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波器单次触发的扫描和触发原理

示波器的显示原理
10:30:07&&&来源:elecfans &&
一、示波器工作原理&
&&&&& 示波器是利用电子示波管的特性,将人眼无法直接观测的交变电信号转换成图像,显示在荧光屏上以便测量的电子测量仪器。它是观察数字电路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中的问题、测量实验结果必不可少的重要仪器。示波器由示波管和电源系统、同步系统、X轴偏转系统、Y轴偏转系统、延迟扫描系统、标准信号源组成。
(一)&示波管&
&&&& 阴极射线管(CRT)简称示波管,是示波器的核心。它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电子枪、偏转系统和荧光屏三部分密封在一个真空玻璃壳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示波管。&
1.荧光屏&
  现在的示波管屏面通常是矩形平面,内表面沉积一层磷光材料构成荧光膜。在荧光膜上常又增加一层蒸发铝膜。高速电子穿过铝膜,撞击荧光粉而发光形成亮点。铝膜具有内反射作用,有利于提高亮点的辉度。铝膜还有散热等其他作用。&
  当电子停止轰击后,亮点不能立即消失而要保留一段时间。亮点辉度下降到原始值的10%所经过的时间叫做&余辉时间&。余辉时间短于10&s为极短余辉,10&s&1ms为短余辉,1ms&0.1s为中余辉,0.1s-1s为长余辉,大于1s为极长余辉。一般的示波器配备中余辉示波管,高频示波器选用短余辉,低频示波器选用长余辉。&
  由于所用磷光材料不同,荧光屏上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一般示波器多采用发绿光的示波管,以保护人的眼睛。
2.电子枪及聚焦&
  电子枪由灯丝(F)、阴极(K)、栅极(G1)、前加速极(G2)(或称第二栅极)、第一阳极(A1)和第二阳极(A2)组成。它的作用是发射电子并形成很细的高速电子束。灯丝通电加热阴极,阴极受热发射电子。栅极是一个顶部有小孔的金属园筒,套在阴极外面。由于栅极电位比阴极低,对阴极发射的电子起控制作用,一般只有运动初速度大的少量电子,在阳极电压的作用下能穿过栅极小孔,奔向荧光屏。初速度小的电子仍返回阴极。如果栅极电位过低,则全部电子返回阴极,即管子截止。调节电路中的W1电位器,可以改变栅极电位,控制射向荧光屏的电子流密度,从而达到调节亮点的辉度。第一阳极、第二阳极和前加速极都是与阴极在同一条轴线上的三个金属圆筒。前加速极G2与A2相连,所加电位比A1高。G2的正电位对阴极电子奔向荧光屏起加速作用。&
  电子束从阴极奔向荧光屏的过程中,经过两次聚焦过程。第一次聚焦由K、G1、G2完成,K、K、G1、G2叫做示波管的第一电子透镜。第二次聚焦发生在G2、A1、A2区域,调节第二阳极A2的电位,能使电子束正好会聚于荧光屏上的一点,这是第二次聚焦。A1上的电压叫做聚焦电压,A1又被叫做聚焦极。有时调节A1电压仍不能满足良好聚焦,需微调第二阳极A2的电压,A2又叫做辅助聚焦极。
3.偏转系统&
  偏转系统控制电子射线方向,使荧光屏上的光点随外加信号的变化描绘出被测信号的波形。图8.1中,Y1、Y2和Xl、X2两对互相垂直的偏转板组成偏转系统。Y轴偏转板在前,X轴偏转板在后,因此Y轴灵敏度高(被测信号经处理后加到Y轴)。两对偏转板分别加上电压,使两对偏转板间各自形成电场,分别控制电子束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偏转。
&4.示波管的电源&
  为使示波管正常工作,对电源供给有一定要求。规定第二阳极与偏转板之间电位相近,偏转板的平均电位为零或接近为零。阴极必须工作在负电位上。栅极G1相对阴极为负电位(&30V~&100V),而且可调,以实现辉度调节。第一阳极为正电位(约+100V~+600V),也应可调,用作聚焦调节。第二阳极与前加速极相连,对阴极为正高压(约+1000V),相对于地电位的可调范围为&50V。由于示波管各电极电流很小,可以用公共高压经电阻分压器供电。
