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是留守儿童母亲节,确切说连留守儿童母亲节也算不上,独自

我男今年17岁,我是所谓的留守儿童,我从小跟一般留守儿童一样,比较沉默,不爱说话。是那种特别沉默那_百度知道
我男今年17岁,我是所谓的留守儿童,我从小跟一般留守儿童一样,比较沉默,不爱说话。是那种特别沉默那
男今年17岁,我从不主动和别人交流。因为我本来就是那种人)问题是,在我去见上帝之前我能干些什么有意义的事。(别跟我说什么父母,为自己。是那种特别沉默那种。失败后。从小学到初中毕业,没用,基本上没什么朋友。这种感觉还不错,你可以说我自私。可能是习惯了一个人吧,(我知道我会失败)一直沉浸在伤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垃圾,向一个暗恋一学期的女生表白。因为我的人生毫无意义,渴望爱情。我竟爱上了沉默和孤独。我不想改变我现在的性格。但是我内心又渴望被关爱。我打算20生日那天去见上帝,比较沉默,懦夫。我是完美主义。我现在都不读书了,我恨他们,不爱说话,我是所谓的留守儿童,我从小跟一般留守儿童一样,不为他人。我知道我这种性格是没有女生会喜欢我的
爷爷奶奶也别别人看不起,你想要一辈子,包括死了后也被别人鄙视你这样死去别人会更鄙视你
你应该好好的活下去,让自己变得更好,让那些看不起你的人后悔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本身就是群居动物,其实以你的性格,你表白之前做过铺垫么!这是对你来说最有意义的,努力过么?试着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去努力一下吧
出去闯一闯
外面世界很美好
好人也很多
你那样的父母要他们干嘛!
你这个主意不错,在见上帝之前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建议你做一类事情:帮助那些需要你帮助的人。至于帮助的次数,至少应该有100次吧?对方的感受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感觉温暖,对你有衷心的感谢。这就够了。怎么样?在做完这100次帮助之后,再思考什么时间去见上帝。
我不想帮助别人
那么对你而言,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
我也不知道,
沉默和孤独,并不是你一个人的专利,留守孩子也不止你一人。17岁花季少年,多美好的时光,一定有你的闪光之处。
是咯各种挪威破肯实验室
留守儿童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留守儿童的资料_百度知道
留守儿童的资料
随便呀!那些留守儿童的故事都可以来呀!
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或寄宿在亲戚家中,长期与父母过着分开居住、生活的儿童。留守儿童的现象一般只在中国被提及,也是中国近年出现的一个严重社会现象。其出现是由于现代化的发展而导致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留守家庭中,父母需外出到城市打工以维持生计,但由于无法担负过高的城市生活成本而不能接孩子进城或留在身边...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万州移民璧山办起幼儿村办幼儿园——为留守儿童留住阳光 12月15日中午,彭阳县城阳乡长城村幼儿园孩子们由老师照看着集中休息。为了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孤僻,健康快乐成长,今年9月长城村兴办了固原市第一家村级公办幼儿园。
空间不大的校园里放着一个龙船、滑梯还有老师用纸箱制作的小火车。在幼儿大班,30名小朋友跟着脚踏琴唱起童谣,一张张笑脸在快乐旋律中绽放。一片片贴着孩子照片的绿叶下对应着各自的毛巾,整齐地挂着,墙上醒目地贴着一幅师生用红黄绒布和大头针共同绘制的中国地图 长城村幼儿园院长韩勤礼说,幼儿园有102名孩子,四位教师、一个厨师和一个保健医生,中午孩子们在学校集中用餐休息,下午被接送回家。下午4时,幼儿园门口便聚集了不少爷爷奶奶,56岁的杨惠珍是来接两个孙女的,儿子在陕...
网站或留守心声
这样的故事很好找啊。比如,国内最大的亲情社区你在他乡网,上面就有很多的,足够你整一箩筐了
留守儿童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曾经的留守儿童长大后是什么状态?
