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委副书记张生王斓记老中医

(原创)闲谈巢城北大街:地名依旧 却不是当初风貌
我的图书馆
(原创)闲谈巢城北大街:地名依旧 却不是当初风貌
巢城,一个“老”且“新”的城市。在翻阅有关古巢城的大量资料里,人们会看到曾经那些熟悉的老巢城一条条老街老巷的地名,如北大街、东河街、城河街、十字街、牵牛巷、迎仙巷等等,在这些老街老巷的地名里流淌着的是古巢城的文化底蕴。然在日复一日流淌的岁月长河里,这些老地名也见证了巢城的不断发展变化。再次提及北大街,笔者心中是很感慨的,因为在巢城的发展变化中,虽然老地名依旧沿用,却已不见当初的风貌。尽管如此,北大街这个老地名,还是能让人们寻觅回忆到古巢城过往的影子。北大街:曾是巢城最长的一条街《安徽文史资料(巢湖卷)》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光绪二十三年八月十九日,法国传教士林福恒来巢城先后在北大街买程帮秀、曹俊三、黄野樵等人宅基地,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成占地1400多平方米、西式框架结构、有圣堂、钟楼53间的露德圣母堂。由此可以看出,巢城的北大街其存在是有历史的。据1985年巢湖文物管理所编著的《巢湖》一书中介绍,巢城北大街上有四家中小旅社,它们是迎宾旅社、英雄山旅社、工农旅社和人民旅社。这四家中小旅社古色古香,都是二层砖木结构的建筑。所有旅社不仅干净卫生,还经济实惠,让宾客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许多来巢城办事出差的人都喜爱到北大街来住这种旅社。而据1987年巢湖市地方志编纂的《巢湖市志》一书中记载,一直以来,北大街都是巢城近代史上的商业、行政、教育、医疗中心。其中,北大街上一家“王澜记”药店经营最佳,该“王澜记”药店自1931年开业直到新中国建立后,除了经营中西药外,还能医治肿毒、疥、疮,其治愈率较高,在当时备受人们青睐。在老一辈的巢城人的记忆里,北大街曾是巢城最长的一条街,从北门城口一直向南延伸至南门城口。那时的北大街,是由清一色巢南所产的大块青石板整齐铺就,青石板约60-70厘米长,30-40厘米宽,5厘米厚。由于北大街的历史久远,街中央还留有许多手推独轮车的车辙,往往深已及寸。而北大街的两侧,多为阁楼式房舍,用厚木板分隔成上下两层,上层或居住或供休憩,下层则为营业门面,铺面上下有槽,以长木板作栅置于槽内,形似古朴版的卷闸门。由于北大街地处巢城最热闹的黄金地段,所以整条街上,除了旅社、药店外,还有照相馆、日用杂货、修钟修表等商家店铺,是相当的繁荣和人气旺。北大街:新南巢商业街的乳名北大街的蝶变,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据巢湖市相关资料记载,1999年,在巢城新城区的规划建设中,政府将北大街改建成现在的巢南商业街,使之成为巢湖市市中心地段最大的综合性批发市场。于是,原先曾是巢城最长的一条街北大街,其南头被现在的商之都拦截住了,就仅剩下商之都后门至健康中路约500米长的一段,成了人民路步行街的后街,街的西侧是有年头的老房子,东侧则是人民路改建后新建的高楼大厦。而原东风路至团结路的一段的北大街,则变身成了现如今的南巢商业街。如此一来,北大街这个地名,就变成了两个:南巢商业街和北大街。而后出现的这个南朝商业街,现在则更加的繁华,其风头不减当年的“北大街”。现如今,年轻的巢城人称它为南巢商业街,但对上了年纪的巢城人来说,还是习惯称它为北大街。就像父母总是喜欢喊自己的孩子乳名一样,喊乳名更多了一份亲切与喜爱。而今的南巢商业街,共有4条街道,分别为一街、二街、三街、四街,内有400多个经营门面,经营着各种小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既有卖电器、玩具的;也有卖首饰、服装的;还有各种美味食物等你品尝。