(二)示波器的基本组成 从上一小节可以看出,只要控制X轴偏转板和Y轴偏转板上的电压,就能控制示波管显示的图形形状。我们知道,一个电子信号是时间的函数f(t),它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只要在示波管的X轴偏转板上加一个与时间变量成正比的电压,在y轴加上被测信号(经过比例放大或者缩小),示波管屏幕上就会显示出被测信号随时间变化的图形。电信号中,在一段时间内与时间变量成正比的信号是锯齿波。&
  示波器的基本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它由示波管、Y轴系统、X轴系统、Z轴系统和电源等五部分组成。&
&&&&&&图2 示波器基本组成框图 被测信号①接到&Y"输入端,经Y轴衰减器适当衰减后送至Y1放大器(前置放大),推挽输出信号②和③。经延迟级延迟Г1时间,到Y2放大器。放大后产生足够大的信号④和⑤,加到示波管的Y轴偏转板上。为了在屏幕上显示出完整的稳定波形,将Y轴的被测信号③引入X轴系统的触发电路,在引入信号的正(或者负)极性的某一电平值产生触发脉冲⑥,启动锯齿波扫描电路(时基发生器),产生扫描电压⑦。由于从触发到启动扫描有一时间延迟Г2,为保证Y轴信号到达荧光屏之前X轴开始扫描,Y轴的延迟时间Г1应稍大于X轴的延迟时间Г2。扫描电压⑦经X轴放大器放大,产生推挽输出⑨和⑩,加到示波管的X轴偏转板上。z轴系统用于放大扫描电压正程,并且变成正向矩形波,送到示波管栅极。这使得在扫描正程显示的波形有某一固定辉度,而在扫描回程进行抹迹。&
&&&& 以上是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双踪显示则是利用电子开关将Y轴输入的两个不同的被测信号分别显示在荧光屏上。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当转换频率高到一定程度后,看到的是两个稳定的、清晰的信号波形。&
&&&&& 示波器中往往有一个精确稳定的方波信号发生器,供校验示波器用。
二、&示波器使用&
  本节介绍示波器的使用方法。示波器种类、型号很多,功能也不同。数字电路实验中使用较多的是20MHz或者40MHz的双踪示波器。这些示波器用法大同小异。本节不针对某一型号的示波器,只是从概念上介绍示波器在数字电路实验中的常用功能。
(一)&荧光屏&
  荧光屏是示波管的显示部分。屏上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各有多条刻度线,指示出信号波形的电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水平方向指示时间,垂直方向指示电压。水平方向分为10格,垂直方向分为8格,每格又分为5份。垂直方向标有0%,10%,90%,100%等标志,水平方向标有10%,90%标志,供测直流电平、交流信号幅度、延迟时间等参数使用。根据被测信号在屏幕上占的格数乘以适当的比例常数(V/DIV,TIME/DIV)能得出电压值与时间值。&
(二) 示波管和电源系统&
1.电源(Power)&
示波器主电源开关。当此开关按下时,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接通。&
2.辉度(Intensity)&
旋转此旋钮能改变光点和扫描线的亮度。观察低频信号时可小些,高频信号时大些。&
一般不应太亮,以保护荧光屏。&
3.聚焦(Focus)&
聚焦旋钮调节电子束截面大小,将扫描线聚焦成最清晰状态。&
4.标尺亮度(Illuminance)&
此旋钮调节荧光屏后面的照明灯亮度。正常室内光线下,照明灯暗一些好。室内光线不足的环境中,可适当调亮照明灯。
(三)垂直偏转因数和水平偏转因数&
1.垂直偏转因数选择(VOLTS/DIV)和微调&
  在单位输入信号作用下,光点在屏幕上偏移的距离称为偏移灵敏度,这一定义对X轴和Y轴都适用。灵敏度的倒数称为偏转因数。垂直灵敏度的单位是为cm/V,cm/mV或者DIV/mV,DIV/V,垂直偏转因数的单位是V/cm,mV/cm或者V/DIV,mV/DIV。实际上因习惯用法和测量电压读数的方便,有时也把偏转因数当灵敏度。&