按时间排序
263 个回答
环境决定见识。见识决定认识。认识决定方向。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所谓幸福完满的人临终时终于感悟到这个世界的本质,会不会悔恨没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脚印,做真正的自己,而不是环境赋予自己的角色。
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影响是:我想我此生都不会再生小孩 ,,,非常坚决。。。。25岁,女
话说我算是资深留守儿童,不过有另外一个称呼"知青子女"现在已经变成中年大叔了,但是小时候缺失了父母的关爱,总是感觉人生有点残缺。
看到这个问题,忍不住回想起我的童年。交代一下背景,我家兄弟姐妹四个,三女一男,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原因。首先我是一枚不折不扣的留守儿童,直到今年我已经活了两轮了。不得不说我是一个运气还算好的留守儿童,爷爷奶奶是特别传统心特别好的老人家,爸爸妈妈虽然自小没怎么管过我们,但是也算尽心尽力。爸妈是在我两三岁的时候外出打工的,当时我也跟去了。直到五岁的时候弟弟出生因为没地方住没人有空管我的时候才被奶奶接回老家。幸好我是一个记性不怎么好的人,小时候发生的事情记得的屈指可数。这也就直接导致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童年到底是怎么样的。==回到老家之后不久就开学了,在我小时候都不知道还有幼儿园这种东西存在,然后又是因为没人管的原因就把五岁的我送到了学校。先占个坑,故事随后慢慢讲。
资深留守儿童,从小害怕被人询问家庭情况。小学跟爷爷奶奶过,初高中跟外婆过,家庭问题毕竟复杂,琐碎矛盾多,不得不吐槽从小在被数落和批评中度过。曾经想过自残来获得关注,发现没用后变得冷漠;曾经想过用讨好态度来跟亲戚处好关系,发现还是被人数落,变得不会跟人交往。这样的事太多了,从初中起一晚一晚的做噩梦,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然而最值得庆幸的是初中以来成绩一直很优秀,考上最好高中尖子班,考上一所985名校,这一切给了我自信的底气。也非常感谢高中大学碰到的好友,不得不说优秀班级的学生素质决定是顶尖的,在与这群优秀同学交往中我慢慢反省自己缺点,学会微笑面对每个人,学会勇敢面对那些言语不善的人。人与人之间交往就这样,你表现诺诺往往被人欺负更狠,当你挺起腰板正视他的时候他反而退缩了。这世界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勇敢去面对
我在上小学前一直和外婆住在一起,爸妈很少回来,基本只有每年过年能见到。所以感情一直不深,但是见到爸妈还是很高兴的,爸妈每次都给我带好吃好玩的。后来我记得我被爸妈带到苏州上学,真的是哭哭哭,闹闹闹。我记得有一次跟父母吵架我气的不行,就觉得他们为什么非要把我带过来。然后就在墙上画了俩鱼缸,第一个鱼缸有俩鱼,第二个只有一个。表现我离开后外婆很孤独,我也很孤独。哈哈哈现在看来自己真是蛮蠢的。还有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年暑假我回外婆家,一进门就感觉屋子好大啊。其实屋子没变大,是我平时和我爸妈住的地方太小了。等习惯了和爸妈一起的生活也没有什么了。关于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这一点,我也没有这样的问题,我觉得我留守的时候外婆,阿姨,还有一条街上的邻居都把我照顾得很好,很感谢他们~
看了定义……我发现我小的时候竟然也是留守儿童……我6岁才回到父母身边……但是我现在很好……
80后,已年近而立,军人身份,匿了。-----------------------------------------------------------------凌晨3时,刚看完这期日报惊奇,无法入睡。告诉自己,如果不爬起来码这些字,也许永远只会埋在心中,无法与人言说。看过了知乎很多人作为留守儿童的自述,大都有相似之处。不想表达什么特别的东西,只是想找个地方留下自己的故事。如今存于我脑海中的童年记忆,已然不多。我出生在湖南湘中的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山村,那里的地址至今仍是,某某镇某某村某队。一条国道与村里的小溪相伴,人家散落在两旁,十分安详。