笔者将整个街区逛了下来,亲身感受到了这条商业街拥挤、喧闹的氛围,而今的这条南巢商业街,的确成了巢湖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只是,你却无法感受到在悠悠岁月中,原老北大街上,那青石板路上木屐响的古城古韵了。北大街:残剩的老街有一缕古街的幽香在这色彩斑斓的夏日里,笔者来到老北大街仅剩下的一段,现商之都后,人民路步行街的后街。从人民路商之都后门穿过,便来到这段残剩的老北大街上。这段约500米长的老北大街,虽然街道上原有的青石板路,被今天的水泥板路替代,但窄窄的老街依稀散发着一缕古街的幽香。老街虽位于繁华热闹的人民路步行街边,但因东面人民路上新建的高楼大厦的遮挡,使老街有着一种难得的宁静,颇有老街小巷深又长。街的西边,是一些看上去有年头的老房子,充分显出老街的质感,和老街自有的风情。一家还保留着老木板门的店铺,现在是一家经营馒头包子的店铺,据说生意好的不得了,每天来买馒头包子的消费者,都要排队等上半个多小时才能买到。而一些看上去不起眼的老房子,在创业达人的创意下,与时俱进,老街新装:或成了主题饭店、或成了时尚服装店,使老街透着现代的精致。原有的老北大街已不见当年的风貌,那今天的巢湖人,能否更珍惜这残剩下的一段老北大街,留些褐色的石墙、青石板的路面;拂去历史的尘埃,留下点历史的沧桑,去重复昨天的故事。让这一段残剩的老北大街,为巢城老街巷再增添新景。 &&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巢湖街巷北大街已不见昔日古城古韵(组图)-微众圈
微众圈,我的微信生活圈!
巢湖街巷北大街已不见昔日古城古韵(组图)
摘自公众号:发布时间: 15:19:37
○商之都后门仅剩的一段沿用“北大街”街牌的路。○院里一景(老房子石板路)。 吴炎炎 文/图 在翻阅有关古巢城的大量资料里,人们会看到曾经那些熟悉的老巢城里,一条条老街老巷的地名,如:北大街、东河街、城河街、十字街、牵牛巷、迎仙巷等等。在这些老街老巷的地名里,流淌着的是古巢城的文化底蕴;然在日复一日流淌的岁月长河里,这些老地名也见证了巢城的不断发展变化。再次提及北大街,笔者心中是很感慨的,因为在巢城的发展变化中,虽然老地名依旧沿用,却已不见当初的风貌。尽管如此,北大街这个老地名,还是能让人们寻觅回忆到古巢城过往的影子。 曾是巢城最长的一条街 《安徽文史资料(巢湖卷)》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光绪二十三年八月十九日,法国传教士林福恒来巢城先后在北大街买程帮秀、曹俊三、黄野樵等人宅基地,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成占地1400多平方米、西式框架结构、有圣堂、钟楼53间的露德圣母堂。由此可以看出,巢城的北大街其存在是有历史的。 据1985年巢湖文物管理所编著的《巢湖》一书中介绍,巢城北大街上有四家中小旅社,它们是迎宾旅社、英雄山旅社、工农旅社和人民旅社。这四家中小旅社古色古香,都是二层砖木结构的建筑。所有旅社不仅干净卫生,还经济实惠,让宾客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许多来巢城办事出差的人都喜爱到北大街来住这种旅社。 据1987年巢湖市地方志编纂的《巢湖市志》一书中记载,一直以来,北大街都是巢城近代史上的商业、行政、教育、医疗中心。其中,北大街上一家“王澜记”药店经营最佳,该“王澜记”药店自1931年开业直到新中国建立后,除了经营中西药外,还能医治肿毒、疥、疮,其治愈率较高,在当时备受人们青睐。 而在老一辈的巢城人的记忆里,北大街曾是巢城最长的一条街,从北门城口一直向南延伸至南门城口。