(月经正常,痛经减轻)30例,无效(痛经无改善)2例,总有效率为95%。
  12. 外伤性前房出血:应用该方加味:桃仁、红花、生地。芍药、当归、川芎、牛膝、、丹参、甘草。水煎,每日1剂,伤后24小时服用,受伤后配合局部冷敷、包扎、卧床休息、内服止血剂。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84例共88眼,对照组即西医组紧急处理措施同组(伤后24小时用20%或速尿,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结果:中医组治愈率59.4%,有效率为96%;组治愈率45.3%,总有效率76.6%。
眼出血症:应用该方,据病人正邪盛衰,虚实寒热,以及出血时间长短与出血量多少辨证加减,治疗眼出血症42例,年龄32-55岁。结果:患者眼底出血消失,视力提高,75%眼底照影证实血栓消失26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治愈与好转率为75%以上。
眼外伤:应用该方:桃仁12g,当归12g,赤芍12g,红花10g,川芎9g,生地15g。水煎服,小儿酌减为2/3。肌注复方注射液,每天1次,每次4ml。治疗眼外伤31例,结果:视力恢复至1.0以上,眼底及外眼正常为痊愈,共22例;视力提高4行以上,出血大部分吸收为显效,共9例;痊愈率为70.76%,显效率为。29.24%,总有效率为100%。
过敏性鼻炎:应用该方加味:当归15g,赤芍15g,生地15g,15g,川芎12g,红花12g,桃仁12g,黄芪10g,10g,10g,10g。日1剂水煎服。治疗过敏性鼻炎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16-68岁;病程4个月至21年。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体征消失,鼻分泌物涂片镜检嗜酸性阴性,血液嗜酸性白细胞下降,半年内无复发者;有效;症状、体征减轻,停药3个月后鼻分泌物涂片镜检仅1次嗜酸性白细胞阴性,血液嗜酸性白细胞仅1次显示下降;无效: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结果:经6-20日治疗,痊愈31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
下肢发凉中药验方
有的患者冬季常感疲乏困倦,下肢发凉,任凭怎样用热水洗泡,均未见明显效果,并有心脏供血不足史。
处方:山萸肉12克、怀牛膝18克、山药15克、制附子6克、肉桂3克、鸡血藤25克、党参12克、麦冬6克、五味子10克、石菖蒲5克、黄芪10克、郁金6克、甘草6克,水煎服,1日1剂。
服3剂后告愈。王大奎
睡觉四肢冰冷 应对方
冬天,夜里睡觉时老是四肢举动冰冷,怎么也睡不着,去病院搜检却统统正常。这种征象称为怕冷症,患者除了平常增强体育熬炼、留意保暖、在饮食上多吃些热性食物外,还可采取下列步伐来应答。
a.中药疗法可选干姜、肉桂、熟附子、仙灵脾、鹿茸等温脾、补肾、壮阳药物构成的丹方服用(尤为得当于年老体弱的阳虚怕冷者)。日常平凡畏寒易感冒者,可用人参、黄芪、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炙甘草、防风、干姜等(有益气助阳、加强免疫功效之效)。
b.中医食疗(1)用潞党参适量煎煮取汁,插足蜂蜜熬成膏,每次取10克,早上配一枚核桃,晚上配两颗红枣,服用一个月。可治各类虚证(气、血、肺、脾虚者)。(2)用归10克,枸杞15克,桂圆10克,羊肉500克,生姜少许,炖熟后饮汤吃肉(有滋阴壮阳、补益心脾之效)。王晓
c.睡前沐浴泡脚睡觉前洗热水澡,尤其是充裕浸泡在浴盆里,使身材从内里感应和煦,不但催人入睡,还可舒缓委靡的神经。亦可在睡前泡泡脚,还可做双脚冷热瓜代浴。详细要领是:筹办两个水可沉没到小腿肚子的铁桶,一个放入42~43摄氏度的热水,另一个放入冷水;先将双脚泡在热水中约三分钟,然后泡在冷水中30秒,频频如许做6~7次。经由过程赓续扩张和缩短血管,磨炼血管平滑肌活动的性能。一连一个礼拜后,就会感应症状好转。如恒久对峙,可改进体质。
温阳法治疗下肢发冷案
编者按: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原院长李恩宽教授,对郑钦安的扶阳思想多有研究阐发,临证之时,辨证准确,治法精当,大剂量运用附子、肉桂等辛温之品,屡起沉疴。其学生总结其医案3则,今起本版将陆续刊出。
  李某,女,78岁。患者诉膝关节以下发冷一年余,伴口苦,口腔糜烂,咽部不适,喜热饮,饮后则感舒适,有慢性咽炎病史,二便调,舌淡苔薄,脉弦细。九制附片30克,干姜20克,炙甘草20克,肉桂20克,桂枝20克。7剂,水煎服。二诊时,患者诉膝关节以下出汗,量少,口苦等上部不适减轻,怕风,手指清晨发麻,舌淡苔薄,脉细。知是药已中的,阳药运行,阴霾为开,故见微汗出,予九制附片40克,干姜30克,炙甘草20克,肉桂30克,桂枝30克,伸筋草20克,桑枝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怀牛膝20克,云苓50克,益母草50克。三诊时诸症已大为缓解,以前方加减进退而愈。
  按:患者年近八旬,肾元虚损,真阳无以温煦,阴寒凝聚,寒水下行,则膝关节以下发冷。患者虽见口苦,口腔糜烂,咽部不适,似是阳证,然则患者喜热饮则舒,岂有阳证而欲热饮乎?明是阴寒内盛,逼阳上浮,故见口苦而脚冷。舌脉之象亦说明其阳虚不足之象。故辨证属虚阳上浮,上热下寒证。治宜温先天之阳,逐少阴之寒,使阳回阴散,方用四逆汤温补肾阳,佐以肉桂、桂枝引火归元。二诊时,患者膝关节以下微汗出,此系阴得阳运,阴寒扩散之象,故乘胜追击,加大药量;久病入络,阳虚无力推动血行,加桃仁、红花活血通络;晨起指麻,实乃阳虚无以温煦所致,以伸筋草、桑枝、桂枝疏通经络,引药至病所,实有“以枝愈肢”之意。阴寒久居,水湿不利,正所谓湿盛则阳微,故以云苓、益母草、牛膝利水除湿,助阳回阴散。
  对于虚火上炎之证,郑钦安有一经典论述:“一阳本先天乾金所化,故有龙之名……此际之龙,乃初生之龙(龙指坎中一阳也),以水为家,以水为性,遂安其在下之位也,若虚火上炎等症,明系水盛(水即阴也),水盛一分,龙亦盛一分,水高一尺,龙亦高一尺,是龙之因水而游,非龙之不潜而反其常。即此可悟用药之必扶阳抑阴也。”故李恩宽老师以大剂量辛温之品温阳消阴,并强调若辨证认准为阴盛阳虚,则直宜温补阳气,若为口苦、口腔糜烂等似阳证所惑,径用清热滋阴之品,则犯虚虚实实之戒,后学之辈不可不思也。呜呼,诚如郑钦安所云:医道之难,非在难于识症,而难在明辨阴阳。
舒筋活络治增生性膝关节炎案
病例:张某,女,60岁。患者膝关节疼痛,伴蹲、跪动作障碍1
年,曾行理疗、口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近1月来加重,上下楼梯甚痛,下蹲、跪床、起立等动作均有障碍。诊见:患者体胖,膝关节轻度肿胀,膝盖上方及内外膝眼处有压痛,膝关节屈伸障碍。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沉、抗“o”均正常。双膝关节x线片示:关节间隙变窄,髌骨边缘骨质增生。诊为增生性关节炎。
予熟地、山药、杜仲、续断、伸筋草、怀牛膝、鸡血藤、络石藤各12克,薏苡仁30克,乳香、甘草、桑寄生、 宣木瓜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
3次服。30剂后复 诊,关节活动自 如,随访1年未复 发。
点评:增生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
中“痹证”范畴。一方面是由慢性劳损,久行伤筋损骨,以及年老肾衰骨痿引起;另一方面,是由气血为病邪闭阻导致。方中熟地、山药、杜仲、续断、怀牛膝、桑寄生补肾益髓,强筋壮骨;宣木瓜、伸筋草舒筋活络;鸡血藤、络石藤、乳香、薏苡仁养血活血,除湿止痛。诸药合用,共奏补益肝肾、舒筋活络、养血止痛之功。汤平贵
络石藤舒筋活络治筋脉拘挛
络石藤能舒筋活络,善治筋脉拘挛。治疗痰瘀阻络所致的中风,症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言语謇涩,口舌歪斜等症,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中风回春丸,有一定疗效。
方用:当归(酒制)、川芎(酒制)、桃仁、土鳖虫(炒)、茺蔚子(炒)、威灵仙(酒制)、僵蚕(麸炒)各30克,红花、丹参、鸡血藤、忍冬藤、川牛膝各100克,络石藤、伸筋草各60克,地龙(炒)90克,蜈蚣5克,全蝎10克,木瓜50克,金钱白花蛇6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本方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作用,可用于脑血栓而见上述症状者。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忌服。(程宝书)
风湿病及手脚麻木 怕冷 治疗方
症状:手足、肩膀、脚底、腰等或出现酸胀、麻木、怕冷,或一吹风手脚就疼,即使在夏天都不敢吹风,仿佛是从骨头里钻出来的冷。
病因:一般因寒气侵入肌体骨髓引发,特别是妇女坐月子期间没有注意保养,易落下病根。
在恭城瑶乡,瑶民栽培有中草药“冷骨风” 。它生长在水中,根茎形状如麻花,质量较轻。据该县平安乡塘边村60
多岁老人龙裕生说,用冷骨风切成块与猪骨头同煮熟,每天吃一餐,连吃一周可医治风湿病及脚手麻木伯冷症。他在自家鱼塘里种了该药十多年,远近村民乃至外县的患者都慕名前来寻药求医,药效颇佳。
提供人:郑智敏
生姜60克,陈醋 100毫升,煎汤洗患处,需坚持不懈。
来源:家庭实用验方。
提供人:邵剑
舒筋活络的方药治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内因是肝肾亏损,气血不足;外因是跌仆闪挫,瘀血阻络,气血不通所致。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滋补肝肾,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方药治疗本病,常获良好效果。
组成:怀牛膝、伸筋草、续断各20克,木瓜、白芍各15克,秦艽、独活各12克,乳香、没药、桃仁、红花、炙甘草各10克。每日1剂,分早、中、晚饭后服用。
加减:畏寒,下肢不温,舌苔白者,加制附片(先煎)、干姜各10克;风寒重者,加桂枝10克;下肢酸软无力者,加鸡血藤30克,蜈蚣10克,全蝎5克。
方中怀牛膝、续断补肝肾,壮筋骨,为君药;乳香、没药、桃仁、红花、土鳖虫活血化瘀,通经络,为臣药;白芍、木瓜、炙甘草酸甘化阴,柔肝止痛,为佐药;伸筋草、独活、秦艽散风利湿,为使药。本方具有滋补肝肾,强腰健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