  踪示波器中每个通道各有一个垂直偏转因数选择波段开关。一般按1,2,5方式从 5mV/DIV到5V/DIV分为10档。波段开关指示的值代表荧光屏上垂直方向一格的电压值。例如波段开关置于1V/DIV档时,如果屏幕上信号光点移动一格,则代表输入信号电压变化1V。&
  每个波段开关上往往还有一个小旋钮,微调每档垂直偏转因数。将它沿顺时针方向旋到底,处于&校准&位置,此时垂直偏转因数值与波段开关所指示的值一致。逆时针旋转此旋钮,能够微调垂直偏转因数。垂直偏转因数微调后,会造成与波段开关的指示值不一致,这点应引起注意。许多示波器具有垂直扩展功能,当微调旋钮被拉出时,垂直灵敏度扩大若干倍(偏转因数缩小若干倍)。例如,如果波段开关指示的偏转因数是1V/DIV,采用&5扩展状态时,垂直偏转因数是0.2V/DIV。&
  在做数字电路实验时,在屏幕上被测信号的垂直移动距离与+5V信号的垂直移动距离之比常被用于判断被测信号的电压值。&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示波器相关资源
显示原理相关资源
编辑:什么鱼
本文引用地址:
本周热门资源推荐
EEWORLD独家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毕业于医学院校,在医院工作,有相对丰富的护理经验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示波器的触发源和触发方式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示波器的触发源和触发方式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11:19:5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示波器的触发源和触发方式
官方公共微信示波器扫描与触发方式的选择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示波器扫描与触发方式的选择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你可能喜欢示波器是采用什么扫描的_百度知道
示波器是采用什么扫描的
提问者采纳
在这种情形下。例如在图3中。在这种时候如果采用单次模式就没有这个问题,以便将波形展开,在两次触发之间示波器可能会作很多次扫描。为什么要这样,都可以在屏幕上可以看到有变化的扫描线,而且先后出现,扫描得到的轨迹就可以模拟时间轴,而这些条件我们称其为“触发条件” ,屏幕波形并没有什么变化。而不同在于。
一般来说,显然它们是不同步的。
对于单次模式。当将这样的信号同时分别加到示波器的Y和X偏转系统时、时基速率等参数“找到” 波形,然后通过选择触发源,得不到一个稳定的波形。
我们先了解一下示波器的工作原理,以满足不同的观测需要,产生一个触发信号,那怕仅仅是扫描线也好,那么,其中当X从T0扫描到T1时描绘出的波形是A。这就是示波器扫描与信号同步的结果;图1c 中的扫描速率与图1b相同,我们可以设定一些条件,我们怎样才能使示波器的扫描信号与被观测信号保持同步关系呢,有混叠现象,我们可以将触发电平选在0V,所谓“触发模式” 是指一些为产生触发所选定的方式,当信号的变化以某种选定的方式达到这一电平时。虽然使用正常模式也能够捕捉单次的信号。在这种模式下,许多朋友可能会觉得与自动模式在观测效果上没有什么区别,如上所述就普通模拟示波器而言我们基本上是难以利用的,首先要了解示波器同步的概念?不这样会有什么结果,才能真正有效使用示波器达到测量测试的目的,也就是说,使用单次触发模式可以捕捉单次出现或多次出现但不太具有周期性的信号。除了本文所讨论的内容外,X是扫描信号,也是许多初学者感到较难掌握的地方,然后根据需要可作进一步的观测。有关触发的调节
有关触发的调节包括触发源,所以您会看到的是它们的混合,而不是其他位置,也就是触发一次只扫描一次。
用作触发条件的形式很多,这些是示波器使用中最重要的操作,其结果是使这些扫描(它们不是由触发产生)所对应的波形与触发扫描所对应的波形一起显示。正常模式的作用在于观测波形的细节,因而这个波形是稳定的,因而每一次扫描的电子束都打在屏幕上的同样的轨迹上。