我们家的老房子,典型的乡村两层小土房,依偎着小溪的支流,座落在半山腰上。人们都说,那是个有着好风水的地方。奶奶说,小时候的我,一个鸡蛋,要围着老房子追上两圈,才能喂完。似乎歪楼了,就当交待一下背景。-----------------------------------------------------------------母亲在20岁的时候有了我,介于湖南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也由于养不起更多子女,我也是独生子。生下我后,父母一起去了深圳打工。我还太小,并不能了解太多,只知道有爷爷和奶奶。每到一个特定的时候,爷爷会让刚学会写一些字的我,抄他写好的字(后来想起,才明白那是写给父母的信)。上学前的我,过得无忧无虑。爷爷奶奶很疼我,教我写字、读书、下棋。山村田野,都是我玩耍的天地。父母似乎每年都会回来,但我记不太清,所以是似乎。一次,父母返深,爷爷奶奶要我告别,我说:阿姨再见。我还记得母亲没有忍住的眼泪...从小吃着百家饭长大,成长伴随着住处的改变,记忆也都是零散的,想到哪就写到哪。在老家都是和爷爷奶奶的生活。邻家的小女孩,早已不记得她的模样。爷爷在菜地打到的菜花蛇,回家奶奶做了美味的下饭菜。晚上用竹竿到稻田里钓青蛙,装在麻袋里,第二天跑光了,伤心得哭了很久,不能释怀。和爷爷去小溪抓螃蟹,又是一顿美味。旁边小溪的支流,在错落处形成了一米高的瀑布,瀑布下的小水池,是夏天最凉爽的去处,而胆小的我,却总是害怕里面藏着吓人的动物。夜晚的老房子没有灯光,大半夜尿尿要穿过堂屋,我总怕有老虎在门后等着(故事书看多了)。茅房里用来擦屁股的,是爷爷新手削的竹片,每次用完都刺刺的感觉。曾经独自放过家里的牛,力气小牵不动,害怕牛跑了而不知所措的我,哭着无助地反被牛牵着到处跑,直到爷爷来找到我,还是惊魂未定。记忆中半山腰上可以打滚的大草地,后来发现其实很小。听说后山有个有灵气的泉眼,小时候怕仙人挡道,从没去过,后来经历98年的洪水,不复存在。至今也没再去过。后来稍稍长大了,我到了大姨家。(我妈家五兄妹,这个是最大的姐姐,我叫大姨,中间还有个姐姐,我叫姨。另外还有大舅和小舅)他们在铁路上工作,家有一对儿女,住在铁路旁。现在想来那里算是小镇了,但当时没有什么印象。就不再表了到了上学前班的年纪,到了小姨家。他们家在镇上,有两兄弟。那里算是当时我到过的最大的地方,我在这里一直到了小学五年级结束。镇上因军工厂而繁荣,住着家境丰盈的人们。我一个来自农村,洗澡一块肥皂搞定的小孩,与一群当时就在用沐浴液的同学,如何相处了六年,其中心酸苦楚,知友们可以自行脑补,也就不再表述了。其中也包括了和两个哥哥的不太和睦的生活。当然,现在都已长大,如同亲生。六年级,到了叔叔家,一个地级市,他是我父亲的亲弟。已经到了懂事的阶段,这时,也才真正意义上感受,什么是现在所说的留守儿童。当地的塑料普通话(带着深厚的口音)过了一年我才学会。城里的孩子玩的,我一概不懂。无论在家还是出门,一概不敢说话,见谁都躲,不会叫人。心里非常敏感,叔叔婶婶说话稍重一点,眼泪就忍不住掉。被人欺侮了,回家不敢告状,自己默默忍受。那时起,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发呆。或许是因为从小一个人的缘故,也或许是见到什么都新鲜,学东西很快,胆子也渐渐大了。于是,我慢慢地有了自己的好朋友,一起上学放学。有了共同的圈子,可以像其他小孩子一样,谈天说地,打闹玩耍。踢球,打街机。他们干的,我都干。甚至还有了暗自喜欢的小女生。尽管,内心仍然自卑。那时,我是双重性格。在家,不说话。在外,野孩子。初二的某个时候,父母为了我,从深圳回来,在那个地级市买了房子,做起生意。我已不再是留守儿童,却没有脱离留守儿童的影子。和父母基本没有交流,是最大的问题。因此,双重性格一直延续。从未感受过撒娇的我,性格坚韧,忍耐力极强。在学校成绩不好,却和大家能打成一片,因为从不得罪人。回到家,又是沉默寡言,安静独处。那几年,家中生意失败,争吵不断。父亲偶有家暴,一度母亲离家出走。而我,虽心中忐忑,却漠然视之,只当身外之事。父母是爱我的,家境不好,依然花巨资买了电脑供我学习。然而我爱上了游戏。红警、公爵、帝国、CS、传奇、暗黑、仙剑、大富翁、fifa、极品飞车,都是我和小伙伴们的最爱,想方设法存点钱,也都花了在买张藏经阁的游戏cd(经历过的知友应该不会陌生),那些年的游戏,我一个都没落下。影响了学业,但也并非一无是处。为了玩游戏,把这台贵重的电脑,拆了装,装了拆,掌握了大部份有用的计算机基础,直到一天超频烧了主板。----------------------------------------------------------------------------如果只是说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到这里应该差不多结束了。