那时的北大街,是由清一色巢南所产的大块青石板整齐铺就,青石板约60-70厘米长、30-40厘米宽、5厘米厚。由于北大街的历史久远,街中央还留有许多手推独轮车的车辙,往往深已及寸。而北大街的两侧,多为阁楼式房舍,用厚木板分隔成上下两层,上层或居住或供休憩,下层则为营业门面,铺面上下有槽,以长木板作栅置于槽内,形似古朴版的卷闸门。由于北大街地处巢城最热闹的黄金地段,所以整条街上,除了旅社、药店外,还有照相馆、日用杂货、修钟修表等商家店铺,相当的繁荣和人气旺。 北大街改建“一分为二” 北大街的蝶变,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据巢湖市相关资料记载,1999年,在巢城新城区的规划建设中,政府将北大街改建成现在的南巢商业街,使之成为巢湖市市中心地段最大的综合性批发市场。 于是,原先曾是巢城最长一条街的北大街,其南头被现在的商之都拦截住了,仅剩下商之都后门至健康中路约500米长的一段,成了人民路步行街的后街。街的西侧是有年头的老房子,东侧则是人民路改建后新建的高楼大厦。而原东风路至团结路一段的北大街,则变身成了现如今的南巢商业街。 如此一来,北大街这个地名,就变成了两个:南巢商业街和北大街。而后出现的这个南巢商业街,现在则更加的繁华,其风头不减当年的“北大街”。现如今,年轻的巢城人称它为南巢商业街,但对上了年纪的巢城人来说,还是习惯称它为北大街。就像父母总是喜欢喊自己的孩子乳名一样,喊乳名更多了一份亲切与喜爱。 而今的南巢商业街,共有4条街道,分别为一街、二街、三街、四街,内有400多个经营门面,经营着各种小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既有卖电器、玩具的;也有卖首饰、服装的;还有各种美味食物等你品尝。记者将整个街区逛了下来,亲身感受到了这条商业街拥挤、喧闹的氛围。 而今的这条南巢商业街,的确成了巢湖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是,你却无法感受到在悠悠岁月中,原老北大街上,那青石板路上木屐响的古城古韵了。 老街残存的一缕古街幽香 在这色彩斑斓的夏日里,记者来到老北大街仅剩下的一段――现商之都后,人民路步行街的后街。 从人民路商之都后门穿过,便来到这段残剩的老北大街上。这段约500米长的老北大街,虽然街道上原有的青石板路,被今天的水泥板路替代,但窄窄的老街依稀散发着一缕古街的幽香。老街虽位于繁华热闹的人民路步行街边,但因东面人民路上新建的高楼大厦的遮挡,使老街有着一种难得的宁静,颇有些“老街小巷深又长”的味道。街的西边,是一些看上去有年头的老房子,充分显出老街的质感和老街自有的风情。 一家还保留着老木板门的店铺,现在是一家经营馒头包子的店铺。据说生意好得不得了,每天来买馒头包子的消费者,都要排队等上半个多小时才能买到。而一些看上去不起眼的老房子,在创业达人的创意下,与时俱进,老街新装:或成了主题饭店,或成了时尚服装店,使老街透着现代的精致。 原有的老北大街已不见当年的风貌,那今天的巢湖人,能否更珍惜这残剩下的一段老北大街,留些褐色的石墙、青石板的路面;拂去历史的尘埃,留下点历史的沧桑,去重复昨天的故事。让这一段残剩的老北大街,为巢城老街巷再增添新景。百姓维权、爆料请加小编微信号:精彩老贴~巢湖人都在看一位网友在撤销地级巢湖市4年多来的一些感想(组图)回顾:日,安徽省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组图)翻箱倒柜找到的视频:撤销地级巢湖市 分划归周边三市真相已查明!巢湖一少年为1175元杀死留守老人 被父母扭送派出所今天,38℃高温,巢湖街头发生的真实一幕,必须告诉大家!在没有空调的时代,巢湖人都是怎么活过来的。。。看看70后到00后的暑假,巢湖人,我们失去了什么?独家视频:7月19日上午,巢湖天巢广场一男子坠楼身亡 去年3月才发生过同类事件巢湖人小时候的这些冰棒,吃过5个以上,说明你已经老了!