对于正常模式,仅在有触发时才进行扫描,我们必须将时基扫描速率调高?我们知道、触发边沿,左侧上方是被观测的波形;图1b将扫描速率提高,只进行那些因触发而产生的扫描,将触发模式在自动与正常之间切换,因为这时不管信号是什么样示波器都会扫描。有扫描线后可以通过调节垂直增益。图1是这种情况的图解,如果我们要在示波器的屏幕上观察到稳定的波形,就会使得被观测信号的频率相对于示波器扫描速率而言变低,应该选择自动模式,另一方面也要了解被观测信号的特性和明确所要观察目标,了解被观测信号的特点以及明确所要观测的内容,因而显示清晰的波形,在对信号的特点不是很了解的时候。这就是示波器的扫描与信号不同步的结果,启动一次扫描。这是您能看到的唯一波形。
以上我们简述了示波器的基本触发模式以及它们在实际使用中的考虑?示波器触发模式的使用----------------------
在实际使用中,示波器需要通过“触发” 这样一种办法来使得示波器的扫描与被观测信号同步,电子束受到同样的偏转控制,使得每一次扫描对应的Y信号都相同。
示波器最常用最基本的触发模式有三种,单次模式的触发具有从多次出现的信号中挑选一个的能力,以期对初学者掌握示波器有帮助,就不进行扫描,在多数场合这种模式没有什么用,对于模拟示波器而言您会看不到扫描线,因为每一个扫描周期电子束都打在这个波形的轨迹上。为什么这样说呢,示波器面板上一般标为“AUTO” ,使每一次扫描开始时刻都对应于Y信号一个周期的同一点。
如果我们设法将X信号变成图3 所示的情形,屏幕上什么都没有,比较多和复杂,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不便于观察波形的细节。图1a 中扫描速率较低,在图1中。那么什么是示波器的同步呢,并从实用的角度说明它们的选用方法,而从T2到T3扫描时描绘出的是C。这种模式与自动模式不同,一般标为“SINGLE” 或“SIGL” ,这是这种模式的特点,示波器的扫描系统会根据设定的扫描速率自动进行扫描,才能产生下一次触发,显然它们在屏幕上的位置都不同,当被测信号从低到高跨越这个电平时,也就是让示波器的扫描信号与被测信号“同步”,使用者一方面要对各种参数调节的含义有清晰的理解,但如果信号是多次而非单次时,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与被测信号同步的扫描信号。
综上所述,因而只显示我们想看到的与触发相联系的波形,必须通过手工的方法将扫描系统重启,这种扫描一但产生并完成后,示波器是通过在X和Y偏转板上加上控制电压,即将被测信号的变化(即信号上升或下降的边沿) 与某一电平相比较。
第三种是“单次模式” 。因为上升的电压与时间成线性关系?触发的作用
为了使扫描信号与被测信号同步,将被测信号不断地与这些条件相比较:第一种是“自动模式” ,线性上升的电压控制电子束从左到右移动,即单次,从而使得扫描的频率与被测信号相同或存在整数倍的关系;而当有触发发生时,在这种模式下示波器只有当触发条件满足了才进行扫描?这是因为为了观测细节,例如视频同步信号,则这些在触发之间的扫描示波器实际不会进行,也称为“常规模式” ?我们这里所说的示波器同步是指示波器的扫描信号与被观测的信号同步,示波器的其他参数的调节也非常重要,从而使波形会比较清晰,必要的条件是示波器的扫描信号要与被观察的信号保持同步关系,如果没有触发,最常用最基本的就是“边沿触发”,也就是信号的波形,而往往是一个交互的过程,就是只有当触发条件满足时才产生扫描,本文将着重解释基本的示波器触发模式,造成显示波形的混叠、触发电平等稳定波形,只要信号是周期性的。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理解不同触发模式的工作机制?》一文) 。对于模拟示波器来说,示波器不能将其保留,因此反而得不到稳定的波形,因而不能清晰地显示我们想看的波形。其他的触发条件有“脉宽触发” 。示波器的基本触发模式--------------------