然而,题目是长大后的状态,那么后面的故事,并不能少。高中毕业后,我疯狂玩了两个月,早出晚归(电脑坏了,在网吧度过,泡泡堂能玩通宵)。期间还为了去看一个喜欢的女孩,不打招呼离家出走。然后上了一所三流大学。这些不是重点,重点要从我大二的时候,在家人的安排下,保留学籍当兵开始说起。穿上军装来到新兵连,所有人都穿着一样的衣服,干着大家从来没干过的事情。这时,我突然发现,我脱离了之前所有的一切。这里没有背景,没有贫富,没有父母,只有我们自己。我们都是从零开始,我们需要重新定位。我知道,我可以,也需要在这里证明自己。坚韧的性格,低调的为人,让我受益颇多。新兵连的训练,班长说只有我撑不住了,你们才能撑不住,因为我从不偷懒。下连当了一名报道员(在我爱上游戏前,父亲用心教会了我五笔,这是当报道员的门槛),从零开始学摄影、采写编发,一年内,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了数量可观的稿件,立三等功一次。期间,出操,站哨,上班,加班。每天6点起床,22点加班结束,还要开小灶,看书到凌晨2点,为考军校奋斗。打扫卫生,端茶送水,上传下达,迎来送往,礼节礼貌,沟通协调。无所不学。一年后,我如愿考上了所在部队的最高学府(每年的分数线仅次于清华北大等)。当年请假回家,我最好的朋友说,你变成了另一个人,这个兵你当对了。四年军校生活,拿了四年优秀学员,四年奖学金,过了英语六级(毕业只需要同等学力考试,俗称3.5级)。毕业后,分配到驻深圳部队,副连职军官,中尉警衔。---------------------------------------------------------------------------目前状态:某中队主官,手下50来号弟兄,正连已近两年,明年就是营长了,在深圳购置了小房产,仍在升值,月底提车,已成家中主心骨。-----------------------------------------------------------------------------感谢父母,才有今天的我。至于成为留守儿童,他们是无可奈何的。
一个人在国外当程序员。不想回家。无牵无挂。
我觉得我的母亲也可以在这里留下答案,只不过她连小学都没毕业...
从不曾感到父母关爱的缺失,只是不适应他们在家里的那种热闹。------------------------------------------------------------------------------------------今天无意间看到了,正在办公室实习的我感觉突然被这个世界抛向了空中,小时候的种种回忆不断的在脑子里回转和翻腾。先给大家看看百度百科里对的特点是怎么说的吧。很幸运,我是那些留守儿童中的“并非所有”部分,看起来是那么的坚强乐观、自信懂事,只是我想问这些难道是一个儿童应该有的性格吗?一个远离了可以任性、撒娇和调皮捣蛋的童年,一个少年老成、懂事乖巧会察言观色的童年,难道是一个正常幸福的童年?如果是,那我情愿不要这种童年。很幸运,我是那些留守儿童中的“并非所有”部分,看起来是那么的坚强乐观、自信懂事,只是我想问这些难道是一个儿童应该有的性格吗?一个远离了可以任性、撒娇和调皮捣蛋的童年,一个少年老成、懂事乖巧会察言观色的童年,难道是一个正常幸福的童年?如果是,那我情愿不要这种童年。---------------------------------------------------------------------------------------------------------如今我已经有25岁,度过了300个月,1300个星期,和父母呆在一起超过一个月的时间,我真的不记得有,两周呢?应该有吧,几次呢?我想一个手掌应该可以数出来了。后果呢?说起我的童年,我的少年,乃至高中时光,第一个想到的居然不是我的父母,而是我的外公。非常非常幸运,我外公是一个善良、坚强而又有韧性的人,同时他把这些品格很好的传递给了他的外孙。我外公很多时候都是我的人生老师,也是我的好友;始终不能适应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日子,原来总是空牢牢的家,突然多出了几个人,总是不那么感觉舒服。也始终不太理解为啥很多大学同学可以和父母每周甚至每天和父母打个电话,我不知道他们在聊些什么,又会聊些什么,又能聊些什么。有次和好友聊到这个问题,我同学说你这和你父母简直就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嘛。