微信号:yl238000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普仁医院”变身巢湖市首个医学发展史展览馆,快来一饱眼福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普仁医院”变身巢湖市首个医学发展史展览馆,快来一饱眼福吧!没有办法百家号曾经濒临被毁的普仁医院经过两年多的修缮和精心布展已结束数十载杂草丛生、院落凋零的破败局面变身成为巢湖医学发展史展览馆如果说有一幢建筑能够见证巢城的百年沧桑和荣辱兴衰那便是普仁医院了!普仁医院位于卧牛山北麓、健康西路南侧卧牛山公园北门东侧竖着“普仁医院旧址-巢湖医学发展史展览馆”沿着青石铺就的台阶拾级而上一座欧式风格的楼房便出现在眼前青砖砌就的普仁医院始建于1899年是巢湖市现存造型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一处近现代建筑普仁医院整体坐北朝南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仅三百平方米但功能独特空间富于变化内部除了必要的空间外还兼顾室内采暖室内采暖壁炉共计有三处之多几乎所有房间都可以照顾到可以想见设计师的别具匠心有些故事虽已泛黄但仍叫我们念念不忘有些记忆虽已走远但仍会带给我们许多感动沧桑历史一点一点被唤醒……据《巢湖市志》、《皖政辑要》等文献记载,普仁医院应该是1900年“庚子赔款”后,由美国对中国进行人道主义援助而建设的巢城群体建筑中的一幢建筑。该群体建筑包括修道院、教堂、育婴堂、学校及一幢生活宿舍用房。现在所说的普仁医院就是当初的修道院。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基督教来复总会在巢湖北大街113号(今巢湖量具厂院内)设普仁医院。普仁医院于1951年4月由皖北人民行署接管,改为安徽工农速成中学,20世纪60年代为安徽省教育厅下属教学仪器厂,70年代至今为巢湖量具厂。2011年,原地级巢湖市政府批准公布普仁医院为市级文保单位。2012年,普仁医院被省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巢湖市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普仁医院旧址进行维修。目前,修缮工作已经结束,内部布展工作也基本完成,等到验收后,这座百年医院即可对市民开放。巢湖医学发展史展览馆为上、下两层,以医学为专门特色,设有传统医学篇、普仁医院篇、普仁烽火之赤脚医生篇、巢湖卫校篇、疾控血防篇、安医附属巢湖医院、第八人民医院篇及其他医院篇等七大展厅,并附有“前言”及“后记”。巢湖的峏山杨、王澜记、陈四一膏药等本地医学世家,章迪、章济、章权等历史名医,巢湖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事业1965年至1984年的时代记录等都陈列在内。馆内还陈列了安医大附属巢湖医院、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原巢湖卫校)、巢湖市妇幼保健院、皖维职工医院等现代医院在发展、管理等各方面的历程与成就。通过老照片和档案图片的展示和记录,图文并茂地展现巢湖本土卫生实践历经千年的发展变迁,这些历史记忆彰显了巢湖医护人员的仁心仁术与勤劳智慧。安徽民俗学会会员@银山智人普仁医院遗址是巢城物化的历史是巢城珍贵的记忆期盼所有巢湖人都珍视它、呵护它!普仁医院历经风雨仍然得以幸存斑驳的墙壁隐约可见巢湖发展的脉络是巢湖历史的阶段性标识保护和利用好普仁医院将其打造成一处重要的展示巢湖的人文旅游景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没有办法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历史的平行线,分享历史感悟,总有你喜欢的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巢湖文化印象