中医综合疗法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腰腿痛为主症的常见骨伤科疾患之一。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男多于女。由于椎间盘组织的退变、损伤,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的纤维环向后外侧或向正后方突出,压迫脊神经根部或马尾神经,产生下腰部疼痛和下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本病约占门诊青壮年腰痛患者的一半左右,也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病属中医“痹证”之范畴。肾虚为病之本,风、寒、湿等痹阻经络为病之标。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亏虚,气血失养,以及不断遭受挤压、牵引和扭转等外力作用,使椎间盘逐渐变性,弹性减少,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纤维环破裂和髓核向后外侧突出。因此,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因,外伤劳损、风寒湿邪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方法颇多。若病症较轻、时间较短者,可予卧床休息、理疗、针灸和中药治疗;若病症较重者,宜采用理筋手法、牵引、中药及练功疗法等治疗。
手法推拿:包括脊柱正骨手法、软组织松解手法。常规轻手法松腰,配合重手法包括侧卧斜板法、伸腰扳腿法、屈髋晃腰法、按压抖动法、俯卧牵抖法。亦可采用坐位脊柱旋转复位法。
卧床休息: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休息,时间4周。
牵引疗法:采用骨盆牵引带,每侧牵引重量约为10千克,时间约0.5~1小时。如采用电脑牵引床,初始重量为患者体重的30%,3天后增加至体重的50%,以后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最大不超过体重的80%,每次牵引2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针灸治疗:可起到通经活络、祛风止痛的作用,常用穴位:委中、承山、昆仑、悬钟、环跳、肾俞、阿是穴。
中药内服及熏洗:须辨证论治。中药内服应以活血化瘀、补益肝肾、通经活络为主,一般常用方剂复元活血汤、独活寄生汤加减等。中药熏洗,可配合牵引前或牵引后使用。常用外洗方多用透骨草、威灵仙、三棱、莪术、五加皮、海桐皮、艾叶、川椒、白芷、红花等;亦可将煎服后的药渣用醋炒热,包布熨腰。
腰围保护:急性期或治疗期间,起床后需使用腰围固定、保护。
练功疗法:疼痛明显缓解后,开始进行仰卧位及俯卧位功能锻炼,增强腰背肌功能。包括飞燕点水、拱桥式、仰卧举腿、蹬空增力等功。每天早晚各20~30次,持续3~6月。练习倒走须慎重,以免扭伤或摔伤加重病情。
笔者体会,临床上治疗该病要根据病情、医疗条件而定,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采用以上4~5种疗法综合、正规、严格治疗,才能取得良效。
四味中药:可治“腰突"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舒通经脉往往是治疗疼痛疾病的关键。根据中药归经理论和炮制方法结合民间的天灸疗法,将四味中药制成“天灸通脉散”用来治疗腰椎间盘突症,可以实现药物外敷而诱发循经感传。
方法:取独活、牛膝、没药、鸡血藤各100克,辣椒200克,用。75%酒精
1000毫升,共同浸泡3天后拣出辣椒,晒干后研碎为粉备用。用时将药粉敷于患者腰部,患者会感觉到热力逐渐透入,热力沿着患侧经络逐渐下移,达于足底。当经络畅通,则病邪祛除,临床症状则消失。
1.患者,女,42岁。患者左侧腰腿痛2月余,生活不能自理,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问盘突出症,曾接受过骶管注射疗法,按摩、牵引,并服用过各种消炎止痛药物。首诊予以手法按摩,然后将天灸通脉散敷于腰部,10分钟后患者感觉到一股热力从腰部行至足底。经过3次治疗,患者生活可自理,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嘱坚持治疗,以防复发,后患者症状消失终止治疗。
2.患者,女,60岁。患腰椎问盘突出症半年余,有糖尿病,接受各种保守疗法,效果较差。予天灸通脉散治疗3
次后,开始出现循经感传现象,经过9 次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
3.患者,女,23岁。患腰腿痛1周,腰4~5椎旁压痛,按压疼痛向下放射,腰部椎旁肿痛,左侧腿沉,无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腰4~5脊突偏歪。首诊予以手法按摩,然后将天灸通脉散敷腰治疗,3次后肿痛消失,腿部无力感消失,遂终止治疗。
体会:外敷天灸通脉散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简单、安全、见效快、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谭冰
治肋间神经痛腰椎问盘突出经验方
治肋间神经痛方
处方:白芍20克,白芥子、桃仁、生地各8克,柴胡、甘草、乳香、木香、枳壳各3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肋问神经痛。 曼秋水
治腰椎问盘突出经验
方法:取透骨草、伸筋草各30克,当归、红花、川芎、桂枝、续断、萆薜各15 克,川乌、枳壳、川牛膝各lO克,细辛3
克,用水泡湿1个小时,装入布袋,放人微波炉专用的玻璃器皿中,微波炉高火加热20分钟,热敷在腰椎上,药凉后加热再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主治:腰椎问盘突出。 曾星河
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杜仲腰痛丸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生活中常见病,是脊柱外科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甘肃省中医院院内制剂杜仲腰痛丸在临床应用19年,治疗腰腿痛有确切疗效。
药物组成:杜仲15克,川牛膝15克,桑寄生15克,狗脊15克,当归20克,山萸肉15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延胡索15克,红花10克,土鳖虫10克,桃仁10克,乳香6克,没药6克,木香3克,炙甘草6克,三七粉3克(冲服)。水煎服,日1剂。
方中杜仲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山萸肉滋补益肝肾,川牛膝、桑寄生、狗脊补肝肾、强腰膝、除风湿、通经络,川牛膝兼利水湿,当归、川芎、赤芍、乳香、没药、延胡索、土鳖虫、红花、桃仁、三七活血化瘀通滞、行气消肿止痛,当归兼有补血和血之功,川芎兼有祛风燥湿之效,木香行一身之气兼止痛,甘草缓急止痛、补益气血,全方共奏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补肾壮腰,温经通络之功。
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方中大部分药物具有抗炎、镇痛、解痉作用,综合起到改善微循环,扩张毛细血管,消除神经根炎症、水肿;抗炎镇痛,抑制炎症的渗出;增强机体免疫调节,缓解和消除免疫炎症的作用。
番木瓜健胃消食宣木瓜舒筋活络
胡适喜欢吃木瓜,为证实木瓜是否为《诗经》里“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木瓜,就抽出《诗经》来读,但仍吃不准是否指现在的木瓜。后来再查了《植物大辞典》,方才清楚。他对人说:“这种木瓜是很小的,所以说‘投’,很大的是投不了的”。
木瓜有两种,一种叫番木瓜,一种叫宣木瓜。
番木瓜,又名乳瓜、石瓜、万寿果,为番木瓜科植物番木瓜的果实,原产中美洲,我国两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有出产。番木瓜性味甘、平,入脾、胃经,有健胃消食之功,适用于消化不良,胃脘疼痛等。《本草纲目》言其“主心痛”。《食物本草》言其“主利气,散滞血,疗心痛,解热郁”。《现代实用中药》言“末熟果实,治胃消化不良,并为营养品,又为发奶剂。熟果,可利大小便,也可治红白痢疾”。&营养研究表明,番木瓜含番木瓜碱,木瓜蛋白酶等。木瓜蛋白酶是独特的蛋白分解酶,可以清除因吃肉类而积聚在下身的脂肪,而且木瓜肉所含的果胶更是优良的洗肠剂,可减少废物在身体积聚。常食木瓜及木瓜粥,可有效地降脂减肥,防治肥胖症。
宣木瓜,又名木瓜、川木瓜,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植物贴梗海棠和木瓜的成熟果实,前者习称“皱皮木瓜”,后者习称“光皮木瓜”,安徽宣城产者名宣木瓜,质量较好。木瓜性味酸、温,入肝、脾经,有舒筋和络,化湿和胃之功,适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脚气肿痛,吐泻转筋之症。本品味酸入肝,肝主筋,故有较好的舒筋活络作用,为转筋腿痛之要药。《名医别录》言其“主湿痹邪气,霍乱吐下,转筋不止”。本品配白芍、甘草等,治疗腓肠肌痉挛,疗效甚佳。
番木瓜与宣木瓜不同,番木瓜为消食健胃化积之食物,而木瓜为舒筋活络,和胃化湿药物,二者效用不同,使用时应予注意。现介绍二则粥疗方,供选用。
番木瓜粥:番木瓜5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木瓜洗净,切细备用。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木瓜、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可健脾消食。适用于脾胃亏虚,食欲不振等。
宣木瓜粥:宣木瓜3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宣木瓜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可利湿消肿,适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等。