什么是示波器的触发模式、触发条件即相应参数的选择等等,以期能帮助初学者有效地使用这些模式,特别是对于比较复杂的信号,但对于数字存储示波器来说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触发模式、“斜率触发” ,当触发没有发生时,如果这时我们选择的是自动模式、“状态触发” 等等,其间并没有什么固定的规则,也就是说,通过这样的步骤一般能达到对信号的大体了解,您至少能在屏幕上看到一些东西,在正常模式下后面出现的信号所触发的扫描就会将前面捕获的结果抹去,采用自动触发模式,显示的波形如图2所示。这种模式与“正常模式” 有一点类似。在数字存储示波器中,否则不扫描,又根据信号的特性和想要观测的内容选择有效的触发模式,使电子束在水平移动的同时也在垂直方向移动。因此在这种模式下如果没有触发的话。这是示波器显示波形的基本原理。示波器的触发模式是另一个常常使初学电子的朋友感到困惑的概念。如果同时在Y偏转板加上与被测信号成比例的电压,扫描系统会尽量按信号的频率进行扫描,下方是扫描波形,示波器的扫描系统即进入一种休止状态,这就是正常触发模式的功用,但采用正常触发方式,这些触发条件通常会在比较高档的示波器中出现,示波器都会产生扫描。那么。
以上三种触发模式是绝大多数示波器都会提供的,从而显示稳定的波形(见《什么是示波器的触发,就产生一次扫描。
第二种是“正常模式” ,这时显示的波形是不清晰的,使得后面即使再有满足触发条件的信号出现也不再进行扫描,我们在实际中应该怎样选择和使用呢,不了解这一点还常常会以为是信号没连上或什么其他故障,对于普通模拟示波器而言在这种模式下您经常会发现什么也看不到,因此除了与照相机配合将一闪而过的波形拍下来,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得到图4所示的波形,对于数字示波器而言您会看不到波形更新,右侧是波形的显示,只有当被测信号满足这些条件时才启动扫描。而如果我们选择的是正常模式,我们将另觅篇幅详细介绍。我们知道,其频率在适合相应示波器观测的范围内并且不太复杂的话,不过这种情形往往只发生在被观测信号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周期性信号的情况下,一般在X偏转板加的是正向锯齿波信号,则示波器会实际进行所有这些扫描示波器的同步
要明白触发的概念,也就是说它们的频率之间存在着整数倍的关系,这样电子束就描绘出了被测信号与时间的关系,形成水平扫描,而不会什么都没有。 显然。
现在我们来看图1。图1中的Y是一周期性信号,即通过选择不同的触发模式了解信号的特性,因为波形一闪而过,在面板上一般标为“NORMAL” 或“NORM” 。这种技术我们就称为“触发”,从T1到T2扫描时描绘出的波形是B。当将这样的信号同时分别加到示波器的X和Y偏转系统时,也就是同步,由于每一个扫描周期X和Y的信号都相同。所以在这种模式下不论触发条件是否满足?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来考察图1的情况,控制由电子枪射出电子束的偏转从而在屏幕上描绘出轨迹的、垂直位置、触发方式,不同触发模式的选择常常是根据对被观测信号特性和要观测的内容作出的。而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
其他类似问题
3人觉得有用
一般只有运动初速度大的少量电子,对阴极为正高压(约+1000V)。
1。由于示波管各电极电流很小。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
以上是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内表面沉积一层磷光材料构成荧光膜,使荧光屏上的光点随外加信号的变化描绘出被测信号的波形。经延迟级延迟Г1时间,K,而且可调,并且变成正向矩形波、X轴系统,以实现辉度调节。z轴系统用于放大扫描电压正程、栅极(G1),在引入信号的正(或者负)极性的某一电平值产生触发脉冲⑥。图8.1中,用作聚焦调节,经Y轴衰减器适当衰减后送至Y1放大器(前置放大),使两对偏转板间各自形成电场。
3.偏转系统
偏转系统控制电子射线方向。由于栅极电位比阴极低,所加电位比A1高,需微调第二阳极A2的电压、第二阳极和前加速极都是与阴极在同一条轴线上的三个金属圆筒。两对偏转板分别加上电压,将Y轴的被测信号③引入X轴系统的触发电路。双踪显示则是利用电子开关将Y轴输入的两个不同的被测信号分别显示在荧光屏上,偏转板的平均电位为零或接近为零,对电源供给有一定要求。因此;输入端,只要在示波管的X轴偏转板上加一个与时间变量成正比的电压。前加速极G2与A2相连,也应可调,A1又被叫做聚焦极、清晰的信号波形,有利于提高亮点的辉度。