巢湖地处皖中,地形上丘陵平原交错,地理上东西南北会冲,形成了与周边地市相近又有所分别的区域文化,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已经拆除的牌坊。近来流传“肢解巢湖市”,撤消巢湖市,我想,即使四县一区被肢解了,这里的人文联系肢解不了)
1、有巢文化。上古百姓,多受虫兽困扰,生活艰辛,古贤筑木为巢,创造了划时代的巢居。《太平御览》引《项峻始学篇》云:“上古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大巢氏,遂为巢之肇始,在他之后,本地先后涌现了有巢氏、巢父、巢伯等符号性人物。近年发掘出土距今五千年的凌家滩古遗址,表明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玉器文明”时期,这个文明应该是巢国的源头,当属有巢氏时期的文化成就。后期的巢父,是远古巢国治下的一位隐逸者,他淡泊名利,不与世间为伍,所以名字也没有留下,其谓“父”者,应是人们对他的尊称,犹如后世的“阿父”、“亚父”。要不是尧时许由避世洗耳,巢父或为时间湮没。今巢城有牵牛巷、洗耳池,均出自巢父典故。巢伯,为三代时封国的历代君主,不能具体到某人,但它表明了古巢国的相应级别和延续性。那时,古巢国依然保持着较为先进的文明,故为伯爵,相邻的楚国因为地处荆蛮,地位则是比古巢国低一些的子爵。其间,大湖彭蠡被唤作巢湖,以及夏末桀王被流放南巢、秦代设立居巢县、唐代改置巢县,乃至三县交界处的山被称为“居巢山”,即是巢国留下的永恒文化印记。从大巢氏的蒙昧到古巢国的定型,直至成为固定的行政区划,域内世代传承,脉络清晰。可以说,有巢文化是巢湖文化的发端,“巢”字是地域文化特殊性的典型标识。
2、农耕文化。巢湖地区有山川、丘陵,也有河网、平原,地形地势多样性共存。这里不但旱地水田轮作,渔业生产和家禽养殖也较为发达,像北方又似南方。民间有“不南不北、不东不西”的说法,农耕文化呈现兼容并包的个性。如,居巢北部山乡,虽然也种植水稻类作物,小麦、大麦同样是重要的农产品。那里,依然保留着极具中原色彩的传统习俗——“过夏至”;同时,手工“挂面”,也是北方农耕文明的产物。再如庐江,虽然深受北方文明浸染,传统食品却是远近闻名的“大米饺”,又因地处大别山余脉,还出产茶叶、竹笋等农副产品。其他县区像无为、含山,濒临大江,沟壑纵横,多产水族和麻鸭白鹅类家禽,无为的鹅毛加工全国闻名,“无为板鸭”制作工艺,则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含山利用水产优势,生产的封扁鱼,是地方名特土产之一。而那和县,平坦富饶,为粮棉油和蔬菜生产大县。总的来说,巢湖各个县区的农业生产及相关活动,共性中包含着个性,各有偏重、各具特色,它的农耕文化,是一种百花齐放的文化。
3、中医文化。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的传统中医,号称国粹。中医很重要的特点,在于医师长年积累的经验总结,讲究独特技术治疗与调和用药。由于各人经历不同、师承不一,地方名医往往掌握一二独门秘籍,从而名望一方,巢湖的一些从业者乃至中医世家,也不例外。著名的如峏山杨妇科、东关戴氏正骨法等,不一而足。峏山杨妇科,自南宋至今,已经世袭二十多代,有系列专著存世,堪称巢湖中医第一世家;东关戴氏正骨法,也有一百多年历史,在地方上与杨氏并蒂称奇;其他像庐江马厂皮肤病专科、巢城北大街王澜记、柘皋镇陈四一膏药,也都远近闻名。尤其陈四一,巢湖周边还有歇后语流传:“陈四一的膏药——包贴。”老百姓谓该药号治病会亏本倒贴,赞誉其“医者仁心”、怜贫惜苦。