扶芳藤舒筋活络止血消瘀
扶芳藤又名岩青藤、抬络藤,为卫矛科植物扶芳藤的茎叶,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平,味辛,主要成分为卫矛醇,具有舒筋活络、止血消瘀的功效,用于治疗腰肌劳损、风湿痹痛、咯血、血崩、月经不调、跌打骨折、创伤出血等症。
《本草拾遗》载扶芳藤“主一切血,一切气,一切冷,大主风血。以酒浸服。”《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载其:“行气活血。治腰膝疼痛,关节酸痛。”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扶芳藤水煎液能扩张血管,抑制血栓的形成,能改善甲肾上腺素所致的肠系微循环障碍,对心血管有良好的药理作用。
目前,已有用扶芳藤为主药研制的成药“复方扶芳藤胶囊”、“复方扶芳藤合剂”等。以扶芳藤、黄芪、红参等中药组方的“复方扶芳膝合剂”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可以用来预防感冒,既补益肺气,扶助正气,又健运脾胃,使气血生化有源,从根本上改善体质。
治跌打损伤用扶芳藤60克,泡酒服;治腰肌劳损,关节酸痛用扶芳藤30克,大血藤、梵天花根各15克,水煎,冲红糖、黄酒服;治慢性腹泻用扶芳藤30克,白扁豆15克,红枣10枚,水煎服;治咯血用扶芳藤18克,水煎服。治骨折(复位后小夹板固定)用扶芳藤鲜叶适量捣敷患处,1~2天换药1次;治癞头用扶芳藤嫩叶30克,捣烂,调煎鸡蛋1~2个,摊纸上,做成帽样,戴头上,3天后再将扶芳藤嫩叶适量与核桃肉捣烂包于头上,1日换1次;治创伤出血可用扶芳藤茎叶研粉撒敷。(韩德承)
小活络丸(丹)的临床新用途
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主任医师 何国兴
小活络丸来源于宋·《太平惠民和剂局》,由川乌、草乌、地龙、制乳香、制没药,胆南星组成,具有祛风活络、化湿止痛等功效。传统应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拘挛等病症。近年临床将其应用于其他疾病,亦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用小活络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显著。方法:内服小活络丸,每次6克,早、中、晚各服1
次,温开水送服。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至症状消失止。用药时间最短者1个疗程,最长者3个疗程,平均为2个疗程。一般用药3~5天即可收到明显效果。
2.治疗坐骨神经痛:中医学认为,本病缘由风寒湿邪侵袭,痹阻气血,经络不通所致。用祛风活络、化湿止痛的小活络丸主之,效果颇佳。方法:内服小活络丸,每次6克,早、晚各服1次,温黄酒送服。
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不问隔,服至症状消失止。经用药治疗1~3个疗程显效。
3.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用小活络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方法为内服小活络丸,每次6克,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10
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至症状消失止。一般用药2~3个疗程即可显效。
4.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本病又称泰齐病肋软骨炎是指以肋软骨处疼痛、压痛,并轻微隆起的一种肋软骨非化脓性慢性炎症。中医谓本病属“肋痛”、“胁肋痛”范畴。方法:内服小活络丸,每次3
克,每天3次,温黄酒送服,5天为1个疗程。同时,用小活络丸适量研细,加入黄酒调成糊状,外敷于疼痛部位,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用药时间最短者1个疗程,最长者3个疗程,平均为1个疗程显效。
5.治疗跟骨痛:用小活络丸(丹)外敷治疗跟骨痛患者,疗效显著。年龄40~7 l
岁,病程3个月至5年半。方法:将小活络丸(丹)1粒压成药饼,再取壮骨关节膏
l张,将药饼放在壮骨关节膏的中央处,对准跟骨处压痛点外贴,每天换药1次,
7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外贴2~3个疗程后疼痛明显减轻。
6.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用小活络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方法:内服小活络丸,每次6克,每天
3次,温开水送服,3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不间断,服至症状消失为止。用药时间最短者1个疗程,最长者4个疗程,平均为3个疗程。一般用药1个疗程即可收到明显效果。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阳热内盛者、阴虚有热者(症见口苦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慎用。本药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宜严格掌握剂量,过量易引起中毒。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活络散结抗肿瘤蜈蚣壁虎
蜈蚣性味辛、温,有毒,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等功效;壁虎又名守宫,性味咸、寒,有小毒,功效祛风、活络、散结。
医籍中早有关于蜈蚣、壁虎治疗血积瘤肿的记述。《本草纲目》:“盖行而疾者,惟风与蛇,蜈蚣能制蛇,故亦能截风,盖厥阴经药也……”《医学衷中参西录》:“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性有微毒,而转善解毒,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有病噎膈者,服药无效,偶思饮酒,饮尽一壶而病愈。后视壶中有大蜈蚣一条,恍悟其病愈之由不在酒,实在酒中有蜈蚣也。盖噎膈之证,多因血瘀上脘,为有形之阻隔,蜈蚣善于开瘀,是以能愈观于此,则治噎膈者,蜈蚣当为急需之品矣。”《本草纲目》:“(壁虎)治中风瘫痪,手足不举,或历节风痛,及风痉惊痫,小儿疳痢,血积成痞,厉风瘰疬;疗蝎螫。”又云:“守宫,旧云不入药用,近时方术多用之……盖守宫食蝎虿,蝎虿乃治风要药,故守宫所治风痉、惊痫诸病,亦犹蜈、蝎之性能进经络也。”《四川中药志》:“(壁虎)驱风,破血积包块,治肿痛。”
药理研究提示蜈蚣和壁虎均具有抗肿瘤作用:二者均含二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且有抑制肿瘤细胞作用;蜈蚣水蛭注射液能使小白鼠的精原细胞发生坏死、消失;壁虎体外试验表明,壁虎水溶液对人体肝癌细胞的呼吸有明显抑制作用,壁虎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F,已证明维生素F有一定的抗癌活性。
笔者在临床中运用蜈蚣、壁虎等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疗效较满意。基本方:蜈蚣、壁虎、泽漆、沉香、黄芪、生薏苡仁、茯苓。痰涎多者加法半夏、山慈菇;梗阻呕吐者加生姜、陈皮、降香;胸痞不适加薤白、苏梗、檀香;形瘦乏力加人参、生地、阿胶;病久疼痛加乳香、没药、延胡索、三七等。
活络丹大小不同功效也不同
大活络丹和小活络丹同为祛风通络、活血止痛的方剂,虽只有一字之差,但药物组成和功效主治却大不相同,在选择应用时要加以注意。
1.药物组成不同,小活络丹由川乌、草乌、地龙、天南星、乳香、没药组成。大活络丹由49味中药组成,除祛风通络解痉理气活血的药物外,还增加了补气补血的药物。
2.功效主治不同,小活络丹具有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风寒湿邪留滞经络所致的痹症,症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大活络丹具有祛风扶正、活络止痛的功效,主治中风引起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症。
舒筋良药伸筋草
伸筋草,又名石松、绿毛伸筋、过山龙、金毛狮子草、舒筋草等,为石松科多年生植物石松的带根全草。性味苦、辛、温,具有祛风散寒,舒筋活血,除湿消肿功效。用于治风寒湿痹之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以及水肿、跌打损伤等病症。
1.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冷痛:伸筋草30克,威灵仙9克,细辛3克,鬼箭羽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天。
2.治足软无力:伸筋草15克,当归6克,板栗适量,与鲤鱼1条共煮汤,食鱼饮汤。
3.治关节痹痛日久者:伸筋草、薏苡仁、木瓜、千年健各50克,用纱布包好,与猪脚1只共放入瓦煲中.再放人适量水,文火煨烂,去渣,不放盐,吃肉喝汤,分2次食用。
4.治筋骨麻木:伸筋草30克,黑豆15克,猪蹄2只。加水炖烂,去渣,分次服食。
5.治劳损腰痛:伸筋草30克,杜仲10克,狗脊20克,酒适量。水煎,分2-3次加酒兑服。
6.治小腿肌肉痉挛:伸筋草30克,牛膝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3天。
7.治带状疱疹:伸筋草100克,焙干,研细末,麻油调成糊,涂患处,每旧3次。
8.治小儿夏季汗疹:石松子(伸筋草的孢子)、滑石粉各等量。共混合均匀,干撒于患处,每日2-3次。
壮阳散寒活血通络治之
贾某某,女,46岁,工人。日初诊。
  患者于1972年冬季因人工流产时受凉,时感恶寒,背冷尤甚。自服银翘丸,数日未愈,日趋加重,后虽经医调治,仍感恶寒,冬重夏轻。延至1976年,病情复增,身若置冰室之中,寒冷彻骨,增衣近火亦罔然。伴脘胀纳差、气短倚息不能平卧、胸痛心悸。近四月来,虽气候渐暖而症未减,且头身困痛、腰痛甚剧,小腹冷痛,全身浮肿、按之如泥,口水冷凉感,尿冷频、便溏。闭经4年。某院理化检查未见异常,先后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附件炎”、“肾虚”等以西医药、理疗、壮阳散寒之中药治疗,均未获效。