示波器的基本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在阳极电压的作用下能穿过栅极小孔,就能控制示波管显示的图形形状。它的作用是发射电子并形成很细的高速电子束,10μs—1ms为短余辉、X2两对互相垂直的偏转板组成偏转系统,看到的是两个稳定的。我们知道、阴极(K),送到示波管栅极、A2区域、G1。A1上的电压叫做聚焦电压、G2完成。铝膜还有散热等其他作用,阴极受热发射电子。在荧光膜上常又增加一层蒸发铝膜、G1。第二阳极与前加速极相连,加到示波管的X轴偏转板上,可以用公共高压经电阻分压器供电。如果栅极电位过低。第一次聚焦由K,示波管屏幕上就会显示出被测信号随时间变化的图形,亮点不能立即消失而要保留一段时间,从而达到调节亮点的辉度、Y轴系统,A2又叫做辅助聚焦极。
当电子停止轰击后,产生推挽输出⑨和⑩,而在扫描回程进行抹迹,0.1s-1s为长余辉,能使电子束正好会聚于荧光屏上的一点,X轴偏转板在后,Y轴的延迟时间Г1应稍大于X轴的延迟时间Г2。第二次聚焦发生在G2,则全部电子返回阴极,为保证Y轴信号到达荧光屏之前X轴开始扫描。高速电子穿过铝膜。栅极G1相对阴极为负电位(—30V~—100V)、第一阳极(A1)和第二阳极(A2)组成,因此Y轴灵敏度高(被测信号经处理后加到Y轴),加到示波管的Y轴偏转板上,在y轴加上被测信号(经过比例放大或者缩小),奔向荧光屏,荧光屏上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调节第二阳极A2的电位,撞击荧光粉而发光形成亮点,低频示波器选用长余辉。由于从触发到启动扫描有一时间延迟Г2、前加速极(G2)(或称第二栅极)。第一阳极为正电位(约+100V~+600V),在一段时间内与时间变量成正比的信号是锯齿波。余辉时间短于10μs为极短余辉。一般的示波器配备中余辉示波管,分别控制电子束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偏转、A1。一般示波器多采用发绿光的示波管、K,产生扫描电压⑦。扫描电压⑦经X轴放大器放大。为了在屏幕上显示出完整的稳定波形,这是第二次聚焦,推挽输出信号②和③。放大后产生足够大的信号④和⑤。
4.示波管的电源
为使示波管正常工作。
电子束从阴极奔向荧光屏的过程中,一个电子信号是时间的函数f(t)。亮点辉度下降到原始值的10%所经过的时间叫做“余辉时间”,到Y2放大器。
2.电子枪及聚焦
电子枪由灯丝(F)。
由于所用磷光材料不同,当转换频率高到一定程度后、Z轴系统和电源等五部分组成。初速度小的电子仍返回阴极,以保护人的眼睛、G2叫做示波管的第一电子透镜,可以改变栅极电位。铝膜具有内反射作用。它由示波管,即管子截止,高频示波器选用短余辉。栅极是一个顶部有小孔的金属园筒,控制射向荧光屏的电子流密度。电信号中,它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相对于地电位的可调范围为±50V,对阴极发射的电子起控制作用,Y1,只要控制X轴偏转板和Y轴偏转板上的电压。调节电路中的W1电位器.2 示波器的基本组成
从上一小节可以看出。第一阳极。阴极必须工作在负电位上。规定第二阳极与偏转板之间电位相近。灯丝通电加热阴极、Y2和Xl。Y轴偏转板在前,经过两次聚焦过程。有时调节A1电压仍不能满足良好聚焦。G2的正电位对阴极电子奔向荧光屏起加速作用,套在阴极外面。
图2 示波器基本组成框图
被测信号①接到“Y&quot,1ms—0.1s为中余辉,现在的示波管屏面通常是矩形平面先介绍一下示波管,大于1s为极长余辉。这使得在扫描正程显示的波形有某一固定辉度,启动锯齿波扫描电路(时基发生器)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示波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什么是示波器的触发?_百度知道
什么是示波器的触发?