当代,巢湖还走出了一位医学大家,叫吴绍青,其医学专著《肺功能测验在临床上的应用》,填补了我国医学领域上一项空白。
4、教育文化。巢湖的教育事业的始祖,当推文翁。文翁是西汉时期人,他治理蜀地,首重教育,提倡开办官学教化百姓。《汉书》记载:“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庐江曾建乡贤祠纪念他,成都仍然保存有“文翁石室”。但是,汉代时巢湖地区的教育事业并不发达,待私塾涌现,局面才得以改观,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单单巢县就有三百多所私塾及书院,可谓后起勃发、一派蔚然。那些卓有成效的私塾,培养了田间、韩安、刘乃敬、徐克勤、王思敬、高植、鲁彦周、林散之、童雪鸿、张治中、李慰农、陈原道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在私塾、书院的基础上,先后形成了庐江中学、巢县一中、环峰小学等百年历史的新式学校。民国期间,张治中等贤达人士,突破了家庭与家族的小圈子,制定了详细的地域教育规划,在家乡黄麓创办了小学和师范,发起乡村教育运动,与其同时,冯玉祥将军也在家乡捐建了元山中学,黄麓及其周边一时书声琅琅。现在想来,黄麓所以被称为“文化之乡”、司集所以成为“诗歌之乡”,与地方上注重文化教育是分不开的。而从事教育的李辛白,被胡适尊为推广白话文的“开山老祖”;同在北大任教的杨亮功教授,则一度执掌安徽大学,为安徽教育界翘楚。
5、佛道文化。中国国情,百姓生活与佛道融和;佛道两教在巢湖也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巢湖的浮槎山、太湖山、鸡笼山、冶父山,均被冠以“江北小九华”,都督山则被称作“西九华”。据《巢县志》载:巢城南郊的东庵森林公园,“曾为六祖慧能道场”。又,百丈怀海禅师曾驻锡浮槎山,禅宗和汉传佛教遵循的丛林管理制度、禅宗的旗帜《百丈清规》,就是禅师在浮槎山总结出来的。宋代,含山县清溪走出了一位高僧,即临济宗十五世祖师、虎丘派开山老祖绍隆,故里今有佛慧寺。明朝嘉靖二十五年,和县蔡浅村出生了一个小男儿,他就是后来的憨山大师。憨山大师力主禅宗与华严宗融合,致力于佛、道、儒三教合一,传下《法华经通义》、《庄子内篇注》等十余种著作,作品《醒世歌》尤为世人所重,斐然成就使其名列明代“四大高僧”之中。当代,安徽佛协会长妙安长老,亦是佛界耆宿,为人敬重。佛教之外,道教在巢湖的也有较大影响。巢城北郊金庭山,道家第18福地;和县鸡笼山,道家第43福地;含山白石洞,道教第21洞天……东汉方士左慈,为庐江人,在庐江留下了钓鱼台、掷杯桥等遗迹,人称“雅帝”;唐代许坚,也是庐江人士,传说就是八仙之一的“蓝采和”。如今道教式微,但巢湖大地上仍然流传他们的故事。
皖中巢湖,是一个交通便利的区域,信息传递便捷,不像少数地方,因为封闭而形成强烈地域色彩的文化;但巢湖特有的开放气质,有利于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冲撞,进而融合,造就了带有一定地域属性的巢湖文化,除了上面简述的五点,还包括淮军文化、移民文化、民歌戏剧、武术文化等方方面面,难以胜数。它们组成的巢湖文化,与各地的地域文化一样,在中华文化中仅算沧海一粟;但正是这些尘粒微粟,成就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们是不可或缺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巢湖市委副书记张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