我顿时寒毛颤栗,对啊,中学时一个月偶尔还会联系一次要点钱什么的。大学后,由于不怎么需要给他们要钱了,于是每个月联系的必要也都没了。可是这能怪谁呢?怪我吗?我甚至能和陌生人攀谈很久,但是对于那个遥远的亲生父母,我。。。,我也真的不知道是为什么;特别特别怕冷,而且已经成为心理的一种恐惧。由于小时候从来不会有人提醒你要增减衣服,更换厚的床褥,总是等到白天被冻了一天才会知道要加衣服,晚上被冻醒才会默默一个人去找被子加。那些冻得瑟瑟发抖的时刻深深的印刻在自己脑海里,以至于到现在每次感受到冷都会想起那段时光,然后泪水就要打转。别人感受到冷,也许就只是冷而已,对我却是那些冷的各种回忆,有一种被抛弃的孤独与寂寞,进而开始心冷。这种感觉太不好了,因此即使在夏天我也几乎都是长袖长裤;明明缺乏爱,却从来不敢也不会去索取爱。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20年以来送出去无数生日礼物,帮人组织过很多次生日,自己却从来没过过一次。有时好友问起,总是一句还早着呢,到时候肯定喊你们;看到爱的场景,被人关怀后的总是特别容易感动。也许很少有人可以理解,为啥我看到父母带着小孩一起逛街,看到地铁里小孩儿抱着父母腿撒泼哭闹我都可以呆在那儿看很久很久。因为我从来不曾经历过,不知道听父母讲故事,给父母撒娇哭闹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每每看到就感觉那些小孩好幸福。马上就是外公的百天忌日了,小时候曾答应带他去长三角看外滩和园林,去山东看大海,去北京看升旗游故宫,坐着游轮游遍长江,去云南和缅甸看他许久不曾联系的亲戚,乃至后来我国外读书后说要带他到外面去看看。不曾想如今在第三个愿望后,剩余的再也无法实现了。拍过很多照片,给外公拍的却是不多,这张是陪您在海边的时候给您拍的,您当时笑着说真好看,说以后不在了可以做灵像,不想这么随意的一句话居然就成了现实。很悔恨大学期间没有多多陪您,也悔恨到国外后没有和您经常联系,以至于最后一次通电话咱爷俩都俩了点什么我都忘记了。但是我现在想知道您在那边过的还好吗?三个月来我梦到过您六次,每次都会有咱爷俩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常言道希望相随,有梦最美,却不曾想再见到您的希望却真的就这么的不存在了。本来还说我回去后陪您坐船从成都开始游长江呢,结果就差了这几个月。还记得您后来总是说“多照看一下我,我还不想死,好生活还没过几天呢,这几个外甥都还没回国呢”。每每想到此,真的是。。。拍过很多照片,给外公拍的却是不多,这张是陪您在海边的时候给您拍的,您当时笑着说真好看,说以后不在了可以做灵像,不想这么随意的一句话居然就成了现实。很悔恨大学期间没有多多陪您,也悔恨到国外后没有和您经常联系,以至于最后一次通电话咱爷俩都俩了点什么我都忘记了。但是我现在想知道您在那边过的还好吗?三个月来我梦到过您六次,每次都会有咱爷俩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常言道希望相随,有梦最美,却不曾想再见到您的希望却真的就这么的不存在了。本来还说我回去后陪您坐船从成都开始游长江呢,结果就差了这几个月。还记得您后来总是说“多照看一下我,我还不想死,好生活还没过几天呢,这几个外甥都还没回国呢”。每每想到此,真的是。。。
我这样也能算大半个留守儿童吧! 家在农村,父亲一直在外打工。据我母亲讲,我出生时,父亲没在身边,那时通讯不方便,我出生大约两三个月才第一次见到父亲。 上小学之前,母亲一直在家种地和照顾我,父亲过年才会回家,父亲在家时,我调皮总挨他打,打多了,心里有阴影,每次挨打,父亲叫我跪着我就不敢起来 。那时,父亲在我眼中就是一个特别陌生且让我特别害怕的人。 当我一二三年级时,每年水稻收割完毕,母亲都会去父亲那,过年时在和父亲一起回家过年,而我,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第一次母亲离开我去父亲那,我七岁,那是初秋的一个早上,天蒙蒙亮,送母亲去镇上坐车,路上母亲问我会不会舍不得她走,我很违心的说,不会,妈妈你去吧。上车前,母亲给我买了五个包子,让我在回家的路上吃,母亲坐上车离去后,我一个人在回家的山路上,怀里揣着包子一边走一边抹泪,快到家时,看见了奶奶,她正在地里干活,我再也 抑制不住,坐在土坎上就开始哇哇的哭,不管奶奶怎么安慰都止不住我的眼泪,心里对母亲的一切不舍都混杂在眼泪里流了出来。 当我十岁,母亲也不种地跟着父亲出去打工,他们觉得我挺大了应该能独立生活,就没有把我托付给爷爷奶奶。