  邀诊时见:虽然时值盛夏,患者仍紧闭门窗,室内生火,着冬季御寒衣服和裹被而坐,发枯无泽,颜面暗滞,肌肤干燥多鳞屑。舌暗红不鲜、舌底有瘀点,脉沉细涩。
  辨证为风寒稽留筋骨,脾肾两虚,瘀血内阻。治以温补脾肾,壮阳散寒,活血通络为法。
  药用:黄芪24克,鸡血藤30克,制附子9克,川芎9克,当归9克,红花9克,独活9克,桑寄生15克,杜仲15克,丹参15克,骨碎补12克,狗脊12克,桂枝6克,细辛3克,每日1剂,热开水煎,分2次服。
  前方略事加减服100余剂和虎骨酒0.5千克,诸症大减,于11月25日恢复正常上班。
  日再诊时,患者诉仅觉背部凉,有时泛酸便溏,舌象正常,脉沉略细。治以健脾益肾,调和气血为主。药用黄芪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扁豆15克,山药15克,丹参15克,党参12克,制附子9克,巴戟天9克,红花9克,肉桂3克,炙甘草6克。续服10余剂,仅背部、少腹有微凉感,发润泽,面色红润,脉沉缓,上方加川芎9克,葫芦巴9克,益母草15克,以善后。1978年12月随访,未复发。
  按&&患者流产则气血流失,正气受损,时值冬季而衣着单薄受凉,风寒之邪乘虚而入,故发病之初恶寒,本当辛温解表,而却误服辛凉解表之品,再损阳气,以致寒邪留而不去,故恶寒不减。《黄帝内经》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寒邪内舍,稽留经脉筋骨,凝滞经脉,脉络不通,营卫不行,机体不仅失于营血滋养,而且因卫阳失宣而失温煦,故恶寒加重、全身困痛、发枯无泽、颜面黯滞、肌肤干燥多鳞屑,此乃邪气未尽而瘀血内生为主,本当疏其气血,温经剔邪,不能决非单纯补益所宜。故按“肾虚”而补益之,不仅无效,而且因滋补黏腻而闭门留寇,加重血脉瘀滞。
  病久入肾,病久必虚,患者病情治不得法,久治不愈,脾肾受累。脾虚则运化障碍,清阳不升,而不实四肢,浊阴不降而脘胀。肾虚真阳不足,鼓动无力,则血脉瘀滞,卫阳虚郁,故患者病情渐渐加重,不仅恶寒严重,而且全身浮肿、按之如泥。
  故治以温补脾肾、活血通络为主,佐以透余邪。以黄芪、白术、茯苓、扁豆、淮山药、党参健脾益气,制附子、巴戟天、葫芦巴、桑寄生、杜仲、骨碎补、狗脊、肉桂温肾壮阳、温煦筋骨,川芎、当归、红花、丹参、鸡血藤、益母草活血通络,桂枝、独活、细辛辛温解表散,透散经络筋骨之间的寒邪。黄芪、当归、鸡血藤配伍尚养血补血,白术、茯苓、扁豆还可渗透水湿。如此,标本同治,痼疾得愈。
滋阴润燥通络 名医汤
临证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内外兼治,针药并用,擅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骨病,疗效显著。 
  组成 生石膏20克,竹叶15克,知母15克,秦艽15,黄芩6克,清半夏9克,生地15克,麦冬15克,玄参15克,当归20克,丹参20克,鸡血藤20克,陈皮9克,甘草6克。
  功能 滋阴润燥通络。
  主治 用于燥邪侵袭,阴虚津亏,导致孔窍失润、肌肤关节失养之燥痹。症见口、眼、鼻等孔窍干燥,关节僵硬肿痛,肢体瘦削,舌质红少苔,脉沉细之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等病。
  方解 方中生石膏、竹叶、知母、黄芩滋阴清热,生地、麦冬、玄参、石斛养阴生津,秦艽通经络清虚热,清半夏、陈皮化痰,当归、丹参、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甘草益气生津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润燥通络之效。
  加减&&胃阴虚明显者加石斛12克,玉竹15克,肺阴虚加天花粉15克,肾虚明显者加女贞子20克,怀牛膝15克,瘀血明显者加桃仁9克,红花6克,穿山甲6克,关节疼痛明显者加醋玄胡20克,眼干明显者加菊花12克。
  郭会卿,男,1962年出生,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名中医,河南中医学院中医风湿病研究所所长,河南省中医院风湿骨病科主任,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中医学院省级精品课程《中医骨伤科学》建设负责人,河南中医学院骨伤教学团队建设负责人。
  出身于中医世家,为白马寺平乐郭氏正骨传人,先后师从于郭维淮、朱良春、李振华名家,治学严谨,技术精湛。从事中医骨伤风湿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年来,共发表论文88篇,科研成果20余项,国家专利5项,出版专著28部,主编或参编全国统编教材11部。代表作有《中医骨伤科学》、《骨伤方药临床应用汇粹》、《中国风湿病学》、《中国痹病大全》等。
赤芍 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
赤芍善于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治疗气滞血瘀所致胸痹,症见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心宁片方,改为丸剂使用,有较好疗效。
方用:丹参300克,槐花、川芎、红花、降香、赤芍各150克,三七5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方中用丹参、川芎、红花、赤芍、三七活血化瘀,用降香、槐花理气止痛,诸药合用,可使瘀血去而新血生,经络通而疼痛止。
生骨活血 治各种骨缺血性坏死骨折
  黄芪30克,鹿角胶12克,三七12克,土鳖虫15克,丹参20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延胡索15克,牛膝12克,骨碎补15克,生甘草9克。
  活血、生血、生骨。
  各种骨缺血性坏死、骨折、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等。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黄芪善入脾胃,能补大气,气旺则血畅;鹿角胶壮元阳,补血气,生精髓,暖筋骨;骨碎补主破血补伤折,能活血续伤,补肾强骨;三七活血化瘀定痛;土鳖虫咸能入血,和血通营;丹参活血祛瘀止痛,破宿血,补新血能力极强;当归、川芎补血活血,二者为补血常用组方;延胡索为气中血药,能行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能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引火下行善治肾虚腰痛膝痹;生甘草调和诸药,助参芪补气之功。诸药配合,共奏补气益精、通经养血的功效。
  头晕、目干加菊花、公英各15克,脾胃不合者加陈皮15克,睡眠不佳者加夜交藤、合欢花各15克。
  刘德玉,1953年生。现任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大骨科主任医师,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名中医,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刘德玉在4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诊治了很多疑难骨科疾病他主持的科研项目“骨复生胶囊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四动、五步法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技术”、“补肾益气法预防家兔膝骨性关节炎的机制研究”、“四动、五步法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技术推广”获得省市各级奖项。发表论文60余篇,著作5部,申报专利1项,并参加国家十二五教材编写工作。
温阳散寒通络治疗雷诺氏症
雷诺氏症,亦称肢端动脉痉挛症,是由寒冷激发的一种阵发性的肢体末端小动脉的痉挛性收缩。发病时皮肤即现苍白、发凉、紫绀和疼痛症状,得热则舒适。笔者认为此乃机体阳气虚弱,不能温煦肢体末端,血液循行不畅,导致上述症状出现。据其发病机理,在临床中用自拟温阳散寒活血通络汤治疗此病,获效显著。
  组方:熟附子9克,桂枝9克,干姜10克,羌活10克,威灵仙9克,鸡血藤20克,当归12克,红花9克,丹参15克,水煎服,日1剂。外用:红花15克,威灵仙15克,桂枝15克,75%酒精300毫升,浸泡1周后过滤,棉签蘸搽患肢,一日数次。方中熟附子味辛大热,可助阳祛寒止痛,能逐在里之寒湿,又能外达皮毛散风寒;桂枝味辛甘温,助阳散寒,温经止痛,现代研究,桂枝含有桂皮油,能刺激汗腺神经,并使皮肤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干姜大辛大热,除寒温阳,为温经助阳良药;羌活味辛苦温,气味雄烈,可散风寒、通痹止痛;威灵仙性温通利,辛散擅走,通经达络;鸡血藤苦甘而温,活血通络;当归味甘辛温,活血止痛;红花辛散温通,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丹参活血祛瘀,为其所长。综观全方具有温阳散寒,活血通络,止痛之佳效。
  病例介绍:付某,男,57岁。初诊时,双上肢末端每在冬季即发凉、麻木、苍白及紫绀症状交替出现,有时伴手指疼痛,已4年。曾在两家医院诊为雷诺氏症,经内服中西药物(不详),效不显著。现又呈上述症状,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辨证为阳气虚弱,不能达于肢体末端,导致血液运行受阻。治宜温阳散寒,活血通络。予上方内服外用,20天后患处肌肤恢复正常之色,诸症皆愈。
中风先兆 益气通络法
多用于形体素弱之人,证见头目眩晕,面色不华,气短乏力,或时觉气不足以息;自汗、心慌、口角流涎、语言謇涩,或口眼歪斜;半身汗出,肢体麻木,或半身麻木;舌质淡红,或有瘀斑;脉细弱无力,或细涩。张介宾云:“无虚不能作眩。”此证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阳气虚衰;饮食不节,或忧思劳倦,损伤脾胃,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以生气血;或久病不愈,耗伤气血,而致气虚血瘀所致。治宜益气通络,活血化瘀,方宜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肢体或半身麻木者加水蛭、蜈蚣、全蝎、土鳖虫、木耳、桂枝;语言謇涩者加菖蒲、远志;口角流涎者加白术、白豆蔻;心悸而心阳不足者加龙骨、牡蛎、桂枝、炙甘草;下肢痿弱无力者加熟地、山萸肉、桑寄生、川断、牛膝等。