触发:与为了使扫描信号与被测信号同步,可以设定一些条件,将被测信号不断地与这些条件相比较,只有当被测信号满足这些条件时才启动扫描,从而使得扫描的频率与被测信号相同或存在整数倍的关系,也就是同步。这种技术我们就称为“触发”,而这些条件我们称其为“触发条件” 。触发条件:用作触发条件的形式很多,最常用最基本的就是“边沿触发”,即将被测信号的变化(即信号上升或下降的边沿) 与某一电平相比较,当信号的变化以某种选定的方式达到这一电平时,产生一个触发信号,启动一次扫描。可以将触发电平选在0V,当被测信号从低到高跨越这个电平时,就产生一次扫描,这样就得到了与被测信号同步的扫描信号。其他的触发条件有“脉宽触发” 、“斜率触发”、“状态触发” 等等,这些触发条件通常会在比较高档的示波器中出现。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可设触发电平,可以根据被测信号的特征,里面含概各种不同的触发功能.一般模拟示波器有边沿触发触发的目的是为了每次显示的时候都在波形的同一位置开始、视频触发和市电触发,设置相应的触发条件、视频触发等等。② advanced trigger。边沿触发也称为基本触发,在数字示波器上有了更多的触发条件被称为高级触发如逻辑触发。在电路调试过程中, 边沿触发,即高级触发,毛刺触发和脉宽触发等,波形可以稳定显示,定位感兴趣的波形,这样可以缩短您的调试周期。① edge trigger ,上升沿或下降沿,如果事先不了解被测信号可能的问题配合不同的高级触发功能来进行故障的细节定位。高级触发是电路调试的关键、矮脉冲触发。如脉宽触发
提问者评价
说的比较简明
其他2条回答
1. 什么是触发?
触发电路的作用就是保证每次时基扫描或采集的时候,都从输入信号上与定义的相同的触发条件开始,这样每一次扫描或采集的波形就同步,可以每次捕获的波形相重叠,从而显示稳定的波形。通俗的讲就是“控制示波器显示什么”
模拟示波器触发和数字示波器的触发都是使重复信号稳定显示
对单次信号进行捕获
对重复信号中的异常波形和单次事件中的特殊波形进行隔离捕获。
触发设置是使用示波器最麻烦的一点,触发设置是依据信号的特征进行的,所以在设置之前首先要对被测信号有足够的了解。
其次,示波器提供了许多触发设置方式,这些触发器(功能)可以响应输入信号的不同条件,根据波形特征加以设定和正确、灵活地应用,会使你在实验中事半功倍,帮助快速发...
也就是开启了示波器;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它能把肉眼看不见的电信号变换成看得见的图像,便于人们研究各种电现象的变化过程。示波器利用狭窄的、由高速电子组成的电子束,打在涂有荧光物质的屏面上,就可产生细小的光点(这是传统的模拟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在被测信号的作用下,电子束就好像一支笔的笔尖,可以在屏面上描绘出被测信号的瞬时值的变化曲线。利用示波器能观察各种不同信号幅度随时间变化的波形曲线,还可以用它测试各种不同的电量,如电压、电流、频率、相位差、调幅度等等。
示波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示波器触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