我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买油买菜打米洗衣服做饭照顾自己,每天早上自己起床做饭然后步行三公里山路去上学,下午回家做完作业又要找柴生火做饭,晚上一个人睡着,开始时害怕,养成了蒙着头睡觉的坏习惯。 初中高中都是一个人这样过来。高考时,看着其他考生都有父母陪考,心里总会有一丝丝失落。现在大学快毕业了,觉得留守给自己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独立,任何事情从不轻易求人;适应性强,随便把我扔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也能很快适应。坏处就是,戒心重,不会轻易相信别人,导致真朋友很少;不懂得关心,特别是对自己至亲之人,女朋友经常因为我不懂得关心她而闹别扭。 总之,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孩子的养成父母不能缺位,不然会造成孩子会有一些性格问题。要想孩子心理生理等全方面健康成长,最好不要让你的孩子留守。
这个问题必须匿名在日报看到这个问题过来怒答一发1.个人背景我是留守儿童,从小由爷爷辈抚养至高中,小学四年级之前都在农村,至少在四年级之前是很典型的留守儿童。2.个人性格发展
我跟问题下很多回答的情况不同,我不内向,不孤僻,根据朋友的反馈,我应该相当外向,乐观开朗的人,只要不触及底线,可以说是非常随和的人。
但是小时候的经历导致了我自尊心强,自卑的问题【这几年好一些,但是小时候格外严重】。因为自卑,我以前总是想方设法地讨好别人,当时的所谓朋友,死党大都是这么来的,但是因为自尊,脾气倔强得不行,以前因为人贱惹了班上男生被群殴,到最后都咬牙没有哭出来,死也没有道歉【我当时还只是一枚正常女孩纸啊】。也因为自尊不容许身边的人比我强,我比不上的就拼了命地去学,好胜心爆表。
当然这都是过去的事情,后来的人生中遇见了很多忍让我关怀我的人,看了很多书后视野也不再狭窄了,很多事都看淡了,虽然还是有些事情放不下,但是比之前好太多,过得也很开心。我估计外向是我外向乐观是烙在我的骨头里的,由始至终都是那副德行,变的是人生阅历丰富后平静下来的不安的内心。
我在这里要谢谢那些爱过我的人,忍了我这么久真是对不起。3.家庭关系
我家的关系相当不错,我跟我爸妈都比较朋友的关系,但是我爸大男子主义严重,加上两个人都很倔,所以经常吵起来,我刚开始都忍着,后来就会爆发【戳到我底线和伤害我自尊的时候】,然后情绪完全失控到奔溃,但是什么也不会说,也没有暴力行为,因为受到道德的束缚我无法对父亲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所以只能自己情绪失控,以泪腺奔溃作为一种宣泄机制,当然还伴随抽搐和强烈的消失欲望,挺典型的小孩子哭的情况。虽然我这么说但是真的控制不了,觉得脑子的弦"嘣"一下就断了,然后家里人都会傻掉。
这种情况不多见啦,平均一年一次,其他时间基本都是我跟我爸插科打诨,跟我妈研究料理和抱怨她煮的不好吃的温馨局面。现在在外地念书,不见面他们也一周至少一次电话,我觉得家庭关系挺好的吧。【大概】4.童年危害【这个才是重点!!!!前面都是矫情啊!!!!!】【这个才是重点!!!!前面都是矫情啊!!!!!】【这个才是重点!!!!前面都是矫情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我小时候遭遇过性骚扰【这是我客气的说法】。已经可以判罪的那种。而且可以关好久那种。犯人是亲戚家的哥哥,犯人是复数形式。我后来才反应过来,然后我再也没回去,也尽量避免见面。忘了说,亲戚是知道的。
我不想回顾那段过去,但是我想说,把小孩一个人交由隔辈长辈抚养并且放在半开化的农村是非常不明智的决定。首先农村的素质普遍不高,大人经常忙于农活或者出外打工,性知识刚启蒙的好奇少年和缺乏性教育的懵懂萝莉一同玩耍,你还期待发生什么?更遑论压抑欲望的猥琐大叔,危机四伏啊。再者,农村基本各家都有一些亲戚关系,不好的事情发生了也互相包庇,恍若未闻,小孩的事情不能坏了大人的关系,大概是这种思想吧。最后,熟人犯罪是最可怕的,你难以防范,更何况对象是个孩子,是个对长辈都视若神明的孩子,那些受害者估计跟我一样,要长大了才知道这是犯罪,可是那时为时已晚。这只是我针对我的遭遇提出的理由,还有其他方面的理由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尽量不要让孩子当留守儿童,就算再迫不得已,也至少教会ta怎么保护自己。5.总结现在的我身上基本没有留守儿童的印记,我过得很好也很开心,但是如果我可以选择,我绝对不要拥有那个失去父母的童年,绝对不想走那条过于黑暗和艰辛的路,在那条路上我总觉得我一旦踏错一步,就会被阴影吞没,所以直到现在我也在寻求安全感。