  病案举例
  张某某,男,55岁。日初诊。形体素弱,且有胃痛旧疾,近因劳作汗出后,而感气短乏力,头目眩晕,心慌气促,继而口角流涎,半身麻木,肢冷。经某医院脑CT检查,颅内CT平扫,未见确切异常。入院治疗2周,静点扩张脑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改善脑循环之剂,疗效不显。刻诊:形体消瘦,乏力,自汗,心悸,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弱无力,血压:100/60mmHg。治宜益气温阳,活血通络,方予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10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桃仁6克,红花6克,地龙10克,白僵蚕10克,全蝎2个(冲服),木耳20克,白术15克,白豆蔻15克,桂枝12克,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5剂,水煎早晚温服。
  药尽5剂,自感力增神爽,口角流涎,肢冷大减。因其心悸、自汗尚存,加龙骨35克,牡蛎35克,浮小麦35克,五味子10克。增“龙骨入肝以安魂,牡蛎入肺以定魄”,且龙骨、牡蛎之阖收之力,更能助浮小麦、五味子之益气收敛止汗,宁心安神之效。药尽5剂,口角流涎,心悸,自汗消失,其余症减。去龙骨、牡蛎、浮小麦、五味子,守方增减,10余诊后诸症消失,复健如初。
  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该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形体消瘦,后天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血无生化之源。且又强于劳作,大汗出,而虚其虚。气虚则清阳不升,故头目眩晕,气短乏力,汗出;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慌心悸;血虚风动,则半身麻木;苔脉、二便之征,皆为气血亏损之兆。方用补阳还五汤,重用秉性纯阳之黄芪,以补脾肺之气;黄芪伍以当归,更得阳生阴长,益气生血之功。当归、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小用其量,意取活血以通脉络之效。诸药相伍,乃为益气温阳,活血通络之剂。二诊更加龙骨、牡蛎、浮小麦、五味子以安魂定魄,宁心安神。药证相符,守方增减,深中肯綮,故10余诊后,患者复健如初,已若常人。活血通络中药方治疗中风
处方:黄芪30克,当归、川芎各18克,赤芍、地龙、牛膝、茯苓、红花各15克,桂枝8克,蜈蚣1条,桃仁、甘草各10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口眼歪斜加僵蚕、全蝎、白附子各10克。
功效主治:活血通络。用于治疗中风,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症见中风先兆未能缓解,突然或反复发作后,半身不遂或语言不利,或二便不利,或神志恍惚,或痴呆或伴有不能进食饮水呛等,舌红或紫暗,苔腻,脉沉细。头CT平扫正常或有低密度灶,
MRI可早期诊断。
专家点评:中风先兆未治或久治不愈,反复发作,气血虚极,鼓动无力,脑脉瘀阻,脑、四肢、诸脏失 养失调。
创方者:金葆铭 宋玉梅
壮督通络汤方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难治性疾病之一,属中医学腰痛、骨痹范畴。症见腰膝酸软无力,腰部冷痛沉重,下肢麻木。笔者认为,该病为诸邪所致,劳损于肾,筋脉失养,经脉瘀滞,故以补肾壮督,活血通络为大法,自拟壮督通络汤方,验之临床,效果显著。
  组成&&巴戟天12克,熟地15克,骨碎补15克,炒杜仲15克,怀牛膝15克,秦艽12克,地鳖虫6克,乳香12克,没药12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威灵仙12克,寻骨风15克,鸡血藤2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加减&&腰以下冷痛身重,加独活15克,辛热之川乌9克,搜风定痛,通经络,利关节;腰痛拘急或连脊背,加桂枝12克,防风10克,羌活12克;腰痛而热,小便热赤,咽喉红肿,减骨碎补、巴戟天,加入柴胡12克,羌活12克,黄芩15克,发散内蓄风热;临证虚实、寒热错杂,痰瘀互结,留伏经隧,腰际剧痛难已,加白芥子12克,僵蚕9克。如痰瘀胶固,可加入虫蚁搜剔穿透之水蛭3克,研末冲服,可破瘀开结;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集之处,皆能开之,可用1条。
  对上述各证,疼痛缓解不明显者,均可使用外敷中药,提高疗效。
  组成&&炙川乌10克,红花30克,补骨脂20克,乳香、没药各20克,透骨草40克,细辛10克,桂枝10克,仙灵脾10克,延胡索30克,伸筋草30克,秦艽15克,苍术15克,甘草15克等。
  功能&&透穴温阳通痹,舒筋活血止痛。
  用法&&上药装入布袋,用醋浸湿诸药,放入蒸锅蒸40分钟,然后置于腰部热敷,每日2次。
中药酒消除血栓 活血通络
全当归、防己、地龙各200克,丹参300克,川芎180克,益母草、水蛭、木通、牛膝、陈皮各150克,糯米3000克,苡米300克,红高粱2500克,酒曲适量。
  将以上10味药水煎去渣,取药汁;糯米、红高粱、苡米淘洗干净,水浸6小时,沥干,蒸熟摊开待冷,置于容器中,加入药汁、酒曲搅匀,置保温处令其发酵(春夏1~3天,秋冬3~5天),闻有酒味即可食用。每日两次,每次50~100毫升,温服。
  此药酒能活血通络,软坚散结,化瘀止痛,有助于消除血栓。
治疗寒痹用养血温经通络法
首批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擅长应用脾胃学说治疗内科杂病,总结出通过药物性味归经以及药效应用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相结合的用药大法,笔者有幸作为弟子跟随李振华学习工作,蒙受教诲,受益匪浅。李振华应用养血活血、温经通络法治疗寒痹(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定义与范畴
  寒痹指寒邪偏重的痹病,是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以寒气偏胜者,又名痛痹、骨痹。《灵枢·贼风》:“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疼痛剧烈,受寒加剧,得温稍舒者属中医寒痹范畴,是痹病中最为多见的一种类型。
  病因病机
  李振华认为痹病的发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正气虚,多因起居不慎,房劳过度,素体虚弱或长期劳损,劳逸失宜,产后、病后引起。若卫气虚弱,腠理不密,御邪力弱则邪气乘虚而入,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痹病。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寒痹的发生主要是内在阳气亏虚,不能温煦肌体,尤其不能抵御寒邪的侵袭而发病。二是外邪侵袭,风、寒、湿、热之邪气侵袭人体引起痹病。《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寒气胜者为痛痹。”李振华认为痹证是由于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这三气是既合又杂,不是一气致病,风寒、风湿、寒湿也不是各占1/3,风寒湿热造成痹病也不是各占25%,病常有偏重,可偏风、偏寒、偏湿,以及二气杂合为病。偏寒者疼痛以冷痛、怕冷为主,与寒冷气候变化关系密切,机体阳气不足,寒气侵袭,寒凝血脉,经脉不通故而痛甚,故《素问·痹论》说:“寒气胜者,为痛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不达四末则四肢欠温,痛处有冷感,寒得阳热则散,气血得热流畅,故得热痛减。李振华特别强调中焦脾气(阳)在寒痹发病中的重要性,认为脾主四肢,脾气(阳)虚则不能温煦四肢末节,也不能抵御寒邪的侵袭,发病后四肢怕冷,遇寒加重。另外瘀血、痰浊阻络也可致痹,邪留日久可致气滞血瘀,故治疗贵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辨证论治
  主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剧烈,遇寒加重,得热则减,痛处固定,日轻夜重,甚则关节不能屈伸,痛处有冷感,四末欠温,舌淡苔白,脉弦紧等。
  治法:养血活血、温经通络。
  方药:当归12g,川芎10g,赤芍15g,桂枝15g,知母12g,香附10g,川牛膝15g,川木瓜15g,丹参15g,鸡血藤30g,制川乌6g,制草乌6g,木香8g,制马钱子1g,炮山甲10g,蜈蚣3条,元胡1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服。加减:寒邪胜者再加制附片10g,干姜10g,细辛5g,肉桂10g。
  典型病例
  沈某某,男,40岁,日以双膝关节间断发作性疼痛4年,加重1周为主诉来诊,自述每遇寒冷天气变化即加重,周身怕冷,四肢不温,舌质淡暗、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迟无力。检查:膝关节皮色皮温正常、无肿胀,活动正常,化验检查:血沉10mm/h,ASO<250
U,RF<20U,CCP(-),X线片无异常。西医诊断: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诊断:痹病(寒痹),辨证:血虚关节失养,阳虚关节失于温煦,寒邪乘虚侵袭,痹阻骨节经络,不通则痛。治法:养血活血、温经通络止痛。
  方药:拟上方原方,21服水煎服,每日1服。
  二诊:日,服上药后关节疼痛大减,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症状也较前缓解,舌质淡暗胖大、舌边仍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迟。效不更方,继服上方21服,水煎服,每日1服。一月后随访病已痊愈。
  《症因脉治》卷三云:“寒痹之证,疼痛苦楚,手足拘紧,得热稍减,得寒愈甚,名曰痛痹。”现代医学的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属本病范畴。李振华认为是日久机体阳气不足,又感受寒邪,内阻经脉而引起,以冷痛为主要表现,也可见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疼痛酸楚、重着沉困、麻木不仁、关节肿大、屈伸活动不利,甚则关节变形、累及脏腑,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治疗颇为棘手。
  李振华以养血活血、温经通络法治疗寒痹效如桴鼓,屡用屡效。方中当归、川芎、赤芍、丹参、鸡血藤养血活血,制川乌温经定痛,制草乌治疗痛痹之功效较川乌更著,二者均为大辛大热之品,可温经通脉,散寒止痛,为治寒痹必用之药。现代研究证实:川乌、草乌、桂枝等可降低ASO、CRF、ESR、RF的滴度;丹参、鸡血藤、穿山甲等通经活络,知母、桂枝寒热并用滋阴不伤阳,温阳而不损阴;制马钱子、炮山甲、蜈蚣、元胡行气通络止痛,制马钱子常用量为0.5~1g,以甘草佐制其毒性,疗效好且未见有毒副作用;川牛膝、川木瓜引药下行达膝关节,木香、香附行气以活血,气行则血行之意也。□
郭会卿 李沛 河南省中医院&
补心通络汤方解与加减
组成:潞党参15g,炙黄芪20g、炙黄精15g、全当归12g、山萸肉10g、新绛香10g、瓜蒌皮12g、郁金10g、紫丹参20g、水蛭10g、炒枣仁20g、石菖蒲10g。
  功能:益气养心、化痰通络。
  主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气不足、痰瘀阻络证)。症见心慌、胸闷或胸前区疼痛反复发作,呈紧缩或压榨感,多与情绪及活动有关。伴倦怠、乏力、气短,脉细弦或沉细,苔薄自,舌质偏暗或有瘀点、瘀斑。心电图示:定位性ST-T波变化。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方解:冠心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为主要的发病机制。中医学认为是心气虚衰、痰瘀互结、阻滞心络所致。拟以益气养心、化痰祛瘀、理气通络为其大法。方中选用党参、炙黄芪补益心气,黄精、全当归、山萸肉滋心阴,五药合用以养心、增强气血运行为君药;瓜蒌皮重在利气化痰,郁金为气中之血药、行气解郁、活血止痛,石菖蒲化痰湿、开心窍。丹参一味功同四物,具养血活血化瘀之功,水蛭为虫类药,以活血祛瘀、疏通心络为著。上药共伍化痰通络为臣药;炒枣仁养心阴、益肝血而宁心安神。新绛香理气开窍、为引经药,两者共为佐使药。绛香配合郁金、瓜蒌皮以增强理气开窍之功。诸药配伍,共奏益气养心、化痰通络之效。
  加减:
  (1)气机不畅:胸闷、憋气者加枳壳(枳实)、川芎理气通脉;腹胀者加柴胡、佛手、大腹皮疏肝理气:气郁化热致舌红少津者加黄连、生地、玄参、或生脉散养阴清热;
  (2)瘀血阻滞:胸痛较重者加乳香、没药、薤白活血通阳;连及后背痛甚加片姜黄、元胡、失笑散理气活血。舌质有瘀斑者加红花、桃仁、全蝎祛瘀通络。
  (3)痰浊阻滞:舌苔白厚者加佩兰叶、藿香叶芳香化浊;舌苔厚腻者加苍术、砂仁、白豆蔻健脾化湿;痰阻胸阳加瓜蒌薤白半夏汤化痰通阳:苔黄腻者加竹茹、胆星、天竺黄清化痰热:食欲不振者加香橼、焦三仙、莱菔子健脾理气。
  (4)阴寒凝滞:胸痛剧烈加桂枝、干姜、高良姜、细辛、附子温通散寒;心阳虚衰加人参、附子、肉桂温补心阳。
  (5)阴血亏损:虚烦不寐者加山栀、生地、天冬、知母、重用酸枣仁清热除烦,养血安神;纳呆、失眠者加远志、茯神、柏子仁、合欢花、夜交藤、半夏曲健脾、养心、安神:夜间易惊醒者加珍珠母、灵滋石、琥珀、生龙骨、生牡蛎、紫贝齿重镇潜阳安神。
虫类中药:祛风通络佳品
中药里有一些虫类药,如蝎子、蜈蚣、穿山甲等,这些药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功效,对关节疼痛、心血瘀阻、胸痹胸痛、肢体麻木、头痛头晕等病证都有很好的疗效。须注意的是,笔者在坐诊时发现,有些人服用方法不很科学,导致效果欠佳。
一天,有个熟人来找我看病,他说:“大夫,我有风湿性关节炎,天一冷,腿就疼。后来,儿子给我带回来一些全虫(即全蝎),说这东西有熄风镇痉、通络止痛的作用,是好东西,也很贵。但我吃了三四个月,也没感觉这东西对我有什么帮助。”
我问他是怎么吃的。他说:“老伴有时给炒着吃,有时给蒸着吃,味道不错。”
我一听,马上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了。我说:“您把全虫炒着吃、蒸着吃,它都变成肉了,能不香吗?但它的药效也就没有了。”
我教他把全虫焙干,碾成粉装在胶囊里,每天饭后半小时吃两粒。没出半个月,效果就出来了。
总之,虫类药最好使用原生药。如白花蛇、全虫、水蛭等,煎煮后基本上跟肉没什么区别了,服用后当然没有效果。从中药店买回来的虫类药,都是药厂已经初步炮制好了的,所以只要把它们焙干,碾碎,打成粉,然后装进胶囊,每天吃一些即可。
我曾碰到过一个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我让他到药店买等量的全虫、蜈蚣,碾碎后装入胶囊里,每天服用一些。那人用了一段时间后,感觉效果很好。
虫类或善飞行,或善疏土,或善游水,或善爬行,总之是擅长走窜,因而虫类药大多具有祛风通络之功效。
中医认为虫类药是“血肉有情”之物,有血、有肉、有骨、有髓以及有类似于人体的脏腑组织结构。因此,它们对人体有显著的补益作用。
一个人痹症发作的时候会出现关节疼痛。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疼痛大多是经络不通所致。比如说穿山甲,无论多么坚硬的石土,它都可以穿破。因此,很多中医在治疗痹症的时候就选它做药引子。吃了穿山甲,我们便可以借用穿山甲的“性情”来打通经络。
总之,虫类药用之得当,则“起陈疴,疗重疾”;用之不妥,则“火上浇油,雪上加霜”。
通络名方:血液血管保护心脑缺血保护
通心络胶囊作为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中成药,早已被广泛应用。通心络胶囊能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被广大患者所接受,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的奥秘因素很多,而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一个“络”字和一个“通”字。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的通路。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经,有路径的意思,经脉是经络系统的纵行干线。络,有网络的意思,络脉是经脉的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在。承载着经脉中运行的气血并将其敷布渗灌到脏腑组织,营养代谢全身。因此,络脉通畅无滞、气血运行正常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而在各种体内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络脉郁滞或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或梗塞就会发病。
  如病在心之络脉,就会出现胸闷胸痛,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如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如病在脑之络脉,就会出现眩晕头痛,健忘耳鸣,甚则中风偏瘫,失语昏迷,如短暂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等。由于络病具有“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久瘀入络”以及“易滞易瘀”、“易入难出”等病变特点,因此,络病之治非一般活血通脉之法所能解决。
  中医理论指出,“痛则不通”、“不通则痛”。而对于因络病所致心脑血管病,同样应以“通”为主,使之血运通畅,功能恢复。由于络病之上述特点,通法应用着实讲究,遣方用药须能深入络脉,直达病所。通心络胶囊就是具有此类通络作用的经典代表。
  通心络胶囊以中医络病理论为指导,将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赤芍、冰片等益气通络、辛香通络、化瘀通络、搜风通络药物有机组方,强大的通络作用,对络病病因和络病引起的继发性病理改变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能够降脂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内皮,抗动脉硬化,扩张冠脉,解除冠脉痉挛,增加冠脉侧支循环,保护脑组织缺血区微血管,改善缺血区血循环,缩小梗死灶面积,提高脑梗死疗效。凭借血液保护、血管保护、心脑缺血保护三重保护作用,通心络胶囊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短暂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和多项重大科研成果。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心脑血管病的防治研究日新月异,而对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的研究成为了热点和焦点。