我很感谢这个世界的温柔,它让无数的美好进入我的世界,总是让我遇见很美好的人,谢谢那些伴我一路的朋友,也谢谢那些时常温暖我的陌生人。正是这些温暖让我走来没那么黑暗。
关爱留守儿童。
城市的留守儿童,不过家乡在农村,只是从小被父母带来城市生活。先说下留守儿童的不好的地方,长大了和父母相处的隔阂肯定是会有的,父母那么多年没在身边不了解你是很正常的。可能由于是跟着外公长大,而且从小被逼着为家里出面和亲戚做些social的事,所以还是挺讨长辈的喜欢。但是不得不承认,从小没有被父母一起带出去见世面,相比普通孩子,我确实不太懂如何在饭桌等正式场合social。然后说下自己的生活经历吧。父亲五岁的时候出国,从那以后到大学前与父亲的相处就2次,加起来就几个月。母亲在我六年级的时候出国,直到高一假期去国外探亲才再见到,之后就和姐姐们跟着外公生活。姐姐们在那之后到高一那个探亲假期也陆续出国。一直不能忘怀的就是自己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离开自己,再见到的时候就会发现亲人和自己印象中的样子都不一样了,小时候一起生活的开心时光是不可能找的回的!看了之前的帖子,我觉得我运气好在家里还是能够供我正常生活的,不过我也知道家人在外打工赚钱很辛苦,所以我自己平时花钱都尽量节省。(不过家人从小灌输我交际花钱不能少,所以社交聚餐什么的该花的我还是花,主要是省那些不该花的钱就不花的)接着说家庭问题。多年不一起生活,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确实会比较不习惯。我妈至今还认为我是六年级的小屁孩,打电话给我的时候还是和我说不要跟陌生人走之类的话(作为一个马上毕业的大四 我表示听的很累)不过家人之间都是相亲相爱的,只是没以前那么其乐融融的感觉了,大部分时间还是自己做自己的。由于从小很多事情靠自己,所以自己做主习惯了。我现在很多事情都是通知父母一声,他们在数次企图干预我的决定失败后,发现我自己还是能管好自己的事,所以也随我来了。不在父母身边长大,总会碰到很多不顺心的事。对我来说最不爽的就是亲戚们。由于家里条件在亲戚中算不太好的那类,父亲那边的亲戚的态度我就呵呵了。尤其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对小孩的态度都是虚伪到一定境界的不耐烦。虽然我从小就能感觉出来亲戚的话中有话,但是很多时候为了家里的事,我也只能不得不好言好语地跟那些长辈们说话。最直接的结果是我很不喜欢回老家,找工作就直接北漂,定了才和父母说。父母从小在老家长大,对家乡有着不可忘怀的情感,经常以各种方式逼着我回老家认“亲戚”,我尽量保持一两年回去一次的频率。不过说实话,逼我的结果就是让我觉得我有独立经济能力后我能不回去就不回去。其实流水账记了这么多,我想说我在物质方面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缺失,对我来说很多时候难过的还是没有家人在身边。自己一个人在国内,想想所有家人都在国外,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一次的时候确实很难受。记得姐姐当时要出国前,上车出发要去机场时头探出窗外想和外婆道别的时候被堂姐一把扯了进来说,不要!会哭的。结果我一回头就看到外婆在擦眼泪。后来外婆和我说送小孩出国最难受,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甚至不知道能不能见到。其中难受的地方估计还是当事人自己才能感觉出来。最后说一下,很多人对留守儿童会有一些硬性印象,其实未必。各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差别还是很大的,所以说留守儿童长大是长残了还是有很好的发展还是看个人。
感觉现在社会很少听到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心声,唉
强烈的自尊心,自卑感,极度没安全感,缺爱。衍生的神衰,抑郁症失眠症等。家庭概念很淡化。很讨厌父母说起我的童年,一说我就想掀桌子。这些的性格缺陷都是伴随一生的,我到二十四五岁才意识到自己的性格问题。以前很少自省,回想前面二十几年都在刷存在感,然而越刷越没存在感。我很多年没叫过我爸了。跟我妈的电话一年也不超过五个。我名下有两套别墅,开着宝马。然而因为宅,厌生及性格问题,一直没女朋女(?_?)