  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抗炎、血管内皮保护等作用,可显著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稳定斑块、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但不具备抗凝、缓解血管痉挛、调节全身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及微血管保护等作用。通心络胶囊调脂、稳定斑块、延缓斑块进展的作用与辛伐他汀相当,且抗炎及内皮保护作用还优于辛伐他汀。二药合用,不仅加强了调脂、抗炎、血管保护作用,而且还可通过调节全身NEI网络平衡达到斩断病因,截断病势,多靶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阿司匹林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可有效防止血栓形成,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但使用不当易引起胃部不适或消化道出血。部分患者虽长期口服仍然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或者实验室指标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即阿司匹林抵抗。研究发现,通心络胶囊可通过抑制纤溶系统,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渠道来发挥抗凝、抗血栓作用,且可减少阿司匹林抵抗,亦未发现引起出血及消化道溃疡等不良反应。
  由此可见,通心络胶囊不仅具有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的诸多药理作用,而且其血液保护、血管保护、心脑缺血保护的三重保护作用,对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更具优势。
  【作者简介】
  徐贵成,男,研究生学历,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十几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对高血压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颇有心得,疗效满意。临床注重整体调整,突出中医特色,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统一。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等国家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高血压病》专著1部,参编《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医内科临床手册》等医学著作8部。指导研究生13名。
通络疗法用药治心脑血管病
通络疗法备受历代名医的推崇,从东汉的张仲景到清代的叶天士,他们通过长期的通络治疗总结,在通络治疗用药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他们把具有直接通络治疗效果的药物分成了辛味通络、虫类通络、藤类通络及络虚通补等几大类,其中,叶天士对虫类通络药极为推崇,指出虫类药在通络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前人的宝贵经验为今天的络病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现代的中医专家们在古人的研究基础上对通络药的认识更加深入,同时还总结出了一些适合心脑血管病人常用的食疗验方。
  常用通络药
  ■ 全蝎——搜风通络
  全蝎药用价值极高,用其配成的中药处方达100多种,全蝎还是人参再造丸、通心络胶囊等30多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全蝎性善走窜,具有良好的搜风通络作用,是治疗痉挛抽搐之要药,各种原因引起的惊风、痉挛抽搐,如小儿高热惊风、慢惊风抽搐、破伤风等均可用以治疗;全蝎良好的通络止痛作用又可用于风湿顽痹所致的关节拘挛、肿胀变形及顽固性偏头痛等。本药还具有解毒散结的功效,所以还经常被用于疮疡肿毒的治疗。现代临床中将其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蜈蚣——搜风通络
  蜈蚣又名天龙、百足、百脚虫,该药走窜之力最速,近代医家张锡纯谓其:“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故善于搜风定痉,常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又能解毒散结,通络止痛,故可用于治疗疮疡肿毒,风湿顽痹。近年来,临床上常用蜈蚣治疗面瘫、中风偏瘫、冠心病等多种疾病,治疗效果颇佳。
  ■ 水蛭——化瘀通络
  水蛭为化瘀通络的代表性药物,历代医家都极其推崇用水蛭治疗疾病,如汉代张仲景,清代叶天士、徐灵胎,近代张锡纯,并极赞水蛭的功效是“治经千百,历有明验”。水蛭具有化瘀通络、破血逐瘀的功效,因此,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脑梗死、缺血性脑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脑卒中、高脂血症等疾病,屡屡奏效。
  ■ 土鳖虫——化瘀通络
  土鳖虫为虫类搜剔化瘀通络的常用药物,传统常用于治疗虚劳干血内存,妇科血枯经闭,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等疾病。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该药具有抗血栓和纠正心肌缺血的作用,还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所以现在临床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效果显著。
  ■ 川芎——活血通络
  川芎是常用的活血通络药物,它具有活血行气通络,祛风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气滞血瘀导致的各种痛证,现代临床经常用川芎及川芎为主的复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 当归——养血和血通络
  当归是清代名医叶天士用以辛润通络的代表药物,功善补血和血通络,凡血虚血滞络脉瘀阻诸证皆为常用之品,以其为君药的四物汤为补血代表方剂,亦为妇女补血和血调经必用之药。现代临床常用于表现出血虚证的各种疾病,还经常配伍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及外周血管病变,如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神经衰弱、偏头痛等,效果突出。
  ■ 人参——补气荣络
  人参是常用的补气药,也是荣养络脉的代表性药物,能“补五脏,安精神”,为治疗五脏络病气虚的第一要药,对于元气虚脱、脾络气虚、中气下陷,肺络气虚、咳喘乏力心络气虚、惊悸怔仲等均有良好作用。以其甘温益气的功效,还可用于气虚失摄,血不循经而溢出脉外的吐血、鼻出血、紫癜等出血性疾病的治疗。人参对气虚行血无力,瘀血阻于络脉所致的中风偏瘫、冠心病心绞痛等亦有显著效果。现代临床中,人参的应用极其广泛,可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脑梗死、糖尿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收效甚佳。
  ■ 降香——辛香理气通络
  降香辛香通络、理气化瘀,是治疗气滞血瘀阻络导致的心腹诸痛的常用通络药物,亦为清代叶天士辛香通络的主药。现代临床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塞等。
  食疗小验方   
  ◎ 冠心病的食疗 ◎
  ■
灵芝田七饮:灵芝20克,田七末3克,先煎灵芝1小时,取汁送田七末,每日1次,30天为1疗程,连用2~3个疗程。具有益气通络之功效,可用于冠心病的治疗。
  ■ 丹参饮: 丹参20~30克,煎汤代茶,分次饮用,可常服。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通络治顽症
我国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中,有“久病者,邪气入深”的记载。这里所指的邪气入深,即指病邪侵袭人体之后,沿着经络传变,患病日久则由经人络,导、致络脉瘀阻,从而引发末梢神经感觉减退、麻木等一系列络病症状。此时可以根据络病理论,利用活血化瘀通络之法来治疗。在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痹证、关节疼痛、慢性鼻炎等疾病时,可以根据络病理论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理论认为,络病多属病变日久,久病多虚,造成肝肾不足,气血两虚,络脉瘀滞,筋脉失养所致。其中络脉瘀阻是最主要的病变机理。根据“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可用通络之法来治疗以上疾病。通络之法主要有四种:一是辛温通络,二是辛香通络,三是辛润通络,四是辛咸通络。以细辛、桂枝等辛味药为主,“辛散横行人络”,能行气、散结、止痛。细辛辛温走窜,舒筋止痛。桂枝辛温芳香,通阳气,温经通络。实验证实,桂枝能够扩张末梢血管,改善微循环而治疗疼痛。另外配合其他药物,如温热、芳香、滋润、味咸活血的药物来治疗相关病变。
辛温通络&选用细辛3克,桂枝10克,配合制附子、制川乌各6克,浸泡于白酒中7天。取泡好的药酒涂擦疼痛部位。注意如果皮肤有破损者禁用此法。涂药之后配合热敷,每次10分钟,每天1次。以制附子、制川乌的温热之性来除寒止痛。此法适用于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四肢末梢感觉迟钝,肢体发凉等症状。
辛香遁络&取细辛3克,桂枝10克,配合白芷、辛夷各6克。以上药物加水煎煮后滤取药汁,药液温度高时,用来熏鼻部。待药液温度适宜时,用其浸洗鼻部。尽量让药物充分与鼻黏膜接触,通过黏膜对药物的吸收来发挥其治疗作用。每次
10分钟,每天1次。白芷、辛夷性味芳香,有通窍功效,可改善慢性鼻炎患者的鼻塞症状。
辛润通络&取细辛3克,桂枝10克,配合生地、麦冬各10
克。取以上药物加水煎煮后滤取药汁,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取药汁含漱。利用生地、麦冬等生津润燥的药物来治疗慢性咽炎日久所出现的咽干、疼痛、干咳少痰等不适症状。每次10分钟,每天1次。此法适用于慢性咽炎的治疗。
辛咸通络&取细辛3克,桂枝10克,配合地龙、水蛭各10
克。将药物粉碎成末,用布袋包好后缝好口。米醋倒入锅中加热,将装有药物的布袋放入醋中浸湿后取出,挤出多余的米醋。用此药包外敷于关节疼痛部位。每次热敷30分钟,每天1
次。此法利用地龙、水蛭等咸味药物来活血止痛,这些活血药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加速血流、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本法适用于慢性骨关节病变而引发疼痛、活动不利等不适症状者。;
方名:消瘀止痛药膏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消瘀,退肿止痛。主治骨折、脱位、扭挫伤筋初期,肿胀疼痛剧烈。
【处方组成】
&&&&生木瓜30克、生栀子30克、蒲公英30克、生大黄150克、地鳖虫3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
&&&&上药研为细末,饴糖调伴成适合摊敷的厚糊状(饴糖与药粉的重量比例为3:1)。即可涂敷伤处。
方名:舒筋活络药膏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舒筋,通络止痛。主治跌打损伤,扭挫伤及筋络、筋膜之中期筋骨损伤后酸痛等症。
【处方组成】
&&&&生栀子30克、生木瓜30克、生大黄30克、生草乌30克、生半夏30克、生南星15克、赤芍15克、红花15克、羌活70克、独活30克、紫荆皮60克、路路通30克、生蒲黄22.5克、旋覆花22.5克、苏木22.5克。
&&&&配制和用法同上方。
方名:接骨续筋药膏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祛瘀,接骨续筋。主治一切骨折、骨碎及筋腱部分断裂等筋骨损伤之中期。
【处方组成】
&&&&自然铜30克、荆芥30克、防风30克、皂角30克、茜草30克、川断30克、羌活30克、独活30克、乳香30克、没药20克、桂枝20克、白芨40克、血竭40克、硼砂40克、螃蟹末40克、骨碎补20克、接骨木20克、红花20克、活地鳖虫20克。
&&&&配制和用法同上方。骨折复位后敷贴于患处,随后用夹板固定。每7天换药1次。
方名:温经通络药膏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散寒,温经通络。主治骨与关节筋络损伤,兼有风寒湿外邪者或寒湿伤筋或陈伤劳损性关节炎。
【处方组成】
&&&&乳香30克、没药30克、麻黄30克、马钱子30克。配制和用法同上方。5至7天换药。
方名:坚骨壮筋伤膏药方
【功能主治】
&&&&功能强壮筋骨,祛风通络。主治一切损伤之后期。
【处方组成】
&&&&粗料:骨碎补30克、川续断各30克、马钱子20克、白芨20克、硼砂20克、生草乌20克、生川乌20克、生牛膝20克、苏木20克、杜仲20克、伸筋草20克、透骨草2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麻黄lO克、五加皮10克、皂角核10克、红花10克、泽兰叶10克、苏木10克、虎骨8克、香油1600克、黄丹800克。细料:血竭30克、冰片15克、丁香30克、肉桂20克、白芷30克、甘松20克、细辛2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如有麝香酌加1.5克,以上细料,共研细末备用。
&&&&将粗料药浸入香油中7天,随后煎成伤膏,摊贴于膏药皮纸上,临证应用时加上细料药贴于患处。
方名:舒筋活络药水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舒筋,祛风通络。主治筋络挛缩,筋骨酸痛,风湿麻木。
【处方组成】
&&&&生草乌40克、生川乌40克、生半夏40克、生栀子40克、生大黄40克、生木瓜40克、羌活40克、独活40克、路路通40克、生蒲黄30克、樟脑30克、苏木30克、赤芍20克、红花20克、生南星20克、白酒3500克、米醋750克。
&&&&上药在酒醋液中浸泡,严密盖闭7天。随后装入瓶中备用,在受伤局部热敷或熏洗后搽擦本品,并可结合推拿或自我按摩使用,则效果更佳,每日3-5次。
方名:舒筋活络伤油膏
【功能主治】
&&&&功能止痛,活血,消肿。主治伤筋而筋骨冷痛。
【处方组成】
&&&&血竭60克、红花6克、乳香6克、没药6克、儿茶6克、琥珀3克、冰片6克、香油1500克、黄蜡适量。
&&&&上药共碾为细末,将其溶化于熬炼的油内,后入冰片,再入黄蜡收膏。
方名:治伤大红丸
【功能主治】
&&&&功能坚筋固骨,滋血生力。主治骨折筋断,瘀血留滞,外肿内痛,肢节痛倦。
【处方组成】
&&&&何首乌500克、制川乌710克、制南星500克、500克、当归300克、骨碎补500克、牛膝300克、细辛250克、赤小豆1000克、煅自然铜120克、丹参500克、青桑炭2500克、猴骨100克、续断100克。
&&&&上药共研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次服30丸,温酒下,醋汤亦可。(朱钢)
方名:化瘀承气汤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祛瘀,泄热泻下。主治跌打损伤,血滞作痛,大结,下腹蓄瘀等症。
【处方组成】
&&&&桃仁9克、大黄15克(后下)、芒硝6克(冲服)。当归9克、9克、苏木10克、甘草3克,水煎服。
方名:三黄宝蜡丸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祛瘀,开窍镇潜。主治跌打损伤,瘀血奔心,痰迷心窍等症。
【处方组成】
&&&&天竺黄20克、雄黄20克、刘寄奴20克、大戟20克、归尾10克、朱砂7克、儿茶7克、净乳香2克、琥珀2克、轻粉2克、水银2克(同轻粉研至不见星)、麝香2克。
&&&&上药研细末,用黄蜡适量泛丸。每服1-3克,用黄酒送下,忌凉水、生冷、烧酒三日。
方名:活血散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散瘀,温经通络,舒筋止痛。主治软组织扭伤。
【处方组成】
&&&&乳香15克、没药15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香附15克、炒甲珠15克、自然铜15克、木瓜15克、当归15克、续断15克、桂枝10克、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白芷10克、苏木10克、小茴香10克、细辛6克,研成细末,过筛混匀。用生菜油将上药调匀,以压痛点为中心,局部外敷包扎,用量10-20克,一般以敷盖瘀血面为宜。3天为1疗程,大部分病例6天可获愈。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100例软组织扭伤,其中痊愈74例,显效23例,无效者3例。总有效率为97%。
【处方来源】
&&&&四川省南充绸厂医院贾志清等。
&&&&方中乳香、没药、当归、自然铜活血散瘀;香附、苏木、小茴香理气止痛;羌活、独活、川乌、草乌、白芷、桂枝、细辛温经通络;木瓜、甲珠、续断舒筋活络。(朱钢)
方名:清心解毒汤
【功能主治】
&&&&功能祛瘀消肿,清热解毒。主治开放性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
【处方组成】
&&&&当归12克、丹皮9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生地黄12克、黄芩9克、连翘12克、栀子9克、桃仁9克、甘草5克、半枝莲12克、白花蛇舌草12克,水煎服。
方名:活血定痛汤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定痛,祛瘀生新。主治各部损伤,积瘀疼痛。
【处方组成】
&&&&桃仁12克、红花9克、乳香9克、没药9克、当归尾12克、川断12克、乌药9克、陈皮5克、木通12克、甘草5克、水煎服。
方名:续骨活血汤
【功能主治】
&&&&功能祛瘀止血,活血续骨。主治骨折及软组织损伤。
【处方组成】
&&&&当归尾12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生地黄15克、红花6克、地鳖虫6克、骨碎补12克、煅自然铜12克、续断12克、落得打10克、乳香6克、没药6克,水煎服。
方名:夺命接骨丹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止痛接骨。主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
【处方组成】
&&&&归尾12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自然铜30克、骨碎补30克、桃仁30克、大黄30克、雄黄30克、白芨30克、血竭15克、地鳖虫15克、三七15克、红花15克、儿茶15克、麝香15克、朱砂6克、冰片6克。
&&&&上药共为细末,每服2-3克,每日服2次。
方名:活血舒筋汤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祛瘀,舒筋通络。主治阴部挫伤。
【处方组成】
&&&&当归9克、川芎9克、乳香9克、没药9克、桔叶9克、桔核9克、乌药9克、赤芍15克、落得打15克、红花6克、青皮6克、陈皮6克、地鳖虫12克、荔枝核12克、小茴香3克。每日1剂,每剂头2煎内服,第3煎熏洗患处,每日1一2次。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阴部挫伤40例,结果均获痊愈。疗程7-28天。
【处方来源】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朱文海。
&&&&祖国医学认为,阴部为足厥阴肝经所循行,故用药多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法,以前朱氏对该病曾予《伤科大成》中“活血止痛汤”治疗,因方中肝经用药较少,故疗效欠佳,疗程较长;后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桔叶、桔核、乌药、荔枝核、小茴香消药,疗效显著提高,疗程缩短约2/3。(徐荣禧)
方名:蠲痹汤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主治损伤后风寒乘虚入络者。
【处方组成】
&&&&羌活6克、姜黄6克、当归12克、赤芍9克、黄芪12克、防风6克、炙甘草3克、生姜5片、独活9克、桑枝12克,水煎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活血化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