留守儿童很难有朋友跟女朋友的。因为太需要别人的肯定了,不管友情还是爱情都会用力过猛。我也不是一直怪着父母,毕竟他们的工作确实辛苦。只是希望他们对我的童年道个歉(当然不全然是因为留守问题。还有他们教育方式)也许我就解脱了。我名下的房产对我来说没一点意义,因为我的活动范围只有我的房间。再贵的房子也不及他们说一句 我们想你了。然而我现在却一点也不想听了。
也算是一名留守儿童吧,非典型,幼时母亲在家,父亲当兵然后外出打工,到了初二以后,母亲也跟着出去了,我和兄长跟奶奶一起生活。直接的后果是跟父母总是有层隔阂,有距离感;加上农村里面人都尽量掩饰自己的情感,感觉很缺爱,感受不到爱,长大后会觉得不知道怎么去爱人;自卑,与城里人差别很大,虽然随着时间这种差别在外表上会渐渐拉近,但心里的差距还在,心理成熟的慢。近些年慢慢长大,父母也基本待在家里了,自己却远走他乡,何尝不是另外一种留守呢?只不过这次换成了老人。
五岁时我弟出生,在他八个月时爸妈因为没有时间照顾我们就把我倆送回老家让二伯父母照看。亲戚自然是没有父母疼爱孩子的。1.学前班的时候,二伯父没给我交学费(因为伯父在学校帮忙修校舍,他以为学费会直接从他薪水扣),站着上了将近一学期的课,还好学前班课外活动多… 2.中午放学了最盼望看到的是晾衣架挂满衣服,不然又是两大桶衣服等着…3.没人照顾,常常入秋的时候还穿短袖,上学路上冷得发抖…4.曾经“生抽+花生油+开水”也是一道菜…5.房间灯泡瓦数极低,老师家访时惊讶这样的光线怎么做作业。6.每次客车路过都极度盼望它停下来,盼着老妈回家吖在二伯父家四年,家庭温暖神马的自然是没有的,但基本生活是有保障的,也不算太苦逼。自出来工作后,每年回老家也是一定会给伯父母孝敬金。
先占坑,有时间再回答
以一个外人的身份来说一下吧。本人乡村老师一枚,班上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学生成绩各位都懂,有一个学生自己家地址四个字只会写“一”(四年级)。成绩是其次,我最担心的是他们的思想!有一个女生学习非常自觉而且成绩不错,但是从来不参加班上任何劳动,欺负其他女生(比如自己从不背书包,让别的女生背),顶撞老师(各科老师课上都发生过),贪小便宜,经常去我办公室拿一些比如笔,发卡之类的小东西,饭堂的鸡蛋即使自己不吃也要拿,要班上其他女生的一些东西,谁的零食没给她就绝交!还有一个男生,他跟另一个男生讲将来你上初中肯定当不“扛把子”(就是学校里最坏且坏的出名的学生)。听到这句话纯属意外。有次在学校打架,我说他好久依然一副“我没错”得样子,我打电话给家长,他说“打吧,反正我妈也不会说我的,而且离那么远”。这只是其中两个,班上26名学生,最少有18人需要每天关注他们,生怕他们惹出一点是非来。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